腊八粥的起源

合集下载

吃腊八粥有什么起源

吃腊八粥有什么起源

吃腊八粥有什么起源吃腊八粥起源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何时,众说不一。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始于唐代,普及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

它起于何因,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从民间传说中也可见一些端倪。

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说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但此说也有矛盾。

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

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

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

由此积久成俗,人们每逢这天都喝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近似。

据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修道时,正闭目养神,人们忽然见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顿放红光,坐化圆寂。

这天正是腊月初八。

所以,佛教徒们从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以五色米谷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俗称“腊八粥”;教徒们这天也都喝这种粥,表示对佛祖的怀念。

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腊八粥。

这一习俗随着佛教的传开,在民间也越传越广。

腊八节吃什么1、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中国南方地区已偏少,台湾等地则几乎没有。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中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2、腊八蒜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

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据今两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

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分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徒增对于身的执着,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

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

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

”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

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恢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维,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传说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传说二:关于腊八粥的来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其实,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什么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个宗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什么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个宗教]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什么教[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个宗教]腊八粥就是一道古老的美食佳肴,你知道腊八粥起源于哪个宗教吗?腊八粥的起源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腊八粥的起源,希望对你有帮助!腊八粥起源的宗教据说这个风俗源起于印度的佛教传说,与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有关。

相传在释迎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

一日修行中,饿昏倒地,这时一个放牧的女子见到了他,就把所带的杂根加上采摘的野果煮成烂粥喂给他吃。

释迎牟尼吃了粥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

我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迎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迎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粥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寓意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

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

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煮腊八粥的3个小技巧1.腊八粥的一般煮法是先把大麦米和红小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糯米等等。

难煮的豆类最好预先浸泡。

2.水要一次加足了。

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改用文火煮。

一边煮一边搅拌,注意不要糊锅。

3.粥煮好后,吃的时候再加糖。

腊八粥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老夫妻,一生勤劳,日子过得很红火,可就是没有儿女。

老伴五十岁那年,腊月初八这天生了个白胖儿子,老两口给儿子取名叫腊八。

老两口对儿子从小娇惯,要啥给啥,说干啥就干啥,他说要往锅里洒尿,他父亲就说:洒吧,少洒些。

腊八粥起源的地方

腊八粥起源的地方

腊八粥起源的地方腊八粥起源的地方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

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

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

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

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

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

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吃腊八粥的好处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

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

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

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腊八粥起源

腊八粥起源

腊八粥起源腊八粥起源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

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

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

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

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于佛像前。

远古时期,人们往往在冬季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古代“猎”、“腊”是同一个字。

沿袭下来,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十二月称做“腊月”。

据古书记载,在南北朝时,就流传着“腊鼓鸣、春草生”的民谚。

说的是在腊月,农民为了喜庆一年的丰收,敲打腊鼓,跳起各种舞蹈,预祝来年再有一个好收成。

中国古代民间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习俗。

如《本草纲目》赤豆条记载,传说中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个“不才”儿子,“以冬至死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来祓除瘟神疫鬼。

这个节日风俗,后来和佛教纪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渐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渐淡薄下来,成为入腊以后的节日佳品——“腊八粥”。

喝腊八粥的意义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

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

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腊八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食之一,是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家庭团聚,共享腊八粥,以庆祝腊八节。

腊八粥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食物,更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腊八粥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以及其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一、腊八粥的历史渊源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时代。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腊八节起源于周代,当时被称为祭灶节。

相传,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古时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神农氏”的生日。

而腊八粥作为其中的重要食品,也被视为对神农氏的致敬。

二、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制作腊八粥的原料主要包括米、豆、果实以及各种坚果等。

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1. 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将大米洗净,红豆、莲子等豆类浸泡至发胀,葡萄干、桂圆干等果实泡软备用。

2. 煮粥:在炖盅中将大米和豆类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约3小时,直至米粒烂熟。

3. 加入其他配料:待米粥煮至烂熟时,再加入泡软的葡萄干、桂圆干等果实,翻炒均匀。

4. 熬煮片刻:将配料加入后,继续熬煮片刻,直至粥浓稠。

三、腊八粥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腊八粥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腊八粥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象征。

每年腊八节,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制作并享用腊八粥,增进亲情和友谊。

其次,腊八粥被视为滋补养生的食物。

根据中医理论,腊八粥中富含各种谷类、豆类及果实,有益于人体健康。

因此,人们相信食用腊八粥可以增加体力、提高免疫力。

此外,腊八粥也被认为是岁末年初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腊八节是农历年的倒计时,吃腊八粥象征着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综上所述,腊八粥作为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承载着人们对农耕文明的崇敬与纪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口感鲜美,更重要的是它背后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制作腊八粥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每年腊月初八,中国人都要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寓意着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腊八粥是由不同种类的杂粮、豆类、干果等制成的,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

那么,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呢?据史书记载,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相传,在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七岁失了父亲,一家人经常饥寒交迫。

一天,他们接到一个慈善家的赠品,里面有一袋杂粮和一袋干果,他们照着慈善家的指示煮成了粥食。

正好是腊月初八,这一天天气极其寒冷,粥食非常暖身。

司马相如家族感激颇深,决定要在每年腊月初八时煮这种杂粮粥食来纪念这一份恩情,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后来,这种吃粥的风俗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岁末时期家家户户必吃的传统食品。

随着历史的演变,腊八节逐渐成为了传统的民间节日。

在传统的中国农历中,腊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属于阴历,被称为“腊月”,比较寒冷。

而腊八节是腊月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节日。

在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烧掉旧物,以示消除旧有的不幸和不顺利,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平安。

同时,人们还会在这一天食用杂粮粥,以期在寒冷的冬天中增加人体的营养和能量,帮助人们保护身体健康。

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需要使用到各种不同的杂粮、干果、豆类等食材。

比如,糯米、黄豆、花生、红枣、桂圆、莲子、核桃等等。

这些食材中,糯米可以增强体质和消化功能,豆类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干果可以增加口感和香味。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各种食材混合煮熟,再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即可。

熬制时间要长,常常需要几个小时或者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煮好,才能达到口感醇香、浓稠不腻、温暖体胃的效果。

总的来说,腊八粥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

无论是在腊八节期间还是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可以享受到这道传统美食的美味和益处。

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弱小虚弱的人,都可以通过食用腊八节来增强体质和保护身体健康,更好的开始新的一年。

腊八粥的由来故事(精选5篇)

腊八粥的由来故事(精选5篇)

腊八粥的由来故事(精选5篇)腊八粥的由来故事篇一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知道的人就曲指可数了。

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

”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

孟元老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

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

周密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也说,十二月八日,民间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多者为胜。

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的来历篇二从前人们家里穷,每到年终岁末,大人们便把一些红枣、核桃、红豆、小米等在腊月初八这天熬成粥,谓之为腊八粥。

那么,为什么腊八粥会和佛教徒联系起来了呢,中国人过腊八是怎么回事呢?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

在他得道成佛之前,为了苦求人生真谛他曾走遍名川大山。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因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的他昏倒在地。

《腊八粥》知识点

《腊八粥》知识点

《腊八粥》知识点腊八粥,又称八宝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食品之一,流传已久并在很多地方有着丰富多样的制作方法和食材选择。

下面将介绍《腊八粥》的知识点。

1.起源与历史腊八粥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祈福的食品而存在。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腊八粥在腊八节期间制作,用于祭祀先祖和求神保佑,后来逐渐普及为一种民俗食品。

2.食材与做法腊八粥的主要食材是多种杂粮,一般包括大米、薏米、红豆、绿豆、莲子、花生、栗子、白果等。

按照传统方法,先将各种杂粮浸泡并清洗干净,然后用水煮熟,中途要不断搅拌,使其煮烂成粥状。

煮好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糖、蜜饯、干果等调味品。

3.营养价值腊八粥所使用的杂粮种类繁多,因此其营养价值也很丰富。

大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薏米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群;红豆和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莲子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等。

因此,腊八粥不仅口感丰富,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补充作用。

4.风俗习惯腊八粥制作的过程中,往往要在祭祀神佛之后才能开始。

制作时家人和朋友围在一起,共同参与,意味着团圆和互助。

制作完成后,可以向神佛奉献一碗粥,表示感恩和祈福。

此外,腊八粥还有驱寒祈年、祛灾除病的传统意义,被认为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功效。

5.地方特色不同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腊八粥风格和口味。

比如,湖南的腊八粥加入了辣椒、辣椒油等调料,具有辣味浓郁的特点;四川的腊八粥则常常加入熟花生米和糖葫芦等小食,使口感更加丰富;江苏的腊八粥偏向于清淡,经常加入绿豆和白果等材料。

6.传统节日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腊八粥、吃腊八蒜等传统食物,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腊八做香、插柳等习俗,人们会烧香祭祀祖先,以及在门前插柳枝,代表新年的到来。

总结: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食品,起源于汉代,是腊八节期间的传统食物之一、腊八粥的制作食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甜品,那么你知道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吗,。

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腊八粥的起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1. 神农氏的始作蜡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要,《易经Ÿ系辞》说:“需者,饮食之道也”,即需要的主体是饮食。

《礼记Ÿ礼运》说:“孔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即:礼俗之初是从保证饮食开始的。

食物来自于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的兴起,始自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发明农具,树艺五谷。

《易经·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

”耒耜是农耕用具,即翻田的犁。

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

所谓五谷,即:稻、黍、稷、麦、菽。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句,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

”菽是豆类的总称。

五谷收成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于年终十二月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并祝曰:“土反(即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祭的含义是庆丰收之意,祷祝则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

这就是蜡祭。

蜡音乍(zhà),也音岔(chà),是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祭祀农神的祭名,即农历每年十二月祭农神之称。

蜡还音拉(là),与腊同音。

于是,蜡祭也被称作腊祭,腊祭是蜡祭的转称。

2. 天子大蜡八蜡祭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八蜡或蜡八。

《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

”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

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粥的起源

在北传佛教中,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而据上座部佛教圣典,佛陀应在月圆之夜成道,而非初八),
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

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

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另,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

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材料。

民间用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腊八粥的传说故事1、腊八赤豆打鬼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

所以,腊八粥多以多种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2、佛教的佛成道节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

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

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

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

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

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

粥从腊月初七开始,煮到第二天黎明。

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

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3、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据说,朱元璋小时给富人放牛时,常挨饿,不得不到处偷点东西充饥。

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后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也不给他饭吃。

他饿极了,发现屋子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饥。

鼠洞扒开后发现里面藏了许多老鼠搬积的大米、豆子、红枣、芋艿等五谷杂粮,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煮成粥吃,他感觉这顿粥比什么都香。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令太监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煮了一锅糖粥。

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故叫“腊八粥”。

4、悼念民工的传说传说秦始皇在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吃饭问题还要自己解决,让家人送饭吃。

有的人家因为贫穷或者遥远,粮食就不能及时送到。

有一年腊月初八,民工们断了粮,大家就开始翻腾粮袋,把收集到的豆子、米等各种粮食都汇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都饿死了。

为了纪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到腊八的时候,就吃“腊八粥”。

5、纪念岳飞的传说相传南宋年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因粮草不足,岳家军挨饿受冻。

老百姓们知道后,都相继送些粥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后,大胜而归。

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

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

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中国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众所周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下面是关于腊八粥的来历的内容,欢迎阅读。

腊八粥民间来历:腊八粥的来历一: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二: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

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

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

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

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

腊八粥的由来及各地习俗

腊八粥的由来及各地习俗

腊八粥的由来及各地习俗一、腊八粥的由来腊八粥,也被称为“佛粥”,是由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日所吃的一种粥演变而来的。

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前,曾苦修六年,每天仅以野果为食。

在他即将成佛的腊月初八日,天上的诸佛为他示现并供养了“五味五谷杂粮”的粥,这便是腊八粥的起源。

在中国,腊八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南宋时期,民间便有了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粥的食材和做法不断丰富,各地的习俗也各具特色。

二、各地腊八粥的习俗1.北京:北京的腊八粥以糯米、红枣、核桃、栗子、杏仁等为主,还会加入莲子、百合等,寓意“和和美美”。

此外,北京人还会在腊八节当天腌制腊八蒜,以备过年时食用。

2.陕西:陕西的腊八粥又称为“红枣小米粥”,主要以红枣、小米、玉米等为原料,做法简单,营养丰富。

此外,陕西人还会在腊八节当天制作腊八面。

3.江苏:江苏的腊八粥以糯米、红枣、核桃、百合等为主,还会加入一些菱角、莲子等。

江苏人认为,吃了腊八粥可以增加体力,为过冬做好准备。

4.四川:四川的腊八粥以糯米、黄豆、花生、白果等为主,还会加入一些红糖,寓意“甜蜜幸福”。

四川人认为,吃了腊八粥可以驱寒保暖。

5.广东:广东的腊八粥又称为“五谷杂粮粥”,主要以大米、糯米、燕麦、玉米等为原料,还会加入一些干贝、瑶柱等海鲜食材,口感鲜美。

广东人认为,吃了腊八粥可以增加免疫力,预防感冒。

无论是哪种做法和食材,腊八粥都是一种寓意吉祥、营养丰富的美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驱寒保暖,更是一种温馨的家庭美食文化。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宋代。

传说佛祖释迦摩尼是在这一天成道的,所以各个寺庙都在这一天煮粥供佛,逐渐流传下来,民间也形成了这个习俗。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
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

腊八粥的起源和发展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制作和享用。

腊八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它起源于人们对丰收和祭祀的期望。

在古代,冬季是农耕社会中的休闲和集体活动丰收之后的季节。

腊月初八被视为一年农忙结束之后的一个重要日子,人们会利用这个时间放松并且感谢上天的恩赐。

于是,腊八粥成为了这一天的固定食品,用来祭祀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并庆祝丰收。

腊八粥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腊八粥的制作方法简单,材料也比较常见。

主要的原料包括糯米、杂粮和豆类等。

下面是腊八粥的制作步骤:1.将糯米和其他杂粮混合在一起,比例通常是1:1。

杂粮可以包括小米、红豆、绿豆等,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选择不同的杂粮。

2.将混合好的米和杂粮清洗干净,然后加水浸泡数小时,一般来说最好浸泡至少4小时以上,这样可以确保煮出的粥口感更好。

3.将泡好的米和杂粮放入炖锅或者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火调到中小火煮煮熟。

期间需要经常搅拌,以防糊底。

4.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的红枣、莲子、花生等配料,使得粥更加的丰富和美味。

5.煮至粥变稠糯后,即可关火。

腊八粥通常是糯米粥的口感,如喜欢稀粥可以增加适量水分。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简单,但它寓意深远。

它代表着人们对丰收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福寿和幸福的祝福。

腊八粥的文化意义腊八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首先,腊八粥寓意着人们对过去一年丰收的感谢和庆祝。

腊月初八是农忙结束之后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人们在这一天认真制作腊八粥,并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上苍的感激之情。

其次,腊八粥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在佛教中,腊八粥被视为一种供奉食品,用于追念和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出生。

因此,许多寺庙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腊八粥祭祀仪式,信徒们前往寺庙品尝腊八粥,表达他们对佛教的信仰和敬意。

最后,腊八粥也成为了人们团聚和亲情的象征。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的由来腊八粥的来源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来源于信仰的饮食风俗。

一种则是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系。

那我们先来说说和信仰有关的,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前,曾游历印度名川大山,为探究人生的究竟,寻奇人、访长者、刻苦修行。

有一天,他来到摩揭陀国,因又饥又渴,于是昏倒在地。

这时一位好心的牧羊女用自己的午饭救了他。

这午饭是用粘米、糯米粥混合在一起,里面还加上了一些野果。

释迎牟尼吃起来感到无比的甘美。

也就是在这一天,释迎牟尼得道成佛。

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

后来每到这一天,僧众们诵经演法,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用此来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日,所以这一个供佛的粥,叫做腊八粥,久而成俗,渐渐通向民间。

这一说法其实还满可信的,因为历代有许多关于腊八粥的记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在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更详细:“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这些都是见于典故中的有关腊八粥的记载。

然而在民间呢!关于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还有一个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个财主家去放牛。

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

有一天,他牧牛归来经过一独木桥,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腊八粥冷知识

腊八粥冷知识

腊八粥冷知识腊八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又称为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

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

以下是关于腊八粥的一些冷知识:1. 腊八粥的起源与佛教有关。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

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

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

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

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2. 腊八粥的食材多种多样,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等。

其中,红豆、黄豆等豆类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有很好的效果。

而红枣、桂圆等则可以补血益气,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食材。

3.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做法略有不同。

例如,北京人喜欢在腊八粥中加入菜蔬和豆腐等食材,而湖南和湖北等地区则喜欢加入辣椒和花椒等调味品。

此外,不同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腊八粥做法和食俗,这些做法和食俗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4. 腊八粥的食材中的各种豆类食材在营养上可以相互补充,使腊八粥成为一种营养均衡的食物。

此外,腊八粥中的各种食材都有自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例如红豆寓意着吉祥如意,黄豆寓意着富贵发财,莲子寓意着连生贵子等。

5. 腊八粥不仅可以食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例如,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可以治疗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病症;黄豆则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适量食用腊八粥也可以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保健作用。

总的来说,腊八粥是一种营养丰富、寓意吉祥、具有药用价值的传统美食。

在寒冷的冬季,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驱寒保暖,还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民间,关于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有相传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财主家去放牛。

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

有一天,他牧牛归来过一独木板桥,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谭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如今,喝腊八粥的习俗已逐渐失去了本意,变成了娱人的有趣的饮食习俗了,因地域不同,粥的熬制方法也异常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米、豆务求春全!!!
不过我听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大人们也就借此教育我们,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