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作业答案
2023年小学教育《教育统计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2023年小学教育《教育统计学》在线作业及答案判断对错:1、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
(√)2、从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关关系包括强(高度)相关、中度相关、弱(低度)相关。
(×)3、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4、统计表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目构成。
(√)5、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抽样方法。
(√)6、相关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
(×)7、抽签法是单纯随机抽样的一种方法。
(√)8、假设检验包括两个步骤:计算统计量的值,作出统计决断。
(×)9、测量数据是根据一定标准或工具测量获得的数据。
(√)10、在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
(×)11、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特征量。
(√)12、两个变量之间精确和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3、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
(×)14、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15、描述统计是对已经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16、假设检验是根据一定概率,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或分布的某一假设作出拒绝或保留的决断。
(√)17、样本内个体数值的分布称为某种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18、差异量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特征量。
(√)19、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测验,所获得的两组测验结果属于相关样本。
(√)20、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和标目构成。
(×)21、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22、根据数据的来源,数据可分为间断变量的数据和连续变量的数据。
(×)23、差异系数是方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教育统计作业答案.(第一次)
一、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称名、顺序、等距、等比数据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把数据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
1.称名变量。
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
例如,人的性别分成男与女;人对衣服颜色的倾向性选择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等;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而人的血型则可分为A 型、 B 型、 O 型等。
在资料管理与科学研究中,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规则对称名变量的观察结果进行人为的赋值与编码,从而得到称名变量数据。
如前述的性别数据,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性,用数字符号“ 0”表示女性(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数字符号表示);以及用 6 位数字组成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等,皆是称名变量数据。
这些数据仅是类别符号而已,没有在量方面的实质性意义,一般不能对这类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通常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等。
2.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例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态度等级可划分为“赞成、倾向赞成、中立、倾向反对、反对”这 5 个等级;对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上的表现可以用名次“第1名、第 2名、第 3 名⋯⋯”来表示;还有,心理测验结果常用“拾点量表”或“玖点量表”来表示测验得分高低等级顺序;学校常采用“五级记分制”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皆是顺序变量的具体表现。
不难看出,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有些是直接用序数等级来表示事物属性的多少与大小,另外有些观测结果则是用有序的类别来区分事物属性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常用有序的整数或自然数来表示顺序变量的各种观测结果,从而得到顺序变量数据。
例如,可用“ 5,4,3, 2, 1”来表示对某个问题所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之间的5 个不同等级;可用“ 3, 2,1”或“ 5, 3,1”等数字序列来表示阅读能力的“好、中、差”三个等级。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第 1 页 共 45 页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
2:
3:
4: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统计学真题
教育统计学真题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分支,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通过给出教育统计学的一些典型真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和概念。
一、选择题1. 教育统计学的目的是:A. 收集教育数据B. 描述教育现象C. 分析教育问题D. 提供教育决策的依据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2. 下列哪种图表最适合呈现离散型教育数据?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正确答案:A解析:离散型教育数据是指数据的取值是不连续的,例如学生的学历分布情况。
而条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离散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1. 教育数据的收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步骤。
正确答案:抽样、调查解析:教育数据的收集通常需要进行抽样和调查。
首先通过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然后进行调查来获取相关数据。
2. 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中心趋势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正确答案: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析:中心趋势指标用于表示数据集中的一个“typical”或“average”的数值,常见的中心趋势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解答题1.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教育统计学调查方式,并简要说明它们的适用场景。
解析:常见的教育统计学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面试调查和观察调查。
问卷调查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收集,可以快速获得被调查者的信息,但可能受到回答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面试调查适用于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观点和经验,可以获取更具体的信息,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观察调查适用于观察和记录被调查者的行为,有助于研究者直接观察实际情况,但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差的影响。
2. 请说明回归分析在教育统计学中的应用。
解析:回归分析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育统计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一组限为70—80,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考虑精确下限):()A 、69.5B 、75.5C 、79.5D 、74.6答案:C2. 向下累积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A 、对应次数的总和B 、以下各组次数的总和C 、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D 、对应的总次数答案:C3. 任何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 、0B 、0≤P<1C 、0≤P≤1D 、-1答案:C4. 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 )A 、单位是厘米B 、单位是米C 、单位是平方厘米D 、无单位答案:D5. 有8个数据4 、5 、2 、9 、7 、6 、1 、3,它们的中位数为:()A 、8B 、4.5C 、7D 、9答案:B6. 标准分数是一种相对的:()A 、集中量数B 、变异系数C 、差异量数D 、位置量数答案:D7. 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集中量数的是()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全距答案:D8.如果r=0.6,r:一-0.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互为相反数B 、nullC 、null 士和:的相关程度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9.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间的相关强度最小的是( )A 、0.90B 、0.10C 、-0.40D 、-0.70答案:B10.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描述:()A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B 、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C 、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D 、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答案:C11.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数量变化方向一致的是()A 、-0.71B 、-0.65C 、0.31D 、0答案:C12. 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5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 、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B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D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答案:C13. 从数据来源的角度,找出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A 、50本B 、50人C 、50公斤D 、50所答案:C14. 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 、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 、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 、80%以上高于该生成绩D 、80%以下低于该生成绩答案:D15. 常用于描述离散性随机变量统计事项的统计图是( )A 、条形图B 、次数直方图C 、次数多边图D 、散点图答案:A16. 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所测出的气温量值是()A 、称名变量数据B 、顺序变量数据C 、等距变量数据D 、比率变量数据答案:C二、多选题1.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的假设有( )A 、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方差相等B 、每个处理条件内的观察都是独立的C 、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D 、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符合球形假设答案: A B C D2. 以下检验方法中,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是( )A 、X2检验B 、T检验C 、F检验D 、符号检验答案:A D3. 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 )A 、总体正态分布B 、各处理方差齐性C 、总体方差已知D 、各组样本容量相同答案:A B4. 为了了解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共有3种教学方法,选择高一年级六个平行班。
XXX18秋[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XXX18秋[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1.√2.√3.√4.√5.√6.√7.√8.×(几何平均数是同一变量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比率的平均数)9.√10.√11.√12.×(样本容量指样本中个体的数量)13.√14.√15.√16.×(中位数是80)17.×(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小,分布越整齐)18.×(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负相关)19.√20.√21.√22.√23.×(统计表的标题要写在表的上方)24.√25、√ 差异系数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变异程度的指标,它是方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26、√ 总体的各种数字特征称为参数,它们可以通过样本统计量的计算来估计。
27、×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它可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强度和方向。
28、√ 双向表χ检验适用于按照两种标准分类的点计数据资料,可以用于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29、√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数,说明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加。
30、√ 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是介于0和1之间的正数,且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31、√ 标准差是一种用于衡量数据集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两组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
32、×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时,算术平均数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使用中位数等其他集中趋势指标来描述数据的典型水平。
33、√ 直条图是一种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可以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4、× χ2分布呈现出右偏态或左偏态的情况,而不是正偏态。
35、√ 相关系数可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和密切程度,通常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36、×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88、73、88、78、98分,这组成绩的众数是88分,而不是98分。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教育统计学王孝玲_0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教育统计学王孝玲教育统计学2A.F值B. t值C. χ2 值D.Z值9、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10、教育统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 C )A. 描述统计学、量化统计学B.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C.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D. 描述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11、统计分析包括( D )A. 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B. 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C. 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D.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估计因变量的相应取值的完整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 B ) A. 多元分析B. 回归分析C. 方差分析D. 区间分析1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A ) A. 最小二乘法B. 点二列相关C. 二列相关D. 标准差14、当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 B )A. 信度B. 效度C. 一致性D. 准确性15、估计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 C )A.效度B.一致性C.信度D.准确性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分数的特点:(1)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后,这批标准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标准分数大于0时,表示测验成绩在平均数之上;标准分数小于0,表示测验分数在平均分之下;标准分是等于0,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数相等。
(2)标准分数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
因此,不同科目的标准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3)标准分数本身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4)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的取值范围在-3—+3之间。
标准分数的意义可以用正态分布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3曲线下的面积比例做出最好的解释。
标准分数的意义:第一,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第二、标准分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反映出考生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1.某市中学某项测验成绩平均数为70.3该市甲校15名学生该项测验成绩为:68 70 65 72 60 62 68 75 70 60 72 62 65 62 68(1)求甲校该项测验成绩的区间估计(2)甲校该项测验成绩与全市是否一样?2. 在教学中甲乙两班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
现从俩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后期用统一试题测验结果如下,问两种实验方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甲班:20 20 16 12 19 13 16 16 20 16乙班:18 17 16 16 12 9 7 15 13 7第一题:(1).n=15是小样本;由原始数据计算出样本均值S=(68+70+…+62+68)/15 = 66.6;计算出样本方差σ²= [(68-66.6)²+ …+(68-66.6)²]/15 = 22.4;σ= 4.73286;α=0.95 1-α=0.05 T =(^X-μ)/(S/√n) ~ t(n-1)t 1-a/2= t0.05= 2.1448;于是区间估计为P(x^ - t1-a/2S/√n<μ<x^ - t1-a/2S/√n)= 1-α;95%的置信区间(63.979,69.221);(2)解:1、提出假设,H0 :μ=μ0H1: μ≠μ02、计算α=0.05(即p<=5%为划分小概率事件的标准)计算标准离差uu=(^x-μ)/ σ= (70.3-66.6)/ (4.73286/√15) =3.7/ 3.0283、确定检验形式因为没有资料可以说明甲校某项成绩是高于还是低于某市中学的平均水平,故采用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根据n=14,查表得,由于u= 3.028> u 0.05=2.2.977,所以要拒绝零假设,即甲校该项测验成绩与全市成绩有显著差别。
第二题解:一、先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方差齐次性检验。
1、提出假设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两组测验分数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随机抽出的独立样本,那么,两个相应方差估计值比值的抽样分布呈F分布,于是可用F作为检验两个方差齐次性的统计量。
《教育统计学》(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参考答案(教育学专业)一、名词解释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4. 统计表: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
5. 总体: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6. 二列相关: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的划分为二分变量,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二列相关。
7. 参数: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业绩反映总体上各种特征的数量是参数。
8. 小概率事件:样本统计量(随机事件)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小于或等于事先规定的水平,则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
9. 中位数:在一组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位于中央位置上的那个数称为中为数。
10. 统计量和参数:样本上的数字特征量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量是参数。
11. 回归分析:把存在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作为自变量,另一个作为因变量,并建立方程式,由自变量的值估计、预测因变量的值,这一过程称为回归分析。
12. 相关关系:两个变量间的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二、填空题1. 从变化方向上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有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2. 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经常性资料、专题性资料。
3. 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和圆形图。
4. 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5. 统计图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
6. 差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
7. 统计数据按来源方式可分为点计数据和测量数据。
教育统计研究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研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教育统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答案:D2. 以下哪个统计概念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方差B. 均值C. 相关系数D. 回归系数答案:A3. 如果一个班级的成绩呈正态分布,那么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会集中在哪个数值附近?A. 最高分B. 最低分C. 平均分D. 中位数答案:C4.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会: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无法做出决策D. 需要更多数据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随机抽样答案:D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到 1B. 0 到 1C. -∞ 到+∞D. 1 到∞答案:A7. 在教育统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数据的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比例数据D. 混合数据答案:C8. 如果一个教育研究的样本大小增加,那么其置信区间将会:A. 变宽B. 变窄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9. 在教育统计中,回归分析通常用于研究:A. 变量之间的关系B. 变量的分布C. 数据的集中趋势D. 数据的离散程度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教育统计中的“抽样误差”是什么,并说明它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答案:抽样误差是指由于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而导致的研究结果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它对教育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的代表性和推广性上。
抽样误差可能导致研究结果无法准确反映整个研究对象群体的情况,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描述一下在教育统计中使用“t检验”的情况及其目的。
答案:在教育统计中,t检验通常用于比较两组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样本量较小或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
教育统计与评价作业与答案
作业1.第1题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D.半开放式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第2题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A.等级平均数B.组距数列平均数C.总平均数D.评分平均数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第3题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A.区分度B.信度C.效度D.难度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第4题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D.半开放式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5.第5题难度系数为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A.难B.适中C.易D.无法区分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6.第6题欲分析某校教师和学生对某一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检验检验C.χ2检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7.第7题欲分析某校100名教师对两个教学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检验检验C.χ2检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8.第19题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9.第20题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C.安置评价D.纵向评价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0.第21题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1.第22题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2.第23题下列哪一个区分度表明试题的鉴别力差两端分组法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3.第24题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检验检验C.χ2检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4.第34题为发现问题,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或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评价称为A.安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5.第35题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水平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6.第36题对信度的估计方法采用检验检验C.相关法D.χ2检验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7.第37题既可表示事物的分类、顺序,也有相等的计量单位和相对零点的量表称为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8.第38题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差异情况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9.第39题欲分析外语成绩与学生的内外向性格类型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二列相关法D.χ2检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0.第40题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A.第一题容易B.第二题容易C.难度一样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1.第11题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2.第12题教育评价中测量法所用到的量表有哪些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3.第13题属推断统计分析的方法有A.平均数差异分析法B.比例差异分析法C.相关分析法D.模糊综合评价法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4.第14题判断结构效度的方法有A.逻辑分析法B.相关分析法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D.因素分析法您的答案: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5.第15题依评价的功能分,教育评价可分为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C.安置评价D.终结性评价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6.第16题下列哪些量表所测得的数据为测量数据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您的答案: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7.第17题反映数据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绝对数B.标准分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B,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8.第18题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9.第29题影响测量效果的误差有: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抽样误差D.过失误差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0.第30题判断内容效度的方法有A.逻辑分析法B.相关分析法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D.因素分析法您的答案:A,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1.第31题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A.评价依据B.评价目标C.评价作用D.评价技术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2.第32题指标设计的方法有:A.目标分解法B.问卷调查法C.多元统计法D.布鲁姆“分类学”法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3.第33题常用的综合指标有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4.第44题教育统计学的作用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5.第45题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C.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D.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6.第46题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7.第47题依评价的范围分,教育评价可分为A.职业教育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C.横向评价D.成人教育评价您的答案:A,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8.第48题教育评价的作用A.导向作用B.鉴定作用C.定向作用D.激励作用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9.第49题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A.限制式问卷B.开放式问卷C.半限制式问卷D.半开放式问卷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0.第50题统计检验的方法有检验检验C.积差相关法D.等级相关法您的答案:A,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1.第8题信度高则效度高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2.第9题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鉴定的评价称为诊断性性评价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3.第10题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4.第25题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5.第26题难度越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6.第27题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7.第28题动态评价是考察评价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的现实状态;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8.第41题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9.第42题温度计属顺序量表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50.第43题测量学生的情感一般使用等距量表;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此题得分:作业总得分:作业总批注:。
教育统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数据可分为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区别。
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把数据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
称名变量: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
例如,人的性别分成男与女;用6位数字组成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等,皆是称名变量数据。
这些数据仅是类别符号而已,没有在量方面的实质性意义,一般不能对这类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通常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等。
顺序变量: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例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态度等级可划分为“赞成、倾向赞成、中立、倾向反对、反对”这 5个等级。
值得指出的是,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这种数据之间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
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
如,“因为A优于B,B优于C,所以A优于C”的运算结果充其量只是反映位次顺序的关系而已。
等距变量: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例如测气温量值,星期一为20℃,星期二22℃,星期三24℃。
由于这类数据的零点是相对的,因此,对这类数据一般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两个个体在某种能力属性)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率变量: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例如,学生身高、体重的测量数据等,皆可以看成是比率变量数据。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允许人们用乘、除法处理数据,以便对不同个体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作比率性(即倍比关系)描述。
二、简述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请写出主要步骤)1) 简单次数分布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①求全距所谓全距乃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与评价》作业参考答案
08下半年《教育统计与评价》作业参考答案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下午10:4708下半年《教育统计与评价》作业]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B、教育现象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C]2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或计算出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综合指标,这种方法称为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A]3教育评价的作用A、导向作用B、鉴定作用C、定向作用D、激励作用[ABD]4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ABD]5依评价的功能分,教育评价可分为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C、安置评价D、终结性评价[ACD]6指标设计的方法有:A、目标分解法B、问卷调查法C、多元统计法D、布鲁姆“分类学”法[ABCD]7需要对指标进行排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是:A、经验法B、对照配权法C、咨询法D、主成分分析法[C] 8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经验法B、对照配权法C、咨询法D、主成分分析法[BC]9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原则有哪些?A、方向性B、时效性C、客观性D、激励性[ABCD]10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A、观察法B、问卷法C、访问法D、测量法[ABCD]11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A]12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C] 13既可表示事物的分类、顺序,也有相等的计量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量表是: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C]14下列哪些量表所测得的数据为测量数据?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CD]15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B]16分析测试内容与预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测试效度的方法叫A、效标关联度B、内容效度C、结构效度D、预测效度[B]17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A、系统误差B、抽样误差C、随机误差[C] 18常用的综合指标有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ABCD]19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规模总量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A]20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B]21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水平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C]22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差异情况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D]23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C]24反映数据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绝对数B、标准分数C、平均数D、标准差[D]25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
《教育统计》(数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作业参考答案(数学专业)一.填空1.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机样;等距抽样2.分散程度;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3.1=ρ4.,E A S S S +=∑ E S , A S5.线性;正态6.d M M x ,,07.Q U Syy +=8.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9.差异程度,R Q , D A ⋅ ,S10.0=ρ11.E A S S S +=∑12.回归系数,回归方程13.集中趋势,d M M x ,,0 14.极差系数 四分位差系数 C ,V 15.Q u Q u S yy ,,+= 二.计算题1. 9973.0199865.021)3(2)33()3)3(=-⨯=-Φ=<≤-=+<≤-Z P X P σμσμ2.μ的95%的区间估计为 ]30496.12.81[±3.64:0=μH 96.1125.3366.96469||>=-=u故否定0H ,即有显著差异。
4.11.3665.07=⨯-=-=x b y a 65.0==Sxx Sxy b5.6826.018413.021)1(2)11()8575(=-⨯=-Φ=<≤-=<≤Z P X P人数:120⨯00.6826=82(人)6.]1109.36262.23.82[-±7.82:0=μH 96.137.21048285||>=-=u 否定0H ,有显著差异8.516.017580.021)7.0(2)7.07.0()8872(=-⨯=-Φ=<≤-=≤Z P X P人数:45×0.516=23(人)9.]1104.11262.23.82[-±10.80:0=μH 96.15.1948082||<=-=u ,接受0H 无显著差异。
11.16.0)1(1)1(1)48(1)48(=Φ-=<-=<-=>Z P X P X P12.]108.496.174[±13.80:0=μH 96.1506.5805.82||>-=u 故否定0H ,有显著差异。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
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
教育统计与评价作业与答案
作业1.第1题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D.半开放式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A.等级平均数B.组距数列平均数C.总平均数D.评分平均数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A.区分度B.信度C.效度D.难度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D.半开放式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A.难B.适中C.易D.无法区分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6题欲分析某校教师和学生对某一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A.t检验B.u检验C.χ2检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欲分析某校100名教师对两个教学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A.t检验B.u检验C.χ2检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19题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
这种方法称为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20题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C.安置评价D.纵向评价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1题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22题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23题下列哪一个区分度表明试题的鉴别力差两端分组法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24题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
《教育统计与评价》在线作业
作业1.第1题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D.半开放式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欲分析外语成绩与学生的内外向性格类型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二列相关法D.χ2检验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A.Z=6.7B.Z=-2C.Z=-9.5D.Z=5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
问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A.第一题容易B.第二题容易C.难度一样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A.再测信度B.分半信度C.复本信度D.评分者信度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21题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A.限制式B.开放式C.半限制式D.半开放式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22题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A.等级平均数B.组距数列平均数C.总平均数D.评分平均数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23题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C.安置评价D.纵向评价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9.第24题下列数值中,哪一个表明试题的鉴别力最好?A.0.45B.0.35C.0.25D.0.15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5题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26题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或计算出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综合指标,这种方法称为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27题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水平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3.第28题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的方法是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4.第29题下列哪一个值是试题的最佳难度A.0.29B.0.48C.0.69D.0.85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5.第30题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6.第31题既可表示事物的分类、顺序,也有相等的计量单位和相对零点的量表称为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您的答案:C此题得分:2.017.第32题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A.系统误差B.抽样误差C.随机误差D.条件误差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8.第33题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C.安置评价D.纵向评价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9.第34题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二列相关法D.χ2检验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0.第35题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B.教育现象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21.第11题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2.第12题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A.观察法B.问卷法C.访问法D.测量法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3.第13题标准分数的作用有A.比较一次考试中的好坏B.比较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C.比较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D.比较考试的总成绩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4.第14题属推断统计分析的方法有A.平均数差异分析法B.比例差异分析法C.相关分析法D.模糊综合评价法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5.第15题教育评价的作用A.导向作用B.鉴定作用C.定向作用D.激励作用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6.第16题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原则有哪些?A.方向性B.时效性C.客观性D.激励性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7.第17题常用的综合指标有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标准差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8.第18题属相关分析的方法有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二列相关法D.χ2检验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9.第19题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A.区分度B.信度C.效度D.难度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0.第20题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 )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称名、顺序、等距、等比数据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把数据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
1.称名变量。
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
例如,人的性别分成男与女;人对衣服颜色的倾向性选择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等;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而人的血型则可分为A型、B型、O型等。
在资料管理与科学研究中,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规则对称名变量的观察结果进行人为的赋值与编码,从而得到称名变量数据。
如前述的性别数据,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性,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性(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数字符号表示);以及用6位数字组成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等,皆是称名变量数据。
这些数据仅是类别符号而已,没有在量方面的实质性意义,一般不能对这类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通常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等。
2.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例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态度等级可划分为“赞成、倾向赞成、中立、倾向反对、反对”这 5个等级;对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上的表现可以用名次“第1名、第2名、第3 名……”来表示;还有,心理测验结果常用“拾点量表”或“玖点量表”来表示测验得分高低等级顺序;学校常采用“五级记分制”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皆是顺序变量的具体表现。
不难看出,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有些是直接用序数等级来表示事物属性的多少与大小,另外有些观测结果则是用有序的类别来区分事物属性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常用有序的整数或自然数来表示顺序变量的各种观测结果,从而得到顺序变量数据。
例如,可用“5,4,3,2,1”来表示对某个问题所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之间的5个不同等级;可用“3,2,1”或“5,3,1”等数字序列来表示阅读能力的“好、中、差”三个等级。
值得指出的是,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这种数据之间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
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
如,“因为A优于B,B优于C,所以A优于C”的运算结果充其量只是反映位次顺序的关系而已。
3.等距变量。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事实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算所测出的气温量值就是等距变量数据。
例如测气温量值,星期一为20℃,星期二22℃,星期三24℃。
则我们可以知道星期三气温高于星期二,星期二气温又高于星期一;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实质性的角度说明相邻两天气温之差是相等的。
等距变量观测数据的单位是相等的,但零点却是相对的。
如气温0℃,并不表示没有冷热,而是特定的相对的冰点温度,若在华氏温度计或其他类型的温度计测定下,这里的0℃就不再是零。
在教育测量中,人们有时用标准分数来反映人的能力相对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一种等距变量数据。
由于这类数据的零点是相对的,因此,对这类数据一般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两个个体在某种能力属性)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如,不能说20℃的气温是10℃气温时的“两倍”那么热。
4.比率变量。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例如,学生身高、体重的测量数据等,皆可以看成是比率变量数据。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允许人们用乘、除法处理数据,以便对不同个体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作比率性(即倍比关系)描述。
例如,一位学生在20岁时身高180厘米,而他3岁时身高是90厘米,我们可以说, 20岁时的身高是他3岁时身高的两倍。
反过来可以说,他3岁时的身高已是20岁时身高的一半(1/2倍)。
二、简述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请写出主要步骤)
1) 简单次数分布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①求全距
所谓全距乃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观察全部数据,找出其中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以符号R表示全距,则全距的计算公式为:
R= Xmax-Xmin (1-1)
故,全距在有的书中也称为两极差。
②定组数
定组数就是要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
组数用符号K表示,它的大小要看数据的多少而定。
一般来说,当一批数据的个数在200个以内时,组数可取8~18组。
如果数据来自一个正态的总体,则可利用下述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即:
(1-2)
上述公式中的N为数据个数。
③定组距i =R/K
在知道全距R和组数K之后,就可以来确定分组的组距。
用符号i 表示,其一般原则是取奇数或5的倍数,如1,3,5,7,9,10等。
具体的取值办法,可通过全距R与组数K 的比值来取整确定。
④写出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有表述组限和实际组限之区别。
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文献中,组限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种。
两种组限表述方法意义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态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
如“10~15”和“15~20”这两组,其实际组限是指[10,15)和[15,20)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态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的“1”个单位缺口。
对于这种表述组限,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和[,]的区间范围。
⑤求组中值
组中值是各组的组中点在量尺上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 (1-3)
不同的组距以及不同的组限,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组中值。
如果希望每组的组中值恰好为整数便于后继运算,那么,组距选择为奇数是最好的。
⑥归类划记
完成上述各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表的格式来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归类划记。
⑦登记次数
根据划记结果,点计各组的次数,记入次数栏。
当我们把组别、组中值和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简单次数分布表。
2) 相对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就是各组的次数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若以表示相对次数,则相对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1-3)
把组别、组中值和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与简单次数发布表各有不同的用途,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
当我们主要对各组的绝对次数感兴趣时,则可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当我们侧重关心各组次数的相对比例结构时,通常要编制相对次数分布表。
3) 累计次数分布表
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到处于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个数有多少时,就可编制一个累积次数分布表。
把组别、组中值和累积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累积次数分布表。
4) 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和累积百分数分布表
前面介绍的累积次数分布是对简单次数进行累积的结果。
与此相对应的是,还可对相对次数进行累积。
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在心理与教育测量研究中有广泛而又重要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均有“以下”分布和“以上”分布两种,在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用其中的一种。
三、请举例说明实际组限和表述组限的区别是什么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有表述组限和实际组限之区别。
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文献中,组限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种。
两种组限表述方法意义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态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
如“10~15”和“15~20”这两组,其实际组限是指[10,15)和[15,20)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态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的“1”个单位缺口。
对于这种表述组限,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和[,]的区间范围。
四、已知某次高考模拟试卷高一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分钟;高三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50、70、90、55、45分钟;问高一和高三哪一组离散程度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高一用时平均值:X1=(170+120+110+160+130)/5=138
高一用时方差:S1= ^ 2 =[(170-X1)^ 2+(120-X1)^ 2+(110-X1)^ 2+(160-X1)^ 2+(130-X1)^ 2] /5=536
高一用时标准差:δ1=
高三用时平均值:X2=(50+70+90+55+45)/5=62
高三用时方差:S2= ^ 2=[(50-X2)^ 2+(70-X2)^ 2+(90-X2)^ 2+(55-X2)^ 2+(45-X2)^ 2] /5=266
高三用时标准差:δ2=
δ1>δ2
因此高一的离散程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