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5《水循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2.5 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2.5 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2.5 水循环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意义。

重点:阅读“水循环示意图”。

难点:将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与吸热、放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页边批注教学过程:1.地球上的水循环师:阅读书P47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3.珍贵的水资源师:(1)水为什么珍贵?(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让学生举例,教师不必做出评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可做概括。

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4.如何保护水资源师:(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冰以升华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个地方,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遇冷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长大后,便会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小水滴长大后,落到地面,这就是雨,雨再汇入江河、湖、海,再回到开头,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

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

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

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2.5 水循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思路,旨在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地球仪、水循环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水循环现象,讨论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自主学习:让幼儿利用地球仪和 water cycle 模型,自主探究水循环的过程,理解各阶段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模拟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原理的理解。

5. 成果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在水循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2. 活动重点: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投入,展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但也有部分幼儿对水循环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探讨水循环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一、设计意图:本次教案的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孩子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杯子、地球仪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观察实践: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盆和一杯水。

让孩子们观察水在盆中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孩子们将盆中的水倒掉,再倒入一杯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3. 探索发现:让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水的循环过程。

引导孩子们发现水在倒掉和倒入的过程中,发生了状态变化,从液体变成了气体,又从气体变成了液体。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关于水循环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

6. 课后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用水情况,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案的设计注重了孩子们的参与和实践,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并在游戏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案中还加入了课后延伸环节,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5 水循环》word教案 (4)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5 水循环》word教案 (4)

水循环板书设计:2.5水循环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使海水淡化,扩大淡水来源。

教后感: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2、5 水循环 教案1word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2、5 水循环 教案1word版

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通过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的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

(3)通过设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策略: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科学推断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设备、放像设备、水循环的示意图
(学生准备)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3. 水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4. 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水循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判断。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循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水循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

2. 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

3. 讲解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利用地球仪,演示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

4. 讲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通过水循环模型,讲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白这两种径流的区别。

5. 讲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6.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循环1. 定义和意义2. 蒸发和凝结3.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4. 能量转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水循环的意义在于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气候和地理环境。

2. 题目:请解释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别。

答案:地表径流是指雨水直接流向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流,而地下径流是指雨水渗透到地下,经过地下水系统流动的水流。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5 水循环教学案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5 水循环教学案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5 水循环教学案苏科版课时目标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2.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同步导学重点知识剖析问题一、地球上的水资源水是地球上人和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①海洋水,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6.54%,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储藏了大量的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和许多别的盐类物质,海水又咸又苦,目前还不能大规模采用.②陆地水,陆地水分咸水和淡水两大类,占地球总储量的3.46%.陆地咸水主要包括地下咸水和湖泊咸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来自自然界用于生产、生活的水,主要指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水体总量的2.5%。

问题二、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构成水的循环,如课本彩图2—39.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落在海洋里,构成海洋水循环.另一部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地表水通过径流的方式流归大海,构成海陆水循环.地表水有三种出路:一部分顺着地面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泊里,最后流进海洋,成为海陆水循环的一部分。

一部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和溶洞,渗透到地下而形成地下水,在表层土壤中和地下流动。

贮于地下的水,有些上升至地表被蒸发,有些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会注入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也成为海陆水循环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因地面、水面或植物的蒸腾作用重新蒸发,回到空中,遇冷凝结成为降水,构成陆地水循环。

这就是海洋水、大气水与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这个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不停运动,完成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同时水循环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疑难问题辨析问题一、水为何珍贵地球上覆盖着大量的水,但是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的 2.5%,大部分的水都是以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形式存在。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设计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设计

2.5 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水循环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进行知识梳理,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以问导学〗1.复习: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请在下表中的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在括号内填上吸放热情况。

2.认识水循环(1)观察书中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a.将对应的水的状态变化填入书中图中的空格。

b.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固态 气态 液态 ( ) ( ) ( )( )( ) ( )(2)请将这些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进行归纳并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3)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移物态变化中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同一物体气态时具有的能量比液态时 (多或少), 同一物体液态时具有的能量比固态时 (多或少).(4)在水的循环中,云、雨、雪、露、雾、霜、雹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参见书P51-P52页)云的形成雨的形成雪的形成露的形成雾的形成霜的形成雹的形成3.珍贵的水资源(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a.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植物生长北极熊饮水b.用水发电、灌溉、航运三峡航运黄河小浪底水电站c.自然美景壶口瀑布九寨沟(2)过度用水及水污染的危害过度用水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5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5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二节《水循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2. 掌握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

3. 理解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2. 能够分析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

3. 能够解释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

难点: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水循环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体分布,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的?”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的图片,讲解各类水循环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分布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教师讲解水循环的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循环1. 定义: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

2. 过程:蒸发、降水、径流。

3. 地理意义:维持地球水资源的平衡,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

4. 类型及其分布:(1)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蒸发,形成降水,流向陆地,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陆地内水循环:地表水蒸发,形成降水,流向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返回地表。

(3)高山冰雪水循环:高山冰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高山冰雪。

5. 平衡与失衡对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地理意义。

答案: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径流三个过程。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教案1.doc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教案1.doc

水循环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充分挖掘导图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对导图再认识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温故知新.教材还设计了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总结图,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教材指出,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用这种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另外,教材从水循环拓展开去,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类生活、生产所起的作用,水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美景,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再通过图例说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破坏水资源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二、教学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水循环示意图配以拟人化手法描写的“小水滴的自述”,让同学们置身于大自然的宏观背景之中,对水循环做进一步观察,审视。

在此基础上,回顾、梳理,总结本章所学的内容和活动,填写完图中对话框中的空格,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因而本节教学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珍贵的水资源”的资料,图片,网上信息等。

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争论,在互动学习中,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明白节约用水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平台,以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了水循环的过程。

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水是生命之源。

水对人类生活,生产所起的作用,水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美景,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5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5水循环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

3. 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及其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过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其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就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定义、意义、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能量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列举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维持全球水量平衡、调节气候、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五、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 知道冰、雪、雨、露、云、雾、霜、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2. 通过对本章导图的在认识,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引新: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还有那漂浮的云彩……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二)、新授:1.自然界的水(1)存在形式:冰、雪、雨、露、云、雾、霜、雹(2)形成过程:①雾露的形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成为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②霜的形成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③云的形成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成为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④雨的形成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成水,云越聚越厚,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⑤雪的形成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⑥雹的形成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摄氏度,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冰雹2.水循环(1)地球上的水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2)解释地球上的水如何循环的,并且填空p.45有关空格。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蒸腾①蒸腾(水蒸气的形成)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太空。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5《水循环》教学设计word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5《水循环》教学设计word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5《水循环》教学设计word版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通过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愉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难点】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的活动指导。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认识水的循环【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2—41水循环示意图。

【议一议】(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移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1)水循环的方式: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单元,主要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地理意义。

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1. 水循环的概念:理解水循环的定义,即水在地球上不同形态之间的循环过程。

2. 水循环的形式:掌握水循环的蒸发、降水、径流等基本形式。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气候、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描述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列举水循环的主要形式,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实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水循环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各环节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难点:水循环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如何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和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地球仪水循环示意图相关视频资料PPT演示文稿学生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水循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循环的过程。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讲解使用PPT展示水循环的各环节示意图,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特点。

结合地球仪,展示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领域的应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水循环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如雨季和旱季的变化。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易的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地展示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可用流程图或图解的形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2、5 水循环 教案3word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2、5 水循环 教案3word版

呢?
引导学生看书 P47 页,并讨
论说出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小结:本节课我们 一齐学习
了水循环,知道了什么是物态变
化和物态变化的几种形式,了解
了物态变化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
移.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到水的重
要性和人类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
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作业:写一篇关于农村水污
染情况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
些变化?(2)水在这些变化过程
中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听讲、识记
指导学生填图 2—40.
讲述: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
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物态变
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 理解、识记
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
式.
分析:从对以上实验和水循
环的分析,我们发现:发生物态
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
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 讨论、回答
量减少.也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 (1)凝固 放热
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凝华 放热
练习:
(3)升华 吸热
1、请填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及 (4)汽化 吸热
吸、放热情况.
(1)河里的水结冰
(2)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兴致较高,与老师一齐分析.
(3)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 答:雪的升华现象

(4)秋天,花草上的露珠在阳光
提问:
冰、雪熔化成的水,天上下的雨水等.
(1)天空中的云是怎样形成的? 阅读本章信息库 P49.
(2)地上的水从哪儿来的?
(3)露、霜、雪、雹等现象是怎 答: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样形成的?是否属于水循环?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5 水循环》word教案 (3)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5 水循环》word教案 (3)

升华(吸热)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冰 水 水蒸气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课题 五、水循环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规律,并能用水的三态变化揭示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水在生产、生活中的各项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水循环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能力;经历调查“学校用水情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形成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通过调查学校的用水情况,体验自主学习的愉悦,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吸放热情况难点:各种物态变化间的能量转移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水无处不在,地球上的江海湖河、冰山雪岭、云雨露霜……这些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水循环。

[新课学习]观察教材P44“水循环示意图”,将对应的变化,填入图中空格,与学生一起认识水的循环。

一、认识水的循环像水一样,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就称作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所以它变得越来越“自由”,能跑得远;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它变得越来越“无力”,跑不动了,所以说: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水的“化身”: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详见教材P51“信息库”)二、珍贵的水资源讨论:①水能为人类做什么?(教材P46图)饮用、发电、灌溉、航运、形成自然风光……②水为何珍贵?(教材P46 淡水资源)地球表面70%为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不能直接被利用,淡水资源的主体分布在南北极的冰川,利用很少。

我们能大量利用的河水、湖水、地下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五节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2.能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2.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各一个,冰块少许(共8组)
教师活动媒体
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奔腾的江河湖泊,皑皑的冰
山雪岭,浩瀚的海洋,飘荡
的白云------地球上的水在不
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2、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家想想他的诗句是否科学?展示:
学生看图
片和老师
一起分析
图片内容
直观展示图片,激
发学生思考
由画面给学生一个
思维向上的刺激,
激发他们探究的兴
趣,点名课题确定
思考的方向。

二、探索新知:
首先,我们共同做个实验,请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玻璃片盖住杯口,再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
提问: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玻璃片上的水从哪儿来的?
(3)水蒸气从哪儿来的?(4)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5)如果把烧杯放到冰箱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5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5水循环

中学物理可视化教学设计案例——《水循环》一、教学设计分析与思路探究(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出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中的“水循环”。

从教材编写方面来看,“水循环”这一节课在知识内容上融合了“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结构,涉及到物质的三态以及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从结构上来说,“水循环”是一节具有总结性质的课时,如下图1所示。

图1 “水循环”章节结构八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课堂气氛活跃,虽然已经有小学的“科学”课程基础,但接受系统的物理教学才刚刚开始,因此教学过程要注意缓慢过渡。

同时,由于八年级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叛逆的高峰期,在教学中应适当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加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总结全章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归纳系统知识,形成简单的概念图、思维导图,为中学物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的新知引入较少,所以除了知识方面,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将“STS——科学、技术、社会”定为本科时的指导思想,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联系在一起;将人、自然与社会有机关联在一起;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1]。

(二)教学设计思路学习能力是学习新知识,在内化新知的同时重新改造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发掘知识进化的一种能力表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一般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概括表达力等[2],本节课以可视化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以STS教育为主要指导思想展开。

以物态变化知识回顾为引导,带领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全过程,再转向生活中运用物态变化知识的科学技术产品,将技术、社会融入课堂,最后再由人类社会生活切入,引出水资源匮乏、珍惜水资源的话题,再次回归到科学知识的探索与技术的应用。

课堂之外,组织学生独立进行书后的综合实践活动。

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2所示。

图2 “水循环”教学思路设计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的三态转化。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2.5水循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2.5水循环
学生观看示意图,根据图像和前面所学知识填充图上的物态变化名称,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雪、雨、云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师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说明: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6
四、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1、我们校园内或家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如何节约用水?(在教室解决);
2、素质检测:填写自然界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




7
五、课后延伸,知识拓展
A分小组考察学校附近河水的污染情况,完成课后习题2的考察报告。
B请你为校园或公共场所设计一些关于水的公益广告词。
六、教学反思




4
3、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
(1)学生进行交流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如生活中洗衣服、洗手浪费水的情况,生活污水乱倒、沙石厂对水源的污染等);
然后展示课件11:水体污染,通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情景再现,使学生再一次体验水资源的破坏情况。
(2)师引导: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合理的加以利用。如果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4、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具备了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5《水循环》教学
设计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通过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愉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难点】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的活动指导。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
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水的循环
【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2—41水循环示意图。

【议一议】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
(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4)水循环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
(1)水循环的方式:
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思考讨论】: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2、珍贵的水资源
【看一看】投影网上下载关于水资源的图片的文字资料,
启发学生讨论。

【议一议】
(1)水为什么珍贵?
(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点拨】举例说明,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

3、如何保护水资源
【看一看】
(1)资料: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2)图片:
【议一议】
(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点拨】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实践考察】关于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指导。

(1)考察前准备:
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水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②学会用PH试纸测酸碱度,准备相机、笔、记录本等器材;
③确定考察的河段及沿河两岸有关单位、工厂。

(2)分组,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3)实际考察
①选定水域,观察河水的颜色、河边所见污染物、河中生物生长情况,利用试纸测试河水的酸碱度;
②请河岸居民中知情者介绍水域的有关情况,了解有关数据;
③考察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等,考察其主要污染物对水的污染,污染物的排量、排放位置,并画图记录下来;
④分析主要污染物致使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4)撰写考察报告:
①报告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调查情况,有关数据必须准确、具体,对个别不清楚的数据要再进行调查和测定;
②报告应科学地进行分析,明确污染源及其危害,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5)交流与思考:
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优化对水域的治理方案,以全班的名义向城建部门写一封建议书。

(6)开展宣传活动:
①在水域两岸及街道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意义;
②宣传治理水污染的方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水循环
[例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冰以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个地方,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遇冷也会成小冰晶,小冰晶长大后,便会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小水滴长大后,落到地面,这就是雨,雨再汇入江河、湖、海,再回到开头,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

类型二: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例2]水资源主要是指淡水资源,虽然地球看起来是一个“水球”,但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却很少。

目前,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意识淡薄(2)
污染严重。

[变式1]有关水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A.水可以塑造自然美景B.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C.水是各种植物的生命之本D.水是各种污染的天然消化场所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水的循环。

(2)珍贵的水资源。

(3)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拓展】
冰箱中的物态变化
冰箱冰室内的霜大部分来自冰箱外空气中水汽(水蒸气),至少夏季如此。

当然,冰箱中的食物等也可能蒸发一部分水蒸气。

因为冰室里因温度较低,水蒸气的量并不很大。

可是不断开、关冰室门时,暖湿空气带进来的水蒸气却很可观。

可以看到,开门稍久,冰箱表面即有霜生成。

进一步观察还会发现,冰室内即使不放任何东西,只要经常开启冰箱门。

夏天的冰室内也会结起厚厚的霜层,但不开门则无霜层。

因此,平时宜少开冰箱门(特别严重是夏季),否则霜层过厚,不仅使冰室容量减小,而且冰雪导热率低,使冰箱致冷效率降低,增加能源消耗。

【思考】冰箱内的霜的形成过程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解析】
五、作业《目标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