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徽州画家吴正桢与“竹石图”

合集下载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居图赏析 富春⼭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墨淡雅,⼭和⽔的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湿并⽤,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

下⾯是爱汇⽹店铺给⼤家整理的富春⼭居图赏析,供⼤家参阅! 富春⼭居图赏析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常熟(今属江苏)⼈。

⽗母早亡,被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收养,故改姓黄,名公望,字⼦久,号⼀峰,⼤痴道⼈等。

黄公望⽣平事迹,资料很少,只知道他中年在官衙当过⼩吏,后因平章张?的案件牵连,坐了⼏年牢。

出狱后,他看破红尘,加⼊道教全真教,并以卖⼘为⽣,⼤约活动于江浙⼀带,常常游历深⼭⼤川,以诗酒书画⾃娱。

据他在⼀则题跋中⾃述:少年时代就开始学画,并受到画家赵孟頫的教导(跋赵书《千字⽂》)。

后来主要学**五代画家董源的画法,并且他在云游四⽅时随⾝携带“⽪袋中置描笔在内,或遇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黄公望《写⼭⽔诀》)。

由于勤学苦练,终于在七⼗岁以后⾃成⼀家,可谓⼤器晚成。

黄公望的⼭⽔画主要描绘江南秀丽的⼭川景⾊,作画是“得之于⼼,⽽形于画”,落笔喜欢⽤草籀的书写⽅法,笔意⾮常苍简、雄逸。

作品有⽔墨和浅绛(在⽔墨⼭⽔的基础上,再局部敷染淡淡的赭⽯)两种不同风貌。

据说浅绛⼭⽔是他的创造。

他的画在当时就受到很⾼的评价,⽽他本⼈在明代被评为“元四家”之冠,⽽且越来越受到⼈们的尊崇。

他的画风影响明、清⼆代画家,特别是清代⼭⽔有⼈认为是“家家⼀峰、⼈**痴”。

如果从画家师承上看,确实也是如此。

《富春⼭居图》是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是画家晚年居住在浙西富春江,为友⼈谢⽆⽤道⼠(画上题字称“⽆⽤禅师”)⽽作。

这幅画⼤约在元⾄正七年(1347),画家七⼗九岁⾼龄开始创作,他在题记中说“三、四载未得完备”,究竟何时完成,已不可考。

这幅《富春⼭居图》在明清时代受到画家极⾼的赞誉,许多画家(如沈周、王翠等)都有临仿之作。

赏石朋友圈:画(下)

赏石朋友圈:画(下)

赏石朋友圈:画(下)近代以降,玩石曾经出现了一个低潮,传统文人所推崇的瘦漏透皱的赏石理念在西方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一度受到冷落。

如民国年间赵汝珍所著的《古玩指南》一书中,专门列了“名石”一章,其中提到玩石“现在好之者既鲜”。

所以,画石作品也不多见。

但不管怎样,画家们在表现奇石主题样式时还是大体遵循了古代传承的习俗,包括古代流传的画谱。

新派赏石所注重的形质色纹(当时包括以质色为主的黄蜡石,以及以纹色为主的雨花石等),并没有进入画家的法眼。

就像近代刘熙载在书论专著《艺概·书概》中所作的终极意义总结一样:“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以瘦漏透皱为代表的传统赏石审丑(其实就是一种反形式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化入了画家们的笔中。

瘦漏透皱,不但是一种相石之法,也成为了一种画石之法。

如近代《三希堂石谱大观》明确指出:“画石之法,不外曰皱曰瘦曰透曰丑”,“石之为物……宜奇丑,宜老硬,宜空灵”。

近代画家画石以海派居多,其中吴昌硕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也是一位爱石家,西泠文/俞莹 by Yu ying近代胡公寿《灵芝寿石图》近代黄宾虹1941年画《研山图》近代吴昌硕画石印社就留有他的遗爱灵璧石。

他不但画石,而且还咏石,传世有不少作品。

吴昌硕本人崇尚朴陋、古质、天真之美,癖嗜汉晋缶甓,传统赏石自然也入其法眼。

吴昌硕笔下的石头,常常与松树、红梅、水仙作伴,曾称石头、红梅、水仙为“三友”:“静中相对,无势利心,无机械心,形迹两忘,超然尘垢之外,世有此嘉客,焉得不揖之上坐,和碧调丹,以写其真,歌雅什以赠之——梅花彩霞光,水仙苍玉色。

东风开南轩,坐似赏元日。

谁谓石头顽,胜景非其匹。

大块春蓬蓬,容我一官虱。

”(《缶庐别存》)他认为石头以奇古为美,画笔下的奇石也多以古拙见长,多寿者相。

他曾经在题画诗跋中提到:“画牡丹易俗,水仙易琐碎,惟佐以石可免二病。

石不在玲珑,在奇古。

”可以说,吴昌硕是近代画石之集大成者。

水墨包容万古情——陶成及其《竹石水仙山茶图》

水墨包容万古情——陶成及其《竹石水仙山茶图》

作 , 作正 与乔 忆 的评 价 相佐 证 。《 此 竹石 水仙 山 茶 图》为水 墨 纸本 , 32 米 、 10 米 , 纵 4厘 横 0厘 款 属“ 云湖 山人 陶成 ” 下钤 “ , 猷享 ” 圆形 朱文 印和
地 描 绘 出花 、 、 历 经 严 冬 而 受 到 阳 光 淋 浴 树 竹
画 芙蓉 最 菩名 且 为 世人 所珍 。 陶成 晚 年 因坐 谪
而被 戍 边 , 时 1 久 , 放 归后 即离 世 。 虽 司不 然 关 于 陶成 , 中 晚 期 及 清代 画 史 多有 记载 , 徐 明 如
早在清初, 陶或 的 同 乡乔 亿 ( 字慕 韩 、 崇 乔 修 子。国子 监 生 , 苏宝 应 人 。 就 曾 对其 作 品 江 )
沁 《 画 录 》言 其 “ 明 多才 , 文 奇卓 , 兼 四 诗 书
体 , 备六 法 , 画 山水 多青 绿 , 丽蔚 拔 , 发其 浓 以
牢 骚 之 意 , 勒 竹与 兔 、 并佳 ” 图 绘 宝 鉴 勾 鹤 ;《
续 篡 称 其 “ 质 聪 颖 , 资 工诗 词 , 书 法 , 精 篆隶 行 楷 皆佳 妙。 画 才能 极 为广博 , 绘 山水 、 人物 、 花竹 、 兽 , 不精 通 , 鸟 无 笔意 适 肖宋 ’ 无 声 ;《 诗史 *谓其 “ 性情 豪 迈 狂 放 , 为财 势所屈 , 不 作
“ 分 五 彩 ” 墨 出六 邑”的特 殊 魅 力 。 的 墨 、“ 画
中还 记 载 着 陶成 的 诸 多趣 事 , 如 说他 曾 寓住 比 于 某 君 家 中,见园中 芙蓉 绽 开 正盛 , 乘 兴 泼 遂 写 勾点 , 制 十几 幅 芙蓉 送 给 主 人 , 人 获 赠 绘 主
浓 淡 得 体 , 似 漫 不 经 意地 勾斫 点 皴 , 湖 石 看 但

“扬州八怪”究竟是几个人?

“扬州八怪”究竟是几个人?

“扬州八怪”究竟是几个人?中国传统文人画在明末清初,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倾向,大体说来是复古与革新两路。

其中,后者在晚明有徐渭徐文长这样的鬼才,清初有朱耷、石涛这样名家,到清朝中期,终于涌现一个高峰,这就是扬州画派的出现。

“杨州画派”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杨州画坛的一批画家的总称,他们还有一个江湖气颇重的称号叫做“杨州八怪”(是不是想到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南七怪)。

顾名思义,扬州八怪应该是指八个人,不过也不一定,就象“八大山人”的别号就只有朱耷一个人。

有关扬州八怪究竟有谁,说法不一,就连人数也有不同说法。

清朝末年,北京通州有一位学者李玉棻花了三十多年时间,编纂了一本画论《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记载评论了清朝近千名画家。

根据他的考证,扬州八怪应指的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这八个人。

但实际上,曾先后被人列为“八怪”的,还有边寿民、高凤翰、杨法、李葂、闵贞、华喦、陈撰等人,因此“扬州八怪”这面大旗下的画家,至少有十五人之多。

不过不管八怪还是十五怪,这些人的作品,邓拓多有收集。

郑燮,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字克柔,清代一流的大诗人、大画家。

40岁中举,44岁中进士,曾赴山东范县、潍县等地任县官,廉政爱民,深得百姓拥戴,后来因上书赈灾得罪了大官,被罢官回乡,在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诗书画皆精,其作品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人称三绝。

尤善画竹,其画墨竹,挺劲孤直,疏密相间,以少胜多。

在他的竹画上曾有这样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另一幅《竹石图》中,三两枝瘦竹,从石缝中挺然挺出,坚韧不倒,其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透过这样的画和诗,人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竹子,而分明是高尚的气节人品。

郑板桥还将书法与绘画糅合一起,不守成法,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了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行款得体,画亦增色的境界。

明清时期徽州书画鉴藏大家:吴廷

明清时期徽州书画鉴藏大家:吴廷

明清时期徽州书画鉴藏大家:吴廷吴廷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文/左昕阳当我们要对明清时期的书画鉴藏进行研究时,徽州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区域。

当徽商在明代崛起之后,这片黄山之麓的村落就成为书画收藏的重镇。

徽州书画鉴藏群体的产生、发展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伴随着徽州经济兴盛的文化繁荣。

从重要鉴藏家的出身来看,他们全部属于儒商家族。

明朝初期开始,徽商就开始在松江、苏州等江南地区经商。

明中期后,苏州已经成为徽商长途货贩的枢纽,竞趋逐利的徽商云集在此。

徽州与江南地区的文化互动伴随着自明初徽商的贸易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寓居江南的徽商广泛结交当地的文人学士;二是许多江南地区的文人应邀在徽州交游。

江南地区自古文风昌盛,随着明代中期经济的发展繁荣,形成了“玩古”的风尚。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对当时江南地区古董收藏与玩古的风尚作了概括。

当时的徽商颇受苏州“玩古”风尚的影响,他们入乡随俗,以收藏为雅事,多成为好事者。

詹景凤(1520-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

他是一位长期往来于江南的徽州鉴藏家,多与当地文人交往。

在其书画著录《东图玄览编》中,记载了许多徽州鉴藏家的书画藏品以及他与江南鉴藏家藻鉴书画的事迹。

詹景凤除了夸耀自己的眼力高明之外,还表明在当时徽州的收藏趣味多继苏州之后,徽州的鉴藏家受到苏州书画鉴藏风尚和鉴藏家的影响,紧随其后。

新安碑林1 《余清斋帖》刻石陈列于此书画收藏,为徽商介入文化的一种方式,他们以此标榜财富与学识。

同时,书画收藏也是徽商结交文人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途径。

徽州文人们几乎都出生于商人家庭,对书画收藏的热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沉溺于书画成为他们闲暇之时的雅事。

自明代中期开始,收藏之风在徽州各县兴盛起来。

对于明中晚期徽州书画收藏之盛,明清之际的徽州古董商吴其贞所撰写的《书画记》中记述道:“忆昔我徽之胜,莫如休歙二县。

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只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

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时得甚多。

徽城竹枝词清吴梅颠

徽城竹枝词清吴梅颠

徽城竹枝词清吴梅颠梅颠名熊清乾隆时歙县人擅诗隐于医鲍桂星《觉生诗抄》卷十九。

生平事迹待考。

该书封面题《徽竹枝词》封内则题“吴梅颠《徽歙竹枝词》”歙县博物馆藏本注为“手稿本”细察字迹殆为清钞稿本。

本书共收咏歙郡地理风物、民风民俗、文物古迹、历史人物、土特产品等方面之诗作共158首凡诗句中涉及之特殊名物、风俗等均以小字夹注其间颇便阅读。

书无序跋扉页中有歙县许承尧疑庵丁丑年1937亲笔题识“前记”“词不甚工较程读山不如矣然多载琐碎事有为吾童时所习闻而今已遗忘者读之亦自可喜。

旧题为吴梅颠竹枝词作信否不可知。

” 此书除第一首与《徽城竹枝词》亦题“吴梅颠制”外所咏均以歙县为中心材料极为丰富系研究徽歙文化历史、民情风俗极为珍贵的资料。

此书除歙县博物馆藏抄稿本外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有手钞本。

附原作徽城缺典竹枝祠风土流传那得知。

出了徽州才觉异士人习惯不为奇。

府城近水隔华屏半个圈儿似月形。

添竹县城明嘉靖间成满月两城夹着斗山亭。

县治相传眠犬形庆钟钟子是金陵。

打钟打得铃儿响犬不贪眠性子灵。

府署来龙象七星魁杓亭耸兆文明。

斗山文会最高敞恰对五城如学擎。

背倚黄山青矗矗前临练水碧鳞鳞。

塘开甲乙丙丁字贾作东西南北人。

祝家古井在羽中山朱文公外家八眼殷公一名应公南门内共一栏泉味黄山阁小北门内下好虾蟆冬见虾蟆聚处掘得天然石井皆二泉也清澈斗微澜。

小苏问道仙姑处仙姑郑姓子由令绩时来问道古井清泉今尚寒。

云影一泓乌岳下青苔绣偏石栏杆。

府城多井少池塘夏月荷花不见香。

那及县城丘壑美店多成市闹攘攘。

三管争分昔为傩头旗傩时先路以导今日写人和。

地方福禄人烟众寿管人烟无几多。

四世一品冢宰汪公鋐增先代坊今呼为地方税务上福禄争时吃力多。

今日呼为三不管纵然管得待如何已上皆府城。

古歙新城歙故无城嘉靖间邑令史公桂芬募筑勒石各门璧合东迎恩北门北面肃朝宗。

紫阳南对仰前哲问政玉屏东西各名左右从。

县城七坞四随姓江程黄朱竹坞桃源与燕窝。

云富二山各分管分山分管亦困傩此下兼纪县城以双城本同合壁故也。

枯木竹石图

枯木竹石图

枯木竹石图说明:立轴水墨纸本 90.2×33.4厘米钤印:渐江僧(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仁》16印,230页)鉴藏印:堪喜斋书画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许乃普》8印,902页)题识:渐江学人写于丰溪草堂。

吴徵(1878-1949)题签:渐江上人枯木竹石图,澄庐主人珍藏。

茁鑝居士吴徵书。

钤印:待秋说明:曾经清中期浙江钱塘人许乃普(1787-1866)收藏。

许氏字滇生,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榜眼,咸丰间官吏部、兵部尚书。

兼善书法,工花鸟。

收藏颇丰,有名于时。

“堪喜斋”为其堂号,著有《堪喜斋集》。

[宋] 苏轼《枯木竹石图》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

他的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立轴绢本水墨纵160.1厘米横85.8厘米(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简介:图中画枯树三株,近处一株高大伟岸、粗干繁枝、虬曲多姿。

另外两株较为矮小,分立左右,相互穿插。

坡石平缓,杂草丛生,竹影依稀。

对岸一抹浅滩,使画面空间开阔深远。

全图笔墨沉雄,布局匀整,意境萧疏淡远。

作者简介:李衍(1245—1320),元初画家。

宇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

少孤贫,20余岁在太常寺作小吏,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擅画墨竹,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李颇。

曾深入东南一带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形色神态,画竹更工。

间作钩勒青绿设色竹,亦写古木松石。

享有盛名。

由于过分重视写实,高克恭评为“似而不神”。

尝奉诏画宫殿、寺院壁,有“上当天意、宠誉赫奕”之称。

传世作品有《双钩竹图》、《修篁树石图》、《墨竹图》。

元吴镇纸本墨笔纵103.3厘米横3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镇(1280—1354),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庵主等。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吴昌硕题画诗(11)

吴昌硕题画诗(11)

吴昌硕题画诗(11)1201.吴昌硕 1902年作花卉四屏设色纸本题识:(1).雪个大写往往如是,近惟山阴行者有此高致,破荷。

(2).山险径绝积雪皑皑,乾坤清气一枝独开,缶道人。

(3).绪初老兄自锡山寄纸索画,为拟十三峰竹堂。

自视尚不恶,他日相访当啜惠泉同赏于少温石床之下,壬寅九月吴俊卿。

(4).丛兰香溢古僧寮,浓蘸隃麋信手描,持比鸥波较雄浑,乱头粗服写离骚,苦铁。

5.苦铁偶然欲画。

题跋:(1).晓吟身近水天隈,忽见湖烟半壁开,一片绿云吹不散,蕅华香气过湖来,寄沤袭瓯香句漫题。

(2).题壁应留处士诗,竹堂长护向南枝,春风石上称觞地,正是寒花破雪时。

瓯香馆题画以应逸斋仁兄大人之属,增。

(3).剪取春风入彩毫,美人纫佩忆江皐,于今九畹湘南隔,不敢高吟学楚骚。

寄沤散人。

(4).数向春烟舞绛罗,枝枝堂带好风多,玲珑何必成珠佩,窈窕偏能学女梦,寄沤散人漫书。

1202.吴昌硕花卉四屏立轴设色纸本款识:本来水际竹间芳。

录旧句,昌硕,六十九岁。

秋光红莫辨,朝日与黄犋。

老缶。

美意延年,吴昌硕并题。

铁如意,珊瑚■,东风吹作梅花蕊。

艳福茅檐共谁享,匹以盘敦尊垒簋。

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

霞高势逐蛟虬舞,本大力驱山石徙。

昨踏青楼饮眇倡,窃得燕支尽调水。

燕支水酿江南春,那客堂上枫生根。

昌硕。

1203.吴昌硕花卉四屏款识:1.紫绶2.破荷3.篱外一枝初破萼,床头新酿熟多时,壬寅九秋昌硕。

4.君直先生正之,吴俊卿。

1204.吴昌硕 1917年作花卉四屏设色纸本款识:(1)、沈香亭北谪仙词。

丁巳长至后三日,客沪垒。

吴昌硕时年七十四。

(2)、病除呕墨斗许,踌躇欲画荷花,无端长鲸泼刺,幻出一处烟霞。

丁巳冬仲,吴昌硕。

(3)、墙根菊花可沽酒。

丁巳小寒,老缶。

(4)、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

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

百匝绕不厌,园涉颇成趣。

太息饥驱人,揖尔出门去。

丁巳仲冬月,吴昌硕老缶,时年七十有四。

颜色□止嫌太好,夕阳扶影自佯回。

中国绘画艺术解说词

中国绘画艺术解说词

中国绘画艺术解说词中国绘画艺术解说词第一集笔墨春秋公元1125年,是中国北宋王朝的末年。

这个存在了160多年的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攻势下,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抵御的能力,走到了它的尽头。

也就在这一年,宣和御用画家张择端画完了他的《清明上河图》。

当承送内廷的宦官带着张择端历数年之久完成的画作,带着画家获幸的希望,小心翼翼地穿过皇宫的曲径深巷,走向这个王朝最具权势的人——宋徽宗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昔日领骚画坛的皇帝已全然无心于此了。

画家在画中对王朝繁庶景象的极力描绘似乎已成为了一种讽刺。

面对金兵南下之势,大宋王朝的败象已成定局,快活了二十五年的宋徽宗,此时正忙着禅让退位,想用逃避的方式来摆脱他的的责任。

但是,画家不会了解到皇帝此时的心情,他依然按照宣和画院的习惯创作出极尽精致的作品,并企图这样的精致能够带来天子的认可与赏赐。

结果是张择端没有料到的,这样的杰作并没有获得相应回报。

他甚至还没来及名列《宣和画谱》,王朝的倒塌便让他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张择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记载,是否影响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宋代以后,《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民俗画精致描写的高峰代表,一直受到后人反复赞誉。

甚至张择端也因此而与《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相媲美,孤篇横绝竟成绝唱。

《清明上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长527.8厘米,宽25厘米。

全卷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盛世的风貌。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像彩虹般横跨汴河两岸的“虹桥”,桥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鼎沸一片。

骑马的、坐轿的、挑担的、摆摊的各色人等,互不相让、吆喝争道,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

画家既善于用白描手法表现生活的丰富与广阔,又能熟练地运用纵横捭阖的技巧展示生活的洪流,使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转折,比较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景况。

全画共有各类人物800多个,牲畜94头,树木170多棵,将汴京郊外的菜园风光、汴河上的交通运输、街头巷尾的买卖状况、沿街房屋的建筑特征、船夫们的紧张劳动、士大夫们的悠闲自得有条有理而又真实自然地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之中。

晚清海派六十家吴大徵作品

晚清海派六十家吴大徵作品

晚清海派六十家吴大徵作品
吴大徵(1835年-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晚号客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

历官广东、湖南巡抚。

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

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

兼长刻印。

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

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

著说文古籀补、古字说、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斋集古录、斋诗文集。

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

对联镜框水墨洒金 1894年作(28.75万元,2011年12月华艺国际)
东坡像立轴
绿映苏堤立轴
山水立轴
泥金山水册(一册)
竹庐歠菽图立轴壬戌(1862年)作
书法扇面
篆书册页10开
篆书七言联立轴
篆书七言联立轴
书法对联
篆书八言对联立轴红金书法
篆书八言联立轴
书法立轴
书法屏轴
书法(四轴)
节临金文屏轴(四件)庚辰(1880年)作。

吴镇现存《墨竹图》真伪辨析

吴镇现存《墨竹图》真伪辨析

吴镇现存《墨竹图》真伪辨析作者:刘萍来源:《艺苑》2014年第06期【摘要】吴镇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被列为四家之一,不仅仅是缘于他的道德人品,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具有独到之处。

吴镇擅长山水画,其墨竹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其实,他的墨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也足以自成一家,因此他的伪作在市场上不断出现。

笔者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钤印、题款的书写、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书写以及绢的质地等方面辨析现存的《墨竹图》,认为此幅作品为明代伪作,非吴镇的真迹。

【关键词】吴镇;《墨竹图》;真伪[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宋、元易祚初期,不少文人表现出了不肯俯就现实的抗争精神,但随着元政权的巩固和岁月的推移,他们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日趋缓和。

他们有的应召入世;有的攀附权要;有的虽然不肯出仕元朝,但结交显贵、雅集聚会、诗画酬作、优游人生。

真正能甘于寂寞、清贫守志的人很少,这其中堪称典型的,当属画家中的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善人。

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

其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

他的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

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

他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吴镇人不足20岁就开始学画,他年少时游历太湖,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知识,身边无处不在的真山真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吴镇在68岁的时候定居在嘉兴春波门外春波客舍,专门攻写墨竹。

他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在精严寺僧舍见面,心仪佛门。

所以,他开始时自称“梅沙弥”,他还精书法,工诗文,存世的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元代四君子画,墨竹最盛,有名可考者,占元代画家的三分之二,他们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倡优。

吴镇是元代画墨竹的名家,吴其贞评其《梅道人竹石图》道:“画法潇洒,有不经意处,正是入妙处也。

历代名家国画 梅花图

历代名家国画 梅花图

历代名家国画梅花图历代名家国画梅花图梅花诗意图北宋岩叟(待考)长卷绢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

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梅花诗意图北宋岩叟(待考)长卷绢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

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雪中梅竹图北宋徐禹功卷绢本水墨辽宁省博物馆藏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

雪梅寒雀图北宋戴琓绢本墨笔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赏梅图宋马逵设色绢本利用南宋朝廷特制的双拼细绢,绘一泓湖水,远景为用淡墨绘梅树数株,枝条摇曳,梅花绽开,湖水中倒影婆娑。

近景运用界尺加衬染的技法绘阁亭一角,类似重檐悬亭,亭前绘一梅枝奇出,枝条瘦劲而俯仰多姿,亭上绘一长者俯栏观梅,甚是怡然自得。

正如明代侍读学士王达为该画配诗所云:“西湖水涵冰色炯,众鸟不喧人更静;孤山堂下雪初销,一泓冷浸梅花影。

刚风入座声珊珊,逋仙半醉倚阑干;吹上东南一轮月,万里银河鹤背寒。

” 腊梅山禽图宋赵佶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

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

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

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

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

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

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 梅竹寒禽图宋林椿团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

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雪梅图宋杨无咎绢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1、【俞国良】(1874-1939)清末民初宜兴制壶高手。

江苏无锡人。

造壶精工,气格浑成,善制“传炉壶”,匀挺有力,仿佛天成。

曾获1915年美国三藩市「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和1936、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状。

」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俞国良,原籍无锡,1939年卒,享寿65岁。

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精致,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

」2、【吴汉文】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陶刻高手。

生卒不详。

善陶刻书画,常为宜兴县城的「吴德盛陶器行刻陶,吴德盛陶器行为「金鼎商标」,当时曾请俞国良、胡耀庭、冯桂林等为其做胚,由吴汉文等进行书画陶刻,为此吴德盛出品紫砂器颇负盛名。

汉文陶刻,都署款「歧陶」,书法学赵松雪,与行、楷间,书刻流畅、迥劲、老辣。

汉文常为吴德盛刻陶外,亦常与「范庄农家」合作,由「范庄农家」作器,汉文书刻。

」3、【蒋祥元】(1868~1941年),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间紫砂艺人。

4、【冯桂林】(1902—1946年),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

紫砂着名艺人。

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

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精致细腻,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以手法新颖、风格独特、构思奇妙着称于世,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艺师之一。

5、【蒋贤明】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

善制砂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蒋贤明直壁扁壶”一具,壶身扁圆筒形,直流、圆弧扳、嵌盖、桥钮。

制作周正。

鼻烟色泥。

高、宽公分。

石如镌刻书铭。

铃有「阳羡蒋记」、「贤明」二方印,皆篆体。

6、【史莲生】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

工治砂壶。

《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着录二器:1.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史莲生青环壶”一具,高、宽公分。

谢元淮年表

谢元淮年表
注 : 庆 七 年 人都 。 嘉
物 志稿 》 元 淮传 :父 为捐 ‘ 九 ”, 明 日报 出版 社 18 谢 “ 从 ’光 99年 版 6 4页 。 9
首》 自注 : 年分 发江 苏 。道光 四年《 十 苏州 府 志 》 未载 官 职 , 为不 入 流 者 。 应
1 8
河 北大 学 学 报 (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哲
二十二岁即从政江苏一直沉沦于下僚直到道光五年1825年参加r陶澍所主持的漕粮海运淮北票盐改革等重大事件官职才逐步上升后来又主持淮南票盐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清代中期盐政荒弊的局面最后以四品盐法道致仕
21 年 1 0 1 O月 第 3 6卷 第 5期
河 北 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 J u n l fHe e Unvri P i s p ya dS ca S in e o r a o b i ies y( hl o h n o il c c ) t o e
乡卢 绳 泗 ( 园 ) 集 题 词 。 墨 诗
浩 ( 莲 舫 ) 岭南 , 字 赴 于邳 州境 内见谢 元 淮题 壁 诗 , 大为赞 赏 。 与 王 士 钟 ( 余 ) 顾 禄 ( 卿 ) 熊 诗 性 、 铁 、 ( 谦礼 ) 唱和 。 相 12 8 2道光 二年 三十 九岁 清 明 , 协助 两江 总督
12 8 0嘉 庆 二 十 五 年 三 十 七 岁 春 , 荆 溪 县 董 同
友f 、 炳奎 ( 一裴 月波 ) 。九月 , 游 辞官返松 滋 。
11 8 1嘉 庆 十 六 年 二 十 八 岁 山 居 赋 闲 , 自谓 “ 此
中贫 亦得 , 十载悔风 尘” 。几月 一- 日, k - 生子谢 常生 。 11 8 2嘉 庆十七年 二十 九岁 继续 田园生 活 , 与 同乡邹世章 ( 村南 )表弟邹 承达 ( 园) 唱和 。 、 晓 相

弘仁书法作品

弘仁书法作品

弘仁书法作品弘仁(1610-1664),清画家。

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

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

安徽歙县人。

为清初四画僧之一.除山水外,亦写梅花和双钩竹,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

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得其神韵。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弘仁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弘仁平生概述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1岁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

1634年明崇祯七年(甲戌) 25岁秋,为灵运词坛画扇,犹用黄公望法。

此扇现藏上海汪氏家。

上题:“甲戌秋写为灵运词坛。

江韬。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己卯) 30岁3月,新安人李白四十寿辰,与李永昌、孙逸、汪度、刘上延五人联画《冈陵图》卷为之祝寿。

其《冈陵松屋》,自题“己卯春日为生白社兄寿,江韬”,钤印“六奇”。

从诸跋知此图作于己卯年3月,作者皆新安人,故知此时已从杭郡迁回新安,而此前曾为杭郡诸生。

1645年清顺治二年(乙酉) 36岁徽州人金声及其学生江天一集士民抗击清兵,保卫绩溪、黄山诸地,分兵扼六岭。

至9月,御史黄澍降于清,引清兵入,徽遂破,金声及江天一被俘而亡。

金声起兵抗清,徽州士民皆群起响应,参加战斗,时亦在其中。

徽州失守后,遂随师入闽,临离歙时,与好友程守哭别于相公潭上,然后经水路过杭州,到达福州。

1646年清顺治三年(丙戌) 37岁于唐王亡后,入武夷山,居天游峰最胜处一年。

《与程蚀庵》书云:“入武夷,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

”可见,此时并未皈依僧寺。

1647年清顺治四年(丁亥) 38岁在武夷山,出家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师,始用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

1649年清顺治六年(己丑) 40岁自武夷回黄山。

1651年清顺治八年(辛卯) 42岁已在歙县。

与人合作的《格庵山水合锦图》卷上题:“渐江学人为玉如先生。

辛卯。

”玉如即方式玉,字玉如,歙县岩镇人,能诗善画。

作《峭壁孤松图》轴,上题有“辛卯小春写,渐江弘仁。

清郑板桥巨幅《竹石图》

清郑板桥巨幅《竹石图》

清郑板桥巨幅《⽵⽯图》清郑板桥⽵⽯图⽔墨纸本匡时2009秋拍成交价1512万元作品赏析满清统⼀中国后经顺治、康熙、雍正以⾄乾隆,可以算得上是“盛世太平”。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运河⼊江⼝,⾃古为“淮盐”总汇。

也是南北交通要塞,河运集散之地,由于运河的关系,⼜重新繁荣起来了,商旅云集,笙歌达旦。

这是⼀个新兴的城市,居民来⾃全国各地,也没有地⽅观念和排外性,加以富商们尊重⽂⼠,因此,其它地⽅的⽂⼈画家们,也都乐于前来扬州发展,这致使重新繁华起来的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化中⼼之⼀。

所谓的“扬州⼋怪”就是在这样的⼀个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个新画派。

郑板桥,家喻户晓、充满传奇。

我想作为知识分⼦的郑板桥,他的名⽓⼤更在于他的诗书画“三绝”。

他曲折的⽣活经历,使他的诗书画,在思想内容⽅⾯都具有⼀定深度和⼴度。

他的亲民思想也遍布在他的“三绝”中,他笔下的⽵,往往就是⾃⼰思想和⼈品的化⾝。

他说,他的诗书画是“⽤以慰天下之劳民”的,这也是他的诗书画在民间流传颇⼴的⼀⼤原因所在。

郑板桥的书画因格⾼绝俗,颇受⽂⼈、商贾的青睐,求者众多。

他在给友⼈的信中写道:“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如⽋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否?本件《⽵⽯图》纸本墨笔⽴轴,纵195厘⽶、横100厘⽶,如此巨幅作品在郑板桥的传世书画中也是难得⼀见的。

落款“乾隆甲申,板桥郑燮写”。

(1764年作)郑板桥时年已七⼗⼆岁,也就是在他去世前⼀年所作。

72 岁的板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作。

现在可见的最著名的是两幅画,就是作于此时。

⼀幅是在扬州所作的兰花,题为“掀天揭地之⽂,震雷惊电之字,呵神骂⿁之谈,⽆古⽆今之画,因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未画以前,不⽴⼀格,既画以后,不留⼀格。

”这是⼀幅板桥画品、⼈品的⾃画像。

还有⼀幅是在兴化杏花楼作的,这⼀年的秋末,他从扬州回到兴化。

秋⾬绵绵,他在杏花楼独酌,醉后画了三竿⽼⽵,数竿⼩⽵,在⽵竿⽵叶之间,⼀反常规,⾃左⾄右分六处写了169个字的长题,别开⽣⾯。

徽州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之马头墙

徽州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之马头墙

2019.11科学技术创新-121-徽州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之马头墙胡朝焜’肖官衍2丁雅芬I王嵌'(1、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黄山2450412、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中,徽州传统民居不仅是一块璀璨的丰碑,同样也是一朵绚丽的瑰宝,而且在徽州区域古老文化中,它的营造技艺更是传承下来的掌上明珠。

如今这些经历过历史风雨磨难的建筑物仍然可以展现在现代人们面前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些传统的营造技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徽州工匠对传统营造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我们才可以体验到徽州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而墙体——建筑的重要组成构件,则构成了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地的工匠同时也把握和担任着徽州传统民居的墙体营造工艺。

通过对本课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徽州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之马头墙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对马头墙的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马头墙;徽派建筑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11-0121-021概述在国内,最早研究徽州传统民居的是刘敦桢教授。

曾在20世纪40年代初,大部分的中国地区便已经被知名的刘敦桢教授勘察过了,而将古建筑民居作为一种建筑类型进行研究的这一说法就是在调查了不同地区的大多数批古建筑民居后而提出的。

另外在1952年,歙县明代民居就是刘敦桢教授在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考察的时候发现的,从此徽州传统民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使得徽州文化更加异彩纷呈。

又在第二年,刘敦桢教授初步考察了一些徽州现存的古建筑民居,并宣布了《皖南歙县发现古建筑的初步调查》这一调查报告。

1954年,调查小组成员由付高杰、张仲一、杜修均等人组成,分别进入歙县、休宁、绩溪、屯溪等地,调研了当地的建筑形式、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紧接着出版了《徽州明代住宅》这本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久 ,便 派 出 了 西征 军 ,与 清 军 在 徽 州

酒 中有 情 ,闲中闷 中有伴 。非唯我爱 竹
石 ,即竹石亦 爱我。仿管夫人意 。竹虚
吴正桢写并题 。”这段文字 出自清 代黟
县画家吴正桢所绘 “ 竹石图 ”的题跋 。 此跋节录 自郑板桥 的题 “ 竹石 ”画跋 : “ 十笏茅斋 ,一方 天井 ,修竹数竿 ,石
黟 ,击溃清军 ,首次 占领黟县 。咸 丰五 年 ( 85 15 )正 月底 ,太平军范汝 杰由青 阳 率军 逾羊 栈 岭 入 黟 ,由际村 直 下 , 二十八 日攻 占县城 。二 月初 一 ,清军援 军 由东路进剿 ,太平军在黟 县横 冈 、石
5 1
亭 ,或宦游 四方 ,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
③ 第1 8 安徽 画家 汇编 》未 页。 6 而风 中雨 中有 声 ,日中月中有影 ,诗 中 克祁门城 ,杀 知县唐 治 、巡检钟普塘 。 二月 ,太平 军指挥 张大有率部 由祁门人 正 式出中有伴 ,非唯 我爱 竹
石 ,即竹石亦 爱我也 。彼干金万金造 园
其资料来源是 《 安徽通志 》。安 徽省博 比较准确 。
物馆姚翁望先 生编 《 安徽画家汇 编 》载
吴正桢 自题 “ 竹石图”署款作 桢 ,
“ 正 贞 ,坚 之 , 竹 虚 外 史 ,浪 里 馀 而所见 资料 皆作贞 。桢有二意 ,一为木 吴
生 ,清 道咸 ,黟 县 人 ,耽 诗 ,工画 竹 名 ,即女 贞 ;二是古代指 筑墙 时两 端树 石 ,年 六 十三 乱 中被 创 死 。安 博 藏 纸 立 的木柱 。引申为支柱 。贞有数 意 ,其
本 竹石 堂 幅 ,书 年款 : ‘ 寅 ( 光 中一意通 桢的第- , 解释 。 《 壬 道 - e e 中国美术
安徽画家汇 编 》吴正 二十二年 )秋 月 ,竹虚 外史吴正 贞写于 家人名辞典 》、 《 桢 作 吴正 贞 ,不 知 吴 正 桢 是 否 亦 作 吴 正 望春楼 中。 ’有 ‘ 浪里馀生 ’四字 白文
印 。参考 :历代 书画篆刻家索 引。黟县 贞 ?不过 吴 正桢
三志。”③ 清道 光 、成 丰 间 ,中国 爆发 了 近
“ 竹石 图”其 款下 所
钤第二方印为 “ 竹虚贞印” 。 综 合 以上 资料 ,吴正 桢 亦 作吴 正
“ 十笏 茆斋 种 数百 竿 修 竹 ,环 绕
左 右 ,风 雨 中 有 声 , 日 月 中有 影 ,诗 中
代史上一次大规模 农民起义——太平 天 贞 ,字坚之 ,号竹虚 ,又号竹虚 外史。
浪里 国运动 ,其疆 域最 广阔之时 曾占有长江 斋名凝紫 轩。安徽黟县横 冈人 。 “ 中下游数省 ,皖南徽州亦不能幸 免。咸 馀 生 ”或 与 “ 心 友石 ” 一样 同为 闲 虚 丰三年 ( 8 3 15 ),太平天 国建都 南京 后 章 ,但也有可能是别号 。
笋 数 尺 , 其 地 无 多 ,其 费 亦 无 多 也 。
注释:
带 ,进行多次激 烈的攻城争地 ,出现
① 郑 板桥 集) 3 9 ,岳麓 书 )第 4 页 ② 第 2 页 。上 海 人 民美 术 出版 1 8
02 2 了犬牙交错 “ 拉锯 战”的状态 。太平 军 社 ,2 0 年1 月第 一版 。 在 徽州的战事 ,首先从 祁门开始 ,咸 丰 四年 ( g 4 15 )正 月二十三 日,太平军 首 社 , 1 8 年1 月第一版 。 91 2
竹 ,清 雅 宜 人 。
贞 ,字坚之 ,号竹虚 。善书法 ,画 竹尤
《 中国美术家 人名 辞典 》② 载 “ 吴 佳 。被枪致死 。”黄德华与吴 正桢 同时
正 贞 ( 73 19 —— 1 5 8 5)清 ,字坚 之 ,安 代又 同为黟县人 ,均擅诗 文书画 ,黄德 徽黟县人 。善画 墨竹。卒年六十 三。” 华所居黄村距横 冈十里左右 ,其所 记当
奠 窘韩 社 爵
徽 学春 秋
I 盔翟
清徽 州 画家 吴正 桢 与 “ 石 图 " 竹
● 董 建
于密 ,亦复放之可 弥六合也 。”① 吴正 山 、烟湾一带 藏伏兵勇 ,火烧庐舍 两百 桢 “ 竹石图”款下钤 “ 吴氏坚之 ”朱文 家 ,就在这次 战事中 ,吴正贞遇难 。清 印、 “ 竹虚贞 印” 白文印 。引首钤 “ 凝 曾任宁 国府训 导 、黄士陵之父黄德 华在 竹瑞堂诗钞 》卷九 “ 月初一 日, 二 紫轩”长条 白文 印 ,右下角钤 “ 心友 其 《 虚
石” 白文印 。 “ 竹石图”纸本水 墨 ,纵 官军 由东路进 剿 ,贼怒 ,横 冈 、石 山 、 1 8 、横 6 厘米。藏中国徽 州文化博物 烟湾藏伏 兵勇 ,遂焚其庐舍二百家 ”诗 2. 5 2
横 馆。山石用短披麻 皴 ,山坡 间绘数 丛修 中记 其 事 ,其诗 中夹注 云 “ 冈吴 正
吾辈欲游名 山大川 ,又一时 不得 即往 ,
何 如 一室 小景 ,有情 有 味 ,历久 弥新
乎 ! 此画 ,构此境 ,何难敛之 则退 藏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