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论“调神” 蒲辅周:只求“神”合,不求“形”合 不执死方治活人

合集下载

选修课讲稿之一蒲老经验.doc1

选修课讲稿之一蒲老经验.doc1

名老中医经验之一—蒲辅周经验介绍一、蒲辅周生平蒲辅周,(生于1888年,卒于1975年4月29日),四川梓潼县西溪沟人。

其家三世精医,15岁始继承家学,18岁独立应诊于乡,1934年悬壶于成都,声誉日隆。

1951年应聘于成都东城联合诊所,当选为区人民代表,1954年,任成都铁路医院特约医师。

1955年奉调到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60年,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三届、第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

蒲老倾心于中医事业70余年,学识渊博,医理精深,医德高尚,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热病,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内皆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临床家。

一生忙于诊务,未暇从事著作,晚年由其门生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

为祖国中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其七十多年的医学生涯中,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己任,精研医理,勤奋实践,兢兢业业,矢志不移,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突出的医学成就,深为医药界所敬仰。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评价他是一位“高明医生,又懂辩证法”。

蒲老为中国医学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是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是中医界的一代宗师。

下面我详细介绍蒲老的生平和治学及临床经验:蒲辅周,少名启宇,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四川梓潼县西溪沟人。

祖父蒲国桢,父亲蒲显聪,皆以医为业,名闻乡里。

家境清贫,兄弟姐妹七人,蒲辅周居长,幼时读书,则依靠他母亲何氏的娘家资助。

蒲辅周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开始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医学。

前辈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常教育说:“医乃仁术,如不下一番功夫,不足以为医。

”其时,祖父在梓潼县东街开办了“杏林堂”。

蒲辅周铭记家训,白天在“杏林堂”侍诊,晚上刻苦攻读中医书籍,每感购买医书十分不易,多方向人借阅。

他曾借得日本学者所著的巨型医书《皇汉医学》一部,该书内容丰富,论述颇精,蒲辅周爱不释手,每晚读至深夜,边读边摘抄,历时数月,方将全书学完。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3)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3)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3)
《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是一部发表于4世纪的关于医学实践的一本书。

考虑到这本书是由蒲辅周发表的,这本书可以作为我们研究中医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医理论更为完整的记录之一。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并被它所提供的具体案例所深深吸引。

从书中提到的医学实践上来看,《蒲辅周医学经验集》以具体的病症作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医的基本认知和处方,保持着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相关的新颖性。

书中提出的中医疗法概念包括“病源辩证”,即以病源概念为基础,分析病源病机,制定
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辨证良方”,关注病情的改善和病人的实
际情况,给出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天人比应法”,根据世间的自然规律来组织治疗;“营救之术”,重视正确的使用药物和护理技术;“救脓之術”,为病人的减轻疼痛,使之快乐健康提供有效帮助;“藥师行慈心”,培养药师实践中的爱心和责任感,以及大量的药物知识和技巧,从而促进病人的健康等等。

这些中医理论和概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仍然用于日常的医学实践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让我更加理解中医传统的理论与概念,医学实践也得到了提升。

它既是中医理论的指导,也可以作为我们对中医理论的补充,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中医,从而提升自己的医学服务水平。

蒲辅周先生学术思想精粹(一)

蒲辅周先生学术思想精粹(一)

蒲辅周先生学术思想精粹(一)STORY.2021蒲辅周先生(1888—1975年),四川梓潼县人。

少名启宇,出生于中医世家。

蒲辅周先生以善治急性热病和疑难病证而盛名于世,上承经典,中及历代百家,下采同道或民间经验,医理精深广博,临床术高效宏,德高艺精,誉满杏林,名扬九州,望重如山,乃学验丰富的杰出中医药大师,被敬爱的周总理誉为“高明医生,又懂辩证法”。

蒲辅周先生从医70余年,以振兴中医学为己任,突显了中医药应对急性传染病的非凡之功,诊治疑难病证的卓越之效,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奉献了一生,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堪称20世纪中医学界一代宗师。

蒲辅周先生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融会新知,兼收并蓄,师古而不泥古,扬新而不弃道。

熔伤寒、温病学说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学术思想。

著名老中医董建华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既不取一家之言,亦不守一孔之见,此乃蒲公学术思想之特点。

”博采融通,寒温一统01尊崇经典,博采众长蒲辅周先生幼禀庭训行医,虽求诊人数众多,但有效者亦有不效者。

为提高水平,毅然决心闭门读书三年,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

关于此事后来蒲辅周先生曾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所在。

”蒲辅周先生认为,医易同源,“《内经》《难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学好临床。

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木”。

《黄帝内经》《易经》之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为纯朴的自然唯物辩证法,“道法自然”结合人体生理病理产生了藏象与经络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蒲老称赞中医药学是东方文化的结晶、瑰宝。

仲景依纯朴自然唯物辩证、脏腑经络学说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学说,突出八纲辨证要领,内含脏腑辨证及病因辨证,孕育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中医药学智慧之学。

蒲辅周论“调神”

蒲辅周论“调神”

蒲辅周论“调神”七情伤人,在某种情况下,更甚于六淫。

而精神治疗的作用在许多内伤疾病中都远甚于药物。

即使是六淫所伤,病者的精神状态正常与否,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大有影响。

既然精神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寿夭,所以《内经》把积精全神列在卷首,这决不是偶然的。

其中谈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又说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所以能“把握阴阳、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或“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究其原因:不外“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因而能“精神不散”所致。

当然,这些论述有些地方说得有些过分,但由此可知,精神状态对于人们健康影响的重要性。

人的情志影响健康,而健康情况也影响情志。

《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这就说明了情志是以脏腑气血的气化功能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又影响气化功能,喜怒不节和寒暑过度一样,导致生机紊乱,影响到寿夭病已。

人们往往注意了情志对脏腑气化功能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情志失调影响气化,其来骤,其症显,而气化功能失常影响情志,其来缓,其症不显的关系。

如“百合病”是心肺阴虚导致的精神状态不正常,故而出现“有如神灵者。

”妇人经水适来或适断,又感外邪,热与血结于血室,形成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

《三指禅》中提到的痰饮而导致如山川崩裂,或闻高捷南宫,或闻雷霆风声,或身如虫行等怪异现象。

为人喜悲伤欲哭,数欠身,象如“神灵所作”,是“脏燥”所致,各家所载还很多,都是气血失常,影响精神状态。

只要脏腑功能好转,而“神”病也随之好转。

我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或加减十味温胆烫,辅以精神安慰治疗气短心慌,悲伤不能自持的病人,疗效较为满意。

脏腑功能失调,在梦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内经》讲得不少。

我在平时多见脾虚之人梦见腹饥进食,食不能饱。

蒲辅周:辩证法

蒲辅周:辩证法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蒲辅周创造整体观辨证的现代神话中医药学特别注重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认为气候、昼夜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都有影响。

因此,中医药诊治疾病采用了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的辨证施治,这是中医药的一个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

在中医学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个代表性理论就是“五运六气学说”,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运用这套学说于临床实践的人已越来越少,在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有很长时间也不涉及此内容,而且还一度被批判为封建迷信。

中医药界很多人在回忆20世纪50年代蒲辅周用中医药方法治乙脑的事迹时,多认为这是一个辨证施治的案例。

其实,准确地说,这应该是中医药运用“整体观”思想进行“辨证施治”的一个现代经典案例。

蒲辅周(1888~1975年),原名启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

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

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奉命调京工作。

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

医院按照之前石家庄用清热解毒、养阴法的治疗经验,用中药白虎汤和输氧、注射青霉素等西法治疗,效果不显。

蒲辅周作为专家组成员,肯定了石家庄的经验,用温病治疗原则治乙脑是正确的,但应遵循“必先岁气,毋犯天和”的原则,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来研究北京的气候环境因素。

他分析说,北京今年雨水较多,天气湿热,患者偏湿,属湿温。

倘不加辨别,而沿用清凉苦寒药物,就会出现湿遏热伏,不仅高热不退,反会加重病情。

正确的办法,是采用宣解湿热和芳香透窍的药物,湿去热自退。

改投通阳利湿法,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加减化裁,效果立竿见影,不少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

这一事迹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内外产生了积极的“轰动性”效应,大大增强了大家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信心。

1956年9月4日,《健康报》在头版中报道了这场中医药大战乙脑的成果:“运用中医治疗温病原则治乙型脑炎,北京市不少危重脑炎病人转危为安”。

蒲辅周

蒲辅周

蒲辅周谈治学方法学习要靠自己,一是认真读书,一是认真临床,二者不可偏废。

读书可以在我这里,临证就不必了,这里高干诊室病人太少,实践机会不多。

至于灵活,可参考现代杂志,有些文章真不错,不要小看有些是公社医院医生所写。

水平并不低。

又如我给你的八大传染病案(指何廉臣所辑《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有些治案就比我灵活。

读仲景书一定要认真。

他的特点是实在,没有废话,是什么病,就用什么药。

后人的书好处就是详,可惜的是往往把医学道理当文章来做,动辄千万言,缺乏实在。

不要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要不懂多问。

我在成都时,曾向教伤寒多年的教师请教:“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个气上冲到底是啥样子?教师一时穷于应付。

后来我在临床又细细访问患有这种病的痛人,病人说:“我觉得突然间。

一股气往上冲。

”有的又说:“感觉轰的一下。

一股气往上走,内外都感到不舒服。

”就这样,凡是不懂的切不要不懂装懂。

如妇人患奔豚,冲至咽嗌,一医者竟云不治而死。

某君概然谓之日:“何不用桂枝加桂也?”余劝其细读《伤寒》、《金匮》,尔后见吾乃日:“原来桂枝加桂是治欲作奔豚,已作奔豚则应服奔豚汤泻其肝也。

”余欣然称是。

可谓善读书者也。

(益平辑)谈方之¨王道”与“霸道"蒲辅周治外感方如失将。

消灭入侵之敌;治内伤方如丞相,治理国家。

这是人们对方药性能的比喻之谈。

外感多为六淫犯人,其来疚,其变速,其症险,尤其是温病。

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故用方多猛,犹如行军打仗一般,争分夺秒。

内伤多为七情所伤,饥饱劳役。

日积月累,正气日渐削夺,人多不觉,或虽有感觉,但因影响不大而忽略。

这样由功能而及脏器,病已形成,才被引起注意。

由于其来渐,其势缓,其伤深。

在治疗时要想急切见功,如奔跑太快,必致颠仆。

且骤病易起,渐衰难复,因此这类方药,疗效相对地显得缓慢。

人们鉴于两类方药的性能不同,常称前者为“霸道”之方,后者为“王道”之方。

蒲辅周医案ppt讲解30页PPT

蒲辅周医案ppt讲解30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蒲辅周医案ppt讲解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蒲辅周先生谈用药

蒲辅周先生谈用药

蒲辅周先生谈用药(卢祥之)执一方,当万方,左右逢源——蒲辅周先生生前一席谈1971年,笔者与一友受邀在蒲老家中吃过一次午饭。

饭前,见蒲老入内室,将一枚自制丸药交与家人,嘱炖鸡时化入。

当时正值多事之秋,十年动荡尚未结束,我们数人自云贵归京省亲,数周颠簸,皆极疲惫。

蒲宅的午饭虽不为盛,但能喝鸡汤,且食鸡肉,很是知足了。

然后不仅饱腹,而且疲倦全消,精力倍增。

为什么我们几个人吃只鸡以后,精神焕发,体力迅速恢复,至今,我还疑是那一丸“神药”的作用。

那次饭后,与蒲老曾有一席短谈。

蒲老告诉我们,学医的人,不要去死记硬背几千几百首方剂。

临床组方,切忌浮泛。

方不在多,药不在杂,执一可以驭万,左右而可逢源。

一首桂枝汤,能变化出小建中、当归四逆汤许多方子,既治外感,又治内伤。

蒲老说他早年在四川学医,有位老中医,善用五积散,饮誉川蜀。

蒲老曾求教于他,老中医说:“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

”待笔者年事稍长,蒲老早已仙逝。

后阅及六人著述,更深地体会到蒲老善用小方、经方的精湛功底。

蒲老用当归四逆汤治月经不调和冠心病,取其养血虚,祛寒闭之功;用乌梅丸治头痛、失眠、痛经和慢性结肠炎,取其直入厥阴之能。

其他如封髓丹治遗精,还治慢性口腔溃疡。

调经用茺蔚子与老姜,童便治长期低烧,急性传染病以《伤寒温疫条辨》杨栗山温疫十五方入手,以升降散为总方,化裁进退,泛用于流行性脑炎、急性肺炎等症。

蒲老治此类温病,尤重胃气,讲求升降润燥与通补,以及擅用两和散治冠心病、高血压,玉屏风散治老年外感等经验,都一直为医界所乐道。

方不在多,药不在杂,执一可以驭万,左右而可逢源。

旨在斯言,愿事斯语。

转载:蒲辅周前辈之医路体会绍奇述:三十六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其间,有沈仲圭先生、陈鼎祺大夫来过,寒喧几句之外,我们老少两代的谈话没有停止过。

我们都忘掉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

【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

【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

【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本文是蒲辅周先生学术精粹,文章稍长,纯干货,请耐心看完!有很多病,只宜调而不宜治。

与其药石杂投,损伤胃气,不如不服药。

不要执死方治活人——1968年访谈蒲辅周先生录1968年,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与我论医。

其间,有沈仲圭先生、陈鼎棋大夫来过,寒喧几句之外,我们老少两代的谈话没有停止过,并且都忘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

蒲老这次的谈话,影响了我一生。

香江教余,心境颇静,回想往事,恍然如昨。

兹就记忆所及,追写出当年谈话的内容,浑金朴玉,以公同好,是为记。

一、病证论治伤寒本寒而标热,故治用辛温,汗出热去;温病本热而标寒,故清热必兼透达。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

张菊人先生改银翘散为银翘汤,说北方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炉火不熄,如此,则寒郁于外,热固于中,银翘散中辛温的荆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当去之,加黄芩、栝楼。

蒲老说:此固一说也,但不可视为定例,蒲老用银翘散,治风温初起,无汗畏风者,怕它透达之力不足,还要加葱白呢。

葱白辛润,汗而不伤,和麻桂羌防不同,表解热透。

蒲老一般不用苦寒药,用白虎汤亦嫌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鲜汤”。

沈钧儒先生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

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

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溜,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

蒲老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

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

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

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

蒲辅周--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蒲辅周--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蒲辅周治疗时病学术思想探讨任光荣《山西中医》编辑部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已故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毕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治疗时病经验极其丰富,强调“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古为今用,独树一帜,以擅治温热病、包括各种急性传染病著称。

危急之际,每能洞察毫厘,通权达变,出奇制胜。

为学习继承蒲老的宝贵经验,兹据蒲老及其弟子著作中有关时病的论述,对其治疗时病的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1.重视节候变化与时病发生规律的研究蒲老指出:“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古人统名之为伤寒、热病,如《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一切外感病,称时病,也称六气为病”。

可见,时病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流行性、寻节性、感染性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

他认为,“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

即风、火、暑、湿、燥、寒。

学习祖国医学,治疗急性病,要掌握这个规律。

”也就是说,要熟悉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

概而言之,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六十天,为初之气,言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多为风温、春温,亦有气温反寒而病寒疫的。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其病多属温热病范围。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少阳相火,多暑病。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为四之气,主太阴湿土,其时多雨,外感病多属湿温。

秋风、寒露、霜降、立冬,为五之气,主阳明燥金,时病秋燥。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络之气,主太阳寒水,伤寒病多,亦有气候反暖而病冬温的。

强调“必先岁气”,就是讲研究四时五运六气为病的一般流行规律,为医者不可不知,只有知常才能达到变。

这是与《内经》中提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人与自然统一观一脉相承的。

掌握这个规律,便于审证求因。

对于疫疠邪气,虽吴又可有“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的认识,但这是从病原体的高度来讲的,而中医治温疫亦必辨邪之性质,求属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秽湿、火毒之不是,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治疗。

蒲辅周——名医名方!

蒲辅周——名医名方!

蒲辅周——名医名方!王红伟教授,国医大师贺普仁入室弟子。

主编《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我学针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蒲辅周,原名启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

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

蒲辅周7岁开始上私塾,11岁后在上小学同时,还由其祖父讲授医书。

15岁起,在祖父潜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医药知识。

于是,白天随祖父临床侍诊,入晚苦读到深夜。

他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本研读之书,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历代诸家之书为参考之学。

经3年的苦读与侍诊,蒲辅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8岁便悬壶于乡里。

他牢记前人“医乃仁术”之教诲,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

在他7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志,始终精研医理,博览兼收,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除了从书本学习外,他还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

他平时所用的痛风验方、百损丸和治肺结核吐血经验方等,皆得自其他老中医口授;治疗和控制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的“九子地黄丸”,也是从四川一位眼科医生那里学来的。

现将其常用方药整理如下,以作参考学习之用。

1二鲜饮外感热病,肺胃津伤,不能达热外出,烧热不退,烦渴,此时不能再用表剂,亦不可用下法,惟宜生津退热,轻宣之法引热外出。

用二鲜饮,服后汗出热退,烦渴尽除。

我四,五十岁时从临床实践中,自拟比方,在农村行医时用之有效,简、便,验、廉,颇受欢迎。

若热及血分,见鼻衄者加鲜茅根二两,酌加童便为引。

鲜芦根三两鲜竹叶一两水煎服。

2走马通圣散冬日伤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制麻绒(麻黄去粉)打下的扮研细,加入1/2量的甘草粉,和匀,成人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体弱者酌减。

价低廉,我祖父传此方,据防风通圣散,而命名走马通圣散,我在农村使用有效。

3 外用寒湿积聚方治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或足背、或小腹两翻,腰部,自觉冷痛,或有块,照法用之能消散而愈。

读《蒲老文》感悟经络测图的必要

读《蒲老文》感悟经络测图的必要

读《蒲辅周先生论医》片断感悟经络测图的必要2011-3-29 蒋新民我的感悟仍以[]符号以别之。

网文:沈钧儒先生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

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

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溜,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

蒲老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

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

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

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

利小便的药味淡,所以蒲老把它概括为“淡以通阳”四个字。

表未解未可攻里。

即使表已解,热邪入里,当清,苦寒药也不要过量,在阳气不足之体,宁可再剂,不用重剂。

否则,热中未已,寒中又起,粗工之用药也。

不能看“炎”字两个“火”,就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是“一人一方”,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

[现在批驳中医大讲特讲“循证医学”我把要点摘点:取得可靠的医学证据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

没有证据的医术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淘汰。

这点正是中医的“发展与继承”的瓶颈。

试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备案分析提供证据将补偿中医的“心中了了,指下难鸣”的垢病。

医学证据的可靠性分级:一级可靠证据:至少有一个完全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获得的证据。

二级可靠证据:按照严格的对照实验但未执行随机分组而获得的证据。

三级可靠证据:经由两个以上独立的小组,对组群个案或单独个案研究之后所得到的证据。

四级可靠证据:多个时间序列获得的无对照病例的观察证据。

五级可靠证据:权威专家凭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的判断。

【蒲辅周:一人一方中医治病的秘诀,辨证论治的真谛】

【蒲辅周:一人一方中医治病的秘诀,辨证论治的真谛】

【蒲辅周:一人一方中医治病的秘诀,辨证论治的真谛】被周总理称为“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的名医蒲辅周先生(1888—1975)有一句名言:“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

”他说:“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是一人一方。

”“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如一锁一钥,千锁千钥,务期药证相符,丝丝入扣。

如见便秘即通之下之,遇遗精则涩之固之,见热退热,见血止血,执通套之方以治活人者,又岂能应临床无穷之变乎!”此语道出了中医治病的一大学问——因人制宜或者说灵活性原则。

蒲辅周老认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在于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即针对具体病人和具体病情,相应地作出具体处理。

“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

”他说:“方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概以死方去治活人。

”“学医的人,不要去死记硬背几千几百首方剂。

临床组方,切忌浮泛。

方不在多,药不在杂,执一可以驭万,左右而可逢源。

一首桂枝汤,能变化出小建中、当归四逆汤许多方子,既治外感,又治内伤。

”清代医家曹仁伯有一段话说得好:“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中有说不尽之妙。

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大约工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

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琉球百问》)。

西医囿于一种病因—一种疾病—一种治法,同一疾病可以千人一方,显得呆板。

事实上,西医大家张孝骞院士也说过:“疾病就像人的脸,没有哪两张脸是完全相同的。

”确实,“人有千面,病有百变”,与西医相比,中医治病更讲究因人制宜,有如量体裁衣,按锁配钥,有着高度的灵活性。

清代医家李冠仙就说:“凡人有病,如锁错鐄,医者治病,如以钥开锁。

不善开锁,虽极用力而锁不开,甚且将锁损坏。

铜匠善开锁,只须铜线一根,轻轻一拨,而锁自开。

故不善治病者,虽用重剂,而病不解,甚且加增;善治病者,只须一药,即可得效。

蒲辅周老先生谈治病求本

蒲辅周老先生谈治病求本

蒲辅周老先生谈治病求本蒲辅周谈治病求本凡治病必先找出发病的根本,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这一点,是临床治疗的绳墨。

历代先哲的著述,无处不体现这种观点。

展开剩余94%观仲景《伤寒论》,同属太阳病,由于病人体质这个“本”不同,于是就有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不同表现和治疗方法。

以《金匮》而言,同属虚痨病,有的因中阳不足,有的因干血内停,由于这个“本”的不同,所以在治疗上也各不相同,一用黄芪建中汤、一用大黄蛰虫丸。

后世各家,对这方面的总结,论述如汗牛充栋,不胜枚举,颇能启发人使之巧。

三十多年前,我在蜀中曾治两例失眠患者。

一例自述不思食、不思睡、夜愈欲睡愈兴奋,昼却头昏然寐亦不能,其他无任何不适。

查其舌、脉亦无特殊变化。

观其所服方药皆系养阴、清热、重镇安神之类。

反复考虑不外如此治疗,何以毫无效验?详细询问,才知道患者在两月之内,几乎天天饮酒食肉。

我猛然醒悟,此乃高粱厚味郁积蕴热,热郁阴分,内扰神明,神不安宅。

故而精神亢奋。

此病虽未见脾胃积滞之实象,但不思食即可以从积滞论治,因高粱厚味郁积发热不能与燥热内结等同,山查最善消肉积,故用山查八钱、神曲五钱、麦牙五钱、茯苓三钱,令其煎服。

一剂后小便较正常略多,且自觉发烫,极臭;当天即感睡意朦胧,两剂后即能正常入睡。

之所以能够通过消积滞以达到安神的目的,就是失眠之“本”,乃是高粱厚味所发之郁热内扰阴分所致。

另一例失眠患者,自述因冒雨行走,自后渐次身重、脘闷、失眠,前后达两月之久。

病人极言失眠之苦,迫切希望医生药到寐安。

观其所服三十余剂方药,多系养心,和胃,安神之类。

我反复推敲,病在淋雨后发生,属湿邪作祟,再仔细询问,果然除上述症外,尚有头胀、呕逆、口苦、舌苔根部微黄腻,脉象沉缓。

症与湿邪为病相符合,失眠显系湿邪阻滞气机所致,祛湿即可安神,以藿朴夏苓汤主方,进退加减三剂即告痊愈。

两例患者虽同系失眠,但一因膏粱厚味郁积发热所致,一因湿邪内扰所致。

致病的根本一经了然,治疗方案便容易解决了。

国医圣手蒲辅周:我有一方,调肝催眠,治神经衰弱,留给后人评说

国医圣手蒲辅周:我有一方,调肝催眠,治神经衰弱,留给后人评说

国医圣手蒲辅周:我有一方,调肝催眠,治神经衰弱,留给后人评说(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中医,是一片浩瀚星河。

在这片星河里,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等待我们开掘。

如果我们作为后人,不认真吸取和学习的话,是愧对祖先的。

今天,我要跟你讲这个,就是老一辈中医人的宝贵经验。

我慢慢说,你慢慢看,到最后,你定然受益匪浅。

故事的主人公,是蒲辅周先生。

蒲师,生于1888年,卒于1975年,是我国老一辈中医学家。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

他11岁就随父学医,继承家学。

如果你去查阅蒲师的生平,会发现,他是留着胡子的。

那个装扮,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人的造型。

他的血液里,就有传统中医人的风骨。

传说,他曾因为一次偶然误诊,闭门不诊三年,面壁思过。

他在闭关期间,抄录日本的《汉皇医学》,发出了“外国人尚于中医有如此精深研究,中国人岂甘自卑”的疾呼。

他曾张贴药方,公布于乡里,让贫苦百姓掌握应对霍乱之法。

在进京离乡之前,他曾免费为乡邻义诊三天。

他曾经参与创建中国中医研究院,也曾为周总理医治疾病。

总之,他是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影响深远。

有一次,蒲师接待一个女患者。

什么毛病呢?就是神经衰弱、失眠。

当时,这人才38岁,常常彻夜难眠。

她敏感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室内有滴水的声音,她都无法入睡,甚至可以被惊醒。

这个问题,一转眼已经十年了。

她遍尝方药,无效。

到后来,睡眠尽废,健忘,伴随头晕、耳鸣、心悸心烦,左侧胁肋部位疼痛时作,偶尔还干呕。

整个人既怕热,又怕冷,四肢不热乎,但是有时候还感觉手心发热。

总而言之,整个人是乱套的,一般人看了都皱眉头。

怎么办?此人找蒲师诊治。

刻诊,见脉沉弦有力。

蒲师手捻须髯,不慌不忙,命身边的学生写下一张配伍。

但见——柴胡3克,枳壳3克,白芍9克,甘草3克,吴茱萸1克,黄连3克,法半夏6克,远志3克,菖蒲6克,酸枣仁9克,石决明15克,磁石12克,小麦9克,大枣3枚。

“国医圣手”蒲辅周

“国医圣手”蒲辅周

“国医圣手”蒲辅周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7期文/ 名家蒲辅周———在众多从事中医学的人耳里,绝对是一个如雷灌耳的名字。

他从医70 年,一心只为病人,勤于临床,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

他的医德医术受到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周恩来总理称赞他“高明的医生,又懂辩证法。

”改名立志:辅助贫弱、周济病人蒲辅周(1888—1975),原名启宇,四川梓潼人,现代中医学家。

蒲辅周出生于一个世医之家。

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

蒲辅周18 岁便悬壶于乡里。

他牢记前人“医乃仁术”之教诲,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

蒲辅周早年在家乡梓潼行医。

1955 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奉命调京,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

1960 年任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5 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并曾任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 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一天,蒲辅周在西花厅给周总理看完病,总理问他:“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蒲辅周知道,周总理指他患癃闭之疾,让许多医生一筹莫展,便说:“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

总理的病非医生可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以医的。

”总理听完哈哈大笑。

蒲先生建议周总理每天吃一个玉米面窝窝头,以增强脾胃功能。

周总理连说:“好,好。

”并坚持做了。

周总理与蒲辅周有着深厚的感情,总理知他高龄看书困难,为使他更多了解国内外大事,便把从日本归来带回的半导体收音机赠与蒲辅周。

周总理曾说:“ 蒲老是真才实学的医生。

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医理论著作影响深远蒲辅周曾以其医术挽救甚多温病包括乙型脑炎等传染病患者。

对若干内、妇科疑难杂证,亦颇有治验。

其治病主张灵活辨证,反对泥古不化。

他的实践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先后整理出了《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话》《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等中医理论著作,对中医的研究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蒲辅周附子运用二十三法

蒲辅周附子运用二十三法
04 阴回阳生
浓煎徐服不拘时,各症渐减,阴回阳生。继 进三才汤佐枣仁、石斛、阿胶养阴益胃,未 及数帖而瘥。
04
CATALOGUE
扶阳固卫
扶阳固卫
自汗治疗
先生对于阳虚卫弱导致的自汗,倾向于使用 玉屏风散加附子,或者芪附汤来进行治疗。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加附子 可温阳益气,芪附汤由黄芪和附子组成,可 益气固表。
健脾养胎
先生首调脾胃以养胎元,五味异 功加砂、藿、姜、枣、山药,3帖 恶阻止。继补肝肾以固胎本,泰
山磐石合安胎银苎酒增损。
02
01
03
足月顺娩
一周服1剂,直至足月顺娩。通过 调养脾胃和补肝肾,先生成功地 帮助患者养胎元和固胎本,为患
者的顺利生产奠定了基础。
15
CATALOGUE
益气强心
益气强心
01 虚阳上越
VS
理中四逆治寒痢
先生对于寒痢下利清谷,肢厥脉微, 甚则滑脱不禁者,常采用理中、四逆
等方剂进行治疗。
21
CATALOGUE
平复厥热
《本草经读》:“太阳之标阳,外呈而发热,附子能使之交于少 阴而热已;少阴之神机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行通达
而厥愈。”
平复厥热
附子交阳
附子能促使太阳标阳与少阴神机相交, 从而降低体温,恢复脉搏,并使厥愈。
附子的药性与应用
附子药性辛温雄烈,蒲辅周先生对其有大量精到的配伍应用经验,归纳总结为 二十三种配伍方法,详述如下。
01
CATALOGUE
回阳救逆
《伤寒蕴要》言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本 草经读》赞其“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之要药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余载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余载
中医专著
其中《蒲辅周医案》 一书收集了蒲辅周 先生的经验良方, 由多单位高年资的 学者专家列出功用、 适应证,并选编了 蒲辅周先生的临证 心得进行阐发和提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60余载
《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包括论述、医话、方药杂谈、医案,记录了蒲辅周先生的临床经验,有助于读
1 者对现代中医发展的认识和研究
7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老一辈中医的贡献,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
-
感谢您的欣赏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7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60余载
1
经此事,蒲辅周深感自己学医不精,险些耽误病人,于是决定停诊 三年,闭门重新读书
他在家潜心钻研,广搜医书方书,认真研究医理,汲取众家所长, 遍访名医,广交医友
2
3
六十多年来,蒲辅周先生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驰骋于医者的世界, 他不仅治疗了无数的患者,更是将中医药的精髓与世界分享
项 目4 10
项 目2 10
望的病人,在几次大的传染病防病救治过程中,
蒲辅周灵活运用辩证疗法,大胆创新,治愈了
许多危重急病患者,被誉为国医圣手
到了1956年1月奉调入京,专门从事医疗、

目3
教学和科研工作
10
解放后,蒲辅周也终于迎来了医学昌明的春天, 他在1950年进入到成都东城区的联合诊所,成 为了一名光荣的区人民代表,不久又调入成都 铁路分局医院坐诊Biblioteka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60余载
01
02
03
04
05
有次总理问他:为 什么蒲老给他开的 药特别灵验?蒲老 说,这是因为别人 把你当总理来医, 而我是把你当病人 来医,总理的病医 生不好医,而病人 的病医生自然可以 医,总理对他这般 高尚的医德大是赞

蒲辅周医话十则

蒲辅周医话十则

蒲辅周医话十则一、大象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天生相互依存的,因此,不要把自己置若罔闻,而应当怀着一颗友善的心,与朋友把真心相知。

二、蒲辅周医认为,医者的责任是拯救生命,消解痛苦,救治疾病,主要的原则是治未病,救死扶伤。

三、蒲辅周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饮食过度、缺乏运动,或精神紧张,或摄取不健康的食物,或生活环境恶劣等因素导致的。

四、蒲辅周医认为,在预防疾病方面应该坚持“养生”原则,尽量减少压力,因为过度紧张会导致身体紊乱,引发疾病。

五、蒲辅周医认为,在治疗疾病方面要按照蒲辅周医的“祛病标准”,即“把病源去,病症自灭”的原则来疗养病人。

六、蒲辅周医认为,在处理病人的情绪问题方面,要学会把握改变病人正确的办法,严禁医生在治疗病人的心理上进行暴力言语威胁。

七、蒲辅周医认为,医术要在技术及治疗中结合应用,不能片面只偏重技术,也不能片面只偏重治疗,要综合处理,并以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准绳。

八、蒲辅周医认为,要建立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医者要尽职尽责,坚持把治疗归咎于药物,而不是以假充真。

九、蒲辅周医认为,医疗服务要以最负责的态度来提供,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治疗理念,以医治病、以药物治病,严禁贸然用药。

十、蒲辅周医认为,医者要以敬业精神来担负职责,作为一名职业医师,要坚守医德,忠实地遵守专业性精神,使病人得到应有的尊敬与满意。

蒲辅周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术,自古以来,它的理论和实践一直影响着中国后代。

蒲辅周医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底蕴,也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它的理论和实践,某种程度上起着指导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减轻他们的痛苦。

因此,人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蒲辅周医,努力学习其理论,熟练掌握其实践操作,以此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蒲辅周医的核心思想是“预防为主,解病为辅”。

它强调确定治病的前提是预防病,不要让病人出现疾病。

它主张要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并建立治病有效的理论体系,以“祛病标准”作为整体思想,其中包括“把病源去,病症自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以肺炎而论,有人认为即是中医所谓肺火,所以要消肺之火“炎”,就需用银翘、芩、连、知、栀之类。还有人认为只有温病才涉及肺炎,这些论点,实属偏见。症之临床,肺炎初期属风寒者,可选用十神汤、三拗汤;夹里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越婢汤之类;确系风温,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或加减葳蕤汤。若有兼证,尚应灵活加减。我亦曾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而治疗肺炎,此方乃《伤寒论》方,由此可见不必拘于病名,总要对证为要。
也有一种精神紧张、药后作呕病者,一定要想办法使其精神分散。我曾治一反胃病者,一闻药味立即作呕。我反复思考采用小半夏汤加入红塘。首先给他说明不是“药”,是姜糖开水,以解除病人畏药情绪,其次说药后两脚心要发烧,病就痊愈。病者喝后一心专注在脚心,服后一口也未呕,待药力发挥后呕也就此止住。
七情伤人,在某种情况下,更甚于六淫。而精神治疗的作用在许多内伤疾病中都远甚于药物。即使是六淫所伤,病者的精神状态正常与否,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大有影响。
不过言语开导也不能千篇一律。对于病不甚重,而精神完全被疾病所压倒者,要“恩威并用”。要直指其精神的软弱状态,正言责之,而另用他人安抚,一“剿”一“抚”,颇易见动,不然一味温言安慰,反而愈劝愈不能自拔。
脏腑功能失调,在梦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内经》讲得不少。我在平时多见脾虚之人梦见腹饥进食,食不能饱。大盛之人多见斗殴,火烧房屋。心气不足,肝气不足之人往往见高岩失足,手足惊搐,当预防风瘫。正气大亏心情怫郁之人,而梦见山陵崩毁,房屋倒塌,鬼神侵扰。气血虚弱夹痰郁者多梦见鬼神怪异,或平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如局部梦见犬啮,虎咬痛不可忍,多为气血凝滞,当速为疏通,防其久后生疮。阴盛阳衰之人易梦见茫茫大泽或蛇类。当痰饮阻塞气管时,往往梦见走进小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憋得浑身汗出。《内经》谓:“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听起来似嫌玄妙,实为元神之别称。
自1970年以后,我常梦见回梓潼与故人团聚,而这些人皆已去世,又常梦见无边大漠或游于大海彼岸。《金匮?五脏风寒积聚》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和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所以我这些梦境大概是我“行将就木”的预告。细心揣摩病人的梦境,有助于查知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性质和预后,不宜轻视。
因情志伤及脏腑气化功能,一定要先解决病人的情志,然后辅以药物治疗,否则徒伤正气。以梅核气而论;此病多发于忧思过度。如果不改变病者的精神状态,徒用行气之药如柴胡舒肝散、厚朴七物汤、越鞠、四磨之类,愈行气愈结,以气弱复加思则气结之故也。将病者换一环境,常处于喜悦活跃的环境是无上的良药。又如因大怒而致昏厥,虽有潜阳镇逆之品而不设法平息其怒气,实难见功,医者必须苦口婆心,善言开导。
蒲辅周:只求“神”合,不求“形”合
实践已经证明,中西医结合大有成效,二者结合解决了不少单靠中医或西医所不能解决的许多疑难问题。可是二者的理论体系究竟有别,所以,牵强附会地硬搬现代医学的名词和概念,放弃中医的辨证论治,往往会弄巧成拙。
蒲辅周论“调神” 蒲辅周:只求“神”合,不求“形”合 不执死方治活人首 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来自:淄水渔夫 > 配色:字号:大中小
蒲辅周论“调神” 蒲辅周:只求“神”合,不求“形”合 不执死方治活人
2012-09-26 | 阅: 转: | 分享
要解决精神状态不正常,平素敛气存神非常重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对于精神的损益,“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目耳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佛家把过耗精神称为六贼,眼、耳、鼻、舌、身、意,过用则皆能耗散气血,使精神萧索,故“心猿归正,则六贼无踪”。为了探索健康之道,对于这类东西的著述不少,不管是“八段锦”或“二十四段锦”,达到“大周天”也好,“小周天”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集精全神”。我几十年的体会,就是求其自然,佛称观自在菩萨。只要心神内守不乱,默默守住丹田就好,若故意憋气,往往憋出病来。若能长期意守丹田,真正入净,就能作到由弱转强,达到任何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治疗作用。我在早年,身体就差,多年来敛气、存神,所以能活到上寿。正气内存,气血不乱,何病之有?心神不安,只存躯壳,神魂飞越,定不永寿。在临床治疗上,切勿轻视精神治疗,切勿忘记精神作用。
麻疹,现代医学认为系传染病,中医则认为“虽为胎毒,多为时行”,既强调传染,亦注意内因,因麻疹亦透发为顺,一般治疗以辛凉宣透为主。可是1945年成都遭洪灾,家家户户水深盈尺,秋后小孩出麻疹,色不甚红艳,隐于皮下,用辛凉宣透几乎无效,后考虑到湿遏,采用苦温化湿法,往往一剂即见透发,告诸同道,试用皆称满意,1965年,有龚姓小儿出麻疹,先用中药银翘、白虎,同时注射西药青、链霉素,而低烧不退,小儿反见神疲,改用小剂当归四逆汤,桂枝仅用八分,一服后麻疹透发如云,以后即按一般常规调理而愈。
有些病者,被责之后,反而奋起与病相抗,这是精神治疗的反治法。还有一种粗知道理、断章取义者,精神干扰亦不能忽视。李士材曾说过,这种人硝黄尚未入口,已魂飞魄散;参术尚未下咽,心先痞塞。这种人一定要直指其弊,不然药之无功。旧社会为礼教束缚,待嫁室女幽尼、寡妇所欲不遂,往往形成经闭,男子独身则多梦遗。这类情况不可以病论,冒昧用药,反而加病,历代先哲皆有论述。徐灵胎治男子阴肿,是因“思女子而不得”。余奉仙把这类情况比为“草木荫生,终不得沾雨露,又为稍见风日,阳无阴施,阴无阳化,有不萎败者哉”。
既然精神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寿夭,所以《内经》把积精全神列在卷首,这决不是偶然的。其中谈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又说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所以能“把握阴阳、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或“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究其原因:不外“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因而能“精神不散”所致。当然,这些论述有些地方说得有些过分,但由此可知,精神状态对于人们健康影响的重要性。
人们往往注意了情志对脏腑气化功能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情志失调影响气化,其来骤,其症显,而气化功能失常影响情志,其来缓,其症不显的关系。如“百合病”是心肺阴虚导致的精神状态不正常,故而出现“有如神灵者。”妇人经水适来或适断,又感外邪,热与血结于血室,形成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三指禅》中提到的痰饮而导致如山川崩裂,或闻高捷南宫,或闻雷霆风声,或身如虫行等怪异现象。为人喜悲伤欲哭,数欠身,象如“神灵所作”,是“脏燥”所致,各家所载还很多,都是气血失常,影响精神状态。只要脏腑功能好转,而“神”病也随之好转。我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或加减十味温胆烫,辅以精神安慰治疗气短心慌,悲伤病随体质差异等因素的变化,仅就病邪而言,中医就有偏暑偏湿之别。故尔在治疗上一侧重清热,一侧重利湿。对于现代医学所谓之高血压病,就有即等于中医肝阳上亢的说法,遏之则铁落、赭石、胆草、白芍、丹皮之类,一派清润潜降,结果有有效者,有不效者,甚有偾事者,究其原因,不外对证与不对证。
就以邓某某和艾某某而言,同属高血压(参见《蒲辅周医案》第2-4页),一为肝肾阴亏,真阳浮越,故以益阴潜阳论治;一属肝郁血热,故从平肝着手,终用肝脾两调而收功。另有陈某某,1964年因脾机能亢进,主治者以脾大属血虚血热,乃以攻逐为主,最后选用了地鳖虫以搜剔,结果大便所下7呈不可名状之物,病人全身状况较前大为衰退,不得已作了脾切除手术,中药治疗也改弦易辙,方才基本稳定。八年后全身浮肿,以午后下肢为甚,大便日行三次而不成形,脉大鼓指而空,舌光无苔而不思饮,血压在160-150/130-120mmHg之间波动,饭后口中有苹果味。整个情况属脾肾两衰,阳气浮越,故治疗用甘酸敛阴,甘温养阳,而敛阴忌其腻,养阳戒乎燥,服至五、六剂,血压下降至130/90mmHg肿减大半。十余剂后大便成条,一日一行,竟稳定两年左右,此病若因血压高而以肝阳上亢论治,不啻落井下石。喻嘉言曾说过“如此死者,医杀之耳”,这句话每个医生都要时时引以为戒。
人的情志影响健康,而健康情况也影响情志。《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这就说明了情志是以脏腑气血的气化功能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又影响气化功能,喜怒不节和寒暑过度一样,导致生机紊乱,影响到寿夭病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