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合集下载

从金元四大家临床看方药用量的变化

从金元四大家临床看方药用量的变化

从金元四大家临床看方药用量的变化宋延强;傅延龄【摘要】方药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历代名医著作中探寻其用方用药用量规律将是有效方法之一.金元四大家在他们各自的医学著作中散落着众多有关方药用量问题的论述,本文从季节、病位、脉象、症状、病因、正气等六个影响用药用量的方面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The ques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osage receive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o not pass on the mystery lies in the dose , from the medical history writings to explore the use quantity of drug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solve the mystery. The Jin-Yuan Dynasties four famous doctors is celebrated in history stream, and there are many records about prescription dosage in their medical writing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escription dosage rules relating to the season, disease, pulse, symptoms, etiology and the immunity of the human body.【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2(005)006【总页数】4页(P421-424)【关键词】金元四大家;方药用量;规律【作者】宋延强;傅延龄【作者单位】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金元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成效卓著、影响深远的一个医学断代,其上承汉、唐、宋医学成就,下启明、清、民医学各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刍议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刍议
A s r c T i r cei re ic s ece iit n rciai o tet fs rda sdsae n - btst hsat l o d rt dsu st rdbly a dpa t l f meo i meiin ie sst d i n o h i c t h i x e
实 用性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2 2 2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5 (01 0 - 0 3 0 1 0 — 8 2 2 1) 2 0 0- 2
蚤 伤寒论》 六经 中每经都有一条“ 欲解时 文, 自《 是 黄 帝内经》 后首次将 时间节律变化 引入诊断和治疗中。 时间诊
虚寒症始终贯穿其问, 时辰互有交差, 互有共用。 六经病的“ 欲解时 ” 是指疾病在这个时间区域 内有可能
痊愈或者解 除, 或者得到缓解 , 即某经在各 自特定 的时间
内, 受天时相助 , 经气旺盛, 正胜邪却, 利于疾病康复 。
2 六 经病 “ 解 时 ” 原理 欲 的
复强调“ 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 审察病机, 无失气宜”僚 。
会“ 因时 治宜 ”使得药 物得天 时资助 , , 收到事 半功倍 的疗 效。 现代生物医学研 究也证实, 时间节律对人体 的制约是客 观存在的, 不同时间服药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因此 , 掌握好 防寒论》 六经病白 欲解时 , , 对临证颇 有资益 。
气 , 卯辰 , 阳木 王之时 ” 土 王于 申酉戌 , 寅 少 “ 向王时 , 是为

欲 解 。’ 有 执注 日 :太 阳 者盛 阳也 , 王 于 巳午 未 。 ” 劣 “ 故
张志聪亦 日: 午乃太 阳天 中之时, “ 巳未前后之气交也, 夫天有六气, 人有六气 , 人得天气之助 , 则正气盛而邪病解 矣。’ 见, 可 六经病在相应 时间内“ 欲解 ’ , 是有理论基础 的。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五运六气的推算准确吗?我们重视五运六气是从“非典”开始的。

通过这一特殊疾病的发生、蔓延、消失的全过程,我们领略了五运六气的神奇。

五运六气的推算竟然是惊人的与实际相符,使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而自豪。

五运六气是什么五运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运变化,简单来说,甲乙属木主风,丙丁属火主热,戊己属土主湿,庚辛属金主燥,壬癸属水主寒。

其间会有太过或不及,也会有平气之年。

年运与岁气的推算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六气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岁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六气,即四个节气为一气。

从大寒算起,大寒至春分前为初之气,春分到小满前为二之气,小满至大暑前为三之气,大暑至秋分前为四之气,秋分至小雪前为五之气,小雪至大寒前为终之气。

依据每年气候常规,每一气的主气都是守常的,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三之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

六气的主气年年如此。

厥阴风木的概念是阴尽阳生,所以定为一年之始。

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地气返暖,万物萌动,“木”表示生发,“风”除了显示多风,还表示多变化而不稳定,称为“善行而数(shùo)变”。

少阴君火的概念是阴气收敛,阳气始至。

气候特点是温而不热。

“君火”与“相火”相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取类比象的表述。

“君火”时如君临天下,光明普照,热多在形而少在实;一到“相火”,就如同宰相治国,才是实热。

少阳相火的概念是阳气正当少壮。

气候特点是日渐炎热,而且火旺携风,所以常有风气相助。

太阴湿土的概念是至阴返阳,阳气在外,暑热夹湿,土育化万物。

气候特点是雨多湿盛。

阳明燥金的概念是阳藏秋窗,“明”字原为“朙”,是月照窗棂之意,喻阳气收敛,热随秋去,金为肃杀之气。

气候特点是天干气燥,寒霜渐临。

太阳寒水的概念是至阳返阴,阳气收内,水沉于下。

李聪甫脾胃论注释

李聪甫脾胃论注释

李聪甫脾胃论注释脾胃将理法白粥、粳米、绿豆、小豆、盐豉之类,皆淡渗利小便,且小便数不可更利,况大泻阳气(以上诸药是寒性药,泻阳),反行阴道(与阳道对应,生长为阳,收藏为阴)。

切禁湿面(死面,用水直接和成的面),如食之觉快(觉着痛快,舒服),勿禁。

药中不可服泽泻、猪苓、茯苓、灯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之类,皆行阴道,而泻阳道也(以上诸药皆是通利祛湿药);如渴(有湿),如小便不利(有湿),或闭塞不通则服(小便不利可以服用),得利勿再服。

忌大咸,助火邪(咸为寒水,水升一尺龙涨一尺也)而泻肾水真阴(阴火伤真阴也);及大辛味,蒜、韭、五辣、醋、大料物、官桂(官家批准认可的肉桂,即上等肉桂)、干姜之类,皆伤元气。

(以上诸物皆大辛味药,主散)若服升沉之药,先一日将理(调理),次日腹空服(空腹服药),服毕更宜将理(调理)十日;先三日尤甚(严格遵守用药禁忌),不然则反害也(不然的话,就会受得伤害)。

夫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春主风,春季服药加风药,以免风之过甚);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夏大热,夏季服药加些寒药,以免热得过甚);秋月有疾,加温气药(秋气凉,宜加些温药,以免其过凉);冬月有疾,加大热之药(冬季寒,加一些热药,以免过于太寒),是不绝生化之源也(是为让生命活动之气受损)。

钱仲阳(名医)医小儿,深得此理。

《内经》∶必先岁气(必要先了解这一年之气),毋伐天和(不要与天道相违背,与自然相违背),是为至治。

又曰∶无违时,无伐化(不要与四时之气违背,就不会伤害四时变化之规律)。

又曰∶无伐生生之气(不要伤害生生不息之变化)。

皆此常道(一般通常的道理)也。

用药之法,若反其常道(与规律相违背),而变生异证(就会产生新的不同的病证),则当从权施治(当在变中求治,即仲景所言,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假令病患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举例子)。

如此,则以权衡应变治之。

外感热病必先岁气

外感热病必先岁气

暑 病宜 治用 香薷 饮 、 加 香薷 饮 、 新 白虎汤 类 ; 为 好 ; 季 选 用 麻 桂 方 凉 冬
为上。
15 9 6年流行 性 乙型脑 炎 在北 京 地 区暴 发 流 行 ,
开始病死率很高。虽然也 采用石家庄有关 治疗经 验, 仍然未能提高治愈率 。蒲辅周老 中医急病人之 所 急 , 阅文献 , 自参 加 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 一 传 翻 亲 第

六 淫之邪
淫 即邪 , 因历 史 条 件所 限 , 时没 有 微 观 仪 器 , 当
《 内经 》 谓 “ 邪 贼 风 ” “ 邪 ” 是 直 观 不 能 见 所 虚 ,虚 就 而又客 观存 在 , 贼 风 ” “ 明确 指 出非 自然 六 气 之 风 ,
外邪 既然 当时不 可 见 , 致病 性 质 采 用 风寒 暑 湿 燥 其 火 自然六 气 来 比类 , 分 邪 的 性质 , 是 非 常 科 学 区 这 的设想 。又 因为一 定 的 自然 条 件 , 定 的气 候 产 生 一

伐 天 和” 明 白四季热 病 亦 各有 特 点 , 悟六 气 变 更 , 领 与 外感 密切 相 关 , 薛 伯 寿 教 授 指 出 , 疗 外 感 热 故 治 病 必须 掌握 岁气 季节 气 候 , 时 内伤 杂病 亦 要 注 意 有
气 候影 响 因素 , 能 提 高 疗 效 。 四季 热 病 初 起 , 方 春 季病 多从风 温 而 治 用 银 翘 散 、 菊 饮 机 会 多 ; 季 桑 夏
疫病与五运六 气异常有关 , 素 问 ・ 《 六元 纪大论》 云 : 辰戊 之 岁 , 之气 , “ 初 民疠 温 病 , 酉 之 岁 , 之 卯 终
气 , 病 温 ; 申之 岁 , 之 气 , 病 乃 起 , 午 之 其 寅 初 温 子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五常政大论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

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瞤瘈,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

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

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

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

【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

【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本文是蒲辅周先生学术精粹,文章稍长,纯干货,请耐心看完!有很多病,只宜调而不宜治。

与其药石杂投,损伤胃气,不如不服药。

不要执死方治活人——1968年访谈蒲辅周先生录1968年,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与我论医。

其间,有沈仲圭先生、陈鼎棋大夫来过,寒喧几句之外,我们老少两代的谈话没有停止过,并且都忘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

蒲老这次的谈话,影响了我一生。

香江教余,心境颇静,回想往事,恍然如昨。

兹就记忆所及,追写出当年谈话的内容,浑金朴玉,以公同好,是为记。

一、病证论治伤寒本寒而标热,故治用辛温,汗出热去;温病本热而标寒,故清热必兼透达。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

张菊人先生改银翘散为银翘汤,说北方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炉火不熄,如此,则寒郁于外,热固于中,银翘散中辛温的荆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当去之,加黄芩、栝楼。

蒲老说:此固一说也,但不可视为定例,蒲老用银翘散,治风温初起,无汗畏风者,怕它透达之力不足,还要加葱白呢。

葱白辛润,汗而不伤,和麻桂羌防不同,表解热透。

蒲老一般不用苦寒药,用白虎汤亦嫌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鲜汤”。

沈钧儒先生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

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

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溜,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

蒲老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

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

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

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

蒲辅周医疗经验。

蒲辅周医疗经验。

蒲辅周经验阅读:232016-01-07 22:16注意时令气候蒲辅周强调,治病“必先岁气,毋伐天和”,认为各种不同气候环境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发病因素,因此要注意自然气候和季节等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

如麻疹病,多发于春季,但其他三季也有发生,见症有所不同,治法亦有同有异,所同者,宜宣透;所异者,宜根据季节时令之暑湿燥寒而酌增苦辛或苦辛微温之品。

1945年近立秋,成都小儿麻疹流行。

当时大雨连绵,街巷积水,病儿麻疹隐伏于皮下,医生用宣透无功。

蒲辅周联系到其时多雨,热从湿化,因而用通阳利湿法,俾湿开热越,疹毒豁然而出,虽不宣透亦热退神清而愈。

同道用之,亦皆应手。

1956年,石家庄市曾流行乙型脑炎,用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治愈率达90%以上,而次年北京流行此病时,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显。

蒲辅周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北京多年阴雨连绵,湿热交蒸,因此属暑湿偏盛,遂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化裁,通阳利湿,收到了良好效果。

蒲辅周在总结经验时说:“在这一次实践中体会到:由于气候的影响,今年的患者在诱因上多有暑湿并重的现象,个别的还有一些变症,我们在治疗脑炎过程中,随时都要注意到这一些”。

在对内伤杂病治疗中,他亦注意气候的影响,适当加入相应时令药,如其治周期性发热,就按季节灵活处方用药,暑天选用四妙丸加茵陈、青蒿、木瓜、荷叶等清热利湿,入秋后用五积散合四妙丸加味,祛寒除湿,以提高疗效。

为配合季节,还注意用药的剂型。

1963年治金某心气虚痛(冠心病)一例,即冬用膏、夏用散,以与季节相适应,既考虑到疗效,亦方便了病人。

强调治病求本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蒲辅周对此深有研究,并对在辨证求本过程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作了阐述:一是邪正关系。

他认为从邪正关系上来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为标,正气为本。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正是邪正斗争胜负消长的过程。

因此,在治病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正气情况,掌握扶正祛邪、祛邪养正的辨证关系。

《抱朴子之塞难》完整版原文全文

《抱朴子之塞难》完整版原文全文

《塞难》原文或曰:“皇穹至神,赋命宜均,何为使乔松凡人受不死之寿,而周孔大圣无久视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

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

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

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

所乐善否,判於所禀,移易予夺,非天所能。

譬犹金石之消於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罋罂之邪正,適遇所遭,非复炉灶之事也。

”或人难曰:“良工所作,皆由其手,天之神明,何所不为,而云人生各有所值,非彼昊苍所能匠成,愚甚惑焉,未之敢许也。

”抱朴子答曰:“浑茫剖判,清浊以陈,或昇而动,或降而静,彼天地犹不知所以然也。

万物感气,并亦自然,与彼天地,各为一物,但成有先後,体有巨细耳。

有天地之大,故觉万物之小。

有万物之小,故觉天地之大。

且夫腹背虽包围五脏,而五脏非腹背之所作也。

肌肤虽缠裹血气,而血气非肌肤之所造也。

天地虽含囊万物,而万物非天地之所为也。

譬犹草木之因山林以萌秀,而山林非有事焉。

鱼鳖之讬水泽以产育,而水泽非有为焉。

俗人见天地之大也,以万物之小也,因曰天地为万物之父母,万物为天地之子孙。

夫虱生於我,岂我之所作?故虱非我不生,而我非虱之父母,虱非我之子孙。

蠛蠓之育於醯醋,芝檽之产於木石,蛣屈之滋於污淤,翠萝之秀於松枝,非彼四物所创匠也,万物盈乎天地之閒,岂有异乎斯哉?天有日月寒暑,人有瞻视呼吸,以远况近,以此推彼,人不能自知其体老少痛痒之何故,则彼天亦不能自知其体盈缩灾祥之所以;人不能使耳目常聪明,荣卫不辍阂,则天亦不能使日月不薄蚀,四时不失序。

由兹论之,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

夫生我者父也,娠我者母也,犹不能令我形器必中適,姿容必妖丽,性理必平和,智慧必高远,多致我气力,延我年命;而或矬陋尫弱,或且黑且丑,或聋盲顽嚚,或枝离劬蹇,所得非所欲也,所欲非所得也,况乎天地辽阔者哉?父母犹复其远者也。

老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涵义

老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涵义

“天人相应”说的基本涵义主要有二:其一,人赖大自煞生存,并与之息息相通。

“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泉源,《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五味是自然界直接供给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人处于天地“气交”之中,势必会受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影响。

如一年之中,气候变化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之别,生物亦相应有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人也不能例外。

“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素问·金匮真言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脉象也有舂弦、夏洪、秋毛、冬石之应。

一天之中,太阳有日出、日中、日夕之变,人体阳气亦随之有相应的变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问·生气通天论》)月亮有盈亏圆缺,人体气血有虚有实,“月始生,则气血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素问·八正神明论》)。

由此可见,机体的生理活动随四时六气、日月星辰运行的变迁而变化。

其二,人体对自然界的变化有调节适应能力。

人类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本能,这就是机体本身的自动调节功能。

《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说明古代先哲已通过人体水液代谢的细致观察,揣测到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对保持其内环境的恒定有重要的意义。

“天人相应”的观点,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察,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医诊察疾病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阅读题及答案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阅读题及答案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阅读题及答案关于《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阅读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统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太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等来的-系刊天文物候变化。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后又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

节气时令是自然节律,也是传统中国人亲近自然的季节提示。

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天时,安排着四季的农业活动。

如霜降,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

《礼记?月令》:“霜始降,则百工休。

”这是顺时,也是因为天冷不便手工制作。

当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以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为依据,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

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也是指导人们饮食保徤的秘宝。

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

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不一,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

传统时令饮食原则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黄帝内经》认为: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

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己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例如清明节。

一些节气如立春、立夏、冬至等也融入了节日的氛围。

郑汝谦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郑汝谦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疾 病 的 根 本 原 因 , 师 在 治 则 上 , 重祛 邪 , 称 之 为 “ 门逐 郑 首 他 开
杏仁、枳壳、莱菔 子、槟榔, 组成苦 辛通 降轻剂, 以润肠行气通
便, 使邪热从下 而去 。夏季小儿发热, 大便不通, 常加入治外感 暑湿致身热不退 、大便不畅 、小便短赤 的七液丹 ( 鲜萝 卜 、鲜 佩兰、 鲜侧柏 叶、 鲜藿香 、 鲜紫 苏叶、 生大黄 、 鲜荷叶、 滑石) 。 郑师用药轻 灵, 盖儿童不宜峻猛攻下, 足可师法 。
4 治疗发热. 重视 脾 胃
盗”, 邪去则正安, 正安则热退 。 2 外感发热, 轻清宣透 《 素问 ・ 至真要大论》曰:“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以苦, 佐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 。 强调辛凉宣疏。郑师治疗' J # 感发热 ” J LF ,
尚在 卫 表 时 , 辛凉 解 表 之 法 使 用 较 多, 为 慎 毋 骤 用 寒 凉 , 免 认 以 凉遏冰伏 。
若小儿肺炎喘嗽, 郑师选用栀 豉汤合上焦宣痹 汤治之 。上 焦宣痹汤载于吴鞠通 《 温病条辨 》上焦篇, 原治太 阴湿温, 气分 痹 郁而哕者, 由枇杷 叶、郁 金 、淡豆豉 、射于 、通草 组成, 方 功 能宣肺解郁、清热化痰 。郑师于4 J 肺热甚者加炒黄芩;喘 ,L 者加桑 白皮, 清热泻肺平喘。 《 素问 ・五常政大论》日:“ 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 。 ”郑师 治疗4 J发热, , r , 强调季节性。 如夏季多选用新加香薷饮去厚朴, 加六一 散、荷叶等 。郑师认为, 暑气宜升散, 从汗而解。
郑 师治疗 4 J 发热, ,L 强调要分清表里 、寒热 、虚 实。对于 里滞发 热, 多用釜底抽薪高热量的饮 食, 内易蕴热 。 体

旦感邪, 外感与 内在 积滞相结合, 风热相 激, 熏灼蒸腾, 遂现 高热 、夜间热 甚、腹胀 、大 便不通, 甚至谵语, 舌苔 多黄糙 。郑

关于风气通于肝

关于风气通于肝

关于风气通于肝“风气通于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春季多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

”将风、木、肝、筋等一一对应,紧密联系,故有“风气通于肝”之说。

中医术语在一定范围与条件中各有其特定的含义,“风”一般有以下含义:1.空气流动即成为风,为四季之风。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东风生于春,南风生于夏,西风生于秋,北风生于冬”。

2.所有外邪的总称,例如《灵枢·贼风》中“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

”3.六淫之首,常被视为多种外感疾病的病因。

例如《素问.风热篇》中“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风为百病之长”(《素问・五脏真机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等。

4.指的是内部脏腑病变而出现的肢体动摇的病态。

例如《素问・风论》中说:“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

”诸家历来对风所指范围就各有争议。

例如《素问·评热病论》中对“劳风”的意见不一:杨上善称为“劳中得风为病,名曰劳中,亦曰劳风”,意为因劳而虚,因虚而受风邪(外风);王冰以为“劳谓肾劳”,认为肾劳生风(内风)。

笔者认为“风气通于肝”的“风气”是指春日特有的自然之气,此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一、风气濡养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是故,人体之气必须与天相应,接受自然之气的滋养,从而阳气固密,贼风邪气不能害也。

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提出:“在天之气在地化形,以气而生形也。

”正如张景岳所言:“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四时之气不同,在每个季节都会出现相应的气候,变化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对应的生长。

春应肝,在春天受风气的影响,正常的风气有升发之性,万物得之则生机蓬勃,草木繁荣,禽畜生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0讲近现代革命家及科学家专题4杰出的科学家模拟演练岳麓版201808024169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0讲近现代革命家及科学家专题4杰出的科学家模拟演练岳麓版201808024169

第70讲专题四杰出的科学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664材料一《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

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本草纲目》材料二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年十四……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时珍晚年学尤笃,昼夜不辍,自号濒湖山人。

著医案、遭所馆诗集、唐律脉诀、五脏图……传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诸书。

——《蕲州志》(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用药的哲学思想。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对李时珍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答案](1)顺应自然规律,天人相应整体观。

(2)正确。

其研究除涉及医学、药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训诂等多个学科,(举两项以上即可),足见其“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的精神与能力。

2.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 26812665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

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

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

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请回答:(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2)结合材料一、二,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评价他?我们应该学习詹天佑什么样的精神?[答案](1)重任:担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最新】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最新】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最新】[读后感]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小议蒲老治疗湿温大法马竹溪蒲辅周蒲老是名副其实的国医圣手蒲老是我父辈所敬仰的中医大家,家父曾撰文数篇.总结,挖掘蒲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中就收录了家父的文章)家父的老师沈仲圭先生当年亦是对蒲老非常敬佩,曾数次给家父讲述与蒲老交往的故事(>亦有沈老的文章收录)沈老是清末温病大家王香岩的入室弟子,_55年与蒲老同期奉调入京,专门负责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外国使节的保健工作,沈老在>一文中写道解放后,我长期与蒲辅周老中医一起工作,蒲老临床经验丰富,治病颇有把握,我向他学习了不少东西 .其实蒲老的所有著作.文章.医案.医话,我家已经全部集齐,但手捧这部(>还是非常激动.该书之付梓真乃集大成矣(以下简称>)蒲老审时度势,知常达变,辩证施治_56年8月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和_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案例,至今仍脍炙人口,称颂久远.之所以拿_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成功经验,用于_56年8月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不效,就在于当时北京雨水较多,正值立秋前后,天气湿热,证属湿温,而石家庄当时是久晴无雨,天气酷暑,证属暑瘟.正是遵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加之怹深厚的温病学功底,在与温病一次又一次较量之中,蒲老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每能见解独特,另辟蹊径.蒲老总结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八法,选定66方,直接指导临床,弥足珍贵,增强了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和危重症的信心,突出了中医特色,发挥了辩证论治的重要性.一.治湿温首重通阳化湿.叶天士在>中讲: 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蒲老继承了叶天士治疗温病的思想,又借鉴吴瑭湿热非辛不通,非苦不降,非淡不渗,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指出: 辛以通阳,淡以渗湿,苦以彻热 .考湿邪粘腻,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弥漫三焦,湿邪又易阻滞气机,湿遏热伏,清阳被郁,无形之热附着于有形之邪.所以分解湿热是关键,使湿与热孤,使湿与热分消.反言之,湿未化则不可早投寒凉,气化则湿自化,气行则湿行,阳气不通,气机闭塞不通,湿邪不祛,则热难清,祛湿是通阳的手段,通阳才是目的.清代名医石芾南所著>中谈治湿温时说: 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如>P_1案例:张某(男,1岁半)_64年4月24日,始发热,39~40℃,至5月3日初诊发热未退,蒲老判为湿温,湿热郁闭,肺气不宣,治以宣肺卫,化痰湿连皮茯苓二钱法半夏二钱杏仁一钱半薏苡仁四钱冬瓜仁二钱白豆蔻八分芦根三钱桑白皮一钱半麦芽一钱半竹茹一钱象贝一钱枇杷叶二钱服上药两剂后,周身漐漐潮汗出......体温已平,烦躁亦除,精神活跃,面色转红润......秽腻苔已退,郁闭已开.按:患儿确诊为腺病毒肺炎,起病高热,咳嗽气急,用多种西药,体温稍降,便溏腹软,小便黄,脉沉滑,舌质淡,苔黄腻带秽.辩证求因,春末多雨,气候偏湿,感受湿邪,清阳郁闭,卫失疏泄,肺失清肃,痰湿内聚,以致热不得越,所以立法宣通肺卫,通阳利湿,服后上焦得通,胃气因和,遍身漐汗出,而体温恢复正常.叶天士感叹通阳最难 .因为此温非为温补,而是温通,但是还必须是温性之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但又绝非桂.附之类,犹如抱薪救火,助长热势.所以,辛.苦.温同用,用温药在于宣通,在于助气化.二.通阳切忌伤阴治热固然要用寒性药,但湿不化,早用苦寒之品,又有湿阻,冰遏寒凝,有冰伏之弊.如>P470朱某案(男,29岁)曾服大剂辛凉苦寒及犀羚.牛黄至宝之品,高热不退,四肢微厥,神志如蒙,时清时昏,下利稀溏,随失气流出按:湿温最易伤阳,本例因寒凉太过,中阳被伤,由热中变为寒中之证,兼之湿热格拒.此案,蒲老既辛开苦降,使热湿顿解 .又照顾到阴阳之虚. 急用回阳固脱之品.而微阳渐复,正气始安.但湿遏热伏,阴液亦伤.故在阳回之后,又宜养阴益胃,以竟全功 . 若徒知回阳而不顾复阴,或徒以寒治热而不顾寒中之弊,就失掉辩证论治的灵活性再如湿热发?一案,李某(女,_岁)初秋患病,初则体温39~40℃,午后尤甚,神志如蒙,始终不见改善,病程迄阅四旬,日服犀羚.白虎.安宫至宝和各种抗生素之类.蒲老会诊后, 以其脉证属湿温为病,凉遏冰伏,以致外则经络湿郁,内则三焦闭阻.遂以薏苡竹叶散加味,通阳宣痹,期其湿开热透 .前贤云: 湿为粘腻之邪,酝酿成温,不可纯用清凉,若更加苦寒则湿遏热伏,流连难已.前人对湿温的治则指出: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要以淡渗通阳为主 .三.通阳落实于三焦>云: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说明水湿与三焦气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宣畅三焦,通阳化气是治疗湿热病之根本.治湿不宣畅三焦,非其治也.开上.畅中.渗下,分消走泄,使邪有出路.三焦弥漫之湿得除,气机畅达而阳气自通.> 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由于三焦具有主气机升降出入及通行水道两大作用,故对邪留三焦的病机特点,主要需注意气机郁滞及痰湿内阻方面.开上即是辛温芳香温化,开肺气以通阳,吴瑭说: 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 .所以用杏仁.藿香.佩兰.旋复花等味,又配厚朴.枳壳苦辛畅中,茯苓.通草等味,淡渗通利膀胱,如此既不伤阴助热,又可通阳开气,三焦气机宣畅.因为肺为水之上源,上源闭塞,则下流不行,轻扬宣郁,辛开肺气,则可祛湿.同理,辛开苦降,开痞气,畅中阳,祛湿郁,即所谓畅中. 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动,中焦和则上下顺脾胃升降有度,湿化热清.再同理,湿在下焦,则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利小便以通阳,导湿邪去.四. 通阳在其他科的应用举隅.著名妇科专家柴嵩岩曾治疗一位羊水过多的孕妇,她因羊水过多,胎儿每到5个月时,胎死腹中.凡此情况,竟然五次,异常痛苦.此次怀孕,找到柴嵩岩大师,柴老深思之后,本着通阳化湿和有故无殒亦无殒的的原则,大胆加用桂枝,茯苓皮等味中药,保住了胎儿,孕妇顺利产下一子.而柴老自此总结出茯苓皮能祛胎水,这是历代中医药学所没有记载的.周总理指出蒲老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该努力贯彻周总理关于继承.发扬.推广蒲老学术医疗经验,造福于人民的指示精神,弘扬蒲氏学验,服务大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蒲辅周治疗时病学术思想探讨
任光荣《山西中医》编辑部
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已故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毕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治疗时病经验极其丰富,强调“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古为今用,独树一帜,以擅治温热病、包括各种急性传染病著称。

危急之际,每能洞察毫厘,通权达变,出奇制胜。

为学习继承蒲老的宝贵经验,兹据蒲老及其弟子著作中有关时病的论述,对其治疗时病的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1.重视节候变化与时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蒲老指出:“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古人统名之为伤寒、热病,如《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一切外感病,称时病,也称六气为病”。

可见,时病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流行性、寻节性、感染性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

他认为,“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

即风、火、暑、湿、燥、寒。

学习祖国医学,治疗急性病,要掌握这个规律。

”也就是说,要熟悉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

概而言之,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六十天,为初之气,言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多为风温、春温,亦有气温反寒而病寒疫的。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
火,其病多属温热病范围。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少阳相火,多暑病。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为四之气,主太阴湿土,其时多雨,外感病多属湿温。

秋风、寒露、霜降、立冬,为五之气,主阳明燥金,时病秋燥。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络之气,主太阳寒水,伤寒病多,亦有气候反暖而病冬温的。

强调“必先岁气”,就是讲研究四时五运六气为病的一般流行规律,为医者不可不知,只有知常才能达到变。

这是与《内经》中提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人与自然统一观一脉相承的。

掌握这个规律,便于审证求因。

对于疫疠邪气,虽吴又可有“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的认识,但这是从病原体的高度来讲的,而中医治温疫亦必辨邪之性质,求属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秽湿、火毒之不是,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治疗。

六气为病在临床常常不是单一为患,更多的是相合为病,如风寒、风温、湿热等,正是病因之多样性、复杂性的实际体现,所以在掌握六气为病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临床上还必须进行细致具体的诊察和分析,才能做到辨证无误,治不违逆。

2.主张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有机统一
蒲老指出,外感热病一般主要从六经、卫气营血辨证中,了解正邪相争盛衰情况,病位的深浅,病情之寒热,以指导临床治疗。

他说:“通过我数十年临床体会,急性病、外感六淫之病,重点是抓表里寒热。

”这样,治疗上才能把握标本缓急,主次先后。

蒲老治疗外感热病,学术上不囿于伤寒与温病两个学派之论争,而是有机结合,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在临床实践中表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认为,伤寒学说开温病学说之先河,温病学说补伤寒学说之未备,应当互为补充,并行不悖。

因此,他在外感时病的临床实践中,将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方法有机统一,经方时方并用,可谓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蒲老治疗外感热病,继承了《伤寒论》与温病学的经验,十分重视解表法的应用,以表与透为第一要义。

因为伤寒、温病,皆属外因为病,邪自外入,自应驱之外出。

他指出:伤寒初起,寒邪侵犯太阳,其病在表,治法以辛温解表为主;温病初起,温邪首先犯卫,其病亦在表,治法以辛凉透邪为主。

对于解表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他还强调其为“治温热病的一大法。

其大要不专在乎发汗,而在于宣通气血、开其郁闭,郁闭在表,辛凉芳淡以发之,郁闭在半表半里,苦辛和解以发之,……必察其表无一毫阻滞,始为完善。

……温热病首贵透解其优邪,而伏邪初发,必有着落,着落在皮肉肌肤时,非发表则邪无出路。

可见发表是祛除病邪从表而解,急性传染病初起必须用之。

按发表法不外辛温发表和辛凉发表两端,急性传染病多属温热病之类,辛凉发表自是最为相宜的方法,但如夹有寒邪郁闭,辛温发表之法,亦不容有所偏废。


蒲老治疗外感时病表证重表透,里证则强调疏通。

他指出,温病来路有二,即呼吸与皮毛。

病之去路有三,为汗、吐、利。

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热郁胸中,大气不行,以致升降不灵,诸窍闭滞。

治法总以透表宣膈,疏通里气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陷或
郁闭为要点。

这既是丰富临床经验的结晶,亦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升华。

基于此,他推荐灵活运用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以升降散为主的十五个方剂,治疗杂气为病的温疫及四时温病中兼秽浊杂感者。

3.临证从具体情况出发通达灵变
蒲老学识精湛,经验宏富,坚持临床工作七十余年。

晚年在时病方面的造诸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他于1955年奉调卫生部所属中医研究院工作后,学术上步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期。

特别是在1956年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1958年防治腺病毒肺等工作中,贡献尤大,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以卓越的疗效说明了中医在治疗外感时病,包括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得到了中西医同行的共同认可。

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结合北京地区当年的气候特点和发病情况,区分出偏热、偏湿的不同,创造性地运用芳香化湿之法,使不少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并治愈了若干坏证。

在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上,灵活地运用宣肺透邪、表里两解、清热救阴、生津固脱等法,成功地抢救了许多急重病例。

在实践的基础上,蒲老系统总结了治疗流行性感冒、麻疹合并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经验,提出了若干正治、权变、救逆等疗效确实的治疗方法。

蒲老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规律,对时病、包括急性传染病的认识,也要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结合三因、八纲的分析归纳,全面地观察疾
病复杂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使这种规律性进一步提高为理论体系。

《伤寒论》之分六经,温病学之分三焦和卫气营血,就是对热病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

按疾病的始末表里浅深轻重的临床表现分成若干基本证候类型,不但反映了疾病发展的病理、生理上的共同性和必然性,并且反映了疾病发展全部过程中的阶段性和特殊性。

中医将外感时病概括成伤寒和温病两大类。

伤寒的发展规律,为由表及里,由阳到阴;新感温病的发展规律,为由上到下,由卫分到气分到营分到血分;优气温病的发展规律,为由里达表,由血分出营分达气分出卫分。

对外感时病的辨证,必须分清其证候属性和发展演变的病程,从而掌握其要领,才能有正确的治疗方向。

蒲老还指出,对外感时病的辨证还不止这些,人体有强弱,年龄有大小,时令有冬夏,气候有寒温,地域有燥湿,病邪有盛衰,均须仔细体会,才能达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灵活应变的治疗要求。

中医学把一切疾病的发病机制看作是一个正邪相搏的病理反映,一切疾病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正邪相搏的矛盾现象的反映。

扶正祛邪的治则应是针对不同性质病证的合理运用,即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扶正祛邪的方法。

在祛邪方面,对不同的邪气,用不同的方法来祛除,掌握邪气的性质及发展趋向,因势而利导;在扶正方面,对于不同的体质状况,也应给予不同的辅助方法。

疾病初期,祛邪即可以存正,疾病末期,扶正即所以祛邪。

蒲老认为,祛邪扶正的目的,在于调整机体的矛盾统一。

中医治病常常不是针对外来的病原体(对病因则极为重视),而着眼于解决病人的内在矛盾。

蒲老在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方面之所以取得了非凡成就,决非偶然,这源于他对中医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全面继承,以及“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的实践总结。

但他对待前人的理论,并不是因循守旧。

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经过系统地整理和深化,客观地分析和结合。

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一切从具体情况出发,全面灵活地考虑问题,恪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做到“毋犯天和”。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状况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增多,人们对急性传染性病的防治有所忽略。

去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的发生,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面对突如其来初次相遇的新病种,中医人员冲锋上阵,与西医人员密切配合,运用温病理论指导治疗,为控制非典,救治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在回顾总结思考抗击非典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重温一代宗师,热病国手蒲辅周先生治疗时病的经验,探讨其学术思想,从中汲取营养,发展中医学术,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在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及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积极作用
蒲辅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