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9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精)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中医】蒲辅周医案全篇【一】

【中医】蒲辅周医案全篇【一】

【中医】蒲辅周医案全篇【一】蒲辅周医案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一、内科治验类中风邓XX,男,72岁,干部,1961年5月15日初诊。

十一年前曾突然昏倒,当时经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并请中医重用朝鲜参及真武汤等中药而逐渐好转。

自1958年起,常服补心丹,今年有一次开会,突然又晕倒,全身发颤抖,曾住某医院二十余天,治疗渐好转,近来又觉头晕目眩,有时四肢颤抖,甚则身动摇,不敢步行,耳鸣,口涎自流,咯痰不咳嗽,目视物模糊,口苦不渴,时有心慌,食欲不振,无饥饿感,睡眠不实,恶梦多,大便不畅,小便少。

其人体丰面赤,脉两寸关微,至数不明,有散乱之象,两尺沉迟,舌质暗红,苔白腻,由操劳过度,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肝风将动之象。

治从肝肾,此属虚症,不可作实火治,宜益阴潜阳。

处方:生龙牡(打)各六钱煅石决明八钱灵磁石四钱生玳瑁(打)三钱生龟板(打)六钱红人参三钱川熟附子三钱酸枣仁四钱远志肉一钱连服三剂,每剂两煎,慢火煎二小时,取300毫升,分五次温服。

5月19日二诊:服药后头昏及痰涎均减少,小便较增多,有时微渴,大便正常,脉如前,原方去磁石加山萸肉二钱,再进四剂。

5月26日三诊:连服四剂后大见好转,晕眩基本消失,身已无动摇,食欲好转,二便调和,惟行动气力尚差,六脉沉缓有力,舌正苔减,乃阳回之象,原方再进三剂,后以原方去玳瑁加杜仲四钱,破故纸(北京叫木蝴蝶,下同)三钱,以五倍量浓煎,去渣入蜂蜜为膏,每日早晚各服三钱,白开水冲服,以资稳固。

按:患者旧有高血压心脏病,曾服参附等药治愈,但过劳则有晕倒,全身震颤,甚则动摇,耳鸣目眩心慌等,皆五志过劳,肝肾阴虚,阳越于上,实为阴不潜阳下虚之故,故以育阴潜镇之品为主,佐以附子回阳(引火归原),人参益气,俾阴固阳回而眩晕渐消,震颤平息而愈,此病虽见耳鸣、眩晕、口苦、面赤,不可误作实火治之,因脉微而迟,舌暗苔白,口苦不渴,乃真虚假实之征,临床时不能为假象所蒙蔽。

1959年中医资料11 宋爱人医案

1959年中医资料11 宋爱人医案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宋爱人医案宋立人整理实中阳厥苏州、秦汉卿、于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初旬,突然四肢麻木,颜面蠕动抽搐,神态呆异。

某日之晚,竟至仆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瘖痱不语,右半身萎废不用,痰鸣嗘吼,声如曳锯,遗尿不禁,画夜烦而不安。

是月十六日为得病之第九日,始延余诊治。

诊得脉情滑数,至数无绪,重按搏指有力,身热如炭,面赤如硃。

心胸按之灼手。

按治中风,当分虚实,据瘖痱不语,遗尿不禁,似属心肾之虚;然口噤不开,则又风邪之实。

而脉情滑数,重按有力,心胸按之灼热如烙,加以痰鸣嗘吼,声如曳锯,则又属风火痰涎,聚积肺胃,郁闭胞络,此“实中”而又兼“阳厥”大证,与虚中不侔,故捨虚而从实。

处方:蝎尾末、五分。

羚角粉、五分。

万氏牛黄丸,两粒。

先送。

另以化痰清热宣郁如竹沥、贝母、半夏、橘红、郁金,清肝熄风如芍药、丹皮、珍珠母、而以茯苓、茯神为助。

大剂浓煎,缓缓灌下。

十七日,复诊,询知服药后,即获神安入寐,厥逆之势已见平静,面赤亦退,脉滑数较缓,神志略觉安定,余证如昨。

此厥势虽,而风痱依然入中心肾之络,推其故,由于风火痰涎,犹有蒙蔽胞络,而心肾仍失于交媾。

是知欲交心肾,非先清化痰涎不可。

使胞络痰涎,郁者开而神明自安。

然后口噤可开,遗尿可禁。

若妄补留邪,与本证断不相宜。

投剂:万氏牛黄丸、叶氏神犀丹、各一粒。

研末先送。

余于前方去郁金、珍珠母。

加海藻、昆布,鹹润降滑,开痰散结。

龙齿、贝齿,清肝而安魂魄。

远志以开心气之郁,怀牛膝导引厥逆之气下行,使升者可降,而降者不复再升。

十九日、复诊,前昨两夜,寐可落寝,神可安定,颜面抽搐已缓,并且口噤已开,见其舌苔黄糙垢腻,小溲亦有知觉,惟仍感默默不欲语言,脉情滑数,尚感阳脉太过,欬虽有痰,而又吐咯不易。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刘XX,60岁,女,已婚,干部,1961年2月9日初诊。

主诉去年秋后旅居湖南,适逢淫雨十余日,因此感觉身重身酸,困乏无力,头重,有浮肿及夜汗出,口不知味,经服中西药未见效果,旋往两广、福建等地,入冬返京,似觉好些,但二月来夜间汗出更多,以头及上半身为主,每夜汗出如洗,下肢无汗,汗后觉背冷腹热,并有脸腿浮肿,血压偏高,常波动在150/90~184/100毫米汞柱之间,时有头晕、心慌、胸闷、烦躁、睡眠不佳,食欲差,口不知味,有粘痰,不咳嗽,大便正常,小便赤黄短少,经中药治疗数月,浮肿已基本消失,但夜汗未止。

脉右寸尺沉弱、关弦,左寸细数,左关弦数,左尺沉数,舌质暗,苔厚秽腻,其本体属阴虚肝热,感受暑湿而病,因久服滋阴止涩之剂,以致湿遏郁而化热,湿聚热郁,三焦失调。

治宜清热利湿,疏利阳明太阴为主,兼平肝热。

处方:菊花二钱桑叶二钱白蒺藜三钱焦栀子一钱香豆豉三钱豆卷三钱香薷一钱郁金一钱五分建曲二钱香木瓜一钱五分石斛三钱白通草一钱服三剂。

2月14日二诊:服药后夜汗已大减,入睡后已无汗,醒后头部微汗、头微痛、有疲乏感、血压仍波动,食纳较差,口仍乏味,大便正常,小便赤色减仍量少,脉转弦缓,舌苔已减退,口仍不知味,但脾胃为湿热所困已久,初步好转,宜继续调和胃气,兼清湿热。

处方:白蒺藜三钱豆卷三钱石斛三钱建曲二钱白通草一钱香木瓜二钱广陈皮二钱北茵陈三钱赤小豆三钱扁豆衣二钱稻芽二钱荷叶二钱服五剂。

同月22日三诊:服药后上部汗又减,下肢亦能有微汗(已不限于头及上半身),汗后已不恶冷,睡眠转佳,头痛已基本消失,食欲稍差,口仍乏味,尚有粘痰,大便正常,小便仍黄,脉转缓,舌质正常,苔薄白,湿热渐化,三焦渐和,治宜和胃为主,再清余热。

处方:白蒺藜三钱豆卷三钱建曲二钱扁豆衣三钱荷叶二钱茵陈三钱通草一钱滑石块(布包)三钱松节三钱苡仁四钱法半夏二钱橘红二钱竹沥二钱服三剂。

同月27日四诊:服药后夜间略有微汗,口已知味,粘痰亦减,下午有胸腰部闷热感,大便正常,小便仍黄而略少,脉势渐趋正常,舌质正常无苔,宜再清余热,兼和胃利水。

高辉远巧用附子救治急危重症案

高辉远巧用附子救治急危重症案

高辉远巧用附子救治急危重症案高辉远高辉远(1922年~),湖北省蕲春县人。

自幼随父习医侍诊,18岁独立行医。

1958年开始受业于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达17年之久,深得蒲氏亲传。

他从事电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50余载不仅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有精深的造诣,而且擅长温病学与老年病学。

编著出版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医门新录》等医著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数十篇。

任解放军305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老年医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 ◆从左至右:高辉远、蒲辅周、谢觉哉、徐特立当代名医高辉远教授,祖代业医,幼承家学,后师从于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尽得真传。

临证救治急危重症,巧用附子,每能化险为夷。

今择其治案数则于后,以窥高师治验之一斑。

1、正衰热盛邪炽,温阳救逆转安某男,88岁,1983年11月20日初诊。

素罹多种老年疾病,突发心痹,心痛彻背,2日后出现高热,咳嗽,痰黄而稠,体温39℃。

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西医诊断:急性前壁心梗伴肺部感染,采用抗生素及扩冠药物治疗。

某中医会诊辨为肺热不宣,投大剂清热解毒苦寒中药,冀图速效,但病情未见转机,大便由正常变溏。

高师会诊后认为,患者年高不应予大剂苦寒之品,一旦中阳溃败,恐将导致正愈伤而邪愈炽,阳愈脱,救治不及矣。

彼仍未采纳,以为邪去正自安3周后,终导致五脏俱损:一致大脑神明失司,神志不清;二致心阳虚微,心力衰竭;三致肺源上绝,满肺炎变,呼吸衰竭,被迫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四致肝脏受损,出现黄疸、腹水;五致肾竭于下,尿少浮肿,尿蛋白(++++),尿素氮升高;六致脾胃中阳大伤,上不受纳,下泻不止,日大便10余次。

西医诊断为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

大便培养为难辨梭状芽抱杆菌,被迫停用全部抗生素。

中西医束手无策,患者危在旦夕,遂请高师会诊。

认为患者已处于正衰邪炽阳欲脱之危候,需急扶正气,予附子汤加味:川附子10g,野山参15g(另煎),白术15g,赤芍15g,茯苓(连皮)20g,绵茵陈15g。

高辉远教授运用附子经验

高辉远教授运用附子经验

高辉远教授运用附子经验解放军305医院王发渭于有山高辉远(1922 年~) ,湖北省蕲春县人。

自幼随父习医侍诊.18 岁独立行医。

1958 年开始受业于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达l7 年之久,深得蒲氏亲传。

他从事电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5O 余载不仅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有精深的造诣,而且擅长温病学与老年病学。

编著出版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医门新录》等医著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数十篇。

任解放军 305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老年医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高辉远教授,临床运用附子,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配伍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兹作一初步归纳,简介如下:附子性昧辛甘大热.乃临床上温肾壮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常用药物。

高师认为,附子气味雄烈,虽为驱寒补益之要药,但有一定毒性.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用之失当,祸不旋踵。

因此,必须辨证准确又须配伍得宜。

具体配伍运用如下:1 附子配人参;可大温大朴,回阳益气而固脱。

历代医家凡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必不可少。

如症见休克、虚脱肢冷脉微者.常籍大荆人参大朴元气,强心救脱。

附子温中回阳.振衰起废,参附同用,以挽回亡阳脱液之危。

高师认为,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救先天之阳,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

凡属阴阳气血暴脱之症,用之其效甚捷。

2.附子配黄芪;高师认为.黄芪虽不如人参之能大补元气,但温升之力较人参为强,具有升举阳气之功效,且可外达肌表.固护卫阳,充实表分.以益气固表,取附子温经护阳。

芪附同用,有较强的补气助阳,固表止汗作用,用治内伤疾病的阳气虚衰,自汗畏冷,肢冷乏力者。

如汗出较多.高师又常加白术、防风、浮小麦、煅牡蛎等以增强止汗作用。

3 附子配干姜:附子大辛大热,温里回阳力强,使心阳振奋,阳气能通达四肢,则肢冷脉微之症可除;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使脾阳得温,水谷得运,则下利清谷之症可愈,兼能温肺,治寒饮咳嗽。

附子与干姜同用,心脾兼顾,回阳力胜,所谓“附子无姜不热”。

1959年中医资料9印会河医案

1959年中医资料9印会河医案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印会河医案一、脏燥李姓妇人,年三十余,农民,住江苏省靖江县礼士乡。

一九五四年春抑郁寡欢,内心畏怯,渐至不言不笑,畏见光,多呵欠,闻声则惊恐倍增,不时悲伤痛哭,涕泪纵横。

询之,病人自谓两三月来身畔经常见有一人跟随,终日不离左右,呼之不应,驱之不退,颇以为累。

诊得脉沉细而微,舌白,面色黯然。

据金匮妇人脏燥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篇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则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因之诊为妇人脏燥,以甘麦大枣为主。

方用生甘草四钱,小麦一两,大枣十枚,归身三钱,柏子仁三钱,茯神三钱,远志三钱,酸枣仁三钱炒,五味子一钱,赤油桂五分,煎服三剂而愈。

又有徐姓女年四十未嫁,江苏靖江九圩乡人,平素身体健实。

一九五四年春,突患邪哭不止,泪出涔涔,虽自觉其无谓,但不能强制之,询之起于行经以后。

时感心中悬悬,多呵欠,两眼羞明,常以手掩面,舌白,脉虚细,当亦诊断为脏燥病,投以生甘草五钱,小麦一雨五钱,大枣十二枚,灵磁石一两,茯神三钱,远志二钱,五味子一钱,两剂即愈。

后又诊治潘××女性,年四十许,江苏大丰县人。

一九五六年时在南京工作,怀孕两月以后,即感头重心烦,时时纳闷,无端啼泣,澈夜不能成寐,两目羞明,恶闻声响,语音低微,断续不继,脉虚细而两寸浮动,舌少苔而尖绛,为拟甘麦大枣汤合柏子养心汤法,约服十余剂而愈。

按:甘麦大枣汤原方用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药味虽少而用量则大。

就这三味药的主要作用来看,最根本的是养心益血,故笔者在使用时,常常配合一部份“养心汤”的药物进去,如兼气虚则用参芪,心气不收则加远志、酸枣仁、茯神、五味子之类,一般效果良好。

1959年中医资料9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精)

1959年中医资料9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精)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蒲辅周老先生,家学渊源,善于辨症施治。

过去所治疑难大症,无论温病杂病,应手而起者不可胜纪。

辉远幸列门墙,时聆训诲,兹将师所回忆者笔之成案,录供同道们参考。

一、温病误补前三十年,同道苟启年三十五岁,其人活瘦,素有咳嗽带血。

仲春受风,自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头晕微恶寒,牛后微热,面潮红,咳嗽。

众皆以本体阴虚,月临建卯农历二月,木火乘金为捞,以活燥救肺为治,重用河胶、二冬、二地、白合、沙参、二母、地骨皮、丹皮之类,出入互进。

至四月初,病势转增,卧床不起,渐渐神识不活,不能语言,每午必排出宵黑水一次,量不多,与以活稀粥能吞咽。

适帅于四月中旬返里,其妻延诊,观其色苍不促,目睛能转动,齿枯,口不噤,舌苔薄黑无津,呼吸不便,胸腹不满硬,少尿,大便每日中午仍泻宵黑水一次,肌肤甲错,不厥不痉,腹额热,四肢微活,脉象六部皆沉伏而数。

帅断为阴虚伏热之象,处以复脉去麻仁加生牡蛎、西洋参,一日一剂(炙甘草六钱,白芍四钱,十生地六钱,麦冬(连心)六钱,河胶(烽化)五钱,生牡蛎一两,西洋参三钱,流水煎,温服,日二夜一次)。

服至十剂后,病势无其变化。

、诸同道有讥之曰:予只此一法耳。

”师曰:津枯液竭,热邪深入,除益气生津、扶阴救液,别无良图。

”同道虽首肯而心犹有所疑。

帅坚持服至十五剂而下利止,原方去牡蛎续服至二十剂,齿舌渐润,六脉渐达中候,服至二十三剂,脉达浮候,其人微烦。

是夜之半,其妻叩帅门,云■病有变,往视,四肢厥冷、战抖如疟状,乃欲作战汗,嘱仍以原方热饮之,外以热敷小腹,中脂,两足,以助阳升,冀其速通。

斯时应,正胜邪却,得汗则生,邪胜正却,不汗则危。

1958年资料3高辉远整理蒲辅周医案

1958年资料3高辉远整理蒲辅周医案

1958年资料3高辉远整理蒲辅周医案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蒲辅周老先生为四川名医,精通内科、妇科,特别对时病方面辨症论治,心得独多。

现在中医研究院担任治疗工作,疑难杂症,积久沉疴,有手到春回之誉。

兹选录病例五则,皆根据原始记录编写,以供同道参考。

风寒湿痹苏同志女性,31岁。

1956年3月间顺产一孩,6月14日初诊。

据云:四日前上街遇大雨,当夜无感觉,次日即不能起床,腰部以下如瘫痪状,两腿不能移动,只能仰卧,不能翻身。

经检查腰骶关节处,外表不红不肿,亦无压痛,脉象两关虚弦,两寸尺均无力。

依据以上症状,显然由于产后气虚受风寒,与内湿搏结而为痹,目前风湿渐减,寒仍闭滞。

治拟温经散寒,调和荣卫,以黄芪桂枝汤和术附汤加减,方用黄芪、桑寄生各五钱,桂枝、白术、生姜各三钱,附片、炙草各二钱,炒苡米一两,红枣四枚。

服后腹内觉热,次日即痛减,两剂后月经行动,小腹有轻微痛,此为产后第一次行经,三剂后能独自来门诊。

切脉右缓,左弦数,接予当归、川芎、秦艽、白术、川牛膝各二钱,白芍、桂枝、生地、桑寄生各三钱,黄芪五钱,杜仲四钱,防风一钱五分,细辛、炙草各一钱,调和气血,并祛风湿。

连进三服,痛减,脉象渐转缓和,基本上已告痊愈。

后因素有头晕、耳鸣等肝肾不足症状,继续与天麻丸、虎骨木瓜丸及大活络丹等调理。

月经量多挟块蔡同志女性,25岁。

结婚一年多,未曾怀孕,八个月来经期尚准,惟逐渐量多,且有大血块。

兼有头晕,面色不华,站立或头垂过久有呕吐现象,脉濡。

曾经西医诊断为初期子宫肌瘤,依中医理论则属冲任损伤,流血过多,五脏荣养不足。

方拟红参、炙草、远志、川牛膝各二钱,黄芪、龟版、鹿角霜各一两,白术、补骨脂、获神各三钱,巴戟、杜仲、枣仁、龙眼肉各五钱,甘温调养,并嘱节欲戒怒。

蒲辅周——名医名方!

蒲辅周——名医名方!

蒲辅周——名医名方!王红伟教授,国医大师贺普仁入室弟子。

主编《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我学针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蒲辅周,原名启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

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

蒲辅周7岁开始上私塾,11岁后在上小学同时,还由其祖父讲授医书。

15岁起,在祖父潜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医药知识。

于是,白天随祖父临床侍诊,入晚苦读到深夜。

他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本研读之书,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历代诸家之书为参考之学。

经3年的苦读与侍诊,蒲辅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8岁便悬壶于乡里。

他牢记前人“医乃仁术”之教诲,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

在他7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志,始终精研医理,博览兼收,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除了从书本学习外,他还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

他平时所用的痛风验方、百损丸和治肺结核吐血经验方等,皆得自其他老中医口授;治疗和控制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的“九子地黄丸”,也是从四川一位眼科医生那里学来的。

现将其常用方药整理如下,以作参考学习之用。

1二鲜饮外感热病,肺胃津伤,不能达热外出,烧热不退,烦渴,此时不能再用表剂,亦不可用下法,惟宜生津退热,轻宣之法引热外出。

用二鲜饮,服后汗出热退,烦渴尽除。

我四,五十岁时从临床实践中,自拟比方,在农村行医时用之有效,简、便,验、廉,颇受欢迎。

若热及血分,见鼻衄者加鲜茅根二两,酌加童便为引。

鲜芦根三两鲜竹叶一两水煎服。

2走马通圣散冬日伤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制麻绒(麻黄去粉)打下的扮研细,加入1/2量的甘草粉,和匀,成人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体弱者酌减。

价低廉,我祖父传此方,据防风通圣散,而命名走马通圣散,我在农村使用有效。

3 外用寒湿积聚方治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或足背、或小腹两翻,腰部,自觉冷痛,或有块,照法用之能消散而愈。

1959年资料5 蒲辅周 乙型脑炎的辨证论治

1959年资料5 蒲辅周 乙型脑炎的辨证论治

1959年资料5 蒲辅周乙型脑炎的辨证论治.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医治疗“乙型”脑炎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思想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蒲辅周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党和政府号召我们医学科学工作人员积极研究如何进行防治,如何能够在限期五年内彻底消灭。

几年来北京市和全国一样,对脑炎采取了很多有效的防治方法,尤其是除四害、讲卫生伟大的爱国卫生运动,直接在防的方面收到极其巨大的成绩,使脑炎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年的发病数较过去几年减低到最小程度,显示了能够彻底消灭的可能性。

在治的方面,由于正确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使脑炎病人治愈率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们今年治疗13例中无一例死亡,也无一例有后遗症。

上述成就,除了说明党的中医政策的优越性,正确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一个带决定性的因素。

它已经引起医学科学界的非常重视和研究兴趣。

关于如何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学者的著文里都有非常丰富和精辟阐述,我们也先后写了两篇文章。

那两篇文章,先后在中医杂志上发表,其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主要讨论治疗脑炎正常发病过程中的常规方法。

另一篇是今年全国医药技术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从乙型脑炎的实践体会谈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主要介绍治疗乙型脑炎临床失治的变证及其救逆法。

那两篇文章,虽然把治疗脑炎的常法和变法作了比较概括的归纳,但还未能完全满足临床的实践要求。

凡在防治脑炎战线上的同志们,还必须进一步深入体会中医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总结我们历年的实践经验。

1959年资料2 百万锦方选

1959年资料2  百万锦方选
效果:用此方共治千余人皆治愈。(肥乡县李建堂)
黄疽症(阳黄)吹鼻药
处方:苦丁香 赤豆 冰糖等分 麝香少许。将以上药分研成极细面,加麝香研合匀)
用法:吹入鼻内,即流黄水,水尽即愈(不过三、五次) (石家庄专区晋县中医进修学校董若余)
治疗雞爪风单方
处方:天麻二钱 川乌钱半 草乌钱半 全蝎二个 雞子三个。
处方:血蝎五钱 儿茶五钱 冰片四钱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五倍子一两
制法:共研细白蜜调,摊白布上,贴患处,未破者三周内即可痊愈,破溃者疗效较差。
(天津市葛沽医院)
淋巴结核灸疗法
病例:65例破溃型。痊愈61例,基本痊愈4例。
灸料药物及用法:艾绒八分 硫磺三分 麝香五厘 雄黄三分。共研一起为团,作为一次量,每周一次,共灸8次。
拔火罐治疗百日咳
中医张幸愚大夫,用拔火罐疗法,治疗60例百日咳,轻者一次痊愈,重者二至三次痊愈。
所拔部位:身柱穴(在第三、四脊椎之间)。
操作方法:用口径一寸六分之小火罐,内放燃着之酒精棉球一块(或易燃物质),燃烧片刻,迅速将棉球撤出,立即将火罐盖于应拔之部位,10-15分钟后,将火罐拔下。
服法:1-3岁6次分服,4-6岁4次分服,7岁以 上2次分服,每三小时服一次。
加减法:鼻衂加茅根五钱、藕节五钱;呕吐加伏龙肝五钱(水泡去渣);泄泻加白术、山药各二钱;痰多加莱菔子二钱,面目浮肿加葶苈子一钱;便秘加大黄一钱、元明粉五分。
疗效:本合剂治疗21例百日咳,痊愈者占85.7%,好转者占14.3%。(张家口专区宣化镇医院唐晓峰)
病例:门诊574例。住院154例。疗效:全部治愈。
验例:永明漆厂工人王××,汽油烧伤,面积达50%以上,2-3度,用中药治疗15天痊愈。

高辉远医案(十)

高辉远医案(十)

高辉远医案(十)十九、益气、养阴、平肝法治愈消渴并青风内障一例胡某,男,51岁。

初诊∶1988年5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尿糖阳性、血糖偏高五年余伴目珠胀痛两年。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青光眼。

服用降糖灵并匹罗卡品点眼,疗效不佳。

现症∶口中黏腻,多饮而不解,心烦少寐,目珠痛胀,疲倦乏力。

诊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尿糖(++),空腹血糖10.1mmol/L。

辨证∶郁热伤阴,津亏燥热,气火上逆。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清肝降火明目。

处方∶生黄芪10g葛根10g山药10g石斛10g花粉10g川黄连8g生地黄20g元参10g荷叶10g决明子10g蒺藜10g 水煎服,日1剂,6剂。

二诊∶药后平妥。

目胀口黏稍减,视物模糊,头胀耳鸣。

舌脉无著变,尿糖(+)。

依原方出入,稍事调整,以增清肝明目之功。

处方∶葛根10g 石斛10g 花粉10g 川黄连8g 生地黄20g 山药10g 元参10g 决明子10g 白蒺藜10g 青莉子10g 木贼草10g ,6剂三诊∶诸症递减未尽,尿糖(±),血糖正常。

降糖灵停用。

效不更方,原方药继服。

间断进药三十余剂,尿糖持续(—~±),血糖正常范围,目珠痛胀已瘥。

半年后,时值春节,多食油腻炙炒之物,饮用啤酒,尿糖增至(++),服原方药6剂,查尿糖又复正常,足以证明此方降糖之功效。

【按语】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

亦有“三多一少”症状不显,惟查血糖偏高、尿糖阳性者。

此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并发症多。

高老认为消渴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津涸燥热,而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高老谨守病机,遣方用药,取《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玉液汤,《千金方》中之黄连生地汤,《沈氏尊生方》中的玉泉九之意,合三方为一体加减化裁而创立自己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

全方组成为∶黄芪15g、生地黄20g、黄连8g、石斛10g、花粉10g、黄柏8g、山药10g。

本病例郁热伤阴,阴虚阳亢,气火上逆,消渴并青风内障。

1957年资料9 蒲辅周 沈仲圭 高辉远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

1957年资料9 蒲辅周 沈仲圭 高辉远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蒲辅周;沈仲圭;高辉远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理论根据,几年来,各地的实践体会,证明了凡是疗效最好和治愈率最高的,都是正确地按照温病体系,运用了治疗暑温的基本原则。

石家庄市传染病院通过中医对“乙型”脑炎的治疗,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热、解毒、养阴”,其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一经验,经全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河北省总结1955—1956年的治疗经验,对乙型脑炎的认识上已取得一致的意见,认为本病确属暑温的范畴,在治法上,规定了“辛凉为主、清热解毒”的方针,依据临床需要分立“辛凉透邪、佐以芳化”,“辛凉透邪、芳香开窍”,“辛凉透邪、芳香开窍、佐以熄风”三法,从石家庄“清热、解毒、养阴”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步。

北京市1956年治疗“乙型”脑炎总结中提出:“中医根据温病理论体系,运用治疗‘暑温、伏暑……,方法治疗‘乙型’脑炎有显著的疗效,石家庄中医治疗‘乙型’脑炎的经验,和本市医疗‘乙型’脑炎的实践,都说明中医治疗温病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

”同时,中医治疗的特点,在于依照“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北京市从实践过程中,对“暑温偏湿”有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中医治疗“乙型”脑炎的方法内容。

我们认为,石家庄“清热、解毒、养阴”河北省“辛凉为主”的方针,可以作为治疗“乙型”脑炎的原则。

再从这个基础上,正确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规律的观点,深入钻研历代温病学家的精义,领会和发掘他们丰富多采的治疗经验具体结合临床的实践,使我们治疗“乙型”脑炎的方法加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因病制宜,因人制宜,作到有是证即有是法,才能争取在现有医疗水平上获得更大的成就。

暑温有偏热、偏湿、伏暑、暑风和暑厥的不同。

1959年资料1 高辉远 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

1959年资料1 高辉远 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

1959年资料1 高辉远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蒲辅周;高辉远整理麻疹和肺炎是两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小儿尤为感染的主要对象。

1958年入冬以来,由于气候应寒反温,久不雨雪的影响,北京市区的儿童,先后散在性的发现属于祖国医学冬温范畴内之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起初病死率较大,迅即引起本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医学家的注意,大力组织中西医务人员力量,采取积极防治的措施,特别是中西医护的密切合作和充分发挥中医的治疗作用,治愈率显著提高。

我们也响应组织号召,参加和协助儿童医院临床的重点治疗,虽然为时尚短,治例不多,但从实践工作中,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获得如下初步体会,现在简要介绍出来,供同道们参考,不当之处,希予指正。

一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辨证规律麻疹,疹后肺炎的辨证:麻疹、中医认为是受不正常之气而发生的,故有称之曰毒气、邪气、温麻、温疹等,多发生于小儿,成人则不常见。

辨时令:麻疹是春季常有病,冬季、夏季、秋季则或有或无。

春季麻疹,与夏暑、秋燥、冬寒时间所发的麻疹,由于时令不同,故治法亦有稍异,所同者均宜宣透,所异者则根据三时气候之燥暑湿寒而酌增苦辛或苦辛微温。

辨症型:麻疹与癍疹不同。

蒲辅周医案:皮肤湿疹

蒲辅周医案:皮肤湿疹

蒲辅周医案:皮肤湿疹皮肤湿疹(一)邓XX,78岁,女,1959年6月17日初诊。

一、二年来常起皮肤湿疹,近三月更甚,以四肢较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发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脉沉弦细数,舌质正常,中心白黄苔腻,属脾湿化热,兼血燥生风,治宜养血清热,祛风除湿。

处方:归尾一钱五分赤芍二钱干生地三钱川芎一钱五分丹皮二钱何首乌三钱胡麻仁五钱(微炒)白蒺藜三钱黄柏二钱苦参二钱蝉蜕一钱蛇蜕一钱(微煅为末冲服)红茶一钱服十剂,每天一剂。

27日二诊:服药后湿疹见退,痒亦减,食欲佳,睡眠尚差,大小便正常,脉象转缓,舌苔见退,原方加丹参二钱,续服十剂。

9月10日三诊:疹渐消,痒亦大减,但较前已显著减轻,食欲正常,睡眠尚佳,大小便正常,脉缓,舌质正常无苔,仍本前法加地榆三钱,牛膝二钱,再服五剂。

按:本例湿疹,以四肢较多,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湿,湿聚生热,热盛生风,粉丝搏结,发于皮肤,四肢尤甚,所以用养血、清热、祛风、除湿等法,连服二十余剂,而痒疹基本消失。

皮肤湿疹(二)赵XX,50岁,男,干部,1960年11月8日初诊。

自1947年开始,下肢皮肤起湿疹,痒甚,每年秋后要发一次,经各种治疗未能根除,后来每次发作逐渐向上蔓延,目前颈部亦起湿疹,其形似癣,成片,痒甚,搔后皮肤破溃流黄水,食欲及小便正常,大便经常干燥,平时喜饮酒、嗜厚味,脉缓,左关微弦,舌质正常,苔薄白微腻,由湿热兼风,蕴藏皮下,久则化躁,皮溃风乘,症属粉丝,治宜祛风除湿,从阳明太阴为主。

处方:升麻五钱粉葛根五钱赤芍五钱生甘草三钱白芷四钱羌活三钱藁本三钱苦参一两白蒺藜五钱白附子五钱姜制天麻五钱胡麻仁一两僵蚕五钱蝉衣五钱全蝎三钱蛇蜕五钱(微煅存性)共为细末,每次饭后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同月18日二诊:服药后颈部痒疹较轻,但下肢仍痒,以下肢内侧及腹部为显,背部及下肢外侧少见而痒亦轻,食欲、二便正常,脉如前,舌正无苔,原方加减,改散为汤。

蒲辅周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

蒲辅周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

蒲辅周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暖阳阳199【蒲辅周小传】蒲辅周(1888—1975),四川梓潼人。

三世精匡,祖父尤知名。

十五岁始继承家学,三年后***应诊于乡,后悬壶于成都,声誉日隆。

**,于一九五五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

倾心中医事业凡七十余午,医理精深,经验宏富,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病,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内皆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临床家。

一生忙于诊务,未暇从事著作,晚年尤其门生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

蒲辅周内眼病秘方他一生不耻下问。

在梓潼时,幕龚老名,谦恭追随数年不懈,龚老甚为感动,于临逝世前,授以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

他广泛收集民间有效疗法,随闻随采。

他交往医界名流,总是虚怀若谷,善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从不存门户之见,他经常说,学问学问,不但要勤学,而且要好问。

只学不问,无以启思,只问不学,无以明理。

要有“每事问”的精神,才能在学识上有所进益。

九子地黄丸【药物组成】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处方来源】《蒲辅周医疗经验》。

【方剂主治】内眼病及白内障。

【方剂功效】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用药禁忌】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制龟版1两,另研细;灵磁石1两,火煅醋淬3次,另研细;沉香粉1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3钱,淡盐汤送下。

临床使用对于老年人出现的飞蚊症,双目流泪,白内障前期多有疗效,只不过现在药量要比以前大了,药的质量是个大问题!zghx46zhan泽泻白术汤既有显效,我验证过!。

蒲辅周医案:麻疹

蒲辅周医案:麻疹

蒲辅周医案:麻疹儿科治验儿科的疾病以六淫外感为多,其次是内伤饮食,很少七情为病,这是儿科的特点。

中医有称内科为“大方脉”,儿科为“小方脉”,虽有大小之分,其治疗原则上,则基本相同。

蒲老不仅对内、妇两科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对儿科亦有独到这处。

一般都认为蒲老擅长急性病,几年来对儿科的急性病与有关单位合作进行抢救与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已作了临床总结介绍外,现选择其中部分治验如麻疹、腺病毒肺炎等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加以分析,体会蒲老在掌握辨证论治方面,是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具体病情作具体分析的。

从重症肺炎和腺病毒肺炎两部分看,现代医学认为同是肺炎,蒲老则分析发病季节的不同,天时寒温的不同,区别风、寒、暑、湿的不同因素,采用辛温、辛凉等不同治法,根据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如肺炎初起,病机在上在卫,总以解表为主,若风寒犯肺,或风温犯肺则又宜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

至若伤气伤营,伤阴伤阳,又视病程的发展变化而定。

因此,我们临床,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正确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

重症麻疹王XX,男,7岁,1958年12月24日初诊。

发热咳嗽已三天。

体温高达41℃以上,夜益甚,气粗无汗,手足发凉,时有妄语,烦躁不安,唇红目赤,微咳嗽,似眼泪汪汪,耳根微凉,舌赤苔黄腻,脉象浮数,分析脉证虽属冬温,有欲出麻疹之候,治宜辛凉宣透之法。

处方:生麻黄一钱杏仁二钱生石膏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僵蚕二钱前胡二钱莱菔子(炒)二钱香豆豉四钱葱白二寸水煎服。

越二日,前方已服完两剂,麻疹初透,但仍未彻,色黯,目赤,鼻衄,腹痛下利,微有喘咳,舌赤,苔黄,脉数,此肺胃热甚,下迫大肠,治宜清宣解毒。

处方:鲜苇根五钱牛蒡子一钱五分黄芩一钱桑皮二钱前胡一钱五分淡竹叶二钱生石膏三钱生甘草一钱银花二钱连翘二钱淡豆豉四钱葱白二寸连进两剂。

病已七日,疹透热退,目赤全退,喘平利止,惟午后尚微热,稍有呛咳,此余热未尽,胃阴未复之象。

1959年中医资料9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精

1959年中医资料9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精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蒲辅周老先生,家学渊源,善于辨症施治。

过去所治疑难大症,无论温病杂病,应手而起者不可胜纪。

辉远幸列门墙,时聆训诲,兹将师所回忆者笔之成案,录供同道们参考。

一、温病误补前三十年,同道苟君年三十五岁,其人清瘦,素有咳嗽带血。

仲春受风,自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头晕微恶寒,午后微热,面潮红,咳嗽。

众皆以本体阴虚,月临建卯农历二月,木火乘金为痨,以清燥救肺为治,重用河胶、二冬、二地、百合、沙参、二母、地骨皮、丹皮之类,出入互进。

至四月初,病势转增,卧床不起,渐渐神识不清,不能语言,每午必排出青黑水一次,量不多,与以清稀粥能吞咽。

适师于四月中旬返里,其妻延诊,观其色苍不促,目睛能转动,齿枯,口不噤,舌苔薄黑无津,呼吸不便,胸腹不满硬,少尿,大便每日中午仍泻青黑水一次,肌肤甲错,不厥不痉,腹额热,四肢微清,脉象六部皆沉伏而数。

师断为阴虚伏热之象,处以复脉去麻仁加生牡蛎、西洋参,一日一剂(炙甘草六钱,白芍四钱,干生地六钱,麦冬(连心)六钱,河胶(烊化)五钱,生牡蛎一两,西洋参三钱,流水煎,温服,日二夜一次)。

服至十剂后,病势无甚变化。

、诸同道有讥之曰:“子只此一法耳。

”师曰:“津枯液竭,热邪深入,除益气生津、扶阴救液,别无良图。

”同道虽首肯而心犹有所疑。

师坚持服至十五剂而下利止,原方去牡蛎续服至二十剂,齿舌渐润,六脉渐达中候,服至二十三剂,脉达浮候,其人微烦。

是夜之半,其妻叩师门,云病有变,往视,四肢厥冷、战抖如疟状,乃欲作战汗,嘱仍以原方热饮之,外以热敷小腹,中脘,两足,以助阳升,冀其速通。

斯时应,正胜邪却,得汗则生,邪胜正却,不汗则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蒲辅周医案高辉远整理蒲辅周老先生,家学渊源,善于辨症施治。

过去所治疑难大症,无论温病杂病,应手而起者不可胜纪。

辉远幸列门墙,时聆训诲,兹将师所回忆者笔之成案,录供同道们参考。

一、温病误补前三十年,同道苟君年三十五岁,其人清瘦,素有咳嗽带血。

仲春受风,自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头晕微恶寒,午后微热,面潮红,咳嗽。

众皆以本体阴虚,月临建卯农历二月,木火乘金为痨,以清燥救肺为治,重用河胶、二冬、二地、百合、沙参、二母、地骨皮、丹皮之类,出入互进。

至四月初,病势转增,卧床不起,渐渐神识不清,不能语言,每午必排出青黑水一次,量不多,与以清稀粥能吞咽。

适师于四月中旬返里,其妻延诊,观其色苍不促,目睛能转动,齿枯,口不噤,舌苔薄黑无津,呼吸不便,胸腹不满硬,少尿,大便每日中午仍泻青黑水一次,肌肤甲错,不厥不痉,腹额热,四肢微清,脉象六部皆沉伏而数。

师断为阴虚伏热之象,处以复脉去麻仁加生牡蛎、西洋参,一日一剂(炙甘草六钱,白芍四钱,干生地六钱,麦冬(连心)六钱,河胶(烊化)五钱,生牡蛎一两,西洋参三钱,流水煎,温服,日二夜一次)。

服至十剂后,病势无甚变化。

、诸同道有讥之曰:“子只此一法耳。

”师曰:“津枯液竭,热邪深入,除益气生津、扶阴救液,别无良图。

”同道虽首肯而心犹有所疑。

师坚持服至十五剂而下利止,原方去牡蛎续服至二十剂,齿舌渐润,六脉渐达中候,服至二十三剂,脉达浮候,其人微烦。

是夜之半,其妻叩师门,云病有变,往视,四肢厥冷、战抖如疟状,乃欲作战汗,嘱仍以原方热饮之,外以热敷小腹,中脘,两足,以助阳升,冀其速通。

斯时应,正胜邪却,得汗则生,邪胜正却,不汗则危。

少顷汗出、烦渐熄,次日往视,汗出如洗,神息气宁,脉象缓和,仍与复脉加参,大汗三昼夜,第四日开始能言,又微汗三旦夕,自述已闻饭香而口知味。

继以复脉全方加龟板、枸杞、西洋参,服十余剂,遂下床第行走,食欲增强,终以饮食休息之而渐次复原云。

至此诸同道始心服师见症之确而用法之坚。

师曰:“掌握初诊,是临床的重点,凡初诊必须详审有无新感,若有新感,无论阳虚阴虚之体,必先解表,庶免遗患,苟君乃一有力的例证。

今既因误补伤津,邪陷正负,非持续性养阴生津之剂,使正气有可能与病邪一战而复,不能奏功。

”二、温病战汗刘姓妇,四十岁,师同乡人。

孟夏患温热,战汗后,脉静身凉,状如尸厥,其夫问曰:“是脱阳邪?”师曰:“非也,大热退后,身冷脉静,如天时酷热,骤然大雨,炎威顿息,风凉气爽矣。

今呼吸平静,颇能安睡,粘汗不息,余热续出之象,非脱勿惧;若汗后身冷脉躁,呼吸气促,烦躁不宁,珠汗发润,鼻煽膈动,即是脱证。

任其熟睡,慎勿呼之,俟睡醒后,只以西洋参三钱、大麦冬六钱煎水频频与之,兼徐徐进清米汤,不可与食。

”师因远出巡诊,傍晚始归,而家人告之曰:“刘姓已来四次,云病有变。

”急趋视之,患者果然高热气促,烦躁不安,口渴无汗,脉象洪数。

问其原因,其夫欲言不言,再追问之,乃曰:中午戚人宋某过访,云“汗出身冷,脉微欲绝,乃脱阳之征”,处以附子三钱、西洋参三钱、浓煎服之,服后一小时,而烦躁高烧顿起,以致气促。

师再以竹叶石膏汤重用西洋参,佐以苇根、玄参(西洋参五钱,大寸冬五钱,茯神三钱,法半夏三钱,生石膏一两(先煎),粳米五钱,鲜苇根五钱,竹叶三钱,元参四钱),煎成频频与之,以代茶饮,而汗再出,热退气平,仍须进清米汤复其胃气,周睟时再予稀粥,末以和胃养阴法而愈。

师曰:“上述所见病汗,与脱汗逈然不同,常须识此,勿致误也。

”三、暑风痉厥师同乡有杨性小孩,方一周岁,暑令早起,发见额热,神志不快,少顷即抽搐,目直口噤,四肢拘急,求师施治。

面见微赤,目半开,口噤唇赤,撬牙视舌苔黄腻,舌质红,呼吸不紧,胸腹满,按之脘中微硬,四肢微凉无汗,指纹青紫,脉沉数弦细。

询其未病之前,心烦尿短赤,大便溏夹水,师曰:“此先伤于暑,后伤于食,兼感夜风外袭,卫气郁闭,里热表凉,营卫不行,三焦失司,所谓暑风暑痉即此,治法宜先开闭,兼因夹食,似有成痢的可能。

”主以香薷饮加味:鲜藿香二钱,香一钱五分,杏仁二钱,银花二钱,午时茶二钱,六一散五钱,殭蚕二钱、钩藤二钱、淡豆豉三钱,葱白连须三寸。

先用鸟梅汁搽牙以缓口噤,再进汤药频频与之,不拘时次,数服后遍身微汗出,拘挛搐搦渐息,啼哭有声有泪,午后泻红白涎,似痢,尿仍少,前方去钩藤、殭蚕、豆豉,加黄连八分、莱菔子一钱五分、扁豆花三钱,急进一剂,次日微汗续出,热退痢减,再以原方去香薷、藿香,黄连改用五分,加甘草五分、谷芽三钱、荷叶三钱,扁豆花易扁豆皮三钱,午时茶易建二钱,服后大便正常,尿亦清长,末以异功散加谷芽、荷叶调理而愈。

四、产后伤暑罗姓妇,二十四岁,住成都状元街。

产后受病,其年六月适逢盛暑,乃翁邀师往诊,至其家,翁诉产后三日,恶露不下,饮食不进云云。

入病室,望之面紫,鼻孔眼角俱有淡血渗出,舌抵齿不收,大汗出,高烧,烦渴引饮,饮后即吐出,少顷又饮复叶,诊其脉浮而无力,其候为虚,所服之力生化汤加桃红,已数剂,瘀血仍不行,二便不利。

师寻思良久,疏方颇难,产后本喜汗出,产后脉虚,恶露不下,少腹满,乃常见证,但高烧口渴而吐,眼鼻渗血,舌出抵齿,均非产后常有之证。

然而服芎、归、桃、红数剂恶露亦不下,病势反加,推索其故,遂悟中暑伤气其脉亦虚,加之口渴、汗出乃暑病之征,按古人中暑脉虚、烦热、汗出、口喝,乃人参白虎汤证,但产后恶露不下,小腹胀满,饮后即吐,水不下行,非白虎所宜。

于是权变施治,以清为主,通瘀为佐,用二香饮加味:鲜藿香二钱,香一钱五分,杏仁二钱,扁豆花三钱,滑石块三钱(布包),生甘草一钱,鲜荷叶半张,银花三钱,藕节一两,茜草三钱。

煎成频频与之,以代茶饮。

服第一次仍吐出,再进则未吐,一剂服完,热退渴止,汗亦减少,第二剂去香薷、杏仁,加桃仁二钱、童便半盃,入药兑服,一小时后,即下黑血块,舌即收,眼鼻亦不渗血,始进稀粥。

食后即安眠熟睡。

次日复诊,神志安静,脉息迟缓,主以归芪建中汤加藕节、黑豆:潞党参三钱,桂枝一钱五分,白芍二钱,炙甘草一钱,生黄芪三钱,当归一钱五分,藕节五钱,炒黑豆五钱。

连服二剂,瘀血已尽,微有淡血少许渗出,食、眠、便均正常,停药,以产后营养休息之。

师曰:“此证乃临产受暑,营卫不通、瘀血不下,所以遵产后常法生化汤治之,瘀血不行,病势反增,芎、归乃辛温性烈上升之药,芍、地乃柔腻下降之性,均不宜于暑,用藿香和胃辟恶,香薷芳香微温,除烦解热利水,乃却暑之圣药,扁豆花和胃清暑,银花清热散结,杏仁利肺气,荷叶清热宣胃,滑石、甘草和中清暑,藕节、茜草通瘀散滞而不燥,一服暑消,再剂去香薷、杏仁不再宣通肺气,用桃仁、童便、破瘀结引血下行一服而瘀滞尽去。

临床治病,全在灵机活法,不可粗枝大叶,以误人命,所以辨证论治,细心体会,认真思考,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关键。

”五、癥瘕陈姓女,二十三岁,成都外北平桥子人,家清寒,适夫胡姓,亦以小手工业为生。

某年春三月,午后就师求诊,自诉月经三月多未潮,渐渐腹胀疼痛,小腹硬,手不能近,连日流血,时多时少,坠胀难受,食欲减少,某医院检查、云“是妊娠,已五六月”,而患者自知非孕,与第一、二次妊娠不同。

观其颜青,舌色紫,扪其腹,拒按,大如箕,脉象沉弦濇,询末次月经是客岁冬中旬,正在经期,随夫运货,拉车于旅途之中,自此月经停止,下月应至不至,师曰:“此病实非孕也,腹大如箕非三月孕形腹胀痛而小腹坠甚、拒按而坚,亦非孕象,目连日流血而腰不痛,又不似先兆流产。

此必经期用力太过,兼之途中感受天候严寒所致。

经曰:‘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亦名瘕聚。

’此女体素健壮,不虑其虚。

”主以当归饮、血竭散合剂:当归二钱,川芎二钱,醋制鳖甲五钱,吴萸一钱五分,桃仁、赤芍各二钱,肉桂一钱,槟榔一钱,青皮一钱,木香、莪术、三稜、大黄各一钱,延胡二钱,血竭一钱。

浓煎温服。

此方乃温通破坚之剂,服一剂,下掌大黑血一片,痛稍减,坠胀不减,脉仍如故,乃以原方再进,并随汤药送化癥回生丹一丸。

次日其妹来告,云“服药一时许,患者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手足亦冷,见下衣皆湿,宽衣视之,皆为血块,大如碗者一枚,余如卵者数枚,色多瘀黑,少顷,手足自温,神志渐清,今日有恶心,不思食,昨日之药,能否再服?”患者自觉小腹胀痛俱减,但觉尚有似茄子硬块未去,师思之良久曰:“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况血海骤空,胃虚不纳,宜急扶胃气。

”原方止后服,更以异功散加味:党参三钱,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二钱,砂仁、香附、陈皮各一钱,当归、白芍各二钱,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嘱服二剂。

越三日,其妹来告:“患者服药后,胃气已复,睡眠亦安,已不流血,惟连下豆渣状物,今晨复下卵大硬块,色白,坚如石,弃之厕中。

”惜未将其送化验室分析。

再以十全大补,连服三剂,诸证皆除,惟全身浮肿。

师告之曰,“此虚肿也。

”仍以十全大补,肉桂易桂枝又进三剂,身肿消失,精神渐复,停药,以饮食调理,又一月恢复健康,月经应期而至,一切如常。

师曰:“世常谓病家求医难,予谓病家信医尤难。

陈家虽清寒,但两世均求,予治,十余年来予亦不受其酬。

陈女小时有病亦子屡为治愈,故信予也坚,而予亦不避嫌怨,虽大积大聚,敢于急时攻之,而见效甚速。

若病家不信医者,在第二剂服后,昏绝一时,不但更医,恐必与医者为难矣。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病家医家,均宜有此认识。

”六、虫师舅何公,身体素健,亦无宿疾,唯嗜饮酒,善怒。

时年五十二岁,因大怒后,过饮,自此胸胁服满,食慾减少,曾服理气解酒和胃舒肝之剂,病势反进,腹渐胀大,其硬如石,下肢肿大按之坚,鱼腹穿小孔流黄水,阴囊亦穿小孔、流黄水、并有臭味,脐突,胸亦高起,头面上肢微肿,起坐困难,腹胀甚时,必须用力在肋下拳击之,吐出青黄水十余口稍快,数日后复如故,大小便均不利。

诸医或用和脾之剂,或用活络消瘀之剂,俱不效。

延至八月余,其脉沉弦清,舌色红润不思饮,何公召师嘱之曰:“汝可为我设速决之剂,非生即死,惟希早死为快。

”师归而思之,大积大聚,非毒药不克治之,乃制温白丸一料,如梧子大,嘱以每日服七粒,白开水下,日进一次。

服后,次日往询,何公告师曰:“汝配制之药服后难受之至,宁死不再服。

”而舅母告师曰:“服后虽难受,曾吐青黄水一碗许,今日腹胀觉耎,但不愿再服,劝之弗从。

”隔数日,腹胀甚,急取丸药,倾出约三十余粒顿服之,白云“早死为快。

”服后烦躁不安,半小时许昏迷如绝,急召师往,舅已不能言,四肢微厥,呼吸不促,脉仍沉絃濇,师守其侧,一时许突然吐出黄水数斗碗,即能言,云“要大便”,扶于厕,泻下恶物,极臭,块状夹黑水直下,量欲半桶,泻后扶就床上,又吐出虫二条,长八寸,粗如笔管,色黄麻,形似蟮,吐后遂昏睡不语,但呼吸仍安定,身有微汗,脉亦微细不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