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访谈录

合集下载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简介蒲辅周(1849年-1911年),字凤岩,号晋轩,江苏省宜兴县(今苏州市宜兴市)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医学家、草药学家,被誉为“蒲氏一统天下百家方”。

蒲辅周医案是蒲辅周在其医疗实践中总结的一系列医治疾病的案例,不仅记录了他临床经验的积累,更展示了其独到的医学见解和治疗方法。

这些案例涵盖了多个疾病种类,体现了蒲辅周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医术技巧。

本文将以蒲辅周医案为主题,介绍其中一些经典案例,以及蒲辅周的医学思想和对中医草药的研究。

经典案例案例一:治疗胃炎患者,男性,37岁,自述服用一周左右,上腹疼痛,嗳气,恶心。

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黄。

诊断:胃炎。

方剂:参照方剂《蒲氏一统方》中的《升阳生胃汤》。

组成:生姜、黄芩、白术、厚朴、人参、甘草。

用法:煎服,每日3剂。

治疗结果:患者服用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嗳气和恶心症状也有所缓解。

连续服用10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案例二:治疗高血压患者,女性,65岁,血压骤然升高,头痛,头晕,恶心。

诊断:高血压。

方剂:参照方剂《蒲氏一统方》中的《降压平头散》。

组成:天麻、荆芥、龙胆草、双花藿香、延胡索、丹参、黄芩、川芎、党参。

用法:研粉为散,每次服用3克,每日3次。

治疗结果:患者服用1个月后,血压逐渐稳定,头痛、头晕、恶心症状明显改善。

经过3个月的持续治疗,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

医学思想蒲辅周的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对草药的研究。

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蒲辅周深入研究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学著作,注重理解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如阴阳、气血、病因病机等。

他认为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是基于阴阳平衡的调节,通过草药配方的运用可以调整阴阳失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草药的研究:蒲辅周对草药的研究颇有成就,他广泛搜集草药资料,研究草药的性能和功效,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

他提出了“类制相投”、“四气五味”等草药运用的原则,强调草药的配伍和药性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

一、内科治验类中风 健忘头晕(高血压症) 眩晕(一)(美尼乐氏综合征) 眩晕(二)(高血压) 心气虚痛(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气虚痛(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气痛夹痰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心绞痛等) 心悸(风湿性心脏病) 头痛头晕 头痛(一) 头痛(二)(视交叉部蜘蛛膜炎) 头痛(三) 胸胁痛 梅核气 老年腰痛兼二便秘涩(前列腺肥大) 风寒温痹 呃逆 积滞 吐血(胃溃疡出血) 便血 自汗(一) 自汗(二)(植物神经失调) 自汗(三) 自汗(四) 伤风 感冒(一) 感冒(二) 湿热(一) 湿热(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伏暑挟湿 凉燥 伏寒化燥 寒湿 痢疾(一)(急性中毒性痢疾) 痢疾(二)(急性中毒性痢疾) 痢疾(三)(慢性痢疾) 痢疾(四)(慢性痢疾) 痢疾(五)(慢性痢疾) 暑湿并重(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湿挟风(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温挟风(流行性乙型脑炎) 湿甚阳郁(流行性乙型脑炎) 湿热内闭(流行性乙型脑炎) 风暑湿内闭(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结旁流(流行性乙型脑炎) 伏暑(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病转寒中(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病转寒中(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热病后遗(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 附录:温病误补 战汗误温 暑风痉厥 产后伤暑 石瘕 虫蛊二、 妇科治验 月经不调(一) 月经不调(二) 痛经 经前抽搐 月经量多挟块 经漏(一) 经漏(二) 经漏(三) 经行如崩(一) 经行如崩(二) 崩漏不止 闭经 滑胎(习惯性流产) 产后受风 产后恶露不净 人工流产后流血不止 人工流产后发热 产后血崩不止 三、 儿科治验 重症麻疹 麻疹不透 麻毒内陷 麻后伤阴 麻后伤阳 麻后喘急(疹后肺炎) 麻后余热不退 风温(重症小儿肺炎) 冬温(重症小儿肺炎) 风寒夹食抽风(重症小儿肺炎) 风寒犯肺(小儿肺炎) 寒喘(重症小儿肺炎) 虚喘(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 痰喘(支气管肺炎) 温热病后阴虚液涸(重症迁延性肺炎) 风温犯肺(腺病毒肺炎) 湿温(腺病毒肺炎) 温邪郁闭(腺病毒肺炎) 温邪入营(腺病毒肺炎) 热闭包络(腺病毒肺炎) 热闭伤阴(腺病毒肺炎) 风寒犯肺(一)(腺病毒肺炎) 风寒犯肺(二)(腺病毒肺炎) 风寒夹饮(腺病毒肺炎) 风寒夹湿(腺病毒肺炎) 阳虚欲脱(腺病毒肺炎) 暑风夹湿 暑湿夹食 伏暑夹湿(病毒性感冒) 血瘀发热(肾痈) 食积发热(一) 食积发热(二) 积热头痛 泄泻(单纯性消化不良) 胎黄(生理性黄疸兼肺炎) 四、 其他治验 口疮 鼻渊(鼻炎) 风丹 喉痧(猩红热) 紫瘢 斑疹(一)(皮肤玫瑰疹) 斑疹(二)(荨麻疹) 皮肤湿疹(一) 皮肤湿疹(二) 接触性皮炎 前阴疮肿 一、内科治验类中风邓XX,男,72岁,干部,1961年5月15日初诊。

蒲辅周医案ppt讲解30页PPT

蒲辅周医案ppt讲解30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蒲辅周医案ppt讲解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蒲辅周——名医名方!

蒲辅周——名医名方!

蒲辅周——名医名方!王红伟教授,国医大师贺普仁入室弟子。

主编《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我学针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蒲辅周,原名启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

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

蒲辅周7岁开始上私塾,11岁后在上小学同时,还由其祖父讲授医书。

15岁起,在祖父潜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医药知识。

于是,白天随祖父临床侍诊,入晚苦读到深夜。

他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本研读之书,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历代诸家之书为参考之学。

经3年的苦读与侍诊,蒲辅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8岁便悬壶于乡里。

他牢记前人“医乃仁术”之教诲,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

在他7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志,始终精研医理,博览兼收,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除了从书本学习外,他还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

他平时所用的痛风验方、百损丸和治肺结核吐血经验方等,皆得自其他老中医口授;治疗和控制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的“九子地黄丸”,也是从四川一位眼科医生那里学来的。

现将其常用方药整理如下,以作参考学习之用。

1二鲜饮外感热病,肺胃津伤,不能达热外出,烧热不退,烦渴,此时不能再用表剂,亦不可用下法,惟宜生津退热,轻宣之法引热外出。

用二鲜饮,服后汗出热退,烦渴尽除。

我四,五十岁时从临床实践中,自拟比方,在农村行医时用之有效,简、便,验、廉,颇受欢迎。

若热及血分,见鼻衄者加鲜茅根二两,酌加童便为引。

鲜芦根三两鲜竹叶一两水煎服。

2走马通圣散冬日伤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制麻绒(麻黄去粉)打下的扮研细,加入1/2量的甘草粉,和匀,成人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体弱者酌减。

价低廉,我祖父传此方,据防风通圣散,而命名走马通圣散,我在农村使用有效。

3 外用寒湿积聚方治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或足背、或小腹两翻,腰部,自觉冷痛,或有块,照法用之能消散而愈。

蒲辅周医案 解析

蒲辅周医案 解析

蒲辅周医案解析
蒲辅周医案解析
蒲辅周医案是明代蒲辅周研究伤寒病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医案对于伤寒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以下是对蒲辅周医案的解析。

蒲辅周医案以病例的形式描述了多种类型的伤寒病,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症状、
体征、病程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蒲辅周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诊治方案,对于后人的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蒲辅周医案强调了伤寒病的辨证施治。

他认为伤寒病的发病机制是外感邪气入
侵人体,导致人体的阳气受损。

因此,在治疗上应当重点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

根据不同的病情,蒲辅周提出了不同的疗法,如清热解毒、温阳补虚、和解清热等。

他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蒲辅周医案还注重了辨证施治的时间性和防止疾病反复的重要性。

他强调在不
同的病程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确保疾病能够得到控制和恢复。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些预防疾病复发的方法,如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膳食以及适当运动等,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

总而言之,蒲辅周医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著作,对于伤寒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他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些经验和思路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蒲辅周——人民的好医生

蒲辅周——人民的好医生

中加进 麻 黄 一 味 ,使 患儿 疹
毒豁然而 出 ,热退神清 而愈 。
多 ,天 气 湿 热 ,患 者 偏 湿 ,
维普资讯
[ 事 回眸 ] 往
蒲辅周 先生是 上 世纪 6 0
理 论 深 奥 而 广 博 . 没 有 坚 韧 不 拔 的 毅 力 和 活 到 老 、学 到 老 的 恒 心 是 不 易 掌 握 的 。 他 对 于 每 一 部 中 医 文 献 ,无 论
为 成 都 孺 幼 皆知 的名 医 。
蒲老 ( 二 )- 特 立 ( 左 9徐 左 三) 、谢 觉哉 ( 四 )老 一 辈 革 命 左 家 在 昭 山参 观 毛 泽 东 故 居
精深研究 .中国人 岂甘 自卑?
其献身医学之志 ,益加坚定 。 先生认 为 .学无止境 ,
学 习 必 须 持 之 以 恒 。 中 医 的
重病 人 ,大 半 夜 的 出诊 ,只
是 有车 可 乘 ,从 不 收取 出诊 费 ,有些 病 人 和 家属 执 意 给 些 诊金 ,先生总是 微笑答 云 :
运气学 说 中得 到 启 悟 ,断 定
此次 成都 小 儿麻 疹 ,与多 雨 温热 的季节气候 有密切关 系 。 于是 改用 温 化 之法 .在方 药
年代 初 当选 的农工 党 中 央委
员 ,是 全 国 政 协 三 、 四届 常
委 ,第 四 届全 国 人 大 代 表 、
中共 中央保 健 医 、中南海 保
健 组 副 组 长 ,是 被 周 恩 来 总
篇幅大小 ,都坚 持逐章逐 节 、
逐 字 逐 句 地 细 读 . 而 且 反 复 地 读 。 先 生 一 向 对 自 己 严 格
: 光绪 十 四年 (8 8,祖 F清 18) : 国桢 ,父 亲蒲 显 聪 , 皆 蒲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余载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余载
中医专著
其中《蒲辅周医案》 一书收集了蒲辅周 先生的经验良方, 由多单位高年资的 学者专家列出功用、 适应证,并选编了 蒲辅周先生的临证 心得进行阐发和提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60余载
《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包括论述、医话、方药杂谈、医案,记录了蒲辅周先生的临床经验,有助于读
1 者对现代中医发展的认识和研究
7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老一辈中医的贡献,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
-
感谢您的欣赏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7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60余载
1
经此事,蒲辅周深感自己学医不精,险些耽误病人,于是决定停诊 三年,闭门重新读书
他在家潜心钻研,广搜医书方书,认真研究医理,汲取众家所长, 遍访名医,广交医友
2
3
六十多年来,蒲辅周先生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驰骋于医者的世界, 他不仅治疗了无数的患者,更是将中医药的精髓与世界分享
项 目4 10
项 目2 10
望的病人,在几次大的传染病防病救治过程中,
蒲辅周灵活运用辩证疗法,大胆创新,治愈了
许多危重急病患者,被誉为国医圣手
到了1956年1月奉调入京,专门从事医疗、

目3
教学和科研工作
10
解放后,蒲辅周也终于迎来了医学昌明的春天, 他在1950年进入到成都东城区的联合诊所,成 为了一名光荣的区人民代表,不久又调入成都 铁路分局医院坐诊Biblioteka 国医圣手蒲辅周,行医60余载
01
02
03
04
05
有次总理问他:为 什么蒲老给他开的 药特别灵验?蒲老 说,这是因为别人 把你当总理来医, 而我是把你当病人 来医,总理的病医 生不好医,而病人 的病医生自然可以 医,总理对他这般 高尚的医德大是赞

何绍奇:蒲辅周先生访谈录(影响了何绍奇一生的谈话,浑金朴玉)

何绍奇:蒲辅周先生访谈录(影响了何绍奇一生的谈话,浑金朴玉)

何绍奇:蒲辅周先生访谈录(影响了何绍奇一生的谈话,浑金朴玉)导读:“蒲老这次的谈话,影响了我一生。

香江教余,心境颇静,回想往事,恍然如昨。

兹就记忆所及,追写出当年谈话的内容,浑金朴玉,以公同好,是为记。

”1968年,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与我论医。

其间,有沈仲圭先生、陈鼎棋大夫来过,寒喧几句之外,我们老少两代的谈话没有停止过,并且都忘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

蒲老这次的谈话,影响了我一生。

香江教余,心境颇静,回想往事,恍然如昨。

兹就记忆所及,追写出当年谈话的内容,浑金朴玉,以公同好,是为记。

病证论治伤寒本寒而标热,故治用辛温,汗出热去;温病本热而标寒,故清热必兼透达。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

张菊人先生改银翘散为银翘汤,说北方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炉火不熄,如此,则寒郁于外,热固于中,银翘散中辛温的荆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当去之,加黄芩、栝楼。

蒲老说:此固一说也,但不可视为定例,蒲老用银翘散,治风温初起,无汗畏风者,怕它透达之力不足,还要加葱白呢。

葱白辛润,汗而不伤,和麻桂羌防不同,表解热透。

蒲老一般不用苦寒药,用白虎汤亦嫌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鲜汤”。

沈钧儒先生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

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

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溜,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

蒲老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

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

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

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

蒲辅周老中医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

蒲辅周老中医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

蒲辅周老中医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转载沅陵周小伙导读:“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风寒水湿燥火,令人防不胜防,感冒难以避免,本文介绍蒲辅周老中医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纯干货,不容错过!___________________被周总理称为“高明中医,又懂辨证法”的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是当代数一数二的中医大家,生前曾为周总理和许多中央领导看病。

他有一句名言:“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

”蒲老在时病治疗方面的研究颇有见树,且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若能灵活运用于临床,则四时感冒屡试屡验。

现加以整理,以餮同道。

蒲老生前以善治时病著称,他认为自然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强调临床“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指出“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气候”。

祖国医学虽对病原体没有直接观察,但已注意其自然环境,气候的外在因素对感冒的影响,所以对感冒的治疗还必须区别是时令之邪还是非时之气。

时令之邪是指风、暑、湿、燥、寒,这是五行所分;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四时之正候。

中医认为感冒与四季时令有密切的联系,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某一种病毒的流行亦不无与某一季节的特异气候有关系。

蒲老认为《伤寒论》是以邪气伤人立论,伤寒的“寒”字实指“邪”字,伤“寒”即伤于“邪”气,如暴寒,是非其时而有其气。

程应旄在《伤寒论后条辨》亦云:“寒字,只得与一邪字看”,即是印证。

非时之气:王叔和云:“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卒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

”蒲老强调病有体异,木火型的人与痰湿之体就不同,木火体既感寒邪亦易化热化火,痰湿之体既使感受热邪,并不一定有火毒之证,并进一步指出人的体质有强弱,受邪有轻重,年龄有大小,地域有燥湿,气候有寒热,治疗上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必须灵活圆通,因地、因时、因人而异,治病求因。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蒲辅周医学经验集》的著作无疑是中国古代医学研究的宝贵财富,深受临床医学家和研究人员们的推崇。

该书由蒲元晋编写,他综合了相关课题中自中世纪以来古代医学家们博大精深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思想,并将它们编纂成一部著作。

该书以实证为基础数量化分析了中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重点强调了协同调节体内营养机能、避免病因及减轻病证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思想虽然已经流传了许多年,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仍然不可或缺。

作为一个医学生,我认为蒲元晋的《蒲辅周医学经验集》的特点表明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医学理论概念与实践治疗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中医药治疗应用于护理实践。

书中所示的医学思想深刻地剖析了人体和人体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健康和病症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的内容也启发了我,我将坚持以“调节体内营养状态”为基础来治疗,强调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把中医药学作为我们治疗病症的重要手段。

周介甫故事

周介甫故事

周介甫故事哎,朋友,说起周介甫,我这心里就像翻了个水蜜桃似的,甜得不得了。

咱聊聊周介甫这人物吧,那可是一个让人拍手叫好的人物。

在我们村子里,要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我第一次听说周介甫,还不到十岁。

当时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在村头玩捉迷藏,天还没完全黑,太阳躲在山背后偷看我们。

忽然,村里的广播“噔噔噔”地响了起来,原来是周介甫把村口那条年久失修的小桥给修好了!要知道,那桥坏了好几年,村里人早就头疼不已,可没人愿意扛起这重活。

周介甫那是个有心人,他看不下去每天老人小孩在桥头绕远路,背了工具就上了。

他干活的样子我可见过,穿着白色背心,满头是汗还不带歇的。

有人劝他:“老周啊,要不歇歇吧!”他说:“不急不急,再有几锤子就成了。

”后来桥修好的那天,他在桥头大笑着擦汗,我心想,啧,这人真是心里有火呢。

这还不算完,他的趣事多了去了。

你听说过他和牛儿的故事吗?一次他把自家养的老黄牛借给邻居犁地,结果牛给弄丢了。

按理说这事情搁别人得急得火烧眉毛,但他呢,反倒是撑着茶壶在村头守着,嘴里哼着小曲。

后来牛自己溜达回来了,他见了也没责怪那邻居,只拍拍牛屁股说:“回来了就好,下次可别走那远。

”还有一次更神呢,周介甫在村里搞了个读书角落,堆满了他爱看的书。

有时候村里孩子去找他借书,他就摆摆手:“想要书啊?得先给我讲个故事来听。

”于是小孩们围着他东拼西凑地讲,他边笑边鼓掌,最后也不小气,总是拍拍他们的小脑袋,把书递过去。

哎,我说这么多,有没有觉得周介甫就像咱们生活中的水蜜桃,朴实无华却带着股甜劲儿?他就是那种人,做的每件事都能温暖别人的心。

我很庆幸能认识他,毕竟,现在这样的人不多了。

反正,我倒是觉得,周介甫就像我心中的小确幸。

他的这些故事要是都写下来,得好几本书呢。

如果你也认识这样的“周介甫”,欢迎你也来和我分享啊。

这样的人和事儿,总让人觉得,生活还是挺美的,对吧?。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蒲辅周先生述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蒲辅周先生述

——某天你必定会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掉臂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如何到最初还不是说散就散.保胎之要重在节欲---蒲辅周师长教师述之杨若古兰创作作父母的谁都但愿后代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天的养分教育外,次要身分还在后天.所以在怀孕之前,首先应留意父母的身体健康,俗话说“母壮儿肥”,若育儿夫妇体质欠好,胎儿的健康必定受到影响,要想育儿夫妇身体好,节欲是个次要方面.如果房事不节,肾中真阴、真阳俱缺乏,则很难受孕;即使受孕,多易流产,苔多不壮,就是想尽千方百计保住,生下的小孩常常弱不由风,不管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差.要想胎儿健壮,在受孕前三月至半年,夫妇最好分居,如许戒房事一段时间,双方气血皆充足,精髓丰满,最易受孕.孕后胎儿发育也好,孩子普通都健康聪明.我曾见一男子患遗精病,不管白日黑夜,心中稍有所动,精就遗泻了.前后医治半年多,补养、收涩、重镇等药如六味、八味、十全大补、斑龙、金锁固精之类,迭进百余剂无效,病者在大夫目前发脾气,认为大夫对他不尽力,有绝招不必.经过细心扣问,才晓得他在新婚蜜月,性生活无分日夜,到第二十五天性交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周身骨架如散.经过多方医治,半年后才干作近距离行走,稍劳动则气短、心慌、疲劳异常.爱人因他形同废人,也离婚而去.我告诉他:“夫妻房室,切勿纵欲贪欢,即使年轻力壮,也应节制,以一月三五次为好.古人所以提倡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婚,就是以避免晚婚损伤元气.你日夜无度,元气大伤,肾不克不及藏五脏六腑之精,短期安能恢复.如能清心寡欲,留意养分,再助以药饵,慢慢或可收效.若徒靠药物,实难收功.”这类纵欲伤身者,临床其实很多见.纵欲者岂但不容易种子,即种子亦易夭折.《内经》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就是对纵欲伤身的高度概括.有的人把但愿寄托在药物上,但愿依附药物来填精补髓,这也不是不成能但总不如自养.李恒超曾批“种玉丹”说:“与其精既竭而籍药饵以补填之,何如节之使之不竭之为得乎.即或禀受怯弱,实质虚羸,然惟能节欲而后药力之滋补乃无效耳.”可谓要言不繁.何况药物总有偏弊,哪及本身调养.我在旧社会行医数十年,有很多富贵之家,不知节欲,求诸药饵,见效者寥寥无几.记得在成都行医时,有一富家娶妻三房仅得一子.某年冬春之交,其子烦躁啼哭不已,三天内更医近十人,孩子仍然啼哭不思乳食,最初求我诊治.我见已开药方很多,有健脾的,如参苓白术;有消导的,如神曲、山楂;有散寒的;有疏风的,等等我细心检查小孩的指纹、大便‘舌苔均无特殊的地方,仅脸色略红,思考半天,处不出什么方子.因而扣问家长,始知此富翁生子前乏嗣,常服参茸后才生此子.因此此子后天就阳盛阴亏,故而烦躁不乳.这就说明寄但愿于药饵,老是不那么理想的.孕后不克不及同房,这是保胎的要诀,孕后同房最易导致流产.即使不流产,欲火煎熬,出生后的小孩也容易生病.曾有某君因爱人多次流产,十分苦恼,向我扣问保胎良方,我察其无病,问及夫妇生活,得知孕期同房过多.嘱其孕期必定不要同房,结果顺产一婴.除留意节欲外,还应留意清心宁神.这一条对孩子的脾气和智力关系很大,同时也将影响孩子的体质.《内经》非常强调精神和健康的关系,比方:“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哀思忧虑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大怒则形气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等.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更予以弥补、发挥.如严纯玺在“教养宜忌论”中就反复谈到妇人妊娠三月,抽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口谈正言,身行闲事,生活端正肃静.还说:“勿信师巫,勿听淫词野传,口不成出恶言,勿见鬼神怪戏.”妇人在孕期精神高兴,情绪安定,对胎儿的发育是无益的.情绪欠好,除了影响孕期胎儿,甚至可以使妇女不孕,如傅青主就专门把嫉妒列为不孕的缘由之一.是以,妊妇应比平时更加留意脾气涵养.节劳,也是孕期不容忽视的一个成绩.由于孕期气血耗费大于平时,过劳,气血耗费量增大,势必导致胎儿供养缺乏,从而影响到胎儿发育甚至流产.很多妊妇出现气短,心慌的景象,就是气血缺乏是明证.在这类情况下,如不节劳,生下的孩子也不会很健壮.我所说的孕期节劳,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还要说明的是,人们常常留意了“形劳”而忽略了“神劳”.作劳力劳动的妇女,孕期更应留意不克不及用脑过度.“曲运神机则伤心.”脑力太过所伤,在某种程度上说,更甚于体力劳动,所以有“形苦志乐寿,形乐志苦夭”的说法.有些劳心过度的妇女,生是孩子也显得衰老.她们曾问我:“我们的孩子养分也不差,为何老是干瘦?”殊不知这就是孕期未节“心劳”所致.我所说的“心劳”就是指为私利而整天营营,势必影响胎元.孕期的养分卫生也应当留意,除了不吃刺激性的东西外,饮食的养分必定要合理.孕期是两个生命在耗费养分物资,特别是胎儿的发育,须要多种养分,所以养分的耗费量也响应的增大.否则胎儿发育欠好,构成后天缺乏,形成毕生憾事.但是,也不成无选择地把各种养分品一路上,如许就会起到相反的感化.妊妇体形肥胖,平素白带较多者,宜少吃水果,以避免孩子将来胃凉,稍微饮食失慎,不吐就泻.有的婴儿长年流口水,就是过食水果,生冷,两湿相合,伤及中阳的表示.这类妊妇饮食应偏于温热.妊妇平素热重者,饮食应偏于清凉,可以经常吃适量新颖水果、不唯不伤胎,还能有助胎元.为防止将来小孩生疮,妊妇平素适量吃点苦瓜最好.由于苦瓜虽苦,非大苦大寒之品,苦中有甘,不伤胃气.历代各家所列饮食宜忌,多可作为参考,但不成全信,妊妇饮食总宜清淡,因淡味为五味之本,禀冲和之气.这里次要讲节欲、宁神、留意饮食与胎元的关系,不独妇女应留意,就是男子也应留意.人们常常只留意了饮食、药饵,忽略了上述几个方面,殊不知是忽略了最次要的方面.。

蒲辅周先生谈用药

蒲辅周先生谈用药

蒲辅周先生‎谈用药(卢祥之)执一方,当万方,左右逢源——蒲辅周先生‎生前一席谈‎1971年‎,笔者与一友‎受邀在蒲老‎家中吃过一‎次午饭。

饭前,见蒲老入内‎室,将一枚自制‎丸药交与家‎人,嘱炖鸡时化‎入。

当时正值多‎事之秋,十年动荡尚‎未结束,我们数人自‎云贵归京省‎亲,数周颠簸,皆极疲惫。

蒲宅的午饭‎虽不为盛,但能喝鸡汤‎,且食鸡肉,很是知足了‎。

然后不仅饱腹,而且疲倦全‎消,精力倍增。

为什么我们‎几个人吃只‎鸡以后,精神焕发,体力迅速恢‎复,至今,我还疑是那‎一丸“神药”的作用。

那次饭后,与蒲老曾有‎一席短谈。

蒲老告诉我‎们,学医的人,不要去死记‎硬背几千几‎百首方剂。

临床组方,切忌浮泛。

方不在多,药不在杂,执一可以驭‎万,左右而可逢‎源。

一首桂枝汤‎,能变化出小‎建中、当归四逆汤‎许多方子,既治外感,又治内伤。

蒲老说他早‎年在四川学‎医,有位老中医‎,善用五积散‎,饮誉川蜀。

蒲老曾求教‎于他,老中医说:“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

”待笔者年事‎稍长,蒲老早已仙‎逝。

后阅及六人‎著述,更深地体会‎到蒲老善用‎小方、经方的精湛‎功底。

蒲老用当归‎四逆汤治月‎经不调和冠‎心病,取其养血虚‎,祛寒闭之功‎;用乌梅丸治‎头痛、失眠、痛经和慢性‎结肠炎,取其直入厥‎阴之能。

其他如封髓‎丹治遗精,还治慢性口‎腔溃疡。

调经用茺蔚‎子与老姜,童便治长期‎低烧,急性传染病‎以《伤寒温疫条‎辨》杨栗山温疫‎十五方入手‎,以升降散为总‎方,化裁进退,泛用于流行‎性脑炎、急性肺炎等‎症。

蒲老治此类‎温病,尤重胃气,讲求升降润‎燥与通补,以及擅用两‎和散治冠心‎病、高血压,玉屏风散治‎老年外感等‎经验,都一直为医‎界所乐道。

方不在多,药不在杂,执一可以驭‎万,左右而可逢‎源。

旨在斯言,愿事斯语。

转载:蒲辅周前辈‎之医路体会‎绍奇述:三十六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周恩来的保健医生——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

周恩来的保健医生——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

周恩来的保健医生——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
王友平
【期刊名称】《巴蜀史志》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开国总理周恩来曾向一位川籍中医大师问道:“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那位医生风趣地回答说:“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总理的病非医生所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医者,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也”。

此人就是周恩来的保健医生蒲辅周。

原来周恩来总理曾患癃闭之疾,许多医生一筹莫展,结果让蒲辅周给治愈了。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王友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2
【相关文献】
1.蒲辅周治疗眩晕症案例赏析 [J], 王省;陈洁;刘红权
2.何绍奇谈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纪念著名中青年中医学家何绍奇先生逝世一周年[J], 沈桂祥
3.纪念著名中医学家潘澄濂研究员诞辰100周年 [J],
4.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纪念著名中医学家、《江苏中医药》杂志首届编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奠基人江育仁教授诞辰100周年——写在《江苏
中医药》创刊60周年之际 [J], 黄亚博;成建山
5.蒲辅周“利小便以实大便”法治疗痢疾经验采撷 [J], 鲁军;杨东升;黄棪;夏雪皎;周凝;张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蒲辅周先生与药引子的故事

蒲辅周先生与药引子的故事

蒲辅周先生与药引子的故事蒲辅周(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

熔伤寒、温病学说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

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辩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开国总理周恩来曾患癃闭之疾,许多医生一筹莫展,结果让蒲辅周给治愈了。

周恩来总理曾问道:“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这位医生风趣地回答说:“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是把你当病人医的,总理的病非医生所能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医者,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也”。

此人就是周恩来的保健医生蒲辅周。

作为中医大家,蒲辅周老先生在他70年的医疗生涯中,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志,始终精研医理,博览兼收,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蒲辅周先生,毕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治疗时病经验极其丰富,强调“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古为今用,独树一帜,以擅治温热病、包括各种急性传染病著称。

危急之际,每能洞察毫厘,通权达变,出奇制胜。

他认为,“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

即风、火、暑、湿、燥、寒。

治疗急性病,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

要当一个好的医生要熟悉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

要知道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六十天,为初之气,言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多为风温、春温,亦有气温反寒而病寒疫的。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其病多属温热病范围。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少阳相火,多暑病。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为四之气,主太阴湿土,其时多雨,外感病多属湿温。

秋风、寒露、霜降、立冬,为五之气,主阳明燥金,时病秋燥。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络之气,主太阳寒水,伤寒病多,亦有气候反暖而病冬温的。

强调“必先岁气”,就是讲研究四时五运六气为病的一般流行规律,为医者不可不知,只有知常才能达到变。

总要做一点什么,来个食疗方,醋茶

总要做一点什么,来个食疗方,醋茶

总要做一点什么,来个食疗方,醋茶展开全文宅家,做饭,带娃。

在家里坐卧不安,是大数人的状态。

似乎总想要做点什么,才能安抚一下灵魂。

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跟我反馈说,他的一些患者用了一个食疗方子,对一些咳嗽症状,效果不错。

我看了一下这个方子,挺方便,基本上,家家都有的材料茶叶(生普洱最佳,其次熟普也行,然后苦丁茶,岩茶,最后是红茶,主要是要其苦味)醋(老陈醋,或苹果醋,必须要酿造醋,不可以用勾兑醋,这个自己看一下成份,主要是要其酸味)这个方子,安全性,请问,有什么好怀疑的吗?泡过茶喝吧?吃饺子蘸过醋吧?那么可以放心下了,来吧,看视频,跟我一起来这个偏方,只能用于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并不是一直有用,但有没有用,喝上一杯也没有什么大碍。

我不想去过多的探讨有没有用,就是想泡一杯醋茶喝一喝,以缓解一下焦虑,可以吗?如果喝完,胃有一点不舒服,那么就吃一点东西压一压;有排气反应或腹泄,那么恭喜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一点反应也没有,那么恭喜你,你泡了一杯好茶,就是酸茶,堪比柠檬茶,省了叫外卖,现在一杯怎么也要十几块钱。

记住,这段时间一定要清淡饮食,忌辣、鸡肉、橙子、橘子、牛奶这些。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

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

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上面一段,说是的,就是燥哦,又热哦怎么搞?“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

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

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

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何绍奇:蒲辅周访谈录作者:袁胜转载者案:近百年来,吾乡名医辈出。

蜚声华夏者,代不乏人。

盖传承有自故也。

近邑三台胥紫来、萧龙友、宋露冰,射洪蒲湘澄、蓬溪李孔定,梓潼蒲辅周、何绍奇诸先贤,莫不学富五车,扶危济困,救人并难于水火,而得医林同道及梓人所敬仰。

01年冬,绍奇先生返里,曾侍诊录其所诊梓人医案数十例,以读书治学临床之所惑者请教,晤对数昼夜,获益实多,遂心师之矣。

恩师李孔定先生,生前即推许蒲辅周即何绍奇二先生之学,认为何绍奇先生是当今中医学届真正有学问、有建树的学者,深为绍奇先生英年早逝而惋惜。

今读绍奇先生06年与香港所撰此文,乃公蒲氏心得之学于我医林后学。

念1968年,蒲氏已是80高龄。

当是之时,舟车不便,川北晋京,所需时间及耗费可想而知。

当蒲辅周老先生晤见年方而立,满腹诗书,满腹经籍的乡梓后学绍奇先生时,其喜悦怜惜之情,可想而知,授业解惑,传承心得之道,发自肺腑;故其谈也侃侃,不知时日之恍惚,前辈后学,沉浸此道,久坐不觉其劳矣。

读此文扬扬五千余言,堪为我辈铭心践行焉。

2011年夏,袁胜于英伦,特为之记。

蒲辅周先生访谈录何绍奇(一九六八.蒲辅周先生访谈录)三十六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同乡前辈蒲辅周先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谈兴颇浓,他一边吸着叶子烟,一边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其间,有沈仲圭先生、陈鼎祺大夫来过,寒喧几句之外,我们老少两代的谈话没有停止过。

我们都忘掉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

蒲老这次的谈话,影响了我一生。

香江教余,心境颇静,回想往事,恍然如昨。

兹就记忆所及,追写出当年谈话的内容,浑金朴玉,以公同好。

是为记。

―伤寒本寒而标热,故治用辛温,汗出热去;温病本热而标寒,故清热必兼透达。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

―张菊人先生改银翘散为银翘汤,说北方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炉火不熄,如此,则寒郁于外,热固于中,银翘散中辛温的荆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当去之,加黄芩、瓜蒌,我说:此固一说也,但不可视为定例,我用银翘散,治风温初起,无汗畏风者,怕它透达之力不足,还要加葱白呢。

葱白辛润,汗而不伤,和麻桂羌防不同。

表解热透,我一般不用苦寒药,用白虎汤亦嫌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鲜汤”。

―沈钧儒先生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

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

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渗,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

我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

―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

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

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去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

利小便的药味淡,所以我把它概括为“淡以通阳”四个字。

―表未解未可攻里。

即使表已解,热邪入里,当清,苦寒药也不要过量,在阳气不足之体,宁可再剂,不用重剂。

否则,热中未已,寒中又起,粗工之用药也。

不能看“炎”字两个“火”,就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辨证论治的真谛是甚么?是“一人一方”。

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

―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大青龙才是发汗峻剂。

大青龙汤的麻黄是麻黄汤的一倍呢。

―石膏用量也不宜过重。

药罐子有多大?那么大量怎么煎?有人动辄就用今制半斤、一斤。

再说,是药总有利弊,不能只看到石膏清热之力,而不怕它伤阳损胃。

― 热邪与燥屎相合,不得已而有承气之设,仲景先生于此谆谆告诫:一服利,止后服,得下余勿服。

一次会诊,一小儿食滞,发热,已经用过许多抗生素无效,不食,腹胀,但鼻准光亮,一医主张用大承气,我说脾虚之质,鼻准光,必自利,不必用下,不妨消导。

但他坚持,正在讨论时,护士来报,拉稀便了。

― 王清任一心苦苦探索医学真谛,其精神可敬。

他的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果是气滞血瘀,用之多效。

但强调气血,将七情六淫一概抹煞,就未必有当。

其方,有效者,也有不效者,未如所言之神。

如说通窍活血汤可治十年、廿年紫脸印,多少付可见效,实际用之无效。

― 曾见有人久病恶寒,人着单,彼着夹,人着棉,彼衣裘,冬天生着火炉,犹自呼冷。

此真阳虚也。

可考虑用玉屏风散,加附子、姜、枣,剂量不必太重,阳气复振,营卫和谐,或可见效。

― 有人三天两头感冒,前人称为数数伤风,可用玉屏风散,营卫不调者合桂枝汤。

辛温峻汗,表阳愈伤,病愈不解。

苦寒则伤中阳,脾胃一倒,病变蜂起。

― 肾盂肾炎,临床颇常见。

因其尿频尿急,我常用五苓合二妙,加大茴香一个,琥珀五分,以解膀胱之困,肉桂只用三、五分而不宜多。

― 有很多病,只宜调而不宜治。

与其药石杂投,损伤胃气,不如不服药。

我自己就有痰饮宿恙,多年来,我一直不服药,中西药一概不服。

唯注意调饮食,适寒温而已,虽然衰弱,但又多延了一些岁月。

六十年代初,我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有人来访,他有多种慢性病,终年西药、中药不离口,每次吃一大把药。

而日见消瘦,饮食不思,餐后还有腹胀。

我说,古人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药石杂投,本已见弱的脾胃如何负担得起?脾胃一倒,就不好办了,我建议他不妨减少用药,他顾虑重重。

我让他先减一点试试,果不其然,减一点,各方面的感觉反而好一点。

最后他终于甩掉了终年吃药的包袱。

希冀吃药来健康长寿,无异于痴人说梦。

治病用药无非是借药性之偏,来纠正疾病的阴阳之偏。

从古至今,未见有吃药长寿的。

― 《金匮》论恶阻,说设有医治逆者,到了第三个月还呕吐不止的,则绝之。

楼英说其意是摒绝医药,和之养之,以待胃气来复。

古人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就是说,这样仍不失为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 要是把医生分作三等,我只能算中等之中。

― 学拳三年,敢打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孙真人也说过: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可治之病。

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

― 罗天益说:医之病,病在不思。

医生所思的,就是辨证论治,而非其它。

我坚信唯物论辨证法,不向机械唯物论投降,我也这么教我的学生。

他们总怕我保守,不给他们我的秘方、验方,我说我没有什么秘方、验方,我用的都是古人的方,要秘方、验方,去查类书嘛,我教你们的是辨证论治。

他们又说,辨证论治,难哪!我说:孙悟空七十二变,是他掌握了变的方法。

不要偷懒,学嘛,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

― 有位广东来的进修生,在门诊跟我抄方。

有一天,病人少,她说:蒲老,可不可以让我给你把个脉,我说:好。

诊毕,她皱着眉头,说:有结代脉,我说:是结脉?是代脉?她想了一下,说是代脉。

我说你不错呀,能看出来。

她说三四动止应六七,蒲老你不会出事吧?我说,那你就过六七天再看。

过了六七天,她再诊我的脉,说还是那样。

我说,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也会出现脉结代,未必就“三四动止应六七”。

― 眩晕,有虚有实。

我会诊过一位美尼尔氏病患者,先后采用过滋水平肝,熄风潜阳,泻肝和胃未愈,脉滑、苔腻,我认为其本属阴虚,标为痰热的辨证不错,用药则须斟酌。

既挟痰热,便当清化热痰为主,早用滋腻,会助痰热,清泻肝火,亦非其治。

我建议改用温胆汤加味而愈。

― 子宫脱垂,古称阴挺,多由劳倦气虚不能固摄所致,我常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健全脾胃;益气,增强功能。

每用加鳖头一个,炙酥入煎。

― 有人说,古方中用人参的,就一定要用人参。

我说不一定,仲景先生生当汉代,那时辽东尚未开发呢,故白虎加人参汤,理中汤所用人参,皆是党参。

四川的泡参,也很好,其色白中带黄,其味甘淡,入脾肺经补气,加之其体疏松,补而不壅,补气而不留邪。

若嫌力薄,可以多用点嘛。

我在成都治一血崩妇女,大法补气摄血,泡参用至四两而效。

泡参其价甚廉。

梓潼凤凰山的桔梗,长卿山的柴胡,也都是很好的药。

这种柴胡,叫竹叶柴胡,色绿,用茎,北柴胡用根。

― 三物备急丸是仲景方。

其功在攻下冷积而止腹痛。

伤于生冷瓜果,积久不化,非一般消导药可效。

有人病此,求治于某老,其用药,无非楂曲平胃之类,服二十剂无效。

此病非攻不能去其积,非温不能已其寒,我用三物备急丸的大黄干姜,不用巴豆,改用阿魏而效。

巴豆猛峻,不可轻用,即用,也要注意炮制方法去油用渣,并严格掌握用量。

我有个学生,素来用药谨慎,一次处方开巴豆五分,患者服后即暴吐泻不止,所谓“一匕误投,覆水难收。

”后来我调治了许久才好。

― 对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即把药碾成粗末、混匀,每用五、六钱,水一盏,煮七、八分钟,去渣,适寒温饮之。

一日一、二次,不伤胃气,药效也易于发挥,犹如轻舟速行也。

― 便秘勿轻言泻下,如肝失疏泄,用四逆散,气机升降复常,大便自通。

脾虚运化不好,我用甘麦大枣汤而效。

或以这样的治法神奇,其实不过“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而已”,何神奇之有!― 用药要丝丝入扣,不多一味无谓的药,不少一味对证的药。

― 用药丝丝入扣,不是多而杂,用药杂乱,是初涉临床者的通病。

原因一是病机不明,病机不明,用药就不能击中要害。

二是急于见功,这样就势必见一症用一药,甚至用几种药,这就成了唐书说的“广络原野”。

三是瞻前顾后,用一味热药,怕太热,加一味凉药;用一味泻药,怕有伤,加几味补药。

曾有学生治一个气喘病人不效,来找我,还说是不是没有按老师的经验加葱白,我看他的处方,一味热药,一味凉药,下面又是一味热药,一味凉药,我就问他,这是寒喘,还是热喘?他不能答,这就是病机不明,所以用药杂乱。

果是寒证,用凉药岂非雪上加霜?用药杂乱,就像打架一样,你这里一拳头打出去,他那里拉着你的手,那哪能打得中?我年轻时用药也杂,后来我读叶天士医案,才发现他的用药真乃巧呀。

古人说“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说到达药,当然还是要向仲景先生学习。

他是深知药物利弊的。

不识药,对它的利弊拿不准,用一味不行,那就多用几味,想不杂乱都不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