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的应用》教案(1)-精编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使用比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比的概念和性质。
•比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具:黑板、彩笔、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
•学生前置知识:小数和分数的概念与化简。
教学过程
Step 1 概念讲解
1.引入新知识:回顾小学课程中所学小数和分数的概念,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解比的概念:比是两个数或量的比较,可以用 a:b 或 a/b 表示,其中 a 叫做比的被比数,b 叫做比的基数。
3.比的性质:比的大小关系、比的相等关系。
Step 2 模拟解题
1.示范解题:通过一个例子展示比的实际应用。
如: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 2 倍,若矩形的周长为 24 米,求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合作解题:学生分组,通过老师给出的题目,进行解题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Step 3 练习巩固
1.课堂练习:老师出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让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错误的原因,提高巩固效果。
2.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学生今天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比的应用”为主题进行教学,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方法。
在课堂上通过合作解题,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比的应用,并通过错误的讨论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学生在听懂概念和方法后,对于应用的理解不是很深刻,这也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和巩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题型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出课题师:新课之前,大家帮王叔叔和李叔叔评评理。
小黑板示题:他们合开了一家公司。
王叔叔投资了4万元,李叔叔投资了6万元,年底时生:谁投资的多,谁分得多!不能平均分。
师:看来生活中不是什么情况可以平均分。
有时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比进行分配。
板书“比的应用”。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1.探究例题示例题: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液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如果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师:读完题后,你获取了那些信息?生回答后,重点理解什么是稀释液?按什么配制? 1︰4表示什么?学生独立探究。
2.展示交流解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
在500毫升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一共是5份。
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浓缩液的1份和水的4份各是多少。
算式:每份数:500÷(1+4)=100毫升浓缩液:100×1=100毫升水:100×4=400毫升解法(2)稀释液按1︰4的比来配制,把稀释液看作单位“1”,水占单位“1”的,浓缩液占单位“1”的.算式:浓缩液:500×=100毫升水:500×=400毫升师:要求浓缩液其实就是在求什么?要求水的体积其实就是在求什么?3. 小结:我们把比看作份数,就按照整数思路来思考。
把比理解为分数,就按照份数思路来做。
4.反思建模师: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生:把水和浓缩液的体积相加,看是否等于浓缩液的体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1)一. 教材分析《6.3比的应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也有一定的数学运算基础,因此他们对比的应用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学生对比的运算规则可能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比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应用。
2.让学生学会进行比的运算,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运算方法,比的应用。
2.教学难点:比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或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5米,问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比的应用以及比的运算方法。
通过PPT课件,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运算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运算方法。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应用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应用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或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比的应用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比的应用以及比的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3比的应用 精品教案
比的应用【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创设情境: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3个 2个6个 4个30个 20个…………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大班小班30个 20个30个 20个…………方法二:画图140个方法三:列式3+2=5140× = 84(个)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5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呈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探索比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三节《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比的计算、比的意义和比的运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求比值的能力,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求比值的方法及比的运用的灵活性。
2. 重点:比的计算方法和比的意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里的桌子,请问桌子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2. 讲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格式为a:b,其中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
3. 求比值:已知桌子长2米,宽1米,求桌子的长和宽的比值。
解答:比值 = 2/1 = 24. 比的运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78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比的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格式为a:b,其中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
比的计算:比值 = 前项 / 后项比的运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的桌子长1.5米,宽1米,求桌子的长和宽的比值。
答案:比值 = 1.5/1 = 1.52. 题目:某商店售出商品的数量比为2:3,已知售出商品总数为60件,求每份商品的数量。
答案:每份商品数量 = 60 / (2+3) = 12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比的性质: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大小、倒数、等比等。
3. 比的应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分配、比例计算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特别是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比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的性质和应用,分享彼此的理解和发现。
4.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比的实例,讲解比的应用,如比例分配、比例计算等。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板书设计1. 6.3 比的应用2. 正文:- 比的定义- 比的计算方法- 比的性质- 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比的实例,记录下来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小组讨论、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计算比值,并能够运用比值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定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比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比值,包括简化比、求比值等。
3. 比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4. 比的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 比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比值,包括简化比、求比值等。
4. 比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板书内容如下:1. 比的概念:定义、性质2. 比的计算:简化比、求比值3. 比的应用:购物、烹饪等实例4. 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设计一些与比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三节: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及比的表示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表达方法;2.比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难点1.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运用比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2.熟练掌握比的应用能力,理解比的大小与多种情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具:计算器、有关比的例子以及实物等;2.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
六、教学过程1. 预习展示(5分钟)从课程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概述比的概念,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应用。
2. 知识点引入(10分钟)问题引入:小张长到1.5米,小李长到1.35米,小张比小李高多少?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如何求出小张比小李高了多少,应该用什么方式表示?引入方法解析:•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引入比的概念。
同学们可以得出答案为0.15米,也可以将其表示为小张的身高与小李身高的比值。
这就是比的概念。
•引入比的表示方法。
•提示学生可以用“比”这个词语来表达。
3. 基础考察(15分钟)出示以下例子,请同学完成相应的对比:1.5:72.2:43.1:64. 练习与拓展(25分钟)请同学们自己解决以下问题:例子1:甲组有8个小朋友,其中有4个是女生,乙组有6个小朋友,其中有3个是女生。
请问,在这两个小组中,女生的比例是多少?解决思路:甲组中女生的比例为4/8=1/2,乙组中女生的比例为3/6=1/2。
从中可以看出,比的种类相同,只有数量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中往往将同类比数的比值分子或分母都化成相同的。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答案为:1:2。
例子2:某人6月出发去西藏旅游,全程花费35000元,9天的住宿费用为4500元。
那么,旅途中其余花费所占全部费用的比例约为多少?解决思路:全程花费为35000元,住宿费用为4500元,则其余花费为35000-4500=30500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除法的基本知识,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2.难点: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如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身高和成绩的比,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比的意义。
引导学生发现比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与除法建立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用比来表示其中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个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具体是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比的概念,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计算比,并且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比的应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以及学生们自己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中,我会将重要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 请用比来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两种水果的大小。
答案:例如,我最喜欢的苹果比香蕉大。
答案:0.75答案:小明身高是小红的1.25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将比的应用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实践情景引入的部分,是比的概念讲解和举例,接着是比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举例,然后是板书设计,是作业设计。
对于实践情景引入,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比的概念。
比如,我选择了比一比两个物品的大小,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然后是比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举例。
在这部分,我会详细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比的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三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计算。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比的应用,比如在实际情境中如何用比来表示和比较不同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将比的应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将比的应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有关比的应用的题目,比如计算两个比的和或差,以及用比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应用,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的知识,比如在购物时比较价格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比的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三节。
在这里,我将详细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计算。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比的应用,比如在实际情境中如何用比来表示和比较不同的数量。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将比的应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关系;2.掌握比的应用方法;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运用课堂学习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关系;2.掌握比的应用方法。
2.教学难点1.比的大小关系的理解;2.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设计1.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行游戏:“评比比一比”,在口算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两个含有比的数的大小关系,体会比的大小含义。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1.师生互动,讲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实际例子,引出比的大小关系,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含义。
第三步:练习(35分钟)1.分组活动: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练习题按组自主完成,并设置比赛规则,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和互助。
2.教师巡视和指导。
3.各小组展示成果,评选出优秀小组,并进行点评。
第四步:拓展(5分钟)1.由老师提供另外几组数据,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进行深度探究比的大小关系。
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并拓展思路,思考更多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讲解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2.分组讨论:进行练习;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4.游戏互动:导入课堂内容。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占4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成果等;2.期末成绩占60%,主要包括闭卷考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评价标准1.成绩达到学科标准;2.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过程为核心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路拓展的评价;3.注重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中的6.3节——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应用以及比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比的概念,并学会如何使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比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的定义和比的运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辆汽车,学生会发现汽车的速度显示器上的读数是在变化的,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速度显示器上的读数实际上就是一个比。
2. 讲解比的定义:我会用PPT展示比的定义,并用实例来解释比的含义。
比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0公里/小时,这个60公里/小时就是一个比,表示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
3. 讲解比的运算方法:我会用PPT展示比的运算方法,并用实例来解释比的计算方法。
比如,如果一辆汽车的速度从60公里/小时增加到70公里/小时,我们就可以说汽车的速度比从60:1增加到70:1。
4.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然后减速到60公里/小时,学生会学会如何计算汽车减速的比。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比的定义和运算方法,并会用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辆汽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然后减速到80公里/小时,计算汽车减速的比。
2. 一辆自行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然后加速到20公里/小时,计算自行车加速的比。
答案:1. 汽车减速的比是100:80,即5:4。
6.3《比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6.3《比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 6.3节《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车相距20千米,问两车多久后相遇?”2. 新课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如果班级再有5名男生加入,比例会发生改变吗?”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2. 比的计算方法3.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车相距40千米,问两车多久后相遇?2. 答案:两车相遇的时间为0.4小时,即24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如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计算。
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定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的方法。
2.难点:求比例和化简比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理解比的定义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2.相关的生活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入比的定义,如“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两倍,求小明的身高与小红身高的比。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例等,难度逐渐增加。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拓展(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六上6.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笔的支数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2.一袋大米100千克,吃了
5
3
,吃了多少千克? 揭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二、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分小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反馈:可以每个班分一半。
按1班和2班人数的比来分比较合理,30:20就是3:2。
师:到底按什么来分才合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两个班的人数不一样,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而根据两个班人数的比3∶2来分比较合理。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
借助教材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分析推导解题方法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探究分配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比的应用|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6.3比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97页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比的应用,包括比的计算和比的化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比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的化简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跑步的速度是小红的两倍,如果小红的速度是5米每秒,那么小明的速度是多少?”在讲解比的化简时,我会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如果小明每分钟可以跑180米,小红每分钟可以跑90米,那么小明的速度是小红的几倍?请同学们尝试化简这个比。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比的计算方法和比的化简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小红的速度是5米每秒,小明的速度是小红的两倍,请计算小明的速度。
答案:小明的速度是10米每秒。
2. 小明每分钟可以跑300米,小红每分钟可以跑150米,请计算小明的速度是小红的几倍。
答案:小明的速度是2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比的化简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比的计算和化简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实际问题的引入和例题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比的应用至关重要。
作业的设计和课后反思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环节。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比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定义,理解比的两个部分:前项和后项。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处理。
4.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拓展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性质和比例计算。
-通过错题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解题正确率。
5.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应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设未知数等多种方法,逐步克服这一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购物打折、家庭饮食搭配等,引出比的课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的性质。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关于比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的性质和比例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布置以下作业:
3.创新思维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一道关于比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这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比的内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比的应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的概念、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和性质。
2. 比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比。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比的应用吗?能举个例子吗?第二环节:新课导入1. 利用PPT展示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定义。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第三环节:实例讲解1. 利用PPT展示一些比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
2. 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环节: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2.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板书6.3 比的应用2. 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性质、应用实例、解题思路。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准备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1
学材分析
课本第54页。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
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
方用到了比的知识。
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
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
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今天,我们
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
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
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
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
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
看了这
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
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
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
(显示课题,齐读)2、计算电费:
(1)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
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
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
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
”(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学生回答,依次显示:(a)奶和茶共有2+9=11份,奶占2份,茶占9份;(b)奶占奶茶的2/11 ,茶占奶茶的9/11;(c)奶是茶的2/9,茶是奶的9/2倍。
计算好以后,前后4人小组讨论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你的思路。
(c)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师板书,答案可能有:(a)2+9=11 (b)2+9=11 (c)2+9=11
220÷11=20(毫升) 220×2/11=40毫升220×9/11 =180(毫升)
20×2=40(毫升) 220×9/11=180毫升180×2/9 =40(毫升)
20×9=180(毫升)
(d)4.5x+x=220 (e)……
x=40
(a)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2)其实小明这个小主人,当得还是挺合格的。
他告诉王叔叔,他们三户居民都装了分电表。
上个月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显示下表)住户小明家小芳家小亮家
分电表数
(千瓦
时)
44 36 40
应付电费
(元)
(3)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吗?3、分配奖金:
我们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训练。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夺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下面是运动员的参赛项目个数和得分情况:(显示表格)
姓名邵
家
兵严
觅
蜜
戴
益
宇
瞿
利
威
钱
丽
娜
殷
晓
丹
比赛项
目(个)
2 2 2 2 2 2
得分(分)12 14 8 13 8 5
4.5x=180
学校决定共给这几位同学1200元的奖金。
假如让你来分配,你将怎么分配这些奖金呢?(5)小结:到底学校会怎么奖励运动员们,
我们下午见分晓。
不过,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在于奖金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平时的刻苦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的一种肯定。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a)独立解答,个别板演;
(b)集体订正;
(c)这个题目没有给出比例,你是怎么想的?
(d)小明算得和同学们一样。
(逐一显示答案)
(1)请你设计出分配方案,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分配方案。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师板书。
(平均分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其实就是1:1:1:1:1:1)
(4)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分配方案,为什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