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专题二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合集下载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以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为 基础的,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解 放运动的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 变化,使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美、苏对盟国的 控制也不断减弱。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日本、西欧重新崛起,使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 b.日本、西欧重新崛起,使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 界的局面逐渐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欧国家独立自主的倾向不断增长,两级格局的 基础终于松动,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最终解体。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最终解体。
雅尔塔体系
①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 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②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 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 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③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事实上划 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 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级格局所 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 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 战对峙局面出现: 1956—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 1956—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 1969—1985年时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 1969—1985年时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
世界格局多极化
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级世界格局内 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 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美国差距逐步缩 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 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两级格局的 瓦解,使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 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和俄国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 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 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合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 与稳定。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7、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①西欧影响美国:17—19世纪
西欧在北美的殖民扩张
欧洲移民促进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欧洲的启蒙思想影响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经济得到欧洲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支持 美国追随英国侵略中国
②美国逐渐剥夺欧洲的霸权:19世纪末至二战
一战前后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轴 心 国 集 团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同 盟
1940年,德国与日 本、意大利在柏林 。
1937年日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1939年德国突袭 波兰。1941年德军进攻 苏联。1941年12月,日 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 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初,中、美、 英、苏等26国在华盛 顿共同签署了《联合 国家宣言》,反法西 斯联盟正式成立。
⑥20世纪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⑦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⑧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⑨20世纪50年代,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 进程。
3、英美关系 ①1783年,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 ②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引起英国不满。
③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建立 三国 同盟 三国 协约 1882年德意奥三 国同盟形成,核 心是德国。
主要活动
20世纪初英法俄 三国协约形成, 核心是英国。
1920年成立,是 第一个全球性的 国际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冲 突,导致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发。
国际 联盟
宗旨:防止战争,维持 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合 作,保证各国严守国际 义务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 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宗 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 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 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 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 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在 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 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 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

近代国际关系史

近代国际关系史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孙洁琬编写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前言 (73)绪论 (74)第一章17 世纪上半叶至18 世纪末期的国际关系 (75)第一节30 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75)一、三十年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过程 (75)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影响 (75)三、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75)第二节英法普奥俄五强争雄及欧洲均势的形成 (75)一、英荷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 (75)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10—1714 年)与北方大战(1700—1721 年) (76)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40—1748 年)与七年战争(1756—1763 年) (76)第三节欧洲列强的领土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76)一、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76)二、列强在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斗争 (76)思考题 (76)第二章18 世纪末期至19 世纪后期的国际关系 (77)第一节拿破仑战争与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 (77)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欧洲与第一次反法同盟 (77)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战争与外交 (77)三、维也纳会议及其影响 (77)四、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 (77)第二节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争夺与美国的门罗主义 (77)一、美洲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与列强的扩张企图 (77)二、门罗主义的提出及意义 (77)三、美国内战时期的外交斗争 (77)第三节东方问题的演变 (78)一、1848 年的欧洲革命运动与神圣同盟的瓦解 (78)二、沙皇俄国的扩张活动与东方问题的历史背景 (78)三、东方问题引发的若干次危机、影响及其最终结果 (78)第四节意大利统一与德意志统一时期的外交活动 (78)一、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意奥法普关系 (78)二、德意志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政策 (78)三、两者外交活动的比较分析 (78)思考题 (78)第三章19 世纪后期至20 世纪初期的国际关系 (80)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德法俄奥关系与欧洲局势 (80)一、德法矛盾成为欧洲主要矛盾 (80)二、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 (80)三、法俄结盟 (80)第二节英国在19 世纪的“光辉孤立”政策 (80)70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光辉孤立”政策的内容及其物质基础 (80)二、“光辉孤立”政策的实质及结束 (80)第三节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活动和战争 (80)一、列强在亚非的侵略活动及其矛盾 (80)二、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及其影响 (81)思考题 (81)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关系 (82)第一节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82)一、英德矛盾的激化 (82)二、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 (82)第二节战争危机的出现与外交控制 (82)一、两次摩洛哥危机(1905 年、1911 年)与1908 年的波斯尼亚危机 (82)二、意土战争(1911 年) (82)三、两次巴尔干战争 (82)四、萨拉热窝事件 (82)第三节战争期间两大集团的外交斗争 (83)一、战争初期的形势与交战双方争取盟友的外交活动 (83)二、日美争霸中国及其两国的参战 (83)第四节战争的结束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3)一、同盟国集团的惨败与贡比涅停战协定 (83)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3)思考题 (83)第五节苏联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84)一、和平法令与布列斯特和约 (84)二、民族自决原则的提出及其实践 (84)三、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活动 (84)第六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84)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状况 (84)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84)三、争夺亚太的华盛顿会议 (84)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地位 (84)思考题 (84)第六章20 世纪20 年代的国际关系 (85)第一节苏联的外交活动 (85)一、热亚那会议与拉巴诺条约 (85)二、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 (85)第二节德国赔偿问题 (85)一、鲁尔危机与道威斯计划 (85)二、杨格计划 (85)三、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协定 (85)第三节欧洲安全保障问题 (85)一、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 (85)二、裁军谈判与非战公约 (86)71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四节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86)一、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 (86)二、土耳其的民族独立战争 (86)三、埃及的反英斗争 (86)四、拉美人民反美斗争的发展 (86)思考题 (86)第七章20 世纪30 年代的国际关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7)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解体 (87)一、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冲击 (87)二、罗斯福新政外交 (87)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87)四、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87)第二节德日意集团的侵略扩张活动与英法美苏的对策 (87)一、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87)二、日本入侵中国 (87)三、德国入侵中欧与英法的绥靖政策 (88)四、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案 (88)五、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 (88)第三节大战前夕的大国间关系 (88)一、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88)二、英法苏三国同盟谈判及其失败 (88)三、英德关系与英德秘密谈判 (88)四、苏德谈判及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88)思考题 (88)第八章战时国际关系及二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90)第一节德国进攻波兰、西线战争与法国沦亡 (90)一、德国入侵波兰与西线战争 (90)二、德国进军北欧与法国的沦亡 (90)三、英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90)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及大国间的外交活动 (90)一、苏德战争的爆发与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90)二、日美矛盾加剧与太平洋战争爆发 (90)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91)四、反法西斯国家间的合作与矛盾 (91)第三节德意日集团的崩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91)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与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91)二、联合国的成立 (91)三、波茨坦会议与日本投降 (91)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革 (91)思考题 (91)参考书目 (91)72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前言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从17 世纪中叶的三十年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演变历程,梳理期间发生的重大国际性事件,介绍、评价与之有关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活动,剖析主要大国争夺欧洲霸权乃至争夺世界霸权的外交政策,包括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活动的历史,等等。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各表均须结合课本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化★、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精品资料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精品资料

浅谈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摘要:在近现代历史中,美国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野心的膨胀,相继提出“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这两个看似内容和性质相反,实则目的和性质相同的外交政策。

为美国逐步霸占美洲并成为世界霸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门罗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美洲欧洲门户开放中国争霸对外扩张一直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性质和目的,美国对外扩张的总步骤就是:先占领北美大陆,继而向其他海外地区扩张。

在这一外交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美国不同时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同,制定并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

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就是其外交理论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地区提出的为了扩张以追求美国利益最大化,确立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和霸主地位。

门罗主义提出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

拉丁美洲等国在西班牙国内革命之际开展独立革命并取得重大胜利。

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等“神圣同盟”国家在拉美国家独立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时,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而这一时期,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开始向外扩张,把它的目光锁定在拉美地区,企图独霸美洲地区。

同时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尽可能广阔的市场。

美国扩展的理论是“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 。

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义务。

”,如潘恩声称,“我们有能力重新建设世界。

”于是,面对拉美独立战争的情况,美国在英国的拉拢下,提出门罗主义。

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申明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1)美国所在的西半球不再对欧洲殖民主义者开放;(2)任何欧洲国家试图在拉美建立殖民地或对美洲国家实行政治控制的企图,都将被美国视为不友好行为;(3)美国将不介入欧洲国家的事务或者他们已经在拉美建立的殖民地事务; (4)欧洲决不能以任何方式侵扰任何西半球独立国家的政治状况。

这项政策后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著名的“门罗宣言/门罗主义”。

2014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2014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2014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

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

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

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

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对人类文明和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

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

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

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

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

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

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

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

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 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 、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

2、近现代国际关系

2、近现代国际关系
• ·《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 局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和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提供了条件。
• 总之,束缚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也限制了英国在这一 地区势力的发展,美国获得了争霸亚太地区的有利条件。华 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缓和了列强在亚太地区尤其中国 的利益冲突,它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 战后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战后的国际关系 新格局最终形成。
知识归类:(三)
重要的国际会议 11
1、巴黎和会 ⑴时间:1919年。 ⑵参加国:一战时的战胜国,主要
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 ⑶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
置德国;签订体系,调整 了帝国主义 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格 局。
2、华盛顿会议
• 不同点: ·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 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前者以欧洲为中心;后者超出了欧洲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 的下降 ·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基础上;后者是两个战胜国 妥协的产物 ·前者主要矛盾是战胜国同战败国的矛盾;后者主要是不同社 会制度的矛盾 ·前者为战争拖跨;后者则因社会剧变而瓦解
知识归类:(四)
重要的国际条约 2 (不含中外条约)
1、不平等条约 4
⑴ 《江华条约》—时间(1876年)、签字国(朝、 日)、内容(略)和影响(日本打开朝鲜门户)。
⑵《朴茨茅斯和约》—时间(1905年)、签字国 (日、俄)、内容(沙俄政府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 同意将中国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 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日本还得到库页岛及附近岛 屿)、影响(使日本把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东北南部, 为侵略中国和吞并朝鲜奠定了基础)。

2014年安徽自考近代国际关系史

2014年安徽自考近代国际关系史

安徽自考《近代国际关系史》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兴盛与近代国际关系的肇始地理大发现:1487年,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5月达.伽马抵达印度西岸;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标志着地理大发现的结束。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有追求黄金说 2.有传播基督福音说3.有获取大宗物资说4有.欧亚间贸易道路阻断说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航海技术的进步,2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大西洋市场的初步建立:大西洋市场是16世纪中后期通过持续的生产和商品交换而逐步建立的。

1.大量开采贵金属;2.建立种植园;3.贩卖黑人从事奴隶贸易。

东方市场主要是指葡萄牙人经好望角在远至香料群岛和日本之间的广阔海域建立起来的市场,也指西班牙人在美洲通过菲律宾而与亚洲发生经贸往来而形成的市场。

世界各地沟通联系的意义:1.地理大发现后推动了大西洋市场和东方市场的初步建立,促使了世界上互相隔绝的地区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外延;2.世界各地区沟通联系,加速整体性世界生产力的发展;3.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联系教皇子午线:在罗马教皇的调停和仲裁之下,1480年3月6日签订《阿尔卡萨瓦斯条约》,1494年6月7日签订《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划定了一条从北极穿过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直到南极的“教皇子午线”,在线以东归葡萄牙,以西归西班牙。

16世纪尼德兰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更。

中世纪的市民阶层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土地贵族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贵族蜕化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是欧洲政治矛盾、领土纷争和宗教意识形态分歧尖锐化的产物。

实际是为争夺欧洲霸权,借宗教教派的名义进行的使德意志国内战争演变成国际战争。

导火线是捷克“掷出窗外事件”。

战争四个阶段:波希米亚起义阶段(1618-1623);丹麦参战阶段(1624-1629);瑞典参战阶段(1630-1634);法国参战阶段(1635-1648)《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内容:欧洲的领土局部分割;宗教关系的定位;德意志国家体制的约定。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第一章转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1.试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主要内容:⑴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⑵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⑶追认瑞士的独立,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

⑷规定卡尔文派教徒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法官各占相等的人数,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它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是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奠定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仅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肯定国家主义的国际体系,从而使国家主义具有了某种法律的意义。

可以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2.简述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

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正值三十年战争末期阶段,欧洲主要大国忙于大大小小的战事,无暇顾及英国,客观上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保证了革命得以在没有在大规模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专题14: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p2

专题14: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p2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2、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二战后:美苏矛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4、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西方和东方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注: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

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③主要内容:(雅尔塔会议)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④维护工具:联合国⑤评价: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重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重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入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

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

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

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在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

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

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

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

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研究所卢静第⼀部分:近代国际关系史第⼀讲绪论⼀、国际关系是什么?(⼀)国际关系: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指的是主权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在⼀定的⽣产⼒和⽣产关系的基础上,由联结世界上所有的或⼤多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化纽带所形成的各个国家之间密切联系,互相交错、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国际关系的特点1、历史性2、交往频率的密切性3、交往地域的⼴泛性4、交往内容的全⾯性5、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三)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区别与联系国际关系格局: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国际战略⼒量对⽐在⼀定时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的表现形态。

体系与格局:体系(体制)与格局内涵上⼤致相同。

体系(体制)指由各种国际⾏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构成的统⼀体。

格局指该统⼀体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

秩序与格局:格局强调客观态势和相应的战略关系,是⼀种客观存在。

⽽秩序则更多地强调理想的或主观上要确⽴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运⾏机制。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的宏观历史背景1500年前后的世界I、东亚封贡体系II、穆斯林世界III、欧洲的中世纪三、欧洲⾛出中世纪1、⽂艺复兴Renaissance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朗开基罗《⼤卫像》2、宗教改⾰2、宗教改⾰新教分别以M. 路德、J.加尔⽂和英国国王亨利⼋世为代表美洲的发现及绕好望⾓到东印度通路的发现,是⼈类历史上最⼤⽽⼜最重要的两件事。

其影响已经很⼤了。

……通过为欧洲产品开辟⼀个⽤之不竭的新市场⽽给新的分⼯和⼯艺的进步提供了机会,这在古代商业的狭⼩圈⼦⾥是从不会发⽣的。

……不过,对于西印度及东印度两处的⼟⼈,这两件事件本来能够产⽣的⼀切商业上的利益却被它们所引起的不幸完全抵消了。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3、民族君主国的出现4、地理⼤发现1486年迪亚⼠发现⾮洲南端的(风暴⾓)好望⾓;1492年哥伦布航⾏到达美洲;1489年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类⾸次环球航⾏;1642-1643荷兰⼈塔斯曼航⾏⾄澳⼤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全套课 件
这套课件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涵盖现代国际关系的定 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近现代背景,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影响, 最后探讨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挑战。
现代国际关系的定义
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认识国际事务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以及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挑战
1 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研究全球互联互通的程度,以及全球问题和挑战的复杂性。
2 新威胁
分析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新型全球威胁。
3 多边主义
探讨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组织和机制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1
现实主义
探索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国家行为的重要性,强调利益和竞争。
2
自由主义
关注国际合作、民主和法治,强调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
3
建构主义
强调观念、规范和身份对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不局限于国家利益。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背景
了解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殖民主义的崛起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
核武器的崛起
探索原子弹的开发和使用,及其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巨大影响。
国际组织的建立
分析联合国的成立和它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1
冷战战略
2
了解相互威慑和平衡政策,以及代理
战争和区域冲突。
3
美苏对抗
探索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核竞赛和间谍活动。
非对齐运动
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的非对齐姿态,以 及南北冲突和殖民地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战争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专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①法、德、意三国的关系主要史实:基本特征:因战而衰,因和而兴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

法德矛盾从此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意分别形成了对立的军事集团,矛盾加剧。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对德国实现最严厉的制裁,通过了损害德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法德仇恨进一步加剧。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化加强,开始突破凡尔赛体系,法国为求得一时和平对德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期间德国灭亡法国,法国人民英勇抵抗。

战后,法国和美、英、苏共同对德实行军事占领,惩治德国。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和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合作,共同创建欧共体,法、德关系出现缓和。

当今,随着欧盟合作领域由经济扩展到政治,法德关系进一步密切,朝着睦邻友好的关系发展。

②美国与西欧的关系基本特征:在合作中竞争,在斗争中妥协。

一战后美国企图控制世界,英法反对美国操纵国联。

——20世纪30年代英、法与美共同推行绥靖政策。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法、美等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反对法西斯。

——二战后,由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西欧国家经济上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唯美国的马首是瞻。

——20世纪70年代,西欧经济崛起,西欧国家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

——冷战结束后,西欧、欧盟成为制约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③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基本特征:二虎相争,两败俱伤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表现为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从越南撤兵,开始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④美日关系基本特征:亦敌亦友,合作竞争⑴1853年美国人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⑵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⑶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取胜。

⑷二战后,日本投降后,美独占领日本。

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60年代未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双方出现矛盾。

启示或认识:1.世界格局变化原因: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3.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恐怖主义的威胁。

二、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同属亚太地区)1、中日关系(1)古代与日本的关系往来:唐:明:(2)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3)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2、中美关系:侵略——合作——干涉——正常史实:对中美关系的看法:3、.中俄关系史列强之一---------------学习对像(模仿创新)----------------展新局面史实:中考专题训练1、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④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九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探讨有关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问题时,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A.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经济组织B.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它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作为“一超”的美国,不愿与“多强”进行合作,不需要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为所欲为D.“一超多强”指美国及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B.苏德战争的爆发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4、20世纪60代,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集团是( )A.欧洲共同体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5、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欧洲的六大国家中,既是“一战”前三国同盟的成员,又是“二战”轴心国成员的两个国家是指A.英法B.英俄C.德意D.俄法6、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的“柏林墙”,它是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逾越的障碍;世纪末,德国统一,柏林墙拆除。

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历史状况?A、美苏冷战B、欧洲一体化C、世界多极化D、世界经济全球化7、小亮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历史小论文。

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B.“铁幕”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争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D.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欧共体8、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决定成立该组织的国际会议是A.1919年巴黎和会B.1921年华盛顿会议C.1942年华盛顿会议D.1945年雅尔塔会议9、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A.二战、冷战B.二战、中东战争C.一战、二战D.二战、科索沃战争10、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1、在当今世界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A.人口实力B.资源实力C.经济实力D.军事实力13、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14.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B.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空间繁荣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D.两次战争性质不同15.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①参加战争的国家一次比一次多②战争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③战争带来的苦难越来越深重④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6、构建和谐世界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但时至今日,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侵略战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破坏世界和谐的事情仍旧时有发生。

(1)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和谐。

请分别举出孔子和墨子思想中包含着和谐思想的主张。

(2分)(2)历史上,有些国家曾经为一己私利而做出过严重破坏世界和谐的事情。

请完成下列表格。

(4分)① A②一战后哪一体系的形成,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17个非洲国家摆脱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是在哪一年?③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

一战后以处置德国为中心的是什么会议?二战后期召开的惩治德国的又是什么会议?(3)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①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2分)②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1分)17、20世纪频发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研究战争,反思战争,对于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某校九年级一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

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20(1第二小组:运用图片资料研究战争。

下列是他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2分)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2分)图一慕尼黑会议图二不列颠之战图三丘吉尔视察被炸伦敦第三小组: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战争。

(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有效配合和协调作战是二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请举出二战中两例重大事件加以说明?(4分)第四小组:以史为鉴,关注时政。

他们收集整理了新华社近期有关日本对二战态度的材料。

材料一 2013年4月23日,日本国会168名议员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受到中国、韩国和其他邻国强烈反对。

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2013年4月24日决定,寻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关于记述历史事件时顾及亚洲邻国的“近邻诸国条款”……如果修改这一标准,日本的“侵略”、“压迫”和“出兵”会分别改为“进入”、“镇压”和“派遣”。

(4)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1分)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将用哪些史实驳斥这种言论?(两例即可,2分)你会对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向日方提出怎样的建议?(一点即可,1分)18、重温历史,展开思考的翅膀。

材料一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意思,美国经济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材料二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起源于美国,随后涉及到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陷于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战略收缩。

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四……日本军费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