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_1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课文分析1
小组展示
选出优秀的朗读者,戴着自制的头 饰,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注意人物的 神态和语言展示。
0 【新教材 小学语 文】陶 罐和铁 罐课文 分析人 教部编 版1
【新教材 小学语 文】陶 罐和铁 罐课文 分析人 教部编 版1
学习生字 左窄右宽,“点”在横中线。
骄傲谦虚懦
注意三个撇笔。 三横间距均匀。
0 【新教材 小学语 文】陶 罐和铁 罐课文 分析人 教部编 版1
•
6.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 自然看 成我们 的家。 家,不 只是物 质性的 概念, 还是精 神性的 概念。
•
7.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 感主要 表现为 环境对 人的亲 和性、 生活性 和人对 环境的 依恋感 、归属 感。
【新教材 小学语 文】陶 罐和铁 罐课文 分析人 教部编 版1
课文朗读
读一读描写铁罐与陶罐说的话,体 会一下铁罐和陶罐不同的语气态度。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 的呢!”
陶罐再一次以礼相让, 读的时候语气平和。
0
课文朗读
读一读描写铁罐与陶罐说的话,体 会一下铁罐和陶罐不同的语气态度。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 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 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读陶罐的话要谦和而不软弱。省 略号表示话语被打断,没有说完。
0
课文朗读
读一读描写铁罐与陶罐说的话,体 会一下铁罐和陶罐不同的语气态度。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 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 也不怕。”
读铁罐的话蛮横无理,语 气蛮横,语调上扬。
0
懦弱恼代价
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解读《陶罐和铁罐》
解读《陶罐和铁罐》上垟小学:金建英本文以两只罐子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便高傲自大、盛气凌人,也因此瞧不起陶罐,甚至想将它碰个粉碎。
而陶罐却心胸豁达,谦虚而友好。
世事难料,陶罐和铁罐落难了,被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成了文物出土,变为人们眼中的宝贝。
铁罐却经不起风吹雨淋,因氧化而销声匿迹。
文中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很强。
可是多年后,它的弱点就体现出来,经过历史和时间的考验,真正强大的并不是过去蛮横无礼、自恃强大的铁罐,而是那个谦虚自制的陶罐。
故事告诉读者:1、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做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不可以贬低他人,一层不变地看待一个人,一个物和一件事。
3、要礼貌、谦虚而实在的做人,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和克制。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生动的对话,以及最后陶罐与人们间的对话将两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如态度上、语气上的对比:一个骄傲,一个谦虚;称呼上的对比:如“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与“铁罐兄弟、我的兄弟铁罐”;结果的对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陶罐的光洁、朴素、美观,成了人们眼中的珍宝与铁罐的无影无踪的对比。
在对比中,两个品性迥异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面对初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编者组编这一单元课文,一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平凡的事物、景象中往往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和创造启示,从而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性。
二是希望孩子们用心地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进而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和细腻且丰富的美好情感。
此外,编者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配了插图,生动的画面有助学生在说中想象人物的神态语气,捕捉人物的心理,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在学习时,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会有一些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来理解。
比如“奚落”,是用尖酸刻薄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
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教材概述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紧紧围绕着"寓言故事"这一主题,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传达了深刻的道理。
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和《陶罐和铁罐》。
此外,还安排了2个语文园地和1个口语交际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材解析1. 课文内容解析《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讲述了战国时期宋国一个农民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他便放弃农活,每天守在树根旁边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饿肚子的故事。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讲述了一个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2. 语文园地解析园地一园地一以"寓言故事"为主题,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园地二园地二以"我会写"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寓言故事,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口语交际解析口语交际活动以"寓言故事大家讲"为主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讲述,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深入解析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吸收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开口,流利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564期:《陶罐和铁罐》——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564期
《陶罐和铁罐》——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陶罐和铁罐》是三下二单元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寓言故事,要关注三个要素:故事、人物、寓意。
在教学时,这三个要素要层层深入。
首先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段有一句话概括了故事前半部分的内容: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让学生再概括后半部分的内容——后来,陶罐成了文物,而铁罐却无影无踪,合起来就能够概括整个故事。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分析故事主人公形象,通过画关键词,分角色表情朗读等方式来分析两个主要形象:傲慢、蛮横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善良的陶罐。
这个环节的教学还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分辨铁罐和陶罐,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的寓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但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还是要关注主旋律。
就是要与人为善,多关注别人的优点,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能挖苦奚落别人,能帮助别人时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最后再读“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太阳》,读《主题阅读》的对读文章,用这种层层深入的方法来学习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课文解析
陶罐和铁罐课文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流传下来的诗句,“铁杵磨成针,陶罐要盛酒”,凝聚了古人对陶罐和铁罐的制作技术的深刻认知与崇敬。
古人受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要生产陶罐和铁罐并不容易。
据史料记载,古代陶罐制作大致可分为四步:制作坯型、抛光成型、釉料上色和烧制烧成。
制作陶罐的技术也很具有技艺,要求抛光、光、陶瓷装饰和釉料上色完美结合。
而古代铁罐制作大致可分为五步:制作铁锭、铁锭熨烫、精锻成型、打磨抛光和上色。
铁罐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大量耐力和熟练技巧,需要严格控制熨烫温度,使罐身形状恒定。
陶罐和铁罐的制作技术,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技术水平,也折射出了古人的丰厚审美情趣。
古人在制作陶罐和铁罐时,都采用几何图形来进行设计,他们精雕细琢的图案,蕴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令人叹服。
此外,由于古代礼制的复杂性,古人对于陶罐和铁罐的设计也有特定的要求,以使其适应礼制而有所区分。
比如,古人喜欢用陶罐装饰婚礼,所以陶罐的装饰也有着特定的内涵,丰富了婚礼的艺术气息。
在现代,随着技术的发展,陶罐和铁罐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比古代,现代的陶罐和铁罐制作技术更加先进,既保持了古代设计的精致,也有了现代艺术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陶罐和铁罐的设计和艺术内涵。
此外,陶罐和铁罐的制作技术也体现在现代生活中,比如在日常家居用品,以及装饰品、工艺品等领域中。
现代艺术家依旧受到古代设计的启发,创作出许多富有艺术价值的陶罐和铁罐工艺品,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实用需求。
综上所述,陶罐和铁罐的技术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出他们的审美情趣,表现出古人博大的胸怀与凝结的情感。
现代的陶罐和铁罐制作技术延续古代的技艺,以新的面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家居用品,也参与到更多装饰品、工艺品等艺术品当中,起到装饰和回忆的作用。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整体教学解读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整体教学解读教材解读《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
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第10~17自然段)讲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说明道理。
“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语句,表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而“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则体现了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
此外,文中还有很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如“傲慢”“轻蔑”“恼怒”等词语,就直接展现了铁罐的蛮横无礼,而“谦虚”“不再理会”等则表现了陶罐的谦和友善。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场景,展现了两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是一副傲慢的表情,闭着眼,叉着腰,鼻子高高地翘着,满脸的不屑;陶罐则是一副谦和友善的模样。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许多年以后的场景,画面上只有一个陶罐,仍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暗示了二者不同的结局。
两幅插图将故事的主要情节直观地展现出来,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讨论主题
引导学生围绕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展开讨论,思考其中蕴含的生活
智慧。
讨论问题
例如,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缺 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
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06 课后习题解答与 指导
针对性习题类型介绍
阅读理解题
0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词汇运用题
0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填空、选择等练习,巩固学
生的词汇知识。
语法解析题
03
通过对课文中的典型句型进行结构分析和运用练习,帮助学生
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解题思路和方法分享
阅读理解题 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定位 到原文相关段落;最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得出正确答案。
本课的插画采用了水彩画风格, 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生动可爱,
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
插画内容
插画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情丰富,动作夸张,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描述技巧
在描述插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色 彩、线条、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 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关键场景再现及情感体会
《XX儿童文学精选》
收录了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的经典作品, 包括寓言、童话、小说等多种体裁, 有助于孩子们拓宽阅读视野。
《XX童话全集》
作者的其他经典童话作品合集,展现 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风 格。
02 课文内容详解
陶罐与铁罐形象描绘
陶罐
被描绘为谦虚、朴素、有内涵的形 象,通常呈现出圆润、光滑的外观, 有时还会有精美的花纹装饰。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一、教材说明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言。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
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生动有趣,适合自主阅读。
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指导课文思想内容的交流和有感情朗读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引导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1)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2)要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再提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而在学生自读后检查。
在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再问一问:你是怎么概括出主要内容的?以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进而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其次,让学生再把课文读一读,说说陶罐和铁罐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对课文所说明的道理的认识,老师在语言表达上不要统得过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一、课文背景。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古代,陶罐和铁罐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它们有着不同的材质特性,作者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
1. 角色特点。
- 陶罐:它质地比较脆弱,容易破碎,但很谦虚。
例如,在面对铁罐的奚落时,陶罐总是很温和地回应,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不与铁罐争强好胜。
- 铁罐:它质地坚硬,非常骄傲。
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它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样带有挑衅的话语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还说陶罐“懦弱”,认为自己比陶罐高贵得多。
2. 情节发展。
- 故事以铁罐不断地奚落陶罐展开。
铁罐看不起陶罐,觉得自己坚硬无比,而陶罐一碰就会碎。
陶罐虽然据理力争,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态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了土里。
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依旧完好无损,还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文物。
而铁罐却因为长期埋在土里,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主题思想。
1. 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即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如容易被氧化。
陶罐虽然脆弱,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铁罐。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像铁罐那样骄傲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价值。
2. 关于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陶罐的谦虚和包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它在面对铁罐的无理奚落时,没有生气,而是理智地回应。
这种内在的品质在人际交往和自身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铁罐的傲慢最终导致了它的消失,这也警示我们不要过于自负。
四、写作特点。
1. 对话描写生动。
- 课文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铁罐的话总是盛气凌人,如“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等话语,充满了攻击性。
陶罐和铁罐理解和认识教案
陶罐和铁罐理解和认识教案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案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教案呢?我们可以从陶罐和铁罐这两种容器来进行类比。
首先,我们来看看陶罐。
陶罐是古代人们常用的一种容器,它由黏土制成,经过烧制而成。
陶罐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压能力,但是它也有一定的脆弱性,如果受到重击或者摔落,就会破碎。
类比到教案上,我们可以将陶罐比喻为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
教案就像是一个容器,它可以承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精心设计的教案就像是一件精美的陶罐,它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支撑起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如果设计不周或者执行不当,就会像陶罐一样破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我们来看看铁罐。
铁罐是一种由铁制成的容器,它具有很强的耐压和耐磨能力,不易破损。
类比到教案上,我们可以将铁罐比喻为一份经过反复实践和检验的教案。
这样的教案就像是一件坚固耐用的铁罐,它能够承载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更复杂的教学方法,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不易被击碎。
这种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对比陶罐和铁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教案。
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就像是一件精美的陶罐,需要细心呵护和小心使用,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而经过反复实践和检验的教案就像是一件坚固耐用的铁罐,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案的设计和使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实践,逐步提高教案的设计水平和实施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教案,才能更好地支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图文解读
05
拓展延伸:寓言故事在现 实生活中的意义
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寓言故事以简短、生动、形象的 方式,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教训。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与 寓言故事中相似的情境和人物, 因此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通过寓言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 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 象和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陶罐虽然易碎,但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这 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或他人,要珍惜每 个人的存在。
铁罐虽然坚固,但最终却因为骄傲自满而 受到了惩罚。这让我明白做人应该谦虚谨 慎,不要自以为是。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01
02
03
练习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梳理 故事情节。
练习题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 义,如“奚落”、“懦弱 ”等。
06
练习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01
问题1
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它 们在故事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
色?
02
问题2
陶罐和铁罐对待彼此的态度是 怎样的?这反映了什么道理?
03
问题3
陶罐最后的命运如何?这给我 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小组合作,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03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我认识到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应该学会欣赏和 尊重他人。
例如,当陶罐向铁罐展示自己的美丽 时,插图中展示了陶罐的光泽和花纹 ,与课文中的描述相呼应,使学生更 加深刻地感受到陶罐的美丽。
加深理解,提高阅读兴趣
01
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学生可以 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包括 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 等方面。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本文主要是对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陶罐和铁罐》一文进行讲解。
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两个罐子的故事。
故事开始,是一位乐师在路上演奏他的笛子。
他发现路边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于是他询问它们可不可以跟他一起旅行。
陶罐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但是铁罐却担心自己太重,不方便携带。
乐师在听到铁罐的担心后,告诉它不用担心,因为它可以装水,这样它就不会那么重了。
于是,陶罐和铁罐跟着乐师一起旅行。
在旅途中,陶罐跳跳跃跃地走着,非常轻松愉快;而铁罐却因为装满了水,走起来很吃力。
这时,铁罐非常不满,责怪乐师让它带着这么多水出门,乐师提醒它,自己的选择造成了这个结果。
故事的结尾,乐师教训了铁罐,告诉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点,并且不要抱怨自己的缺点。
最后,铁罐学会了乐观的态度,并且感到更加快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道理。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发挥自己的优点,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
其次,不要轻易放弃,要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
最后,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并且得到启发。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童话寓言的构思移情于物
童话寓言的基本构思方法是:不直接表现生活中的人性、人情、事理,而是采用“移情于物”的方式,选择具有相似特性的事物作寄托,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
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陶罐
样子普通而有实用价值,表面脆弱却很耐久
可以象征谦虚宽容,默默工作而与世无争的人
铁罐
躯体坚硬但有不耐腐蚀的缺点
可以象征骄傲尖刻、张扬霸道的人。
让它们共处
产生矛盾:充分体现生活中两种人的性格
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演变
充分暴露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启示人们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一、词语积累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3.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如:性格懦弱。
4.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5.恼怒:气恼,发怒。
如:十分恼怒。
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
《陶罐和铁罐》讲解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分析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 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陶罐和铁罐的象征意义 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Part Five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寓意
故事寓意
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性:陶罐易碎,铁罐坚固,寓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陶罐谦虚有礼,铁罐傲慢无礼,寓意做人要谦虚低调,不要骄傲自大。 陶罐和铁罐的结局:陶罐被人们珍藏,铁罐被氧化消失,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陶罐和铁罐是《国王的新装》中的重要角色 它们在故事中扮演着对比和反差的角色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互动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彼此的差异。
故事启示
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性象征着人类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的人最终会自取其辱。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不要以貌取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铁罐:一种用铁制成的器皿,通常呈圆柱形或扁圆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纹,用 于储存物品或作为包装容器使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陶罐和铁罐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陶罐和铁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中都有 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们在材质、形状、用途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陶罐和铁罐的制作工艺:陶罐和铁罐的制作工艺各有其独特之处,包括原料选 择、制作流程、烧制温度等方面。
Part Four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
陶罐:我的确害怕 被摔碎,但我也希 望能够被人们欣赏 和使用。
6 陶罐和铁罐(解读)
具体描写了铁罐是如何看不起陶罐,奚落陶的。
铁罐的神态和语气:傲慢、轻蔑、恼怒。言语是刻薄。如“懦弱的东西!”、你就会破成碎片”、“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的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的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2.注重语言、神态描写。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争辩说。陶罐说,④不再理会。
谦虚与骄傲是一组反义词。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征。
“轻蔑”写出了铁罐说话更加尖刻。
“恼怒”:【发怒】是对铁罐说话时的神态描写。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呢?”陶管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时间过了……厚厚的尘土”过渡段,承上启下。
惊讶:惊喜。
“我的”要重读。
兄弟,写出了陶罐广大胸怀。
“翻来覆去”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还有“积少成多”、苦尽甘来、大惊小怪、东奔西走、顶天立地。
盛:盛(shèng)开;盛chéng满
处:相处(chǔ)到处(chù)
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6陶罐和铁罐(课文解读)
重点:体会、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词语,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解读
课文
批注
陶罐和铁罐教材解读
二、教材位置(一)人文主题的位置《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
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既是低年级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脑筋想办法”、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心思考勇于创造”、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同时又为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奠定基础。
这些单元主题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脑筋想办法”侧重于“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侧重于在阅读中感悟生活中的哲理,如“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侧重于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本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侧重于“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侧重于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所体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将长处集于一身”和“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而第三、四篇体现的都是“如何看待长处和短处的问题”,基于这篇课文的特殊位置,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长处和短处,从而为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做好铺垫。
落实本课的人文主题就是要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整个小学教材中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人文主题的体系,明确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学习目标,即: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陶罐和铁罐》教案解析
教案解析《陶罐和铁罐》基本信息题目:陶罐和铁罐课型:语文阅读课课时数:2课时年级: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并理解文章中的寓意。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3.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文章中的主题及其与生活的关联。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探究文章中寓言的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与现实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分析文章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启发性问题):1.你们最喜欢听的故事是什么?为什么?(讲述故事):2.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叫《陶罐和铁罐》,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寓意,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寓言”的概念?(讲解寓言):3.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来传达一定的道理和思想,你们能说出一些常见的寓言故事吗?(回答问题):4.对于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老鼠嫁女》等都是常见的故事,它们都是通过少儿们亲身经历的小事来阐述道理的。
我们来看看《陶罐和铁罐》吧。
二、阅读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强调情感。
2.核心词语注释(展示板):铮铮:形容声音宏亮清脆狂风:强烈的风金面公主:传说中拥有美丽容貌的女王,金色头发,皮肤如玉草丛里的红花:指百合花第二课时三、理解课文1.寓言的含义(提问):我们知道,这里的两个罐子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你们认为两个罐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回答问题):陶罐和铁罐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人,陶罐代表外表娇美但内心空虚的人,而铁罐则代表外表平凡但内心坚定的人。
金面公主和玫瑰公主的形象也代表着表面上美貌但实际上虚伪的人,以及表面上平凡但实际上有内心自信和坚定的人。
(引导思考):这个故事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不应该只看重外表,更要看重内心的坚强和美好。
只有真正拥有内在的美,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美丽不衰。
2.文学分析(提问):此篇文章中,你们最喜欢的片段是哪个?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把它讲给大家听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导读:一、词语积累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3.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如:性格懦弱。
4.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5.恼怒:气恼,发怒。
如:十分恼怒。
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
7.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8.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如:不知羞耻。
9.理会:理睬。
如:谁也没理会他。
10.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如:岁月流逝。
11.覆灭:全部被消灭。
如:全军覆灭。
12.覆盖:遮盖。
如:覆盖上积雪。
13.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14.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骄傲--高傲谦虚--谦逊懦弱--软弱
轻蔑--轻视确实--实在争辩--分辩
恼怒--发怒羞耻--差辱理会--理睬
流逝--消逝覆灭--消灭倒塌--坍塌
惊讶--惊异朴素--质朴兴奋--激动
反义词:骄傲--谦虚懦弱--坚强羞耻--光彩
傲慢--谦恭朴素--奢华兴奋--镇静
三、难句讲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
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转,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这是罐子的职责。
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
“再论”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
2.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
这几句话讲铁罐的下场及消失得无踪无影的原因。
“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的时间长,找得很仔细,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
最后一句,交代铁罐消失的原因。
“早已”说明铁罐经不起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一至五自然段
是铁罐与陶罐在敢不敢“互相碰撞”问题上的对话。
第六至八自然段是在“相提并论”问题上的对话。
第九自然段讲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铁罐奚落陶罐,挑逗它,要和它碰撞,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恼怒陶罐,不屑与它相提并论,陶罐好心劝导铁罐并希望和睦相处;当铁罐骄横地斥骂陶罐并表示要把它碰成碎片时,陶罐才选择“不再理会”的做法,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五、篇章学习
全文有十七个自然段。
第一至九自然段: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十至十七自然段: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