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在机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客舱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十分重要。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且持续的过程,旨在确定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控制这些风险。
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航空公司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这些风险。
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客舱安全风险评估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客舱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对客舱内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
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对飞行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反馈,来确定客舱内的潜在风险。
然后,根据这些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重点风险和关键飞行阶段。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客舱安全风险管理中,控制措施主要分为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两类。
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包括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指导,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对客舱的安全规则和操作程序有清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客舱系统的安全性能,例如安装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
应急措施则是为了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包括设置逃生通道和紧急出口,配备适当的应急设备,以及制定应急领导和协调机制。
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建立监测和改进机制。
客舱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不断地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运作。
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反馈机制,收集和分析客舱安全事件的数据,从而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来提高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浅谈SMS风险管理在飞机维修中的运用
解后可接受的风险 。 危险源四 : 检查技能培 训不足——发生可能性为 中/ 偶尔 , 发生 的后果的严重性为 较小 , 对 照风险矩阵图可知该危险源是C B的情 况, 属于缓解后可接受 的风险 。 危险源五 : 重要部位检查意识不强——发生可能性为 中/ 偶尔 , 发生的后果的严重性为较小 , 对照风 险矩阵图可知该危险源是C B 的 情况 , 属于缓解后可接受的风险。 危险源六 : 终检不到位——发生可能性为 中/ 偶尔 , 发生的后果 的严重性为轻微, 对照风险矩阵图可知该危险源是 C A的情 况, 属于 可接受 的风 险。 2 . 4风 险 控 制 措 施 危险源一 : 实施 工卡 不规 范——属于缓解后可接受的风 险。 制 定如 下缓解 、 预 防措 施 : ( 1 ) 定期对工 卡执行规范性的培训和考 核 ; ( 2 ) 严格落实安全教育 ; ( 3 ) 合理安排互检 人员 ; ( 4 ) 有针对性地现场监 督。 危险源二 : 技术 资料 ( 工卡或) 缺失或有缺陷—— 属于缓解后可 接受的风险。 制定如下缓解、 预防措施 : ( 1 ) 技术部门评估修订航 后补 充工卡的必要性 , 或对 重要部位的检查 要求进行 明确 , 并提交可靠 性会议讨 论。 ( 2 ) 质量管理部 f - J  ̄ l 定检验员绕机检查要点 , 交 由技术 部 门 编 写检 查 工 卡 。 危 险源三 : 任务安排—— 属于缓解 后可接受 的风险。 制定如 下 缓解 、 预 防措施 : ( 1 顺 量管理 部门评估定检检验员的配置, 做好定检 排班 计划 , 确保每 次定检 至少一名机 电人员进行检验 。 ( 2 ) 加强检验 员安全教育。 危险源 四: 检查 技能培训不足—— 属于 缓解后 可接受 风险。 制 定如下缓解 、 预防措 施 : ( 1 ) 技术培 训部 门组 织维护 人员进行工 卡复 训; ( 2 ) 组织制作鸟 击、 雷 击培训课件 , 对 全体 维修 人员进行培 训 。 ( 3 ) 进行 定期复训和考核 。 危险源五 : 重要部位检查意识不强——属于缓解后可接受 的风 险。 制定如 下缓解、 预防措施 : ( 1 ) 针对重要部位的检查要点对维修人 员进行复训 ; ( 2 ) 严格 落实安全教育 , 提高维 修人 员安 全意 识和 主动 意识 ; ( 3 ) 车 间安排互检人 员; 4 ) 加强现场监督 。 危险源六 : 终检不到位——属于可接受的风险。 预防措施如下 : ( 1 ) 加强员工对 终检工作要点 的培训和考核 ; ( 2 ) 安排 经验丰富的相关 人员负责终检 ; ( 3 ) 落实检验人员参与终检 。 ( 4 ) 加大 现场监督 力度 。 通过上述案例 的分析和推演 , 得到如下启示 : 启示一 : 没有风 险管理就有风险 。 风 险管理 的实质是掌控风险 , 一旦把握不好 , 就会超 出掌控范 围。 不去把握 、 或者把握不住风险点 , 就 会被 风险所左 右。 风险管理 不是纯技术的问题 , 也不是纯管理的问题 , 而是相辅相成综合性 问 题。 风 险管理应该是机务维修 的“ 路线图” , 即或是轻车熟路 的常规 性工作 , 也须一丝不苟地运用之 。 许多经不起检查 的低级错误, 往往 就是在细小环节上出现偏差所致。 启示二 : 没有任何理 由放松风险管理 。 安全与生产 的矛盾 , 使一些一 线人员 、 包括 部分 管理 人员没有 彻底告别经验维修的巢 臼。 长期高 负荷 的一 线机务维修工作 , 导致 生产和技术 以及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牢。 如因忙 乱挤 占落实 规章 的刚性地位 , 因违章造成 的事故差错概率较低 , 使人不 时滋生 侥幸心理 , 因所谓个人的经验“ 把握 ” , 造成不严谨、 重权宜、 轻规章等 现实 问题痼疾 。 启示三 : 风险管理没有落地生根 。 目前 , 员工成长方式是师徒传 承、 层级引领 , 实质是人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领导 和师傅的言传身 教, 对于整个 队伍至关重要 。 现实 中机务维修任务重 、 骨干少等情况 普遍存在 , 生产压力经常会使风险管理变形。 有时处于被搁置状 态。 启示 四 : 养成 问题 。 技术 、 管理 和生产历来是 绑定在一起 的, 其 中, 风险管理 的跟进成为关键。 由于飞机引进带来 的风 险管理 , 是与 飞机配套而来的“ 舶来 品” , 掌握和运用处于“ 贴牌” 状态 , 并没有跟随 维修 技术一起成 长起 来。 风险管理的理念 、 方法等是近年专 门普 及
风险管理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运用
风险管理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运用摘要:随着近年来数起航空事故的发生,机场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高低已经成为众多旅客选择航空公司的重要衡量标准。
虽然近年来机场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体制的发展正逐步趋于成熟,可自始至终没有发展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效、合理的体系。
鉴于此,文章重点就风险管理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风险管理;机场;安全管理;运用引言机场作为客货集散中心,是民航业最重要的重要载体,是民航安全的重要节点。
据业内统计,有70%~80%的事故发生在机场或机场附近区域,说明机场对航空业安全健康地发展十分重要。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场的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而且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风险管理概述1.1风险管理的概念一般来说,危险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管理由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组成,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现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及评估控制结果的过程。
风险管理不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且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可接受的安全生产风险指标,通过风险控制,使安全的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1.2风险管理的原则第一,拒绝接受不必要的风险,不必要的风险是指就收益和机会而言,不会带来任何相应回报的风险;第二,在适当的管理层次上作风险决定,适合的决策者应是能够分配资源用于减少或消除风险并实施控制措施的人;第三,收益大于代价时就接受风险所有确认的收益应与所有确认的代价相比照,权衡成本和收益是一个主观过程,最终由适当的决策者做出决断;第四,将运行风险管理融入各级计划制定中在运行的计划阶段,更易于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在计划和执行一次运行的过程中,改变做出得越晚,其代价就越大,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2风险管理的要素——5M模式2.1人人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对象,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起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人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中起决定性作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客舱安全是民航事业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而风险管理则是客舱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确定潜在风险: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潜在的风险。
在客舱安全管理中,这包括识别客舱内的风险,如哪些物品可能会对安全造成影响,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等。
2. 评估风险:在确定了潜在风险之后,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它们的严重程度和概率。
评估风险可以帮助民航公司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需要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对风险进行控制或减轻风险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例如,对客舱内的物品进行管制、加强乘客的安全意识宣传等。
4. 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好风险管理计划后,需要实施它们。
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指对乘客和机组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5. 监管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最后一步是监管和改进。
在客舱安全管理中,需要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监控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高安全水
平和飞行质量。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摘要:铁路机务行车涉及大量的人员和设备。
在拥有庞大运营规模的铁路系统中,机务人员的数量众多,机车、车辆和信号设备的数量也很庞大。
这些人员和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都涉及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例如,机务人员可能面临重要工作失误、不正确的操作或未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等风险。
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安全风险管理能够帮助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机务;行车安全;运用对策引言:铁路机务行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依赖于多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
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和责任需要相互配合,确保机车、车辆和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在复杂的运营环境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往往存在障碍。
安全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估各个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就能够确保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整体运行安全性。
1 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1.1人为因素的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人为因素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中的操作失误是导致铁路机务行车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机务人员在执行日常操作时,如果疏忽大意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事故。
例如,忘记切断电源或关闭阀门,导致机车电动机、柴油机过热或管道破裂等;或者在调度命令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操作,造成误操作或车辆碰撞。
这些操作失误往往与人员素质能力、培训水平、工作态度和管理制度等相关。
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也是人为因素中的重要原因。
由于铁路运输行业的特殊性,机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往往较长,工作强度大。
长时间的工作和连续的夜班对驾驶员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如果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从事行车作业,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极易发生事故。
浅谈安全风险管理在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现状与对策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 1机务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1.1安全风险研判机务运用安全风险研判是依据对已发生的问题、故障、险情事故的综合分析,也是针对“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变化可能带来潜在安全问题倒推结果的分析。
目前,兰州局机务系统行车安全风险研判始终按照“历史规律分析、现实问题分析、条件变化分析”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在各级安委会和安全分析例会上加入了安全风险的研判内容。
在站段层面,集中分析机务运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等安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变化等动态信息;由于运输条件(运输组织、新技术、新设备等)变化而导致的安全风险;过往发生的事故故障教训,或其它可能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等,并向相关车间进行重点预警。
在车间层面,通过召开每月安全例会、不定期安全分析会的方式,对上一阶段确定的安全风险重点项目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到待改进的地方,在下一阶段对其进行重点布控,采取有效修正措施,并落实到人,避免重蹈覆辙。
在班组层面,主要通过班前会,结合作业项目、人员、设备、环境、气候、运输组织、规章变化等情况,以及段和车间安全风险研判、控制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风险研判,提出安全卡控要点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责任到人。
1.2安全风险控制当前,兰州局机务系统在强化安全风险控制中,以安全风险“四预”管理为重点,围绕规章制度的不落实、设备的不稳定状态、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外部的不良环境等安全信息,对规律性、普遍性问题,采取年、季、月、周、趟(班)预警的方式,固化“规定动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静态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
突出“变化就是风险”的安全意识,根据“人、车、天、地、图”的变化,研判识别“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因子,运用“7321”风险控制方法,对规章标准修订、运行图调整、新机型(设备)使用、“三新”人员上线、施工引发的行车方式、LKJ 监控装置操作变化、季节性弓网、线路状态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提前7天抓关键风险进行预判,提前3天抓超前管理进行预报,提前2天抓细化落实实施预警,提前1天开展预控抓工作闭环,实现动态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
风险管理在民航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例如,为以减少风险的发 生。
针对新兴风险的缓解措施
例如,为新兴技术应用等新兴风险采取技术研 发、模拟试验等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风险控制的原则与策略
预防为主原则
在风险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
及时响应原则
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技术
风险识别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
风险应对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
风险监控
持续监控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
02
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的方法
专家调查法
利用专家经验、知识和判断力,通 过调查、分析、评估和识别来对风 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各种 因素,建立故障树,从而识别和评 估风险。
事件树分析法
以事件为起点,分析事件可能的发 展路径,从而识别和评估风险。
风险矩阵法
通过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进 行优先处理。
风险评估的流程与技术
风险识别
通过分析数据,识别出可能的 风险源。
机场运营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机场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风险预防与缓解
采取措施预防和缓解机场运营中的风险,如加强安保、进行消 防演练等。
风险监控与报告
对机场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报告风险情况,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机务维修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机务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人员误操作、工具使用 不当等。
在风险发生时,采取及时响应措施,控制风险的 影响范围。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是保障航空旅客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民航客舱的运营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民航客舱必须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航班的安全运营。
风险管理是一项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处理和监控的过程。
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和事故调查。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应用。
一、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最基本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民航客舱的运营中,预防措施通常包括人员素质培训、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规程和流程优化等。
其中,人员素质培训是最为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通过对民航客舱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设备维护也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对客舱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应急响应对于客舱内的紧急事件,如恐怖袭击、机上医疗急救等,航空公司要及时做出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预案设计、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储备等。
预案设计是应急响应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需要包含整个应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在应急响应前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改进。
此外,应急物资储备也是应急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箱、急救药箱、灭火器等应急工具必须保持齐备,以保障紧急状况下能够迅速处理。
三、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是为了了解事故原因、推断出事故发生所遵循的规律和珍惜已有的安全财富。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需要遵循准确的调查标准、获取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民航客舱在事故调查中,需要注重客观数据的采集、事故的准确描述、原因的科学分析和提出有效改进方案,以确保同类事故不再发生。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引言: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飞机成了大多数人出行旅游的首选交通工具,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让飞机制造技术更加先进完善,飞机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强,很少出现由飞机制造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多数情况下都是人为操作不当或者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民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客舱安全管理能够更好的为乘客提供优质舒适的环境,为了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民航企业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通过把风险管理引入到客舱安全管理当中,来保障乘客的安全问题,民航企业应该对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对问题的产生、发展、结果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隐患,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监管审查,把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
民航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合理应用于到客舱安全管理中,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
1.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形式化管理问题严重。
飞机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出行工具,其舒适良好的性能深受民众的热爱,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乘客对民航公司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民航企业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加强安全建设。
民航企业需要重视客舱服务,通过改革创新安全管理办法,把客舱安全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民航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很容易犯形式化问题,忽略了安全管理的实质性问题,只注重管理形式等的表面问题,不能把安全问题同服务过程紧密结合,管理意识和形态缺乏。
1.2人为失误出现较多。
在民航事业发展的最初时间段,飞机自身的硬件问题时有发生,由于科学水平的有限,硬件故障等质量问题频繁发生。
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飞机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日趋完善,飞机安全事故的发生逐渐变成人为操作失误造成。
数据统计显示,飞机客舱八成左右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对客舱管理的规范化成为民航企业加强重视的问题[1]。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飞机客舱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了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客舱安全管理的有效应用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而风险管理在其中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
我们需要了解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飞行过程中,客舱安全事关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对于飞机客舱安全管理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和识别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及时采取措施来防范和减少风险,确保安全飞行。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风险识别和评估。
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对感知到的安全隐患或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是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航空公司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和措施,确保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再次是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在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航空公司要严格执行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对客舱安全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飞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最后是持续监控和改进。
飞行安全工作是一项持续的过程,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应当不断进行风险监控和评估,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经验,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首先是航空公司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和制度。
只有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才能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其次是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客舱安全的直接管理者和执行者,航空公司应当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
论风险管理在机务工作中的应用
论风险管理在机务工作中的应用作者:朱博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所谓风险管理就是在一个确定会存在风险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合理、科学的方式把风险降到最低,由此可见如果适当、合理的使用风险管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在机场的工作中,随时都会出现各种未知的风险,机务人员应该如何及时解决危机,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探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而讨论如何将此理论应用到机务工作中,从而提高机务人员办事效率,把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词:风险理论机务工作实践应用所谓的机务工作就是为了能使飞机安全起飞、着陆,并在保证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及时的将乘客送往目的地。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机务人员往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尤其是机务维修工,他们的工作任重道远。
因此,在努力实现飞机飞行安全的管理问题上,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通过对飞机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尽量减少人为的错误和疏忽,保障飞机航行安全。
如何才能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机务工作的实践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通过借鉴风险管理理论来进一步阐释机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对风险的量度;二是评估和应变策略。
最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在一系列风险事件中,将所有的风险按等级排列后,先处理最为危险的事件,然后按次序分别解决剩余的风险问题。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人们很难判定风险的危害程度,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决策人常常很难作出决定,这是因为风险判定的标准不统一,有时预先判定的风险未必就是正确的风险,所以作出明智的决定是十分艰难的。
除此之外,风险管理还要面对另一难题,就是如何合理地使用有效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解决最棘手的问题[1]。
如果能把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航空工作中,那么就可以使航空风险存在的可能降到最低。
航空风险的首要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使用风险管理,就能够科学、有效地辨识航空系统中所存在的潜在危机安全的危险或相关危害因素。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检修中的运用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检修中的运用(黑龙江牡丹江 157100)摘要:铁路发展的一大保障就是安全,根据安全出发进行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工作,通常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铁路机务检修安全风险,包括高处坠落风险、机械伤害风险、牵车作业风险、火灾爆炸风险等,然后提出了铁路机务检修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运用的对策,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机务;检修;运用铁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铁路运输安全牵涉到企业运输效能与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群体高度关注。
近期,国内铁路行业发展迅速,高铁建设居于世界前列,铁路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之用,推动了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
不过,在铁路发展过程中,铁路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威胁到了铁路运输安全。
下面就针对铁路机务检修中安全风险管理运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一、铁路机务检修的安全风险分析(一)高处坠落风险铁路机务检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问题,高出坠落风险就是安全风险之一。
这一安全风险按照坠落地点的不同可以分成高空作业、车顶作业、梯子作业、登高作业,以及其他高空作业坠落。
将登高作为例子,探索其导致的原因。
出现该种风险人为因素是:在高空作业过程中休息、嬉闹;悬空作业身体倾斜度较大;作业架子上力量过大,脚踩踏板时导致其出现破裂;酒后高空作业与未能严格根据相关要求佩戴安全帽或安全带。
物的因素就是:扣件与要求不相符;未及时佩戴好安全配件;安全配件有遗漏的问题,或者是系扣过程中与有关要求不符等。
管理方面的因素是:脚踏板堆积物品过重,踏板没有铺满;安全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根据要求发放有关安全防护用具;安全检查缺乏及时性;规章制度有待健全。
环境方面:下大雨或者下雪天其造成脚手板湿滑;大风让人不能站稳;突发各种自然灾害等。
(二)机械伤害风险机械伤害就是设备和上具导致的各种伤害,比较常见的就是磕碰、戳、切割等。
人为因素在于:相关操作工作人员未能使用比较合适的防护工具,或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操作失误;操作工作人员精神紧绷或出现注意力分散等问题,造成操作步骤不正确,继而引发慌乱;业务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操作熟练程度仍需加强等。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民航客舱的安全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而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客舱工作人员识别并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也可以帮助客舱工作人员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
客舱工作人员需要对客舱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例如机械故障、天气突变、恐怖袭击等。
只有充分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客舱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程度。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客舱工作人员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最为重要,应当优先加以控制。
3. 风险控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客舱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对可能引发机械故障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可能导致天气突变的情况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准备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保障客舱安全。
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监控和更新。
客舱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对已有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更新,以保持客舱安全管理的持续有效性。
尽管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客舱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足,导致可能漏识或误判某些风险,从而影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部分航空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设备更新。
风险监控的落实也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客舱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监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民航客舱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客舱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能力;同时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其有效性和实用性;还需要加强对风险监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客舱工作人员认识到风险监控的重要性,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业的应用优势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业的应用优势航空业作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引入和应用,为航空业的安全保障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一、系统性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强调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在航空业中,这意味着从飞机的设计、制造、维护,到飞行操作、机场运营、空管指挥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
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故障树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能够准确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因素。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相比,SMS 不再仅仅依赖于事故后的调查和整改,而是提前预见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思路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在航空业中,安全文化的形成对于保障安全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体系注重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航空公司和相关机构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宣传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从飞行员、乘务员到地勤人员、维修工程师,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安全链条中的角色和职责。
这种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同时,SMS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了一种开放、透明的安全沟通氛围。
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他们对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高,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三、持续的监测与改进航空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领域,新的技术、设备、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安全管理也需要随之不断优化。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持续监测和改进的机制。
通过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如飞行事故统计、安全检查报告、员工反馈等,能够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然后,根据这些反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安全管理体系始终保持有效性和适应性。
例如,如果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某一类型的飞机故障频繁出现,就可以针对性地加强该部件的维护检查程序,或者对飞行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客舱安全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客舱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风险管理在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航空公司识别、评估和控制客舱安全风险,从而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在本文中,将探讨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风险识别在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识别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航空公司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对客舱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风险识别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例如客舱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恶劣天气等。
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程序和流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分析,以及对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只有充分了解客舱安全风险的性质和特点,航空公司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各个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和评估。
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航空公司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如风险矩阵、风险优先级排序等,对客舱安全风险进行细致的评估。
在客舱安全管理中,不同风险事件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能仅仅是小范围的操作中断,有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航空公司需要根据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控制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的特性和客舱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制定客舱安全管理手册、加强人员培训、改进设备和工具、强化监督和检查等手段,对客舱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航空公司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等,及时监测和预警客舱安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传统的民航安全管理往往以应急处理、管控和风险补救为主要形式,而风险管理则侧重于事前的防范与控制。
因此,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补充关系,能够更全面有效地保障民航客舱的安全。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具体应用时,可采用以下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民航客舱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识别各种安全威胁,例如恐怖袭击、器材故障、人为失误等,以及安全事件的分类和隐患点的检查。
2. 风险评价对识别出的各种安全威胁进行评价,分析其概率、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各种安全威胁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
3. 风险控制针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改进操作规程、提高机组和乘务人员的技能和意识、采用更先进的安全设施等,有效控制潜在安全威胁的发生。
通过日常巡检和安全检查,对实施的安全措施进行监督评估,发现和修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 安全事件的分类管理安全事件根据其对乘客人员和飞行正常进行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5级,从一级到五级依次递增。
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事件,民航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信息报告制度。
2. 安全培训与教育民航公司针对机组和乘务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应变能力。
3. 安全设施的更新改进民航公司对现有的安全设施进行评估和改进,采用新航材、新技术,提高安全设施的质量和稳定性。
4. 安全检查和监控针对不同航段和不同机型,民航公司制定不同的安全检查计划,对客舱安全隐患进行发现和消除,同时对常做安全检查的机组和乘务人员进行激励。
虽然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民航客舱安全管理手段,但其本身仍存在几个局限性。
第一,难以准确预测和评估风险,很多风险是难以预见的。
第二,风险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只有充分获取信息才能识别和评估风险。
第三,风险管理需要完整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需要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持。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行业中的应用如何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行业中的应用如何航空行业作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应用对于保障航空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航空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和复杂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航空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行业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
航空公司和相关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对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飞机的机械故障、恶劣的天气条件、人为失误、空中交通管制问题等。
在识别出风险后,会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例如,对于飞机的机械故障风险,航空公司会建立严格的维修和保养制度,确保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恶劣天气条件,会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和应急预案,以保障飞行安全。
在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安全管理体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空从业人员,如飞行员、空乘人员、维修人员等,都需要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和持续的安全教育。
飞行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飞行技术,还需要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良好的决策能力。
空乘人员需要熟悉应急程序和安全设备的使用,以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维修人员则必须具备精湛的维修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飞机的各项设备正常运行。
此外,航空公司还会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员考核和监督机制,激励员工遵守安全规定,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体系还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
一个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促使全体员工将安全视为首要任务,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航空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如安全宣传活动、奖励安全行为等,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同时,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在安全监督和审核方面,航空行业有着严格的要求。
相关监管部门会定期对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检查,确保其符合国际和国内的安全标准。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摘要: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与铁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息息相关,同时其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好铁路机务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并非一时的,只要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机车乘务员就必须时刻警惕,按照规定要求规范操作各项设备,保证铁路机务行车始终处在安全状态,有效规避可能会发生的各项意外情况,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引言为探究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分析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可靠的对策,以保证行车安全。
研究表明,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为和环境两个方面,应以此为切入点,从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劳动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提高铁路机务行车的安全性,切实保证行车安全。
1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1.1.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铁路机务行车过程中,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为操作失误所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作业不够规范。
在铁路机务行车期间,部分机车乘务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对于机务行车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警惕性不足,疏忽大意,没有严格规范自身操作行为。
在操纵机车时某一个环节操作不到位,可能给机务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二是安全监管不到位。
为了更好地保证铁路机务行车的安全性,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时刻对机务行车的操纵方法和行为等进行监督,规避行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和危害。
但是,在实际的铁路机务行车过程中,部分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较低,认为即便是机务行车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与自己关联不大,由于机车乘务员操作方式不当所导致的问题主观性较强,自身的监督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由于安全监督不到位,监督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判并做好各项安全预警工作,导致机务行车过程中安全风险发生的比例大幅增加。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民航客舱安全是航空公司必须关注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航空公司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管理和减少风险。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有助于提高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航空公司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客舱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例如乘客行为问题、意外死亡、恐怖袭击等。
通过风险评估,航空公司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最具威胁性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旦潜在风险被识别和评估出来,航空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教育培训、设备更新、制定操作规程等。
通过风险管理,航空公司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措施,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航空公司改进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关于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总结,航空公司可以不断地改进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风险管理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航空公司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并提高乘客信心和形象。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民航客舱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
安全风险管理在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
安全风险管理在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作者:康代明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35期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机务系统的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质量。
然而在实际的运行中会面临多种风险问题,要想使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机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各种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总结以往的铁路系统管理工作,机务行车安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文中就针对影响机务行车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安全风险管理在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旨在进一步提升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为铁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虽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出行工具,而铁路运输仍然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长途旅行来说,更多的人会选择铁路运输的方式。
尤其是在各种节假日,铁路面临着较大的运输压力,在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行车安全问题。
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我们需要针对机车行车安全展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避免各类行车安全问题的发生,使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进而推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影响机务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1.人为因素影响。
总结以往的机务行车安全事故问题可以发现,人为因素影响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大部分行车安全事故均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所引发的。
下面就针对引发机务行车安全问题的相关原因进行阐述:(1)作业不规范。
由于相关的机务人员缺乏对机务行车规范的有效了解,致使在具体开展相应操作时,并不能规范自身的作业行为。
只是根据相应的工作经验,来进行相关操作。
在此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操作不到位,就会为机务行车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问题。
(2)安全监管不到位。
因管理人员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开展具体管理工作时,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相应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极易引发机务行车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在机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孙庆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对机务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进行了分析,并对具体控制流程进行了简述,为提高机务安全风险管理能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风险运安系统安全管理
机务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运安系统)于2012年初在总公司提出“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要求下,我段自行组织队伍,依据《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程》和《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等机务运用安全管理的相关技术规章。
结合山区铁路特点,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自行开发的一套用于机务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办公系统。
通过优化运用安全管理现场风险源采集、强化运用安全关键环节风险预警,规范安全管理过程控制,从而进一步加强运用安全风险管理源头控制。
系统控制以“戴明环”理论为指导原则,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对运用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循环渐进的全面质量管理,从而突出运用安全风险问题的闭环控制;按照“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的指导思想,通过流程化的逐级业绩考评、规范化的作业标准验收,促进干部作用发挥,提升职工标准化作业水平。
最终实现机务运用安全管理“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控制目的。
运安系统充分运用“海因里希法则”,依靠各层级管理人员通过跟班添乘、音视频回放、LKJ(EOAS)数据分析、现场检查、蓝灭灯假设等方式,进行风险源数据采集,然后凭借运安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按照预先给定的研判条件,进行自动化处理。
然后系统根据预设阈值,做出报警、提示等反应。
最后由对应的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系统给出的研判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组织实施。
一、现场检查管理
目前,风险源的采集大多数仍然依靠管理人员的现场检查进行采集,但是因为机务运用工作的特殊性,各层级管理人员的现场检查工作几乎都是单兵作战、流动性大,那么如何保证风险源数据采集的覆盖面?如何保证风险源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如何保证风险源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又如何完成风险源数据采集后的汇总和精准研判?针对风险源数据采集工作中的这几项难点,运安系统中设置了一个现场检查管理模块。
为了保证风险源数据采集能够实现全覆盖,保证不留死角,该功能模块中设置了现场检查计划管理,分别以段、部门、班组为单位,根据专业规章、阶段工作重点、个人工作量化,逐级设定工作计划,用以确保风险源数据采集的全覆盖。
为了避免风险源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保证采集来的数据达到规范要求,模块中根据各工
种的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预设了检查标准字典,管理人员只需按照设定的字典进行标准选择,从而保证数据采集的规范性。
为了确保风险源数据采集的时效性,运安系统做到了远程网络数据传输,即当某一管理人员完成风险源数据采集后,在任意一个具备网络条件的地点,均可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任意一个具备网络条件的办公地点,都可即时共享该数据,确保了数据传递的时效性。
风险源数据采集后的汇总及精准研判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
以我段2015年7月的风险源采集数据为例,全段管理人员现场检查3673次、跟班添乘5274趟、行安装备数据分析6189份,试想一下,对如此庞大的数据,依靠人工,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逐项汇总?又如何保证数据汇总后的精准研判?但通过运安系统,仅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些数据的汇总,完成汇总后,系统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进行自动分析,达到阈值的进行报警,接近阈值的进行提示,既节省了人力,又实现精准研判。
二、乘务派班管理
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乘务人员派班已不再是简单的按照人员顺序进行派班,而是要通过各种乘务资格的判定,合理科学的进行人员派班,最大限度的消除乘务派班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关键人”派班。
“关键人”是各指导组根据所辖乘务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作业标准执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而确立的,而《机安规》中又明令禁止“关键人”相互搭班。
有效杜绝“关键人”相互搭班,仅靠人工防控极难实现,于是运安系统中对“关键人”派班进行了控制。
首先由指导组、车队对月度“关键人”进行确立,交由车间审核后,内勤主管人员对确立的“关键人”基础信息进行调整,增加控制条件。
当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名“关键人”进行搭班时,系统将自动进行识别,对调度员做出提示,并拒绝执行该项指令。
除“关键人”外,系统内还有多项乘务资格卡控条件,如临客、专特运、放坡、单值乘、休息时长、酒精测试等,遇乘务资格与担当车次要求不符时,系统将自动控制,禁止出勤上线,避免了因人控失误造成的错误派班。
三、运缓分析管理
按图行车是对机务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运输秩序的重要条件,如何检验乘务人员是否达到按图行车的要求,只能通过LKJ数据文件回放进行分析。
以我段2015年LKJ转储文件量来看,月均转储文件约60000份,逐份LKJ数据文件回放耗时耗力,且实际运行情况受行车条件、施工慢行等客观因素影响,需要逐一核实,进行所有区段的全覆盖分析根本无法完成。
针对这一情况,运安系统中开发了运缓分析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列车运行图技术资料》,将各乘务区段运行标尺按照列车类别、牵引机型等条件进行预先设置,再将LKJ数据文件导入运安系统内,系统根据预设标尺进行自动分析。
分析过程中,系统还能自动判别行车条件、施工慢行等客观因素,大大降低列车运缓分析结果误判率。
目前,运用科主管技术人员依靠该模块,可以轻松实现每日全区段覆盖分析,既降低了分析人员的劳动强度,又促进了乘务人员的按图行车意识。
四、乘务超劳管理
乘务员超劳管理是机务运用基础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乘务员发生超劳后,“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安全风险因素将大幅增加,因此,抓好乘务超劳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运安系统针对乘务超劳管理专门设立了一个控制模块。
该模块从乘务员出勤作业开始进入控制流程,对乘务员出库、开车、途中运行、到达、退勤各作业环节进行实时追踪,并根据作业时长,按倒序在段机车调度室各调度台大屏幕上显示。
对接近超劳1小时的用黄色高亮预警,提醒当班调度员提前介入干预;对发生超劳的用红色高亮报警,督促当班调度员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对于跨局乘务交路,乘务员单趟超劳时间难以统计的问题,运安系统采用报单补录、拆分的方式进行解决,有效保证乘务员超劳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乘务员月度累计劳时均衡控制,运安系统也有专门控制措施。
当乘务员在本段退勤时,系统将自动计算该趟乘务劳时,并对当月累计劳时进行汇总,在系统终端操作计算机上进行显示,提示相关运用车间对高劳时人员进行“削峰”处理,确保乘务员月度劳时均衡的精确性。
同时,为减轻专业技术人员对单趟超劳数据分析的工作量,系统具备对LKJ数据文件自动分析功能。
系统能够将一个乘务机班在一个乘务作业周期内产生的多个LKJ数据文件进行合并,并对该趟乘务作业中产生的站停、调车、途中折返进行记录,最终生成单趟超劳分析报表,大大减轻了分析人员的工作量。
五、结语
随着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入,对运安系统的控制功能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如何能够更好的为机务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服务,通过运安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雁飞.机务段安全生产指导系统的风险管理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6,(36):239+236.
[2]张纯朋.风险管理在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6,(07):21-22.
[3]朱兴旺.机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13,(04):23-24+93.
[4]黄竞文.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2,(03):112-113.
[5]刘光武.广州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0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