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三年来江卷苏卷经济类试题特点和07年高考经济常识备考策.试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近三年来高考出题情况统计

《经济生活》近三年来高考出题情况统计
4次
2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08山东29
1次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22、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
07江苏卷21;08上海B组卷19
2次
23、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07上海卷19;08宁夏卷13
2次
24、公司的组织机构
25、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07北京卷38(主);07重庆卷27;07重庆卷28;08四川卷25;08全国1卷27;08江苏卷13;08广东卷41(主)09天津卷2;09海南卷6;09海南卷13;09浙江卷26
15次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58、全面小康社会的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
08海南5;09广东文科4
2次
5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07宁夏39(主);08海南卷26(主);09浙江卷26(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
3次
60、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07上海卷;07广东卷41;08全国卷Ⅰ26;08全国卷Ⅰ38(主);08天津31;08江苏卷18;08广东卷41;08上海13;09安徽37(主);09四川卷38、39(主);09福建卷39(主);09全国卷Ⅰ38(主)
4次
4、信用工具
08广东卷8。
1次
5、外汇和汇率
07江苏卷25;08重庆卷27;08北京卷25;08宁夏卷15;09北京卷26;09海南卷;08广东卷41(主)。
7次
第二课
多变的
价格
6、影响价格的因素
08天津卷39(主);08上海B组卷18;09山东卷17;09全国卷Ⅰ27;09福建卷27;09浙江28。
5次




说明解读07年江苏高考试考政治考试

说明解读07年江苏高考试考政治考试

解读07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2007年试卷的大体结构1.从单项选择看,经济常识为8-9题,哲学常识为6-8题,政治常识为1-3题,时政相对固定为7题。

①2006年时政考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2006·10)、全国科技大会(2006·1)、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2005·4)、2008年奥运会口号(2005·6)、青藏铁路通(2005·10·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2005)②2005年时政考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28届奥运会中国成绩、联合国安理会改革2.从双项选择看,经济常识为3-4题,哲学常识为3-4题,政治常识为1-3题。

3.简答题相对固定在政常和经常各一题,题值均为9分。

4.辨析题相对固定在政常和哲常各一题,题值均为10分。

5.论述题主要分值18分,还是在哲学和经济学部分,2006年增加了4分的政治常识。

6.2006注:2007年备考重点考点58个,用“◆”表示。

预测命题点共14个,用“◆◆◆”表示。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本部分考点共57个,其中重点考点24个,5个命题预测点,用“◆”符号标出的考点为重点考点;◆◆◆为预测考点)1.商品和商品经济( 1 )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006·17电子产品价格的下降)( 2 )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006·18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 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6·20江苏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2005·17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006·31农民工的贡献和权益保障)(2005·31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006·19海尔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做法)◆◆◆国家宏观调控(07考点调整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2006·39中学生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问题的探究)(2005·32·2005年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 .企业和经营者( l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2005·18对不同社会实体进行比较)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2005·30·2005年我国加大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005·22我国钢材、水泥、原煤等能源消耗、利用情况)◆企业兼并与破产(2006·23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2 )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 .产业和劳动者( 1 )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005·39中央04、05年1号文件、03、04年江苏粮食产量比较、04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走势、03、04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较)◆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006·35江苏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三大产业的比例)(2005·20某市产业比重顺序变化情况)(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006·32农民工的贡献和权益保障)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 )国民收人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006·21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2 )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2006·16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 .银行和储蓄者( l )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 )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2006·22对商业保险的认识)(2005·23债券按发行主体分类)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 )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006·33某煤气公司强卖煤气灶)(2005·33漫画:“优质”苹果)(2005·36对“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进行辨析)( 2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005·35针对中学生消费情况,召开“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6·30短信陷阱)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 )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2005·24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2005·192005年1月1日商务部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关税)关税(2005·212004年我国征收关税1043.74亿元)◆◆◆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2006·24中美纺织品协议的达成)第二部分哲学常识(本部分考点共66个,其中重点考点21个,5个命题预测点)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2006·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2005·15对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选项进行比较)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足点(2005·38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优先发展水电及其新规定、新要求)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辩证法( l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006·28西村发展的重要经验)(2005·13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同一哲理)( 2 )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2005·12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05·16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 )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2006·12哲理诗“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2007年高考试题评价(浙江卷)

2007年高考试题评价(浙江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浙江卷一、总体评价试卷符合《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规定,继承前三年命题的成功经验,在平稳中力求创新。

试卷立足教材,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立意,在考查基本方法的同时突出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的考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试题设计新颖、内涵丰富、梯次分明、文理有别,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试卷结构略有调整,增加填空题个数,减少解答题个数,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提升。

二、试题特点1.调整试卷结构、增加知识覆盖试卷结构由去年的10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6个解答题,调整为10个选择题,7个填空题,5个解答题,增加了知识点的覆盖。

试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如理科第(5)、(7)、(11)、(15)、(17)题,文科第(6)、(8)、(9)、(13)、(14)、(16)题覆盖了复数、平面向量、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概率统计中的正态分布、期望、方差、抽样方法等相关知识。

解答题虽然减少一题,但也覆盖了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

2.注重知识交汇、考查综合应用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在知识交汇处设计试题。

如理科第(15)题将等差数列与随机变量分布列结合在一起;理科第(17)题将集合、线性规划、圆有机融合;理科第(21)题涉及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等多个知识点;理科第(22)题综合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文科第(22)题是以分段函数为载体,综合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不等式证明等知识内容。

3.加深试题内涵、重视思想方法试题设计时注重加深内涵,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如理科第(4)题、文科第(5)题利用草坪覆盖问题深入考查了对称思想;理科第(5)题需利用正态分布的对称性求解;理科第(7)题、文科第(9)题既可用向量的数量积求解,也可数形结合利用向量加减法几何意义求解;理科第(16)题、文科第(17)题考查了反证的思想方法;理科第(15)题利用等差数列、随机变量分布列性质、期望为载体,深入考查了方程的思想;文科第(8)、(16)、(22)题,理科第(14)题则考查了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

2007年江苏高考情况分析及思考doc - 新课程数学

2007年江苏高考情况分析及思考doc - 新课程数学

2007年江苏高考情况分析及思考淮安市教研室冯建国一、07年高考试题的基本情况:1、试卷情况07年高考试题(江苏卷)阅卷工作已经结束,从抽样统计数据来看,选择题50分得分约39.4分,得分率78.8%,填空题30分得分约17.4分左右,得分率58%,其中第13、16题得分率较低,选择、填空题的总体得分率为71.1%;解答题共70分得23.1分,得分率33%,其中第17题12分得8.5分,得分率71%;第18题12分得5.8分,得分率48%;第19题14分得5.4分,得分率38.6%;第20题16分得2.3分,得分率14.4%;第21题16分得1.09分,得分率6.8%。

全省均分79.94分,淮安市均分76.52分,在全省十三大市中名列第九名。

和06年比较,试题继续体现了“求新,出彩,不出错”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虽不是像06年与05年的姊妹题,但更加注意了基础题和常规题的比例,覆盖面较宽,题型基本上为常见题型,使学生即使做不出,也感到较熟悉,强化了在考查能力的同时注重“学什么,考什么”的命题思路,其结果是选择、填空题的得分率明显上升(比去年上升10个以上百分点)。

但由于解答题题量少,解答题的分值大,并坚持多题把关,从第18题起,得分率直线下降,尤其是后两题确实起到了把关的作用。

今年第17题考概率,第19题考解析几何,应当引起重视,从第20题、第21题来看,对函数性质的讨论、数列递推公式的运用依然是高考题命制的重点、难点、热点。

用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的话来说,今年的试卷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优点主要有(1)试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课本,但略高于课本。

(2)试题难度适中层次合理。

从统计情况看,这部分拿满分的人多。

(3)试题侧重基础,关注能力要求,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小题无创新,大题体现不同层次。

(4)区分度高。

第21这道题得10分以上的全省有500人左右,有15人得满分,20题得10分以上的全省有5000人左右,从这两道题的区分度来看,层次明朗,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平台,也基本实现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2007江苏高考试卷评析

2007江苏高考试卷评析

江苏07高考英语不偏不怪今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紧扣大纲、不偏不怪,继续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要求,总体难度和省均分估计与去年持平略低,得高分难度略大。

听力:仍然使用了全国高考英语的标准听力测试带,语速较慢、发音标准,考生一般都能把握对话的大意,加之绝大多数题目都比较明确,选中正确答案应该是有把握的。

单项选择:不偏不怪也不难,多为基础题,比较容易,其中有一两题稍难,考生可以用分析排除法解出。

完型填空:总体上应为中档题,和去年相比话题上具有一定难度:去年的话题是一个学生为自己偷看到竞赛题目而获奖的道德观反思的心理描述,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而今年是一家铺路公司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迎接挑战完成工程而大获成功的故事,离学生本身的生活较远。

考生必须用主题目标、语境目标、词语搭配目标、逻辑目标、常识目标去解题,若目的性不够明确,词语搭配能力不够强,还是要失分的。

阅读理解:试题总体难度低于去年,体现在:词汇难度不大,第一词汇表外的生词不多;5篇文章中实际有两篇为广告阅读,其余3篇文字难度也低于去年,大多考生应对其中有些文章觉得似曾相识;深层理解的难度不大,考生如能读懂大意,认真审题,仔细读选项,应当能拿高分。

对话填空:主题大意比较明显,细节理解也不难,因而对所填词的意义暗示比较明显,考生一般都能想到八九个词,但要做到语义、语法和拼写完全正确,还是需要基本功的。

书面表达:和往年一样,话题紧跟中国时事,是以阳光体育活动为主题的发言稿,响应教育部向学生提出的号召: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题目要求考生介绍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并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所给英语提示语仅涉及发言稿的一般格式,未给英语文字上的帮助,因而这是一篇半开放性的作文,对考生基本句型正确并熟练运用有要求,同时需要文章主题有序,内容连贯,句子、段落、篇章衔接,才能得高分。

2023年高考经济学试卷评析

2023年高考经济学试卷评析

2023年高考经济学试卷评析
2023年的高考经济学试卷很可能会涉及以下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
考生需要掌握国民经济核算、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考察形式可能会有数据分析、政策分析、案例分析等。

二、微观经济学
考生需要掌握供求关系、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市场垄断等方面的知识。

考察形式可能会有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

三、经济思想史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贡献等。

考察形式可能会有名词解释、简答题等。

四、经济政策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经济政策和措施等。

考察形式可能会有政策分析、案例分析等。

五、国际经济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察形式可能会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总体而言,考生需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以上仅为个人预测,具体还需等待官方公布。

2023年全国高考经济学卷三试卷分析

2023年全国高考经济学卷三试卷分析

2023年全国高考经济学卷三试卷分析
本次经济学卷三试卷包含共12道大题,考查了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其总体难度与往年
相近。

首先,在宏观经济学部分,考生需针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阶段及新问题进行分析。

本次试卷宏观经济学共设3大题,覆盖
了货币市场、财政政策、经济增长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内容
较为基础。

接下来,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本次试卷共设置了4道大题,覆
盖范围较广。

实物市场、交易成本、价格歧视等知识点均有涉及。

此外,涉及纳什均衡、博弈论等高难度知识点的考查较为间接,但
仍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国际经济学部分,本次试卷共设置了3道大题,考查
了国际收支、国际贸易等多个知识点。

整体难度适中,需要考生有
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了解。

总体来说,2023年全国高考经济学卷三试卷难度适中,与往年相近。

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答题策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注重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获得一个较高的分数。

新经济题材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新经济题材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新经济题材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舒云实施文综测试以来,以新经济题材为载体的高考试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此类试题更成了命题专家的兴奋点。

本文结合近四年的高考主观题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此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一、试题回顾1.(2002年文综卷第39题)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

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

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2.(2003年文综卷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3.(2003年全国卷第35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轿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如果一辆轿车的销售价为10万元人民币,75年均保险费为3000元,年均维修费3000元,其他相关的服务费年均4000元,那么10年以后,一辆轿车的使用费用就可能超过其售价。

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无限商机,一些与轿车消费相关的行业正在兴起。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2004年福建、浙江卷第38题)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一: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2005年天津文综卷第39题)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

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题目一
1. 什么是GDP,全称是什么?
答:GDP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
它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总生产力的指标。

题目二
1. 根据供求关系,当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量上升还是下降?
答:根据供求关系,当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量下降。

题目三
1. 什么是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导致物价
普遍上涨的现象。

题目四
1. 宏观经济中,什么是失业率?
答:宏观经济中,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未能就业的人数占
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

题目五
1. 什么是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答: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少于进口的情况;贸易顺差则表示出口大于进口的情况。

题目六
1. 什么是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主导,通过供求关系形成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题目七
1.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哪个国家?
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

题目八
1. 什么是投资?
答:投资是指将资金或财产投入到一定的资产或项目中,以期获得收益或回报的行为。

以上是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经济考题分析详解

高考经济考题分析详解

高考经济考题分析详解
高考经济科目是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高经济学知识和实现个人理财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对于近几年高考经济考题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首先,近年来高考经济考试题目涵盖的知识点逐渐丰富。

以2019年高考经济考试为例,不仅涉及到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政策调控,还出现了茶叶和红木等小众话题。

因此,学生们在备考时需加强细节题训练,同时保持对经济热点新闻的关注,以防考到一些冷门知识点。

其次,近年来高考经济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例如,2018年的经济考试试题中涉及到了新疆棉花、北京摇号等现实问题,考生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因此,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需注意培养逻辑思维和答案解决能力,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最后,高考经济试题难度逐年增加。

随着经济学的不断深入和扩展,考生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需要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
问题中。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要注重对概念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训练,加强对新出题型的接受和应对。

总体来说,高考经济是一门讲究实用性的学科,学生们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同时加强对经济热点新闻的关注,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希望以上分析对于高考经济考生有所帮助。

关于针对2006年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卷比较分析

关于针对2006年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卷比较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ofA Suzhou Institution2006年——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卷比较分析高三政治备课组一、2007年政治试卷总体印象:稳中有变,难度较大。

(一)稳:第一、试卷的长度即题量没有变化第二、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未变第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和时事政治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也基本上未变,纯时政题仍然是7道,约占全卷总分的10%左右;第四、简答题、辨析题仍各有2条,分数比例也基本上未变。

第五、简答题的背景材料仍然带有江苏特色,(二)变:1、“不定项选择题”改为“双项选择题”;2、辨析题由政治常识改为经济常识3、综合探究题,设问由3小问改为4小问,论述题由原来的3小问减为2小问;探究的比重加大,强调研究性学习;2007年是江苏“3+1+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2008年江苏将启动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新高考模式。

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本次命题应“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总体来说与全国政治科考试大纲基本吻合,较好地体现了新旧课程的过渡与衔接。

4、答案的组织较以往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探究性、生成性,给学生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机会。

5、综观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三维目标已经成为命题的隐性价值主线。

“知识与能力”维度如前所述。

“过程与方法”维度主要体现在38题第2问:“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就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各提一条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

”39题的第3、4问,该题中,命题者要求“结合别国经验谈谈如何化解城管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反思并概括本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去关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则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强烈人文属性的题目体现出来,如20题、23题、26题、29题、33题、36题等,这些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

经济学常识近三年高考真题与今年热点问题

经济学常识近三年高考真题与今年热点问题

《经济学常识》今年热点问题与近三年高考真题朱进光整理 2010.4.30一、复习建议1. 依据考纲,结合教材,整理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记牢考点内容。

2.比较几大主要经济理论的异同。

3.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理论和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二、热点透析及模拟试题(一)热点透析【热点1】自由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材料: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

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

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

2009年11月14日至15日,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狮城”新加坡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

就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谈几点看法。

——坚定信心,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进程并取得成功,有利于提升国际贸易开放水平、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命题角度:运用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或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分析:1.推进自由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2.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热点聚焦2】:收入分配调整、尊重劳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经济常识》考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经济常识》考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经济常识》考题特点及解题方法刘泽民一、分析新经济现象,解决新问题。

记得前些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第一次出现国企改革的考题,在考生中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有人认为国企改革连国家都拿不出好办法,却来问高中生怎样搞好国有企业。

但是,高考并未因此收手,而是连续考了八年国企改革。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指导现实,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所以,经济常识高考题一定要从最新的经济现象入手,考察我们对经济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比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下面看两个题:20XX年全国文综卷38题:“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一 20XX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要点:(1)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

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

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XX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一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答案要点: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考题特点、命题趋势与高三一轮备考策略

高考题特点、命题趋势与高三一轮备考策略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1.高屋建瓴
第四、努力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时代
(1)进入近代最好的历史时期 (2)面临不少艰难险阻 (3)走符合国情和实际的路 (4)继续解放思想 (5)政治文明的探索和发展 (6)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2.细节操作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2.细节操作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一)二轮复习专题的构建
▪ 2、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 题
▪ 现代化史观 :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生活

(一)二轮复习专题的构建
▪ 2、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题 ▪ 全球史观:
从分散到整体、机遇、挑战

(一)二轮复习专题的构建
▪ 2、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题
社会史观:(社会问题、主要措施) ▪ 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妇女儿童、家庭风俗、 ▪ 人口迁移、自然灾害、战争动乱、社会危机、 ▪ 阶级阶层、贫困化、城市化、人口与就业等
第四部分:
高考题特点、命题趋势及 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一、研究高考题命特点,把握高考 题命题基本规律 二、制定全年复习计划 三、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四、制定二轮三轮复习计划
第一章 研究高考题命特点 把握高考题命题基本规律
(一)对历史试题相关项目的统计
1.专题分布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 合计
2015年 28分 分值
正如有专家所说: “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 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主要表现:
知识认识理解不到位。 知识内在联系不明确。 知识的动态把握薄弱。 知识整体性把握欠缺。 知识迁移运用力薄弱。 知识表述机械不完整。
总分的高低也取决于失分

2007年高考试题评价(江苏卷)

2007年高考试题评价(江苏卷)

江苏卷一、总体评价今年江苏省试卷仍然是文理合卷,试卷的结构、试题的类型、试题的数量与分值的设置都与去年试卷相同,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内容较为全面,同时又突出了主干内容。

试题既注重常规思想方法的考查,又突出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考查。

试题排序由易到难,有利于区分不同程度的考生。

二、试卷特点1.重视基本素质,强调通性通法试卷重视考生基本数学素质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的运用。

大部分试题都突出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素质,考生可以用熟悉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求解这些试题。

第(7)、(16)、(19)、(20)、(21)题等五个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虽然要求较高,但考查的目的仍是考生的基本数学素质,所涉及的方法也仍以通性通法为主。

2.突出主干知识,重视新增内容试卷突出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考查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空间线面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的试题构成试卷的主体。

同时,试题也重视导数、概率等新增内容的考查,较为合理地设置了考查这些内容的试题,如第(8)、(13)、(19)题考查了导数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第(17)题考查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3.注重思想方法,重视综合运用试卷以数学知识为素材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如第(20)题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素材考查了考生运用由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能力与思想方法,如第(17)题考查了运用概率和函数知识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第(20)题考查了运用方程、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及推理论证的能力;第(21)题考查了综合运用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第(3)、(6)题等多个小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2)、(20)、(21)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0)、(21)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第(15)、(18)、(20)、(21)题考查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高三历史组综合分析今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有以下特点:一、题型结构基本稳定,同时有所创新首先从总体看,试卷没有怪题、偏题,也没有特别难的题目,考的都是教材的重点。

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没有听说学生反映有超出江苏省考试说明的内容。

试卷在内容比例和题型结构上基本稳定,同时根据题目选材、问题设计等因素又稍作调整,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如选择题稳中求变,分值稍有增加(由23题共69分增加到24题72分),进一步体现强化基础知识;材料题和问答题以考查主干知识与书本知识为主,基本没有难题、偏题,同时难度略有上升,提高了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今年的试卷图文并茂,题目的灵活性更强,题目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

学生在阅读自学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历史问题,寻求各种历史规律、历史特征和历史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历史事物的分布、历史规律和历史成因等。

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今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在选择题中大量采用图表、文物资料图片及文字材料。

如第2、4、6、12、21题,由于再现了历史,从而启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化了抽象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地图所展示的历史环境的理解。

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科学习能力,有利于深入准确考查考生历史学科的潜能和素质,我认为,这是今年历史学科试卷的一大亮点。

三、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数量也比以往增加有不少题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出得有新意,如关于引用一段描述四川天府之国的资料,没有四川一个字,全靠对材料的理解来判断,学生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来江苏卷经济类试题特点和07年高考经济常识备考策略邳州市东方学校孟凡军一、三年来江苏政治高考经济类试题的特点1.突出主干知识考查,重点考点出现频繁先看一个经济常识考点统计信息:重在突出教材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的考查,这可以从考查的主干知识内容和核心考点的出现频率上得以证实。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考查较为集中和频繁:一、我国的经济制度。

如:04年试卷中10题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05年试题中17题的“非公有制经济”、31题的“分配制度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06年试题中20题的“非公有制经济”、31题的“收入分配政策、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

二、市场经济知识。

如:考查了04年35题的“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31题的“宏观调控政策”;05年32题的“央行的职能和宏观调控”,36题的“诚信问题”和33题的“市场交易原则问题”,06年19题的“市场经济”、21题的“财政”、33题的“正当竞争”、39题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等。

三、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原则。

在04年试卷中13题考了“商品服务市场”、32题考了“市场竞争”;05年的18题考了“企业的含义”、33题考了“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市场交易原则”、36题考了“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06年23题考了“企业兼并”、30题考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2题考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经济结构调整”、33题考了“正当竞争”、30题考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

四、对外贸易和关税。

04年试卷中考了15题的“对外贸易”、39题的“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走出去战略”;05年试卷中19题的“关税和对外贸易”、21题的“关税”、24题的“经济全球化”;06年试卷中的24题“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坚持的原则”等。

五、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

包括04年高考试题中9题的“货币职能”、14题的“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16题的“通货膨胀”;05年高考试题中32题的“央行的职能与宏观调控”;06年试卷18题的“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39题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等考点。

六、税收和财政政策:具体考查了04年试卷中30题的“个人所得税”、31题的“宏观调控政策(税收、财政)”;06年试卷中16题的“消费税调整”、21题的“财政”、39题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等。

以上经济常识中的主干知识和考点在前三年的江苏卷考查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频繁的。

显然,它们就是经济常识中最重要的考查内容。

这里用一句话对以上知识加以概括,以帮助教师和考生深化对这些考点的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市场主体遵循着市场交易原则在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开展着经济活动,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加以调控。

3.考查时政内容逐年增加,试题时代感日趋增强表二:三年来经济常识试题涉及的时政热点数量和内容首先,经济常识类试题对时政的考查逐年增加。

04年仅仅涉及到3个时政热点,05年涉及到8个,到了06年就涉及到10个,从趋势看,对时政的考查明显一年多于一年,这是一个正确的、必然的选择和变化。

这是由思想政治课时代性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科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对经济知识的考查,如果脱离日新月异的经济生活,不反映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经济理论就没有生命力,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04年选择题题干基本上仅仅就教材内容设题,选择肢也基本上来源于教材,这不仅是降低了试卷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导致了试卷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的问题。

05年、06年经济常识的考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经济理论的考查反映了现实的经济生活,体现了经济常识的特点。

其次,经济常识试题涉及的时政内容主题较为突出。

05年、06年两年考查的时政,基本上是以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或是体现和贯彻经济政策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成就作为背景:如05年涉及的时政中,从表中可见: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作出了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的决定、2004年我国征收的关税、2003年我国钢材、水泥、原煤消耗、我国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央行调整商业银行住房贷款政策、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等等,这些时政数量上占经济类时政总数的接近九成,它们都是与国家的经济政策直接相关的。

在06年试题涉及的时政中:消费税调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中美就纺织品问题经过七轮磋商最终达成协议、农民工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也都是与国家政策直接相关的,这些时政在经济类时政中占到七成。

可见经济常识考查的时政主题是很突出的,教师和学生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在时政复习中少走弯路。

再次,经济常识试题涉及时政的切口都很小。

就2005年考查的时政而言,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个规定为背景,考查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取消,同时我国商务部作出了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的决定,考查我国政府加征出口关税的目的;以2003年我国钢材、水泥、原煤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为背景考查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2006年考查中则是以我国对消费税调整为背景考查此举的意义;以江苏省个私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背景考查个私经济发展的原因;以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为背景考查财政的作用等。

这些时政的考查都是体现了我国的重大经济政策,对应了我国的重大经济现象,但在问题的设计上却是从小处着眼,从小切口入手,这充分体现了时政考查上的大背景和小切口相结合的特点。

3.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基调不变,考查难度不断加大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这在2004年高考试卷中体现的最为充分。

2004年是我省自主命题第一年,整张试卷P值大于0.7的题目,即基础题约占总分的34%,比考纲规定的30%多出了4个百分点;P值小于0.3的题目,即较难题约占总分的6.7%,比考纲规定的10%少了3.3个百分点。

这就是说,试卷不仅是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还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经济类试题的考查也是这样。

就经济类试题而言,难度降低的主要表现是:选择题较为容易,选择题的题肢都来自于教材语言,选择肢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原话,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题肢的正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这种情况在05年、06年的试卷中就有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在这两年经济类试题的选择题上就可以看出来:如2005年试卷中经济常识试题的选择肢:“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北京故宫博物院”、“优化纺织品的出口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等观点和提法,以及2006年经济常识部分试题的选择肢:“有利于间接调节收入分配”、“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完全运用市场经济原则”、“法律所禁止并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等观点和提法,不是象2004年试题中的题肢那样,直接在教材中摘下来某一句话作为选择肢,而是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变通处理,或是教材语言与时政语言的结合,这些题肢都需要考生仔细分析和思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题的难度。

4.重视对变动和新增考点的考查,新增考点成必考考点自2004年以来,各年的政治科大纲都有一些考点上的变化,或者是修改、变动的考点,或者是新增的考点,这些考点在当年都是高考的重点,经济常识中的变化或新增考点也无不在当年的考试中得到重视。

下面是三年来江苏卷对变化和新增考点的考查情况。

2004年:政治试卷中对考纲修改、变动或新增的知识点进行了考查,其中经济常识考点有:第12题考查“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13题考查“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第16题考查“通货膨胀的产生”,这些是考纲予以修改或变动的考点。

2005年:试卷第17题通过对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相关规定的解读,考查了新增考点“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以及调整的考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36题的辨析题“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

在考查内容上,既考查了常规考点即哲学常识中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经济常识中的“市场交易的原则”,又考查了新增考点,即经济常识中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哲学常识中的“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提倡诚信”。

2006年:经济常识的新增考点“兼并与破产”在选择题23题中考到,另外考纲中涉及的新增形式“综合探究”在39题中单独以一个新的题型出现。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经济常识的变化和新增考点都是当年的考试重点,这也是经济类试题考查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应对2007年高考,经济常识备考复习的策略选择1.依纲据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要全面认真地做好每一个考点的复习工作,并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考点的复习。

一轮复习要老老实实地回归课本,努力夯实基础知识,对经济常识的每一课的知识都能在理解基础上识记、掌握和运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化对经济常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轮复习要整合大纲规定的考点,构建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分清知识的主次,准确把握主干知识。

三轮复习即综合复习过程除了要对知识加以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对学生加以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之外,还要对经济常识的重点考点重点复习,反复运用和训练,以达到对那些重点考点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时政内容复习要精心选择,以免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或功夫白费。

从前三年江苏卷对经济方面时政的考查来看,经济常识方面的时政材料的选择,要以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为主,加之能体现贯彻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时政作为时政复习的背景依据。

且在选择背景材料时也不要过于庞杂和宽泛,设计试题时一定不要过于宏观和抽象,而是要从大政策的某一角度,从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成就的某一方面即从一些小处着眼,找小切口。

一定不要求大求全,那样会因贪多求全而冲淡主题、淡化重点,从而造成时政复习的方向发生偏差,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找到证明,即高考的这一特点已经被一些出版社和图书策划者捕捉到了,这两年的时政热点专题资料编写体例上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原来的热点专题都是从大专题的角度编写,近两年多是从小视角来编写,都是先设计一个大专题,具体编写的体例则立足小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