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PPT讲稿

合集下载

病性辨证PPT精选文档

病性辨证PPT精选文档

●何谓病性辨证?
――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 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本质属性的辨证方法(定性诊 断方法)。
●何谓“审症求因”?
即根据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对照六淫邪气的致病特点,通过
分析,从而推求出病因之所属的一种辨症方法。是中医认证的重要方法。
2020/5/23
面色苍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⑴以心肾阳气虚脱为主要表现,如突然冷汗
淋漓等。
⑵常兼气脱证,如气息微弱等。
辨证依据:①四肢厥冷; ②面色苍白; ③冷汗淋漓;
④脉微欲绝。(气息微弱?)
● ①、②、③、④组合为典型的亡阳证候。
危重病人,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B) A.亡阴 B.亡阳 C.阳虚 D.阴虚 E.以上均非
概 念: 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其温养、推动,以畏 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⑴有阳虚失温的表现,如畏寒、喜暖等。 ⑵常兼气虚表现,如神疲、乏力等。
辨证依据:①病久体弱; ②畏寒喜暖; ③小便清长; ④口淡不渴; ⑤舌质淡嫩。
● ①加②、③、④、⑤任何一项,当首先考虑阳虚证。 ● 阳虚证的表现一般是全身性的,但多以心、脾、胃、阳
A.湿淫 B.暑淫 C.寒淫 D.风淫 E.燥淫 2.患者头胀且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
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缓。其证候是:(B) A.伤暑 B.冒湿 C、伤湿 D.中暑 E.以上均非
28.下列哪项不是火淫的临床表现:(E) A.壮热口渴B.面红目赤C.烦躁不宁D.舌质红绛C.脉象濡数
━━参见教材P154 →P155
(其余四淫证自学)
2020/5/23
10

病性辨证PPT课件

病性辨证PPT课件

辨疫疠
辨识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邪,如瘟疫、鼠疫等,以 预防和治疗。
辨七情
辨识喜、怒、忧、思、悲、 恐、惊等情绪因素对疾病 的影响,以调整患者的心 态。
辨病机
辨气血
辨经络
辨识气血的运行状况,以了解疾病的 病理变化。
辨识经络的通畅情况,以指导针灸和 推拿治疗。
辨脏腑
辨识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以确定疾 病的病位和病性。
暑湿感冒
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心烦,尿少色黄, 舌苔黄腻,脉濡数。
咳嗽的病性辨证
风寒咳嗽
01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
紧。
风热咳嗽
02
咳嗽气粗,咽痛口干,痰粘稠黄,流黄浊涕,舌质红苔黄腻,
脉浮数。
痰湿咳嗽
03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粘稠,胸闷气短,舌苔白腻,
病性辨证有助于深入探究疾病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中医药学的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病性辨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够,不同医生之间的诊断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病性辨证的理论体系较为复杂,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难以普 及和推广。
现代医学对病性辨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不足,缺乏有效的现代科学技术的 支持和验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脉濡滑。
胃痛的病性辨证
寒邪客胃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 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伤胃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 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或秘结,舌淡红苔厚腻或黄 腻,脉滑数。
肝气犯胃

病性辩证PPT课件

病性辩证PPT课件
证候分析:久病伤阳、气虚及阳、久居寒凉、苦寒清凉耗伤阳气、年老火衰。 辨证要点: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常与气虚症状共见。
最新课件
19
阴虚证
概 念: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或阴不制阳,阳气偏亢, 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证候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02.证候表现
发热恶热,心烦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 疲,肢体困倦,小便黄短,舌红,苔白或 黄,脉虚数;或发热,胸闷腕痞,腹痛, 呕恶,无汗,苔黄腻,脉濡数;或发热, 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急,甚至昏迷, 抽搐,舌绛干燥,脉细数等。
03.证候分析
04. 辩证要点
因夏季气候炎热而感受外界暑邪, 暑邪致病有严格季节性。暑为阳 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 易夹湿邪等致病特点。
02.证候表现
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 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或 肌肤麻木,或肢体关节游走 疼痛,或面睑浮肿等症。
03.证候分析
04. 辩证要点
多因气候突变、环境不适,体弱 等因素导致风邪外袭所致。
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 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面睑浮 肿。
最新课件
7
证型
最新课件
31
气逆证
概 念: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咳嗽、喘促,或呃逆、嗳气,头痛、眩晕。 证候分析: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气机阻滞程度更甚的一种表现形式。 辨证要点:咳喘、呕吐呃逆、头痛、眩晕与气滞症状共见。
最新课件
32
气闭证
概 念: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导致气机逆乱,闭塞不通,以突发昏厥或绞 痛为主要表现的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学所确定的病因(内风、气滞), 主要是对当前病变本质所作的结论。
如感受寒邪常见寒证,但亦可出现热证 的结果。也就是说,原始病因可出现不同 的结果。
病因学所说的病因与辨证学所说的病因之 间的关系。此为本节学习的难点。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辨证的概念 、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2.寒淫证实寒之伤寒、中寒、虚寒的鉴别:
(1)概念不同
• 伤寒证——指寒邪外袭肌表,阻遏卫阳所表
现的实寒证。
• 中寒证——指寒邪直中脏腑、气血,损伤阳
气,阻遏气机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 虚寒证(内)——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无
力所表现的里虚寒证。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四、湿淫证(外湿证、内湿证)
1、基本特点:
湿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之阳气。 脾喜燥而恶湿,湿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脾
阳。
湿邪易阻碍气机运行,其性重浊,粘滞不爽,
病多缠绵难愈。
湿性趋下,病多见下部症状。 湿性弥漫,致病范围广泛,且易与它邪合病,
如暑湿,寒湿,风湿等。
2020/8/10
8.掌握津液不足证、水肿、痰证、饮证的概念、临床表 现及证候分析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1.六淫各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的要点。 2.气病、血病、气血同病、津液不足及水 肿、痰饮各类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 (二)疑难点: 1.瘀血及痰证的表现。 2.如何正确理解水、湿、痰、饮在形质、 流动性、证候表现上的异同,以及四者之间 的关系。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课件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病性是病理改变的性质,即 病变的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 前证候本质性原因,因而有时也 称为“病因” ,即“审症求因”
和病性辨证;但和发病学的原
始因素的“病因” ,概念不同, 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二者有区别是:
病因学所说的病因(六淫、七情、饮食、 劳倦、外伤),重在论述原始致病因素 (发病条件)的致病作用。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学习时数】 6学时
【概念辨析】 1.六淫证候的发病特点。 2.风、寒、暑、湿、燥、火及疫疠的临床表现及 证候分析。 3.七情证候、饮食劳伤及外伤证的常见症状。 4.气病辨证: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 逆、
1.气滞证与食滞证 2.气闭证与气脱证 3.血热证与温病血分证 4.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 5.血寒证与血瘀证
5. 常见证名:风邪袭表证、风客肌肤证、风邪 犯肺证、风水相搏证、风邪中络证、风毒窜 络证等。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外感风邪及风毒,新病突 起,符合痒、麻、动、抽等风 邪致病的证候特点。同时应熟 悉外风证与内风证在概念、成 因、证候表现上的异同及外风 与寒、热、火、湿、痰、水、 毒等邪兼并为病的名称,如风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辨六淫证候是根据病人所 表现的症状、体征对照六淫的 致病特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 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六 淫证候。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一、风淫证
1、基本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升散、善行数
变,而为百病(外感病)之长 (2)显症来去迅速、游连不定、动
(4)病机不同
伤寒证者,卫阳被郁,肌肤失温; 中寒证者,阳气受损,气机被遏; 虚寒证者,阳虚失温所致。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寒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证候, 只有分清其类型以及各类之异同, 才能把握其不同的治法,再者, 应注意分清中寒与虚寒,因其性 质相同,然而其程度不同,前者 急而后者缓,前者宜“寒者热 之”,后者则“阴病治阳”。尤 其是阳虚之结果即是亡阳证。
摇多变,而以外扰上达为主 (3)传变多易卒感即发,内外相引,
错杂相兼。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2.概念:感受外界风邪(及风毒)所出现的符合 “风”性特征的证候。
3.病因:六淫之“风”(包括某些生物性致病因 素,即风毒。
4.临床表现:
汗出恶风、脉浮(太阳中风); 皮肤瘙痒、丘疹(风毒袭表); 口眼歪斜,麻木不仁(风中经络); 肢体抽搐,关节游走作痛(风痹)等
2.熟悉七情辨证、饮食劳伤及外伤证的临床表现。
3.了解六淫、疫疠各证的常见证名以及各证间的关系。
4.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病因分析。
5.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 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6.掌握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及证候分析。
7.掌握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 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三、暑淫证 (暑证)
1、基本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火热,最易耗气伤津。心 主火,暑邪亦属火,极易内传,伤及心营。 暑必夹湿,常与湿邪相合为病。
2.临床表现:
• 暑热耗气伤津:恶热,汗出,口渴、疲乏、
尿黄、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 暑闭气机:胸闷腹痛,呕恶,无汗; • 暑闭心神:神昏、惊厥。
(2)病因、病位不同
伤寒证 淋雨露宿 肌表、太阳 严寒
中寒证 饮食生冷 肺胃肝心胞宫
虚寒证 体内阳气不足或机能减退 心脾肾胞 宫
2020证——新起恶寒、头身疼痛、肢厥、
无汗、苔白脉浮紧。
中寒证——脘腹冷痛、泄泻…… 等。 虚寒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等
寒、风热等。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在临床上,因机体内部的 病理变化而出现上述症状,与 外界风邪无关,称之为"内风", 将在脏腑辨证中详述,不属本 章范畴。
2020/8/10
中医诊断学
二、寒淫证 (外寒证)
1、基本特点:
(1)寒为阴邪,凝闭收引,清冷下 趋。
(2)显症拘紧,沉静,清稀,暗淡
(3)传变比较单纯,易动水饮,易 伤阳气,多在气分
中医诊断学
2.临床表现:
面色晦暗——湿浊上泛面部; 头重如裹——湿邪在头,清阳被困; 胸闷脘痞、纳呆、恶心呕吐——湿在胸脘; 大便稀溏——湿邪困脾,脾失健运; 小便混浊、妇女带下量多——湿浊下注膀胱、
胞宫;
苔滑腻,脉濡缓——湿证之舌脉; 关节肿痛、沉重,屈伸不利——湿注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