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功教案(共2课时)_20120924102954746

合集下载

教案:11.3功

教案:11.3功

§11.3 功一.教学设计思路功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抽象的概念,本节主要采取问题串式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实现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掌握,从而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去用。

本节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是围绕是否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功以及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转变成引领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总结,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的形式,共享资源,在集体的努力下克服学习的困难,完成学习的任务。

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质疑、实验的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同学交流等,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习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

从书本到生活、从个别学习到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做功的必要因素;探究功的计算公式;探究得出功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功包含的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功的计算。

四、教学资源斜面、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刻度尺、小木块及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设计总结板书:省力的机械费距离费力的机械省距离举生活中利用斜面工作的事例:设疑:利用斜面这种机械提升重物和直接提升重物有什同?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

《功》的教案模版

《功》的教案模版

《功》的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本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功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素材3.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功。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课堂练习1.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布置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十、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十一、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与功相关的物理学家及其成就。

十二、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方法。

十三、教学总结1. 总结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 强调单元重点知识点。

十四、复习与巩固1. 组织复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复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十五、课程整合1. 将功的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功教案内容

功教案内容

例2.观察图片,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否对物体做了功?⑴司机用力推汽车,但汽车纹丝不动;⑵足球在草地上滚了一段距离;⑶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⑷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例3.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四、关于功的计算1.讲解课本上的例题2.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

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BC= 2AB。

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W1:W2=l:lB.W1:W2=1:2C. W1:W2=2:1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五、估算及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例题:大伟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了多少功? ( )A.200J B.300J C.400J D.500J六、课堂综合练习1.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A.0J B.400J C.2000J D.2400J2.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自行车净重200N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1×10-2m2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30N车轮直径0.61m轮胎承受的最大气压 1.2×105Pa⑴在车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⑵该同学骑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功功率》教案教科版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功功率》教案教科版

11。

3 功功率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初中物理功的教案

初中物理功的教案

初中物理功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3节“功”。

本节课主要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叫做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

3. 功的应用: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水力发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特别是力和距离的对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木板、滑轮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感受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

2. 讲解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叫做功。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讲解力、距离、角度对功的影响,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

4. 应用实例讲解: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功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水力发电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提水过程中所做的功。

6. 板书设计:功的概念: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叫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

7. 作业设计(1)题目: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功:a. 提着物体匀速上升10米;b. 推着物体匀速移动20米;c. 拉力为10N的木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5米。

(2)答案:a. 功 = 力× 距离 = 10N × 10m = 100J;b. 功 = 力× 距离= 10N × 20m = 200J;c. 功 = 力× 距离= 10N × 5m = 50J。

功教案的内容

功教案的内容

课题11-3 功课时 1
教学目标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3.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能从功的角度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一、课题引入
1.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利用定
滑轮提升重物,不能省力,但也没有多移动距离。

2.分析杠杆省力与省距离之间的关系。

3.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二、探究斜面
1.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

四、总结本课时内容,课堂练习:
例1. 如图,李萍同学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推

同一高度,则李萍做功()
A.沿AD推力做功较多
B.沿BD推力做功较多
C.沿CD推力做功较多
D.沿AD、BD、CD推力做功一样多
例2.如图所示,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五、作业布置。

《功》教案(通用13篇)

《功》教案(通用13篇)

《功》教案(通用13篇)《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认知: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整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专题网站、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郑胜利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郑胜利的宏大功绩进行介绍。

情感:1、把网络教学请光临语文课堂学习,丰富学习的内容,活跃学习的气氛,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胜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技能:1、娴熟电脑操作,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了解更多的有关郑胜利的信息,深化问题讨论,独立思索,形成个体观点。

2、娴熟制作,能在肯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并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清爽的文笔,饱蘸着对郑胜利的一片深情,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民族英雄的宏大功绩。

重点: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郑胜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解决措施:争论、朗读、网络扫瞄难点: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深化问题讨论,独立思索,形成个体观点。

能在肯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并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网络扫瞄、争论沟通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1、本课是选自学校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学习对象为学校五班级的同学,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己经把握了肯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对于生字的学习,课文内容的了解基本能独立进行。

除此之外,也有了肯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一部分的同学更能在肯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调查进行整理、组合。

2、针对“郑胜利”的资料内容比较多,而课文只是进行了简洁的介绍,远远满意不了同学的求知欲。

为了能让同学对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深化地学习、讨论,综合全部查找到的资料制成了专题网站,为同学的学习供应最好的学习资源。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 功教案 苏科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 功教案 苏科版 教案

功【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激发兴趣,增进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认识目标: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会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对1J的功有多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间】【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对不同机械的研究,你能说说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与使用扫帚扫地的特点吗?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二)自学与互帮1. 自学内容一: P14活动“探究斜面”自学方法:请你阅读教材P14做一做,完成下列填空(1)~(3)(1)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F时要拉动;拉力F的方向要与斜面平行。

(3)为了多测几次,更好地发现规律我们可以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改变;也可以改变斜面的高度来改变小车上升的。

(4)教师演示,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测量序号 F / N s / m G / N h / m Fs / (N•m) Gh / (N•m)①②③(5)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组内交流你的发现(至少写出2条);;。

教师释疑: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否使用了机械,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2.自学内容二: P15第4段至第6段自学方法:(1)机械功的定义:与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用符号表示功(2)功的公式;功的国际单位,用符号表示。

(3)1J的功有多大?。

教师释疑: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中,人对物体是否做功①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②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③推着小车前进判断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

(4)同组同学交流:教材P15所示的几种情景中,人做功了吗?为什么?(a) ;(b) ;(c) ;(d) 。

(5)阅读教材P16例题,思考:为什么陈杰同学对水桶的拉力F=G(三)当堂练习1.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 ,二是__________ _。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初中物理《功》教案初中物理《功》教案1 11.3功第〔 2 〕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2、如图4,将重2N的物体匀速提升0.2.不用滑轮组做的功W不用机械〔〕?【课堂反应】1.一个人用100N的力往下按某一杠杆,把一个物体举高了0.5。

假如人手下降的高度是2,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功是____,被举高的物体重_____N。

2.用10N的程度拉力拉着重为60N的小车在程度路面上前进3.5,拉力做的功为__,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

3.某同学用20N的力将重50N的铅球沿程度方向扔出,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后停下。

在铁球滚动的过程中,人对球做的功是____,重力对球做的功是___。

4. 举重运发动把重1500N的杠铃举在2高处静止不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人既用了力,也做了功B. 人既没用力,也不做功C. 人在用力,但没做功D. 无法确定5. 对于功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B.物体通过的间隔越长,对物体做的功越多C.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程度面上匀速滑动时,没有力做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做功6.一个人把5N的砖头沿冰面程度抛出, 砖头在冰面上滑行20停下来, 那么砖头在滑行的过程中〔〕A. 人对砖头做功100B. 惯性做功100C. 重力做功100D. 上述均不正确7.起重机的钢绳将500牛顿的物体匀速进步6米后,又程度匀速挪动4米,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A. 3000焦耳B.5000焦耳C.20xx焦耳D. 1000焦耳。

8.质量为40千克的物体受到100牛的程度拉力,挪动了50厘米。

求:〔1〕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9.如图3是在程度面上挪动重物的装置,假设物重为600N,在阻力为重力的0.2倍时,匀速挪动物体,使其以2/s的速度前进,经过5s钟,〔滑轮内部摩擦及滑轮重不计〕试求:〔1〕拉力F的大小。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功教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功教案 苏科版

第三节功(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3.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活动过程】活动一:分析杠杆、滑轮(组)的优缺点用动滑轮提物体可以省一半力,与此同时,手提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是什么关系?这说明动滑轮是省距离还是费距离的呢?用筷子夹菜时,手指只要移动很小的一段距离,筷尖就能移动很长的距离,这说明筷子这种杠杆是省距离的,与此同时,你能判断筷子是省力还是费力吗?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简单机械呢?这种关系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活动二:探究斜面信息快递:与杠杆、滑轮一样,斜面也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大桥的引桥、卡车装货(如下图)的跳板都可以看作斜面。

由活动一,我们知道了杠杆、滑轮、滑轮组在省力或省距离的优点的同时,都同时存在着缺点。

现以斜面为研究对象,用实验探究其使用特点。

在斜面上放一小车,车上放不同数量的砝码,沿斜面方向拉动小车,测出拉力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及砝码总的重力G,小车上升的高度h,并填入下表:序号F/N s/m G/N h/m FS/(N·m)Gh/(N·m)(1)比较F与G、s与h的关系,你可以发现斜面有哪些使用特点?(2)比较每次FS与Gh的关系,看有什么发现。

听老师分析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简单机械;听老师总结实验发现的规律。

活动三:了解功的概念阅读课本P15,了解功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单位符号及单位的物理意义。

读懂记住后,脱离课本与同小组同学互相问答。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活动四:计算做功小杰将5kg的水桶从离井口4m处提出,后又水平移动了2m。

求两个过程中小杰对水桶做的功。

【巩固反馈】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分别是:一、,二、。

2.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用力将铅球掷出B.将书包背上楼C.骑自行车匀速前进D.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3.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B、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有力对它做了功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3.水平地面上有一块重为2N的静止石块,一个小孩用10N的力踢石块,使石块滑行了1m的距离,则小孩对石块所做的功是()A 19JB 2JC 12J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陈杰同学林雨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02.O.2J C.2J D.20J5.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m深处提到井口。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
设计(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公开课资料《功》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中学关雅君一、课前准备1.师生共用讲学稿(见附件)课前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2.实验器材准备: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滑轮组、斜面、长方体木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学生按4人一组分组,按组数平分成3份,各自完成一个实验探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
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和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
念。

四、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功》教学方案范文

《功》教学方案范文

《功》教学方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功》,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批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功》中展示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3.学习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功”概念的兴趣和认知。

2.阅读(40分钟)将《功》分段阅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3.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写作(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对《功》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和思路。

5.展示(2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以便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表达能力。

包括学生是否投入到阅读中,是否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功》文本2.电子设备(电视、电脑等)3.相关图片和视频4.写作指导材料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例如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中的“功”和西方文化中的“英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现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功》教学方案的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同时,通过写作活动和展示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11.3功新课教学案

11.3功新课教学案

课题:§11.3 功主备:王国兴审核:九年级备课组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 成绩___ 家长签字【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2.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做功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习过程】一、新课复习导入1.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但手拉绳移动的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用扫帚扫地,虽然费,但手只需运动较小的,就可以使扫帚在地上扫过一大片。

这说明:省力的机械费,省距离的机械。

2.讨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二、引入功的概念1.功的概念: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

2.功的公式,其中表示功;表示力,力的单位是;s表示,单位是;功的单位是,这个单位的专门名称是,简称,用字母表示。

1J/s= N·m,1J的物理意义是。

3.自己体会一下:1J的功有多大?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

2.讨论:将一只50g鸡蛋缓缓举过头顶,然后停在头顶2min,这2min内,你做功了吗?缺少什么条件?。

3.讨论课本中图11-30的四个例子。

四、活动:探究斜面(一)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测出拉力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重G ,小车上升的高度h ,记录在下表中。

(二)讨论1.使用斜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但重物通过的距离较(长/短)。

2.进一步的计算表明,Fs与Gh 的值近似(相等/不等)。

3.使用其他机械也可得到与使用斜面时相似的结论。

即没有既省又省的机械。

4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五、阅读课本P16的例题,如果桶的质量为2Kg,则陈杰对水做了多少功?对比和分析两次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巩固习题】.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所做的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前的力F=10N推质量为m=3Kg的小车,没有推动,手做功为多少? .(2)手托一个重为25 N的铅球,平移3 m,手对铅球做的功为多少?(3)一只质量为m=200g的苹果,从高为2m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多少?【课堂检测】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1.在物理学中规定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它的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2.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功》教案(精选

《功》教案(精选

《功》教案(精选教案:《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第3节,主要讲述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叫做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即W = F × s。

3. 功的性质: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正负判断。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物体受力移动的情景,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力与物体移动的关系。

2. 概念讲解:介绍功的定义,强调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

3. 计算方法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说明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对功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提水过程中所做的功。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6. 功的性质讲解:讲解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3. 功的性质:标量、正负表示动力与阻力七、作业设计(1)用手提着一只重为 10N 的桶,提升了 2m;(2)用水平推力推一辆小车,使其移动了 5m。

2. 答案:(1)用手提着桶所做的功:W = F × s = 10N × 2m = 20J;(2)推小车所做的功:W = F × s。

《功》的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功》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

(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3 功课时 2
教学目标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能从功的角度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辨证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
资源
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功的基础知识
一、课题引入
1.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不能省力,但也没有多移动距离。

2.分析杠杆省力与省距离之间的关系。

3.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二、探究斜面
1.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

2.提出问题:
⑴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小车及砝码的重力、匀速拉动小车时的拉力、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
⑵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
(平行于斜面,匀速拉动)请学生回答。

由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3.请同学们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测量次数F/N s/m G/N h/m Fs/(N·m) Gh/(N·m) ⑴


4.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纪录在表格中。

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关于功的概念
1.进一步分析实验结论,得出: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2.指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3.功的计算公式:W=Fs
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J=1N·m
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

5.提出1J的功有多大?
从地上拿起一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做功大约1J。

四、总结本课时内容,课堂练习:
例1. 如图,李萍同学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推上同一高度,则李萍做功()
A.沿AD推力做功较多
B.沿BD推力做功较多
C.沿CD推力做功较多
D.沿AD、BD、CD推力做功一样多
例2.如图所示,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五、作业:
课本P34 ⑴⑵⑶
课课练习题结论:Fs与Gh近似相等;Fs略大于Gh。

让学生利用功的公式进行推导,并对相应的物理量进行估算。

第二课时:功的知识巩固、习题课
一、回顾功的计算公式、单位,请学生回答。

二、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2.强调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3.例举下列三种情况,判断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①物体受力的作用,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距离;
②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③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

三、识别物体是否做功
例1.下列实际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人肩上扛着重物,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
B.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头顶稳稳地停留3s的过程中
C.人手提着重物,在斜坡上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
D. 人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了10 m的过程中
例2.观察图片,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⑴司机用力推汽车,但汽车纹丝不动;
⑵足球在草地上滚了一段距离;
⑶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⑷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例3.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请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答案:C
⑴没有
⑵没有
⑶没有
⑷做功
答案:D
四、关于功的计算
1.讲解课本上的例题
2.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

已知AB段较粗糙,BC
段较光滑,且BC=2AB。

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l:l
B.W1:W2=1:2
C. W1:W2=2: 1
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
三、估算及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例题:大伟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了多少功? ( )
A.200J B.300J C.400J D.500J
四、课堂综合练习
1.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A.0J B.400J C.2000J D.2400J
2.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自行车净重200N
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1×10-
2m2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30N
车轮直径0.61m
轮胎承受的最大气压 1.2×
105Pa
⑴在车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⑵该同学骑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
五、作业:请学生分析:水桶受力、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计算出功的大小。

答案:B
强调功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答案:A
答案:B
复习回忆有关压强、压力的概念。

答案:⑴7×104Pa
⑵7.2×104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