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训练B》教学大纲
2计算机技术基础(VB) 教学大纲
附件:《计算机技术基础(VB)》课程教学大纲(Basi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学时:48 学时学分:3 学分一、课程名称计算机技术基础(VB)二、授课对象本科生三、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熟悉设计VB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掌握基本控件的设计,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掌握数组的定义、数组的输入输出、常用算法,掌握过程的定义、子过程设计、函数过程设计,掌握文件的操作等,经过学习和培训后,具有进行工程软件的二次开发能力。
五、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理论介绍、习题解析和实践操作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基本程序,理解并掌握重要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了解本专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正确使用图、表等技术语言。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应用前景。
为今后从事会展经济与管理活动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第一章 Visual Basic简介重点:程序设计的概念;VB环境,界面设计难点:VB环境,界面设计教学内容:(一)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二)Visual Basic6.0发展和,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三)VB程序设计的步骤(四)对象与对象的属性、事件与事件过程的概念(五)熟悉VB环境,界面设计。
第二章 VB基本知识及简单程序设计重点:数据的基本类型;基本控件的功能和属性;常用控件及相应事件过程难点:常用控件及相应事件过程教学内容:(一)常量、变量的概念,知道运算符、内部函数的功能。
(二)基本控件的功能和属性,能进行基本的界面设计(三)常用控件及相应事件过程。
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重点:VB语句书写;赋值语句;数据输入、输出函数实现键盘数据的输入和消息的输出难点:VB语句书写教学内容:(一)知道VB语句书写(二)能正确写出赋值语句(三)能够用print方法输出数据(四)能够用数据输入、输出函数实现键盘数据的输入和消息的输出。
《计算机技术基础(VB)》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技术基础(V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计算机技术基础(VB) (Computer Technology Foundation(VB))课程编码:B04111010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修课方式:必修适用对象:非计算机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工科非计算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鉴于计算机在社会上各阶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计算机在高等院校课程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各应用课程中,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将简单介绍结构化设计语言BASIC语言(QBASIC)的基本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完整介绍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的使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得到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学完本课程后,使学生能够阅读或结合本专业开发一些应用程序,从而为其他课程和专业课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BASIC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其风格,能够阅读和理解程序和流程图。
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可视化BASIC--Visual Basic语言编制结构合理、风格良好的应用程序,以及图、文、声并貌的一体化的多媒体应用程序。
掌握软件调试的一般方法。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QBASIC程序设计基础(4学时)第一节程序设计与QBASIC 简介第二节 QBASIC程序的基本结构第三节 QBASIC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第二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4学时)第一节赋值语句(LET)第二节输出语句(PRINT)第三节键盘输入语句(INPUT)第四节结束语句(END)第五节清屏语句(CLS)第六节注释语句(REM)第七节顺序程序综合举例第三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学时)第一节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第二节单行结构IF语句第三节块结构IF语句第四节单条件的嵌套语句(IF…ELSEIF…END IF) 第五节多分支选择语句(SELECT CASE)第五节 GOTO和ON-GOTO语句第四章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8学时)第一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第二节固定次数的循环语句(FOR…NEXT)第三节条件循环语句(WHILE…WEND)第四节 DO…LOOP循环语句第五节三种循环结构的比较第六节多重循环第七节综合习题分析第五章过程(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FUNCTION过程第三节 SUB过程第四节过程的参数传递第五节过程的嵌套与递归第六节综合举例第六章 Visual Basic编程基础(12学时)第一节 Visual Basic 概述第二节 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第三节建立第一个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第四节数据输入与输出第五节调试与错误处理第七章窗体设计与常用控件(12学时)第一节设计窗体第二节VB中常用的控件一、VB的控件简介二、Label(标签)三、TextBox(文本框)四、CommandButton(命令按钮)五、CheckBox(复选框)六、OptionButton(单选按钮)七、Frame(框架)八、ScrollBar(滚动条)九、ListBox(列表框)十、ComboBox(组合框)十一、Timer(时钟)十二、Image(图像框)十三、PictureBox(图片框)第三节数组与数组控件第四节发行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第八章应用程序界面设计(8学时)第一节 VB模块设计第二节公共对话框第三节菜单设计第四节多文档界面第五节工具栏第六节界面上的用户事件第九章文件系统(4学时)第一节文件系统控件第二节文件的读写第三节常用的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第十章图形与多媒体(4学时)第一节图形控件第二节图形方法第三节图形控件的应用第四节多媒体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点:本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利用BASIC语言编制各种实用程序并能上机调试和运行,旨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会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B--理论课程大纲[4页]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基础B英文名称:Basic Computer of College学分:1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16 实验/课程实践学时:16一、课程作用与目的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通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常用办公集成软件、 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及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主要使用教材[1] 李敏,高艳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8[2] 刘欣亮,薛冰冰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8四、课程内容第1章(计算机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概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存储器分类,存储容量、虚拟存储器的概念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虚拟存储器难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第2章(计算机数字化基础)(2学时)主要内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重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难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第3章(windows操作系统)(2学时)主要内容:操作系统的发展、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windows系统的分区与安装、系统设置、系统维护难点:系统安装与难护第4章(WPS文字)(2学时)主要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毕业论文的编辑、样式的使用、编号的使用、分节、分栏、页眉和页脚、表格及其制作、插入引用、批注和修订重点:文档格式编排、表格的制作与编辑、图文混排、WPS文字高级编排难点:WPS文字高级编排第5章(WPS表格)(2学时)主要内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格式化,数据列表(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级显示等)。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xxxx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编制单位: xxxxxxx年xx月xx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二、学分与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与数据的概念、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2、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包括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进制转换成其他进制,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s of Computer开课学期:第1学期学分/周学时: 4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它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该课程是使学生通过现代媒体及工具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适用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课程,也是学生就业要求所必修的技能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教学,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熟练掌握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并会用Internet网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培养信息的甄别、筛选的能力;培养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观念及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计算机的(软硬件)基本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Word、Excel及PowerPoint;网络基础及Internet网的应用;常用软件简介。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入门课,是其它学科课程的基础。
教材特点:注重理论及应用。
理论讲解部分,宜用典型实例验证,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操作及技能部分,应注重要点及方法的演练,并用实例说明操作过程;综合应用与能力提高部分,宜用案例驱动,但案例的引用及设计应注重动态实用、难度适中,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蒋加伏.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2.梁毅娟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33.宋金珂等.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铁道出版社.2009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应采用“现代教学法”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既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的一门课程,又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共需60学时,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技能实训,强调教学做同步进行。
本课实训环节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本课实训环节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课时的50%,共30学时。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要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自主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与其相关的任务,以“实用、实训、实战”为教学手段,以够用为界限,以学会基本操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三实”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应用计算机用于学习、工作。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的方法,能熟练掌握Windows xp中文版操作平台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ecl 2003、 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能应用这些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Internet 的基本操作,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机房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案例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补充说明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windows的考试大纲要求,安排相应实训训练;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要,要求实训教学按梯度,分层次,有选择开展;如课时允许,安排项目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训教学时间为30学时,建议授课38学时。
六、实训学时分配七、实训内容实训一中文Windows2003 操作系统[实训目的]1.熟悉中文 Windows的界面及基本操作2. 掌握Windows 2003基本操作3. 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4. 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实训课时]2课时[实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Windows 2003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难点:控制面板的使用[实训教学内容]1.Windows 2003基本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文档操作,剪贴板的使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帮助系统的使用,任务栏的使用;2.资源管理器的使用:窗口与菜单,驱动器的选择,文件夹、文件的查看方式,图标的排列,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查找、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属性设置,文件与应用程序的关联,打印文件,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3.控制面板的使用:更改桌面选项(桌面颜色的选择、更改,删除、设置桌面图案,设置墙纸、屏幕保护),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设置,设置日期和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既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的一门课程,又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共需60学时,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技能实训,强调教学做同步进行。
本课实训环节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本课实训环节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课时的50%,共30学时。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要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自主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与其相关的任务,以“实用、实训、实战”为教学手段,以够用为界限,以学会基本操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三实”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应用计算机用于学习、工作。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的方法,能熟练掌握Windows xp中文版操作平台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ecl 2003、 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能应用这些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Internet 的基本操作,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机房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案例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补充说明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windows的考试大纲要求,安排相应实训训练;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要,要求实训教学按梯度,分层次,有选择开展;如课时允许,安排项目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训教学时间为30学时,建议授课38学时。
六、实训学时分配七、实训内容实训一中文Windows2003 操作系统[实训目的]1.熟悉中文 Windows的界面及基本操作2. 掌握Windows 2003基本操作3. 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4. 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实训课时]2课时[实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Windows 2003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难点:控制面板的使用[实训教学内容]1.Windows 2003基本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文档操作,剪贴板的使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帮助系统的使用,任务栏的使用;2.资源管理器的使用:窗口与菜单,驱动器的选择,文件夹、文件的查看方式,图标的排列,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查找、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属性设置,文件与应用程序的关联,打印文件,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3.控制面板的使用:更改桌面选项(桌面颜色的选择、更改,删除、设置桌面图案,设置墙纸、屏幕保护),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设置,设置日期和时间。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B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B)》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0806513013总学时:48学时(讲课:理论教学16学时,上机实验:32学时)总学分:2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经管类专业预修要求:无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本科学生所应必须具备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B)》是我校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B)》包括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一级内容和二级的基础部分,并有扩充。
这些内容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牢固树立“计算机意识”,提高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本课程着重培养、训练学生对操作系统(Windows 7)的操作能力、Word 2010的排版能力、Excel 2010的数据处理能力、VFP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表的建立、查询与索引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及数据库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工具为今后解决经管类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教学基本方式:该课程采用教师授课、上机实验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为主,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来论证,加深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有较多的上机实验时间,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的时间比为1:2。
教材配有相应的上机实验指导书,方便学生上机操作。
同时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效果,每次上机要求学生利用公共计算机课程群教学网当堂提交实验结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基础课课程属性: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54 实验学时27 实验学分3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制订时间:2014年8月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它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性课程;是后继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机应用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常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主流配置的学生机、教师机以及局域网必须的网络设备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明确规定了实验目的,并配有若干个与实验内容相关操作题来练习。
为提高上机的效率,达到实验目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上机前做好预习。
(2)每次上机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3)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五.考核与报告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七.说明第一部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2、了解键盘的布局以及各种键的功能;3、掌握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5、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各种接口的功能与用途。
大基B教学、实验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6102002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B英文名称:College Computer Fundamentals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24学分:3适用对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教育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其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比较全面﹑新颖﹑务实﹑科学的认识。
本课程重点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多媒体、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以及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以及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浏览器软件IE的使用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2000、Windows XP的使用4.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使用5.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使用6.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的使用7.了解多媒体、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8.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9.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计算机基础概述①概述②计算机中数据表示③计算机系统2.Windows 操作系统①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②Windows 2000、Windows XP基本操作③资源管理器④中文输入法⑤控制面版3.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概述②WWW浏览器③文件的上传和下载④电子邮件⑤计算机安全4.Word 2003①Word 2003基本操作②文本编辑③格式编排④表格操作⑤插入对象⑥模板使用与编制目录5.Excel 2003①Excel 2003基础操作②单元格操作③工作表的管理④公式与函数⑤图表⑥数据管理6.PowerPoint 2003①PowerPoint基础操作②演示文稿编辑③演示文稿放映7.多媒体技术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②多媒体信息与数据压缩③多媒体相关软件8.程序设计基础①程序设计②结构化程序设计③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9.数据结构①数据结构基础②线性表、栈和队列、树的基本概念③查找和排序算法思想10.软件工程①概述②软件生存周期及各周期的主要工作③常见的开发模型④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⑤软件工程管理11.数据库设计基础①数据库概述②常见的数据模型③关系数据库概述及关系代数运算④数据库设计四、实践环节1.Windows操作系统4学时2.IE浏览器及电子邮件的使用2学时3.Word2003操作4学时4.Excel2003操作6学时5.PowerPoint操作4学时6.多媒体工具的使用2学时7.综合练习、熟悉考试系统2学时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30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B / Essenti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课程代码:250102学时:64 学分:4 讲课学时:36 上机/实验学时:28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出勤、作业和上机测验等)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文科艺术类本科、高职高专开课院系:计算中心教材:王爱民.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主要参考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04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高志清. 《FlashMX时尚动画制作动态指导》.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的目标是不仅使同学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使同学初步了解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将计算机应用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和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同学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WINDOWS2000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电子表格EXCEL2000、PowerPoint 2000及其他应用软件的学习和上机实习使同学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等处理的能力并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通过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同学基本掌握网络使用。
并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方法用。
另外,通过个性化CAI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同学初步了解CAI的基本概念, CAI 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多媒体制作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及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Windows 2000操作系统、Word 2000字处理系统、Excel 2000电子表格、PowerPoint 2000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和个性化CAI制作工具等。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doc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数据通信技术,熟悉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在软件方面,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诸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常见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并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概述2、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原理3、计算机软件系统4、数据通信技术简介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使用1、文件管理及程序管理2、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电子表格软件4、电子演示文稿制作第三章多媒体技术应用1、音频信号的处理2、图像信息的处理技术3、动画处理技术4、视频信息的处理技术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局域网3、局域组网4、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第五章网页设计1、网页制作的语言和工具2、网页制作步骤3、网页中的文本格式与超链接4、网页中的图像与多媒体5、表单的制作6、网页版面设计7、网页的特效制作8、网站发布与管理(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情况如下:1、计算机硬件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安装和维护等内容,使学生知道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2、计算机软件知识通过对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使用常用各种应用软件。
3、网络通信知识包括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因特网及其应用和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使学生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熟悉网页制作的方法。
三、说明学生学习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悉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通信系统。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使用重点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及程序管理的使用;重点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第三章多媒体技术应用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熟悉音频信号的处理的方法、图像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视频信息的处理的方法;重点掌握录音机、FLASH、PHOTOSHOP的使用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训练B》教学大纲based Computer training B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实验实习实训/必修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统计开课学期:1总学时数:24 总学分数:1.5编写年月:2005年7月修订年月:2007年7月执笔:刘科峰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计算机基础训练》是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我院各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实习课,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提高学生使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二、实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作为计算机的入门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实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Office 2002软件基本操作、功能和使用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与基本操作。
巩固和加深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强计算机的使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以WindowsXP和OfficeXP作为系统环境,主要讲述WindowsXP和OfficeXP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等。
1.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知识;2.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3.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至少熟练掌握一种WindowsXP下的汉字输入方法;4.掌握Word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5.具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的使用;6.基本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常识;8.基本掌握上网及简单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9.熟悉Outlook Express 的使用;为达到教学目的,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完成7个基本实验。
由于理论课时少,上机内容多,学生要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需要在课外增加实验学时。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5学时)1.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开机、关机操作。
指法练习。
2.实验内容:接触Windows XP平台;开、关机操作;英文指法练习;输入法切换;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英文指法练习软件。
实验二、Windows XP 基本操作(6学时)1.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1)熟悉中文Windows XP 的启动和退出。
2)掌握Windows XP 的“开始”按纽、桌面、窗口和菜单的基本操作。
3)掌握图标和文件的各种操作。
4)掌握“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的使用。
5)掌握Windows XP 中“附件”中的各种应用程序。
6)掌握Windows XP 中的帮助、“回收站”、任务栏等操作。
2.实验内容:1)操作系统的启动:硬盘启动、热启动;设置、显示和修改日期、时间;Windows XP的功能、特点、基本组成及运行环境;2)基本操作:启动与退出;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文档操作;应用程序的运行、剪贴板的使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帮助系统的使用;3)资源管理器:启动与退出;窗口与菜单;目录窗口的使用与设置:驱动器的选择,目录、文件、查看方式与显示信息的选择与更改;4)文件和目录的处理:文件与目录的创建、搜索、移动、复制、删除、改名、属性改变,文件与应用程序的关联,打印文件;5)磁盘的维护:磁盘的复制、磁盘格式化与标识;6)控制面板:启动与退出;改桌面选项:桌面颜色的选择、更改、删除、桌面图案、自选壁纸、屏幕保护及其口令、图标间隔、网格大小、边框宽度。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 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
实验三、Word 2002上机实验(6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文Word 2002的基本操作和有关功能。
2)熟练掌握文字录入、编辑、文件的格式设置及各种工具的使用。
3)掌握Word文件的打开、保存、重命名、删除、查找等操作。
掌握视图的切换、工具栏的加载、卸载方法。
4)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页码设置等操作。
5)掌握排版的各种操作。
6)熟练掌握Word表格的插入、编辑和设置操作。
7)会使用插入对象(例如:数学公式)的操作。
8)熟练掌握Word的图文混排的操作。
2.实验内容:启动WORD:录入短文;保存/关闭文件;编辑文档:打开,创建,插入,删除/选择,移动/复制,查找/替换,存储;表格操作:生成表格;改变列宽/加行;表格的填充等;文档和图文混排:分档排版;插入图片;混排操作;打印文档。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 2002。
实验四、Excel 2002 上机实验(6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Excel制表的基本方法。
2)熟练应用Excel进行表格编辑。
3)掌握电子表格的建立、打开、保存等操作。
4)掌握电子表格的窗口的有关操作。
5)掌握工作表的格式、页面设置。
6)掌握打印工作表的方法。
7)熟练掌握Excel数据管理操作,如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
8)熟练掌握插入统计图表和其他对象的操作。
2、实验内容:1)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2)工作区的组成与操作;3)文件管理、工作表和工作簿的管理;4)工作表内数据输入、编辑和统计:掌握常用函数、文字函数和逻辑函数的使用;5)数据格式化、数据图表化、图表编辑和格式化;6)数据列表管理;7)创建报告:数据分类汇总、嵌套分类汇总、分级显示;一般了解数据透视表的创建、编辑、格式化和图表化;8)工作表图表打印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 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 2002。
实验五、Powerpoint 2002上机实验(6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Powerpoint 的运行环境。
2)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熟悉Powerpoint 的用法。
4)掌握Powerpoint 的文本框、图片框的设置。
5)掌握Powerpoint 的视频、声音等多媒体的设置。
6)掌握设置和放映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方法。
2.实验内容:1)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2)幻灯片的组成与操作;3)Powerpoint 的文本框、图片框的设置;4)Powerpoint 的视频、声音等多媒体的设置;5)设置和放映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方法;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 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 2002。
实验六、Internet上机实验(4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拨号网络、网络适配器、TCP/IP等协议和驱动的安装和功能。
2)掌握Internet Explore的使用、理解IP地址与域名地址的关系。
3)掌握Internet Explore 浏览器的选项设置。
4)使用Internet Explore 下载文件、保存网页的信息。
5)学会对Internet Explore 收藏夹进行管理。
6)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页、网站、新闻等。
7)学会网上交流、如聊天、沙龙、购物等操作。
2.实验内容:1)浏览指定的网页;2)将指定的页面下载到本地;3)Internet Explorer选项设置;4)收藏夹的管理;重点掌握Internet选项的设置;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 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通过校园网可上Internet。
实验七、Outlook Express 的使用(5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Outlook Express 的选项的设置。
2.掌握免费电子邮件的申请建立。
3.掌握Outlook Express 的帐号的设置,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4.学会使用Outlook Express 进行收发电子邮件。
2. 实验内容:1)接收电子邮件;2)发送电子邮件到指定的地址;3)Outlook选项设置;帐号和邮件管理;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 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通过校园网可上Internet。
实验八、网页制作(4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FrontPageXP网页编辑环境;1)基本掌握用FrontPage XP建立站点的方法;2)基本掌握网页中文本编辑的方法;3)掌握插入换行符、水平线、图片及设置网页标题、背景色和背景图片的方法;4)掌握网页中各类超链接的建立方法;5)掌握表格的使用方法;6)掌握插入多媒体元素的方法。
2.实验内容:1)新建站点;2)编辑网页;3)网页的简单修饰;4)设置超链接;5)表格的使用;6)Web组件的使用:字幕、计数器、悬停按钮;7)多媒体元素的使用:背景音乐、插入视频文件。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 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 XP。
实验九、Access 2002 (6学时)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建立。
2)掌握数据表的建立、数据表记录的增删及修改。
3)掌握对数据表中数据的筛选和排序。
4)掌握数据查询设计方法。
5)掌握窗体及报表的创建方法。
2.实验内容:1)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2)建立数据表;3)增加数据表记录;4)删除数据表记录;5)修改记录;6)查询;7)创建窗体及报表。
三、实习基本要求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信息计算实验室、统计学实验室。
实习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时间进行规定实验内容的练习。
四、实习成绩评定鉴于本课程实验项目较多,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建议对本课采用单独操作考试的考试方式。
可在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组织进行。
实验报告按五分制批改。
五、本环节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六、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陆志峰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2] 陈力群主编《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Windows2000、Office 2000平台)》科学出版社 2003[3]蒋加伏,王岳斌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一版)湖南科技出版社[4] 计算机等级考试手册,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办公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