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应用
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初中化学学习(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初中化学学习第一篇范文: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初中化学学习在当今社会,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已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化学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初中化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任务型教学理论基础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法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任务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社会交往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真实社会情境中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真实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任务设计: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化学任务。
例如,组织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探究化学原理。
2.任务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任务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任务反馈: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四、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1.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型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型教学法涉及多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合理设计任务:任务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者置于真实情境中,通过探究
任务的完成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
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角度,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
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任务可以针对某个
物理现象或概念进行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通过测量和分析重力物体下落的速度,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学生通过完成这个任务,不仅可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还能锻炼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
导和组织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自
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
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要保持学生的
主动性和探索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评价上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评价主要是
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不仅会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实验设计和数
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
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以合作学习为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对接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观察性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二是实践性强,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探究性强,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许多对接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设置与学科内容的衔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学任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且任务应当贴近学科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和实际学习需求。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任务设置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例如通过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参与与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学生参与、合作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实验,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多元评价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多元评价,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实践与实验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可以满足这一点的载体。
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将介绍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任务驱动可用于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任务或挑战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构思一个简单的电灯开关等。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物理原理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任务驱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综合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生需要动手实验、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等,从中总结规律和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和技巧,相互协助解决问题,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任务驱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如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工具和技巧,如如何进行实验、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等。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学习科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了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实践学会解决问题,精心反思教学。
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问题式教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科学教学;问题意识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然后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究,以便寻求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展学习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步骤是:1.创设问题情境;2.引导学生探索问题;3.讨论交流解决问题;4.反思深化问题。
例如,在《物质的燃烧》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实验情境;在一块玻璃板上安置了一长一短两支蜡烛,若蜡烛点燃后,又用透明玻璃罩将它们罩起来,提出问题:罩子里面的蜡烛哪支先熄灭?绝大多数认为短的蜡烛先熄灭,课程内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实验的结果是长的蜡烛先熄灭对此,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十分惊讶。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对“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熄灭”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互相交流。
学生一致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蜡烛燃烧过程中罩子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的?这样,学生理解了罩子中长蜡烛先熄灭的道理。
同学间互相交流,根据探索结果修正课堂上得到的结论。
这就是最后一个环节,反思深化问题。
二、问题式教学法教学优点通过问题式教学法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所任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其有如下优点:1.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机械的一问一答,为问题的引入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2.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有大量的知识点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化。
初中科学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初中科学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摘要:初中科学教师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信息收集、项目设计、实施等的学习过程,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取得更加优秀的学习成绩。
并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初中科学;应用前言:项目化教学模式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快速理解科学知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注重将教学与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更浓厚的兴趣。
并且,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实验中,让学生深入分析和验证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才会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初中科学知识与生活有莫大的联系。
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可以将教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对知识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去探索和验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也都大有裨益。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比如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器材等,这样才会让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更加系统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其学习能力提高。
比如,在《常见的碱》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学生所了解的并不多。
为了让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就可以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后,提出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
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交流和新知识有关的生活事例:“在爬山时,经常会看到路边栽种了许多柿子,当去品尝并未成熟的柿子时,会有什么味道呢?”。
学生鉴于生活经验,就会回答教师:“有一涩涩的味道”。
接下来,教师再说:“当用手去触碰肥皂时,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吗?”。
此时,教师再引入关于“碱”的科学知识,以及测试含碱成分的实验。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的应用
试论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的应用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如果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文章基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应用为视点,对问题教学法的含义、特点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应用前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一道新的历史课题,需要初中科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受初中科学课程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在初中科学课教学和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完全实现,这就更需要再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既能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又能揭示初中科学课程实质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概述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置于一种比较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方式将教师设置问题予以解决的过程;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将这些复杂化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更好掌握在复杂化问题背后的知识,以此更好的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初中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自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和探究等诸多学习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优化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必要的问题学习情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实验实践基础上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渗透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方法,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符合21 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和创新引入了各种新式教学法,而任务型教学法是在对以往各种教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同时,这一教学法对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以学习为中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并履行一系列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应用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多指以互动或交际方式进行的合作性活动。
生物教学即科学教学,对于生物这样一门兼具探究性与实验性的学科而言,“做”的过程即履行任务的过程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任务型教学法将在其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不可比拟的优势。
下面我就“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了解任务型教学法,把握其理念和特点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充分认识并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全面把握其教学理念和自身优势,将其贯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环节中。
初中生物内容丰富,涉及的一些概念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很难彻底理解,因此要借助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就需要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的六大基本要素分别是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及情景,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时要立足于这六个基本要素,合理规划教学环节。
其次,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时要遵循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即真实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功能原则,教师应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初中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与操作进行合作与交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最终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1
新课标下实施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任务型教学以活动的方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摘要:“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它突出特点是强调”用中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借助活动(活动以”任务”形式呈现)"。
我们现在虽然使用新教材、新课标,但是有很多老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以活动的方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使得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活动;任务型教学;教学途径;实践Thomas(1983)根据活动安排(work arrangement)提出三种方式:个人(single),双人(pair),小组(group)。
这三种活动安排形式是教学实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
个人活动由个人完成;双人活动可由两个人扮演角色;分组讨论一些问题是经常使用的形式。
设计一个情景,分组列出可能情况,看哪一组想地多(转引自林立、易燕,2005:57)。
以任务的工具为依托划分的方式,可以直观教具、通过各种游戏、借助小制作、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来进行。
本课题主要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以活动的方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一、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的课堂活动我们的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把这些内容与直观教具结合起来,能让这些抽象的文化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犹如置于真实语言环境中,使他们产生实战感,产生一种运用外语真实需要的激情,并得到一些促进真实交流的帮助,从而更自觉地习得外语,,而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
直观教具多种多样,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适合中学生的需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最佳的英语语境。
(一)、利用现场的人和物来创设语境实施,教室里的师生和教室里的其它实物,是我们交际很有利因素。
例如:七年级英语Unit2:Is this your pencil?根据教学目标,利用直观教具可进行下列教学活动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找主人:课前搜集一些学生的(也可包括教师本人的)文具,课上让学生轮流找物品的主人"任务二:猜猜看:或许你有一些朋友,你能认识他、她的东西吗?以上这些任务都可以利用现场的人和物来创设语境完成任务活动.(二)、用图画设制出真实的语境图画包括简笔画,制画容易,形象生动,除了使用自绘以外,还可使用现成的课文插图名画,也可只画背景,而将人物剪成单个根据情节发展,临时粘贴到背景上去,构成活动图画。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开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开展摘要:物理作为初中理科教学的代表性课程,学习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新课改的推广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增添了许多新内容,任务型教学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任务,为学生从课堂听讲与课下自学两方面提出要求,由浅入深的任务布置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物理知识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与自学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任务型教学;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带动自学意识提高物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理解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更是在生活中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型教学理念将教书与育人提升到相同的教学高度,初中生正处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运用丰富的教学能力,作用任务型教学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进而实现教学的意义。
本文笔者就任务型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开展做出如下讨论,希望能为教师带来启发。
一、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知识的联系能力不强,无法与生活中的常识构成有效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当重视方法的引导。
通过布置详细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下一堂课的重点讲解内容,在预习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提出并记录困惑与疑问,以便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在预习任务布置的前期,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详细描述任务目标,随着长期的坚持,学生会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路,自主完成课本知识内容的预习与复习工作。
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时,本章节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我在每一堂课前都会为学生布置详尽的预习任务。
我将本章节的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项,分别是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及浮力的应用。
围绕这四项内容又布置了详细的小任务,为学生的预习过程设置合理的导向标。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际应用一、设置任务首先,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将其分成相对独立的小任务,以此为学生提供实现学习目标和练习策略的具体指导。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老师可以将某一章节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小任务,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帮助学生逐渐领会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重点难点,减轻学习负担。
二、组织小组合作其次,在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协作完成某个任务,相互协调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需求,注重任务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老师可以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例如探究某种材料的最佳用量、设计最优的赛跑路线等等。
通过这种任务设计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鼓励表现和反思最后,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和肯定,在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能够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后进行集体分享和教师点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总之,任务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它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反思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务探究式式教学
任务探究式式教学
任务探究式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
确定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任务内容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某个课题、完成某个项目等。
制定计划:学生根据任务,制定具体的探究计划,包括任务分工、时间安排、探究方法等。
实施探究: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或完成任务。
成果展示:学生将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报告、展示等方式呈现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评价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任务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相符合。
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评价反思要及时、客观、公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任务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借助“任务清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借助“任务清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借助“任务清单”来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帮助学生系统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从任务清单的定义、任务清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以及任务清单的制作方法等方面来展开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任务清单是什么。
任务清单是一种列有任务或事项的单子,通常用于提醒或记录需要完成的工作。
在教学中,任务清单被用来规划学生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
那么任务清单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作用呢?任务清单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和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步骤,而任务清单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条理地进行科学实验。
任务清单还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科学探究通常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任务清单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实验的步骤和所需材料,提前计划好时间和资源,使得实验过程更加顺利。
任务清单还可以帮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那么,任务清单应该如何制作呢?老师需要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确定探究活动的任务清单。
老师可以根据探究任务的步骤和要求,将任务清单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环节,列出每个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工作内容。
然后,老师可以将任务清单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实验操作的指南,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清单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任务清单真正能够成为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工具。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可以制作一份适合科学探究活动的任务清单了。
在实施科学探究活动中,任务清单的作用非常明显。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作者:俞阿林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3期摘 ;要:任务型教学是教师在教授学生课堂知识的时候常见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教师去带动学生的思维和思考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能够起到牵引学生思维,给学生制定一个思考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有目的性的去学习物理知识并且能够集中学习精力去学习物理知识。
与传统的物理教学不同,任务型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压力和动力,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行程去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物理;集中精力;深化记忆;锻炼能力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帮助学生快速的集中精力,正是因为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任务,学生将会记忆住需要训练的任务和学习的物理知识,然后集中精力去学习当下教师布置的物理知识,从而深化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记忆,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知识点,记忆知识点。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根据课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计算能力。
一、快速集中精力初中物理的物理知识庞大而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遇到物理知识问题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逻辑运转思考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快速的转化物理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多运算,多思考,多动大脑。
这个时候学生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思考问题,还要依据问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去联系信息和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转化和运用。
而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和发放学习任务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精力集中起来,让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学习物理知识并且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强化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章节的物理知识时,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波动琴弦,琴弦在振动;敲击大鼓,鼓面在振动;当发声体在振动的时候就产生了声波,而声波带动着附近的空气一起振动使声音得到了传播。
借助“任务清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借助“任务清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摘要】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借助任务清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活动。
任务清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确定研究目标和步骤、规划实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数据并撰写报告等方面。
借助任务清单,可以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使整个活动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
任务清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借助任务清单,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展开,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应养成使用任务清单的习惯,以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和成果。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任务清单,研究目标,实验设计,实验数据,报告,管理,组织,效率,质量,工具。
1. 引言1.1 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发现新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理论,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自主实验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些能力和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科学进步和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社会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探究活动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借助任务清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活动,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和发现科学的奥秘。
1.2 任务清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任务清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涉及复杂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环节,任务清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清晰地规划每个步骤,并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注意和处理。
初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科目,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化学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和研究,将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实践效果和优势,有助于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任务的设置和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和素质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我们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教学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
一、确定任务和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任务可以是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或者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目的和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实验流程和操作要领。
二、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实践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
例如,对于“魔法小球”实验,教师可以提前放置一些小球在学生面前,然后问学生如何用物理原理解释小球的奇妙运动。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讨论,他们可以对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培养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从而激发其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做“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连线法、射线法、反射法和折射法等多种方法测定光路,让学生对光传播的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例如,在做“万有引力实验”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根据实验目的和任务,共同讨论实验步骤、程序和实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表达如何制作一杯咖啡。
教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咖啡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咖
啡制作的兴趣。
2. 介绍任务:告诉学生他们将要学习如何制作一杯咖啡,
并将其分为几个步骤。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制作咖啡的步骤,并列出关键词和短语。
4.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
的讨论结果,并将关键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
5.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逐步讲解制作咖
啡的步骤,同时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6.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制作咖啡的过程,使用刚学
到的关键词和短语进行交流。
7. 演示:请一名学生到前台进行咖啡制作的演示,并在演
示过程中使用英语表达每个步骤。
8. 小组练习: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咖啡制作演示,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9. 总结:教师总结制作咖啡的步骤,并强调关键词和短语的正确使用。
10. 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份制作咖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1. 展示和评价: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12. 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制作咖啡。
评价标准:
1. 学生能够正确列出制作咖啡的步骤和关键词。
2. 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制作咖啡的过程。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咖啡的练习题。
5. 学生能够展示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将学习任务和实际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设计任务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和条件的制约,往往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实验操作过程,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现象和结论。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热情,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 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第一步是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对于光学实验,可以设计让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并设计一种可以测量光线折射角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2.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实验背景知识和实验操作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合理地制定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讨论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 提倡学生团队合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应用“任务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教学活动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前者以任务为驱动,后者以任务为载体。
教师设计任务,把教学目标融入任务当中,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在完成任务中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科学课堂需要以完成实验为任务,以探究为方式,发现知识,培养能力。
“任务教学法”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最佳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引领和任务的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科学知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要构建以任务为中心的科学课堂,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计隐含目标的教学任务,用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入学习,以任务的完成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具体策略如下:一、任务教学模式化目前,普遍认为人文学科比较适合采用任务教学法,实践研究也比较多。
笔者认识到科学学科同样适合采用任务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融合,通过任务驱动,目标引领,构建起以任务为中心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是指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
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任务中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注重创设情景,精心设计任务,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和针对任务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同时达成情感态度目标。
具体流程如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指导学生,分析任务解释任务,引导探究组织交流,评价总结根据情境,了解任务思考讨论,分析任务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总结结论,展示成果教师活动任务流学生活呈现任分析任二、“任务”设计目标化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目标为引领,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而作为主线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动力源, “任务”的设计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运用“任务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 经过不断实践, 对“任务”的设计有如下的一些见解。
(一)分析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 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将教材中的每一章成设计一个或几个大任务, 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 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 以便学生能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任务的设计最好不要太琐碎, 太小, 否则学生难有创新的空间。
(二)依据学生特点, 合理设计“任务”“任务教学法”的开展, 关键是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目标, 以期培养学生能力。
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设计“任务”,“任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有了兴趣就有浓厚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 就能为创新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不同群体,分层设计“任务”俗话说, 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
任何时候, 学生之间都存在着知识、智力和能力差异。
因此, 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 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 分层推进,以达到最终完成任务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当前任务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带着与已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 才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学生接受任务后, 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点, 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 这就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在满足大纲基本需求基础上, 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 调整学生知识结构, 发展学生各项能力, 使之满足社会需求。
(五)预留思考时间,弹性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培养学生用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为使“任务”具有能促进生的意义建构, 在“任务”的设计上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初级的任务探索阶段, 解决任务的方法要具有外显的特征, 便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任务想到需采取的方法。
学生通过努力不仅解决了当前的任务, 更为后续任务的探究创造了条件; 同时学生因此获得探索的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起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是布置的任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但深不是“深不可测”, 难也不是“高不可攀”。
(六)拓展学生思维,保证任务质量“任务”应能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思维的僵化。
设计的“任务”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 能引导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 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开阔思路, 增强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知识迁移。
三、“任务”呈现情境化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
在科学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一)以实验为情境呈现任务,用动感科学激发兴趣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采用以实验为情境呈现任务的办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会激起学生要完成任务的强烈欲望。
如: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笔者呈现的是这样的任务情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手拿一个凸透镜,透过它看窗外的树木;再请同学们透过凸透镜看看课本上的字。
”在学生发现这两种情况下看到了不同的像后,笔者又抛出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当凸透镜与物体的位置在什么条件下会成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又在什么条件下会成倒立缩小的像呢?”这样的实验虽然简单,却既具科学原理又充满了动感,学生对此自然会兴趣盎然,同时也就很容易进入任务情境,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二)以生活实例为情境呈现任务,用身边科学培养兴趣科学课程主要讲述的知识大多数都可以再我们生活周围找到利用,如果经常性的纸上谈兵的话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所以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为情景去呈现任务,既能激发学生对该事物的共鸣或者与认知前概念产生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懂得科学就在身边,并知道应该关注身边的科学,做个有心人。
如,《汽化与液化》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晾衣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入呈现任务,首先出示两个衣架,让学生分别在上面“晾晒衣服”,然后通过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呈现任务——1、这两件衣服都会晒干吗?水的状态如何变化?2、校服洗后,冬天和夏天都能晾干吗?3、冬装校服洗好晒了一天,发现面料已经干了,但是衣服内胆却还很潮湿,这是为什么?4、周一返校,小名的校服没干,你能帮他想想办法让校服快点干吗?5、湿衣服能穿在身上让它干吗?。
因为这样的情境与任务很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所熟悉的,还可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过的,所以大家对完成这样的任务便都显得兴致勃勃,于是,他们就在假设、实验、思考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以实践活动为情境呈现任务,用成功的喜悦激发热情偶然找个生活用品到课堂中展示,对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周围世界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如:我在上《电热器》这节内容时,因为电学知识比较抽象,上课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回家调查一些电器的参数或拿个生活电热器到课堂,然后收集学生在家拍的用电器铭牌,围绕着某个铭牌自己设计问题呈现任务。
题目:1.“220V 1800W”表示什么意思?2. 1200mAh表示什么意思?3.你想知道我们日常用的单位“度”什么意思吗?4. 怎么知道电茶壶烧开一壶水需要消耗多少电能?(四)以科学发展史为情境呈现任务,用科学本质培养情感科学史是研究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童第周说过:“研究一门学问,了解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理论思想的概况是很重要的。
学习科学知识,要知道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的思想来源,要了解一些主要的学派和学说。
”这充分说明了科学史教育在科学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以科学史为主线作为情境呈现出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揭示科学的本质,同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神奇的激素》教学中,笔者先带领学生重温了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达尔文推测有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神奇物质——温特证实这一物质的存在——郭葛提取生长素),然后就以这一科学史为情境呈现任务任务一:体验达尔文父子的向光性实验任务二:体验温特实验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因为能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设计实验,学生们自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既能激起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同时能使他们领悟到科学的本质。
(五)以故事为情境呈现任务,用趣味科学激发欲望以科学小故事的为情境引入任务,通过讲述一些学生熟知的又能折射出一些科学知识的科学小故事,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为了引出证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的任务,笔者就运用了以故事为情景呈现任务的方式——先讲述学生都熟知的猴子捞月的故事,然后围绕着猴子看见的月亮在水中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也就是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的问题,提出了任务:“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证明一下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么?”不用说,学生无疑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完成这种属于趣味科学的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