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6语用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 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
推进的。
关闭
A项,“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错误,由第四段可知文章 关闭
-14-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 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关闭 放的问题。 CA项.气,扩候大正范义围中。的“非义政务府问组题织,是承袭指环我境们正对义后运代动负的有精义神务,提,出而了且气要候为正后义代” 设 说法定错义误务,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 D变.化已的有影的响科进学行认伦识理和审对视利,气益候分正配义便的应认运识而都生会”。影B响项我,以们偏对概气全候,“与正气义候 内 变化涵有的关理的解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涉及多个层面,排放问题仅是第二
-13-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 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 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 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 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段的举例。C项,“要为后代设定义务”说法错误,原文是“而非为其设定义 关闭 务D ”。
解析 答答案案
-15-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 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 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 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 关闭 的 C项内,“彰涵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理解错误,从全文内容看,作者的观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突破2论证分析题——抓住特征,巧妙作答
题型突破2 论证分析题——抓住特征,巧妙作答[对应学生用书第141页]政论文——社会民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
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
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
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
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
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
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
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
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
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
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
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含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
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
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
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即“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
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9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全国乙卷
全国甲卷
2022
全国乙卷
命题材料 选文类型及构成
考查重点(客观题)
内容理解与分析
论证分析
理解推 断
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
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
性”》
√
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
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
√
√
√
√
√
√
√
√
√
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
结合论述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读文,可以提前获 取有效信息,节约答题时间。
04.要素
1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 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 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 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 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 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 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 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 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 就要使“礼”制度化。
考点解密
论述类文本阅读பைடு நூலகம்
论述类文本阅读
01.类型
立论文——从正面论述观点,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驳论文——批驳错误观点,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02.特点
• 以议论、阐释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 式; • 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 以充分的材料证明观点或主张。
论述类文本阅读 03.阅读
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
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
器)导言》
√
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 和操作程
式》
√
√
√
√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二)理 具体来说,读完每段理关系,读完全文理层次。 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大意;二是要注意 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1.概括段落大意的常见方式 (1)寻找关键句子。 ①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②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 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 过程展开的。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 先……其次……”等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一段的 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2)依据关键词概括。 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 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 ③某些指示代词; 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 ⑤提示信息的词; 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 握语句间的关系。 2.梳理句间关系要注意的关系类型 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 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 类型。
第1题
Ⅲ 《留住乡愁》(陆 时事
卷 邵明)
评论
第1题
分把 析握 论观 证点
第2第3 题题
第2第3 题题 第2第3 题题
考题
考查点
选文
理 解 分析综合
年份
卷 别
题
目
概
特点
理解 概念
理解 句意
信息筛 括 选要
点
Ⅰ 《历史视域中的 学术 卷 诸子学》(杨国荣) 论文
第1题
《“被遗忘权”之
Ⅱ 争:大数据时代的 学术 2018 卷 数字化记忆与隐 论文
Ⅲ 卷
《历史中的文学 与文学中的历 史》(周振鹤)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第三步
将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错误或者最正确的一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以彩色光 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 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 诗》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对镜帖花黄”的场景,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 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 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 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 金明灭”,一说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
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梅妆”也是宋代较为 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装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 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 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 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木兰 诗》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对镜帖花黄”的场景就是证据。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可以说是在写 女子的妆容。有说法认为,“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 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 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 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 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 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在这里, 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 是详细检察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 种皆工。既是这样,我们自然无法以书家看待他们,至多只能称之为善书者。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②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③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④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⑤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富多彩。
名句: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第①句语境。
“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
符合第③句语境。
“鱼目混珠”用比喻以假乱真。
符合第②句语境。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作为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群体,中小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好其中的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不仅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还受限于学校及家长。
C.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规范注册收费行为,保障注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6语用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B.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C.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D.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后面“它怒吼一声……”可 知,第一句的主语应该是“它”而不是“巨岩”,这就排除 B、D 两项;第 二句从后面“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来看,主语是“它”,如果选择 A 项,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的主语也是“它”,前后主语一致的 话,前面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即“哪怕”应放在“它”的后面,并 且语句重复啰嗦,这就排除 A 项。故选 C 项。
答案 (1)凌云赛场,斗志昂扬/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 靡/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赛出独特的风格,赛出 辉煌的人生
(2)值得,高三学习不仅要分秒必争,更要精神奋发争先,一场振奋人 心、鼓舞斗志的运动会将鼓舞我们高三同学任何时候都要不断超越,永争 第一。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口号的能力。要体现运动会奋勇拼搏精神, 要有文采。(2)本题考查综合表达的能力。在表达的时候,可以从运动会体 现出的是一种分秒必争、不断超越的精神,正好契合了高考的要求这方面进 行回答,具体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生动,内容具体。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偷换概念,“生生” 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而非“生生美学”。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许多前辈学者就“生生”做出的探索为立论的前提,进而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 B.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突出了“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和 谐之美”的差异。 C.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生美学”独有的特色与魅力,三者 之间是并列关系。 D.文章强调体现“生生美学”的传统艺术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影响 着中国人的生活。 答案 B
高中语文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16张PPT)
• 2.找差别,包括语意与关系
11
仔细推敲,细心辨别(对比法+排除法)
1、比词语
2、比关系(因果、条件、假设、总分等)常在因 果关系上设题。 3、比结论论述类文章仍然是议论文,论点、论据、 论证 高考命题者会在分析文意(原因、条件、依据) 或内容(观点、态度)推断方面设题。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文艺学论文
《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文艺学论文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社会历史论文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文艺学论文
《谈谈〈古文观止〉》
文学论文
理解 句子
筛选 整合
考点考向 归纳 概括
√
论证 分析
√
观点 态度
√
√
√
√
√
√
√
√
√
√
√
√
√
√
√
√
题目信息
选文
类型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政论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史学论文
《留住乡愁》
社会学论文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 忆与隐私边界》 《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史学论文 法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文艺学论文
15
1、完成《步步高》 P160. (2018·全国卷Ⅰ) 2、完成《3年课标》 (2020·全国卷Ⅰ1--3)
16
√
√
√
√
√
√
√
√
《2020届高考自主复习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 (共22张)
的习惯思维的干扰。
• 二)养成两种心态
• 1、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 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 出判断。
• 2、一定要认真仔细。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 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 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 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 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 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 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
•
作为各个文化体系的儒释道各家,理应成为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
宿,甚至由西方传入的宗教,也可以起到这样的文化功能,但是,这些文化体系所
处的基本文明架构,却不能照搬基督教文明的架构。说得再直接一些:我们不能在
基督教文明创立的现代制度框架下,仅仅填充中国的内容而已;不能将西方政教分
内涵。但这些现代文明的外壳并不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
的内容。它们都只是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并不等于美好生活本身。
美好生活,还必须有更实质的内容,而这些,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
来填充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的价值作底蕴,才有可能展开现代性的
种种风景。因此,现代从来没有离开传统而存在过。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并不必
• (7)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 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 (8)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 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 (9)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 嘴,以干扰考生。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论述类文本阅读1_2_1课件
常见逻辑关系小结 近两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 1 题选项中常见的表示内容关系的词语: 【但是】转折连词,引出下个分句中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 【从而】连接下文,用于陈述结果、目的,以作为对上文原因、方法的说明。 【也、并、而且】表并列,表示事物是同时存在或不分前后、主次等。 【由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连词,表示原因,多与“所以、因此”等配合。 【因为……所以】因果关系,表示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 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
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讲 核心突破——学会分析论证
考向1 政论文
样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今,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时代。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 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如韩国在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工作中,大量采用了数字化传承和创 新手段,建立起了由遗址、古村落保护、民俗生活体验、数字虚拟再现、4D 影像体验、 数字博物馆等项目构成的立体、动态保护圈。而我国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正深 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成 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显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真实记录和存储人类传统 文化的发展轨迹,既是国际趋势,也契合我国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置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展开论述,以突出 其必要性。 B.文章多处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我国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传统文化 方面的差距。 C.文章阐述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因果论证法, 逻辑严谨。 D.文章既指出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又指出了所 面临的一些难题。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20语用默写文言文阅读课件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
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
命,
。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 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 ③ 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 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写出了
室外清幽雅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
对待,自己的家人不仅不同情,反而“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写的“
,
”,再现
了曹操军队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况。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阅读材料,首先明确该题的最终 目的是让青年付清另一半学费,可知本题的假言命题形式应采用“A 或者 B, 如果 A 则 C,如果 B 则 C,所以 C”的简单构成式。根据题目给定的内容可 知,①和③分别为 A、B 两种情况,即两个假言命题,而②⑤⑥对应 C,即 选言命题。根据上述分析,②⑤⑥处应填的都是青年要付清另一半学费之类 的内容;结合材料以及题干中的“按照协议约定”可知,①处应填“学生打 赢这场官司”,而③处应填另一种情况,即“学生没有打赢这场官司”;由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和“在法庭辩论时”可知,④处应填“按法庭判 决”;结合材料第一段内容,②⑤处应是“学生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的内 容;由“总之,无论”及前面内容可知,⑥处应填“学生都应付清所欠的另 一半学费”。据此作答即可。
(选自《明史·吴复传》,有删改) [注] ①箐道:竹木丛中的山路。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2.2名篇名句默写课件
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 好古文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樯橹灰飞烟灭 ”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补写式名句默写,既考查了名篇名句的理解、运用,又考查了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考查了语段 理解能力。需要重点加强。
一、考情研究
(一)了解4年考试篇目
年份及 卷别
2019
《逍遥游》《蜀
卷Ⅰ
全
国
课 标
卷Ⅱ
卷
道难》《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
异)》 《邹忌讽齐王纳
谏》《阿房宫 赋》《赤壁赋》 《论语·子罕》
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如2017年北京
卷“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
句:‘披绣闼,俯雕甍,
,
。’”句中填写的两
句就属于第③⑤类。
请大家在复习时注意参考。
(二)命题研究与训练
命题提示一 结构
1.[2018·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
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根据句中提示 “腾跃起飞”“飞行的极致了”可推知答案;(2)根据句中提示“回 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可推知答案;易错字:(1)仞、翱、蒿; (2)摧、钩。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将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
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
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
的峡谷,(究竟/到底)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
,
”。
答案 (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 其所止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 曰生”。“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做了自己的探索。我 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 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 方古典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 “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 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 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 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 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无 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 好好研究。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B.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C.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D.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后面“它怒吼一声……”可 知,第一句的主语应该是“它”而不是“巨岩”,这就排除 B、D 两项;第 二句从后面“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来看,主语是“它”,如果选择 A 项, “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的主语也是“它”,前后主语一致的 话,前面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即“哪怕”应放在“它”的后面,并 且语句重复啰嗦,这就排除 A 项。故选 C 项。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 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 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 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 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淡与浓的 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 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生生美学”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生生”的意思 是“生命的创生”。 B.过去我们不敢称“天人相和”为生态美学,是因为我们认为“天人 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 C.《周易》以“阴阳相生”揭示了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其中也包含 了艺术创造之道。 D.“生生美学”还包含着“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 艺术的无限风光。 答案 A
16 语用+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限时:25分钟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耳.畔.。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
一.副.巨大的银帘(奔涌/奔腾)而下,气势之磅.礴.,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
猛地一下,
,轰.然.振.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
但它绝对不会(消亡/消逝),因为我们已经看到, 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它都没有吐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耳畔
磅.礴(páng)
轰然振耳
B.石嶂
雷霆.(tǐng) 狂呼乱跳
C.一副
呜咽.(yàn) 浩浩荡荡
D.决意
挟.带(xié) 深不可测
答案 D
答案 (1)凌云赛场,斗志昂扬/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 靡/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赛出独特的风格,赛出 辉煌的人生
(2)值得,高三学习不仅要分秒必争,更要精神奋发争先,一场振奋人 心、鼓舞斗志的运动会将鼓舞我们高三同学任何时候都要不断超越,永争 第一。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口号的能力。要体现运动会奋勇拼搏精神, 要有文采。(2)本题考查综合表达的能力。在表达的时候,可以从运动会体 现出的是一种分秒必争、不断超越的精神,正好契合了高考的要求这方面进 行回答,具体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生动,内容具体。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奔涌 到底 消逝 B.奔腾 到底 消亡 C.奔腾 究竟 消逝 D.奔涌 究竟 消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奔腾”,跳跃着 奔跑,如骏马奔腾,黄河奔腾而来;“奔涌”,急速地涌出,如大江奔涌。 第一处,根据前文“银帘”来判定,只能用“奔涌”。②“究竟”,含义与 “到底”接近,多用于书面语言,表示追究事情的真相,也有加重语气的作 用。“到底”,表示深究,口语化。第二处,根据语意,应使用书面语,选 “究竟”。③“消逝”,消失,有一个慢慢远去的意味,一般指时光、声音 或事物,多指抽象事物;“消亡”,消失,灭亡。第三处,根据文章内容, 这里是指水,应该选“消亡”。故选 D 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 项,“对比的论 证手法”错,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生美学”独有的特色与魅 力,第二段虽然提到了古希腊美学中的“和谐之美”,但其目的是分析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而非对比二者之 间的差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的生态文化,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西方学者 生态观的形成。 B.我国的传统年画体现了“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具有明显的“生 命创生”的内涵。 C.齐白石的虾图留有大片空白,就是巧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规律,创 作出了传世佳作。 D.我们应当将“生生美学”的原则运用于生活,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使之发扬光大。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表现了
青壮年农民冒着酷暑艰苦劳作的情景。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作者感
觉江面辽阔,小船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
尽的惆怅的名句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偷换概念,“生生” 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而非“生生美学”。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许多前辈学者就“生生”做出的探索为立论的前提,进而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 B.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突出了“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和 谐之美”的差异。 C.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生美学”独有的特色与魅力,三者 之间是并列关系。 D.文章强调体现“生生美学”的传统艺术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影响 着中国人的生活。 答案 B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过去,我们 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 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 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 有原生性特点。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 态观的形成。“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 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 “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的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 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 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 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 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 项,“轰然振耳”的“振”应为“震”,“震耳” 指声音高得或尖得令人难受;“振”意思是“振动,摇动”。B 项,“雷霆” 的“霆”应读 tíng,“雷霆”指霹雳,比喻威力或怒气。C 项,“一副”的 “副”应为“幅”,“幅”作量词时,主要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有一定 面积的东西,而“副”作量词,一般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或用于面部表情、 态度等。语段中形容“银帘”,应使用“幅”。“呜咽”的“咽”应读 yè。 “呜咽”形容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丝竹声。“咽”读 yàn 的时候 意思是“吞入,吞食”。故选 D 项。
4.请按情景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 分) 学校组织秋季运动会,作为高三年级学生的你积极参加。 (1)请你为班级写一则简洁的加油口号,不超过 20 个字。 (2)运动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遇到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马 上要高考了,时间那么紧张,你们参加这种活动,值得吗?”请你用一两句 话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 30 个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