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治疗进展解读与探讨
肝衰竭诊治指南课件ppt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肝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 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等。
02
肝衰竭的病理生理
肝功能衰竭的病理改变
01
02
03
04
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衰竭时,大量肝细胞发生坏 死,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肝内炎症反应
肝衰竭时,肝脏内的炎症细胞 浸润,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
衰竭患者提供支持治疗。
血液净化技术
改进血液净化技术,去除体内有害 物质,调节内环境平衡,为肝衰竭 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条件。
体外肝脏支持系统
研究体外肝脏支持系统,通过连接 患者的循环系统,暂时替代肝脏功 能,为肝衰竭患者争取恢复时间。
肝移植技术的进步与挑战
移植免疫
研究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 ,寻找降低排斥反应的方 法,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 和生存率。
护理方法
01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肝衰竭迹象。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疲劳,注意饮 食卫生,预防感染。
03
02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发 展。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与疏导。
04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衰竭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针对肝衰竭的纤维化过程 ,研究新型抗纤维化药物 ,以减缓疾病进展。
免疫调节剂
研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创新药物,以改善患者的 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肝衰竭中 的应用,通过基因修饰或 基因转移技术,改善肝脏 功能。
人工肝技术的改进与新进展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
点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疾病概述
肝脏疾病是世界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导致肝
功衰竭。
肝脏疾病衰竭是由于肝脏因急性或慢性原因无法完成正常
生理功能引起的,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诊断要点
诊断肝脏疾病衰竭需要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常见的化验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凝血
功能检查和电解质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
分类与分级
肝脏疾病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是指
在6个月内由结构性肝脏疾病引起的,疾病进展迅速,常常伴随着
肝性脑病。
慢性肝衰竭是指由慢性肝病进展到最终阶段,需要肝移
植才能生存。
治疗原则
治疗肝脏疾病衰竭的原则是尽可能消除病因、支持病人脏器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并尽可能早期的施行肝移植治疗。
诊疗流程
肝脏疾病衰竭的诊疗流程包括急性诊疗和慢性诊疗。
急性诊疗
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命、尽可能缓解症状、寻找并消除病因。
慢性
诊疗的治疗目的则是减缓病程、维持生命等。
预后和护理
肝脏疾病衰竭的预后与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
护理
包括病人营养支持、感染控制等方面,保证患者安全并快速恢复。
结论
肝脏疾病衰竭是一种严重且令人担忧的疾病,准确及时的诊断
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较为详细的诊断、治疗流程和护理建议,希望能对诊治肝脏衰竭的医生有所帮助和参考。
肝衰竭ppt课件ppt演示课件
.
12
凝血指标在诊断肝衰竭时的规范与统一
国际上通用 国际正常化比率(INR)
PT(凝血酶原)正常值12-14秒; 国内传统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计算公式:PTA=[对照PT-(对照PT 已知 PTA 小于 40 %为肝细胞功能衰竭的公认界限,用以作为判 x 0.6 ) ]/[ 患者PT-( 对照PTx0.6)]x 断肝衰竭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项十分敏感的指标 100% 正常值75-100%;
. 9
毒素因素
代谢因素
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演变
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HBV感染,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 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衰竭 HBV相关肝衰竭:男性、青壮年 农民、工人 汉族 随着HBV相关肝衰竭的分型发展及其演变: 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呈减少趋势 (因抗病毒治疗有效阻断了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症化过程)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增加趋势 (因现有慢性肝病患者常因各种诱因发生急、慢性肝失代偿)
. 14
肝硬化基础
病理表现
(1)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 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 死, 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 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 (2)亚急性肝衰竭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 区网状纤维塌陷, 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 的再生, 并可见细、 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 坏死性病变。 (4)慢性肝衰竭 主要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以及异常增生结节形成, 可伴有分 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 10
肝衰竭最新诊治指南演稿PPT课件
因急性肝衰竭入院,经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和人工 肝支持,成功恢复肝功能。
患者B
慢性肝衰竭患者,经过肝移植手术和术后精心护 理,目前生活质量良好。
患者C
早期发现肝衰竭,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成功逆转病情。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
01
患者D,因长期饮酒导致肝衰竭,经过药物治疗和戒酒后病情逐
渐好转。
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心理支持
肝衰竭患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 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肝移植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和 人工肝治疗缓解病情的患 者,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 手术。
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新药研发
近年来,针对肝衰竭的药物治疗研究 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新药已经进入 临床试验阶段,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 疗选择。
人工肝技术的改进
肝衰竭的预防
针对肝衰竭的预防,研究者们也在积 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如疫苗接种、 早期筛查和干预等,以期降低肝衰竭 的发生率。
新型治疗策略
针对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未来将探索新型治疗策略,如细胞治 疗、免疫调节等,以改善患者预后。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将成为肝衰竭诊治的重要方向,针 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患者的建议与期望
积极配合诊治
肝衰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治,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 期复查。
分类
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不 同类型的肝衰竭病程和预后有所不同。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肝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其病死率极高,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各国学者不断探索其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
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作为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失代偿并伴有器官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短期病死率尤为突出。
目前,〃三早一体系〃的全程管理模式已成为肝衰竭治疗的基本策略。
尽管近年来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争议与共识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以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
ACLF的定义一直是国内外有争议的问题,全球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包括:欧洲肝病学会ACLF标准(EASL-ACLF)、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ACLF标准(COSSH-ACLF)、亚太肝病学会专家共识(APASL-ACLF)、北美终末期肝病研究联盟ACLF诊断标准(N ACSELD-A CLF)、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等。
2022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综合APASL x EASL-CLIF X NACSELD,提出具有包容性的定义。
ACLF是发生在伴或不伴肝硬化的慢性肝病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潜在可逆性的疾病,在缺乏基础肝病治疗、肝脏支持系统治疗或肝移植的情况下,可导致多器官衰竭,3个月内病死率高。
ACLF通过慢性肝病、胆红素升高和INR延长来识别,肾脏、呼吸、循环或脑功能衰竭支持诊断的建立。
脏器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EASL-CLIF或NACSELD脏器衰竭评分来评估。
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版)》中将ACLF定义为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伴或不伴随肝外器官衰竭。
肝衰竭诊治指南
2.病毒因素:①病毒对肝脏的直接作用。我国以乙型肝 炎患者居多。研究表明,细胞内过度表达的HBsAg可导致 肝细胞损伤及功能衰竭。HBV的x蛋白也可引起肝脏损伤, 在感染早期,x蛋白使肝细胞对TINF—d等炎性介质更敏感而 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有关。②研究表 明,HBV基因变异可引起细胞坏死,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 3.毒素因素: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 受损,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溢人体循环。内 毒素可直接或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引起肝 坏死,且是其他肝毒物质(如半乳糖胺、CCI。和乙醇等)致肝 坏死的辅助因素,因而可导致肝衰竭的发生。 4.代谢因素: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 微循环障碍,血液难以进出肝脏,无法保证对肝细胞的营养 供应。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难以进入肝脏,消化不良;吸 收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肝脏与肝细胞接触,无法有效发 挥药物疗效;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肝脏,成为毒素,滞留于肝 脏,导致肝细胞损伤,而加快肝病进展。 (四)流行病学 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HBV感染,这也是我国最常 见的肝脏疾病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 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 衰竭。在我国研究中,免疫抑制剂是HBV再激活的重要诱 因之一,任一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感染者均可发生肝 衰竭,为直接致病机制。大量病毒复制导致肝细胞营养耗 竭;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完全不同)是损伤前提。 HBV相关肝衰竭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 率高。发病人群以男性居多,女性较少,年龄则以青壮年为 主,且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发生重型肝炎有 关,也可能与饮酒因素有关。职业以农民、工人所占比例为
路的几个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肝衰竭最新诊治指南PPT课件
护理要点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肝功能指 标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症状护理
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口腔清 洁、提供舒适体位等。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摄入。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 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 合治疗。
肝衰竭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 理压力和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 ,临床医生应注意关注患者的 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提 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
谢谢观看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研发新型药物,提高治 疗效果。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肝衰竭的早期诊断
如何更早地发现肝衰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的肝衰竭患者,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肝衰竭的病理机制
深入了解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更 多靶点。
长期预后和生存率
如何提高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存率。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
能够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为肝衰竭患者争取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的适应症
对于终末期肝病、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等患者,肝移植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肝移植的手术方式
包括原位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等 手术方式。
肝移植的疗效
肝移植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衰竭最新诊治指南ppt课件
目录
• 肝衰竭概述 • 肝衰竭的诊断 • 肝衰竭的治疗 • 肝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 肝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肝衰竭概述
指南共识|肝衰竭诊治指南
指南共识|肝衰竭诊治指南《肝衰竭诊治指南》(简称《指南》)旨在使医生对肝衰竭的诊疗有进一步了解,并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
鉴于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本指南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衰竭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在针对具体病情,临床医生应参照本《指南》,并充分了解肝衰竭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的医疗资源,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诊治方案。
随着对肝衰竭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
1 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1.1 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1.2 病因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HBV),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
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见表2。
2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2.1 分类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ACLF或S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表3)。
2.2 组织病理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降低,实施肝穿刺具有较高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肝衰竭发生时(慢性肝衰竭除外),肝脏组织学可观察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坏死的部位和范围因病因和病程的不同而不同。
按照坏死的范围程度,可分为大块坏死(坏死范围超过肝实质的2/3),亚大块坏死(约占肝实质的1/2~2/3),融合性坏死(相邻成片的肝细胞坏死)及桥接坏死(较广泛的融合性坏死并破坏肝实质结构)。
在不同病程肝衰竭肝组织中,可观察到一次性或多次性的新旧不一肝细胞坏死病变。
2.2.1 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
肝衰竭诊治进展ppt课件
脑水肿: 甘露醇(0.5-1.0g/kg)、速尿;急性肝衰竭时可使用 低温疗法防止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低钠血症和顽固性腹水: 托伐普坦--精氨酸加压素V2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选 择性阻断集合管主细胞V2受体,促进自由水的排泄
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
血培养或体液的病原学检测 喹若酮类药物预防肠道感染(慢性肝衰竭时除外),一般不 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一旦出现感染,根据经验选择抗菌药,并及时根据药敏调整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否认烟、酒嗜好。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
入院查体: T 36.5℃,P 76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 神智清楚,精神萎靡,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巩膜 重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查体无阳性体征。腹 部平坦、软,右上腹轻压痛,肝浊音界缩小,肝区叩击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病理学表现
肝衰竭时(慢性肝衰竭除外),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观察 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
按照坏死的范围分为:大块性坏死(坏死范围超过肝实
质的2/3);亚大块性坏死(约占肝实质的1/2-1/3); 融 合性坏死(相邻成片的肝细胞坏死);桥接坏死(较广泛 的融合坏死并破坏肝实质结构)。
治疗
1 2 3
内科综合 治疗
b.
宿主免疫
病毒因素
a.病毒对肝脏的直接作用 细胞内过度表达的HBsAg 竭 肝细胞损伤、肝功能衰
b.HBV变异基因
肝细胞坏死
毒素因素
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受损, 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溢入体循环。
内毒素
直接或通过激活 库普弗细胞释放 的化学介质引起 肝坏死
其他肝毒性物质 (如CCl4、乙醇) 致肝坏死的辅助 因素
《肝衰竭诊治指南》指南解读
谢谢观看பைடு நூலகம்
《肝衰竭诊治指南》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患 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该指南由国内外的肝病专家共同制 定,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指南解读
1、肝衰竭的诊疗标准:指南根据最新的国际标准,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及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等四种类型。对于每种类型的 肝衰竭,指南均提供了详细的诊疗流程和建议。
然而,该指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指南并未涉及某些新型的药物治疗 方案和新技术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指南也未对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 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这可能会影响指南的适用范围。
总体来说,《肝衰竭诊治指南》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临床实践 中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
3、开展预防和随访:指南强调了预防和随访的重要性。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 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疾病的复发。
指南评价
评价指南的因素包括疗效、安全性、质量保证、适用范围等方面。根据《肝衰 竭诊治指南》,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患者,其诊疗流程、治疗方案、预防和 随访措施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推荐。这些建议是基于最新的国际标准 和专家共识制定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肝衰竭诊治指南》指南解读
01 指南解读
03 指南评价
目录
02 指南应用 04 结论与展望
《肝衰竭诊治指南》是肝病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它旨在为医生提供肝衰竭的 诊断和治疗建议。本次演示将从多个方面对《肝衰竭诊治指南》进行全面分析 和解读。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40 ・
中华移植杂志( 电子版 )2 0 1 3年 2月第 7卷第 1 期
C h i n J T mn s p l a n t( E 1 e c t mn i c E d i t i 0 n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V 0 1 .7. N 0 . 1
其合 成 、 解毒 、 排泄 和生 物转化 等功 能发 生严重 障碍 或失 代偿 , 出现 以凝血 功能 障碍 、 黄疸 、 肝 性脑 病 、 腹 水 等为 主要 表 现 的一组 临床 症候 群 。
・
法 规 和指 南 ・
肝 衰 竭诊 治指 南 ( 2 0 1 2 年版)
中华 医学会 感 染病 学分 会肝 衰竭 与人 工肝 学组 中华 医学会肝 病 学分会 重型肝 病 与人 工肝 学组
【 关键词 】 肝功能衰竭 ; 肝 , 人工 ; 诊断 ; 治疗 ; 指南
G u i d e H n e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a n d A r t i i f c i a l L i v e r G r o u p ,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C M A;S e v e r e L i v e r Di s e a s e a n d A r t i i f c i a l L i v e r G r o u p,C h i es n e S o c i e t y fH o e p a t o l o g y ,C MA .
肝衰竭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
万方数据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年6fl第20卷第6期Chin J Hepatol,June 2012,V01.20。No.6
工肝治疗后,肝细胞再生依然困难、无法自我恢复的 中晚期肝衰竭患者可选择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人工 肝联合肝移植提高了移植肝功能的恢复。但是,供肝 来源短缺依然是国际性问题.严重制约了肝移植技术 的推广应用,而活体肝移植面临着传统观念和医学伦 理等方面的问题。移植肝再感染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治 疗非常重要,通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核苷(酸) 类药物的应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已经降低 至我们可以接受的水平网。此外,AASLD不建议完 全依赖当前可用的预后评分系统预测转归并且确定肝 移植的候选人。因此,晚期肝衰竭患者的肝移植手术 时机判断尚缺乏一个明确的风险预测体系,时机过早 浪费肝源,过迟则失去手术时机或预后不佳。 2.干细胞移植: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干细胞 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有可能成为一条 新的途径。现有证据表明,肝干/祖细胞、诱导多能 干细胞以及肝外干细胞均可作为候选移植细胞[10-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在临床上试用,展示出较好的应 用前景“习。但是各种不同来源的干细胞的功能和安全 性等仍须进一步科学客观的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肝 衰竭的疗效仍需要经过设计严格的临床试验的验证。
性系统包括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PI硼触系统等。
此类治疗方法主要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但缺乏补充 蛋白质、凝血因子等肝脏合成功能的替代.疗效受一 定影响。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 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并无益处。 2.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随着细胞生物技术、 生物材料等技术的发展,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逐渐 成为人工肝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外已有数个生物 型和混合型人工肝系统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在这些 系统中,大多采用中空纤维管型生物反应器,和新鲜 分离或者冻存的原代猪肝细胞及肝细胞系(如C3A)。 Hep孔虹sisc系统已完成Ⅱ/Ⅲ期前瞻性多中心随机 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改善醋氨酚中毒 导致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C3A细胞致癌 性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观察评估。自20世纪90年代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围绕安全有效的肝细胞 源、高效生物反应器、肝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混合 型人工肝系统构建与装置研发等关键问题,开展新型 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工作,建成了国 内首株具有与原代培养肝细胞类似形态学特征和生物 学功能的人源性永生化肝细胞系HcpLL,建立了肝细 胞大规模转瓶培养、微囊化培养的新技术,研制出新 型微囊悬浮型漏斗形生物反应器,创建了基于无纺布 生物反应器,原代肝细胞的新型全血灌流式生物型人 工肝,和基于微囊悬浮型漏斗形生物反应器、永生化 肝细胞的新型生物型人工肝,并经大动物试验证实了 其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确切疗效闭。 三、肝移植和千细胞移植 1.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 国内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肝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 接近甚至有些方面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据中国肝移 植注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大陆肝移植数9118例中, 总体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84%、800/o和 76%。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推荐经积极内科和入
肝衰竭诊疗指南
出血
• 常规推荐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 对门静脉高压性出血患者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或特利 加压素,也可垂体后叶素、三腔管压迫止血;或行内 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或组织黏合剂治疗,TIPS • DIC: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血 小板,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纤溶亢进用氨 甲环酸或止血芳酸。 • 明确维生素K1缺乏可短期使用维生素K1(5~10 mg)
感染
• 推荐常规进行血液和体液的病原学检测。 • 除肝移植前围手术期患者外,不推荐常规预防性 使用抗感染药物。 • 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应首先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 药物,并及时根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调 整用药。 • 应用广谱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多个抗感染药物 ,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治疗时,应注意 防治继发真菌感染。
肝肾综合征
• 可用特利加压素(1 mg/4~6 h)联合白蛋白( 20~40 g/d),治疗3 d血肌酐下降<25%,特利 加压素可逐步增加至2 mg/4 h。若有效,疗程 7~14 d;若无效,停用特利加压素。 • 去甲肾上腺素(0.5~3.0 mg/h)联合白蛋白(10 ~20 g/L)对1型或2型肝肾综合征有与特利加压 素类似结果。
急性妊娠期脂肪肝/HELLP综合征 导致的肝衰竭
• 建议立即终止妊娠,如果终止妊娠后病情 仍继续进展,需考虑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 。
肝豆状核变性
• 采用血浆置换、白蛋白透析、血液滤过, 以及各种血液净化方法组合的人工肝支持 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病情。
并发症的内科综合治疗
脑水肿
• 甘露醇0.5~1.0 g/kg、高渗盐水治疗,呋塞米可 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 • 人血白蛋白,特别是肝硬化白蛋白偏低的患者。 • 人工肝支持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推荐用于控制颅内高压。 • 对于存在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急性肝衰竭患者可 考虑应用轻度低温疗法和吲哚美辛,后者只能用 于大脑高血流灌注的情况下。
肝衰竭诊治指导
肝衰竭的诊治指南肝衰竭的诊治指南前言肝衰竭(liver failure或hepatic failu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探索,亟需制订一个统一的诊疗指南。
为此,参照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肝衰竭的诊治指南讨论稿,供大家讨论参考。
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一、肝衰竭的定义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肝衰竭的病因引起肝衰竭的病因有多种。
在我国,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表1 肝衰竭的病因常见少见或罕见肝炎病毒代谢异常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豆状核变性、糖代谢缺陷非肝炎病毒缺血缺氧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药物及有毒物质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异烟肼、利福平、醋氨酚等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酒精、四氯化碳、毒蕈等先天性胆道闭锁细菌及寄生虫其他严重细菌感染、血吸虫等创伤、中暑、妊娠特发性脂肪肝等其次是药物及有毒物质(包括药物、酒精及化学品等)。
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是引起慢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1]。
在儿童患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肝衰竭的病因见表1。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三、肝衰竭的分类根据肝衰竭病理组织学的特征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可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
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是由于肝脏功能急剧减退导致以明显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慢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损害慢性进行性加重所致以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肝功能失代偿状态[2,3,4](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g/kg,继之以每4小时70
mg/kg;
【Key words】Liver 【First
author’S
NAC静脉注射:起始剂量150 ITIg/kg,此
后4 h内给予每小时12.5 me/kg,继之
6.25
address】hzstitute矽bfectious
Third Military
对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我们曾多次提m,不论是急 1肝衰竭的内科治疗新亮点 1.1病因治疗与处理众所周知,导致肝衰竭的病因很多, 有明确病因者如积极去除病因可提高治疗效果,但针对肝衰 竭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的方法尚不多。为此,目前有关研究 显著加强,有关病因治疗方法也日益增多(表1)。 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还是慢性肝衰竭,只要能检测出HBV DNA即应进行抗病毒治疗”J。之后,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在 重症化过程中常伴有一过性病毒载量下降,甚至不可测,故 进一步放宽到只要本次发作与病毒复制相关即可抗病毒治 疗。此外,不论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是否升高(因肝衰竭出现酶胆分离,故ALT水平已不 重要),均应及时应用快速强效抑制病毒的核苷(酸)类药物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2ZXl0002004) 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i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感染病研 究所(王宇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 实验室(李兰娟) 通信作者:王宇明,Email:wym417@163.conl;李兰娟,Email:ljli
单纯疱疹病毒(HSP)或阿昔洛韦:每日30 mr:/kg静脉注射 巨细胞病毒(CMV) 自身免疫性肝炎 乙型肝炎 妊娠急性脂肪肝/ HELLP综合征 Wilson病或布加综合征 急性缺血性损伤 肝移植 心血管支持治疗 甲泼尼龙:60 IT・g/d静脉注射 核苷(酸)类药物8 引产
注:8除阿德福韦酯以外的四种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替 诺福韦、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
DOI:10.3760/ema.J.issn.1674-2397.2013.02t 005
(NUCs),如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拉米夫定 (LAM)治疗,也可采用联合治疗如LAM加阿德福韦酯 (ADV)以降低耐药风险,以此改善肝功能并延缓或减少肝 移植的需求,不能随意停药。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加 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NUCs。有文献报道,肝衰竭患者应用 ETV治疗可伴有乳酸盐增高,故建议加强有关监测。61。当 前研究发现,部分重危患者用药前已有乳酸盐增高,故其因 果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
Southwest
Hospital,the
Medical
University,
m∥kg
Chongqing 400038,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Yu—ruing,Email:wym417@163. COrn;LI
伞菌目鹅膏科中毒
青霉素G:每日1 g/kg静脉注射,联合 NAC(同上) 水飞蓟宾:每L]30一40 rag/kg,维持3~
d)或过长(1个月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弊端。前者可能
不足以充分遏制过强免疫应答,骤然停药后反而诱导更强的 免疫应答;后者则可诱发出血、感染或病毒耐药。(4)临床 上常见有关免疫抑制下HBV再激活所致肝衰竭,且机制常 与免疫活化无关,其典型代表为纤维淤胆性肝炎(FCH),一 旦发生,预后极差,故应保持高度警惕,重在预防012]。2012 年版《指南》的主要特点有:(1)重申GCs在肝衰竭中的应用 尚存在不同意见;(2)明确指出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 身免疫性肝炎是GCs的适应证;(3)除肝衰竭早期外,增加 了肝衰竭前期的适应证,以争取时机,及早治疗;(4)强调可 酌情使用的对象,限于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 并发症者。因此,GCs在用于HBV相关性肝衰竭的治疗时, 应认真权衡利弊,不应盲目扩大适应证,同时还需不断总结 探讨,提高治疗应用的水平,从而提高存活率。 近年发现,占我国肝衰竭60%以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组成与国外有所不同,大部分为HBV活化所致。虽然已证 实NUCs可安全用于HBV相关性肝衰竭,但短期内应用该 类药物快速抑制病毒并不能有效阻止肝衰竭过程,提示突发 广泛肝细胞炎症是其核心发病机制,特别是慢加急性肝衰竭 时炎症所致的肝细胞坏死是公认的CHB肝脏炎症的极端形 式。由此可见,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角度看抗炎的治 标治疗手段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虽然GCs有一定疗效,但 其不良反应明显,甚至患者可因此死亡,从而广受质疑。近 年来,有关多种疾病炎症研究进展迅速,主要进展如 下¨3’”1:(1)新近已在多种疾病中发现以核苷酸结合寡聚 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l)、NLRP3、核苷酸结合寡聚 化结构域样受体分子4(NLRC4)及黑素瘤缺乏因子2 (AIM2)为代表的炎症小体(inflammasomes)的存在,并证实 其在多种疾病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已公 认炎症是多种肝病的共同通路,且病因治疗并无抗炎作用, 故可解释为何HBV相关性肝衰竭一旦发生,难以通过抗 HBV治疗逆转;(3)已证实炎症小体在肝脏的肝细胞、肝窦 状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并可能具有功能活 性;(4)已在部分疾病中初步证明炎症小体的拮抗剂是安全 有效的;(5)理论上,抗炎的治疗作用最为直接和快速,且对
4 d
Lanjuan,Email:lj/i@zju.edu.cn
众所周知,在整个肝衰竭的研究中,治疗是其核心内容。 例如,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 理》的意见书…,2011年又发布了《急性肝衰竭指南更 新》。2。。2006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旧J, 在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地阐述,既与国际 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 竭的临床诊疗工作。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对肝衰 竭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而“十二・五”重大专项 课题基金也几乎全部集中于治疗研究。我国《肝衰竭诊治指 南(2012年版)》’4 o已正式出台。鉴于2012年10月27日新 版《指南》发布会重点解读报告分成了诊断及治疗2个部分, 现将有关其治疗处理进展的新特色进行如下解读与探讨。
@zju edu.an
引用格式:王字明,李兰娟.《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治疗进展解读与探讨.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6:77—80.
万方数据
主堡f逝压壁鎏遁苤查!!!!堡!旦箜!鲞箜!塑堡!尘!鱼!!!!!鱼垫旦堡!垒四!!!!!!!!!.!!坠:1 2006年版《指南》明确指出,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 患者,不论其检测出的HBV DNA滴度高低,建议立即选用 强效、快速、低耐药的NUCs进行抗病毒治疗【3I。这在当时 曾引起一些争议,但临床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推荐意见对于通 过快速抑制病毒复制诱导的过强免疫所致的肝细胞坏死,并 为原位肝移植(OLTx)创造条件,是十分有益的,因而这一推 荐意见延续至2012年版《指南》。同时,针对国内部分专家 学者的认可,但GCs在我国常见的HBV相关肝衰竭治疗中 的应用则意见不一。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使用经验,我们认 为应依据肝衰竭的类型、病期及病情程度等恰当选择使用对 象,在使用GCs的同时须加用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及保护胃 黏膜的药物,以减少并发症;使用过程中须密切监测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p。“。 我们曾提出对当前应用GCs的几点认识:(1)在扩大 GCs适应证的同时应充分分析利弊,评估GCs应用后其主要 功能和目的能否达到、不良事件的风险。(2)需认真筛选使 用对象,避免滥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肝衰竭患者中 占绝大多数的急、慢性失代偿者患者多不适合应用GCs,仅 有ALT显著增高或停用NUCs后发生病毒反弹伴肝炎突发 者(非肝衰竭者)可考虑短期应用。(3)应用疗程过短(3~
Oil
表1不同病因急性肝衰竭的特异性治疗方案
病因 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方法 N.乙酰半胱氨酸(NAC)口服:起始剂量
140
GuideHne
fo,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
2012
WANG‰一ming.LI Lan了uan.
failure;Therapy;Guideline
5
首选慢效型Nucs——ADV导致病毒抑制过缓的问题,2012
年版《指南》明确指出在我国上市的核苷(酸)类药物中, LAM、ETV、LdT、ADV等均可有效降低HBV DNA水平,降低 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其中前三种药物更加强效快速,但对 于高病毒载量且有NUCs耐药史者,ADV则为联合治疗不可 或缺的药物。 1.2黄疸的有效治疗肝衰竭黄疸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 题。已知不同肝衰竭黄疸的特点有所不同,急性期常为炎症 期,其特点有:以“阳黄”多见,肝细胞炎症症状突出(乏力、 纳差、进行性肝性脑病),少见腹水或出现较晚(2~3周后), 如发展太快,患者临终前可见消化道应激性出血;恢复期常 见为失代偿期,其特点为:以“阴黄”多见,肝功能失代偿症 状为主(腹胀、腹水、诱发慢性肝性脑病),腹水多(可为顽固 性),易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不言而喻,两种类型的治疗应 有所侧重,标本兼治。二者预后均不佳,但已否定“阳黄好治 阴黄难治”的看法。 新近,有报道对法尼醇受体(FXR)及孕烷x受体 (PXR)介导的胆汁酸在肝细胞中的运输和代谢,以及在胆汁 酸肠肝循环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I“。其中,通过对胆汁 淤积的潜在治疗目标一FxR和PXR之激动剂及拮抗剂的配 体结构的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UDCA,商品名优思弗)具 有激动剂及拮抗剂的双向调节作用,提示该途径可能是其治 疗的作用机制。此外,还有研究发现,UDCA通过减少蛋白 半衰期可降低原代大鼠肝细胞p53的稳定性,从而调节肝细 脆的凋亡,提示该途径也可能是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J。 迄今已有较多研究报道UDCA治疗多种黄疸包括肝衰竭黄 疸有效,可特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原发硬化 性胆管炎(PSC),对于黄疸尚未出现的早期患者治疗效果尤 佳。目前,UDCA的适应证正在扩展,可用于治疗胆石症、妊 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多种慢性肝病。牛磺熊去氧胆 酸(TUDCA,商品名滔罗特)是一种天然的亲水性胆汁酸,由 UDCA和牛磺酸结合生成,是UDCA在胆汁中的生理活性形 式,具有溶解胆固醇结石,降低胆汁酸毒性,保护肝细胞等多 种生理功能。有望通过今后进一步研究总结,推动有关治疗 的发展。 1.3肾上腺皮质激素(GCs)及抗炎药物的应用对GCs治 疗肝衰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盲目推崇到一概排斥,再到有 条件接受的复杂过程。随着对GCs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防治 手段的增强,当前有关肝衰竭应用GCs的争议主要集中在 适应证的选择和剂量及疗程的掌握上。GCs可改善自身免 疫性肝炎及重症酒精性肝炎等患者的生存率,已得堑盘查!!!!至!旦筮!鲞箜!塑垦坐!!g!i!!!鱼堕垡!:垒趔!!!!!,!尘:!,堂:! 各种原因所致肝衰竭炎症反应均有效。因此,有必要在 HBV相关性肝衰竭特别是占据其大多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患者中研究证实炎症小体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比较有或无 HBV活化者之间的差异(重点在于IL一1 0、IL一18及IL一33等 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同时探讨当前临床常用抗炎治 疗(包括GCs、甘草酸苷等)对炎症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 达影响,为肝衰竭特别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 据及线索。 1.4低温疗法的应用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关于低温疗法 2人工肝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