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教案(2)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

第三课《老山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本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内容。

2.通过研讨,掌握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首先朗读诗歌《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同志这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

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

二、阅读课文,理清脉络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是落实课后“积累”一题中所列的字词读音和意义。

然后研讨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方式,解决下面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明确: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苏教版八年级必修阅读篇目之一,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采用了夸张和对比等手法,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老山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3. 掌握夸张和对比等描写手法;4.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2. 如何理解夸张和对比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 教师做好文章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

(2) 让学生预习文章,鼓励学生提前了解老山界的情况。

2. 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介绍老山界,引导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放松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例如:老山界的特点是什么?文化和人文风俗有哪些?(3) 梳理思路(10分钟)学生针对老山界的情况整理思路,准备写一篇文章。

(4) 写作(25分钟)学生根据老山界相关情况,写一篇文章。

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文学含量。

(5) 练习评估(10分钟)让学生互相评估彼此的文章,并选出几篇优秀的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点评,鼓励学生。

3.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并根据老师的点评和评估,修改自己的文章。

五、教学效果评估1.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3. 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老山界这篇文章数次阅读后,可以发现文章中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尤其是对本地特色的描写,反客观突出。

通过这篇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仅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还加强了对语言修辞方面的理解和评论能力,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本教案以老山界的一篇文章为素材,通过阅读、问答、思路梳理、写作、评估等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老山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山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老山界》为教材,共分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两部分,学习目的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老山界》这篇文章是讲述了经历种种困难和危险后,作者和他的朋友们终于到达了老山界,看到了那片美丽的土地。

作者通过语言细致叙述了老山界的美丽以及到达老山界的过程,同时也描述了途中的险阻以及经过的艰辛。

本文适合阅读并且扩展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ⅰ)了解单词:sweated、climbed、set、beyond、experience、toward、valley;(ⅱ)了解词组: work one's way up、someone's group、be covered with脚印、a scream of joy;(ⅲ)能提出故事中与“山”的相关词汇并加以分析和使用。

2.阅读技能(ⅰ)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大意,并加以运用;(ⅱ)通过交流思密达观点,学会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活动描述:对于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摆一些垃圾、废纸等等杂物在课桌上,表示这是一些被扔掉的垃圾。

在学生们走进教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们注意这些垃圾,并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

教学目的:通过本环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阅读理解部分a.首先,教师可以将文章的单词和重点词汇纠正一遍,以便学生们在字词认知上做好准备。

b.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配一段文章进行阅读,并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段落的大意,并用黑板上的条子写下自己阅读的过程。

c.然后,教师可以展开全班讨论,由学生们说出他们的看法和理解,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解释文本。

d.最后,让学生们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新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老山界》一文的情节;•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掌握表达强烈情感的方法;•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改写儿童读物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表达强烈情感的方法;•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中国山水画、诗歌与散文相结合,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作者感情。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首先,教师播放《庐山谣》动画短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如何运用骈文来描述景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2. 学习新知•聆听《老山界》的有关情节,提问学生对于作者的感受,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感受和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通感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表述出来。

•引导全班朗读《庐山谣》、《赠汪伦》、《江雪》和《登高》等山水诗,感知山水通感特点,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色彩和笔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材料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一幅山水画。

•教师以借景抒情的写法来教授学生如何表达情感,运用借景手法让学生对山水画的描述变得更加准确、形象、真实。

3. 课后巩固•要求学生在家中课后继续练习中国山水画的绘画,以及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寻找借景抒情的具体例子。

•组织学生分享课后练习的成果,评价分享者的表现,对于不好的分享轻轻移花接木,用不断的鼓励和激励让学生重建信心。

五、教学评价本课教学开设了多种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多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环境等方面做到了整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学生们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

《老山界》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三.自学交流: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说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

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

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

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

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四、展示点评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五.达标检测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请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2.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老山界》教学案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老山界》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老山界》助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师生共同赏析精彩语段,分析生动的景物描写。

▲3.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助学重点: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助学难点:文中生动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助学安排:2课时助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由《七律长征》导入本课。

二、学生自助: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熟读课文第二部分,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四难”,学习红军精神。

三、合作探究▲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在哪里,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吗?课文最后又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样说有什么作用?★2.自读课文2—11小节,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红军对瑶民的关切和保护,以及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的。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分。

3.说说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以时间的变化、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有何好处。

四、课堂巩固:熟读精彩段落,完成相关练习。

五、续助方案:熟读课文,整理笔记。

第2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分析生动的景物描写。

(1)读课文,找出文中几处景物描写的段落,反复朗读。

▲(2)体会这些景物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中透露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段和一些精词妙句加以分析,体会其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三、教师补助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2.①像春蚕在咀嚼桑叶,②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③像山泉在呜咽,④像波涛在澎湃。

①与③调一个位置为什么不好?3.结合有关语句体会句子含义,例如: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的“抢”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老山界地貌、文化特点及生态环境2.能够理性看待当地环境问题,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作用3.发现语文中充满的诗意和写作技巧4.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对当地文化、传统和自然保护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山界地貌、文化特点及生态环境2.发现语文中充满的诗意和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山区地方?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地貌与文化特点?2.呈现课题:这节课我们要一起了解一篇文章《老山界》。

阅读(20分钟)1.教师讲解生字、生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跟读整篇课文,体验文本中的情感3.以分组形式进行课文解读,各组呈现自己的解读成果,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10分钟)1.小组呈现分析结果2.讨论:文章中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3.高效学习:通过阅读省选篇目,了解和发现语文同其他学科的关联之处。

实践(20分钟)1.模拟课文中所描写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地还原生态环境。

2.在传承和发扬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提高生态意识。

3.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制作有关老山界的PPT。

(5分钟)1.汇报小组的分组成果和PPT制作成果,让所有同学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和生态。

2.重点,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课后作业1.掌握生字、生词等基础字词,并将词语的使用情况用意义句一一倒好。

2.将老山界与家乡作一个比较,分析异同。

3.本课讲到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日记,谈谈个人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然环境和文化的介绍,帮助学生在理性看待当地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爱护之情。

此外,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充满诗意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老山界)教案2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老山界)教案2 苏教版 教案

老山界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越的山,文章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哪些语句能表现红军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 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出这种不怕困难和乐观精神。

(星夜行军、露宿山腰、下山所见。

红军的喊声,笑声)二、赏析语言,学会描写(一)赏析精彩片段(满天都是星光……就在脚底下)(学生齐读,回答问题)1、文中对火把的描写表现了老山界怎样的特点?(火把成之字形,表现山路曲折,“跟星光接起来”突出山的高峻,“照着人脸,就在脚底下”突出山的陡峭)2、有几次写火把?分别以什么为立足点?从什么观察角度进行观察的?(三次,山脚,半山腰,仰望,先仰后俯)3、分析红军战士的语言,思考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有什么作用?(战士的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表现他们身临绝壁仍然乐观豪迈的男儿本色)(学生自由朗读,赏析体会)(三)赏析精彩片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学生自由朗读1、赏析文中的修辞,你最喜欢这一片段中的哪一个修辞?说出理由。

2、阅读文中写声音的句子,思考:文中既说“寂静”,又说“有许多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样矛盾吗?(以声衬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3、生齐读三、小结巩固文章语言生动而凝练,朴实而优美,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多方面的联想,同时也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渲染出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四、自由朗读精彩片段五、布置作业1、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2、运用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段景物,写出感受。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3《老山界》(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3《老山界》(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
“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自己的收获。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3、首尾两段和“难”有关吗?
4、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段,说说为什么精彩?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通过提问、板演、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1)、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
3、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 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 __。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时间
地点
初二办公室
召集人
课题
《老山界》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

老山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宠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大事、支配层次的方法。

2、难点:体会红军乐观坚韧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检查预习1、让同学齐备本单元刚刚学过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巩固旧知,自然过度到本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以自己宠爱的方式完成。

(1)检查生字词(2)了解作者,明确背景同学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陆定一是参与过长征的人,老师提示:亲身经受的事情,写起来特殊真实而细腻,留意作者在文中流落出来的感情,作者的感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红军的真实感受。

(3)当一回小老师或小记者,在组内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征,并相互采访一下“你眼中的长征”。

——活动一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1、探究学习,争辩沟通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后,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找出它的六要素。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挨次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挨次呢?(3)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争辩话题: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从中你能发觉什么?)(4)找出相关语句,概括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哪些困难?(话题争辩: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分组沟通,小组合作呈现。

——活动二2、研读赏析让同学大声朗读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并把宠爱的缘由在组内和同学沟通。

(组内沟通后,由小组推代表全班发言沟通。

)——活动三(1)精彩片段一赏析争辩话题:我们想象一下“只见火把排成很多‘之’字形,始终连到天上,跟星光连接起来……”这一奇观,你感受到了什么?(2)精彩片段二赏析争辩话题:A 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看方法和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看?观看了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B冻的感觉怎样?冻醒了,懂的怎样?勾画关键词。

三、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同学自告奋勇或老师指名复述课文,鼓舞创意表达。

苏教版初二语文《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老山界》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老山界》教案第一篇:苏教版初二语文《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课文反映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红军有组织有纪律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情景,重点反映红军星夜翻山和露宿山腰的情景,反映红军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

(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

)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 1.攀登雷公岩;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3.山顶所思。

(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层:(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

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2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一是,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

”“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

”山路陡峭,悬崖峭壁。

);二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

);三是,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四是,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从中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但是红军战士以顽强不屈、乐观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翻越了老山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教案2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教案2 苏教版

《老山界》教案陆定一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一、预习交流:(一)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部长、全国政协等职务。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二)关于背景。

1934年10月初,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突破国民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老山界是红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三)关于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 )呜咽()澎湃()骨碌()缀()2、多音字组词:嚼:jiáo ( ) jué( )咽:yān( ) yàn ( ) yè( )落:là( ) luò( ) l ào (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老山界是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红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难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事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三)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四)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2-11节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同瑶民的攀谈表现红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身上的这种优秀的品质,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和学生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真正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学习中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为将来更好地贡献社会而做好准备,这正是我讲授此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明确目标:
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2、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3、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生纷纷回答。
齐读目标。
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积累、联想。
1、背诵第23节。
2、阅读《草地晚餐》,比较回答:
(1)顺序一样(时间)
(2)重点不同(重记事、重写人)
学生找出并朗读。
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学生纷纷回答。
生朗读、感悟、背诵
品味,讨论,交流。
背诵第23节
三、达标训练当堂反馈
完成《优佳学案》P7“阅读鉴赏(二)”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讨论背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Hale Waihona Puke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老山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时
主备教师:
第三课《老山界》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2、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3、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
重难
点:
1、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完成练习。
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1、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拓展延伸
阅读《草地晚餐》,比较回答:
(1)顺序一样(时间)
(2)重点不同(重记事、重写人
学生听讲,积累。




景物描写的作用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