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排水法、切割法等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体积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可借助生活实例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排水法、切割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排水法、切割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量筒、容器、刀具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不规则物体,用于实验和操作。
3.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如厨房里的食材,引导学生关注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等积变形”的方法,即将橡皮泥压成一个形状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用公式计算体积。
2)探究土豆的体积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求土豆的体积?(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使用水位法或比较法求解土豆的体积)2、实践操作请同学们分组,使用所学方法测量给出的物品(如XXX、梨、乒乓球等),并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归纳请同学们回答: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四)拓展练请同学们在家自行选取一个不规则物体,使用所学方法测量其体积,并将测量数据和计算过程写在作业本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掌握了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归纳,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的精度和方法的适用范围,避免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
老师提出任务:各组合作求出橡皮泥的体积。
组长先分工,然后开始操作。
可以使用计算器解决复杂计算。
(每个组准备一个计算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橡皮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
老师将自己的橡皮泥交给其中一组,这组必须汇报橡皮泥的体积。
看看哪个同学最接近这个体积。
小结:通过将橡皮泥转化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我们可以求出其体积。
转化后,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板书:转化、体积相等)老师问:橡皮泥可以通过变形求出体积,土豆可以用这种方法求体积吗?为什么?然后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
如果学生回答使用排水法,老师会问:使用排水法求土豆体积需要哪些物品?如果学生已经说得很详细,老师会问:测量土豆体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用“先……,然后……,再……”这种句式回答。
老师在课件上展示这种句式。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快的组会被追问:还有什么其他操作方法吗?争取讨论出下降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应用“排水法”,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逐步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乐学、会学数学的同时,体验到数学作用之广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排水法”,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上升的水、下降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量杯、长方体水槽、水、橙子、西红柿、土豆、黏土、石头、乒乓球、冰块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培根曾说过: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数学。
希望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用科学家的眼光和思维解决今天的数学问题。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智慧导入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规则物体)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刮刮乐吗?生:喜欢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是否会给你带来惊喜呢?(出示:刮刮乐)在刮之前,有个要求,刮到奖品之后要回答两个问题才能拿到奖品,明白了吗?(随机5人)师:它是什么形状的?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师:像长方体、正方体这类物体我们把它们称为规则物体。
2、认识不规则物体师:像桃子、香蕉这类物体,我们把它们称为“不规则物体”。
3、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计说明:利用刮刮乐这个刮奖游戏导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达到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目的,还让同学们认识不规则物体,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
】二、任务导学师:同学们,到底怎样来才能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你有什么建议呢?师:还有吗?看来大家跟他们的想法差不多,那他们的方法可行吗?想不想利用他们的方法试一试?生:想【设计说明: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本课的重难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到底可以用什么办法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到用水、捏等办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1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土豆、石头、容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过曹聪称象的故事吗?生:听过师:(课件演示)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师:出示土豆、石头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1.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提升感知师:课件出示操作要求,让我们根据操作要求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讨论:从实验中,你知道了什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是水的体积增加了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51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学生自学课本第51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3.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方法。
土豆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石头的体积=下降的水的体积结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上升(或下降)的水的高度4.尝试练习: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6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准备: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想听曹称象的故事吗?2、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2、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
(生实验、提升感知。
)3、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4、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6、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优秀教学设计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小组合作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出示一张A4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的体积。
教师板书:V1张=V100张÷100.2.探究合作,测量体积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教师出示不规则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2)合作交流,汇报方案。
学生1提出可以把橡皮泥压制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测量长、宽、高从而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学生2提出可以用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
教师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3)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学生分组操作,记录测量数据,并有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其他同学演示实验过程。
经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探究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了“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经验和方法,培养了小组合作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0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学会使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排水转化的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排水转化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水、不规则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容器和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边演示边解释步骤和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容器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再次强调“排水转化的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3厘米,水面原来的面积是5平方分米,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多少?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巩固记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空间观念:通过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对物体形状、大小及空间关系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2.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排水法的原理和体积计算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规则物体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即通过排水法计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个操作将演示排水法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让学生们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有助于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排水法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体积计算的步骤,而有的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建立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针对这一点,我及时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概念。不规则物体体积是指不能直接通过几何公式计算其体积的物体。它是数学在实际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排水法计算一个石块的体积,以及这一方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人教版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水的体积是水和梨的体积mL。
是cm3。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物品来进行实验,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适当讲解:所以梨的体积是:450-200=250(ml),250ml=250cm3(4)继续学习排水法。
出示情景图:教师讲解:还可以把梨放入装有水的量杯中,记录这时梨和水的总体积是450 mL,再记录拿出梨后,杯里水的体积是200 mL,然后算出梨的体积,用450-200=250(ml),250ml=250cm3,又出示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量杯里的水满了,放入梨以后,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水会溢出。
教师指出:把溢出的水倒入量杯,溢出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5)回顾与反思教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回答:要记录水的体积以及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总的体积。
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把被测物体放入容器时,物体必须完全禁入水中。
教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先组织学生交流和实验操作,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
因为兵乓球没有沉入水中而冰块又与水融合在一起了。
(6)阅读有关排水法的传说。
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说说如何测量这个土豆的体积。
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用排水法:①确定容器里水的体积,记下这个数据。
②土豆放入容器里(水要足够,完全没过土豆),看土豆与水的总体积一共是多少,再记下这个数据。
③用现在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得到土豆的体积。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知道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1.变形法:把不规则物体捏成规则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形状,再按体积公式求出体积。
2.排水法:把不规则物体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水面上升的部分就是梨的体积。
(物体和水的体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量筒、水、细线。
2.教学工具:课件、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提出问题:“这个物体的体积如何求解?”(二)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将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2.教师演示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a.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位高度。
b.将不规则物体用细线系好,浸入水中,确保物体完全浸没。
c.记录物体浸入后的水位高度。
d.计算水位高度差,得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不规则物体,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操作。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位变化,记录数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分析与讨论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展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
3.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合作过程中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表示自己在课堂中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请学生利用排水法求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记录实验过程。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本课时的主旨是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2.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探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了解到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没有放入物体时水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求出一个梨的体积吗?”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由汇报)(2)引导思考: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并板书。
把橡皮泥改变形状,转化成长方体(正方体),通过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来计算橡皮泥的体积。
2.感知“排水法”。
(1)出示一个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梨的体积吗?(学生讨论得出把它放到水里求体积)(2)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3)汇报实验过程:请一个小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
(幻灯片出示实验步骤)(4)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学生根据实验互相交流)(5)二次实验:请各小组拿出水中的梨。
五年级下册数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2.能够应用体积求解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初步认识海绵体积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2.海绵体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三、教学重点1.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2.通过实例练习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各种证明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如何将不规则物体分割成几何体,进而应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求解。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白板、粉笔或者干净的橡皮擦;2.学生准备:学生书、作业本、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课件或者白板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让学生尽量想办法求解体积。
二、讲解1.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各种证明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2.展示海绵体的概念和求解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举例。
三、练习1.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合作进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寻找最优解。
四、1.教师进行,巩固学生的体积求解知识;2.小组发言,让学生分享别人的好想法,让大家获益。
七、课后作业1.练习题目 17-1 ~ 17-5,巩固知识点;2.设计一个不规则物体,求出它的体积,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初步认识海绵体积的概念。
通过实例练习,学生掌握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并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精品教案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9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体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难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橡皮泥、量杯、水、梨、土豆、苹果、长方体水槽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手托长方体、正方体、变形的魔方等教具,这些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吗?生答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拿出变形的魔方,怎么求出它的体积呢?生1:先算出一层的体积,再乘3,就是这个魔方的体积。
生2:把魔方旋转一下,变成正方体,测量出它的棱长,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师:我们为什么要把魔方转一转呢?生: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计算。
板书:不规则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比如橡皮泥、梨、西红柿、土豆等,这些物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1.学生简单说计算这些物体的方法。
2.分组测量橡皮泥的体积。
师:请大家拿出橡皮泥,小组合作,测量出它的体积。
(1)小组合作,师巡视。
(2)小组展示,并说出测量结果。
师: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等积变形。
板书:3.分组测量梨、土豆等的体积。
师:梨、西红柿、土豆等物体,也能用捏的方法来测量它的体积吗?那怎么办呢?(排水法)请拿出实验物品,小组合作实验。
(1)小组合作,师巡视。
(2)分组展示:a.上升法:小组上台演示,说思路,用梨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梨的体积师:老师有个疑问,450-200是哪部分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我们要求的是梨的体积呀。
新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十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39页例6。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前面学过规则物体的体积是用公式来计算的,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而且对于等积转化思想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不够清晰,所以本节课通过操作验证、归纳总结将学生的思维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核心能力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感悟并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想到把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物体求体积。
2.通过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学生演示,借助量杯和无刻度正方体水槽,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排水法测量出不规则物体(土豆)的体积,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五)学习难点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名师教学课件、量杯、橡皮泥、长方体纸盒、尺子、水、长方体水槽、梨、魔方、墨水瓶等实物。
二、教学设计(一)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老师出示魔方、长方体纸盒、橡皮泥、梨、墨水瓶。
师:在这些物品中哪些体积可以直接测量计算?怎样计算?(魔方和长方体纸盒,测量出相关数据,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师:剩下的为什么不能?(不规则)师:怎样设法求出它们的体积呢?这节我们来研究。
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1)初步感知转化思想①测量橡皮泥的体积师:(出示一团橡皮泥)谁来估一估它的体积?师:你能设法求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吗?橡皮泥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把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物体,利用公式,求出它的体积。
②用量杯测量梨的体积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梨,它有什么特点?它的体积该怎样求?学生自由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祝锡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出示一张A4纸)严格来说,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教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
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
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大屏幕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并出示课件)
教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
【设计意图】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合作交流,汇报方案。
学生1:橡皮泥容易变形,我们可以把橡皮泥压制成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再测量长、宽、高从而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学生2:可以把梨放到装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排水法”。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能够想到许多不同的方案,再通过这些方案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3.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1)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记录单里。
(2)请小组代表上台重点介绍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3)教师适时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教师: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你还能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4.再次实验,深化认识。
实验一:请同学将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观察量杯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把一块石头放入装满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完善结论。
V物体=V下降部分;
V物体=V溢出部分。
教师:我们现在懂得了利用转化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谁来说一说,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可以利用刚才的方法测出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