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十面埋伏》教案2

合集下载

十面埋伏-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音乐表现方式,通过学习古代战争曲目《十面埋伏》的演奏和歌唱,让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曲目起源以及乐器演奏技巧,同时将对音乐表现情感与意境的渲染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音乐表现方式;2.了解《十面埋伏》曲目的演奏与歌唱技巧;3.掌握乐器演奏技巧;4.掌握情感与意境的渲染方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聆听、欣赏、演奏和歌唱音乐的技能;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学生对情感和意境的渲染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老师会引导学生了解《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古代战争曲目,以及古代曲目在今天的音乐会形态。

第二步:学习乐曲1.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演奏一个部分。

2.学生带领乐队演奏乐曲并指导其他学生演奏。

3.老师会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并强调乐器演奏技巧的重点,例如节奏、速度、音乐表达等。

第三步:学唱歌曲1.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学习一段歌曲。

2.学生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练习歌曲并指导。

3.老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提供指导,并强调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细节问题。

第四步:乐队合作1.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演奏一个部分和唱一段歌曲。

2.各个组通过协商讨论确定最终演出曲目并分工合作。

第五步:演出学生根据分工合作,进行演出。

在演出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发表感受,提出建议。

教学评价评价指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音乐表现方式;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面埋伏》曲目的演奏与歌唱技巧;3.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得到提高;4.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情感和意境的渲染;5.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

评价方法1.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评价;2.在演出结束后,每个学生会完成自我评价;3.老师会观察学生成果,并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评价。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

3.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4.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合唱表演。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三、教学难点1.练习歌曲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2.合唱表演的协调和默契度。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2.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合唱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歌词(15分钟)1.教师念《十面埋伏》的歌词,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15分钟)1.听歌曲并欣赏。

2.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

2.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30分钟)1.学生分组排练歌曲。

2.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5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歌曲《十面埋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步骤总结1.导入: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

2.学习歌词:教师念歌词,学生跟读;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听歌曲并欣赏;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学生分组排练歌曲;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十面埋伏”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乐器和谱子。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A.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十面埋伏。

B.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法和巧妙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A. 学生活动1:了解“十面埋伏”1.教师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生通过听取教师讲述和自己的理解,逐渐了解“十面埋伏”的意义和重要性。

B. 学生活动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1.教师讲授“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听取教师讲授,并参照谱子进行演奏练习。

C. 学生活动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1.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和口头解释,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和情感表现。

D. 学生活动4:合奏演奏根据老师的指挥,学生敲打乐器,合奏演奏“十面埋伏”。

E. 学生活动5: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乐曲,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五、教学评价A. 教师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B. 学生评价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收获;2.学生是否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学生在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不过在教学方法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创新,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教案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教案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教案教案标题: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琵琶独奏曲目《十面埋伏》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琵琶演奏技巧,包括指法、音色控制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合作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曲目介绍:《十面埋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曲调悲壮、富有战争气息,是描写古代战争场面的音乐作品。

2. 指法练习:通过指法练习,学生能够掌握琵琶演奏中的基本技巧,如滑音、颤音、连音等。

3. 音色控制: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琵琶的不同音色表现,如明亮、柔和、激昂等,以准确地表达曲目的情感。

4. 曲目演奏: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和音色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十面埋伏》的演奏,注重表现曲目的战争气氛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十面埋伏》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曲目的好奇心。

2. 曲目介绍:简要介绍《十面埋伏》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曲目的历史和音乐风格。

3. 指法练习:教授琵琶的基本指法,包括按弦、滑音、颤音等,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技巧。

4. 音色控制: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指法、力度和演奏技巧来控制琵琶的音色。

5. 曲目演奏:分组让学生进行琵琶独奏演练,指导学生在演奏中表达曲目的情感和战争气氛。

6. 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合,进行琵琶独奏的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7. 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十面埋伏》的表演展示,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指法练习中的技巧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准确地按照要求演奏琵琶。

2. 听评学生在曲目演奏和合奏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对学生的表演展示进行评估,包括演奏技巧、音色控制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可以尝试根据《十面埋伏》的曲调和氛围,进行自己的创作,展示个人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打动人心,唤起人们深藏的情感和记忆。

电影《十面埋伏》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担任监制的影片,影片中的音乐极具特色,既充满了东方的神秘和古典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感觉和时尚的元素。

本篇教案将以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为例,通过分析音乐的元素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一、音乐影片背景介绍电影《十面埋伏》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故事,主要讲述了秦国的杀手大将军楚怀王被屠夫千人所救,屠夫带领着一支乡农队,蛰伏于秦都之外白马河畔,组织以农民为主的义军,发动群众起义,成功迎击了秦军,使秦国的统治者西楚霸王苛众被迫自杀,从而保全了秦国的主权。

二、音乐元素分析1.曲调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比如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

这些乐器的音色柔和而空灵,富有古风韵味,给人一种神秘和古朴的感觉。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电子合成音乐和现代打击乐器,使整个音乐更加时尚和现代化。

2.节奏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奏多变,既有慢节奏的古典音乐,又有快节奏的战斗音乐。

这种反差的节奏安排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和声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和声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和声进行方式,比如用七和弦和五和弦作为基调,又有现代的和声处理手法,比如用复调和反复进行。

这些和声处理手法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节拍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拍明确,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

这种有序的节拍安排使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战斗氛围和紧张感。

三、音乐情感表达分析1.战斗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在战斗场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快节奏的音乐和激烈的和声处理,表现出了现代战争的紧张感和激烈度,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紧张。

2.爱情除了战斗场面,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还通过柔和的曲调和温暖的和声展现了爱情的柔情和温馨,使观众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情。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十面埋伏》是李连杰主演的一部古装武侠电影,影片中融合了武术、爱情、友情、忠诚等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本教案就是以《十面埋伏》电影中的元素为基础,为音乐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趣的、易于实施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中的节奏、韵律、旋律等元素对于音乐整体效果的影响,并能够自行创作符合自己想象的乐曲。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和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过程1.制作十面埋伏音乐配乐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观看电影《十面埋伏》的片段,并记录下其中有趣的配乐片段、音效等部分。

在制作音乐配乐时,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乐器、编曲方式和节奏,并在团体合作中完成完整的音乐创作。

2.学习“奋斗、友情、爱情、忠诚”等关键元素的表现方式通过观看电影和听取课程中所提到的关键元素部分的音乐片段,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效果,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制作中。

学生可以自行反思和理解,找到音乐中某些特定节奏和旋律是如何表现电影中关键元素的。

3.在课堂上表演音乐创作在学生完成整个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参与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意见。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表演他们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与大家分享您的音乐体验。

三、教学评价在整个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评价:1.评估学生在创建音乐合作、团队协作、创造性思维、表现技巧以及对音乐的个性化表达方面的实际表现2.评价课堂互动和组织能力以及学生在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3.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提出更好的授课方法和理念四、教学拓展这场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中的音乐元素,还可以通过武术表演、舞蹈演出、制作人物角色扮演和音乐剧等方式延伸教学内容。

举例来说,学生可以根据电影中的场景和故事情节自行创作剧本,并将音乐嵌入其中,以表现融合音乐和戏剧的视听体验。

总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等视听形式,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教学目的 1、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2、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3、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重点难点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

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1、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

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欣赏后小组讨论在播放乐曲时,想象古战场的画面。

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二、授新课1、分段欣赏:⑴泛听1—5乐段⑵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⑶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

(5)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⑴泛听这一部分采用音乐主题辅助欣赏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

⑵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2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2

十面埋伏1教学目标1、认真听赏《十面埋伏》,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及背景。

2、通过听赏、讲解、体验、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3、能通过《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了解琵琶的古曲体裁文曲和武曲。

4.了解琵琶古今发展的变化,走进新世纪、新琵琶的艺术魅力。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琵琶的丰富艺术表现力。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琵琶之古往今来》一、认识琵琶,感受音色1.介绍琵琶结构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认识它吗?对,这就是琵琶。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到我国的,先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它:(VCR短片)。

师:曲项琵琶经过后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就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这种琵琶了!2.欣赏《江南印象》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弹奏一段,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听听琵琶的音色有何特点?琵琶的音色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师:同学们感受得都非常的好,其实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在他的千古名作《琵琶行》当中对琵琶的音色作了生动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明亮、清脆、富有颗粒性的这种声音就是琵琶音色的特点。

3.介绍琵琶的得名师:琵琶这种乐器的得名就是源于我们在演奏当中的两种指法:推手前,曰琵;反手引,曰琶。

我们一起来学学吧!琵琶它也是中国乐器中唯一一个用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要为大家揭开琵琶艺术的冰山一角,和大家一起去探寻这穿越千年的美妙之音!活动2【讲授】《琵琶之古往今来》二、《十面埋伏》片段欣赏师:点题-《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琵琶曲目中最为经典、流传最广的一首琵琶传统古曲,你们知道《十面埋伏》的故事吗?《十面埋伏》这首乐曲以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为背景题材,描述了刘邦和项羽为夺天下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1、介绍标题音乐师:全曲的发展是由十一个标题组成,而每一段音乐都是描述了战争中的一个情景......,这就是“标题音乐”。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十面埋伏》
一、教学内容:
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在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的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以及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1)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钢琴、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次聆听乐曲谈谈感受。

1、乐曲的情绪及想表达的内容。

2、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

3、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H)分段分析《十面埋伏》。

1>第一部分:战前准备。

2、第二部分:决战情景。

3、第三部分:战争结束。

(四)再次完整聆听《十面埋伏》。

(五)拓展:
1、介绍琵琶文曲与武曲代表作。

2、欣赏琵琶文曲《春江花月夜》。

(六)小结下课。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湘艺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湘艺版

《十面埋伏》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十面埋伏》:叙事曲体裁的琵琶独奏曲。

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传统琵琶大套武曲。

乐曲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中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

乐曲以楚汉相争,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相关知识:叙事曲:以某一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器乐曲,源于叙事歌,一般篇幅较长,内容富有叙事性和戏剧性。

叙事歌:叙事性独唱曲。

作品简析:《十面埋伏》音乐的构思分为三个部分:(一)战前的准备阶段。

(二)战中的厮杀情景。

(三)战后的壮烈结局。

一段(1-5):战前准备1、《列营》:利用琵琶弹奏“轮拂”“扫”的技巧先声夺人,具有紧张、激烈的气氛。

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战鼓雷雷,激昂高亢的长音好似军号声声,充分展示出古代战场的壮观场面。

2、《吹打》:旋律豪迈壮烈与柔情哀婉,形象地刻画出将士们战前的复杂心情。

3、《点将》:是《吹打》后半部分的变化重复,描绘调兵遣将的情景。

4、《排阵》:曲调简单、节奏规整,与《吹打》、《点将》的旋律形成对比,描绘将士们斗志昂扬、纪律严明的军风。

5、《走队》采用“换头、合尾”的民间乐语,重复了《排阵》的曲调。

二段(6-8):战场厮杀《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设下伏兵,气氛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氛紧张,音乐初步展开。

《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生死搏杀的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将音乐推向高潮。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十面埋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面埋伏》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紧张、激烈的气氛。

2.通过绘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音乐、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笔、纸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欣赏——讲述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曲子(选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交流:“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3.老师介绍曲子:名称以及乐曲表达的内容。

这首曲子叫《十面埋伏》,是用丝竹乐里的琵琶演奏的,讲的是古代军人打仗的事。

(出示画有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二、第二次欣赏——绘画1.老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乐里非常有名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把你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2.幼儿边音乐边绘画。

3.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三、第三次欣赏——表演1.讨论表演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将一些简单、典型的动作确定下来,并引导幼儿练习。

2.动作表演。

3.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听音乐表演战斗动作。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古筝和琵琶的音色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很多人都以为是古筝,于是老师介绍了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和音色差异。

有的孩子能根据看到的曲子名字从而联想到战斗,我把介绍乐曲的内容移至第一环节,这样使幼儿在作画时更明确。

画面都很准确地表达了乐曲内容,想象力丰富,可能是有电视电影等的经验所至吧。

《十面埋伏》教案2一、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十面埋伏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真听赏《十面埋伏》,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及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讲解、体验、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知晓琵琶的音色及琵琶的艺术表现力。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2、教学难点:感受琵琶的艺术表现力.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新课:师:今天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

秦王朝灭亡后,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进行了殊死搏斗,这个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十面埋伏》活动2【讲授】活动二、欣赏《十面埋伏》1、欣赏作品(1)根据故事情节给音乐作品取标题。

(2)提问:根据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想想先后会有什么场景出现。

A列营B擂鼓C走队D排阵E埋伏F小站G呐喊H追击(3)引导学生感受琵琶表现力的变化对不同音乐画面的影响。

导言:其实琵琶也会讲故事,但是它不是通过文字语言,而是通过用不同的指法,演奏出多样的音效来讲故事。

A示范性欣赏:师:比如说“列营”:要表现出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烈场面,预示着战争的风暴将要来临.轻同学们预想一下,应该用什么样的琵琶指法,再加上什么样的力度和速度才能将其表现出来呢。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教案2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教案2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教案2教学目的一、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教学思想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一)简介乐器-——--琵琶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

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

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一)释题:《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A:全曲结构 B:曲调风格 C:音乐形象讨论归纳(课件)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第一篇: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课时:1课时授课:戴滢滢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了解楚汉战争的故事,了解琵琶的各种演奏技法,熟悉乐曲各主题,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十面埋伏》,了解琵琶音色并熟悉乐曲各主题。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提问:著名诗人白居易写到“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乐器?引出弹拨乐器——琵琶。

介绍传统文化乐器琵琶。

三、欣赏《十面埋伏》(一)讲故事,赏全曲。

(二)分段赏析战前准备1、听听、说说2、听听、奏奏3、听听、演演4、听听、动动战争场面1、听听、辨辨2、说说、演演3、听听、比比4、以组为单位,用身体律动,对比表现“小站”与“大战”的场景。

四、复习拓展1、播放弹拨类乐器(如:古筝、琵琶)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来回答是那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由此观察、了解学生对弹拨类乐器——琵琶的听辨能力。

2、请学生复述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故事梗概,介绍每个故事场景。

3、出示音画图片,听音乐片段,找出匹配的图片。

五、小结第二篇: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十面埋伏教案教学设计1. 认识听辨乐器2. 欣赏乐曲3. 民族乐队及其组成乐器4. 课外拓展新民乐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常识。

2. 介绍“八音之乐”,使学生整体上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3. 通过几个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听辨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

4. 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它体现出情绪特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接受教育。

5. 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面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力,增强学生联合民族自豪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良好态度。

使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新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要不仅理解音乐作品,还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6.1 教学活动【导入】八音之乐1.了解八音(1)介绍八音定义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特、音乐优美的多种乐器。

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2)结合音乐片段欣赏,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竹笛、琵琶、埙、编钟、笙、二胡、鼓、磬这些乐器分别是由八音中的哪类材料制作的,并逐个介绍乐器。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

云锣是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也有十四个一组和二十四个一组的大型云锣。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磬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

十面埋伏-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神话故事《十面埋伏》;
2.理解曲调传统与文化内涵结合的重要性;
3.学会演唱古代民歌《十面埋伏》。

二、教学准备
1.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电脑或投影仪;
3.音箱;
4.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神话故事的方式引出这节课的话题。

也可以播放与《十面埋伏》有关的电影片段或歌曲,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一些基本了解。

2. 歌曲欣赏
让学生听一遍《十面埋伏》的歌曲,并让他们表述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这首歌曲所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

可以听第二遍歌曲,让学生用语言或手势配合演唱。

3. 歌曲分析
教师将这首歌曲的歌词展示在课件上,让学生跟随歌词分析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了解曲调传统与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关系。

4. 歌曲练唱
将歌曲分段,教学生逐句逐拍练唱。

教师可以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演唱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学生的节奏与音高,让他们掌握唱歌的技巧。

5. 歌曲表现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让学生自己编排动作配合演唱。

最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唱展示并评选。

四、教学延伸
在结束这节课的授课之后,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与其他古代民歌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民歌传承的文化价值。

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这些故事变成有趣的故事演讲和小说创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音乐知识,包括作曲家、作品背景、音乐特点等。

2.培养学生对京胡、京二胡等民族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习《十面埋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掌握京胡、京二胡的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基本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十面埋伏》的作曲家、作品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京胡、京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

3.分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京胡、京二胡等)进行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

(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讨论作品中的战争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音乐表达战争的氛围。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十面埋伏》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参观民族乐器展览,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十面埋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讲解《十面埋伏》的节奏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感受节奏的紧凑与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赏析
教学目的
一、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
教学思想
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
(一)简介乐器-——--琵琶
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

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

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
(一)释题: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
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
A:全曲结构 B:曲调风格 C:音乐形象
讨论归纳(课件)
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
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
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

它通过“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的细节描写表现汉军由远到近,浩浩荡荡行进的军威。

A:列营:乐曲一开始高音区密集音符来表现擂鼓三通,而后又模拟号角声形象鲜明的揭示了事情发生的典型环境。

B:吹打: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表现军纪严明的汉军威风凛凛,龙腾虎跃,阔步向前的形象。

C:点将、排阵、走队:这三段节奏整齐、紧凑音调富于动力表现汉军战前闻风而起的高昂士气,操练中步伐矫健的英姿。

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标题联想各段感觉画面?
A:埋伏:这一乐段给人一种夜幕笼罩下汉军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进楚军寂静而又阴森的感觉。

B:鸡鸣山小战:形象的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

C: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达到情绪发展最高点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写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决战。

(2)创造性参与完成(鸡鸣山小战的声源、音源)学生活动。

第三部分:
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高潮形成鲜明对比,旋律低沉凄切整个情绪是悲壮的。

(四)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1)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刘邦、项羽性格特点(教师小结)。

刘邦:以智取胜、足智多谋、忍辱负重善于用人用兵。

项羽:用兵凶猛、性情豪放但过于急噪刚愎自用。

(五)琵琶高超演奏技巧更增添了《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

请同学们找出段落来分析:
A列营__琵琶有力节奏__动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长音__震撼山河号角声
B鸡鸣山小战__琵琶特技“刹弦”__兵器相击特殊音响
C九里山大战__琵琶各种技法__喧器战斗音响。

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战争残酷性具有很强感染力
(六)全曲欣赏:播放音像让学生整体感观。

四、归纳小结:
音乐虽然是抽象语言,但欣赏古曲《十面埋伏》后,我们无不被它所感染。

那一个个血淋淋尘土飞扬的战争场面已经输入到每位听者的脑海中。

让我们能摸到历史的脉搏与事态变迁的交叉点。

让我们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的旅行,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