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实现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重要保障。
在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深思考。
一、合理规划,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任务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乡村经济高效、稳定的发展。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是转型升级,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向新的、更高效的农业经济模式转变,并促进以产业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在进行乡村振兴规划时,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鼓励乡村地区开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重点加强农业生态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与工业、商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同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互补的关系。
城市提供了市场、资金、人才等资源,而乡村则提供了粮食、能源和市场等支持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
因此,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优化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水利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在城市地区,则需要开辟更多产业空间,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都是不可或缺的发展要素。
三、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和乡村的重要财富,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的精髓、根脉和灵魂。
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不仅可以保护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其中,乡村旅游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
要在保护乡村自然与文化,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还要重新梳理、创新、提炼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资源。
试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 4
甘肃农业
20 02年第 1 总第 16 期( 8 期)
● 白 明
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提 出新时期农村及农业产业 结掏战略性 调整 的总体要求后 , 结构调 整成 为当前 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各地加大 调整 力度, 得 了 取 定成效, 但总体来讲 , 仍停 留在常规性 调整 上, 存 在着一定程度的盲 目性 、 雷同性 、 短期性 , 有充分 没 体现 出 战 略性 。“ 什 么 、 么 调 ” 能就 事论 事 , 调 怎 不 简 单地把“ 一产业调下去, 、 二 三产 业调上来 或者 “ , 多 种点什么, 少种点什 么” 仅仅停 留在农 业 市场 供给 , 这 一 单 一 层 面 上 去 调 整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须 从 战 略 必 高度 去 把 握 。
一
温 琴
调整的关 键, 在于优 化农 业区域 布局。在满 足市场 需求的基础上 , 挥各地 区各 自的比较优势, 发 发展具 有竞争 力的产业和产品 , 实现产 业、 产品效 益的最大 化。形成微观上 突出地 方特色 , 宏观 上科学合 理 的 生产 布局和专业分工 避免结构调整中的盲 目性和 雷同性 , 从而造成农产品的供过于末 , 资源 浪费等不 良后 果 , 时 满 足 市 场对 农 产 品 多样 化 的 需 求 。 同
维普资讯
白明 : 温琴 : 论农业和 农村 经济 结构战略性 调整 试
人均粮食 占有量 的下降, 形成 对粮食 生产能力 的压 力 。 而 粮食 的重 要 性 无 庸 置 疑 。 因 此 , 构 调 整 首 结 要解决的问腰是提高或稳 定粮食的产 出髓力。影响 粮食产出的主要 因素是单 产. 产是 粮食持续增 长 单 的首要因素和 潜力研 在。单 产的提高除依赖于灌溉 水平、 化肥柏 施用量、 复种 指散荨 传统手 段卦 , 要 主 与农业科学技术 的应用与推广. 即种子工程, 精耕精 播. 间怅套种 . 地膜覆 盖. 配方 施肥等 新拄术高 度相 关 娶提商或稳定粮食 产出能力, 一是 要加强农 田 水利建设 。提高 土壤 质量 , 防止水土 流失, 减少 干 旱、 沙尘暴等 自然灾 害。二 是 实施粮食 生产 的集 约 化。 改进 粮食品种. 高科 技含量 , 证 粮食 的高 产 提 保 优 质。 2 结构调整与农村生存条件 、 . 环境 的改善。甘 肃农村 自然条件 严酵 . 生存 环境j . 民生话条件 醣劣 农 萋, 垒省农村卫生、 医疗、 教育 、 科技 、 交通 i 讯等事 业发晨水平都比较低 , 离农 业现代 化、 村工业 化 农 城市 他的甍 求相 距甚 远 2 O) . D I年 甘肃 农村 仅 有 3 %的村、 6 3 O 2 . %户、 5 7 2 %的 人 口可以用 上 自来 承 ; 有 4 1 %的农 户使用 上太 阳髓 器灶 ;5 的 仅 .9 5% 房屋 是砖 土术结构, 投有 5 %是钢混结 构 ;.4 6 8 %的 农户进行 了改厕, O 4 %的农 户改圄 ; l .4 还有 1 %的 O 农户没有通 电; 仅有 7 6 . %的农户拥 有 电话 . 多一半 渔业 比倒很 小。据统 计资料表 明. 改革 开放前的 3 O 年 . 一 五 期外 . 植 业 2 除 时 种 5年 的 比 重 在 8 % 以 O 上 , 中 16 其 9 0年 达 到 9 1 成 为 历 史 上 比 重 最 l O 嚏. 高年份。畜牧 业 占有一 定 的比例 . 直律徊在 l . 一 0 4 %~l 4 8 88 %之I 碱林业 只占 3 可; %~3 渔业有 %; 十三年 比重为零, 另十七年仅 占 0 0 %。( .1 见表 1 ) 16 -1 7 9 9 98年间重要年母农业产业结构 衰1 单位(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突 |破 ,通过提高农产 品的优 质率和扩 大优质产 品在档个 农产 品中所 占的 比重 ,实现农产 品生 产 由以低劣产 品为主 向以优质产品 为主的 转换。在发展方法上 ,要改 正以往那种 偏重追求产量而忽略质量 的路子 ,走优质高效为主的发展道 路 ,以质量 ・领市场
一
我省是产粮大省 ,因此 ,农村产业结构的 凋整不能抛 一 , 切 要坚持 “ 稳定发展种植业 的方针不变” ,要在稳定发展粮 岔生产的 基础上 ,对各地区的种植 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规划出全 省的 区域 农作物主产区 ,建立 主产区的支柱产业 。支柱产 业的发展 +应 以农 业生产的规模为基础 ,以农产品和农剐产 品的深加工为 中心 ,形成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的生产 、加工 、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另外 ,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按照优 质化 、多样化的要求进行 ,以提高国 内外市场 占有率和替代进 口为 F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 ,切 { 标 实抓好大宗农产品优质化 工程 ,提高专业化 . 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 水平 ,促进种植业生产 向深 度和广度发展 ,实现总量平衡和J持续 『 发展的 目标 。粮食农作物 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专用玉米 、优 质稻 、优质 大豆生 产 ;棉 花生 产要 稳定面 积 ,提 高单产 ,改善品 质 ,努 力提 高棉花 的质 量和效 益 。油料作物 重点 发展 “ 双低 ”油
维普资讯
产 业 发 展
南 扛科 技 2 0 ̄第2 0 6- T -
农 业 产 业 结构 调 整 的 思 考
张 瑞 红 张 瑞 芬
( 中科 技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华 摘 要 我 国农村经济面 临着经济转 型的特殊时期 ,为适应社 会需求结构的 变化 ,必须进 行农村 产业 结构调 整 河 南作 -农 y j , 业大省应以稳 定种植 业的基础地位为根本 ,推进农 产品内部 结构调 整。大力发展 畜禽产业 ,积极推 进制度改革 ,以稳 定求突破 , 使农业 产业 结构调 整走 可持 续发展 的道路 , 关键词 产业结 构 农产品结构 种植 业 畜群 结构
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点构想
步提高等。 虽 然 经过 几 年 的调 整 和改 革 , 省农 业 和 农村 我
做好 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了很 大的改观 , 取得了很 大 的成 绩 , 由于 山东是农 业 大省 , 但 各地农 业发 展不 平衡 , 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处于“ 爬坡” 阶段 , 因此还存 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 如农业综合素质较低 , 产业化程 度不高 ; 环境污染 与资源破坏严重, 资源利用效率低 下; 区域优 势 仍 不 明显 , 地 结 构 雷 同 现 象 仍 较 严 各 重; 非农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持续
近年来 , 山东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 、 省政府 《 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意见》 ,
扩大; 海洋农业资源管理滞后 , 海洋农业潜力未得到 充分开发等。这些 问题的存在 ,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着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实现建 设“ 大而强、 富而美” 的新山东的宏伟蓝图, 同时服务 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宏伟 目 , 标 对农业和 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
显提高 ; 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 ;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 设 日趋完 善 ; 头企业 和各 种 中介组 织迅 速成 长 ; 龙 农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 就是要使农
业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 ; 农业外向程度不断提高 ; 农 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农业内部结构 日趋合理 ; 农业 的区域布局有所改善 ; 农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增 强 ; 民非农 产业 收入 明显增 加 ; 民的消 费水平 进 农 农
* 本文是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 目 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战略性 调整研究》项 目编号 :201) 分研究 成果 。作 《 ( AO4 部 7
为什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概要
为什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发,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的重要举措。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产品告别了长期短缺。
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由主要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业比较效益连年下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市场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增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少比较优势。
消费需求的约束,使得通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越来越小。
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效益。
目前,受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购买力低的制约,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在近期内不会增加很多,加上出口的阻力大,供大于求的矛盾一时还难以有根本的改变。
从资源约束来看,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呈现出极大的矛盾,过多的农业劳动力附着在有限的土地上,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瓶颈。
在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情况下,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有赖于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还有赖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非农产业的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由于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农民非农就业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是抓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当前国内尽管农产品总量不少,但主要是一般和低质产品多,优质专用品种产量不足。
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市场需求,也有发展的潜力,既符合城乡居民建设小康生活的消费需要,又是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农 村 经 济 Βιβλιοθήκη 20 0 2年 第 3期
加 快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的 思 考
余 长 明
一
、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结构 调 整 中存 在 的
有 利可 图 , 哄 而 起 地 争 着建 设 综 台性 的 苗 木 繁 育 一 基地 , 断从 外地 重复 引进 相 同 品种 的林 果 苗 木 , 不 甚
等。
2 规 划 上 的 盲 目性 。表现在对农业和农村 经 济发 展 阶段 性 变 化 的 新 形 势 认 识 不 足 , 各 自的 对 区位 、 自然资 源 、 通 条 件 、 术 优 势 、 业 特 点 , 交 技 产 尤 其 是潜 在 的 、 能 转 化 为忧 势 的资 漏 和 新 兴 产 业研 可 究 不够 , 没有 很好 地坚 持 园 地制 宜 的原 则 , 目跟着 盲 赶“ 潮流 ” 贪 “ 求 “ ” 没 有 较好 地 突 出“ 色 ” , 大 洋 , 特 二
定 要 引 以 为鉴 。
以鱼 藕工 程 为基 地 发 展“ 家乐 ”农 业 观光旅 游 等 。 农 、
4 建 设 上 的 重 复性 。表现在忽视了市场机 .
制在 资 源配 置 中的 基础 性 作 用 , 缺乏 统 一协 调 行 动 , 不 少 地方 搞 重 复 建设 , 造成 人 力 、 力 、 力 和 耕 地 物 财 资源 的浪 费 。如不 少地 方 认 为发 展 良种茁 本 繁殖 场
主 要 问 题 1 认 识 上 的 片 面性 。表现在对农业和农村
经 济结 构 调整 存 在 简 单 化 、 式 化 和 片 面 性 的 理 解 形
和 认 识 。比如 , 些 产粮 区认 为 这 次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一 济结 构 调 整是 由于 粮 食 过 多 造 成 的 , 而少 种 或 不 因 种粮 食 , 发展 非 粮食 农 产 品就 是 农业 结 构诃 整 , 多 片 面 追 求发 展 畜 牧业 、 济林 果 、 产 业 , 重 视 发 展 经 水 不 农 产 品加 工 业 、 村 劳动 力转 移等 ; 有 的把农 业 结 农 也 构 调 整孤 立起 来 抓 , 就结 构调 整抓 结构 调 整 , 视 了 忽 农 业 结构 调 整 与推 进 农 业 产业 化 经 营 、 快 农 业 现 加 代 化 和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的 有 机结 台 。
如何看待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张龙 红
赵广菱
(0 ) 15
j 22 第 期 农 财 会 固 0 年 6 /村 务 计 0
维普资讯
譬 弩 “、
外市 场 的需 求 ,农 民生 产和 加 工 的农 产 品才 能实 现其 价值 ,农 民增 收才有 保
证 。
农业 和农 村 经济结 构 的战 略性 调整 , 仅 意味着 产 品结构 、 不 区域 种植 结构 的 调整 , 更重 要 的是产业 结 构 以及 相应 的就 业结构 的调整 。 农村 和 农 业结 构调 整 பைடு நூலகம் 民增 收的关 键 , 在整 个 国 民经 济产业 结构 的调整 及相 应 的就 业结 构 的 农 是 变 化 中如何缓 解 农 业和非 农产 业 的就业 压力 包 括 小城 镇在 内的广 大 农村 地 区 通过 发展 非农 产业尤 其是 服 务业 , 应 使农 业 剩余 劳动 力 向非农 产 业顺 利 转
移 、 村人 口向城镇 有序转 移 , 终使 从事农 业 和非农 产业 的农 村劳 动 者都 能 农 最 得 到 有 保 障 的 和 有稳 定 预 期 收 益 的就 业 机 会 ,从 而最终 解 决 农 民增 收 的 同
题。
此外 . 农业 和农村 经济 结构 调整 中 , 通过 制度 变 革 和组 织 创新 , 育 在 应 发 联 结 农户 与市场 的中介组 织 和行 业 协会 ,以便 使农 民生 产及 加 工 的产 品 能 以 最 小 的交 易成 本迅 速 进^市 场 , 现 其价 值 。农村 组 织创 新 , 方 面是 培 育和 实 一 发展 按农 产 品分类 的行 业协 会 等市 场中 介组 织 ,另一 方 面是 促进农 民组 建 自 己 的农 用生产 资料 购买 及农 产 品销 售和 加工 方 面 的合 作 经济组 织 。提 高 农 民 进^ 市 场 的组 织化 程 度 , 千千 万万 的 农 民 以较 低 的成本 进^ 市 场 . 为 农村 使 成 市场 经 济 的主体 . 这将 是深 化农 村改 革 、 现农业 和农 村 经济 第二 扶飞 跃 的一 实
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探讨
维普资讯
决 策 通 讯 2 0 . 0 26
对 -农 农村 ,战略 调 i探 当 :业 曩 经 结 .性 -的 , 前 济 . 整 : 构 讨
喀 什 地 区 行 署 副 专 员 吉 尔 拉 ・ 萨 姆 丁 伊
20 0 2年 中 央 农 村 工 作 会 议 提 出 :当 前 和 喀 什 地 区 是 一 个 以 农 业 经 济 为 主 体 的地
品供 给实 现 了 由长期 短 缺 到 总 量 基 本 平 衡 、 丰 效 的后 备 支 柱 产 业 , 品 加 工 能 力 和抵 御 市 场 产
年 有 余 的历 史性 转 变 。 随着 农 产 品 供 求 关 系 的 风 险 的能 力 较 低 。 之 当 前 粮 棉 等 主要 农 产 品 加 变 化 ,农 业 的发 展 由于 更 多 地 受 到 市 场 的 影 供 大 于 求 , 存 积 压 增 加 , 售 不 畅 , 格 大 幅 库 销 价 响 , 现 了农 产 品卖 难 、 格 下 跌 、 民收 入 增 度 下 跌 ,虽 然 农 民 总 体 上 物 质 产 品 收人 增 加 , 出 价 农 长 缓 慢 等 新 问 题 ,农 业 的 发 展 进 入 了 阶段 性 、 但 货 币收 入 却 有 所 减 少 。 别 是 受 国 际 国 内 棉 特 棉 结构性相对 过剩的新阶段 。 因此 , 阶 段 发 展 花 市场 供 求 关 系发 生较 大 变化 的 影 响 , 价 下 新 优 直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必 须 适 应 变 化 了 的新 形 势 , 跌 , 质 棉 占有 份 额 少 , 接 导 致 了农 民 收 入 这 要 求 农 业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提 高 质 量 和 效 益 为 的减 少 里 边 的主 要 原 因是 主要 农 产 品 价 格 以 社 各 中心 ,由趋 同性 向特 色 性 转 变 ,由过 去 为 解 决 下 跌 , 会 有 效 需 求 不 足 , 种 主 要农 产 品 出 温 饱 而 主要 追 求 产 量 增 长 的生 产 , 向在 保 持 总 现 “ 难 ” 卖 问题 , 深 层 次 的原 因则 是农 业 和 农 更 量 平 衡 的 基 础 上 , 加 突 出质 量 和 效 益 , 现 村 经 济 结 构 与 不 断 变化 的 市 场 需 求 不 完 全 适 更 体 多 样 化 、 品质 的方 向转 变 ;由过 去 短 缺 而 提 应 , 构 单 一 , 质 产 品 少 , 以适 应 市场 化 、 高 结 优 难
浅谈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问题
【 关键词 】 战略性调整 ; 织结构 ; 术结构 ; 会结构 ; 资结构 组 技 社 融 [ 中图分 类 号】 F 3 60 [ 献 标 识码】 B 文
自 革开 放 以来 ,我 国农 业 已经 历 了 4次较大 的结 改 构调 整期 。党 中央 根据 我 国农 业 和农 村 的新情 况 、新问
际市场 , 参与国际竞争 , 从而带动其它地区农业结构的转
换 升级 , 进而 参与到 国际市 场 的大循 环 中。
要上,小而全、 “ 大而全” 成为区域结构的基本特征。而前
几 次 的农 业 结 构 调整 也 主要 是 以农 业 的 全 面 发 展 为取
二、 农业结 构调整 中的组 织结构调整 问题
争 能力 。另 一方 面 , 大力 提倡 农 产 品的异 地消 费 , 要 不仅 要 开拓 城 市 的农产 品 消费市 场 ,更要 开拓异 地农村 的消 费市场 , 使农民既成为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者, 又成为另
一
代市场农业的差距看 ,农业结构调整必将是一项 长期的
任务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从我同农业发展面
域特色 , 从本地 区各 资源 的性质 、 数量 和组合方式的实
际 和 市 场 的需 要 出发 , 发展 相 应 的产 业 和 产 品 , 现 区 实
域化布局 、 专业 化分工 、 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 , 注重 改进产品质量 、 降低生产成本 , 维护和提高产品的信誉 . 创 造 名牌 , 生产 优 势 为市 场 优 势 , 高 产 品的 市场 竞 变 提
在农 业 发 展 的 不 同 阶段 , 业 的组 织结 构 显示 出不 农
向, 以满 足 城 乡居 民的 “ 篮 子 ” “ 菜 和 米袋 子 ” 目标 , 为 着 同的特征。在我 国, 由于受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 , 农产品 力农业内部各业 比重 的增减。目前 , 国内国际形势均发 供给长期短缺和排斥商 品生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内短 缺 经 济 时 代 已基 本 结束 , 国 而加 农 业 组 织 结 构 的 特 征 表 现 为 生 产 组 织 与 流通 组 织长 期 入 WT O又促使国内市场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在这种 分割。 0世纪 8 年代 中期以后 。 2 0 各地陆续出现的贸工农 情 况下 , 果我 们 仍然 把 目光放 在农 业 生 产 的微 观 单位 如 变 革上 , 必 会 失 去 应 有 的竞 争 力 。因 而 , 势 以市 场 为导 向 , 化 区域 布局 , 着 “ 所 为 、 所 不 为 ” 优 本 有 有 的原 则 , 按 照 区域 比较 优势 ,发 展 有 市场 竞 争力 的产 业 和产 品 , 形 成 优势 产 业 和产 品 , 实现 效 益 的最 大 化 , 才能 提 高农 业 的 总体 竞争 能力 , 也是 当前 农业 结 构 战 略性 调 整 的关键 所 在 。按照 我 国不 同地 区 的 自然 特 点 和生 产 条件 , 在政 策 引导 和市 场需 求 的拉 动 下 , 步 形 成东 、 、 初 中 西部 初具 【 收稿 日期 】 060— 0 20—83
关于日照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日照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思考摘要:文章结合日照市的实际,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对全市的农业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思考近年来,日照市对农业结构做了一系列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深层次产业结构看,农业结构调整任务困难依然很大,仍存在不足。
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不平衡1、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
种植业仍然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林业和畜牧业的变动幅度不大,农业区域特色产品发展不足。
比如:2013年种植业产值为102.36亿元,占总产值的56%,畜牧业产值为51.22亿元,占28%,渔业产值为21.21亿元,占11.5%,林业产值为6.36亿元,占3.5%。
而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林业、畜牧业所占比重严重偏低,这种不和理的产业结构导致整个农业大而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比较效益很差,农副产品竞争能力很弱,难以带动农业收入提高。
2、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2013年全市总播种面积为58.5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38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4.9%;经济作物的播总面积为9.3万公顷,占不到16%,蔬菜瓜果的播种面积为11.1公顷,占19.2%。
目前,日照市仍存在较多的低质量水平的粮食作物,而高质量的粮食作物偏少,专用粮和药物粮较少;经济作物的年增长速度仍在较低水平发展,占全省的比重仍然偏低,蔬菜、瓜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加工、运输和储存能力较弱。
(2)生产经营者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日照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已进行多年,取到了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完善与调整,但农业结构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跟风现象,呈现出盲从效应。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作为中国民生的重要基石,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农村的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理念更新,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推广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域和种植业的特点,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结构优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包括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农业,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保障政策,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权益的保障。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树立依法保障、依法文明的理念,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保城乡居民在社会、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平等的保护。
还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修养,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
总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与农村各种资源结合,形成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的生态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点思考
比 重 和 供 给 。 在 结 构 调 整 上 ,应
突 出 品 种 和 品 质 结 构 的 调 整 ,增
加 品 种 和 品 质 的 科 技 含 量 ,生 产
优 质 化 产 品 ; 增 加 饲 料 作 物 和 饲 草 的 种 植 面 积 ,调 整 种 植 业 由 二
战 略 性 调 整 是 一 项 长 期 性 的
效 益逐 年下 降 19 9 7年 以来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幅 度 已 连 续 4年 下 降 。 19 9 7年 农 民 实 际 收 入 增 长
46 ,19 .% 9 8年 收 入 增 长 速 度 只
总 量 平 衡 。 但 从 长 期 来 看 ,受 粮
食 需 求 刚 性 增 长 和 供 给 弹 性 小 的 压 力 , 须 高度 重 视 粮食 生 产 , 必 必
的 发 展 ,而 且 关 系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全 局 。农 业 长 期 增 产 不 增 收 ,农 民 就 不 愿 扩 大 农 产 品 供 给 ,农 产 品 供 求 形 势 就 可 能 发 生 逆 转 ,就 会 动 摇 农 业 这 个 基 础 。 农 民 收 入 不 增 加 ,农 民 的 购 买 力
结 构 就 不 进 行 重 大 调 整 。相 反 ,
我 们 必须 清 醒地 认 识到 ,在 温饱 问 题 解 决 以后 ,主 要 是 要 解 决 好 吃 好 吃 优 的 问 题 ,提 高 和 改 善 人
就 不 能 提 高 ,农 村 市 场 就 难 以 开
拓 ,就 会 影 响 国 民 经 济 的 全 面 发 展 。 因此 , 把 增 加农 民收9年 滑 落 到 3 8 , .% 20 0 0年 只 有 2 , 0 1年 也 仅 恢 % 20 复 性 增 长 了 4 2 。 我 国 9亿 农 .% 民 , 民 收 入 不 增 加 , 仅 会 影 响 农 不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乡村地区却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加快发展的需要,对于我国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也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当前新时代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的重大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而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将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二、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乡村发展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结构落后,现代化水平低,乡村产业发展滞后。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村面临着“留守老人、老弱妇孺”等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乡村社会发展面临挑战。
三、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和建议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与思考建议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与思考建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短板,需要认真思考和提出解决建议。
本文将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短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
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短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无法满足人民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思考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和优化科研团队配置,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农业产业。
例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等,丰富农业产业结构。
2. 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
加强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高校、研究院所和农民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短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短板。
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例如,农村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信息网络不完善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建议:1. 加强农村交通建设。
加大农村公路和农村水路建设投入,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民物资流通和农产品销售的便捷性。
此外,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
2. 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保障能力。
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和供电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高供水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推动农村用水和用电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贵州省遵义职业技术学 院经贸系 , 贵州遵义 530 ) 600
摘 要: 农业增效 、 民增收、 农 财政增 收, 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的 目的, 在此过程 中, 高农 业竞 提
争 力, 发展 高效益农业 , 农村经济获得 新的发展动力 , 使 是农 业结构调 整的基本 出发 点。
关键词 : 农业 ;结构 ; 调整 中图分 类号 : 33 1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54 5 (0 8 0 -0 1 2 10 -60 2 0 )70 7 . . 0
T ec u tr au e f rc l r n r a o o csr cu eAdut n h o nemes r so iut ea dRu l Ag u Ecn mi tu tr j sme t
度。
过程 , 是实施科教兴农 的进程 , 农业从 粗放式 经 营向集 约 是 化经 营转变 的过程 , 是农村 新经济 体制不 断完 善 的过 程。 也 它不是简单停 留在 具体地 多种 点什么 、 少种 点什 么 , 而是 内 容更广 、 层次更深 , 内涵更 丰富 的全方位 开放式 的 战略性调 整。 是我 国农 业和农村经济应对农业 全球 化的一次结构创新 和飞跃 。因此 , 要用战 略眼光 , 结合该县资源情况 , 发挥 区域 优势 , 建具 有发展前途 的优 势产业 和特色 经济 , 组 培植 农业 发展新 的增长点 ; 以粮食稳步增长 , 要 基本 自求平衡 , 增加农 产品有效供 给和提高农 民收入 为 目标 , 以提 高 品质、 降低成 本 、 效益为主体 , 托科技进步和创新 , 增加 依 推进农 产品优质 化、 区域 化、 产业化 。
uu ra cnm ccnt co .T ebscpit f g c t ecntrtnajs n i giut a cmpt o , ee p ra aegeoo i os ut n h ai o r u u o uc o ut tst r s ar l u l o e t n dvl l ri n o a il r s i d me i o a e c r i i o
心得体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心得体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能力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底线,这就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
如我省皖北地区的阜阳、宿州、怀远、五河、固镇等市县就是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建设好“淮北大粮仓”。
其次,从需求层面看,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买难”与“卖难”并存。
因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
从我们X三县六区的实际出发,当前,要着眼提质和增效,树立大农业观、大市场观,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农业多项功能,在发现特色、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上做文章,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抓住规模和主体,在“适度规模”上掌好舵、在“多种形式”上探好路、在“培育主体”上发好力,把农业当作工业办、农田当作车间做,提高农业附加值,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突出安全和生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使质量安全成为X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成为X农业的鲜明特色。
第三,从供给层面看,很多农产品供应市场是本土的大路货多、精品少,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信任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理性选择——晋中农村“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实践体会
1
“ 荒 ” 资 源 治 理 开 发 的 主要 模 式 四
晋 中 市 “ 荒 ” 资 源 的 治 理 开 发 ,伴 随 着 土地 四
承 包 责任 制 的 全 面 推 行 和 不 断 完 善 ,在 实 践 中经 历
了三 种 模 式 的 变 化 。
NO. 3 Se 2002 p.
口 综合论述
加 快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战 略性 调 整 的理 性 选 择 ★
— —
晋 中农 村 “ 荒 ” 资 源 治 理 开 发 的 实践 体 会 四
耿 怀 英
( 中共 晋 中市 委 员会 )
摘 要 : “ 荒 ” 资 源 的 治 理 开 发 ,既是 改善 生 态 环 境 ,促 进 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 战 略 举 措 , 四
随着 农 村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人 和农 村 经 济 的 稳 定 发
l 0处 ,修 建 道 路 3 』 ,带 动 全 乡 发 展 干 鲜 水 果 3kn
9 3 3h , 人 均 达 到 0 13 l, 全 乡 农 民 人 均 纯 3 .3
展 , “ 荒 ” 资 源 的 治 理 开 发 不 仅 成 为 新 阶 段 改 善 四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促 进 农 业 可 持 续 发展 的 战 略 举 措 , 也 成 为 应 对 人 世 挑 战 ,促 进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战
维普资讯
第 3期
20 0 2年 9月
山 西 水 土 保 持 科 技
Soi a l nd 、 er xat Cons ton Sc enc eJ 。 i i ra e and ' hnol gy i Shanx l ec o n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及关键词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振兴农村经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积极引导粮、棉高风险区的乡镇农户种植香菇、甘蔗、油茶、两用油菜等作物和发展畜、禽产业,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跨越。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中、新型产业增加值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加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从当前形势分析,我们仍面对着买方市场发育不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巨大压力,以往修修补补式的结构调整已很不适应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此,笔者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
发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农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1目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4 1、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4 2、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4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4 4、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4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5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5)1、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5)2、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5)3、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5)4、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5 5、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6、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6)7、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6)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6)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6)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6 1、工作思路.......................................................................................... 6 2、工作原则 (6)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6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6)22、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系………………………………………………73、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 (7)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解决的6个问题 (7)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7)2、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7)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7)4、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75、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步伐…………………………………………………8 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8)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建议……………………………………8 1、建议农业信贷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 (8)2、建议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及其他扶持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员:×××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