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中高容集率游憩型空间的营造

合集下载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导言:城市风貌是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格,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城市风貌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人才和资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风貌设计导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街区布局和景观规划三个方面探讨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的重要内容。

一、建筑设计导则1. 建筑风格多样性:城市建筑应具备多样性,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在建筑风格上,可以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也可以引入现代建筑手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2. 建筑宏观布局:城市建筑的宏观布局要考虑到交通流线、景观视野和人流密度等因素。

高层建筑应合理布局,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采光和景观视野。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交通环境。

3. 建筑细节处理:建筑的细节处理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外立面的材质、色彩和造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的特色和风格。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街区布局导则1. 街道宽度与密度:城市街道的宽度和密度要依据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

主干道要宽敞通畅,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而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则可以适当窄些,营造出静谧的生活氛围。

2. 街道连通性:城市街道的连通性对于提升城市风貌至关重要。

街道布局要合理,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和商业活动的开展。

同时,街道布局要注重交通与景观的结合,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3. 街区开放空间:城市街区的开放空间是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街区内应设置公园、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增强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景观规划导则1. 绿化设计: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景观规划中,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搭配,合理布局绿化带和花坛,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和景观品质。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方案中,如何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成为了城市规划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注重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避免浪费。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不同功能的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功能单一的土地浪费。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二、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使不同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划分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同时,功能分区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三、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加大对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同时,还可以推动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

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城市的文化品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景观。

同时,还可以鼓励创新和艺术,培育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版 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新版 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临第一、第二、第三绕城高速公路退界 (1)第二部分卫星城及区域中心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1“三线” (2)1.2 用地比例 (2)1.3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1.4 建设用地停车 (4)第二章建筑形态管理 (5)2.1城市形态 (5)2.2建筑面宽 (5)2.3建筑高度 (5)2.4建筑间距 (6)2.5建筑屋顶 (7)2.6建筑退界要求 (7)第三章公共开敞空间规定 (8)3.1城市中心 (8)3.2 公园绿地 (8)3.3 湖泊水系 (9)3.4 环城公园 (9)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定 (9)4.1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10)4.2 社区服务中心 (10)4.3工业集中发展区(点)公服设施配置 (11)第五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2)5.1 总体要求 (12)5.2 公共交通 (12)5.3 慢行交通 (13)第六章地下空间规定 (13)6.1 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6.2 地下综合管廊 (13)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定 (14)7.1 给水 (14)7.2 排水 (14)7.3 再生水 (15)7.4 能源 (15)7.5 防灾减灾 (16)第三部分小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7)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17)1.1“三线” (17)1.2用地比例 (17)1.3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17)1.4建设用地停车 (18)第二章建筑形态管理 (19)2.1建筑面宽 (19)2.2建筑高度 (19)2.3建筑间距 (19)2.4建筑屋顶 (20)2.5 建筑退界 (20)第三章公共开敞空间规定 (22)3.1城市中心 (22)3.2 公园绿地 (22)3.3 湖泊水系 (22)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定 (23)4.1公共服务中心 (23)4.2 社区服务中心 (23)4.3工业集中发展区(点)公服设施配置 (24)第五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定 (24)5.1 总体要求 (24)5.2 公共交通 (25)5.3 慢行交通 (25)第六章地下空间规定 (26)6.1 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6)第七章市政设施规定 (26)7.1 给水 (26)7.2 排水 (26)7.3 再生水 (27)7.4 能源 (27)7.5 防灾减灾 (28)第四部分特色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9)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9)1.1生态保护红线 (29)1.2 城镇发展边界 (29)1.3用地分类与标准 (29)1.4 空间布局 (30)1.5建筑容量规划控制 (30)第二章建筑形态及风貌 (30)2.1建筑高度 (30)2.2建筑界面 (31)2.3建筑间距 (31)2.4建筑退界 (31)2.5建筑风格与细部 (32)第三章公共开敞空间规划 (32)3.1绿地体系 (32)3.2 节点及标志物 (32)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 (32)4.1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32)4.2其他设施 (34)4.3 旅游设施配置 (34)第五章功能复合与更新 (34)5.1功能复合 (34)5.2功能更新 (3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定 (34)6.1镇域道路 (34)6.2城镇道路 (35)第七章市政设施规定 (35)7.1 给水 (35)7.2 排水 (35)7.3 电力 (36)7.4 环卫 (36)7.5 综合防灾 (36)第五部分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7)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37)1.1 用地选址 (37)1.2 用地标准 (37)1.3建筑布局及风貌 (38)1.4 建筑退界 (38)第二章公共服务设施 (39)2.1 布局原则 (39)2.2公共配套设施指标 (39)2.3 其他设施 (39)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39)3.1 基本原则 (39)3.2 道路工程 (39)3.3 给水 (40)3.4 排水 (40)3.5 电力 (40)3.6 燃料 (40)3.7 综合防灾 (40)第六部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管理规定 (41)6.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41)6.2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现代建筑 (42)6.3 小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42)6.4 川西林盘传统聚落保护与改造 (42)第七部分附则 (43)附表 (44)附表1:成都市域城镇体系 (44)附表2:成都市特色镇名单 (44)附表3: 建筑间距图示 (45)附表4: 城乡用地分类及代码 (46)附表5: 镇建设用地分类及代码 (46)附录名词解释 (48)第一部分总则1、目的为统筹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及村庄在空间、形态、生态和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提升城乡规划建设质量,特制定本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与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与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与功能分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的利用问题愈加突出。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城市空间利用优化和功能分区成为了当下许多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使每个区域发挥最大化的功能,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利用效率往往和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密切相关。

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合理规划城市内的产业聚集区和商业区,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商业繁荣,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也能够节约交通成本,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其次,从环境角度考虑,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将城市中心区域保留为绿地公园或自然景区,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

再次,从社会角度考虑,城市空间的优化利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合理规划住宅区和教育区域,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和教育需求,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同时,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设施,如医疗中心、体育场馆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功能分区则是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需要。

常见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产业区、文化教育区等。

通过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进行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和经济条件等因素。

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市可以考虑增设居住区和商业区,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适当扩大产业区域,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合理规划文化区域,培育人们的文化兴趣和艺术素养。

除了以上的功能分区,还需要考虑交通分区的划分。

通过将城市内的交通管制、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网等进行合理的分区划分,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

公共休憩空间研究

公共休憩空间研究

目录绪论 (1)第一章公共休憩空间概述 (2)1.1 休憩空间的定义和特点 (2)1.1.1 公共休憩空间的定义 (2)1.1.2 公共休憩空间的种类与特点 (4)1.2 我国公共休憩空间现状 (8)1.2.1 公共休憩空间的现状 (8)1.2.2 公共休憩空间现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9)第二章公共休憩空间的行为研究 (11)2.1 公共休憩空间的行为心理认知 (11)2.1.1 人类行为的普遍心理需求 (12)2.1.2 人类在休憩空间方面的心理需求 (12)2.2 公共休憩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 (17)2.2.1 行为研究方法 (17)2.2.2 人的行为模式 (17)2.3 休憩空间定位的基本法则 (21)2.3.1 人群在休憩空间中的分布特点 (21)2.3.2 休憩空间定位的三个行为原则 (23)2.3.3 利用边缘效应定位休憩人群 (24)第三章公共休憩空间的调查分析与管理机制 (29)3.1 公共休憩空间的调查与分析 (29)3.1.1 休憩空间改善的社会背景 (29)3.1.2 城市居民休憩活动的需求情况 (30)3.1.3 休憩空间使用状况调查 (30)3.2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评价 (36)3.2.1 评价基础.................................................36目录3.2.2 设计评价表 (36)3.3 公共休憩空间的规划管理机制 (38)3.3.1 整体规划控制 (39)3.3.2 引入新的实施机制 (40)3.3.3 群策群力 (40)3.3.4 鼓励公众参与 (41)3.3.5 遵循休憩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2)第四章公共休憩空间环境设计 (43)4.1 公共休憩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与创作原则 (43)4.1.1 公共休憩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 (43)4.1.2 公共休憩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44)4.2 优秀休憩空间的场所特性 (46)4.2.1 休憩空间的区位条件 (46)4.2.2 空间形态与氛围 (47)4.2.3 积极的外部休憩空间 (50)4.3 公共休憩空间的界面设计 (51)4.3.1 底界面 (51)4.3.2 侧界面 (54)4.3.3 顶界面 (56)4.4 休憩空间的整体环境设计 (56)4.4.1 休憩空间的剖面设计 (56)4.4.2 人性化休憩空间的整体环境设计 (58)4.4.3 实例 (63)第五章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非建筑要素设计 (65)5.1 人工设施设计 (66)5.1.1“坐”的设计 (66)5.1.2 公共艺术品 (76)5.1.3 市政服务设施.............................................77目录5.2 自然景素设计 (80)5.2.1 绿化 (80)5.2.2 水面 (82)5.3 休憩空间设计的其他影响因素 (83)5.3.1 气候 (83)5.3.2 色彩因素 (85)5.3.3 无障碍设计 (86)绪论一个城市,甚至城市中的某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从很多方面分析:其形态构成、空间模式等等,但最基本的依据是人们在其中的“生活质量”。

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问景观设计浅析

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问景观设计浅析

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问景观设计浅析一、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重要性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是城市绿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不仅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而且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作为城市的休闲场所,绿道慢行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提供一个可以观赏自然景观、感受自然气息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城市居民的压力,改善身心健康。

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绿道慢行空间可以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温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的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注重生态保护在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和布局方式,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和动物的干扰,确保绿道慢行空间的建设不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而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2.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可以通过合理布局景观元素、设置休闲设施、增加绿化植被等方式,打造宜人的休闲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还可以考虑设置一些特色的景观元素和文化设施,丰富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特色,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3.促进互动交流在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促进互动交流,营造愉悦的社交氛围。

可以设置一些休息亭、游乐设施等空间,方便人们进行休息和互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

还可以考虑设置一些文化活动场地和宣传展示区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文化体验。

1.合理规划绿道路线在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设计实践中,首先需要进行合理规划绿道的路线。

需要考虑绿道慢行空间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路线和节点,确保绿道慢行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

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

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型公共建筑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展览馆、体育馆、剧院,还是市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它们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及塑造城市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关键要素。

首先,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以及城市规划。

例如,一座大型展览馆应位于交通枢纽附近,方便市民参观和参与活动,并且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此外,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连接也至关重要,以便公众能够更便捷地到达公共建筑并享受服务。

其次,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应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便利性。

一方面,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应满足人群流动的需要,合理划定出观众席、展示区、工作区等功能区域。

另一方面,公众进入和离开建筑的流程也应设计得合理顺畅,避免拥挤和混乱。

例如,一个体育馆的入口、安检、观众席和出口应有明确的路径指引,以确保参与者安全、便利地进出。

另外,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建筑空间规划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和空气,减少对能源的过度消耗。

例如,通过增加窗户和天窗,建筑内部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室内照明的需求。

此外,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使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还提供了更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应注重与使用者的互动。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人与空间的互动体验,通过提供多种功能和交互方式来吸引公众的参与。

例如,在展览馆内设立互动展示区或观众参与活动,可以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对展览内容的理解。

此外,提供舒适的座椅、休息区和饮水设施,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满意度,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休息和交流场所。

总结起来,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名词解释1-8

名词解释1-8

(一)名词解释1、容积率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2、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3、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生态维护、环境美化、减灾避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规模可大可小。

4、绿线、红线、蓝线、紫线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红线指经过规划建设单位批准的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蓝线也称水系规划控制线,指城市水面的管理,城市建设中不得任意侵占水面,包括填湖、占用河道等。

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5、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专业名词,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

6、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体量小巧、造型新颖,用来点缀园林空间和增添园林景致的小型设施,是园林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它虽不像园林中主体建筑那样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却像园林中奇丽的花朵,闪烁在园林之中,使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

7、房地产泡沫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

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

而房地产“泡沫”是指由于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导致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

8、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如何做度假休闲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做度假休闲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度假休闲中心建筑方案设计引言:度假休闲中心是一个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地方。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渴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放松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而度假休闲中心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存在的。

在设计度假休闲中心的建筑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打造一个既具有功能性、实用性,又有美观性、舒适性的空间,让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一、建筑设计理念度假休闲中心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围绕着放松、舒适、自然这些关键词展开。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该尽可能保留自然环境的特色,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此外,建筑的造型也应该简洁、大方,体现出一种简约现代的美感,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一种身心都得到释放的愉悦感。

二、功能布局度假休闲中心的功能布局应该包括:客房区、休闲区、餐饮区、娱乐区等几个主要区域。

客房区应该布局合理,视野开阔,可以让人们欣赏到周围的美景;休闲区应该设置一些舒适的沙发、躺椅等家具,让人们可以尽情放松身心;餐饮区应该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用餐空间,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食;娱乐区应该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如游泳池、SPA、健身房等,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娱乐时光。

三、建筑风格度假休闲中心的建筑风格应该是现代简约风格。

建筑造型应该简洁大方,线条清晰,符合现代审美。

建筑外墙可以使用一些环保材质,如木质、玻璃等,让建筑看起来更加自然、环保。

建筑内部的装修风格应该以清新、简约为主,色彩搭配宜人,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四、室内设计度假休闲中心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客房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如提供舒适的床铺、充足的储物空间等。

休闲区要设置一些舒适的家具,让人们可以尽情放松。

餐饮区要设计成开放式的用餐空间,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食。

娱乐区要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如游泳池、SPA、健身房等,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娱乐时光。

五、景观设计度假休闲中心的景观设计应该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

1. 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 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2.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3. 圃:中国古代由菜园、果园发展而来,逐渐成为植物栽培、观赏为目的的与园并称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以外的第三个源头。

4.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5.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6. 沼:园林中的水池,一般与池连用,称池沼。

7. 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

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

8. 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9. 阁:多为两层,特征为四周开窗,造型较楼轻巧,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多边形。

10. 厅(堂):“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厅堂相似,用扁方料者曰厅,用圆料者曰堂。

11. 观:是汉代对体量比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

12. 斋:处于幽深僻静处之学舍书屋建筑,凡藏而不露较为封闭的进修场所,任何式样的建筑皆为斋。

13. 轩:“车前高曰轩”。

在建筑中,厅堂的前卷棚顶部分为轩,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

14. 塔:佛教与中国特色结合的产物,具有宗教色彩,后逐渐发展成为名山大川、寺院、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5. 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

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16. 廊:有顶的过道为廊。

房屋前檐伸出的可避风雨太阳的部分亦为廊。

17. 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18. 复道(飞阁):上下两层的廊,一般上层封闭下层开敞。

19. 尺幅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别称,即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土地理论强化考题讲析2-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试卷与试题

土地理论强化考题讲析2-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试卷与试题

C 9.54% D 10.21%
14. 某宗住宅用地土地使用年期70年,容积率为2.0。选择某比较案例的成交价格为1800元/平方米,土地使用年期 50年,容积率1.5。与待估宗地相比,比较案例的区域因素条件优于待估宗地,修正系数为3%,个别因素条件比 待估宗地差,修正系数为3%。该城市住宅地价的容积率修正系数如下表,土地还原利率为8%,则待估宗地土地 价格为( )元/平方米。
)。
39. 应用剩余法评估宗地价格,首先需要调查确认的是( A 该宗土地规划许可的用途 B 该宗土地规划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C 该宗土地开发周期 D 该宗土地开发完成后房地产可能的售价
)。[1分]-----正确答案(A)
40. 某宗地产预计未来第一年的净收益为25万元,此后逐年递增2%,该类地产的土地还原率为6%,则该宗地产无限 年期的收益价格为( )万元。[1分]-----正确答案(C) A 312.5 B 416.7 C 625.0 D 1250.0
25. 土地估价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最终确定取决于( A 市场资料 B 土地交易双方 C 土地估价师 D 土地供求状况
)。[1分]-----正确答案(B)
26. 《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 “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抵押的,承租土地使用权可随 之抵押,但承租土地使用权只能按( )估价,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 [1分]-----正确答案(C) A 市场租金及租期 B 合同租金及租期 C 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及租期 D 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还原率
34. 下列( )条件发生时,将导致相应用途的地价上升。[1分]-----正确答案(A) A 住宅区内道路禁止货车通行 B 住宅区旁建设铁路线 C 写字楼旁建设大型娱乐场 D 工业区地下水过量开采而产生地面沉降

日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

日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

日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发布时间:2021-11-28T15:14:50.49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吴欣燕[导读] 形成以轨道线网、车站为中心的紧凑城市结构和通勤生活方式。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轨道交通及周边综合开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革新作用越来越显著。

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区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早,在公共交通导向下的站城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

其中,日本的“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轨道枢纽周边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日本在二站后为应对经济高速增长、人口急速扩张导致的城市核心区负载能力不足所引发的住房紧缺、郊区无序扩张等问题,提出“紧凑城市”发展目标,即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形成以轨道线网、车站为中心的紧凑城市结构和通勤生活方式。

一、日本站城一体实践案例田园都市线连通东京市区与西南部郊区新城,长约32公里,设27个轨道站,为引导新城与市区双向客流均衡集散,东急电铁在田园都市沿线规划了不同的城市功能枢纽站节点,如居住、商业、教育、文体功能等。

田园都市线与城市联动发展,郊区新城、轨道线路、枢纽站交融互为动因,致使促使人流、客流、商流三个者之间角色相互转化;通过引导轨道沿线职住平衡、培育沿线差异化功能节点,促使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提升;轨道主体同步作为新城开发与土地使用主体,保证线网与物业开发选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同步,站线也随后期新城发展而增密延长;以利益返还模式吸引土地所有者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减轻征地资金压力。

筑波快线是东京的近郊通勤快线,全长约60公里,设20个轨道站,是市域轨道交通设计、建设、运营的典范。

筑波快线在前期规划时,按“土地收储先行于轨道建设”的时序,低价收储轨道沿线土地后再快速进行周边综合开发;在实现轨道线网盈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沿线品质、集聚人口和企业、带动沿线土地溢价、增加城市税收等措施,促使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反哺轨道建设运营。

空间蒙太奇

空间蒙太奇
空间蒙太奇的类型 爱森斯坦(1898 年~1908 年)是电影蒙太奇理论 创始人,他认为蒙太奇,是“充满情感的叙述(有别于 事实报道),其秘密就在于此。这种叙述的情绪性既为活 生生的演员表演所固有的,也是活生生的蒙太奇电影所 固有的” [3]。蒙太奇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1)平行叙 事——同时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场景空间中发生的事 件,包括不同层面与尺度上的蒙太奇:如观众跳出一个 具体的情节,而无限制地扩大视野,了解全局甚或整个 社会的情况 ;(2)线形叙事——就是在一个场景表现一 个故事在不同时间发生的情节,包括同一层面中的蒙太 奇:观众看到一个故事中有相同地点不同时间发生的生 活事件,插叙或闪现同一事件中的一段情节;(3)声画 的立体叙事,通过对画面与音响的分离编辑再组合来营 造艺术氛围[4 ]。 事实上,在设计领域里伯纳德·屈米等许多大师已 经在实验着运用文学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设置前兆、逐 渐消退以及跳跃、剪切等处理方法,映射到空间策划,来
the spacial montage such as flashback and flashback, 设计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或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
or sound montage, etc. All of these can not only (或要素)并列,把它们一起呈现时,联合成为更有意味
奇手法来巧妙编排空间的结构顺序,来改变空间体验历程, 里菲斯等人的电影中:强调单镜头仅仅是“细胞”、“素
提升空间的意义;并探讨怎样的空间蒙太奇手法,让空间主 材”;在影片制作时,首先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内容,经
题的表现最有力,更具感染力,更具张力,有助于场所感的 过“分镜头”处理,拍摄出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
世界建筑 2005/07
4 5 6

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开放空间设计浅析

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开放空间设计浅析

瑚。

2。

匕―计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开放空间设计浅析左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院,上海200439)摘要:高密度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高密度社区作为高密度、高容积率开发的典型城市片段,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其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

文本对高密度社区中开放空间的类型和作用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开放空间的一些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高密度;开放空间;开放性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4-0051-021开放空间研究背景城市化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程。

随着人口逐步向城市聚集,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极大的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膨胀,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更是需要紧凑型城市来应对高密度的城市人口。

紧凑化、高密度化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提倡集约的建设方式,合理组织城市的各项功能,高效的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

建筑的外部开放空间作为与城市联系最密切的空间组成部分,对营造城市中良好的空间环境,促进形成更有活力的城市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开放空间类型和解析2.1开放空间的类型根据开放空间的规模、服务人群、功能定位等特征,按照空间形式类型来划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点”、“线”、“面”空间三种类型。

三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其开放的程度和空间的设计手法也有所差异。

2. 1.1“点式”开放空间由于规模较小,“点式”开放空间通常灵活的被设置在建筑的各处,紧邻社区跟街道,以提高在城市中被感知的几率。

虽然其空间尺度不大,能够容纳的活动也不够丰富,但联合起各处布置的分散的“点式”开放空间,也能够对周边片区造成系统性的影响。

“点式”开放空间通常的形态有平台、小的交通节点、下沉广场等,他们可以组合出多种空间形式。

平台多出现于建筑的较高楼层,可以结合空中绿化等手段以提高城市形象。

下沉广场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特征,容易聚集人群,可以设置不同的功能,比如观演场所,商业场所,也可结合地铁出入口布置成为城市交通节点。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政策措施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政策措施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政策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空间布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布局、建筑高度限制和交通规划三个方面论述,探讨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政策措施。

一、城市绿地布局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第一步是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扶持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地建设。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严禁违规建设和侵占绿地的行为,加强执法力度,保持绿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建筑高度限制合理规划和控制建筑高度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高层建筑的过度密集会导致城市拥堵、能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限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鼓励低层、矮小型建筑的发展,保持城市的通风和采光。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建筑师设计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建筑,增加建筑的可持续性。

三、交通规划合理的交通规划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关键。

政府可以制定交通规划,将公共交通作为重要布局因素,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道路建设和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广非机动车出行,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结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

城市绿地布局、建筑高度限制和交通规划是实现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重要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发展朝着环保、可持续和人性化的方向推进。

只有在政府的带领下,城市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城市居住空间利用率的规划设计

提高城市居住空间利用率的规划设计

提高城市居住空间利用率的规划设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住空间的利用率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城市居住空间的利用率,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规划设计以提高城市居住空间的利用率。

一、多层次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考虑如何提高居住空间的利用率。

首先,要根据城市整体的发展需求和人口结构特点,科学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

将商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进行合理划分,使得各种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

其次,要采用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提高住宅区的建筑高度,增加建筑密度,有效利用垂直空间。

此外,还要注重小区内部的规划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和巧妙设计,提高小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二、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空间公共设施的规划也是提高城市居住空间利用率的重要方面。

公园、广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规划设计中,要将公共设施融入到社区中,避免将它们放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不太容易到达的地方。

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空间,将其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区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同时,还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多功能性设计,使得同一块土地上能够满足多种需求,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三、发展智慧城市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居住空间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智慧城市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城市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管理和调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节省居民的通勤时间。

再如,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能源的使用进行精确监控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发展智慧城市技术,可以实现对居住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四、鼓励多元化的居住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居住空间的利用率,还需要鼓励多元化的居住模式。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输入标题文本
3.儿童活动场所的特性
(1)色彩 在成人的眼里,约定俗成的认为小孩的世界 就是应该色彩缤纷的——从他们穿的衣服,所 处的环境(幼儿园的墙壁和铺地,儿童游乐 场),画的画儿——否则就不够“儿童”。这 只是成人们一厢情愿的看法——没有任何理论 依据、科学发现曾经证明“色彩缤纷”与儿 童艺术方面的成长是充分必要条件。所以鲸 奇谷虽然是给儿童设计的,这里使用自然界 的原色,拒绝把成人的色彩认知转嫁给儿童。 除了原木、沙石、草树,出现的石材有桐庐 石、板岩、花岗岩,少量的不锈钢尽可能是 原色(不锈钢喷漆附着力较差,颜色比较容 易掉)。
4输.上入标海题世文博本后滩公园
1.项目简介
后滩公园设计案例中,利用内河人工湿 地带对黄浦江受污染的水进行生态水质净化。 设计的内河湿地净化带长1.7km,宽5-30m, 采用了加强型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共分为沙 砾滩过滤区、植物综合净化区、植物床净化 区、梯田过滤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病原 体净化区、营养物净化区和水质稳定调节区。 来自黄浦江的江水进入人工湿地后,随梯田 高度和植物高低的落差逐级下渗,经过层层 过滤,从劣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设计的湿 地水体净化处理能力为2400m3/日。
输入标题文本
2.实施方法
运用家庭水生态基础设施的理念,充分利用收集的雨水,将高能耗的 住宅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化的实验性性项目,具体做法如下:
1、改造阳台结构,收集雨水 2、雨水的利用方式:阳台菜园和花园 3、雨水的利用方式:生态墙 4、利用自然通风和阳光,乐享低碳生活
输入标题文本
3.经济效益
阳台的生产性景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的蔬菜产量相当可观,主人可以每天享受一盘 沙拉,以及一些豆类和水果等,具体的蔬菜产量如 表所示:

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城市游憩区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的综合工作。

它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活动的场所,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游憩区规划和设计的意义、原则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的意义城市游憩区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城市居民的福利和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缺乏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良好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游憩区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城市游憩区还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带来机会。

二、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 多样性原则: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

游憩区内应有丰富多样的设施和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游憩区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3. 便捷性原则:城市游憩区应该便于居民的进入和使用。

充分考虑到交通、道路连接、公共设施等因素,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4. 安全性原则:城市游憩区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安全问题。

合理布置防护设施、设置紧急出口、保证游憩区内的设施设备稳定和安全。

三、城市游憩区规划与设计的实施过程城市游憩区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实施过程的主要步骤:1. 需求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市民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区域的特点和现状,并分析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规划布局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城市游憩区的规划布局设计方案,包括景观设计、设施设置、道路连接等。

3. 生态环境保护:对游憩区周边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设施建设与优化: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游憩区的设施建设,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民的需求和发展变化。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营造的方法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营造的方法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营造的方法1、用高差创造空间高度的改变,就是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形成边界。

抬高一块面使之高于环境,"提升"了它的意义使抬高的区域有外向感、归属感和开放感。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园路旁的草坪抬高,使人产生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和隔离感,加强公园景观的空间性。

这样场地就有了独立性,标志出其差异性,潜在的使用功能不同,但是它和环境的联系感、归属感仍然很强。

2、种植改变地貌的空间营造增加种植能使面积小且地貌普通的区域看起来有不同的空间感。

如果使用适当的树种,梯状种植的植物能使地貌看起来抬高或降低,即种植能增强或减弱地势。

此外,在地貌顶部种植高或半高的树木会看起来更灵动,能从树下空隙看出去,真实的地貌可以保留下来。

但是顺着地形种植封闭的植物组团的话,会提升整个地形,使地貌看起来更"庞大",地貌的本来的面目不能再分别出来。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尽量保持地貌的本来面目,在地貌顶部种植半高的树木,使空间更加灵动。

3、树木作为公园路标的空间营造树木是景观建筑里最常见的单体。

成排的树木可以明确地限定出道路的方向,单体或成组的树则可以表明节点的位置。

使用双排林荫道,能形成类似廊柱或者拱廊的空间形态。

廊柱会激发一种近乎庄严的情绪,因而创造出更有"公共性"特征的空间,当树冠宽度足够大时会产生贴近天空的拱廊空间。

此外,选择适当的树种,由此形成的拱廊空间会有更细微的气氛差别,如敞亮或是幽暗,光点或是暗斑的区域等等,从而营造一个安静、安全、私密的空间。

因此在设计时,应给大量修整的树木以适当空间,大树以其巨大的体量及枝干界定和围合空间,在营造自然氛围方面比草地更胜一筹。

4、公共设施在公园的空间营造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求有相应的领域,需要有私密性、半私密性、公共性及半公共性空间构成的体系。

如果在一个空旷的大广场上,面临着这个完全开敞的公共空间,而找不到可以稍微安静地休息或者与朋友闲聊的半公共或者半私密的空间,人们会感到索然无味。

景观空间深化方案

景观空间深化方案

景观空间深化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景观空间的需求。

景观空间的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性,还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服务。

因此,如何深化城市的景观空间,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创造不同的空间和场所城市中景观空间的深化要从创造不同的空间和场所入手。

这需要设计师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的现状和需求,创造不同的场所和空间,从而满足市民的需求。

比如,在商业区可以创造宽敞的公共广场和花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和购物的场所;在工业区则可以建造文化中心、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

二、提高景观空间的品质除了创造不同的空间和场所外,提高景观空间的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景观空间的品质包括景观绿化、水体、路面、建筑等方面,设计师应注重每个细节,打造一系列优质的景观元素,从而增加景观的吸引力和美观度。

此外,景观空间的维护也是保持景观品质的关键,市政部门需要加强对景观空间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景观元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适应多样化的需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有些人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而有些人则喜欢热闹的城市生活,因此景观空间的深化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比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各种主题的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如有人喜欢花草,就可以设置花园区域,有人喜欢户外运动,就可以设置运动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四、加强景观空间和城市的联系景观空间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体,它和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在景观空间的深化过程中,需要加强景观空间与城市的联系,提高其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的地位。

比如,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木或草坪,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五、创新设计理念在景观空间的深化过程中,需要创新设计理念,摆脱单一模式,以开放、多元化的态度去看待城市空间,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城市景观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开放空间中高容集率游憩型空间的营造贾静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开放空间用地紧张而有户外游憩要求的民众不断增加这一矛盾,重点关注城市开放空间的容集率问题,深入探讨游憩型空间的类型及如何结合特殊的景观设计手法提高城市开放空间中游憩空间的使用效率及容集率。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容集率;游憩型空间Constructionofthehighcapacityrateoftherecreationalspacesintheurbanopen-spaceJiaJingAbstract:BasedoncontradictionbetweenLandtensionsfortheurbanopen-spaceandgrowingofthepeoplewhoneedoutdoorrecreation,wefocusoncapacityrateoftheurbanopen-space.Wein-depthstudyoftherecreationalspacesandhowtoimprovetheurbanopen-spaceefficiencyintheuseandthehighrateofcapacitywiththespeciallandscapedesigningmethods.Keywords:Theurbanopen-space;Capacityrate;Therecreationalspaces城市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空间来容纳。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从前整天为生计忙碌的人们在减少,今天更多的人投入到对于生活质量及品质的要求上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的膨胀,城市公共空间所承载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高容集率的户外休闲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必须针对公共空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空间资源特征、从事活动的人群和公共活动特色进行深入的全面分析,研究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体现其容集率,以建立“人群”与“户外场所”合理对应的户外空间形势。

[1]1概念研究1.1城市开放空间与游憩型空间的关系通常在我国,一些学者对于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讨论居多,讨论的中心围绕着概念间的包含关系问题,而且它们是一组联系十分紧密的概念。

而本文关注的是游憩型空间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营造问题。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大约出现在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MetropolitanOpenSpace分类特点特征景观表现类型路径节点线状、动态空间点状、静态空间空中观赏水中、滨水观赏陆地观赏休息性功能性空中索道、,空中架桥等水下通道、滨水游步道、滨水木栈道普通观景游步道、停顿、约会和等待的小型休息场地、亭子等有“坐”的功能的小品设施健身场地、文娱体育设施的建筑表3不同的座椅布置方式布置方式序号示意图完全直线式直角式群聚式A1A2A3BC序号abcde座椅形式直板式单独式单独转角式多重转角式环形示意图表2不同座椅的形式表1Act)中,而在我国泛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的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街道、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

[2]对于本文要研究的游憩型空间来说,它只是强调其提供给所服务对象一定游览与休憩等其它衍演生出的功能的类型空间,它存在于任何的公共空间中,游憩者是可进入的,具有休息、交往、锻炼、娱乐、购物、观光、旅游等游憩功能的空间类型。

1.2容集率是一个在设计中常被设计师忽略的概念。

设计中我们常提到游人容量的指标,它是指游览旺季星期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园游人数。

[3]游人容量的的指标是一个最大限值,那么我们提到的容集率实际就是单位时间内城市开放空间内可容纳的人数,它直接反映了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效率及承载能力,实际上就是最大化服务民众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城市开放空间的这一概念侧重于空间的属性,即是在城市中面向民众开放的非私有和专属空间;而游憩类型空间这一概念则停留在使用功能层面上的,是能够承载人的活动的空间类型。

2高容集率的户外空间对于城市的意义目前的中国进入到全面城市化的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各地都在针对自身城市的特点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与扩张的方式与措施。

对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开拓与营造也是城市发展规划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无论大小,能否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城市休闲空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也是城市规划师们所苦恼的。

一些大城市虽然靠政府大力的支持,开辟了尽可能多的户外公共空间以服务于当地居民甚至外来游人,但寸土寸金的土地及高额的地价让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此充分发挥已有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容集率,让更多的功能特点合适的座椅形式合适的座椅布置方式休息停留交流观赏观看讲究舒适性、私密性、无干扰随机性,对私密性、干扰无要求有合适的交流方向和距离,有少量干扰无碍有很好的视域,有时对“坐”的量要求较大abeabcdecdabdeA1A3BA1A2A3BCA2BCA1A2A3B表4不同的休息型功能对座椅的形式及座椅的形式布置方式的要求图3线状空间与点状空间的最大化结合图4点状静态空间(节点)图1树池与景墙的结合设计图2对花坛的局部池壁进行“坐”的设计民众能够进入其间,享受户外游憩功能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中国大部分的中小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的扩张受地域的限制,开发一块完全服务于民众的户外公共休闲空间是相当不容易的,休闲用地更是要附属于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的基本用地之下,建立合理服务半径的小块城市开放空间,其内部游憩型空间的营造就不去在最大化的增加其容集率上,从而满足多数居民的户外活动的需求。

3游憩型空间的类型前面提到过,游憩型空间是在城市公共空间基于功能性而产生的不同空间类型。

那么根据人们的活动特点及产生的功能不同将游憩型空间分为线状动态空间(路径)与点状静态空间(节点)两大类。

线状动态空间实际上就是提供给人们动态观赏的空间形式;点状静态空间所承载的是人们的活动,具体见表1。

4营造高容集率游憩空间4.1原则4.1.1线状空间与点状空间的最大化结合。

当路径形成网络,线状空间作为动态空间直接对应的是整个开放空间的游览系统,而连接路径的节点形成重要的停顿、约会和等待的场所,依据它们所能容纳的活动,这些节点通常被设计成能够承载一定功能的点状静态小空间,这是游憩型空间最能体现高容集率的重要设计部分。

[4]奇特的观赏方式如空中观赏、滨水观赏即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能够在竖向空间上形成立体交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复合的线性空间的设计是在动态中使在园人数进行分流,因此它也是增加容集率的一种方式。

路径与节点的结合创造了景观的复杂性和有机形态。

因此,只有做好线状空间与点状空间在三维空间上的最大化结合,才能达到合理的容集率。

4.1.2线状空间要处理好空间距离问题。

在对线状空间进行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单个、独立的路径设计,还要考虑分级设置,以不同的方式将路径连接起来。

特别要避免为了增大空间的容量及可达性,建立不切实际的复杂而密集的网络,两两线状空间应是有适当空间距离的,对于近似平行而相距很近的路径来说要采用景观设计手法做障碍和视线遮挡。

另外,不要怱略空中观赏路径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它的尺度应该是舒适的、与场所相适应的。

图6徐家汇公园中的轴线上布置的休息设施图5木平台的围栏结合了“坐”的功能图7矮景墙解决大量“坐”的要求如观众席图8台阶在广场边可以提供大量坐的功能4.1.3最大限度的增加点状休息型空间的容集率。

点状静态空间中,以休息为主要功能的空间我们称其为休息型空间,当然与这种空间会辅加上如停顿、约会和等待等等功能上的差异性。

正是这种休息功能的差异性决定了休息型空间的大小、围合程度,不同的休息型空间将遍布在线状空间的节点上及需要提供休息功能的地块上。

对于土地紧张的城市开放空间而言,要想达到高容集率的要求,设计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在可能的地块插入休息型空间,它们或大或小,也许只是利用花坛的池壁。

另一种点状静态空间是特殊功能型空间,它的功能针对性很强,需要做功能分区规划,如健身、娱乐、体育等功能,由于这类空间通常情况下集中在一、两处地块,它的设计对于提高容集率并无实质的帮助。

4.2具体方法4.2.1线状空间与景观设施的结合作为轴线的路径,设计宽度加大可通过大的人流量,在不影响通过功能的前提下可在边缘加上休息座椅或具备休息功能的景观设施。

动态的观赏路径可以被有特色的的景观设施取代。

如空中索道、空中架桥等;亲水平台、滨水木栈道等。

4.2.2点状休息性空间与有“坐”的功能小品结合,设计大量“坐”的小品设计被考虑在游憩型空间中,会赋予点状休息性空间实质性的功能,也鼓励人们使用这一空间,深入研究座位的形式与布置要点就变得十分重要。

[6]座位可采用椅子或长凳的形式(常称为主要的座位形式),也可采用次要座位形式,如台阶、花坛、水池、矮景墙、树池、石灯、景石等(如上面组图)。

不同座椅的形式(如图1-11),不同的座椅布置方式(如表3)。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对休息性空间一系列的细节设计,如合理的安排方式及座椅形式,才能有效的节省空间,利用空间,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开放空间中游憩空间的使用效率及容集率。

5结语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在日新月异的景观设计领域,园林设计师、规划师都在思考如何最大化的提高绿地的使用率及如何满足人们的休闲要求,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的融入设计中,在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时,重视高容集率的游憩空间的营造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特别是具体的营造方法应该随着设计者的创意及景观的不断发展而更加趋于多样化,这也是一些只讲形式化或唯美主义作品华丽外表下应该体现的最根本的东西。

参考文献:[1]杨峥屏,蓝天.构建海滨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以珠海市公共健身游憩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6(3):32-34.[2]吴必虎,董莉娜,唐子颖.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5):48-50.[3]封云,林磊.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4]凯瑟琳迪伊(英).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作者简介:贾静,1978年10月生,女,汉族,200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现任浙江省丽水学院园林系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丽水323000)图9“空中架桥”的线状动态空间图10将树池设计成座椅图11花岗岩石方可坐又是石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