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和实力论

合集下载

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本次辩题是“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我们反方认为硬实力更为重要。

首先,硬实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就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

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就是因为缺乏军事实力而被侵略和掠夺。

硬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手段。

其次,硬实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无法支撑国家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大,就越能够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而这种实力的积累需要靠硬实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才能够保护国家的经济和财富安全。

最后,硬实力也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而这种实力的积累需要靠硬实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才能够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反方认为硬实力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基础。

谢谢。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作为反方的第二位辩手,我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很重要,但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更为重要。

首先,软实力是国家形象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形象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软实力可以让人们对一个国家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国家。

而硬实力只是让人们害怕这个国家,却无法让人们真正理解和认同这个国家。

其次,软实力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在国际合作中,软实力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只有拥有足够的软实力,才能够与其他国家建立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而硬实力只是用来威慑和施压其他国家,却无法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最后,软实力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加愿意与你合作,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而硬实力只是用来保护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却无法真正促进国家的发展。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梳理现实主义卡尔对于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的批判1.道德是虚幻的。

很难界定,只能寻求平衡2.权力是国际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没有国家权力的基础,国际组织只能软弱无力。

3.利益是冲突而非和谐的。

冲突不是由于不理解不沟通,是国际政治实质所在。

摩根索(以权力政治为基础,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现实主义六原则:政治中存在着客观法则,客观法则根植于人性/以权力界定利益/以权力界定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客观原则/普世道德对国家没有约束行为/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政治现实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人性观: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利益最大化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

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权力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也是目的。

道德观:争取国家的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国家利益是国家道德的标尺。

摩根索理论框架: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沃尔兹对摩根索的修改(第一推动第一考虑权力的作用)1.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

人性客观存在,但是无法证否,降低了科学性,无政府性是客观存在和社会事实,国内国际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2.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而非扩大权力。

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目的不是无限制的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而是力图保证生存。

成员的忧患都是自我生存忧患。

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

国家权力是生存手段而非目的,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

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新在科学化程度。

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基底,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自变量,国家行为为因变量,以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背景,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不同/自助体系推导路径/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区别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

吉林大学军事理论试题及答案(2016级参考)

吉林大学军事理论试题及答案(2016级参考)

1.论述题---结合当前国防教育,论述一下大学生军事训练的重要意义?(2.5分)(要点:①学生军事训练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1955年《兵役法》第55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在学校内接受军事训练,并且准备取得预备役尉官军衔和准备担任尉官职务。

”②现行《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③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④高素质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⑤学生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2.论述题---目前,对世界和平及我国安全存在的威胁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要点:①一是两极格局解体打破了旧的国际力量平衡,使许多原来被抑制的矛盾暴露出来,同时在新条件下,国际关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②二是霸权主义并没有最终放弃其野心,他们只是变换了一种方式,采取了迂回战术来达到阴险的目的,当他们的诡计被揭穿后,赤裸裸地上阵是无疑的;③三是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越演越烈,导致了武装冲突,使局部地区战乱连绵、动荡不安,乃至影响整个世界的安宁;④四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国防斗争的焦点,当经济利益无法实现其政治目的时,大打出手,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就成为必然。

⑤加强国防教育,使全体国民清醒地认清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认识国防建设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对保卫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3.简述题---简述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优点和缺点?(2.5分)(要点:①实行义务兵役制的优点很多,主要是:它可以使兵源得到定期的轮换和更新,从而有利于保持我军兵员的年轻化;②通过定期退兵,又可以积蓄力量,培养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从而有利于战时兵员动员的迅速实现。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③主要是:士兵服役期较短,难于掌握先进复杂的军事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Word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Word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A.地理环境决定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宿命论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12.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B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的统一。

论国家实力的构成

论国家实力的构成

论国家实力的构成作者:四重自然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资源力量和科技力量;通俗的说硬实力是指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

硬实力是有形的载体,软实力是无形的延伸。

强盛的软实力,恰是一种硬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更为困难。

硬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在一般情况下,GDP、外贸总额和外汇储备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1、经济规模(GDP):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主要是指该国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俗称GDP。

2、外贸总额:即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

其中出口产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富,一个国家的外汇财富储量不仅包括官方的,还包括民间的;不仅包括外汇货币,还包括黄金和其他须用外汇购买的战略物资储量。

同时,如果一个国家有外债负担,其实际外汇储量还须在现行外储中扣除外债。

资源实力:《孙子兵法》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

这主要是指国家资源,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物产资源,人力资源等。

军事实力:包括作战思想,常规军事力量(海、陆、空的兵力结构),战略力量,情报、监视和侦察,作战管理和指挥、控制和通信,电子战,反空间能力的研制,航天发射能力,"新概念"武器系统,技术获取和军费预算的发展趋势等。

科技力量:主要包括科技人力人力资源,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创造和发展知识产权的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规模,科技支撑能力,人口与医疗卫生的科技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等。

软实力包括:政治实力:政治实力包括了领导人意志、社会制度、政治原则、国家战略、决策程序等多方面。

政治实力是运用文化、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操作性实力,没有了政治实力,任何资源性的实力都不能发挥作用。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地缘政治学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国之间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地缘政治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和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地缘环境等因素对国家政策制定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以美国学者马克思·罗斯托的著作《地缘政治学》为代表,提出了"地理决定论"的思想,强调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海权与陆权:海权论和陆权论是地缘政治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

海权理论认为海洋是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拥有海洋霸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声望至关重要;陆权理论则认为陆地资源和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同样重要,国家的实力可以通过扩张领土和控制地理要道来实现。

2.中心论和周边论:中心论强调国家核心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主张国家应该保护和巩固核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周边论则关注国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影响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来保障自身利益。

3.地缘政治竞争:地缘政治学强调各国在地理环境下的政治竞争和地缘冲突,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更是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利益的争夺。

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是制约国际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格局,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2.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估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化、金融市场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一.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含义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奈于1990年代提出。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学者对于软实力曾做过一定分析和预测,但是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思想是最清晰、最明确的。

他认为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凭借其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诸如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强制性、支配性能力而强迫其他国家服从自己领导、指挥的力量和权利。

相对应的,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

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

[1]我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特点可以分别被简单概括成:强迫力、支配力和吸引力、同化力。

二.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首先,硬实力和软实力有非常明显的性质上的区别。

硬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拥有资源储备的多少,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与否,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

这些构成硬实力的要素,简单来说,是可以被测量和估算的。

美国截止2012年部署有1737枚核弹,比俄罗斯多将近30%;美国经济总量约15万亿美元,全球第一;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一。

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字,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美国的硬实力情况。

但是,软实力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更像一种精神力量。

通过这种精神力量来彰显本国的优势,从而使得他国自然而然的模仿,聚拢,追随。

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一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政策、社会体制,这些要素都很难量化和测量。

其次,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获得方式不同。

硬实力的获取和强弱建立在有形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耗费上。

构成硬实力的要素,诸如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硬实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

但是,软实力的获取和发展则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看见效果。

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概念。

软实力涵盖了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积极的国际形象,硬实力体现了国家的军事力量、经济压力和科技实力等方面。

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对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区别硬实力是指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所拥有的实际力量。

硬实力的体现包括国防力量、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

硬实力通常指一国的军事、工业、文化等硬要素。

而软实力则指的是一种国家文化输出和道德影响的力量,包括国际形象、文化交流、人口流动等。

二.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补性实际上,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是互斥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硬实力可以通过投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手段不断地提高国家的实力。

软实力则可以通过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手段不断地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国际地位。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只有拥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优势,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三.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时代中,软实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软实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软实力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当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大时,它将会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和重视,这有助于它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四.硬实力的重要性硬实力不仅包括国防力量、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等要素,更包括了对外交往等方面。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中,硬实力能够直接体现国家在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只有拥有强大的硬实力,才能使国际社会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使自身不被忽视或者被误判。

总之,软实力和硬实力是最基本和最根本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国家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软硬实力的综合水平,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中更好地适应挑战和机遇,实现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论大秦帝国的崛起与启示

论大秦帝国的崛起与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华夏文明的天空,那就是大秦帝国。

这个由秦始皇嬴政一手缔造的国家,不仅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旨在探讨大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一、大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一)强大的军事力量大秦帝国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战国纷争的背景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

秦军以严明的纪律、高效的作战体系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著称,成为当时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正是这种力量,使得秦国能够逐一击败其他六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二)卓越的政治智慧秦始皇嬴政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政治智慧在大秦帝国的崛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推行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措施,如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长城以抵御外敌等。

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三)先进的文化理念大秦帝国在文化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

虽然秦朝“焚书坑儒”的行为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积极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也体现了当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大秦帝国的启示(一)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大秦帝国的崛起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才能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在当今世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仍然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大秦帝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国家的崛起。

这启示我们,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无论是政治、经济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我们应该珍惜这种交流机会,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发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发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摘要:国家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政治开明,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团结统一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从古至今,有国就有防,囯无防而不立,民无兵而不安。

可见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一栋华丽的房子缺少了一把锁它在不久就会被洗劫一空,同样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才不会受制于人,任人鱼肉。

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建立,国防也随之出现。

国防历史也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泰民安,必为兵之强人;凡是丧权辱国,必是兵之弱者。

作为世界军事与建筑史上奇迹的万里长城就是国防的一个鲜活的实例。

斯时秦刚统一中国,四夷虎视眈眈,天下很不太平。

为了强国御辱,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北御匈奴。

长城也成了中国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

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国防一直被各诸侯国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

孰欲胜于诸侯,必先兵之强人。

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深谙此道,通过“商鞅变法”。

秦国的军队一跃成为了七国之中另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

众所周知,秦发源于甘肃一带,原属西域游牧民族一支。

资源匮乏,不及泱泱之楚国;人才短缺,比不了济济之齐国。

可是秦之统治者高瞻远瞩,从本国国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国策。

短短几十年的光阴,秦国便横扫六国。

大诗人李白有诗寓此“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

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

导 论

导  论

导论二、填空:1、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

4、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尺度),是国家推行外效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5、现代国际谈判和合作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相互让步和交换的过程。

6、综合国力的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和文教力。

7、综合国力的精神力包括:(政府效能)、国家、民族的内聚力、(目标合理性)和社会制度。

(一)名词解释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国家:是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的一切领域和一切过程,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3、国家利益: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4、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5、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综合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二、填空:1、世界经济是一个由各个国家、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各企业单位、各商业与金融机构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统一体)。

2、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这也是美国对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的一个(主要内容)。

3、美国早在(1947 )年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

4、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

大国博弈捍卫领土中国有实力观后感

大国博弈捍卫领土中国有实力观后感

大国博弈捍卫领土中国有实力观后感新的一年2020年到了,无论是科技更新时代上上还是国家各种战略规划的节点上2020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新的起点。

无论是在逐渐强大中国,还是不断日益变化的世界,仿佛都透露着一股变革的气息,政治、经济、科技,都迎来了转折点。

回望这一年,国际局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而我国国内形势也出现了罕有的变相。

2019年美国不停的在世界各地制造紧张局势,主要就是有两点,政治目的是在潜在竞争对手周围制造不稳定因素来打击这些国家的发展,扩大其影响力,影响其他国家站队!经济原因,制造不安定因素,扩大其军火及有关产品销售,干扰资本的流向,压制潜在竞争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

美国的发展战略是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来推动国家发展,越是使用这种手段,说明美国的发展已经到了难以自稳的地步,记得金灿荣教授说过一句话“冷战的结束就是美国衰败的开始”,确实美国式发展是依靠科技的创新来驱动的,美国向来擅长制造对手,越频繁的在国际上挑事,就代表着他内政越极度陷入深坑。

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逐渐的威胁了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地位,而美国霸权地位就是已经是美国一根续命的输血管。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潜力大,但社会矛盾还众多,但宏观来看,没有任何国家、组织可以阻挡中国发展的道路和进程。

2019美国不断的在经济上遏制中国,制裁盟国,导致了欧洲国家经济面临崩溃,而中国却越战越勇,迎难而上。

不仅在经济上遏制中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美国也不断的发起攻击,先是香港问题再到对台军售,然后鼓动印度对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中国东南西北的外交形势严峻,中国仿佛像一个困兽,被锁着喉咙。

但是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似乎开始扭转局面,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打破了美国所谓的第一第二岛链,也破灭了美国企图用军事武器装备来威胁中国的美梦,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东风17,从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再到055大型驱逐舰,中国似乎用军工速度述说着自己坚决捍卫的底线。

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中国也收货了很多友谊,也拯救了许多国家。

浅析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的使用

浅析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的使用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大动乱
大 迁 徙
大 开 发
大 交 融
大 统 一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220年
五胡十六国
265年—316年
439年—581年
蜀 吴
221年 222年
西晋
317年—420年
北朝
东晋
420年—589年
南朝
隋唐
大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统

5.民族冲突与战争
首先,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是主要的方面, 而战争是次要的方面。其次,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 争都是属于国内战争,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战争。尽管交战的双方会互称敌我,但这只是历史上民族 关系出现极端矛盾时的表现,而不是不同国家的主权冲突。 如宋与辽、金的战争,属于我国内部的民族之间的战争, 因为契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 是外国的政权或外来的政权。
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历史学 习,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 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政治和思想的导向,在 阐发教材时,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 含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既讲清基本史事和历 史发展线索,也要通过对具体史事的分析和解释, 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掌握 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理解导向把握特点优化课堂
——浅析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的使用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 的过往进行叙述和阐释的学科。中学 历史教科书在对基本史事进行叙述的 过程中,也必然要阐发对历史的认识。 这种历史认识,源自于史学界已形成 的共识,并与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联。

论当今领土争端问题

论当今领土争端问题

论当今领土争端问题边界与领土问题是国家间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直接涉及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边界与领土争端的解决结果直接关系到地区甚至世界的和平安全。

目前,世界上仍有相当多的国家之间存在着边界与领土争端,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海洋权益和大陆架争端作为一种新型的“准边界与领土争端”,现在正成为边界领土争端中的又一热点问题。

一、当代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激化的原因分析:边界与领土争端是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界与领土争端处理不当,会成为武装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线。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由此引发的冲突构成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

边界与领土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化状态,而导致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有时并不单单是边界与领土问题本身。

领土争端往往与政治争端同时演变和作用才会导致为冲突。

当两国因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关系恶化时,边界与领土问题就成了体现双方交恶程度的温度计,成为向对方表达不满与敌对情绪的途径,施加压力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边界与领土争端,极易引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人民之间产生敌对情绪。

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领土与边界争端是当代国际关系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领土争端问题的解决:边界与领土问题大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极其复杂,也极其敏感。

复杂在于争议领土的归属判断上。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国家之间的边界被多次改动过。

许多边境地区的土地也被划来划去,因此争端国双方都会根据国际法的某一条款,认为本国拥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根据证明此地是本国领土。

近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规范使武力解决领土争端成为非法。

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应当尽可能使用和平的方法,而不应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和平解决领土争端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在处理领土争端过程中,一旦发生争执或纠纷,当事国应当通过和平的外交谈判方法或法律方法解决。

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在现实中是非常复杂的,千头万绪,它既需要实体规则又需要程序规则。

论中国国防和国土安全.docx

论中国国防和国土安全.docx
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 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 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 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 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 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 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 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 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 藏着波涛汹涌。
什么是大国外交?那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 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 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 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 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 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 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 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作为未来中国的高级知识分 子的高校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点什么?很明显,中国有一支相 对强大的军队,暂时还用不着高校大学生去扛枪。但高校大学 生却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且他们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 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 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技术兵种之优秀战士。随着时 代的前进,今天的战争已经是科技和知识的较量,最终体现为 人才的较量,而高校大学生就是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因而 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防力 量的加强。但是,仅仅是学习知识那是不够的,在学习知识之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 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国外综合国力论研究

国外综合国力论研究

第22卷第1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 l.22N o.1 2000年1月Fo reig n Eco nomies&M anagem ent Jan.2000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0)01-0013-07国外综合国力论研究施祖辉(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摘 要: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综合国力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对综合国力的起源、各种学术流派、各种观点和思想、评价体系和测度模型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文章还提出了综合国力应用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基本趋势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综合国力;国力学派;竞争战略;评价体系;测度模型 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 er)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具备的物质力、精神力和协同力的合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准或尺度。

对综合国力的研究和测度已成为当代大多数国家分析与考察自身和别国的整体实力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乃至对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手段。

一、近代综合国力研究的四大学术流派 1.国势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学者康令(1606~1681)。

他在比较分析了当时欧洲各国的人口、土地、财政、兵力、社会秩序、立宪、行政、国家组织与结构等方面的国情国力状况的基础上,还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四因论”的观点出发,进一步论述阐发了决定国家重要事项的四个因素,即国家的土地与人口(质料因素)、国体与政体(形式因素)、国家的财政和军事力量(动力因素)、建设国家的目的(目的因素),并且解释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不仅是首次将国情国力阐述上升至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高度,而且其有关国势研究的要素体系已经与现代综合国力的构成框架极为近似。

不过,康令的这些研究大都以文字叙述为主,这在表述上至少是笼统的或是模糊的。

另一国势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阿亨瓦尔(1719~1772),他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观点,认为在考察一个国家的强弱时,凡是能影响国家繁荣富强的事项,均可称之为“国家显著事项”,而研究一国或几个国家的显著事项的学问则是治理国家者所必须懂得并掌握的技术。

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

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

军理考试08卷(与我们今天考的很多重复)中国国防试题一、选择题1.国防的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和(B)A同盟型 B 联盟型 C 侵略型 D 结盟型2.国防是(C )的全面体现A国家军事力量 B 国家经济实力 C 国家综合力量 D 国家科技实力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始于(C )A商朝B周朝 C 秦朝 D 汉朝4.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开始于(D )A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5.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 C)A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B 法律、规章、法规、地方性法规C法规、法律、规章、地方性法规 D 法规、规章、法律、地方性法规6.《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C )A军事技能教育 B 军事技能教育 C 基本军事训练 D国防教育7.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C ) A16岁 B 18岁 C 22岁 D23岁8.(A )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A 总参谋部 B 总政治部 C 总后勤部 D 总装备部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化”建设是指(C )A现代化、知识化、革命化 B 现代化、正规化、年轻化C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 D 现代化、知识化、年轻化10.国防目标的特性有系统性、时限性、明确性、可行性和(D )A安全性 B 流动性 C 准确性 D动态性11.我国倡导的是(A )的军事战略方针 A 积极防御 B 主动进攻 C 防御D消极防御12.国防教育以(B )为核心内容。

A 理想信念教育B 爱国主义教育C 军事理论教育 D 军事技能教育13.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于( A)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A 1998年12月29日B 1997年12月15日 C1999年12月20日 D 2000年12月29日14.《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D)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国力论贾诩原文

国力论贾诩原文

国力论贾诩原文
摘要:
1.背景介绍:贾诩其人及其时代背景
2.国力论主旨:国家强大在于民富、国强、君明
3.详细分析:民富、国强、君明的具体含义及其关系
4.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提升国家实力
正文:
贾诩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的一生见证了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家疲弱,民生凋敝,社会风气堕落,贾诩的国力论应运而生。

国力论原文指出,国家强大在于民富、国强、君明。

这篇文章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民富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贾诩认为,一个国家的民众应该拥有足够的财富,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民富不仅包括物质财富,还包括文化财富。

在现代社会,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都是实现民富的重要手段。

其次,国强是国家强大的保障。

贾诩主张,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这样才能抵御外敌的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增强国防实力、提高经济竞争力,是实现国强的关键途径。

再次,君明是国家强大的关键。

贾诩强调,一个明智的君主对于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至关重要。

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明智的决策,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在现代社会,选拔有才能、有道德、有
远见的政治家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是实现君明的重要途径。

总之,贾诩的国力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思路。

通过实现民富、国强、君明,我们可以提升国家的实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梳理现实主义卡尔对于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的批判1.道德是虚幻的。

很难界定,只能寻求平衡2.权力是国际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没有国家权力的基础,国际组织只能软弱无力。

3.利益是冲突而非和谐的。

冲突不是由于不理解不沟通,是国际政治实质所在。

摩根索(以权力政治为基础,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现实主义六原则:政治中存在着客观法则,客观法则根植于人性/以权力界定利益/以权力界定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客观原则/普世道德对国家没有约束行为/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政治现实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人性观: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利益最大化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

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权力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也是目的。

道德观:争取国家的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国家利益是国家道德的标尺。

摩根索理论框架: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沃尔兹对摩根索的修改(第一推动第一考虑权力的作用)1.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

人性客观存在,但是无法证否,降低了科学性,无政府性是客观存在和社会事实,国内国际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2.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而非扩大权力。

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目的不是无限制的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而是力图保证生存。

成员的忧患都是自我生存忧患。

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

国家权力是生存手段而非目的,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

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新在科学化程度。

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基底,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自变量,国家行为为因变量,以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背景,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不同/自助体系推导路径/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区别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

2024届河南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卷(二)附答案解析

2024届河南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卷(二)附答案解析

2024届河南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卷(二)2023.09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采用“培育”“铸牢”“打牢”等具有人工构设内涵的词汇,持续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这种通过政治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优化和完善政治社会秩序,建构集体认同的观念和行为,是中国系统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现代化情境、历史传统与国内外约束下的现代性认同建构,包含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意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大的现代化事业。

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而言,始终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政治理性化建制与社会规模的有机结合。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理论,对内推翻阶级压迫和剥削,对外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赋予了领土主权、人民性国民身份与大众性民族认同的政治内涵,从而实现了传统中国历史文化认同向现代国家认同的转化,这是中国在“站起来”阶段的一项重大现代化成就。

在中国走向“强起来”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与巩固,对内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制度效能,对外则关系到全球治理的参与限度,因而具有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意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内治理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一种有机的关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理解三者的关系,成为解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密码,也是认识中国国家治理特定内涵的关键。

首先,中华民族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是简单的历史演化与民族交融的自然结果,需要现代国家治理制度的坚实支撑。

其次,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国民共同体,而且还是一个多民族的民族聚合体,中华民族的双重属性决定了现代化建设必须直面社会规模的内在约束。

最后,与西方通过“民族”整合国民的单一路径不同,中国以“五个认同”为价值核心,形成了领土整合、国民整合、制度整合等多元化的系统性整合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和实力论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成绩:
2011 年4月
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和实力论
【摘要】为什么我们要谈论主权,首先需要反省我们时代的政治危机以及面对这些危机我们可能寻求的解决之道。

从国际成面看,危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1全球化的新殖民主义对民族国家建设的挑战;2.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和紧急化;
3.20世纪末苏东的普遍崩溃。

这种处境与晚清极为类似。

那是资本主义要扩张,打开第三世界的大门,抢占国际市场,瓜分其领土。

现在的全球化与那时的区别仅在于当代使用了一些普适的价值概念,更具有迷惑性,让人不可抵触。

现在苏东瓦解后,民主、法治、市场经济、人权等概念一样具有普适性,具有不可抵抗的道德力量。

那时帝国主义的领土占有欲极其张狂,物理性地侵犯弱国主权,甚至实行域外法权;现在除了少数的领土占领或挟持外,更多的是把先进国家的法制奉为国际准则,利用经济手段和国际经济组织迫使弱国接受,再有就是跨国公司的经济殖民和电子技术的信息殖民。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主权不受侵犯,我们要对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和实力论问题进行讨论。

我对于这个问题是坚持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观而不是实力论。

【关键词】领土主权取得方式国际法历史观实力论
【正文】对于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领土主权。

在中国学术界,主权和国家主权原本是外来的概念。

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主权指的是一种绝对的、无限的、独立自主的和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与之相应,国家主权则指国家拥有的最高权力。

而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地球的特定部分。

领土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领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领土是国家的要素之一。

第二,领土是国家主权活动和行使排他性权力的空间。

国家领土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所组成。

它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之下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之上的领空。

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所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领土主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领土管辖权。

领土管辖权又称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事、物,拥有排他的管辖权。

领土管辖权是领土主权的主要内容和标志。

第二,领土所有权。

这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资源拥有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权利。

第三,领土完整不可侵犯。

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尊重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就必须尊重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

谈论国家领土主权的历史观与实力论的问题我们还要弄清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

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主要有五种: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和征服。

先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

二是实行有效的占领。

时效;是指一国原先不正当地和非法占有某块领土,并且已经在想当时间内不受干扰地加以占用,以致造成了一种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那么该国就取得该土地的主权。

由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已成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这种方式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添附;是指由于自然的因素或认为的原因而形成的土地,从而使国家领土增加。

割让;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领土的一部分转移给另一个国家。

它包括强制性的领土转移和非强制性的领土转移。

在现代国际中,非强制割让仍然是合法的。

不过,除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边界作某些调整外,赠与领土、买卖领土在当今已十分罕见了。

征服;是指一国以武力兼并他国的全部和部分领土,从而取得该领土的主权。

政府与割让的区别在于;政府并不缔结条约,而是将战时占领下的敌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战后予以兼并;如战后订有和约,则征服就变成了割让。

按照传统国际法,有效
的征服必须满足一下两个条件:第一,占有的意思表示,即征服国一般要发表正式兼并战败国领土的宣言;第二,保持占有的能力,即如果兼并的是战败国的部分领土,战败国必须已放弃收复失地的企图;如果兼并的是战败国的全部领土,征服国的权力必须遍及被征服的全部领土,且战败国及其盟国必须停止一切反抗。

还有重要一点,它必须以战争的合法性为基础。

自从现代国际法废止战争以来,征服已不再是取得领土的合法方式了。

用武力兼并他国领土就是侵略行为,是非法的。

现代取得领土的方式是民族自决和全民公决,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我看来实力论的说法实质上就是用实力来获得领土主权,这种实力可以是经济力、政治力量、文化力量,还有一个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武力。

虽然经济、政治、文化可以对一个国家的主权产生影响,但是对领土主权不会起到直接的影响,因此我只从武力方面来看它对一个国家领土主权产生的影响。

武力在传统的国际法中要满足我上面所说的三个条件:即占有的意思表示等,但是现在已经把这种方式认定为侵略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最近与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讨论强烈,大家的意见大多是坚持实力论,他们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用实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历史观是不切合实际的。

但是我认为老师布置的题目不是说哪个观点更实用,而是对于这个原则问题我们到底要坚持什么样的主张?我自习查阅过杨泽伟的国际法的教材,以及《卢梭以来的卢梭主权学说》等相关书籍,我现在只能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这个问题。

实力论这种观点在当今看来,更多的体现在国际法上是不合法的。

所以没必要再去讨论实力论的观点。

下面我要阐述两个例子: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用武力打开伊拉克大门,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

几年过去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因反人类罪已被处以绞刑,而美国总统布什当年描绘的、伊拉克将“进入一个民主、自由和富裕的新时代”的蓝图,对于伊拉克人民来说依然遥不可期。

5年来,伊拉克社会动荡,暴力袭击事件持续不断。

据有关方面统计,自美军入侵以来,伊拉克全国已有66万人丧生,其中平民占99%,日均死亡人数约450人持续动荡的安全局势,使伊拉克经济增长迟缓,生活环境恶化,人道危机严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报告指出,5年来,许多伊拉克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受伤、失踪、被监禁或被迫远离亲人。

在医疗保障方面,伊拉克人难以享受到符合卫生条件的公共卫生设施。

此外,卫生设施严重缺乏以及医疗费用高昂也使普通伊拉克人患病后得不到及时医治。

英国一家民调机构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伊拉克战争严重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生活,日常必需的食品、水、电供应严重不足。

在所有受访者中,约81%的人曾饱受停电之苦,43%的人曾经历过停水之难,28%的人曾面临食品短缺。

伊拉克战争还造成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流离失所。

据联合国难民署和伊拉克红新月会统计,伊拉克目前难民总数约为420万人,其中在国内避难的约200万人,出国避难的约220万人。

国际移民组织最新统计显示,伊拉克目前每月仍有约5万人出于安全原因越过边境逃往周边国家,其中大部分人进入约旦和叙利亚境内。

我们不禁要问美国的行为是给伊拉克带来民主还是灾难?一个国家的主权为何要用别国来干涉,我不是不赞同以武力的方式去做与领土主权相关的事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阶级矛盾到达一定程度,本国人民可以采取民族自决的方式以及其他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国的干涉。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包括多国干涉利比亚的行动,是正义的吗?是真正为了别个国家的民主吗?所以我认为国家领土主权的实力论观点是不可取的。

我赞成的观点是领土主权的历史观观点,谈到这个问题人们经常会拿出台
湾问题做反驳例子,因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也许是比较更符合中国统一的实际,但是就算这种情况发生,这也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

因为为什么中国解决的是台湾问题?而不是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武力只是一种解决领土争端的一种方式。

台湾问题不是国际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宪法的问题。

我们承诺在台湾问题上作更大的让步,甚至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那么“军队”是不是主权的标志,是否属于主权的因素?在一个主权的原则下我们能设计怎样的宪法结构让双方接受呢?有没有可能寻求一种复合主权的形式?因此我认为台湾问题是要用历史观来看待。

【参考文献】1.杨泽伟著,《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2.毕洪海译,《卢梭以来的主权学说史》,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黄仁伟刘杰著《国家主权新论》,时世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