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教案_1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味诗歌之美。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之情。
3、体悟李商隐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蕴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特点。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发下导学案,布置学生预习课本上的《无题》,以及导学案上的三首《无题》,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2、读熟诗歌,有能力的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
一、导入新课李商隐写下了许多首无题诗,为什么这么多的诗都叫“无题”?有人说李商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朦胧诗人,他为什么要把感情写的如此缠绵悱恻,难解难分,请跟我走进李商隐的《无题》。
【设计意图】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无题”导入,创设氛围,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生根据要求读诗,师点名两三生读诗。
师纠正读音为wèi (替)看kān (探望)2:如果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是个故事,那么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生回答,师引导分析。
3、人物呢?人物都有谁?请同学们为两句诗加主语,是谁,晓镜但愁云鬓改,又是谁,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谁和谁的故事。
学生思考、回答。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一下这个故事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是的,“何物最风流?魏晋人物晚唐诗。
”诗是朦胧多义的,让我们有无尽的想象。
这就是李商隐的诗,这就是晚唐的诗。
李商隐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晚唐的舞台上,他代所有的人伤感,为这样的末世,为这样的人生。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这首诗,点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是要深潜在文字里的,在反复的出入、比较和筛选的过程中走向诗的精神内核。
(二)联读——理解诗意1、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律诗特别讲究炼字。
这首诗的诗眼,很多人认为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并尽量能在课堂上背诵。
2.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步骤:1、导入:爱情,是永不退色的话题,在人们心里,爱情都是美丽的,神圣的。
相信大家都读过有关描写爱情的文章吧。
大家知道李商隐吧,他的爱情诗可是很著名的哦,大家对他的爱情诗有兴趣吗?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爱情的。
2、作者介绍: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怀州河内人,唐文宗开元二年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
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由于李商隐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后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视为背恩,长期受到压抑。
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
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故而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
3.分析诗.版书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诗的内涵,通过对一些意象的揣摩来理解它的内涵。
确定诗的主题,对主题多样性的探讨。
(2)教学的层次感。
(3)探讨更深层次的,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
(4)诗的艺术特色。
(1).先让个别同学来朗诵。
尽量课堂上能会背诵。
(2).问他们大概诗说的是什么。
把括号里的东西放在后面讲。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3).先引导学生来分析这首诗。
来,大家先来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意象?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蓬山,青鸟。
它们是些怎样的意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到尽头,蜡炬燃成灰烬,泪水方才流干,镜子里的人是愁容满面,鬓发脱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样的孤寂。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教案(1)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无题》。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颔联的本意和今天人们赋予它的新意。
4、背诵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颔联的本意和今天人们赋予它的新意。
学习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寄情深微,意蕴幽隐的朦胧婉曲之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李商隐的诗句竞答入手。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3、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登乐游原》) 只是近黄昏。
4、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锦瑟)只是当时已惘然6、春心莫共花争发,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出自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中,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久负盛名的一首“无题”诗。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知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为朦胧诗鼻祖。
2、知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
《无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1.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
课外古诗词诵读 《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丑奴儿》(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把握诗词主旨。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把握诗词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风格迥异,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词,品味古典诗词的美。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许浑、李商隐、秦观、辛弃疾的简介,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作者的信息。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这几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作铺垫。
二、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四首诗词,每首诗词单独赏析,过程如下。
1.听朗读音频,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想象诗词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词,读出节奏和韵味。
2.发挥想象,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结合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
3.赏析诗词的句子,体会诗词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写法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想象诗词描绘的场景,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咸阳城东楼》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具象的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无题》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行香子》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对比“少年”时与“而今”,写出了人生的两种境界,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无题》教学设计_1
《无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技术:ppt多媒体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的班级,学生的诗词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掌握都有待提高。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仰望唐诗,引入李商隐的《无题》。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的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唐诗的花朵。
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
二、简介李商隐、“无题”。
三、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四、初读体味。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
2、谈谈初读后的感受,从全诗所写内容和整体的情绪上把握。
五、品味赏析。
(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
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情景交融的古诗词句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双关、比喻新奇巧妙。
2、作者的这种手法启迪了曹雪芹,使得他在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林黛玉这个深入人心的形象。
眼泪不尽就没有到她死亡的时候,一旦眼泪流尽她便香消玉殒了。
(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两个生活场景,“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由己及人、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9年级 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味诗歌之美。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之情。
3、体悟李商隐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蕴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别亦难》同学们,“难”字无处不在。
它是“难言”的难,“困难”的难,“难受”的难。
它也是“难舍难忘”的难,“难熬”的难,“艰难”的难。
在李白那里,难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路可走;在杜甫那里,难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无家可归;在杜牧那里,难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无限愤慨。
那在李商隐这里,又是一个怎样的“难”字了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李商隐的《无题》。
二、品读“诗”之美自由读诗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尤其是注意一些多音字,要读得准确。
第二遍,读的时候要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注意它的节奏。
(生自由读)1、字正腔圆的读(1)找一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尤其是这首诗中的多音字,读准了吗?是不是读的字正腔圆。
(一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2)一起来找一找哪几句有多音字,再读这首诗,要读的字正腔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生齐读)2、有板有眼的读(1)找一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
他在读诗句的时候。
中间是如何停顿的?是不是读的有板有眼?(一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多以四三音节成句,四又分为二二,三又分为一二或二一。
(2)齐读,要读的有板有眼。
(生齐读)3、有味道的读读诗不但要读得准确,有节奏感,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1)一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生离别的痛,相思的苦,至死不渝的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古诗词,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教材提供注释以及阅读提示,意在教会学生自读诗歌,提高其审美及鉴赏等能力。
准备: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课外古诗词四首,初步感知诗作内容。
【教学目标】1.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及大致内容。
2.分析作品的意蕴。
3.学会用“抓诗眼”“读名句”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词的王国,无数的诗词歌赋或率真或含蓄,或豪放或婉约,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平仄不能忘,经典永流传。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进课外古诗词四首,一起感受行行阕阕间的诗情雅韵。
二、诗之韵1.同学们已借助注释和自读提示完成了预习,初步感知了这四首诗词的内容,老师提供了一支曲子(凤凰传奇无歌词版本《行香子》),请大家根据自己对四篇作品的理解,为这支曲子挑选你认为最匹配的诗词,并简述原因。
明确:乐曲有惬意闲适之感,《行香子》最为合适,因为这篇作品描绘的是游春赏春之乐。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作品,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篇作品的感情基调。
预设:《咸阳城东楼》惆怅无奈;《无题》苦闷忧伤;《行香子》愉悦轻快;《丑奴儿》深沉蕴藉。
(可一起配乐朗读《行香子》)总结:诗词作品大多用词简练,注重平仄对应,加之用韵等音律追求,所以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美,和谐悦耳。
更重要的是,极少的文字蕴含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吟诵之余,揣摩品味,余韵悠长。
三、诗之同刚才的活动中,大家已经将这四首诗分了类:《咸阳城东楼》《无题》《丑奴儿》抒发愁情,忧伤惆怅;《行香子》抒写乐情,游春赏春之喜悦欢快。
这是从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类别来划分的,但分类不止一个标准,请按照你的想法,为这四首作品分类。
提示:形式可以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1.从体裁来说,《咸阳城东楼》《无题》为诗,七言律诗;《行香子》《丑奴儿》为词,宋词。
2.从诗作涉及的季节来看,《咸阳城东楼》《丑奴儿》为秋季;《无题》《行香子》为春季。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无题》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与情感,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无题》中蕴含的深情厚意与朦胧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美的感知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商隐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经典名句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朦胧美与多义性,体会诗人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对诗歌的解读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无题》原文、注释、背景介绍、配乐朗诵等)•李商隐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资料•相关古诗词鉴赏文章或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韵律与情感。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与情感。
•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氛围,教师简述李商隐的生平及唐代诗歌的辉煌,引出《无题》这首诗。
•设疑激趣:提问:“‘无题’之诗,往往寄托了诗人难以言说的深情。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又隐藏了怎样的情感秘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
”2.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精读解析•字词疏通: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意象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中“东风”、“春蚕”、“蜡炬”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探讨它们如何构建诗歌的情感世界。
•情感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诗人背景,深入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复杂情感,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表达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观。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李商隐
无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无题》的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验。
2. 诗歌中的比喻和双关语的分析。
(二)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具体化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多角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话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等。
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那么,李商隐的这首诗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探索。
2. 背景介绍,铺垫知识在正式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是唐代后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而著称。
《无题》这首诗,据说是他在玉阳山学道期间,与一位女道士相恋却无法公开,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3. 朗读课文,感受韵律让我们先听一遍《无题》的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4. 初步讨论,激活思维听读之后,我想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觉得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特别有感觉?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稍后会一起探讨。
[^1^][^2^][^3^][^7^][^1^]: 李商隐的《无题》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
[^2^]: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无题》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质课件说课
中考在线
(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 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_____将__对__方__住__处__比__作__“__蓬__山__”__,__含__有___可__望__而___ _不__可__即__之__意__,__表__明__其__间__有__难__以__逾__越__的__障__碍__。____
诗歌理解
李商隐少年时曾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据说 与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士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 人所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 婉曲又深情无限。相传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 之间的恋情的诗。
诗歌赏析
主
旨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
中考在线
1. 默写填空。 (1)相见时难别亦难,_东__风__无__力__百__花__残__。 (2)_晓__镜__但__愁__云__鬓__改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 __相__见__时__难__别__亦__难__,__东__风__无__力__百__花__残___。 (4)(中考·杭州)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 丝方尽, 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内容:以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作为女方居处的象征, 以青鸟作为诗人的使者。这两句是说女方的居处不 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 情感:表达了恋人彼此间无法经常相见,只能靠书 信传情的惆怅与伤感。
点
拨 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
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诗歌赏析
诗
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 教案.doc
《无题》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3、能理解诗中的美句。
4、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学生读)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学生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二)一读解其意: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学生齐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点评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三)二读赏其美: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体会,批注,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
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无题》教案(1)
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 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 ,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 岁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
2、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3、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
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二、初读感知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2、交流初读体会。
三、赏析诗歌1、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这两句诗的两个“难”的含义是什么?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2)“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什么季节?暮春季节,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如何理解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上句“丝”与“思”谐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指导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说明眷恋之深。
(2)这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现在往往用来比喻什么?现用来形容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
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
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上句写出了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下句直接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无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教材内容解析:《无题》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
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更难,再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渲染愁苦凄恻的氛围;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学情分析:据上学期来的多次考试和近期举行的摸底考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诗歌能力低下,不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灵活运用。
古诗词方面仅能达到背诵默写,对于赏析此类题学生很是棘手,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通过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上,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写作背景。
2.能流利的朗读诗歌,并学会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
3.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人坚忍执着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流利的朗读诗歌,并学会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人坚忍执着的情感。
教学方法:音乐激趣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音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锦瑟》,提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到今天所学内容《无题》。
板书课题。
二、任务一:知人论世,进诗门1.作者介绍李商隐(约 813——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唐代诗人,曾经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等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作品,知人论世
2、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歌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空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些有如璀璨明星般闪耀在文坛之上的诗人们,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古代诗人知识小测:
诗鬼:李贺
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李两党都相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所以牛党认
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终死在荥阳。
解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这些诗歌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指名读诗歌,纠正读音。
为:(wèi)为了
看:(kān)探望
全班齐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节奏与感情。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东风,春风。
残,凋零。
(2)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
(3)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4)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教师补充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所以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结合注释,由学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从格式上说,这是一首七言格律诗。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首离别诗。
五、赏析诗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的“难”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难”指相见之困难,第二个“难”指分别之难堪与不舍。
(2)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名离别的时节(暮春)以及周围环境(百花凋零),以“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出离别时的悲凉凄惨的意境。
借景抒情,以暮春残景映衬离别之情,倍增幽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这句诗中分别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比喻: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比作吐丝至死的春蚕、燃烧一生的蜡炬,表达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
双关:“丝”在诗中谐音“思”,一语双关,暗含诗人对情人的思念。
“烛泪”隐指相思之泪。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1)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是真实发生的吗?
女子清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夜里对月吟诗,却感觉寒冷。
这是虚写,设想双方的思念之苦。
从“应”字可见,“应”是忖度、料想的意思,表明这个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2)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何会感到寒冷呢?
对月吟咏,心中思慕之人却不在身边。
月光的凄清寒冷正正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单、寂寞与思念。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李商隐的诗歌素来擅长用典,在这句诗中,李商隐使用了两个典故。
蓬山:中国神话传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瀛州、方丈,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访药之处,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轩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
青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
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共有三只。
传说每次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
后人所以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作者借神话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蓬莱”这个海上仙山显示出二人相见之难,“青鸟”一词既宽慰了爱人让其不必担心,又表了自己绝不轻易放弃的决心。
六、拓展延伸,写作模仿
意象:所谓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无题》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些意象之中的?(学生讨论发言)
东风、百花、春蚕、蜡炬、云鬓、月光、蓬山、青鸟
写作训练:选择其中三种意象,赋予其不同的情感,写一个100字以内的文段。
七、古诗新意,课堂小结
对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句,人们在古代和现代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的诗歌持续被赋予新的含义,古文的学习不但仅是为了了解古时候人们的生活风貌,更是为了寻求对我们的现世生活的积极导向意义。
重读诗歌,让我们在诗歌当中找到更多对人生的有益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