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评析

合集下载

the flea翻译与鉴赏

the flea翻译与鉴赏

the flea翻译与鉴赏"The Flea"是英国诗人约翰·登恩的一首诗歌,写于17世纪。

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和一些评析:原诗:Mark but this flea, and mark in this,How little that which thou deniest me is;It sucked me first, and now sucks thee,And in this flea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Thou know’st that this cannot be saidA sin, nor shame, nor loss of maidenhead.Yet this enjoys before it woo,And pampered swells with one blood made of two;And this, alas, is more than we would do.欣赏: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只跳蚤来表达了作者和他的情人之间神秘而缠绵的爱情。

诗中的跳蚤象征着两人之间的爱情,它吸了作者的血,现在吸着情人的血,将两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

虽然这种行为在道义上是不恰当的,甚至和失去童贞没有任何关系,但这种小小的跳蚤却在享受着爱情的滋味,这比我们希望的还要多。

这首诗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情人之间的爱情情趣,使用了微妙的象征手法来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压抑。

通过将爱情比作一只跳蚤,作者揭示了爱情中的情欲和欲望,以及道德和社会规范所带来的限制。

这首诗展示了约翰·登恩的机智和诗歌才华,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创造了一种有趣而深刻的效果。

这是一首具有戏剧性和情感紧张的诗歌,通过恰到好处的幽默来突出爱情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The Flea”是一首巧妙而又有趣的诗歌,通过寓言的手法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非理性。

它展示了登恩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创造力。

《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114《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蔡 玉/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月下独酌》是诗仙李白的一首佳作,其英译版本众多,孰优孰劣众口不一。

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即语言要素、思想倾向、文化张力、文体对应、风格类型和审美趣味。

本文在这六条批评标准的指导下,对《月下独酌》的四种英译本进行评析,分别探讨了四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诗的处理,并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进一步证明了这六条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和普适性,从而更好地指导诗词翻译实践。

关键词:《月下独酌》 语言要素 思想倾向 文化张力 翻译批评一、前言(一)文本选择原因及研究现状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

《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孤寂苦闷。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国已经踏上了世界舞台,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走进去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大任务,诗歌英译被提上日程。

《月下独酌》篇幅虽短,但其奇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如磁石般吸引中外多位译者不断进行重译,其中不乏成功的译作。

本文选取的四个译本分别来自于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林语堂、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以及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Author Waley)。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原因在于这四个译本有享有一定知名度且各有千秋,其中既有中国学者译本,又有外国学者译本,还包括汉学家译本,对比性较强。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诗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诗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接受。

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诗歌翻译中的审美接受问题,并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对比分析其四种英译文,以期揭示不同译文在跨文化接受中的美学差异。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本文旨在揭示译者在处理原诗美学特质时的策略与得失,进而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原诗美学特质的跨文化传递与接受。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本文选取的四种英译文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策略,通过对这些译文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诗歌翻译中美学特质传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诗歌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接受美学与诗歌翻译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文学理论中以作者和作品为中心的视角,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接受过程置于核心地位。

在接受美学的框架内,翻译活动同样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其中译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和目标语,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读者意识,以确保译文能够充分传达原作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在诗歌翻译中,接受美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这些都需要通过译者的巧妙处理才能在译文中得以充分展现。

译者需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境和内涵,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需求,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而广受赞誉。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保留修辞手法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艺术美感和文学价值。在《野 泊对月有感》中,译者通过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 风格,使得译文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05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实 践指导
重视原诗内涵的传达
总结词
在翻译《野泊对月有感》时,应重视原诗内涵的传达 ,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出原诗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比较性阅读
总结词
比较不同版本的诗歌
详细描述
在比较性阅读中,可以将《野泊对月有感》 与其他版本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内 容、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比 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特点和价值, 并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04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技 巧总结
直译与意译的运用
直译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力求传达原文的表面意义。在《野泊对月 有感》中,直译技巧的使用使得译文能够忠 实于原文,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和语言风格。
总结词
该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易于理解和接受。
详细描述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尽可能地贴近目标读 者的语言习惯,使得译文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保留了一些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使 得译文更具有文化特色和语言美感。
03 《野泊对月有感》阅读训 练
理解性阅读
总结词
理解诗歌大意
详细描述
在理解性阅读中,需要关注诗歌的文字意义,把握整体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 思想和情感。对于《野泊对月有感》这首诗,需要理解诗人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情感,
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性阅读
总结词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佳人唐代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注释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英汉翻译评析

英汉翻译评析

长恨歌翻译评析长恨歌许渊冲译The Everlasting Regret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The beauty-loving monarch longed year after yearTo find 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peer.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A maiden of the Yangs to womanhood just grown. In inner chambers bred, to the world was unknown.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too hard to hide,One day she stood selected for the monarch’s side.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Turning her head, she smiled so sweet and full of graceThat she outshone in sixpalaces the fairest face.评:在最后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译者将“百媚”翻译为“full of grace”,在此处应取“elegance and beauty of movement or expression, a beautiful figure which she used in subtle movements of unparalleled grace”这一义,我认为此处强调的是“媚”这个字,这种美是无人能比的,以至于六宫粉黛无颜色,所以在翻译之时,可以把这种媚翻译成魅力,而且是“百媚”,此处“百”又不是真的“hundred”,而是一种“end of beauty, end of charm”;评:最后一句“六宫”翻译成six places 非常生硬,感觉没有体现中国古典文化中六宫的含义;同时fairest face 也太过于字面化,没有什么美感;回眸直接翻译为turning her head也是过于直接,体现不出古典诗歌所要表达的美;评:第二句杨家有女初长成中,womanhood just grow,womanhood 略感多余,前面已经用了maiden,意透露性别信息,无需再次强调女性身份,第三句中天生丽质难自弃,用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endow 已有天生具有的意思,再用natural强调原生有语义赘余之嫌,一朝选在君王侧翻作selected for the monarch’s side, 太过直译,可以意译为入宫为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有承接关系,觉得,that放入前半句更好,that she turns her head, with a sweet and grace smile;评:诗歌标题“长恨歌”并非表达一种真正的恨意和痛苦,而是指唐明皇和杨贵妃无法长相厮守的遗憾和悔恨;“regret”正好有“悔恨,遗憾”之意,“everlasting”正好表达出了长久的意味;许渊冲的翻译避免了直接翻译的直白,又恰到好处地将两人无法长相厮守的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分贴切;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She bathed in glassy water of warm-fountain pool,Which laved and smoothed her creamy skin when spring was cool.许One cold spring day she was orderedTo bathe in the Huaqing Palace baths.The warm water slipped downHer glistening jade-like body. 杨评:在这句的翻译中,先看杨宪益翻译的版本,他用了order一词,觉得不妥,没有把获宠赏赐的幸福感觉翻译出来;许渊冲把华清池译成glassy water of warm-fountain pool,我觉得这样翻得更好,直接把华清池的特点说了出来,更让人明白诗的本意;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Flowerlike face and cloudlike hair, golden-headdressed,In lotus-flower curtain she spent the night blessed.许Her hair like a cloud,Her face like a flower,杨评:两者的译本都注重了形美,句式工整,但许的版本还采取了压韵的手法headdressed和blessed,压尾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She slept till sun rose high, for the blessed night was short,From then on the monarch held no longer morning court.许They took their pleasure in the spring night.Regretting only the spring nights were too short;Rising only when the sun was high;He stopped attending court sessionsIn the early morning.杨评:两者的翻译均都到位,杨的版本把诗的意思更直白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而许的版本更为委婉精简;本人更喜欢杨的版本,杨的译本体现了更多皇帝与杨贵妃的互动情趣,更明显地表现出两人美好的爱情;。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朝代】: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十五。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远:远自。

江:长江.下:移下。

仍:频频。

【韵译】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去游玩。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

题材:送别诗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原序: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

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译文汝河岸边有个贫穷住家女,边行边哭声音凄凉又悲怆。

自己说道:“家中父亲年已老,独生小女孤单没有男丁壮。

郡吏抓丁之来何等粗暴相,县官惟命是从不敢来相抗。

督促遣送不要一刻有停留,老态龙钟抓去还要扶拐杖。

殷殷勤勤嘱托四旁之近邻,有幸能得众位多多来相帮。

最近听说有的同乡已回家,打问消息疑虑生死心慌张。

果然在那冰冰寒冷冬雨中,老父冻僵死在壤河岸边上。

女子质柔体弱无力将父拖,横尸旷野又无银钱作埋葬。

始知世上生女不如只生男,虽存世上究竟何事可承当。

扪胸声声悲号大呼叫苍天,我生我死到底将是怎么样?”注释(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

《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

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

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6)行哭:即哭。

行,从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壮:壮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14)依傍:依靠。

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15)适:刚才。

(16)闾里:乡里。

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7)疑:迟疑。

(18)强:勉强。

冯唐《飞鸟集》翻译评析

冯唐《飞鸟集》翻译评析

2016.041.引言国内知名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自2015年7月上市以来,“裤裆”、“舌吻”等不雅用词令人侧目,网络热词更不鲜见,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

2015年12月28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官方微博以“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为由,宣布紧急下架召回《飞鸟集》。

对比现代作家郑振铎、冰心的译本,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暴露了其本人以及时代文化的恶趣味。

还有读者调侃这是文学翻译界遭遇的一次“恐怖袭击”。

另一方面,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则发文支持冯唐,认为冯译《飞鸟集》为迄今最好的中文译本,将这一话题推至顶峰。

随着官方宣布“下架”,已裂变出诸如诗歌翻译标准、下架是否符合出版行业伦理等讨论。

作为翻译行业标准的“信、达、雅”已经过时了吗?意译的边界是什么?诗歌翻译语言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讨论的持续深入呼唤着更为专业的解答。

然而,在众声喧哗之外,专业层面的文本解读却始终缺位。

本文并不旨在对其译本做出专业解读,而是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2.译文例评《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文字晶莹剔透,满含东方气息,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飞鸟集》中文译本颇多,有郑振铎、陆晋德、徐翰林等。

其中,最著名的译本公认出自郑振铎。

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首次出版于1922年,译本优美动人,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译本,至今历94年而不衰,足见其翻译之精妙。

早在2014年8月7日,冯唐就在微博上发表了要翻译《飞鸟集》的计划,于2015年7月上市后,学者李银河称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但与此同时,有关冯译本的指责却也绵绵不绝,恶评如潮,同一首诗对比郑振铎的翻译来看,不少读者认为冯译“鄙俗怪诞”。

围绕其翻译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等几首诗的译法。

从接受美学视角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文本

从接受美学视角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文本

从接受美学视角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文本【摘要】这篇文章从美学视角出发,评析了唐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英译文本。

在探讨了诗歌的美学特征及翻译难点。

正文中介绍了诗歌背景,讨论了翻译的挑战,音韵处理,意境表达以及美学视角的解读。

结论部分阐释了美学视角对诗歌翻译的启示,强调了诗歌翻译的重要性。

通过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实践,读者不仅可以领略诗歌的美学之美,还能提高对诗歌翻译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这篇文章旨在引发读者对诗歌翻译的思考,并启发他们从美学视角去欣赏和理解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诗歌、美学视角、唐诗、《送元二使安西》、翻译、难点、音韵、意境、背景介绍、启示、重要性。

1. 引言1.1 诗歌的美学特征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具有浓厚美学特征的诗歌作品。

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语言、意境和音韵等方面。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修辞手法,细腻而准确地描绘了西域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诗歌情感真挚深沉,情境交融,富有诗意和抒情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诗歌的韵律优美流畅,行文舒展优雅,朴实而不失含蓄,反映出诗人对音韵美的追求和创造。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示了唐代诗歌的优美之处,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才华横溢,也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文学范本。

1.2 诗歌的翻译难点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精华,其翻译不仅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还需要保留原诗的音韵、节奏和意境。

在翻译《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唐诗时,面临着诸多翻译难点。

古代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语言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如何在翻译中平衡两种语言的特点成为一大挑战。

唐诗以丰富的意象、抒情的表达和优美的韵律著称,如何在翻译中保留这些美学特征,同时又让译文通顺自然,需要译者有高超的语言功底和对原诗的深入理解。

唐诗还常常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翻译的能力,将这些文化元素传达给英语读者。

诗歌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有对诗歌美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才能在保留原作风貌的同时将诗歌的魅力传达给读者。

从形式结构与认知意义评析《登高》的英译

从形式结构与认知意义评析《登高》的英译

从形式结构与认知意义评析《登高》的英译一、引言大唐盛世造就了文化的繁荣,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们习惯用“沉郁顿挫”形容他的写作风。

对“沉郁顿挫”,诗人吴瞻太在《杜诗提要》中写到:“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真正达到“沉郁顿挫,独步古今”的,堪称《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该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因他老年无依,病魔缠身,不禁感叹世事艰辛,人生悲凉。

二、翻译美学翻译美学是“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根据自己的喜好,经验,以及知识积累,选择相应的表达。

“在文学翻譯中,审美再现所要再现的,是原文的内容情志美、语言形式美、修辞模式美、音韵声律美和篇章结构美。

”探求语言美,是翻译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就是选词择字,从而达到声韵美。

声韵美的两个基本成分是音韵美和结构美,并由音韵美和结构美产出一种语言的视听感性,有种“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之感。

在此基础上,“超文本语言审美”则包括意象美,意境美,意蕴美,风韵美,风格美,和其他的超语言形式审美信息。

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只有成功转换,才能实现其传播价值。

三、译本对比赏析On the Height (许渊冲译)The wind so swift,the sky so wide,apes wail and cry,Water so clear and beach so white,birds wheel and fly.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Ill now and then for years,alone Im on this height.Living in times so hard,at frosted hair I pine.Cast down by poverty,I have to give up wineThe Heights(弗莱彻译)The wind so fresh,the sky so high,Awake the gibbons wailing cry.The isles clear-cut,the sand so white,Arrest the wheeling sea-gulls flight.Through endless space with rustling soundThe falling leaves are whirled around.Beyond my ken a yeasty seaThe Yangtzes waves are rolling free.From far away,in Autumn drear,I find myself a stranger here.With dragging years and illness wage,Lone war upon this lofty stage.With troubles vexed and trials sore,My locks are daily growing hoar:Till time,before whose steps I pine,Set down this failing cup of wine.1.语言美。

涉江采芙蓉 读译评析

涉江采芙蓉 读译评析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
返回
五言古诗常识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 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五言诗多是二字节奏和三字节奏相组合, 有两个节拍,读起来较灵活,韵律感强。
画文 面笔 内理 容路 形清 象晰 生一 动致
返回
译:还原诗境
我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鲜艳的荷花, 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我采呀摘呀,心里喜滋滋蜜 甜甜,我要将这满江的风景都送给心上的人哪!我 怅立船头,突然一声浩叹:手中的鲜花送给谁呀? 心爱的人儿远在天涯!
我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 向张望,回过头眺望我的故乡,望着绵延无尽的 归家之路,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
涉江采芙蓉
学习任务
读 译 评 析
读:吟咏诗韵
节奏 韵律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返回
译:还原诗境
请以第一人称,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采 芙蓉”(一二组选)或“望旧乡”(三四组选) 的画面。
返回
译:还原诗境
他她伫怅立立满船江头风,景一之声中幽,叹手:捧他芙在蓉天,涯回路头边凝回 望归 回家之路吗 ,?怅然若失,久久无言,从眼前想 到此后生涯,不禁潸然泪下,也许这就是世界 上最他遥伫远立的路距边离,。一声轻叹:她又在采摘芙蓉了 吗?
返回
读出韵律 内容与情感的需要
重音、轻音的选择是读出韵律的手段; 语调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关键,或轻快、

《过零丁洋》英译文关联理论评析

《过零丁洋》英译文关联理论评析

130《名家名作》·翻译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向来是一个难题。

在翻译诗词时,译者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设法传达出原文的风格、结构、韵律及美感等。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脍炙人口的代表所。

基于关联翻译理论,本文从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和关联性三个方面,对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关联理论在该诗翻译中的应用,为诗词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1986年斯波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 & Wilson)在其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的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主要有两个突出论点。

其一,语言交际是说话者示意,即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接受者根据自身认知、话语信息以及语境推断说话者的意图,是一个解释源语的明示—推理过程,并非简单的编码—解码过程。

其二,每一个明示—推理过程都具有最佳关联性,即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希望付出最少的努力来获取最多的信息。

关联理论强调接受者的认知环境以及语境。

认知环境是由词汇信息、逻辑信息以及百科知识等组成的储存在接受者大脑里的信息。

语境与传统意义上的语篇上下文有所不同,指用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条件。

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标准,注重功能对等,即原文与译文应该在交际功能上取得相似的效果,包括语境、语义和文化方面。

关联理论要考虑的是译语接受者在多大程度上认知了译者传达的意图。

斯波珀伯和威尔逊曾表明,“每一明示交际行为都传达了它自身最佳关联的假设” [1]。

二、《过零丁洋》原诗的关联理论分析首先,参照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意图和关联性等方面分析这首诗。

(一)认知语境首联为叙事,诗人经过发奋苦读,最终入仕报国,响应朝廷号召,积极抗元,然而战火消歇,一晃四年。

叙事中流露出无限心酸愤慨之情。

颔联中的比喻生动形象,诗人将危亡国势比作风中柳絮,将坎坷身世比作雨中浮萍。

面对支离破碎的江山和自己坎坷的身世,国破家亡之悲哀、漂泊无根之凄苦使读者感同身受。

诗歌翻译的异化法赏析——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译本为例

诗歌翻译的异化法赏析——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译本为例

诗歌翻译的异化法赏析——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译本为例诗歌翻译的异化法赏析——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译本为例引言:诗歌翻译是一门艺术,追求忠实还原原作的同时,也面临着诗意、韵味等方面的难题。

为了保持原作的独特风格和情感共鸣,翻译中的异化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文学巨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对其译本许渊冲的异化法进行赏析。

一、苏轼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苏轼(1037-1101年),北宋四大文豪之一,以多才多艺而闻名。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抒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离人之思念。

二、翻译中的异化法探究异化法是指为保持原作的独特文化背景和诗意,通过调整语言、音韵和意境等方面进行翻译。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译本中可见异化法的巧妙运用。

1. 语言的异化语言是诗歌的基础,同时也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

在许渊冲的译本中,他选择保留了原诗中的"明月几时有"这四个字,保持了原作的音韵和韵味。

他将其翻译为"Ever bright moon when does it appear",充分展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视觉和情感的交融。

2. 音韵的异化音韵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诗意和节奏感。

在苏轼的原诗中,"明月几时有"中的"有"韵与"吐"相呼应。

而在译本中,许渊冲选择 "appear"一词,音近原诗的音韵效果,同时呼应了原作的意境。

3. 意境的异化诗歌包含了丰富的意境,翻译时要保持原作的意蕴和内涵。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中,苏轼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怀和思念之情。

许渊冲的译本中,通过"Ever bright moon when does it appear",将原诗中的浪漫情怀进行了恰当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原作的情感共鸣。

《登鹳雀楼》译文评析

《登鹳雀楼》译文评析

《登鹳雀楼》译文评析《登鹳雀楼》译文评析关键词:三美;诗歌翻译一、二、登鹳雀楼On the Stork Tower王之涣 Wang Zhihuan白日依山尽,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黄河入海流。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欲穷千里目,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更上一层楼。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原诗之义象美。

义象美是指“诗歌字词句或整首诗的意蕴、义理作用于大脑而产生的美感。

”(辜正坤)原诗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慢慢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在远处转向,流归大海。

这两句诗把上下、远近、东西景物全都容进诗笔之下,画面宽广,意境深远,组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图画,创造了一种意境之美。

后两句寓情于景,揭示出“观景,需登高才能望远;而人生也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译诗之意美。

意美是译出“原诗的意境和诗味之美。

”(郭著章)许渊冲先生的译诗完美再现了原诗所创造的意境美。

用“ the sun, the mountain, the river and the sea”勾勒了一幅美丽画卷,而“beyond”和“seawards”这两个词则直接点明了诗中几个意象的空间位置关系,把“几个画面并置而产生相互对立但又相互补充的张力审美效果。

”(辜正坤)这样,便在审美主体的脑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译诗后两句以“a grander sight”译“千里目”,“ By climbing to a gre ater height”译“更上一层楼”准确传达出了原诗的哲理。

“千里目”和“一层楼”实为写虚,是在头两句实景的基础上作者尽想象之能事,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

许渊冲英译《长恨歌》评析

许渊冲英译《长恨歌》评析

许渊冲英译《长恨歌》评析《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重要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许渊冲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英译版《长恨歌》被广泛认为是一次成功的翻译实践。

本文将对许渊冲的英译《长恨歌》进行评析。

首先,许渊冲的英译版本在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做到了出色的表现。

《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浓郁的爱情色彩的诗歌,而许渊冲的翻译在保留原诗的感情色彩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词语选择和翻译技巧,将这种情感传达给了英语读者。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诗中蕴含的深情和哀愁。

其次,许渊冲的英译版本在语言流畅度和韵律感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巧妙地运用了英语中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译文在朗诵时具有和原诗相似的效果。

他注重音韵的传承,保持了原诗的韵律特点,使得译文更具诗意和美感。

同时,他还注意到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法差异,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编,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此外,许渊冲的英译版本在文化转化方面也表现出色。

《长恨歌》作为一首古代中国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

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通过适当的注释和解释,将原诗中的文化内涵传达给了英语读者。

他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熟悉,使得他能够将原诗中的意义和象征进行恰当的转化,使得译文更具有跨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起来,许渊冲的英译《长恨歌》在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语言流畅度和韵律感以及文化转化方面都表现出色。

他的翻译实践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播和跨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他的翻译,更多的英语读者能够欣赏到这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哀愁,增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

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非花》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前言】《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

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注释】(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5)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翻译】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赏析】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花非花:其实说的是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是对作者修行证悟的最好说明。

也就是说花的长成,并不是因为人们给他们命名为花而长成。

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这个人。

而是人为的一种称呼。

而这种行为在修道之中,被称为污染了人心。

雾非雾:同上。

前一个雾如果指的是“雾”这个自然现象,那么显然不是“雾”这个大家所认为的汉字。

来如春梦几多时:所以下面这句正好点名了作者的心思。

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

更是作者在体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雾非雾这个道理之后,对自己的“之前”,以及对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种感慨。

去似朝云无觅处:同上。

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

《相思》诗词鉴赏

《相思》诗词鉴赏

《相思》诗词鉴赏《相思》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翻译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解释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诗文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凤凰台诗句

凤凰台诗句

凤凰台诗句一、诗作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诗歌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韵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翻译赏析
诗歌赏析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通过凝练而极其形象的语言及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 韵,充满音乐美地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充分地传 达出来。 诗歌写了我们的感受,是对经验的提炼。

诗歌翻译的原则
诗歌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艺术。思想情感,意境形象, 音韵节奏和风格神韵等几个方面的统一体,即所谓音 美,意美,形美的统一体。 译诗,既要保持原状,又要适当灵活变通。“入于诗, 出于诗,只见诗”
译文六:
mountains – not a bird flying. Endless roads – not a trace of men. 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 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 (吴经熊 译)
译文四:
The
Snowbound River O’er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no bird is on the wing; On thousand lines of the pathways there’s no footprint. In a lone boat on the snowbound river, an old man, In palm-bark cape and straw hat, drops his angle string. (吴钧陶 编译)
Hale Waihona Puke 译文八:Itdrizzles thick and fast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n asked for a wineshop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boy points to a hamlet amid apricot flowers. (吴伟雄英译,韵式aabb)
张海鸥(2000:300,301)认为《江雪》
写的是静态,“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 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 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 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 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原文: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
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 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 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 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 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 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
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 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 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 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 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 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 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 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译文五:
The
birds have flown away from every hill. Along each empty path no footprint seen. In his lone skiff his bamboo garments screen An aged fisher from the snowstorm chill. (Fletcher 译文)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 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 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 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 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 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 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 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北京大学吴小如这样解读:“首先,诗人
用‘千山’、‘万径’两个词,是为了给下 面两句中‘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 ‘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感染力。其 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本来是极平 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 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 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 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 了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 常的景象。
译文二: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The Mourning Day, Tr. 许渊冲)
译文二:River
Snow These thousand peaks cut off the flight of birds On all the trails, human tracks are gone. A single boat – boat – hat – an old man! Alone fishing chill river snow. (摘自Mair, Vivtor H. (ed.) The Shorter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0)
译文四: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t drizzles on end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n spring; I feel gloomy on my way from graveyard mourning. Where can I have a drink to drown my sorrow, I ask a cowboy. He points to a hamlet far ‟mid apricot blossoms. (李明 译)
吴伟雄今译(借用英诗韵式aabb):
清明这天毛毛雨,纷纷扬扬; 孤身赶路扫墓人,心境凄凉。 “请问哪里有酒店,借酒消愁?” 牧童笑笑指远方:“杏花村有!” /fyyd/fyxd/2 00403310010.htm
译文一: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Tr. 杨宪益,戴乃迭)
(柳宗元:《江雪》
译文一: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a lonely boat. (许渊冲 译)
译文七:
The
ceaseless drizzle drips all the dismal day, So broken-hearted fares the traveler on the way. When asked where could be found a tavern bower, A cowboy points to yonder village of the apricot flower. (万昌盛、王僴中英译,韵式aabb)
译文六:
Upon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of spring, the rain drizzleth down in spray. Pedestrians on countryside ways, in gloom are pinning away. 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 is hereabouts to be found", The shepherd boy the Apricot Bloom Vill, doth point to afar and say. 孙大雨英译(韵式aaba)
Myriad
译文七:
Snow
River O’er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could be seen no birds Along paths and trails could be found no footprints An old man with a rain cape and a rain hat Is fishing alone in a single boat in the snow river. (李明 译)


译诗第一要体现原诗的神韵,使译诗的文字醒豁,第 三是所译诗歌的音乐要铿锵。
《江雪》
一、关于《江雪》
《江雪》,作者柳宗元,创作于诗人谪居
永州期间。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 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 的苦闷和压抑,表达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 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诗中客 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