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课件

合集下载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课 前 检 测
• • • • • • • • • • •
筵( yán )席 玉骢(cōnɡ ) 迍( zhūn)迍 揾( wèn )泪 chuàn) 靥( yè )儿 金钏( 暮霭( ǎi ) 蹙( cù )眉 xún 拾芥( jiè )寻( )思( si ) 谂( shěn )知 玉醅( pēi ) 憔( qiáo )悴( cuì ) luán ) 绣衾( qīn ) 青鸾( xī nɡ 白泠( lí )泠 胸臆( yì )谨赓( ɡēnɡ ) 凄凄惶( huánɡ )惶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 《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 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 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 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 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 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 “妖孽”, 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 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
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课 前 检 测
• • • • • • • •
挣( zhēnɡ )扎 挣( zhènɡ )揣 n )凉 荫(yīn )蔽 荫(yì 吁( xū )气 呼吁( yù ) dǎ )扮 一打(dá) 打( 闷( mē )热 沉闷( mèn ) n 揣( chuāi )手 挣揣( chuài )
二、《西厢记》的形成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 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 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 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 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故事梗概

《 长亭送别》 课件(48张PPT)

《 长亭送别》 课件(48张PPT)

三、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 分为四个场面。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故事的四个场景(学生 讨论)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 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 】【二煞】 :【一煞】【收尾】 明确: ① 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 ② 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 ③ 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④ 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 离别后的痛苦。
(7)谂知( shěn) (9)绣衾( qīn ) (11)赓续( ɡēnɡ) (13)胸臆( yì )
(8)玉醅( pēi ) (10)鸾鸟( luán) (12)罗帏( wéi ) (14)笑靥( yè )
(二)辨识通假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
“却”同“恰”,才,刚刚
(三)一词多义

(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古义: 争取,博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挣扎。
(古4)义鞍:马_秋__风__里__,__最__难__调__护__,__最__要__扶__持_____留__意__。________
今义:搀扶;扶助,护持。
1.红娘将酒来 2.俺今日将莺莺与你 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五六万 4.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5.出郭相扶将 6.将进酒 7.暂伴月将影
1.动词,拿 2.介词,把
3.动词,率领 4.副词,将要 5.动词,扶持
6.表敬动词,请

《长亭送别》ppt课件

《长亭送别》ppt课件
14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 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 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5
赏析“松了金钏,减 了玉肌”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 莺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形
16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 莺莺唱)
4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 之深切。
31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 下!(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 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 得下去呢!
32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 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 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 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33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 长吁气。【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 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 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 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 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长亭送别》课件

《长亭送别》课件
情感
作品透露出浓郁的人间真情和深深的离愁别绪,以及女性对爱 情的渴望和无奈。
情节
作品中情节紧凑,起伏跌宕,让观众在感伤中感受到爱情的酸 楚和无奈。
我的评论与反思
表现手法
作品采用了古代戏曲的表现手法,通过唱词、念白、表 演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主题和情感,让观众深入了解古代 戏曲的艺术魅力。
人物塑造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尤其是女主角,勇 敢、坚强、温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玉骢”
青白色的马,暗指所骑的马。
“无端”
没来由,平白无故地。
04
艺术特色
音韵节奏
押韵巧妙
全剧多处运用压韵和平仄对仗,使唱词朗朗上口,富有美感 。
变化多样
唱词中运用多种句式,如长短句、对仗句等,使音韵富有变 化。
修辞手法
比喻生动
剧中运用许多生动的比喻,如“云鬓乱,似垂柳摇曳”等,形象描绘人物的 外貌和情感。
红娘
崔莺莺的丫鬟,心地善良,机智聪 明,为崔张二人的爱情奔波劳累。
03
词句鉴赏
名句赏析
“晓来谁染霜林醉”句
“染”字用得极工,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又给人以血色之感,使读者仿佛看到 霜林中鲜血染红的枫叶。
“总是离人泪”句
以泪洒离亭,将眼中情与心头事合二为一,哀怨之情直述不曲,凄凉之景毕现无 疑。
逐句解读
第一联
第二联
以设问点明送别的时间、景物,简洁而富有 诗意。
前半句实写秋景,后半句则采用比拟手法, 将人的愁绪和哀怨赋予秋风。
第三联
第四联
前半句写别离的伤痛,后半句则将这种伤痛 具体化、形象化。
以设问的方式,将离愁别恨推向高潮。
词语注释
“清秋节”

《长亭送别》ppt课件(58页)

《长亭送别》ppt课件(58页)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长亭送别
新杂剧,旧 传奇,《西厢记》 天下夺魁。
——贾仲明 续编《录鬼簿》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景中寓情,表现莺莺 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 凄凉之情。
“黄叶纷飞〞蕴含 “心绪纷乱〞之意。
【幺篇】“昨宵今日,清减 了小腰围〞一句运用了什么手 法?与李清照哪一词句所表达 的意思相近?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 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相近。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 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第三部分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 情感?
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 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 这充分表达了二人深厚的情 感。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 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 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 “伯劳飞去燕西归〞则是化用乐府诗句, 又用比喻手法,表现她在两人分别时痛 苦而无奈的心情。
莺莺
•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 重情义,轻功名 • 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
学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 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 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 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 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 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埋怨不满 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长亭送别》_课件__ppt

《长亭送别》_课件__ppt

2.[收尾]中“一鞭”、“残照”其 含义是什么?
“一鞭”指张生远去的背影。 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收尾】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二)熟语应用
根据解释及语境填写恰当的熟语。 1.在我们这个时代,善于解剖别人的人多,露自个儿拙的 人少;有的甚至为“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移花接木, 弄虚作假,不择手段。
2.端午节期间,各地活动异彩纷呈,浙江的一群汉服爱好 者中有一位女子席地而跪,为大家表演了“ 举案齐眉”
的节目。 3.朋友相聚,美味佳肴,大吃大喝是难免,可是,结束却 只留下一片 杯盘狼藉 ,令人感慨。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杯盘狼藉: 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2.举案齐眉: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
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人用来形容
夫妻相敬。案,古时放食器的木制短脚托盘。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语出苏 轼《满庭芳》词的头两句。“蜗 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 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 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 《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 材取自唐 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 《会真记》) 。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 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 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 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 人元稹自己的影子, 。金朝时,说唱家 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董西 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 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 《西厢记》(《王西厢》)的基础。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艺术成就
王实甫的戏曲作品以曲词 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 象鲜明著称,被誉为“花 间美人”。
《长亭送别》故事梗概
01
故事背景
唐代洛阳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途经蒲东时,与驻军将领之女崔莺莺
邂逅并相爱。
02 03
故事情节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崔莺莺私定终身。然而,崔母得知后却以门第 不由拒绝了这门婚事,并逼迫张生上京赶考。张生无奈离去,崔莺莺十 里长亭送别张生,二人依依惜别。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间的关系
分析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主要人物 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及其在故事中 的作用。
探讨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 分析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人物塑造手法
通过肖像、心理、行动和语言等多种 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优美文辞欣赏与解读
经典语句欣赏
选取《长亭送别》中的经典语句 进行欣赏,感受其语言之美。
04 主题思想与社会价值
爱情观念在《长亭送别》中体现
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 面临分离和困难,也始终坚守着对彼 此的承诺和感情。
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观
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受到了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但他们并没有屈服, 而是勇敢地反抗,追求自由和真正的 爱情。
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命运思考
女性地位的卑微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往往由男性 决定,缺乏自主权和尊严。
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崔莺莺等女性角色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幸福的 追求,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封建礼教和命运的不公。
社会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长亭送别》PPT课件完整版

《长亭送别》PPT课件完整版

古道烟霭图:
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一、意象的组合, 典雅华美 : 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 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 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 经霜 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 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 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 惘失意之情。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意象的选择) 情 早是离人伤感, 况值暮秋天气, 好烦恼人也呵!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霜林醉

离人泪
[端正好]
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统一,诗意浓郁, 哀愁绵长,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 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 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的峨嵋 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 扩建于唐;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 点之一。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 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长亭送别完整版课件

长亭送别完整版课件
愿普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六、艺术品鉴
1.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运用儿化词和叠词
3.修辞的运用 典故、对偶、夸张、排比、比喻等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问1: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的景物描绘有 何作用?
作者用碧云、蓝天、黄花、西风、大雁、枫叶等意象 描画出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秋日送别图,营造 了黯然销魂、凄美的意境。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 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 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也叫介。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科,指唱、白以 外的动作。一般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 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一折毛延寿定计,注明“做忖科”三是表示武打 动作,高文秀《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 动作。
四、相关评价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
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 “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传奇之“冠”,戏文之“祖”。——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何良俊称它为“绝唱”(《曲论》),说“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 家之雄”。
王世贞则赞“北曲当以《西厢》压卷”(《曲藻》)。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 记》和《杀狗记》。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长亭

离愁 别恨


何物能载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
车儿如何载得起”

《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
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李后主《相见欢》 “剪不断理还乱”
本文出现的典故成语
举案齐眉 后汉梁鸿孟光故事,后形容夫妻相敬如宾 望夫石 司马青衫
妇女思念丈夫
伤心落泪
出自汉乐府诗,比喻人的离散 比喻长时间没消息 一春鱼雁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微不足道的小名小利 红泪 女子的眼泪 青鸾 青鸟 信使,送信者
劳燕分飞
本文的修辞手法
1。比喻。(意似痴、白泠泠似水、见了异乡花
[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 用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音 韵和谐,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 叹”的艺术效果。
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 然在侧。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 马儿,不由人熬煎的气;有 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 得娇滴的媚;准备着被儿、 枕儿,只索昏沉的睡;从今 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叠 的泪。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 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 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 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同。
பைடு நூலகம்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 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 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语出苏轼《满庭芳》词。 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 恨态度。
小结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的语言, 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绝 非过誉之词。
用现代汉语改写《长亭送别》 【端正好】 【一煞】
作业:请以《长亭路》为题,将 [滚绣球] [叨 叨令]二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 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 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 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 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 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 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 地吗?“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 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对拆散 鸳鸯的 不满
[滚绣球]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珍重爱情 鄙视功名 利禄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山晚 古 今 落 涯 残 碧 长 外风 道 宵 。 , , 连 亭 山拂 边 别 一 海 夕 天 外 。柳 , 梦 瓢 之 阳 。 , 笛芳寒浊角山晚古 声草。酒,外风道 残碧长尽知山拂边 ,连亭余交。柳, 夕天外欢半天笛芳 阳。,,零之声草
送 别
李 叔 同
长 亭 送 别
王 实 甫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感受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 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 言特色。 3.理解课文的主旨。
戏 曲 之 美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曲词之美 意境之美
故事之美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西厢记》的形成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 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 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 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 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草、心内成灰) 2。拟人。(谁染霜林醉) 3。夸张。(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量这些大 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等) 4。对偶。(车儿投东,马儿向西;泪添九曲黄 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5。用典。(司马青衫、伯劳分飞) 6。引用。(一春鱼雁无消息、金榜无名誓不归)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 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 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 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 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 ——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主题
这一折通过张生、莺莺离别情景
的描写,表现了张生莺莺之间真 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 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 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人物之美
多情、深情、痴情、泼辣的崔莺莺----------- 一朵带刺的玫瑰
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
语言
王实甫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曲词之美
与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 一,才华富瞻,词句惊人,余香满口,清 丽婉转如花间美人,使人留恋忘返,被时 人推为“情词之宗”“丽曲之最胜者”。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表 现人物心理 2。融古典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典雅凝 练而又通俗流畅。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莺莺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重情义,轻功名 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
情境之美
速读课文
划出曲词中你认为和“送别” 这一主题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长亭
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 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快 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 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 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 恨 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滚绣球
直 依 抒 2、恨不倩疏林挂 恋 住斜晖 惜 胸 别 臆 3、此恨谁知
由情及景
1、恨归去得疾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曲词之美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第 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 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 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 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 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 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 默记诵。
主题欣赏
当他们送别时……
《渭城曲》
当王维送 别友人时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李白送别孟浩然时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意象:

碧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 疏林、寒烟、衰草、青山、暮霭、 古道……
选取了哪些 意象?艺术效果 如何?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赏析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 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 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 绝唱: 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因景生情
赏析
【滚绣球】 恨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恨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
秋景、暮景、衰景--象; 哀情、悲情、离情--意。

共同特点:

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 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 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 【端正好】 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 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 赏析 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 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 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 碧云天,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 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 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 黄花地, 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 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 西风紧, 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 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 北雁南飞。的痛苦压抑心情。 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菩萨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渭城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更 哪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 食,尝着似土和泥。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 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 【耍孩儿】虽然眼底人 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