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换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

合集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摘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学科,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承担着独特的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转换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新的范式应该坚定我国的政治立场,强调问题意识,扩展眼界眼光,注重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能得到正常开展,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与新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首先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范式,其次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所面临的新的范式危机,再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转变的方向进行介绍,从次介绍新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形态,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新形态[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6-0128-02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齐只森(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随着思想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在影响人们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自身的不断发展,再加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究竟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当下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保持活力,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社会改革提供新的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需要承担的社会使命。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格式及形态发展问题作出相应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范式所谓范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变化的基本模式。

这是学术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宗旨、概念、研究方法、形态等问题的统称,也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新取向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新取向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

[摘要]“范式”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起着积极作用,范式的变革意味着解蔽旧有的解释方式和框架,在梳理学科已有的7种范式研究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出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的本来面目。

在科学实践观的审视下,以生成性的实践范式扬弃“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的缺陷,不断逼近“应然”的理想超越,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可供模仿的范例,规定一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道路和工作方式。

[关键词]范式;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自1984年成为一门学科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范式理论的出现逐渐渗透于学科研究领域之中,为基础理论的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本文在梳理各学者关于学科范式的成果基础之上,追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这一本体论的元问题,还原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的本相,从科学实践观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问题和“实然”的价值之问,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提供新思路和新“范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概述及其评论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这一范畴后,折射至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诸多领域,自20世纪初,它作为新的审视视角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为学科建设彰显着别样的路向和行径。

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困惑和争论,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进行梳理和思考,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化。

1.社会学范式说。

这一范式在借鉴社会学研究理念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关联性,以社会学的视角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学科作为社会现象发展的必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纬度,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体性精神。

持此观点的学者多数都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二者有诸多的内在契合点,如:理论内涵和目标指向的一致性;运行机制和功能作用的契合性;核心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取向性;评价体系和价值实现的一致性。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及其发展路径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及其发展路径



题・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及其发展路径
吴 琼 ( 北京 交通 大 学 人 文社会 科 学 学院 , 北京 1 0 0 0 4 4 )
摘要 : 思想政 治教育学科在 3 0年的建设进程 中形成 了自身的学科 范式。 思想政 治教 育学科范式具有明
确的政治导向性 、 鲜活的 实践性和 高度的综合性。学科 范式的确立将学术共 同体聚焦于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 题, 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 内容起到筛选、 规范与调节的作用。从 学科范式 包含的基本要 素看 , 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在概念体 系、 理论基础 、 方法论和学术共 同体方面的发展 尚不够成熟。因此 , 要推动思想政 治教 育 学科 的科学发展 , 可以采用推动学科立论基础研究、 增强学科意识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路径来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旦形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研究范式就可以发挥定向聚焦的作用使一批坚定的拥护者被范式空前地吸引并使共同体成员脱离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究的其他竞争模式暂时撇开其他方面将主要精力思想观念和方法集中到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深入且更容易取得研究成果的那些领域和问题中去
复旦教 育论垤
2 0 1 4 年第 1 2 卷第 2 期
关 键词 : 思 想政 治教 育 ; 学科 范式 ; 学科发 展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0 0 5 9 ( 2 0 1 4) 0 2 — 0 0 2 9 — 0 5
On t h e Di s c i p l i n a r y P a r a d i g m i n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o l i t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a n d I t s De v e l o p me n t P a t h s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_洪波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_洪波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洪波(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构建者,其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

然而,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消解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通过创新实现范式转换,以从“文本”到“人本”的进路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范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创新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12)04-0078-04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应用话语体现理论说服力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以话语为中介实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信息传递以获得沟通理解、接受认同的过程。

作为传导、输送、转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境的变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差异和冲突愈益明显,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的式微消解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通过创新实现范式转换,摆脱话语困境,以实现其价值诉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释义“范式”(Paradigm )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共同显示”,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在拉丁语中它有“典型范例”的意思。

1962年,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理论。

尽管库恩在使用“范式”一词时,前后常常有差异,但他仍然表达了一个基本思想:范式主要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手段、方法、标准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

就此而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疑有其自身所关注的“元”问题与“核心”问题,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也有其学科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价值、目标、技术与方法论等,这些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特有的基本范式。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创新论纲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创新论纲

生思 想 政治 教 育范 式 ” 的 1 0篇 论 文 里 ,主张 生 活
9 2 ・
张 金根 , 张
煜 :马 克思 主义 文化 哲学 视域 中大 学 生思想 政治 教 育范式 转型 创新 论纲
化 范 式 的有 3篇 ,主张人 学 范式 和对 话 范式 的各 2
1 3 2篇 篇名 中含 有 “ 思想 政 治 教 育范 式 ” 论 文 的 内 容摘 要 ,初 步 梳理 后得 知 , 目前 国 内关 于 大学 生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篇 ,主张交流范式 ,主辅互动、参转结合的工作范
式 和 可持 续 发展 、符 合科 学 发 展 观 的范 式 各 1 篇, 其 中生 活化 范式 、人 学 范式 和对话 范式 、交 流 范式 实 质都 是 “ 以人 为本 ”范式 ,主辅 互动 、参转 结 合 的工作 范式 主 张人本 位 和社会 本位 有机 结合 ,可持 续 发展 范式 不 明确 。另从 中国知 网收灵 的篇 名 中含
究 新 形 势 下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范式 的转 型 与 创 新 ,把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理论研 究深 化 到科学 哲 学层 次 ,从理 论 和实践 源头 与逻 辑起 点上 理顺 大学 生思 想 政 治教 育 社会 本位 和 人 本位 、外 力性 与 内生 性 、 功 能性 与工 具性 等思想 政治 教育 内在 的对 立统 一关
内生 文 化 张 力 的 引导 与 调 控 。
[ 关键词】文化哲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化育范式 ;文化张力 [ 中图分类号】G 6 4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3 — 8 5 3 5 ( 2 0 l 5 ) 0 2 — 0 0 9 2 — 0 6

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一)

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一)

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一)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观点、理论体系、研究规范和研究方法进行整体性改变的一种革命过程,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器本、物本到人本,形成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即从“社会需要论”的研究范式向“现实的个人”的研究范式转换,由文本教育范式向人本教育范式的转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涵涉教学范式与研究范式这两个核心层面,在主客二元模式的主导与支配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范式均难逃“独白”的窠臼,并凸显其积重难返的理论缺失,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构建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已成为必然。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内涵和本质“范式”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来的。

库恩在他主张范式论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些一般会构成某一相对独立理论系统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二是从心理上说是掌握这一理论系统的共同成员所共有的信念。

三是指导和联系理论体系与心理认识的自然观,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正是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范式的运动,而这种范式也正是一定时期内共同成员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另外,库恩也进一步指出了范式的特有功能。

在他看来,范式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心理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科学家用来消除疑点、应付环境的工具。

他的“范式说”因为有很强的解释力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受库恩的影响,人们用“范式”来衡量学科发展的水平和界定某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范式转换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超越,继而成为新传统。

范式的转换或变革并不是一种新范式打倒另一种范式,不是线性的因果替代,也不是对旧范式的全盘否定,而只是否定或抛弃旧范式中已为现实证明不合理的部分,其中合理的部分则将理所当然地包容在新范式中。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 收稿 日期] 2 0 1 2 —1 1 — 2 7
马斯 ・ 库恩在《 科学革命 的结构》 ( 1 9 6 2年) 一书中 对 其进 行 的复杂 运用 , 并 在 当时 的人文 社 会 科 学界 引起 了强烈反 响 。但是 , 通 过对 “ 范式 ” 一词 的研究 和追溯 可知 , “ 范式” 一词并非是库恩首先 提出的。 “ 范式 ” 一 词来 源 于古 希腊 语 “ p a r a d e G i n a ” , 最 初 用 在 语言 学之 中 , 原 意是指“ 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 , 如 名词 变格 、 动 词 人 称 变化 等 , 引 申为 “ 模式 ” 、 “ 模 型” 、 “ 范例” 等 意思 _ l J 。在 1 5世 纪 前 后 , “ 范式 ” 一 词 被 翻译成 英语 “ p a r a d i g m” , 同最 初一 样 , 在两 层 意 义上使 用 : 一是 在 语 言 学 上 表 示 “ ( 一词的) 词 形 变 化表 ” ; 二是 引 申为 “ 范例 、 样式、 模范” 。 自此 之后 , 先后有 马 赫 、 迪昂、 威 纳 以及默 顿等人 在科 学哲 学 的 意义 上直 接使用 了该 词 o L 2 j 库恩并 不是 第一 个使 用 “ 范式” 一 词 的人 , 但 是 他却将 “ 范式 ” 一 词 推 到 了极 致 , 其 影 响力 至 今 不 减。库恩在他的名著《 科学革命 的结构》 一 书中, 多 次使 用 了“ 范式 ” 一词 , 虽 然 他在 书 中并 没 有 给 出 明 确 的定义 , 但是 他在 多个 层次 上使用 了它 , 并 赋予 了 它新 的含 义 , 使“ 范式” 一 词 成 为 当时 的科 学 哲 学理 论 的核心 , 并对 自然科 学 和 社 会科 学 都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在 当代 自然科 学和 社 会科 学 中 , “ 范式 ” 一 词 可 以说 是 随处可 见 , 并 且 是 作 为 每个 学 科 的一个 重要 范 畴或关 键词 存 在 着 , 它 决 定 了每 个 学 科 的理 论 基础 、 研究 方法 和发展 方 向 , 决定 了每个学 科不 同 于其他 学科 的独特 之处 , 其 重要性 不言 而喻。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及其限度——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及其限度——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201 3. 5 第3 5卷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范 式 的 创 新 及 其 限 度
— —
评《 思想政 治教 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常 宴 会
( 中国人 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2 )
中图分类号 : G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8 4 4 4 ( 2 0 1 3 ) 0 5 - 0 6 9 5 - 0 4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2 3
作者简 介: 常宴会 ( 1 9 8 9 - ) , 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 思主义基 本原 理研 究。
如 果 我 们 把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宗 旨确 定 为 提 升群众参与社会 主义 建设 的积极 性 、 培 育 社 会 主义新人 , 不 会 引起 太 多 争 议 的话 , 那 么 就 应 该
虑之契合 , 以至 它 能成 为 大众 的必 读 书 、 枕边 书; 与此 同时 , 该 学 科 的 研究 者形 成 具 备 率 的 知 识 生
产, 并 且 获 得 社 会 的 认 同 。按 照 这 样 的 标 准 来 对 照 现 有 的 思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 情况并不乐观 。
学 , 尝 试 回应 上 述 问题 。


范式论 的启 迪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现 状的诊断
恩 1 9 6 9年 为 《 科 学 革 命 的结 构 》日文 版 写 作 后 记 时提 到 , “ ‘ 范式 ’ 一 词有 两种 意义 不 同的使
用 方 式 。一 方 面 , 它 代 表 着 一 个 特 定 共 同 体 的
设想思想政治 教育研 究 的理想状 态 : 该 学 科 的 优秀研究成果语 言之 亲切 、 问题 意 识 与 大 众 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历史转换、理论困境和视域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历史转换、理论困境和视域融合
育的基础理论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生成、学术共同体打造以及理想信念坚守等学科 发展的切近问题。在范式创生、转换、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暴露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存在学科壁垒森严和范式对峙 割裂这一碎片化的研究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出场学范式以其整体性视域为求解这一理论困境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 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历史转换;理论困境;视域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2005602 [收稿日期]2018-11-21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出场学研究”(项目编号:NJSZ1628);内蒙古科 技大学创 新 基 金 项 目———优 秀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气 派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范 式 建 构 ”(项 目 编 号: 2018YQW01)。
研究范式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构、学 术话语体系生成、学术共同体打造以及理想信念坚守 等学科发展的切近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廓 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转换之路和探析主 要的研究困境,旨在建立求解理论困境的新范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转换 自库恩提出“范式”理论以来,范式研究不仅引起 了自然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且在哲学社会科学 领域中逐渐升温。基于不同的学科酵素,研究者对该 学科的研究范式进行了不同维度和层次的探索,取得 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就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而言,研究范式经历了创生———转换———融合的 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既表征为范式的纷争,也表征为 范式的融合。 (一)范式纷争 历经 30余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 特有的研究范式,进入 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范式日益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既表征为研究范式 的创新,也表征为研究范式的纷争。研究范式的纷争 主要表征为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的纷争,前者主 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考察、关照和研究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 理 论 基 础、研 究 对 象、概 念 界 定、现 实 功 能、目 的 任 务、核 心 内 容、教 育 方 法 和 研 究 方 法 等 内 容”[1];后者则是从人学的视野考察、关照、研究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 理 论 基 础、研 究 对 象、概 念 界 定、现 实 功 能、目的任务、核心内容、教育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等内 容,后者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虽然有 助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更 加 “回 归 和 贴 近 生 活 世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式。基于对库恩范式理论的理解 , 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界定为: 可 由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对思想政 治 教育话语 本质 、 规律 、 体系 等方面共 同约定 或者 全部 承诺 构成 的整 体 , 括 思想 政治 教 育话 语 共 同 的基 包
本 理论 、 观点 、 法 、 同 的 目标 和规 范 、 方 共 共有 的信 念 。具 体地讲 , 思想 政治教育 话语 范式 是指一 定时期 内 , 思想 政治 教育共 同体 ( 即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者 的联合 状态 ) 对于 思想 政治 教育话 语 带有 支 配地 位 的看 法 , 包括 对“ 什么说 ” “ 什么 ” “ 为 、说 、 如何说 ” 等根本 问题 的 比较 一致 的看 法 。一定 时期 的思 想 政治 教 育话 语 范式 都 以其 独特 的形态存 在 , 有相对 稳定 性 。 具
思想 政治教 育是一 种应用话 语体 现理论说 服力 的活 动 , 想政 治教 育过 程 就是 以话 语 为 中介 实 现教 思 育者 和教育 对象 的信息传 递 以获 得沟通 理解 、 接受认 同的过 程 。作 为传 导 、 输送 、 译 思想 政治 教 育 内容 转
的载体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然而 , 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语境的 变迁 , 教育 者和受 教育者 之间 的话 语差 异和 冲突愈 益明显 , 由此导 致思想 政治教 育话语 价值 的式微 消解 了 其存 在 的意 义和价 值 , 接影 响思想 政治教 育 的实 效性 。思 想政 治教 育话 语必 须 通过 创新 实现 范式 转 并直
核心 问题 的理 性认识 。形 而上理念 层 面的主要 依据 是思 想政 治 教育 的学科 特 点 、 价值 观 念 和标 准 所形 成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取决于新的范式与新的形态,这些范式和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也决定了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作用。

一、新的范式:综合性、前沿性、开放性新的范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方法、思维方式、研究视角等方面所呈现的新特征。

在这个新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综合性。

继承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传统,但同时也吸收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优点,形成了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体系。

(二)前沿性。

在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呈现出了趋向前沿和时代性的特点。

其中,包括对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关注和反思,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思考,以及对时代发展和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开放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为了一个开放、多元、自由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在这个开放性的研究环境下,学者们能够自由、平等地交流思想,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断发展。

二、新的形态:实践性、探索性、人本性(一)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更是实践研究。

研究者在实践中观察并深入分析、整合、总结得出相关结论,更好地拟定出实施方案,真正引导教育实践健康向上的方向。

(二)探索性。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求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思维,从而推动理论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亦要求教育实践者在开展日常工作时积极探索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三)人本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一门关注人文、人本主义的学问,更注重人本价值的体现与美好人类社会的建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从人的核心需求和人的尊严出发,客观分析、解决问题,推动人类思想、精神、道德等多维度的发展。

思政教育人学范式转换取向探究

思政教育人学范式转换取向探究

思政教育人学范式转换取向探究思政教育是中国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道德情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一直是学校思政工作的研究方向。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转变人学范式,探究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传统的思政教育人学范式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通常采用一种强制性的方式,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学分或时间内完成必修的思政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缺少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影响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思想上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观念。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传统的人学范式不能够满足思想教育的创新性需求。

在传统人学模式下,思政教育重点是通过教育来传递思想和价值观,考验的是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尽量采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挥潜力,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方法。

最后,传统思政教育人学范式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人学模式下,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对模式的传递和规范,偏离了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尽量采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需要转换思政教育人学范式,探究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校的思政工作和教学应该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营造更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灌输式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引导人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

新范式:教育与生活相结合首先,新范式应该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缺乏联系和实践,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教育有更广泛的参与和实践。

例如,学校应该开展社会实践、文化见学、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开拓视野,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

新范式:尊重个体差异性其次,新范式应该注重尊重个体差异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强调标准化培养,对个体差异不够重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历程和成长环境,需要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教育计划。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克服缺陷。

新范式:授之以渔第三,新范式应该强调“授之以渔”。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单向、被动的灌输,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应该学习如何成为独立思考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出独特的见解和思想。

例如,在课堂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思想,而不是只关注答案和固定结论。

新形态:智慧教育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是一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形态,可以实现更有针对性、高效率的个性化教育。

在智慧教育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服务,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新形态:互联网+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加便利、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亟待新范式和新形态的探索与建构。

这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范式与新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影响和启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具体来说,通过对新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新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分析,可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变化和趋势,为研究者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借鉴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研究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认识,探索其新的发展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理论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繁荣,更牵动着每个公民的心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亟待开创新的研究范式和探索新的教育形态。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研究范式和教育形态的提出将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把握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和社会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探索新范式和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有助于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外的理论交流和学术研究。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和新形态的探讨,还可以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范式的发展和转化也是科学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我国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的发展也需要抛弃以往的陈旧观念,并且吸取其中的精华,从而更好的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但也不能一味的进行批判,也要适度的扬弃,这样才可以保证未来能够有更优秀的成果诞生。

然而,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和新形态还需要以客观现实为发展的核心,并且按照新时代的基本要求来进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1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新范式要更多的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只有在针对现实客观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的研究也才更具科学性。

而社会问题也是社会的重要标志,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也是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在此前提下,社会科学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新范式的研究也可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理论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发展,应该如同马克思提出来的,一个时代的关键问题,并不是为了提出答案,而是为了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共同命运提出来的。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应该对于一些具备格局性的大问题、对现实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进行关注,同时也应该对于一些老的问题进行关注。

问题是研究和探索的动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仅仅诞生于时代,也孕育于过去时代的理论成果。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从各种土壤养分当中逐渐成长起来。

2对各学科知识、思维的吸收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层次的学科,如果单纯采用数量极少的学术知识进行研究,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起到阻碍的作用。

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于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吸收之外,更对于不同学科本身的思维模式的吸纳以及弘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发展和创新的着力点——基于范式的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发展和创新的着力点——基于范式的比较研究

基 于 上述 比较 分 析 , 我们认为 , 对 实 践模 式 和理 论 模 式 下 的范 式 而 言 , 减 少 实 践 范式 的工 具 性 内 容 , 增 加 辅 导
性 内容 , 在理论研究 中, 以社会学范式为主体 , 适 当增加人 学范式 内容 , 不仅有利于发挥个人 的主观能动性 , 促使个 人把外在的思想政治要求真正 内化为 自身的思想道德素
志, 武汉理 工 大学能 源 与动 : 高等教 育 管理 。
【 中图分类号】D 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2 0 9 5 — 5 1 0 3 ( 2 0 1 6 ) 0 3 — 0 0 8 6 — 0 3
伴 随 思想 政 治 教 育理 论研 究 的进 步 , “ 范式 ” 作 为人 文
8 6/ 领 导 科 学 论 坛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SI XI ANGZHENGZHl J I A0YU
代表 。当然 , 这两种范式之 间相互联系 、 双 向建 构 , 前者
为 后 者 提 供 大 量 现 实 素材 和 实 践 经 验 , 后 者 则 为 前 者 提 供 理论 基 础 和方 向指 引 。

思想 政治 教 育研 究范式 的 比较研 究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范式 是 人 们 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领 域 发 生 的现 象 所持 有 的 见解 、 思 维方 式及 思 维框 架 的总 称 , 是“ 一
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 的研究方法 、 问
题 领 域 和解 题 标 准 的 源头 活水 ” , 是必须关注的“ 基点” 性 问题 。阒此 , 厘 清 不 同学 术共 同体 所 倡导 范 式之 间的异 同 十分 重要 。 目前 , 学 界 对思 想 政 治教 育研 究 范式 的描述 与

范式转换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定位

范式转换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定位

2018年10月第 5 期 总第 52 期高 校 辅 导 员范式转换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定位范式作为一种规则与思维方式,是学科共同体进行研究的基本遵循,“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1]。

在这里,范式为学科发展提供基本的思考维度和研究方法,深刻影响着学科共同体的研究行为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发展。

而范式的转换,即从一个旧的范式向新的范式转换,意味着对原有学科共同体共同遵守的规则、承诺以及研究思维方式方法的改变。

学科范式的转换一方面意味着学科领域中将会存在众多争论,学科发展进入到“众声喧哗”时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学科将在众多具体领域建立起新的规则,提供新的研究维度,实现学科新的发展进步。

这是学科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范式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维和角度,扩展学科理论研究的场域。

对此,众多学者将目光投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中,以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范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进程,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包括人学范式、文化范式、科学实践范式等在内的范式理论。

学者们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实现,破解思想政治◇石海兵 王 苗*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换过程,意味着学科规则的重新确立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受教育者的匹配等。

基于范式转换的规定性及存在问题的特殊性,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发挥场域的划分、核心内容的界定、方法体系的构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的实现等角度来探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社会哲学范式;人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18)05-0029-07*作者简介:石海兵,男,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传统路径入手,引出新范式的提出与实践及新形态的探索与应用。

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探讨理论验证与未来展望。

结论部分将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对实践应用的建议。

通过系统探讨,本文旨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推动其发展,为实践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新形态、传统路径、实践案例、理论验证、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实践应用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背景可以追溯至古代。

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于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积极正面人生态度的公民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的讨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1.2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终身受教育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政治事件和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品德和道德方面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内的思想政 治教育元理论 的全面 自觉。人 的思想 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 思想政治教 育规律 的基础 , 二者共 同构 成思想政治教 育学的研 究对象 , 我们应 以“ 两个对象” 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 的科 学原理。 为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 育原理 ;社会 哲学范式 ; 学范式 入
中 图分 类 号 : 4 G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5 (0 0 0 -120 0 1 9 7 2 1 )50 2 -5 5
况所证 明。
分支学科的内容。以此观点而著的“ 现代思想政治 教 育学 ” 成 了 “ 代思 想政 治教 育学概 论 ” 就 现 。 可 见 , 界关 于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原理 之认 识 尚未 学
明显 突破 ,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原 理 包 涵 诸 多 方 面 。 认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想政治教 育原理创 生的契机 :
历 经 3 的学科 建设 , 0年 思想政 治教 育学 已经形
成 学科 范式 , 为 一个 常规 学 科 出 现 在 学 术 领 域 。 作
教 育学原 理》 18 (9 6年版 ) 第一 次明确提 出 了思 想政
治教育学的概念 ,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作 出
了比较系统 的探 索 。从该 书 的结构 看 , 涉及 到思 它 想政 治教育 学 的方 方面 面 , 一个 典 型 的“ 论 ” 是 概 而
原 理 的创 生 。

编思想 政治 教 育 专 业 教 材 , 庆 壬 主 编 的 《 想 政 陆 思

思想政治教 育原理
治教育学原理》 进行 了较大修改和补充 , 但仍然没 有超 出“ 想 政 治 教 育概 论 ” 思 的思 维 模 式 。原 国家
教委思 想政 治工作 司第二 次组编 思想政 治教育 专业 教材是 19 9 5年 , 由邱 伟光 、 张耀灿 主编 的《 思想政 治 教育学 原 理 》 十 多 年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研 究 之 大 集 成 。从 该 书的框架 来 看 , 然是 包 含思 想 政 治教 育 仍 学理论 基础 、 思想 政 治 教 育史 、 想 政 治 教 育 管 理 思 论、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论 等 内 容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 论 。张耀灿 、 学 概 陈万 柏 主 编 的 师 范类 《 想 政 思 治教育 学原 理 》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20 ( 0 1年 ) 材 仍 教
V 13 N . o. 7 o5
范式转换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
王 智 慧
( 中 师 范 大学 政 法 学 院 , 汉 4 0 7 ) 华 武 30 9

要 :思想政治教 育原理创 生的前提和基础是 思想政治教育 ( 概论 以及在 此基础上建 立的思想政 治 学)
教育学的主干学科 与分支学科。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哲学 范式到入 学范式 的转换催 生 了包括研 究对象论
然是 “ 论 ” 质 的。 概 性
创 生 的 前提 与学 科 基 础
之所 以说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原理 的“ 生 ” 不 是 创 而
“ 新 ” 就在于 此前还 没 有思 想政 治 教 育原 理 。 已 创 , 有 的 以“ 想 政 治 教 育学 原 理 ” 名 的著 述 并 非 真 思 命
张耀灿 、 郑永廷等著的《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0 1 进行 了重大改进 , 06 20 年) 20 年修订再版, 内容
作 了很 大变动 , 但体 例与第 一版一 致 。该 书认为 , 思
教 育 ( ) 论 。18 学 概 9 3年 的 《 想 政 治 工 作 概 论 》 思
( 张蔚萍、 张俊南著) 是有关思想政治工作“ 概论” 性 质 的第 一 部 著 作 , 里 用 的是 “ 论 ”而 不 是 “ 这 概 原
作者简介 : 王智慧 (90 ) 男 , 17 一 , 河南商丘人 , 昌学院副教授 , 许 现为华 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

12 — 2
理论 研 究 。[] P9 它 涵 盖 的 面 很 宽 , 些 内容 是 1 (2 ) 有
理不 符合 学科 建设 的逻 辑 , 已为 现 行 的学科 建 设 情
想政治教育学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应包括思想政治
教育基 本理论 研究 、 想 政 治教 育 的形 成 和发 展 研 思
理” 表现出学者的谨慎 。陆庆壬主编的《 , 思想政治
收稿 日期 :00 5 8 2 1- - 0 0
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基金项 目: 人事部第 4 6批 中国博 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094 0 6 ) 2 00 6 9 8
非 “ 理 ” 9 1年 , 国家教委 思想政 治 工作 司组 原 。19 原
但 进一 步的学科 建 设仍 面临 困境 , 一个 极 为重 要 的
问题就是 思想政 治 教育 原理 的学 科 形 态 尚不 成 熟 , 而这个原 理正是 该学 科最 为根本 的东西 。本文 的 旨
趣 正在 于从研究 范式 转换 的角度探 索思想 政治 教育
21 0 0年 9月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 版)
Junl f hn i om l nvri ( oi c neE io ) ora o S ax N r a U i sy Sc l i c dt n e t aS e i
S p .,2 0 et 01
第3 7卷第 5期
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 也不是思想政治教 育学 原理 , 不过 是 思想 政 治 教 育 ( ) 学 概论 ( 论 把 概
学科 建设 成果几 乎 全部 囊 括其 中)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 学 概论 以及 在 此 基 础 上 形成 的分 支 学科 正 是 思 想政 治教育 原理创 生 的前提与 基础 。 ( ) 一 思想政 治教 育原 理创 生的 前提 : 想政 治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