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校企合作模式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校企合作模式机制研究

作者:宋英立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06期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与企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河北省 ; ;大学生 ; ;就业能力 ; ;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重点指出:大学要进行职业规划,课程与企业对接,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校企合作,即“展望未来,将产生出最激动人心的管理方法——高等教育界与企业的联系。”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创新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河北省共有本科高校41所,专科高校62所,独立高校17所,民办高校41所,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2014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达36.78万人,新增就业岗位70万个,再加上自然减员20万人,大概有15万人的就业缺口。按理说,这样大的缺口,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就业机遇,但是直到2014年5月末,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23.89%,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从数字上来看,还有部分学生没有顺利就业。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以期对大学生就业与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制约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中,校企合作模式机制是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主要实践环节。但是,校企合作和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这是由主观层面、客观层面、知识层面三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1.主观层面——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错位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和人际关系单一,对家庭的期望值较高,心理相对孤僻和敏感,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盲目从众,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期望能找到一份条件好、待遇高的工作,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行业就业。

如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已经不是绝对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实力和潜力。

2.客观层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自我管理、自我督促和使用技能等方面比较欠缺,甚至有的大学生个人素质不高,缺乏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导致企业单位认为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适应期长,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3.知识层面——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不关注自己求学生涯和中长期职业的发展规划与设计,甚至没有规划意识,只是过分依赖自己已有的经验,缺乏适时地与就业指导机构相应的交流沟通,不能及时而全面地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就业信息,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像是流水线产品,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自主性,以为只要获得相应的文凭,就能应对未来的就业,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推动校企合作和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之间的各个因素的认识程度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从校企合作方面认识大学生课程建设,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区别于其他能力的鲜明标志。

二、校企合作对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项社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的具体实践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体现高等教育的功能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关系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还关乎着民族复兴事业的后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国家的希望。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建设的主体,而大学生是人才的主体,通过自学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通过学校正规、合理的教育来储备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大学生就业过程体现了国家高等教育的两个功能,即国家高等教育通过教育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的功能、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服务社会的最直接形式是毕业生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在实现“中国梦”和“一带一路”中体现价值。在河北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如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的学生都喜欢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工作,无形中完成了输送人才的任务,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服务城市的一员。

2.培养人才的方向标

人才是校企合作的物化产品,而校企合作则使大学生的知识具体物化为价值。高等院校是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而校企合作能使这个摇篮的形式、方式发生变化,但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意义依旧不变。

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才培养问题,高校必须把学校的知识和社会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学校设置的培养方案、课时设计和理论研究与社会脱钩,高校才能随时保持与社会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步伐。

校企合作正好是两者结合的纽带,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提供了平台。社会只要出现一种新的职业需求,那么高校就应该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发展趋势,设置相应的或与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不断创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论,然后把这些成熟的理论运用到校企合作中。参与这一过程实践的学生无疑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是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方向标。

三、提升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增强政府的主体意识

在校企合作中,只有政府能把学校和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两者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是两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在某些领域和部门之间进行把关、协调、运作,使整个社会来支持校企合作。如当学校遇到资金或技术难题时,政府可以发挥号召力和调控力的作用,确保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为学校提高专项资金,搭建产学研合作舞台,并积极向社会和企业宣传、推广学校的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在河北高校中,保定市政府为保定农大果树班提供了专项资金,一是为了培育新品种,二是为了延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逐步完善应用型课程建设

高校应该根据最新的学校定位和培养方案,分析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中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构、内容及效行,把就业能力的培养植入课程环节中,减少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践课课时,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组织形式等方面考虑,制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课程。

保定是汽车城,那么在保定的市属院校就可以设置汽车修理等配套课程,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实习,毕业后直接到相应的汽车制造业工作,省去了大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时间。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以产学研互动模式培养人才,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今后成为各个相关企业的技术核心支柱。

3.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