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家如何鉴定古代印玺?

合集下载

古代官印的识别方法

古代官印的识别方法

古代官印的识别方法印章,特别是官印,作为特定的权力凭证,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过往的印章,虽然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却留给后人无尽的艺术享受。

为了便于了解古代官印,简单归纳了各历史时期官印的识别方法。

一、战国古玺战国古玺通常分为官玺和私玺。

文字为六国古文,即大篆。

印文布局自由灵活,印材质没有限制,有玉、青铜、金、银等,但大多数为铜质。

印纽多为鼻纽。

官玺大多数是白文,正文方形,约2.5厘米,常有边栏和界格,多为凿刻,印文用六国古文,不用“印”字。

朱文官印一般比白文官印小,约1.5厘米见方,大多有边栏,无界格,多为铸款。

战国古玺细分为齐、楚、燕、三晋(韩、赵、魏)和秦地区。

(一)齐玺齐国主要包括山东大部、河南东部、河北东南部及江苏北部。

齐玺的主要特点: 1、正方形印面有边栏界格,上侧或上下侧有突出的方楞,印面呈凸状;2、印台普遍较薄,鼻纽较宽,跨度略大;3、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官职,如者币(褚师)、漆币(漆师)等;4、印文中玺,常写为金+尔,或信金+尔,如“闻司马玺”。

(二)楚玺楚国主要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区。

楚玺的主要特点:1、印面大小不定,印台厚薄不一,印文布局自由;2、纽形多细窄似弯绳,也有长柱形纽。

3、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官职,如连尹、莫嚣、莫敖、职室、职岁、军计等;4、“玺”字的金字旁写法较为特别,如“连尹之玺”。

(三)燕玺燕国包括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山西及内蒙等部分地区。

燕玺的主要特点:1、印纽多为坛纽,也有鼻纽,还有窄长长柄侧环;2、白文官印,2.1-2.4厘米见方,多含都字,习称“都官印”,如“平阴都司徒”、“雷旦都司工”等,且都字下面的写法也有区别;3、朱文印,1.4-1.5厘米见方,多自铭“危”;最大的朱文印“日庚都萃车马”,7.5厘米见方; 4、长条形朱文燕玺,印文直排,最后一字带金字旁“瑞”。

如“外司炉瑞”。

闻司马玺连尹之玺雷旦都司工楷书,如“合水县印”,便于识别。

古代玺印的收藏与研究

古代玺印的收藏与研究

古代玺印的收藏与研究古代玺印的收藏与研究摘要:古代玺印是中国古代文物中一类重要的民间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本论文将就古代玺印的收藏和研究进行探讨,包括收藏品的意义、收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古代玺印的研究价值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收藏古代玺印的意义古代玺印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艺术品,对于收藏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古代玺印承载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文化传承,通过收藏古代玺印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其次,古代玺印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工艺和艺术风格,欣赏古代玺印不仅能欣赏到其独特之美,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底蕴。

再次,古代玺印在现代社会中可以作为文化品进行传承和展示,是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艺术品。

第二部分:收藏古代玺印的方法和技巧收藏古代玺印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将介绍几点:1.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古代玺印的种类、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并能根据实物鉴定其真伪和价值。

2. 寻找合适的途径购买古代玺印,如艺术品展览、拍卖会、专业古玺交易市场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私人交流和关系网络进行收藏。

3. 确定收藏的范围和目标,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经济能力选择收藏的古代玺印种类和数量。

同时,应注意收藏品的多样性和稀缺性,避免过多追求同一类型或同一时期的古代玺印。

4. 注意保养和保存,古代玺印一般都是由不同材质制成,如石、金、银等,需要合理的保养和保存方式,避免受潮、霉变或金属氧化等损坏。

第三部分:古代玺印的研究价值和方法古代玺印作为一种历史文物,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古代玺印的研究,可以探讨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古代王朝的制度和礼仪,以及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古代玺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如古代史书、编年体史籍等,了解古代玺印相关的记录和记载,从而探讨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 鉴定 标准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 鉴定 标准

【主题】印章印文形成时间、鉴定及标准一、印章印文形成时间1. 古代印章形成时间在古代,印章形成时间可追溯至商朝、西周时期,这些印章多为玉制或铜制,印文为汉字或符号的组合,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甲骨文、青铜器等的鉴定。

在这一时期,印章的形成主要受到王权、地方官等权威机构的影响。

2. 近现代印章形成时间随着商业、官方文书、契约等的发展,印章在近现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近现代的印章形成时间多为清朝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其制作材质多样化,印文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例如汉字、英文等的组合,反映了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印章鉴定方法及标准1. 印章鉴定方法印章的鉴定主要包括材质鉴定、印文鉴定、年代鉴定等方面。

在鉴定印章时,需要参考相关历史资料、印章学专家意见及科学仪器检测等方法,全面、客观地进行鉴定。

2. 印章鉴定标准印章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真伪鉴定、年代鉴定及文化价值鉴定。

真伪鉴定主要是通过对印章材质、印文、形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印章的真伪;年代鉴定主要是通过对印章风格、印文字体、历史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印章的年代;文化价值鉴定则是根据印章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定。

三、个人观点及总结回顾从古代到近现代,印章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物,一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印章的形成时间、鉴定方法及标准,需要对相关的历史文献及专家意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正确鉴定印章的真伪、年代及文化价值。

我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印章的形态及用途也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希望未来的印章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的文化特征。

以上就是我对印章印文形成时间、鉴定及标准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与我共享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鉴定及标准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印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官方文书的证明,也承载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关于印章形成时间、鉴定方法及标准的讨论,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深入探讨。

战国古玺文字辨识

战国古玺文字辨识

战国古玺文字辨识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字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交战,王权分裂,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政治局面。

在这个时期,玺文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各个诸侯国表达权威和身份的重要方式。

战国古玺文字辨识,是一门研究古代印章上文字的学科。

它通过对印章上的文字进行研究和辨识,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进行战国古玺文字的辨识吧。

要辨识战国古玺文字,就需要了解战国时期的文字特点。

战国时期的文字主要有篆书、隶书和楷书三种。

篆书是古代印章上常见的文字形式,它的特点是笔画简练、形状方正。

隶书是篆书的发展形式,笔画更加流畅、自然。

楷书是后来隶书演变而来的,是现代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字体。

要辨识战国古玺文字,就需要对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战国古玺上的文字通常包括诸侯国的名称、国君的名字、官职、爵位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格局、官职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要辨识战国古玺文字,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辨识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比对已知的战国古玺文字和其他出土文物上的文字进行对照,找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进而确定战国古玺文字的含义。

其次,可以通过对文字的形状、笔画、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测出文字的含义。

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专门的工具,如显微镜、光学仪器等,对文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要辨识战国古玺文字,还需要对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研究。

战国时期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献虽然不多,但其中有一些是关于战国古玺文字的记载。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帮助辨识战国古玺文字。

战国古玺文字辨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字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战国古玺文字的辨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可以对战国古玺文字的辨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方法

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方法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

那么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古印章的收藏与辨伪方法印章的收藏可追溯到唐代,当时鉴赏印十分流行;宋代,考古金石收藏之风兴起,公私收藏多达六十余处;明代的《集古印谱》一书中,收印多达三千余方;而清代的收藏印章之风最为盛行,书法篆刻家大多收藏印章,在《十钟山房印举》一书中,收藏印章多达10284方。

因此,要做好古印章的收藏,就一定要掌握辨别印章真伪的能力。

古铜印章:民间收藏铜印章大部分为私印,其中以汉代私印最多。

材质有银、玉、铜质等,内容多以姓名印、图形印、古语印等为主。

钮制多样,如龟钮、桥钮、瓦钮等等。

见到一方古铜印章时,收藏者切忌一定不要冲动。

因为一方古铜印历经千年留存今日实为不易,品相好的铜印往往在市场一露面,价格就会翻几倍。

一般收藏者得到古铜印时,大都准备一块泥丸,钤盖为封泥状观看字形精神状态,后再拓印蜕从文字上加以校正,从印章锈色辨别真伪。

古铜私印大多为铜质,距今二千余年会产生绿漆钴、红漆钴、水银钴、黑漆钴等不同的腐蚀。

因出土地域的不同还会有“水坑”、“旱坑”、“生坑”等,锈色也有所不同。

这些锈色因铜质本身的化学变化而形成,和印章融为一体,不易脱落和刮掉。

而伪造的锈色大多是用颜料涂抹在印章表面,容易被刮掉,火烧也会产生化学气味。

最近,国内市场假玉印逐渐泛滥。

因古玉印价格不菲,故仿造者手段特别高明。

这些古玉印玉质很好,形制规范,但刻字无法达到汉人的意境。

其中,古玉新刻的造伪技术,曾在香港市场大量出现,蒙骗了很多古印收藏专家及行内爱好者。

同时,国内市场还出现了很多西安相家巷的“秦封泥”。

因秦享国较短,秦封泥又是泥质,大都为秦高官印章钤盖的封泥,保存今日实为不易。

因此,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秦封泥”实为伪品。

见到秦封泥时,一定需仔细观察泥质、文字、官职、封缄方法等。

古代玺印的考古研究

古代玺印的考古研究

古代玺印的考古研究玺印是古代文明中的一种特殊文物,它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通过考古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从古代玺印的分类、制作工艺、使用方式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古代玺印的分类古代玺印可以根据其形状、材质和用途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从形状上来看,玺印可以分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石鼓形等多种类型。

从材质上来看,玺印可以分为金属玺印、石质玺印、玉质玺印等。

从用途上来看,玺印可以分为官方印章、私人印章、礼器印章等。

二、古代玺印的制作工艺古代玺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才能完成。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质,如金属、石材或玉石等。

然后,进行设计和雕刻,根据印章的用途和主人的身份来设计图案和文字。

接下来,使用特殊的工具进行雕刻,保证印章的清晰和精准。

最后,进行打磨和润色,使印章的表面光滑并展现出材质的美感。

三、古代玺印的使用方式古代玺印主要用于身份认证、官方文书的盖章以及礼器的图案装饰等方面。

在古代社会,玺印是权力的象征,各种重要文件和政府文件都需要印章的确认。

此外,玺印还广泛应用于礼仪活动中,如婚礼、葬礼以及官方的庆典等。

古代玺印的使用方式多样且庄重,充分展示了古人对权力和礼仪的重视。

四、古代玺印的研究意义古代玺印的考古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玺印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工艺技术的成就。

其次,通过对印章上图案和文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窥探古代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另外,通过对玺印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建立玺印的数据库,为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参考。

总结:通过对古代玺印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与历史。

古代玺印以其独特的形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庄重的使用方式,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玺印的分类、制作工艺、使用方式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古代社会的面貌,探索古人的智慧与思想。

汉朝玺印制作与鉴赏

汉朝玺印制作与鉴赏

汉朝玺印制作与鉴赏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其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汉朝的玺印是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制作技艺和鉴赏价值都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

本文将从汉朝玺印的制作与鉴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朝玺印的制作汉朝玺印的制作始于西汉,发展到东汉时期更加成熟。

汉朝玺印的材料多为玉、金、银、铜等贵重材料。

其中,玉玺最为珍贵,其品质非常讲究,经常被用于皇帝的玺印制作。

除了玉玺之外,金玺、银玺、铜玺等也非常精美,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展现出印章艺术的独特魅力。

汉朝玺印的制作技艺也非常讲究。

根据史书记载,汉朝玺印的制作需要多位工匠协作完成。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切割、研磨、打磨等工艺处理,制成印玺的基础形状。

然后,需要由专门的匠人进行刻字和刻图案的工作。

汉朝玺印的文字多为篆书字体,每个字的笔画都要精细、严谨,以保证刻出的文字清晰可辨。

图案也是非常讲究的,一些常见的图案有龙、凤、麒麟等,用线条精细刻画,给人以美感和韵味。

最后,需要经过雕刻、打磨等环节,使印玺表面光洁平滑,达到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汉朝玺印的鉴赏汉朝玺印的鉴赏价值非常高,可以从印玺的品质、文字、图案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汉朝玺印的品质是鉴赏重点之一。

好的玺印应该材质高贵、制作精细、细节做得到位。

玉玺的品质尤为重要,好的玉玺必须选用质地细腻纯净、色泽自然的玉石。

另外,玺印的重量也是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过轻的印玺往往表面做工不精细,品质也相对较低。

其次,汉朝玺印的文字也是鉴赏要点之一。

正立的汉朝玺印通常刻有三行字,依次为尊号、年号、品玺名。

印章的字迹应该清晰、端正、笔画匀称,同类印章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字迹风格也应该相似。

同时,可以通过印玺的铭文内容来判断印章的用途和身份,有时也能够反映出汉朝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最后,汉朝玺印的图案也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汉朝玺印的图案多样性很高,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等神兽、花鸟景物等。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印面形状历代官印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因其一般个头大于私印,而数量又远少于私印故也。

所以官印又自然成为作伪的一个重灾区。

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某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就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

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黄宾虹藏有一方“历王之钅尔”(见《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上有一突,摹仿齐玺,但印面有一周框线,一望而知此为赝作。

印章尺寸战国古玺,异彩纷呈。

印之大小,并无定制。

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合当时1寸)左右。

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

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

如“司宫长司”印,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边长1.6厘米。

《山东新出土古玺印》中,被定为汉代官印。

汉代官印边长皆在2.3厘米左右,此印远小于于此,仅此一点,便可定为伪印。

再如此印中“司”字右竖左弯(汉官印绝大多数为直笔,如东汉末至西晋“军司马印”),其毫无汉印浑厚神韵已不用再辨。

印章朱白战国官印或朱或白。

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

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

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提高警惕。

如清代吴大澄《十六金符斋印存》一书,著录有一方“虎步叟搏司马”印。

叟族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于两汉魏晋之际。

按当时印制,且不说此印尺寸形状俱不相符,仅误为朱文一项,便可定为赝作。

印面分割印面分割主要指印面上界格和边栏的运用。

(1)界格。

措施于印面,用以分隔印文的界线,主要有田格、横日格、日格(习称半通印)等种类。

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

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用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

东汉之时,又出现了少数在田字中间加一竖的格式,系道家印和殉葬专用印。

如林树臣《玺印集林》著录有“阳平君印”。

明代印章的鉴定方法

明代印章的鉴定方法

明代印章的鉴定方法明代印章是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代官员、文人、商人等重要人物的必备之物。

明代印章的鉴定对于研究明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明代印章的鉴定方法,并对其进行拓展。

一、明代印章的鉴定方法1.观察印章的字体和笔画明代印章的字体和笔画相对复杂,需要有系统性地观察。

印章上的字体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其中楷书是最常见的字体。

观察印章上的字体和笔画,可以了解印章主人的书法风格和水平。

2.观察印章的刻痕明代印章的刻痕较为清晰,表面光洁。

可以观察印章上的刻痕,了解印章主人的刀法技艺和刻痕的深度、宽度等。

3.观察印章的颜色和材质明代印章的颜色主要有黑、白、红等,材质主要有铜、铁、玉、石等。

可以观察印章的颜色和材质,了解印章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

4.结合其他证据进行鉴定除了印章本身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证据进行鉴定,如书画、陶瓷等。

通过对书画等艺术品的鉴定,可以了解明代印章的使用和装饰风格,从而更好地鉴定明代印章。

二、明代印章的拓展1.明代印章的使用和装饰明代印章的使用较为普遍,主要用于书信、文件、契约等。

明代印章的装饰较为丰富,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社会地位进行装饰,如刻字、刻痕、雕刻等。

2.明代印章的发展和演变明代印章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代印章以楷书为主要字体,第二阶段,明代印章开始加入行书和草书等字体,第三阶段,明代印章开始使用黑色和红色的印章材料,并在印章上刻痕和雕刻等装饰。

3.明代印章的收藏价值明代印章的收藏价值较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流传,明代印章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对于收藏家来说,可以收集一些有价值的明代印章作为收藏对象。

古代玺印的考古学分析

古代玺印的考古学分析

古代玺印的考古学分析古代玺印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家们极为关注的对象。

这些玺印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还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古代玺印进行考古学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起源、用途和文化意义。

一、玺印的起源及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玺印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最早的玺印出现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明。

这些玺印通常由贵族或统治者使用,起到宣示身份和权力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玺印的使用逐渐延伸到政府、军队和商业领域。

在中国历史上,玺印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那时,诸侯国和贵族家族开始使用玺印,以验证文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到了秦汉时期,玺印的用途进一步扩大,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王朝更迭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玺印体系,并且玺印的形制和材质也随之变化。

二、玺印的材质与制作工艺古代玺印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非常多样化。

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古代玺印的材质主要有玉、金、银、青铜等。

其中,玉印被认为是最珍贵的一种。

古人认为玉是吉祥和美德的象征,因此玉印常被用于表示权力和高尚品质。

制作古代玺印的工艺也非常讲究。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如玉石或金属。

然后,雕刻师傅根据设计要求精心雕刻出印章的图案和文字,以凸显主人的身份和权力。

最后,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或者高级技术将图案和文字刻在印章上,以确保其质量和时效性。

三、玺印的用途和文化意义古代玺印的用途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政治、行政、文化和宗教领域。

在政治方面,玺印被用于表示权力,如皇帝的御玺、诸侯的封玺等。

在行政方面,官员需要使用玺印,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职位。

在文化方面,玺印被用于书法和绘画作品的鉴定,也被收藏家用于印章的收藏和展示。

在宗教方面,玺印被用于佛教和道教等宗教仪式和法事中,具有神圣的意义。

古代玺印不仅仅是一种古物,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权力和身份,更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通过对古代玺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传承和审美趣味。

印章印文鉴定的基本方法

印章印文鉴定的基本方法

印章印文鉴定的基本方法1.字体风格鉴定首先要对印章上的印文进行字体风格的鉴定。

每个历史时期的印章都有自己的特色字体,这些特色字体是由于时代背景、地域差异、制作工艺等因素所决定的。

通过对比和研究历史时期的印章,可以判断印章的字体风格是否与该时期相符。

2.书法水平鉴定印章印文的书法水平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优秀的印章书法创作,具有严谨的结构、流畅的笔画、独特的造型和草书的韵味等特点。

通过对印章书法技巧和造型特点的分析,可以判断印章书法水平的高低,进而判断印章的制作工艺。

3.印章的损坏和修复鉴定在鉴定印章时,还需要考虑到印章的完整性和是否有修复的痕迹。

印章的完整性可以反映出历史时期、使用的频率以及保存状态等信息。

修复痕迹可能会导致印章的价值下降,因此需要仔细观察印章表面是否有刀痕、磨损或填补等痕迹。

4.印章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鉴定印章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也是鉴定的重要方面。

印章有石材、金属、陶瓷等不同材质,而每种材质的印章又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如雕刻、铸造等。

通过观察印章的材料质地、纹理、光泽度和制作工艺等特点,可以判断印章的制作年代和工艺水平。

5.印章的内容鉴定印章上的文字和图案是鉴定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印章上的内容进行解读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印章的所属单位、制作目的、用途等信息。

对于历史时期的印章,还可以通过对印文和图案的对比研究,来推测其所属历史时期。

以上是印章印文鉴定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印章的字体风格、书法水平、损坏和修复、材料和制作工艺以及内容的鉴定,可以准确判断印章的真伪、年代、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当然,在进行鉴定时,还需要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文物记录以及专业知识和经验,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印章形成时间鉴定案例

印章形成时间鉴定案例

印章形成时间鉴定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印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常被用于证明身份、盖章、签名等方面。

然而,在中国,印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因此,在鉴定印章时需要考虑到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案例细节该案例涉及到一个印章形成时间的鉴定。

在这个案例中,一个收藏家拥有一个明代的印章,并希望知道它的确切形成时间。

因此,他委托了一家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1.印章外观特征首先,鉴定人员对这个明代印章进行了外观特征分析。

该印章由青铜制成,直径为4.5厘米左右,高度为2.5厘米左右。

表面上有许多花纹和文字刻痕。

2.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接下来,鉴定人员对该明代印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

在明代,印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它被广泛用于证明身份、盖章、签名等方面。

此外,在明代,印章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许多著名的印章制造家。

3.材料分析鉴定人员还对该明代印章的材料进行了分析。

他们使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印章进行了测试,并发现该印章主要由铜和锡组成,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青铜材料。

4.字体和图案分析最后,鉴定人员对该明代印章上的字体和图案进行了详细分析。

他们发现,在该印章上刻有一些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字和图案,例如“大明”、“正德年间”等。

此外,在该印章上还刻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花纹和图案,这些都可以作为鉴定时的重要参考。

三、结论基于以上分析结果,鉴定人员得出了这个明代印章形成时间的结论。

他们认为,该印章应该是在正德年间(1506-1521年)制作而成,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鉴定意义这个案例展示了印章形成时间鉴定的重要性。

在鉴定印章时,需要考虑到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材料、字体和图案等方面,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此外,这个案例还表明了印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印章鉴赏要点

印章鉴赏要点

印章鉴赏要点一、材质1. 金属类铜铜质印章历史悠久。

古代铜印,如汉代铜印,其质地坚硬,具有独特的质感。

铜印在岁月的侵蚀下会形成包浆,好的铜印包浆自然、均匀,色泽温润。

不同时期的铜印在铸造工艺上也有特点,例如汉代铜印铸造精良,印文清晰,线条规整。

金、银金印和银印较为珍贵。

金印多为皇家或高级官员所用,如汉代的“滇王之印”,金质的印章不仅体现身份地位,其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

银印在质感上较铜印更为细腻,在古代也有严格的使用等级规定。

2. 玉石类和田玉和田玉印章备受推崇。

优质的和田玉质地温润、细腻,具有油脂光泽。

在鉴赏和田玉印章时,要注意玉质的纯净度,无明显杂质为佳。

其颜色多样,如羊脂白玉制成的印章最为名贵,白色如羊脂,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美感。

寿山石寿山石是印章常用的石材之一。

寿山石品种繁多,如田黄被称为“石中之王”。

鉴赏寿山石印章时,要关注其石质的透明度、纹理等。

寿山石的纹理独特,有的如丝缕,有的如云雾,为印章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在颜色、质地方面各有特点,例如芙蓉石质地温润细腻,颜色娇艳。

3. 木质类紫檀紫檀木质地坚硬,密度较大。

紫檀印章具有独特的木质纹理,颜色深沉,富有光泽。

好的紫檀印章在制作时,能够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特点,使印章在造型和视觉上更具吸引力。

而且紫檀木本身具有特殊的香气,经久不散。

黄杨木黄杨木生长缓慢,因此木质细密。

黄杨木印章纹理细腻,颜色淡黄,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由于黄杨木质地较软,在雕刻时更容易表现细腻的线条和图案,适合制作精美的印章。

二、印文1. 字体篆书篆书是印章中最常见的字体。

篆书线条优美,结构规整。

古玺印中的篆书富有变化,线条灵动,充满古朴的气息。

秦代篆书印章,其篆字风格规整,笔画粗细均匀,体现了秦篆的严谨性。

汉代篆书印章在继承秦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笔画更加圆润流畅,结体更加舒展。

隶书隶书印文相对较少。

隶书笔画具有波磔之美,在印章中的隶书字体,要体现出隶书的扁平结构和蚕头燕尾的特点。

印章鉴定真假的方法印章收藏注意事项

印章鉴定真假的方法印章收藏注意事项

印章鉴定真假的方法印章收藏注意事项印章鉴定真假的方法你们知道吗?印章一种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

由于印章独具特色,所以在古玩鉴赏领域古玩市场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印章鉴定真假印章收藏首看印材。

印章鉴定真假的方法金玉等印材较难得,石质印材比较好收藏相比于书画、瓷器、玉器等收藏大项,印章的收藏还属于一个比较偏门的门类。

藏界一般将之归于文房类收藏(即文房用品,如笔、墨、笔架、砚台、水盂、笔洗等)。

印章的藏鉴,主要是指:印材、印文、印款、印饰这四个方面。

任何印章只要有一个方面占优就可以收藏,如果是四个方面都占优,那就是“四美”印章了,这是非常难得的。

印材种类繁多,以石质印材较好收藏印材,就是印章的载体。

印章的材质可谓种类繁多:玉、金、银、象牙、翡翠、犀角、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巴林石等。

印章鉴定真假印章收藏首看印材玉印,主要指和田籽料,如现藏于西安博物馆的“皇后之玺”,就是一方和田籽料玉印章。

最具代表性的金印,就是扬州甘泉出土的汉代“广陵王玺”,现藏南京博物院。

象牙印章,现在还比较多,是有机质地,难保存。

早在清光绪年间,国内就从日本引进一种塑料“赛璐珞”,民间呼之为“假象牙”,虽有一定的欺骗性,但也好辨别。

主要是看“纹路”,真象牙为“人字纹”有机质地。

印材中比较好收藏的是石质印材,也是从明清到现代,文人篆刻的主要载体。

石质印材中又以四大名石为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寿山石有百多种,上好田黄石有:“温”、“润”、“细”、“腻”、“结”、“凝”六德产于福建福州寿山乡的寿山石,最有名的就是田坑石,田坑石是广义的,狭义的指田黄石,就是田坑产的黄石头。

鉴定主要依据石色、质、纹理、皮等。

视之有蛤蜊光质,抚之如婴儿之肤,大都有“萝卜纹”,形态多样。

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颜色外浓内淡。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好的田黄石有萝卜花纹,一般硬田没有。

上好田黄石有:“温”、“润”、“细”、“腻”、“结”、“凝”六德,并有“福、寿、田”之美誉、“石帝”之雅号。

印章——鉴别清宫藏画的重要依据

印章——鉴别清宫藏画的重要依据

印章——鉴别清宫藏画的重要依据最近几年,丈物书画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批钤有清代帝王鉴藏印章的书画,不少中高档以上的拍卖会上,也有清代宫藏书画亮相。

这些可称国宝级的作品,引起了收藏界的重视。

不少收藏爱好者,对钤有清宫鉴藏印的书画深信不疑,认为既然足皇家鉴定过的东西,还会有错吗?但也有人发现,一些钤盖着帝王印章的书画,在艺术水平上却并不十分高明。

于是,疑问终于出来了,钤有清宫鉴藏印的书画,是否也有赝品存在?如何通过对帝王鉴藏章的分析,识别作品的真伪?首先必须明确,市场上出现的钤有清宫鉴藏章的书画,绝不都是真迹,因为做伪者既然连假画都做得出来,为什么不能伪造印章呢?识别伪做的清宫藏画,是一件需要有综合鉴别水平的复杂工作,一般书画收藏爱好者很难一下子掌握。

但如果能仔细研究清宫鉴藏章的用印规律,找出赝品在用印上的破绽,也不失为一个捷径,至少能帮助我们把那些完全违反规律的赝品区分出来。

清宫帝王在书画上的鉴藏印,是比较乱的,乍一接触,很难找出固定的程式,但反复观察研究后,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的。

清代帝王鉴藏印,以乾隆为最多。

乾隆皇帝喜欢在收入宫廷的历代书画上题跋,更注意钤盖鉴藏印章。

乾隆钤在书画上的印章,最少的只有一玺,常见的有五玺、七玺、最多的可达八玺,这还不算他退位太上皇后第二次钤盖的,如果加上这些,最多的可达14玺以上。

其中,乾隆退位前的“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丈印一般钤在左上方或中间偏左上方,“乾隆鉴赏”圆形白丈印一般作为压尾印,钤在右上方(以人面对画面位置定左右)。

“三希堂精鉴玺”长方朱文印与“宜子孙”白文正方印,是一对姊妹印,两印从不分开。

其他还有“石渠宝笈”长方朱丈、“石渠定鉴”圆朱文、“宝笈重编”方白文,总共七颗。

如全部钤盖称七玺。

除此之外,还有收藏处所印,如“乾清宫鉴藏宝”、“乐寿堂”、“御书房”、“宁寿宫”、“养心殿鉴藏宝”等。

加上处所印合称八玺。

乾隆退位后常用的有“古稀天子”、“八征耆念之宝” “太上皇帝”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这些印章尺寸都较大,钤盖位置是那里有空就往那里盖,毫无规律可言。

怎样鉴别古代印章真假

怎样鉴别古代印章真假

怎样鉴别古代印章真假怎样鉴别古代印章真假古代印玺的鉴定,主要是依据印文内容、书体的铸刻风格、印章的形制和实物表面状况予以综合辨析。

就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一作品而言,印文书法及铸刻风格与印章形制、表面状况的特征必然是一致的。

从印文内容来看,印文应与当时的制度及风尚相合。

如果是官印,则印文中的官名与同时的官制、确定的质地、钮式应相统一。

如果是私印,则要符合当时的称谓。

秦统一六国之前,印章一概称玺。

之后,则专称天子之印为玺,其余的都叫印。

汉代的时候,诸侯王也称玺、将军称章,其余均称印。

以后各代虽然制度上有所不同,但在称谓上并无多大的变化。

至清代,皇帝的印称玺,也叫宝,亲王以上的印则称宝,郡王以下官员称印,钦差称关防,小官员称铃记、图记等。

私人之印,一般称章。

汉魏南北朝时期,私印都用姓名,间有刻表字者也必刻姓。

宋元以后,才开始有单刻表字不著称的印章。

刻斋堂馆阁及地名的印章,宋以后才开始流行,至明清时期更为盛行。

宋以前,闲章多用“日利出入”、“大利出入”、“大吉子孙”、“子孙世昌”、“子子孙孙”等语句,宋元以后闲章则多用诗句。

从铸刻风格来看,印章上的文字有符书文、云头文、鸟脚文、鸟篆文、龙文、缨书文、悬针文、鱼文、急就文、偃波文、刻文、填书文、雕虫文、蝌蚪文、鹄头文、钟鼎文、大小篆文。

这些文字,历代都有用的,但草书、分书、楷书却在唐宋以后才开始使用。

秦汉时期,印文用字多用红文。

宋元以后开始用朱文,大印边也逐渐宽阔。

从形制上看,先秦时代的印,全部用玉;秦汉以后,开始铸铜印。

以后历代都有增加,金银、象牙、宝石、玛瑙、翡翠、水晶、磁砂珊瑚、琥铂、密腊、黄杨、竹根、角骨等,都有用来做印的。

明代王冕开用花乳石治章的先河,以后印章的原料便大多以石料为主。

另外,印石经过长期使用、抚摩,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脂肪样的光泽和由外及里的油性浸润,色泽也随之相应加深。

这种表面变化俗称“包浆”。

一般说来,包浆的深厚程度与年代的久远是成正比的。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 鉴定 标准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 鉴定 标准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鉴定标准印章印文的形成时间鉴定是根据印章的使用年代、印文的字体、印文的内容以及印章的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以确定印章的实际年代和历史背景。

以下是印章印文形成时间鉴定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制作工艺印章的制作工艺在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

早期的印章多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而后期则可能使用机械雕刻或者其他先进的制作工艺。

通过观察印章的雕刻技法、材料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印章的年代范围。

2. 印章的字体印章上的印文字体也是判断印章年代的重要依据。

不同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字体风格,例如汉代篆书、隶书,唐代楷书、行书,明代宋体等等。

通过对印章上印文的字体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印章的年代范围。

3. 印文的内容印章的印文内容也是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印章上的印文通常是表示拥有者身份或者身份标识的文字或图案。

通过对印文内容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印章所属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场景,进而确定印章的年代。

4. 印章的使用年代在确定印章的印文形成时间时,需要考虑印章的使用年代。

通过印章的使用记录、流传情况以及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对照等方式,可以初步判断出印章的使用年代范围。

这可以为印章印文形成时间的鉴定提供重要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印章并不一定是准确地反映了其所属时代的特点,有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变革和变异。

因此,在鉴定印章印文形成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历史背景、文物考古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断。

印章印文形成时间鉴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借助历史学、文字学、艺术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准确判断。

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应尽可能收集和比对相关的历史文献、印章实物和专家意见,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鉴定结果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讨论和评审,确保其科学性和权威性。

印章真伪鉴定规则

印章真伪鉴定规则

印章真伪鉴定规则
印章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份标识和合法性证明,其真伪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印章真伪鉴定规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印章的真伪。

观察印章的整体质感。

真正的印章通常由高质量的材料制成,如铜、金属等。

这些材料质地坚固、光滑,并且具有一定的重量感。

而假冒的印章通常使用劣质材料制成,手感较轻,质地粗糙。

观察印章的印面。

真正的印章印面通常清晰、平整,文字、图案线条清晰可辨。

而假冒的印章印面往往模糊不清,文字、图案线条不够精细,甚至出现模糊、断裂等情况。

观察印章的印文。

真正的印章印文通常刻制工艺精湛,文字字体端正、规整,笔画流畅。

而假冒的印章印文往往刻制粗糙,文字字体不规整,笔画不流畅,甚至出现错别字或字体变形等情况。

观察印章的印章底部。

真正的印章底部通常有相应的制作痕迹,如刻制工艺痕迹、制作日期等。

而假冒的印章底部往往没有这些痕迹,呈现出比较光滑的表面。

可以通过印章的使用范围和背景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印章通常被授权机构或个人使用,并配有相应的证明文件。

而假冒的印章往往没有合法的使用背景和相关证明文件。

印章真伪鉴定需要从整体质感、印面、印文、印章底部以及使用范围和背景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只有通过观察细节、辨别特点,才能准确判断印章的真伪。

希望以上规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印章的真伪,保证正当权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玉玺检测报告

玉玺检测报告

玉玺检测报告一、简介玉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象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玉玺的真伪和完好性,需要进行玉玺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玉玺检测的步骤和方法。

二、玉玺检测步骤步骤一:外观检测首先,对玉玺进行外观检测。

检查玉玺的整体形状、纹路、颜色和重量等方面是否符合正品的特征。

真正的玉玺通常具有光滑细腻的纹路,颜色均匀,重量适中等特点。

步骤二:材质检测其次,进行材质检测。

通过使用专业仪器,如热导仪和红外光谱仪等,来确定玉玺的材质。

真正的玉玺通常是由玉石制成的,而假冒的玉玺可能使用其他材质进行仿制。

步骤三:内部结构检测然后,进行内部结构检测。

通过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玉玺的内部结构。

真正的玉玺通常具有紧密的结构和细腻的纹路,而假冒的玉玺可能会有粗糙的表面和不规则的纹路。

步骤四:年代鉴定接下来,进行年代鉴定。

通过研究玉玺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玉玺的风格和款式等特征,来确定玉玺的年代。

真正的古代玉玺通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而现代的仿制品可能会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步骤五:辅助检测最后,进行辅助检测。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X射线、CT扫描等技术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以帮助确定玉玺的真伪和完好性。

三、玉玺检测方法方法一:目视检测通过裸眼观察玉玺的外观特征,如纹路、颜色和形状等,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方法二:仪器检测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热导仪和红外光谱仪等,来检测玉玺的材质、结构和特征等。

方法三:文献研究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史背景,对比已知真品的特征,来鉴定玉玺的年代和真伪。

方法四:辅助技术根据需要,使用X射线、CT扫描等技术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以辅助玉玺的检测和鉴定工作。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对玉玺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鉴定工作。

这有助于保护古代玉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防止假冒和仿制品的流通。

玉玺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玉玺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玉玺检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外观检测、材质检测、内部结构检测、年代鉴定和辅助检测等多种方法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专家如何鉴定古代印玺?古代的印章文化,源远流长,从秦汉时期开始,文人墨客就通过印刻,来证明物体的所有,千百年来,印章一直是收藏爱好者喜爱之物,而近几年的中国市场又把古印推向了高峰,如今这些古印虽然大多收藏在一些博物馆和学术机构,但独特的韵味仍吸引着大量的收藏爱好者。

那么对于这些古印,该如何来判断他们的年代呢?款识印面的构图,文字的布局,字体的形态、笔画等几个方面,是外在的、直观的现象,这种现象因时代不同有所变化,所以款识对印章时代的判断是一个主要的内容。

田字格和日字格——田字格只要用于方印,日字格主要用于半通印上。

田字格在战国时期出现,秦和汉武帝以前多有使用,以后就基本不用了。

边栏也是战国时期就有的,秦、汉初凡是有界格的印都有边栏。

汉武帝初年间以后,印章基本没有界格,也没有边栏。

隋唐以前,没有界格但有边栏的印章不多,主要出现在三国、吴、魏、十六国的北燕。

隋唐时期为配合朱文的使用,使印章更加鲜明,更加醒目,都加上边栏了,直到明清基本上是这样,边栏呈逐渐加宽趋势。

印文印文首先要注意字数和排列方式。

古玺印文最少有一二个字,多的达30个字。

最常见的是四五个字,多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断代也最难。

隋唐以后,印章多有刻款,有的还有年号,所以这时期的印章最好断代识别。

四字印从战国到隋唐以前,除新莽时期以外,历代都有。

五字印在西汉前期及以前已出现,但是作为一种官印的制度是在汉武帝太初年间才实行的,而且只用于二千石或二干石以上的高官印章,一千石以下的官印仍用四个字,王、侯印也用四个字。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不知从何时起,印章悄悄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古代、近现代书画艺术品鉴赏、辨伪方面,印章仍然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古人所用的印玺,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集章料、篆刻艺术和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于一身的珍宝。

近年来,“乾隆玉玺’’屡创天价的拍卖,引发了印玺收藏热潮。

对于新人门的收藏者来说,如何判断古代印玺年代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

专家以为,判断印玺的年代,大致可从材质、形制、款识、印文内容和特殊标识等几方面着手。

战国时期的古玺用玉作为材料不受限制。

秦统一天下,规定天子才可以用玉,别人不能用玉。

从秦到清代,文献记载,皇帝印用玉,玉是帝后印专用的材料,百官印是不能用玉作材料的。

百官印基本上是铜的,也有一些是金的或者是银的。

根据汉书等史籍记载,汉武帝规整印章制度时,用金作为印材的,仅限于王、侯、太子、贵人、丞相、太尉、大司马、大司空、太师、太保等高官,还有赐给少数民族的王印,如鲜卑、匈奴的王印。

东汉用金作印材的范围基本上跟西汉相同,但个别的也有使用金印的。

所以从历代来看,金印一般只限于高官。

魏晋时期用金作印材的范围逐步扩大,传世的许多将军印是鎏金的。

金印到了隋以后几乎看不见了。

西汉的制度,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才能使用银印。

魏晋南北朝时,史载四品、五品以上的高官都能使用银印,范围扩大了,但目前所见的南北朝时期的将军印中,没有银印,有人认为史籍记载有误。

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历代官印、私印基本上都是铜的,用铜的官印范围最广,从汉代开始一千石以下的官吏都用铜印。

明中期石章使用普遍,私印基本不用铜了,但官印仍然是铜的。

形制主要指印体形状、大小:厚薄、钮式等。

历代印玺的印体以方形的居多。

总体来看,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印,印面大多为2-3cm见方,很少有超过3cm的。

到隋唐时印体变大,印面一般在Scm见方以上,个别大的超过lOcm。

还有一种方形印并不正方,而是一边稍长一点,这种印主要见于秦代,唐以后也有这种现象,但印体变大了。

长条形的印,汉以前也有,但主要是在唐以后,尤其是在宋元明时,关防、条记多用此形式。

半通印即正方之半,主要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跟通关印配合使用,由地位比较低下的地方官吏使用。

隋唐以前的通关印基本上是2-3cm见方,隋唐以后达到Scm或更大。

为什么印玺的印体会增大呢?主要是由于历代度量衡的单位值发生变化。

历史上的单位值,不管是长度、重量都在变化。

同为“方寸大”,绝对值却不一样,汉在2cm之间,隋唐以后达到Scm或更大,越往后绝对值越大。

古代的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五尺多一点。

这种变化,乃官府增加赋税所致。

古代多以实物如丝帛麻布五谷等纳税,以长度、重量、容积作为计量单位。

官府为了多征税,在不改变计量单位的情况下,不断增大绝对值。

印台的厚薄也类似这个情况,总的趋势是从薄到厚,秦代的官印印台厚度0.3-0. 6cm,汉代0.6-0. 9cm,魏晋南北朝时lcm,北朝时多于lcrn,后超过2cm,最厚达3.4cm。

与印的大小、厚薄比起来,印钮的形式对于判断印玺的年代更为重要,因为印钮是最富于变化的。

现存最早的龟钮官印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丞相”印,“侯之印’。

在汉代,龟钮只能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用,部分秩比二千石的铜印也用龟钮。

龟钮根据其时代早晚,龟的形状也不一样。

西汉文景时期是龟钮最早出现的时期,那时龟首短,龟身俯伏,四腿刻铸不清晰。

汉武帝以后至东汉早期,龟首微伸,四腿刻铸清晰,爪向外呈半立状,背或圆、或后部隆起,龟甲形状清晰,上多饰六角纹。

这时期为龟钮官印中铸造最精良的。

东汉时期龟钮与早期相近,但龟身背平而略长,不像西汉早期背是圆的,前腿的两个爪外向,后腿屈曲但爪不外向。

东汉晚期、魏晋十六国、南朝,龟首长且向斜上方伸出,龟身俯伏而长,背纹简单,或直纹,或圆圈纹,光素者也不少。

北朝,龟身巨大,四腿呈立状,龟首粗壮,大多平伸,龟甲形式多样,有的呈板块状,棱角分明。

隋唐以后龟钮消失了。

龟钮有这么几个阶段,一开始,龟首缩在里面,看不清楚,龟身爬在印台上面,四条腿分不清,到后来逐渐发展到分清腿爪,脑袋由小变大,逐渐前伸,到了最后,龟站立起来。

蛇钮主要见于汉初很短一段时间,大多出现在田字格印上。

汉王朝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上有的用蛇钮。

鱼钮多见于高祖、文景时朝。

驼钮,多用在东汉至两晋十六国时期中央王朝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上。

东汉时比较实,骆驼体型粗壮,驼峰、嘴、眼、鬓毛乃至遍体驼毛的刻铸都比较清晰。

魏晋时期造型单薄,有的驼峰基本没有了。

印钮在隋唐以前式样较多,较复杂,具有等级官秩的意义。

隋唐以后,样式简单,作为等级的标志已经淡薄了。

从艺术的角度看,隋唐以前更富于艺术性,隋唐以后更注重实用性。

鼻钮,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沿用时间最长的钮式,从战国到明清都有。

战国时期的鼻钮是弧形的小环,可以穿带。

秦规定皇帝的印用螭虎钮,除皇帝之外,百官印都用鼻钮。

秦印鼻钮一般呈窄面的环状,一种是钮边比较薄,印背有台,呈坛状的,流行于秦;一种是钮边比较厚,钮呈条状,印背平,印边直的,流行于秦到汉文景时期。

西汉鼻钮主要用在半通印上,仍然成窄面的环状。

东汉时期,鼻钮变厚,呈厚边环状,钮边厚度在0.3cm以上,穿孔较小,印体较厚。

东汉中晚期到晋,钮面变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钮面更窄,印台高大钮与印台不成比例。

鼻钮从战国弧形小环,到秦代呈窄面的环状,一直到西汉早期仍如此,东汉中后期钮边增厚,穿孔变小,南北朝后期发展呈碑状。

瓦钮主要流行于西汉景帝到东汉早期,其特征是钮面宽,边薄,就像一块瓦盖在上面,这是汉印最常见的钮式。

以后历代印钮也有作这种形状的,后期钮边增厚。

字体和篆刻的风格亦需注意。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用六国古文。

秦汉以后,印玺文字均属于小篆系统,但是也有一些不同。

秦印文字一般是刻或凿出来的,笔势转折自然,富于变化。

汉初的印文字体可看出明显地继承了秦代风格,但印文多系铸出,与秦印之刻凿不同。

汉武帝以后,印文字形方正宽博,笔画的转折基本是方形的。

东汉的风格接近西汉,但是更显得方正些。

到了魏晋,印文就没有汉印这么规整,显得比较松散。

隋唐以后白文变成朱文,九叠篆在宋元以后常用。

从印文文字来看,最有特征的是历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例如辽、金、元、西夏等,使用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字,这跟汉朝的篆文楷体有很大区别。

特殊标识印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官名、地名,还有一些特殊的名称。

这些官名和地名等在历史上只是用于某一朝代或某一段历史时期,而在其他朝代或历史时期上是没有的。

“少内’’、“私府’’,秦汉有,魏晋后无。

“郎中户将”,西汉置,东汉废。

“宰’’,汉及魏晋南北朝诸国、县的长官均称令或长,独新莽改成宰,印文凡称宰者均莽印“殿中监”,三国时期魏置,晋、宋、齐、梁、陈沿用,此官名年代不早于曹魏。

“典书”、典府’’,晋始置,因此出现这种官名的印章,最早为晋。

历代官制,除了正史里的《职官志》外,通典》中的《职官》部分集中收录了古代官职沿革,掌握这些对印章的断代有帮助。

地名亦是如此。

如育黎,西汉东莱郡有育黎,到东汉就没有了,“育黎右尉”印必为西汉印。

五原,秦有九原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更名为五原郡,“五原车令”印不会早于武帝时期等等,这是地名在断代上的意义。

还有一类是特殊称号,最典型的是新莽时期,在印章里出现了五等爵号的公侯伯子男,男的用“睦”,女的用“隆”为号。

上述在印文中出现的官名、地名、军队编制名称、特殊称号等等,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出来的,已经具有了断代的意义,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最典型、最直接的特殊标识是刻款,主要有背款和边款。

目前最早见到的背款是宋代才开始有的,传世两方隋印都是根据其印背刻款“开皇”年号推断的,也有人认为两方印背款是后刻的。

自宋以后,印背刻有年号和颁造机构等楷书文字,为印章年代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金代的官印印文中有的用五行、干字文编号,这是识别金代印章的特殊标志。

自元末义军领袖韩林儿颁造的官印印侧刻某字若干号开始,明清官印均沿用此法,清官印更发展演变成用年号的第一个字作为某字的编号,如乾隆年即为“乾字号’’等。

综上所述,鉴别印章的年代,首先得看它的外部形态,比如它的印材、钮式、字体的风格。

然后再看印文的内容,有没有官名、地名还有什么别的特殊的地方,把这些内容和特征一个一个总结起来,多掌握一些印玺的知识,就能够很快辨别真伪了。

雅弘艺术网:/雅弘艺术网是国内知名艺术网站,提供古/当/现代陶瓷,书法,字画等艺术品欣赏,整合拍卖,收藏,鉴赏专家最新最快艺术资讯,是艺术家、收藏家、投资者、艺术爱好者入驻交流的最佳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