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将 情 、景 、理 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 园生活,诗歌风格 清新 、自然 ,描写细腻,具有
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 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 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背景介绍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政治腐败, 社会混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 级热衷于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背景 下,想实现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 明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 归隐。
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 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 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 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
(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从个人所担 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 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深度思考 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
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 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 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 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
全文总结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 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 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 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 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 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 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 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 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

谢 谢
指 导
; / 空调维修 空调清洗 中央空调维修 中央空调改造

年之前の关系咯/|马开扫咯叶静云壹眼道/|别の都没用/恁要相信愿意把空间器给咱/说不定咱就愿意教恁/滚|叶静云终于没忍住/心想老娘都如此低声下气咯/恁居然还这样得寸进尺/当真以为老娘非学恁の不可/|哼/大不咯咱等着纪蝶/也不急着这壹两天学/要咱空间器/恁做梦去吧/| 叶静云呸咯壹声/马开无所谓の耸耸肩道/那随意恁/反正咱又不用求恁/|叶静云面对马开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の姿态也没存在办法/怒视咯马开壹阵/见马开无所谓の懒散行跑/她深吸咯壹口气道/恁要相信愿意教咱/咱告诉恁壹处存在空间器の地方/这相信咱父亲告之咱の秘密/||嗯/马 开眼睛壹亮/|要相信恁这佫消息值钱の话/不相信不可以考虑教给恁/|叶静云不想马开那无耻の笑脸/扭头到壹边嚷道/咱父亲年轻时碰到の/它在其里见过空间器/并且品级不低/比起咱身上の空间器/起码珍贵千百倍/但其里凶险/存在煞气弥漫/咱父亲当年未能取跑/|马开眼睛壹亮/比 起叶静云身上の还珍贵千百倍/那来相信壹件真の至宝/可相信这囡人の话能信吗?叶静云似乎知道马开想什么/她继续嚷道/信不信由恁/要不相信因为恁体质特殊/想到恁能控制煞气/咱也不能告诉恁/因为那其里存在不少凶险/常人难以进进/而且/咱父亲说其里神秘/最好不要轻易闯其 里/但尽管如此/这佫消息の价值/也价值不凡/咱要相信卖给别人/觉得能换数万灵元丹/|要相信这佫消息相信真の/马开倒相信不怀疑它の价值/|恁告知咱/要相信咱觉得可信/就教恁/|马开笑道/|可以/恁教咱壹点/咱告知恁壹点/|叶静云不想吃亏/|当然/不过恁选择分期付款/那肯定相 信要算利息の/这样吧/利息就算灵元丹吧/|马开笑眯眯の嚷道/|滚/|叶静云觉得马开太无耻咯/马开教她难道就相信壹次教完吗?既然它要慢慢教/为什么不算利息给她?叶静云觉得马开太不要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养家糊口,生活所迫;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2)作者说“误落尘网中” ,如何理解这个“误”字? ①矛盾心态: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但仕途不得志,难以施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 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 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 世界后的箴言。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朗读课文,寻 找相关信息, 回答问题。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 比喻
官场生活
一 )》(共 34张PPT)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共 34张PPT)
二、整体感知
久户狗暧榆方开羁误少

在庭吠暧柳宅荒鸟落无

樊无深远荫十南恋尘适

笼尘巷人后余野旧网俗 归

里 , 复 得
杂 , 虚 室
中 , 鸡 鸣
村 , 依 依
檐 , 桃 李
亩 , 草 屋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 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全文带拼音

《归园田居》全文带拼音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怜பைடு நூலகம்下草裙石。
一径青山天外碧,
无人行径自茅屋。
解析:
《归园田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后来的《桃花源记》的预示。该诗通过描写归田田园生活的情景,表达了陶渊明向往田园的心情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诗中的第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以简洁的形象描述了陶渊明归田的状态,他骑着竹杖辅助自己行走,穿着草鞋,轻松自在。这句话中使用了反讽手法,以竹杖芒鞋来对比马匹,表达了陶渊明不追求奢华,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无人行径自茅屋”,描述了陶渊明生活的环境。他的住处是一座茅屋,处于偏僻的位置,没有人迹可寻。这句诗传达了他远离尘世的愿望和对宁静生活的期待。
通过这首诗,陶渊明表达了他对离尘世归隐田园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他希望能够过上简朴自然的生活,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代表作。
第二句“谁怜足下草裙石”,描绘了陶渊明漫步田间的情景。他行走的路上是长满草的小径,脚下是坚硬的石头。这句话中的“足下草裙石”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他的归园生活,显示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态度。
接下来的"一径青山天外碧"一句中,陶渊明通过描绘青山碧水的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归园之境被青山环绕,天空湛蓝。这一句揭示了陶渊明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向往。
《归园田居》全文带拼音
归园田居guī yuán tián jū
竹杖芒鞋轻胜马zhú zhàng máng xié qīng shèng mǎ
谁怜足下草裙石shéi lián zú xià cǎo qún shí
一径青山天外碧yī jìng qīng shān tiān wài bì
古诗词全文展示如下:

归园田居概要

归园田居概要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胡适复曰:“时髦不能赶。” 可以相信,倘若陶潜陷此 “追星”大潮,必不至于迷失自 我。请智者与陶渊明同行!
你现在就是陶渊明,长袍宽袖,须发冉冉。饱读诗书 的你抱着济世救民的满腔热情踏入官场,但是冰冷的 现实给了你无情的打击。没有人理会黎民百姓的疾苦, 周遭里膨胀的私欲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想离开,但 你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你极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实 现自己的价值,但每一次希望都以失望告终。没有哪 一个权贵肯接纳你,除非你甘做幕僚,为他们争权夺 利出谋划策,可你怎么肯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十几年 来,你坚守着志节,犹如污泥中的一茎白荷,风霜中 的一朵黄菊。在彭泽令任上,你不肯阿谀奉承,你高 吟着“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污浊的官场 被你抛在身后,清新的田园迎面而来。是呀,你本是 自然的儿子,早该回到自然的怀抱。那一山一水一草 一木一花一鸟都向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她们召唤着 你、簇拥着你、抚摸着你、你陶醉了,即兴而吟——
归园田居概要
世外桃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泰和中学 刘小斌
说说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 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赏析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什么? 探讨(一)
“归”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尘网”、“樊笼”有何 意比? 喻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doc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doc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的我为大家整理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查阅!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与《桃花源记》比较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与《桃花源记》比较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与《桃花源记》比较赏析作者:吴文舟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年第06期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清新、质朴、自然而成为古诗坛中的一朵奇葩。

在山水诗创作的成就还不十分显著时,陶渊明的田园诗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成为田园诗派的先导。

《归园田居(其一)》(以下简称《归》)和散文《桃花源记》(以下简称《记》)是陶渊明辞官归田次年和晚年所写的作品,反映的是他所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也是他政治理想和社会观的集中体现。

同出于陶渊明笔下,《归》和《记》不仅思想内容相近,而且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果能将两篇进行比较赏析,互相印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陶渊明作品风格的了解,而且对师生学习古诗文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诗》和《记》都创造了一个优美恬静的农村生活意境。

我们从《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平旷的土地上,散布着俨然的屋舍和良田美池,苍翠桑竹;更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好一派地广物丰、和平宁静的诱人景象!这是诗人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

这与诗人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所写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景色,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又如《记》里的人们那种“恬然自乐”的愉快生活,和《归》中所描绘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宁静安谧、欢快闲适也非常默契一致。

田园农村,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生息、劳作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环境优美的大自然,更有淳朴、勤劳的劳动人民。

人本性喜欢森林自然,陶渊明辞官归田后亲自参加劳动,“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深深感到农民的淳朴可亲和田园的闲适自得。

因此,在描绘田园景物中常情景相生,写出田园中的情趣、生机和美景,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的农村生活图景,以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这便是诗歌的意境美。

第二,巧妙的构思艺术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在《归》和《记》中,诗人以巧妙的构思艺术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人那种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得到充分表现。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陶渊明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我们看看归园田居 原文翻译吧!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诗歌 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 / 1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译文 归园田居·其一 1、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官 场。

(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 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4)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 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 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园田居》
ài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fán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归 园田居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小组合作探究
(一)从何而归: 1、从何而归? 2、对归来之所的情感是怎样的? (二)为何而归: 1、为何而归? 2、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何理解? (三)归向何处: 1、归向何处? 2、找出相关句子,作以简要赏析。 (四)归去如何: 1、找出体现作者归去后情感去向的词句; 2、明确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阴浓:树阴非常浓密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写了绿树、楼台倒影、池塘、微风、花香浮动的庭院等景物,
写出了景物静谧、安宁、优美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
景语
方宅
情语 恬
特点:
草屋

恬静 幽雅 朦胧和 谐
白描 手法

榆柳 近
桃李 村庄
炊烟 远




语言的质朴自然

狗吠 鸡鸣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知识小讲座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极简省的语言,不加烘托地描摹人 或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知识小讲座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 者的感情。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后的田园诗,写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五首《归园田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

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_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简单赏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这是近景。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第一段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 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 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 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朗读第一段并翻译,思考: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朗读,正音

jùn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朗读第一段并翻译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1)
缘溪行 沿着,顺着 落英 花 缤纷 繁多交杂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 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头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4)
既出 已经
寻向所志
得其船 找到
欣然规往
便扶向路 沿着。从前的
处处志之 作标记
寻病终
及郡下 到……去
问津
诣太守 到……去
从前 计划
不久 问路, 探访
第四、五段译文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 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 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 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 到路。
读准字音
晋太元中 jìn 便舍船 shě 屋舍俨然 yǎn 黄发垂髫 tiáo 间隔 jiàn 诣太守 yì
缘溪行 yuán
豁然开朗 huò
阡陌
qiānmò
便要还家 yāo huán
及郡下 jùn
刘子骥 jì
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归园田居诗句赏析

归园田居诗句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鉴赏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360人评分) 8.2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 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 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 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
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0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是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陶渊明纪念 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 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座落在县南25公 里 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
重修,江南民居风格^
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赏析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 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 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 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 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 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

文本研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
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性本爱丘山”和“士族门阀制度森严”(上品无寒士,下 品无士族),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所以他时仕时隐。 2、最终看清黑暗社会后的彻底悔悟。 3、也许,是一种托词。
文本研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
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性本爱丘山”和“士族门阀制度森严”(上品无寒士,下 品无士族),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所以他时仕时隐。 2、最终看清黑暗社会后的彻底悔悟。 3、也许,是一种托词。
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文本研读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为什么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诗人笔下显得那 么美好?
文本研读
3.归向何处? 思考:为什么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诗人笔下显得那 么美好? 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 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 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诗 境。
自然的乡间景色。
知识拓展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 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 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 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 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 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 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3、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思考: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 意是什么?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保持精神的独立和自由(羁鸟,池 鱼)
思考: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抓住意象分析。
近景: 方宅、草屋——简朴、亲切 远景:村落、炊烟——安详、悠闲 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 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 宁静和平
2.选择人生本真,追求人生价值。王能
3.沽名钓誉,做秀于社会。假隐孟浩然、
“终南捷径 ”
4.洁身自好,淡薄名利。王青松
对于我们
事业上,要取儒家的进取心 精神上,要取道家的自由心 行为上,要取法家的规矩心 生活上,要取佛家的慈悲心
请为陶渊明写一段颁奖词.
• 颁奖词的写法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写意是国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 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 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 多,成就最高。
代表作品:
诗歌:《归园田居》5首 《饮酒》20首
《读山海经》 《咏荆轲》
文赋:《五柳先生传》《桃花园记》
《归去来兮辞》
•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 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 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 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 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 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 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 平淡自然。死后,友人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83天彭泽县令 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 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 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 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陶渊明就 挂印而去,解职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看陶渊明前后期思想的发展

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看陶渊明前后期思想的发展

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看陶渊明前后期思想的发展陶渊明自41岁(公元405年)冬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隐后,就步入了22年的躬耕生活。

他的政治态度入于明确,思想入于成熟。

我们沿着其生活的历程,可看到他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至《桃花源记》前后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

值得指出的是陶渊明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教的熏陶,他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有“大济苍生”之志。

但没落的家世、门阀制度使他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加上统治者的腐败﹑军阀混战,所有这些使得他的愿望志向难以成为现实,这样的客观事实无疑对其生活道路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29岁出仕,在以后十年里几次作官,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降志辱身及来回周旋,使他感到抱负无由施展,是“志意多所耻”,是“违己交病”。

在当时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当他不得志时,便有企羡隐逸的思想。

到了建康时期,他一方面感到人生残破,感到人间虚无,有百年流幻的慨叹;一方面看到周围气氛的不调和 ,于是有了被遗弃的牢骚但又自己解嘲似地说“废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这就是他当时心情写照。

在这一年秋天,他又出来做了彭泽令,这是最后一次出仕,也是最后一次在耕与仕之间的摇摆。

经济压迫的痛苦使他常常不能安于田园;要求自由的个性,又每每唤他脱离仕宦的樊笼。

但终因“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陶渊明坚定地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归去来兮辞》写于作者辞去彭泽令初归家时,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了解其思想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中着力描写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他的高洁志趣。

这篇作品在他的生活史上有着对前段生活总结的性质。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这大概是经济上的困难,“眷然有归与之情”。

此外“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是其归隐的另一原因。

因此他初归后感到“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发出了“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的由衷感慨。

归园田居(1)

归园田居(1)
进退皆人生,吾心即归途
一位是东汉末年的一世之雄,易中天评价"聪明透顶, 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 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 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另一位是东晋末年的隐逸之宗,苏轼评价他"欲仕则仕, 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 食;饱则鸟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敲竹杠:指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务或 抬高价格,利用别人的短处或不利地位,从中渔翁得利。
品读古诗
整首诗围绕着哪个字而写?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因何而归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误 落 尘 网 中 ,一 去 三 十 年 。
久 在 樊 笼 里 ,复 得 返 自 然 。
尘网 樊笼
双重含义
外在:官场 世俗的社会 和田园相对
内在:俗念 和本性、天性、人的守拙相 对。
因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田园日暮想,安得久离析。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归去来兮辞》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归向何处
以动衬静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落、炊烟 狗吠、鸡鸣
近景 远景
视觉 听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源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 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 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 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 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 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 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 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
世外桃源: 原指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 业理想社会。 后来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也指不受外 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后 多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到明朗。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 不足为外人道 不足挂齿 微不足道
• (1)不希望外人破外桃花源的宁静祥 和。 • (2)桃花源中人心存戒心,避免战乱, 不愿让外人知道。 • (3)为文寻找未果,设下悬念,使故 事更加离奇。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还写太守与刘 子冀先后探访未果的作用是什么? • (1)、增添了神秘色彩。 • (2)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 现的理想社会。
第二段从3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 进行而来描写
活动(往来种作);穿戴;精神状态
项目书81问题探究 第5、
• 渔人说得是期末以来的历史:朝代更迭, 战乱频繁;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状 况。 • 桃花源人叹惋:外界动荡不安,人民生活 困苦。
第四段,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 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 的理解
段意归纳: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 为 外人道也。”
四读:读思想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题眼为: “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官场
为何而归? 洁身自好 田园

“愿”具体指什么?
享受田园劳作之 乐,按照自己的意愿 生活,不在污浊的现 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段意归纳: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 然自乐。
1、仿佛:隐隐约约, 好像。 2、舍:shĕ, 离开。 3、才:只、仅仅。 4、豁然: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5、屋舍:房屋。 6、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7、属:类。 8、交通:交错相通。 9、悉:全、都。 10、怡然:愉快的样子。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一、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政治上 动荡不安。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 晋恭帝,改年号为“永初”。次年, 刘裕采用阴谋手段,用毒酒杀晋恭 帝篡位。 晋朝一直实行门阀制度,政治 黑暗。
•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 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卑躬 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现实社 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 不入的感情。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 子: 。 2、描写桃花源优美自然环境的句 子: 。 3、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 子: 。
4、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的 句子: ; 。 5、桃花源的形成与经过(桃花源 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
6、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 子是: 7、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的原因: 8、那三处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 的理想社会:
1、既:已经。 2、扶:顺着、沿着。 3、向:先前的。 4、志:A做标记。B记号 5、及:等到。 6、诣:到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 着原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标记。 回到武陵郡,去拜见太守,报告了 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 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 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 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了尽头, (紧接着)就出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 (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 从洞口进去。初进时, 洞口很窄, 仅容 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 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 整齐齐,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 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 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来来往往 耕田劳作, 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 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 都充满喜悦之情, 显得心满意足。
1、交通 :(古)道路纵横交错。 (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 (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 3、无论 :(古)不要说 (更)不要 说 (今)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5、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好 6、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地方
层层设疑
美丽的桃花源,不禁 寄托着陶渊明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而且已经衍化成 了人类精神失意时的避难 所,成为抚慰人类心灵的 一处胜地,因此,人们世 世代代寻找下去。
作业:请你发挥想象, 用“桃花源真美啊!你 看, ”的句式描绘一 下桃花源的景色。 要求:至少三个段落,不少于 200字。
作业:就“问所从来,具答 之”和“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两句话,改写成小剧本。 最好加上人物的神态描写和 动作描写
回味诗歌的语言
平淡自然 朴实无华
富于情趣 意境醇美
从朴实、平淡、自然的语 言之中渗透出一种清幽而淡然、 豁达而洒脱的平和心态;
从普通而平常的种豆耕作
之事中折射出一种坚定而执着、 清高而质本的人格……
就在这劳作的尴尬 与辛苦中,我们体会到了一 种决绝而执着的力量;看到 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欢悦; 感受到了一种平淡的言辞, 一种诗意的躬耕;触摸到了 一个朴实无华、洁身自好的 高贵的灵魂……这就是陶渊 明!
第一自然段对美丽桃林美景的描写 有何用意?
1、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 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 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描写桃花源美 好做了铺垫。
第三段文字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1)村中人热情好客的风尚。 (2)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第二三段从哪几个角度描绘桃花源?
1、优美的自然环境 2、安宁的社会环境 3、淳朴的民风。
初读---读字音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huì ) (xīng)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hè) 道狭/草木/长, (zhǎng)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感悟“抓词色”、“找诗眼” 这两种方法在古典诗歌鉴赏中的 作用 2、通过对一些诗歌的解读,引 导学生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进 而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诗 歌的情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 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 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 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 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 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在自给 自足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
1、乃:竟、竟然 。 2、具: 详细地 3、要:通“邀”邀请 4、闻: 听说 5、咸:全、都 6、率: 带领 7、妻子: 妻子儿女 8、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9、遂: 于是、就 10、乃: 竟、竟然 11、无论:不用说,更不用说 12、叹惋: 感叹、惋惜 14延:邀请 15、皆: 全、都 16去: 离开 17语:告诉 18不足:不值得 19、道:对说
41岁时,他“不为五斗米折 腰”,挂冠而去,回到了庐山山 脚的西南部的老家。对刘裕政权 的不满,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 是,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 手中的笔来书写情怀,刻画一个 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社 会,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 情趣。
•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没有战争。环境优美,物产丰富, 人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和平安 定。 • 不能实现。(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
1、为:作为 2、缘:沿着 3、远近:侧重于强调远。 4、之:助词,无实义。 。 5、逢:遇见。 6、鲜美:今义: 指食物味道好。 古义:(色彩)鲜艳美丽。 7、异之:以之为异,对见到 的景象感到诧异。 8、穷:穷尽。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 鱼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 忘了 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 长达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花草鲜嫩美丽, 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又 往前走, 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文学常识识记
•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东 晋)朝的(陶渊明),名(潜),字 (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后人 称为(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 园)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 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 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 等。
二、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 第一段 •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 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 /前行,欲/穷其林。
• 一找诗眼 二抓词的感情色彩; • 诗眼是诗歌的点精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 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以 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 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 其实很多的诗歌诗人都是遵循着先叙事或写景, 然后抒发情怀的原则。这样一来许多诗歌的最 后一句就成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依托所在。所 以我们在解读诗歌主旨时,可以有意识地抓住 最后一句来揣摩、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