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便秘临床经验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上)——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
【 关键 词】 学术思想 ; 调理脾 胃法 ; 路志正教授
【 中图分类号】R 4./7 【 29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 61 (020 - 05— 5 17 — 63 21) 1 00 0
一
、
“ 调升 降 ” 的基本思 想
胃升降 失 常 而 设 , 脾 气 上 升 , 阳 得 升 , 使 清 胃气 下
“ 中庸” 中正 ” “ 的含义 , 调升降” “ 主要针对 中焦脾
“ 上下之位 , 气交之 中, 人之居也” 气交之分 , “ 人气
从之 , 万物 由之 , 此之 谓 也 。 如升 降 乖 戾 , ” 就会 导 致
基金项 目: 国家 93 7 科技计划项 目( o2 9 B2 0 ) 重大新药创制 N C C 5 04 , 0 3 ( o 20 Z 0 3 1—0 5—3—8 ; 京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o N .09 X90 0 )北 N.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02年第 7卷第 l 期
W0l Junl fnertdTaioa adWet1 M d i 2 1 V 17 N . r ora o It a rdtnl n s 3 ei n 02,o. , o 1 d g e i e3 ce
・5 授调 理 脾 胃学 术思 想 研 究 之 五 ( ) 上
— —
路志正教授 调理脾 胃的理论核 心—— “ 调升降 ”
刘喜 明
【 摘要 】 路老提出了“ 中央 , 四旁 , 志 , 持 运 怡情 调升降 , 顾润燥 , 纳化常” 十八字诀 作为学术思想
的核心 , 是调 理脾 胃学术思想 的提炼和升华 , 胃为气机升降 的枢纽 , 以“ 升降” 调理脾 胃中居 脾 所 调 在
【老中医】路志正以温法治脾胃病经验
【老中医】路志正以温法治脾胃病经验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当代脾胃病大家,对临床各种疑难杂症,多从脾胃入手,每获捷效。
笔者有幸跟随路志正学习,现将本人学习的点滴体会阐述如下。
路志正认为,人体的阳气,如同阳光之于花草树木,是生命产生的原动力。
脾胃居中,不仅为阳气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所以,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阳气的产生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脾胃在五行属土,土乃万物之母,以厚德载物,德者,神气也,为用,属阳;物者,有形之质,为体,属阴,德乃物的功能体现。
对于脾胃而言,阳气如同釜底之薪,是脾胃腐熟水谷的动力源泉,为土之大德。
而脾阴、胃津为物属阴,也可以说是脾胃功能的固态体现,但需阳气的温运才能释放其能量,发挥其功用。
如果饮食不能节制,进食生冷,伤及脾胃阳气;或恣食肥甘厚味,加重脾胃负担,宿食积于胃中,早期多为湿食中阻,继而化热,酿成湿热,出现胃脘胀痛、反酸、烧心、呃逆、纳呆、口干口苦、大便黏腻排出不畅或便秘等症,日久不去,由实转虚,伤及脾胃阳气。
正如《医学纲目》云:“脾胃之症,始则热中,终传寒中。
”而温运中阳,可以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否则阳衰土败,土湿水寒,水盛土湿,万物萧条”(《四圣心源》)。
这在脾胃病的中后期、以及老年或体弱之脾胃病患者中尤为突出。
所以,路志正认为:脾胃之德运昌盛,才能使其升降相因,燥润相济,纳化如常,则气血充盛,阴阳平和,万物生机盎然。
随着西医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很多临床医生忽略了中医四诊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过度依赖西医检查手段和结果,胃炎、肠炎、溃疡、糜烂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皆以炎症对待,以苦寒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品,如蒲公英、连翘、黄芩、黄连等,损伤脾胃阳气、戕伐其升发之性,致中焦虚寒,升清、运化无力,水湿停滞为病。
故叶天士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中阳不足,脾失健运,内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外又易感时令之湿,则寒湿内生,壅滞中宫,虚与湿、寒兼见。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十八字诀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十八字诀调理脾胃十八字诀国医大师路志正行医七十余载,特别重视中医理论研究的继承与创新。
在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系统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
现将路老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以启后学。
一、持中央中医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它在继承中国古代哲学、道家观念、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与思维方式,始终把人与自身(即灵与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和谐作为宇宙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以及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路老认为在当下作为一名中医师,特别要注重培养并坚守中医的原创思维。
如何培养中医的原创思维呢?路老指出中医药学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这棵参天大树。
自古有云:“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培养充实的文化底蕴对于成为一名中医师大有裨益。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实为医生所必须具备之素养。
“持中央”作为路老调理脾胃十八字诀的开篇之词,既有表达临证立法处方准则之意,更重要的是强调医者需领悟中华文化之精髓,形成较为系统的中医思维。
1. 中庸之道,执中致和“持中央”不仅作为医理指导诊疗,更高层面反映了中医需具有的中华文化之底蕴。
“持,握也”(《说文解字》),“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持”又引申为控制、掌握。
“持中央”之“持”是立足、居于、把握的意思。
“持中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强调中医应遵循中庸之道,顺势而为。
“持中央”之“中”,既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宇宙万物的根本认识:人与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又体现了当医生处理矛盾问题时的行为准则:不偏不倚,执中而致和。
医道即人道,亦达天道;救人即做人,皆达君子人格。
《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素问·调经论》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
名老中医路志正临床经验
路志正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李锡涛路喜素整理编者按路志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妇、儿、针灸亦有较深造诣,曾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法国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本文系统介绍路氏在学术思想上善调脾胃,重视湿邪以及倡导临床思维科学化的观点,临床特色方面,重点介绍他对疑难病证、心痹、心痛、痹病、中风的治疗经验。
在医论医话上,记载他治疗脑晕、脑水肿并肾衰、濡泻、呕吐、胃痛、湿证喉喑的独特见解。
并把他毕生使用,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五首附于文末。
纵观全文,可知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的辨证思路,诊治特色,立法处方,灵活化裁均有独特见解,不失为临床大家的风范,这些经验对于中医同道有极大参考价值。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赵濂《医门补要》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男,汉族。
1922年1月18日生于河北藁城县一个中医世家。
父亲从事中文工作兼通医理,尤精古文与周易;伯父路益修系河北名医。
受家境熏陶,路氏自幼即立下从医之志。
6岁入学,课余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入门书籍。
1934年进入伯父创办的河北中医专科学校学习,曾特聘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专门教授古文,又拜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己先生为师,经过五年磨砺勤求,不仅熟读经典,且随师侍诊抄方,临证能力迅速提高。
1939年毕业后以优秀成绩通过河北省政府统一考试而获中医师资格证书,悬壶藁城,服务桑梓。
解放初期,路氏被调往卫生部中医部门(1955年改为中医司)专作技术指导工作,曾前往辽宁、吉林、山西、安徽等地考察指导中医工作,发现和推广了不少中医经验。
此间还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为志愿军战士治病疗伤。
1958年他通过深入基层,初步总结制订了一套中医临床工作的规章制度。
他还积极参加董德懋教授创办的《中医杂志》工作,任编委多年。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三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三——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持中央,运四旁”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18字决作为其学术思想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浓缩和精华。
本文就“调中央,运四旁”的含义、理论基础、现代支撑、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尤其是脾胃与五脏、六腑、经脉、气血、五官九窍以及关节之间关系的论述精到,可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1 “持中央,运四旁”的基本思想路志正教授提出的“持中央,运四旁”与《素问·玉机真脏论》中的“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以及《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的“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有同工异曲之妙,而其更加精炼,是路老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
1.1 “持中央”的含义“中央”是一个方位或时空的概念。
从地理方位而言:东西南北,加上中构成五方;从空间立体而言:上下左右,加上中构成五面;从季节而言:春夏秋冬分属四季,加上长夏,构成四时五季;从气候而言:风热燥寒,而湿居其中;从五脏而言:心主火属南,肾主水属北,肺主金属西,肝主风属东,脾主湿属中央;从五色而言:肝青,心红,肺白,肾黑,而脾黄。
这就是中医“四时五脏阴阳”和“藏气法时论”的概念。
此处“中央”主要是指脾胃。
“持中央”之“持”是立足、掌握、把握、固守的意思,“持中央”就是立足于中央,掌握中央、始终围绕中央脾胃的特性和生理功能,结合脾胃与五脏其他各脏腑的生理病理关系,治疗与脾胃有关的各种疾病。
1.2 “运四旁”的含义“运”是灌溉、通达、运输、运送的意思。
四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五脏、六腑、四肢、经络、筋脉相对于“中央”脾胃统称为四旁。
路老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水液和津液”三类物质,化生气、血、营、卫、津、液、精、髓、骨、脉等,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空窍、腔隙等,所以说“运四旁”,“运”不仅有运送、营运、营养的概念,也有通道、枢纽、中枢的意思。
国医大师路志正重脾胃调五脏六腑十八字诀
国医大师路志正重脾胃调五脏六腑十八字诀路志正(1920-),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名誉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心病专业副主任委员。
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国医大师”。
从医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外科等亦有很深造诣。
主编著作有《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内科急症》《路志正医林集腋》《实用中医心病学》等。
路老重脾胃调五脏六腑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1.持中央,运四旁“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故“中央”即指中焦脾胃。
“四旁”并不局限于四肢,除“中央”脾胃以外的其余脏腑、十二经脉,甚至运行于全身的气血津液等均属于“四旁”范畴。
路老认为:持中央可以“生养气血”“滋养五脏”“生长肌肉”“束利机关”“通利孔窍”“滋养脉络”,故调理脾胃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中之重的核心。
治疗特色:善调升降,“动”中求衡。
路老治病侧重脾胃,善从脾胃着手治疗五脏六腑的疑难病证。
而调脾胃又首善调升降。
因为路老的学术思想最重视“动中求衡”,认为生命在于“动”,动而不止则变化生。
远刚燥,药取轻清展气。
堆积的病理产物非单纯化痰行气、利水、消积、活血所能除。
关键:如何恢复脏腑的自身功能,使脏腑“动”。
路老使之动的方法:不用蛮力、不用刚燥、善以巧制胜。
多用花蕊卉穂芳香之品、以轻清展气。
如八月札、娑罗子、玫瑰花、绿萼梅、玉蝴蝶、金蝉花或蝉衣等轻清之品。
2.调理脾胃的具体方法——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1.怡情志《素问》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病变以气机失常为病机,主要损伤肝、脾、心。
而脾居中属土,为五脏六腑之源,最终必为情志所伤,致纳运不畅,升降失调,诸病由生。
国医大师路志正活用名方的经验举隅
国医大师路志正活用名方的经验举隅杨利,指导:路志正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摘要】路志正教授临床强调辨证论治,用方灵活多变,常活用古代名方,在辨证的基础上,紧扣制方之旨,抓住根本病机,拓宽了主治范围,如用原治泄泻之痛泻要方治疗木旺土虚的眩晕;用风劳之秦艽鳖甲散治疗阴虚内热之风痹;用湿热痹证之当归拈痛汤移治皮肤病。
显示了路老深厚的临床功底和灵活的临床思维,值得我们继承研究。
【关键词】名医经验;路志正;痛泻要方;眩晕;秦艽鳖甲散;风痹;当归拈痛汤;皮肤病【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64(2012)02-0056-03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寝馈歧黄70余载,经验宏富,临证强调辨证思维,用方灵活多变,疗效卓著。
余有幸跟师路老二年,蒙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尤其对路老活用历代名方的经验有深入的了解,今举数则,并附一己之心得,就正于同道。
1痛泻要方巧愈眩晕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本为治土虚木贼之泄泻而设,《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
”[1]路老则独具巧思,指出应用本方当着眼于“抑木扶土”四字,而不囿于病名,如此方能活用无方。
本方不仅可治泄泻,对于头晕、头痛等多种病证,只要合乎病机,均可奏效。
【病案举例】患者女性,69岁,石家庄人,2008年5月28日因“头晕反复发作10余年,伴耳鸣”初诊。
患者头晕反复发作,约每周发作一次,每次晨起即发作两小时,有时天旋地转伴恶心,耳鸣如蝉。
多方服中药治疗,遍尝镇肝熄风、益气聪明汤等方药,仍头晕耳鸣,平素心悸、无力、视力模糊,口干渴,但不敢多饮,纳少,稍多食易脘胀、泛酸,大便不成形,日一、二行,尿频,以后半夜为著,舌红少苔,左手脉沉弦,右手脉弦细弱。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便秘临床经验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便秘临床经验2021-09-221、健脾和胃法饮食入胃,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是为大便。
正如《儒门事亲》所云:“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
若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劳倦所伤,或情志失调,忧思伤脾,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便秘。
由于脾胃虚弱,升降失司,便秘常伴有胃脘胀满隐痛,纳差,舌淡苔白,脉虚等,治疗应用健脾益气、和胃畅中之法。
【病案举例】胡某某,女,58岁,汉族,已婚,2006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便秘25年。
患者有便秘病史25年,来诊时症状:便秘,大便量少,胃脘胀满,纳差,不喜饮水、水入则烧心、呕吐,失眠,喜甜食及冰激凌,面色晦滞,舌淡,苔薄白,脉虚弦。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结肠息肉,胃下垂病史。
中医诊断:便秘。
西医诊断:结肠功能性不蠕动。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斡旋失司,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便秘。
治以健脾益气,和胃畅中。
药用:太子参20g,生白术30g,炒山药15g,生谷芽20g,生麦芽20g,焦山楂12g,炒神曲12g,厚朴12g,当归12g,桃仁9g,炒杏仁9g,佛手10g,炒莱菔子12g,炒枳实12g,紫苑12g,桔梗10g,八月扎12g,白芍12g,14付。
药后大便秘结较前好转,原大便4~5日一次,现1~2日一次,胃脘胀满减轻,纳食尚可,寐不实,小便量少,不喜饮水,舌边齿痕,苔薄白,脉沉滑。
上方去太子参,桃仁、杏仁,八月扎。
加西洋参10g(先煎),生首乌12g,炒莱服子改为15g,炒枳实改为15g。
药后大便稍干,1~2日1行,胃脘不适好转,睡眠欠佳,脱发,眼干涩,眼痒,饮水少,小便量少,纳食可,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
上证便秘系脾胃升降失和所引起,故重用生白术、炒山药健脾以调中,炒枳实、厚朴、谷麦芽、山楂、神曲理气消导以和胃。
但脾胃升降关乎肺与肝,故于方中佐入宣降肺气之紫苑、桔梗,疏肝解郁之佛手、八月札。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访谈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5卷第7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0,Vol.5,No.7 ·专家论坛·基金项目:国家973科技计划项目(No.2009CB523004);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No.D08050703020803)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通讯作者:刘喜明,Email :lxmhos@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访谈录刘喜明 路洁【摘要】 路志正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从医七十余载,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核心的学术思想。
针对路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脉络、理论基础、与古今现代医家的区别、调理脾胃的内涵、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学术问题采访路老,并系统整理,以了解路老学术思想面貌。
【关键词】 路志正;调理脾胃;访谈 路志正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从医七十余载,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外科等亦很有造诣,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核心的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及疑难病证学术思想,在国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今就路老调理脾胃学术思想访谈录进行整理,以便启迪后学。
一、路老您说说调理脾胃学术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以便对我们读书学习有所帮助。
路老:说学术思想还谈不上,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补充,我也是一直在学习,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和发展,要说调理脾胃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也可以说四个阶段吧。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因素对我影响很深,第一,我出身在河北省藁城,相距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家乡正定县很近,当地的医生大都把李东垣的著作作为启蒙读物,我在学医始时也读这些书籍,对我影响深远。
路志正成才经验总结
1.2白天看病夜读书:1938年伯父在南薰开办红万 字分会施诊所,主要解决路老等学生临床实习。随师 侍诊,是临证实践的第一步。路老初见患者病情复杂, 寒热交错者,茫然不知所措。但边抄方,边体会老师诊 病时的一言一行,侍诊Et久,则对老师辨证思路、方法、 处方遣药的特点和规律,有所了解和掌握,并能逐渐进 行独立思考;对疑难不解者,则结合中医理论,动脑思 考悟出其中奥秘。许多病证不经过实践,殚精竭虑的 悟性,是难以认识和掌握的。一些危急重证,只有书本 知识,没有亲身体验,就不能当机立断,危在顷刻。随 伯父侍诊时,曾治1名患者,男,39岁,证见头身汗出 如雨,四条毛巾擦拭不迭,心慌气促,四末厥逆,脉细如 丝,诊为大汗亡阳之证。投以大剂参附,随煎随饮,3 小时后汗收厥回而苏。类似这样病例在路老侍诊时较 为常见,对以后路老独立应诊抢救危急重证教益很大。 1939年后,路老独立应诊。凡日间疑似难辨、方法处 方无把握者,则带着日间存在的疑问于晚上研读喻嘉 言《寓意草》《章楠医案》《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 医案》等有关医籍,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为提高疗效 下功夫。1950年,路老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后 留卫生部中医技术指导科工作。 1.3重新学习获新知:1973年路老转到广安门医院 工作。这是路老在中医工作中的一大转变,更是路老 的夙愿。面对城市病种与农村疾病不尽相同,脑力劳 动多的情况,路老制定r重新学习的计划。1)温故知 新:结合当前常见病、多发病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感冒 有风寒、风热、气虚之不同,有顺证、逆证之殊,初、中、 末期之别,温热病多易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高热神昏 等变证,逐步摸索出一套疾病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的 规律,制定出相应的医疗方案,包括外敷、内服、针灸、 拔罐等中医综合疗法(杂合以治),始能控制病势,灵 活应变。2)汲取新知:中西医药杂志、科研资料等,路 老均及时批阅,以了解其信息和动态,从中得到启发和
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从7种证候方面论治
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从7种证候方面论治路志正教授,字子端,号行健,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200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路老精通中医经典,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以胃气为本”的祖国医学理论。
如对于现代高发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强调饮食失调损伤脾胃的致病因素,对以此引发的气虚、血少、湿蕴、痰阻和气机紊乱的病候,辨证寻求发病之源,论治着眼于“调中央以通达四旁”,法取中庸勿劫胃津、勿伤脾阳,组方升降相宜而顾润燥,用药讲求四两拨千斤。
本文拟对路老从调理脾胃治疗胸痹经验加以介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纵观古今文献,胸痹的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尤与气虚、痰火、血关系为密切。
虚乃正气亏虚,实则风、火、痰、为患。
而路老认为,胸痹病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然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则是其共同的发病机理。
正如喻嘉言所说:“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气不用,阴气上逆之候也”。
叶天士亦指出:“若夫胸痹者,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
胸中阳气,又名宗气,是心、肺二脏功能的总概括。
宗气的强弱,与脾胃的健运与否有直接关系,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各部都必须通过脾胃及其经脉的作用,而获得后天的营养,始能精力充沛,机体健康。
若脾胃一衰,则百脉失养,诸病丛生。
故《黄帝内经》有:“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训,更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由此可知,心肺虽居上焦,实赖脾胃之健运,脾胃为宗气之源。
路志正:三个茶饮方,喝出好睡眠
路志正:三个茶饮方,喝出好睡眠编者按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常有失眠状况。
从中医角度看,睡眠是阳入于阴的过程,因此任何影响到这个过程的因素都能造成失眠。
现代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肝胃不和、心肾不交和湿热中阻等。
国医大师路志正在本文中针对这三种状况给出了日常的茶饮方,如果您正在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不妨一试哦~用橘茹饮治疗肝胃不和的失眠中医讲“木疏土”,这里的木指肝,土指脾胃,是说肝的精神情志、疏泄功能正常,则有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胃肠道蠕动。
这句话强调了人体精神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因为在病理条件下,往往“木不疏土”,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停滞,胃气上逆,进一步影响膈肌下降,造成胃失和降而卧不安的失眠状况,即《内经》中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的道理。
我在广安门医院曾经治疗过一个斯里兰卡妇女的顽固性失眠症。
这位病人巴某某,当时55岁,已经失眠6年多,一直吃安眠药。
她到中国后,被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引,开始练习气功,失眠症状也得到缓解。
而近几日失眠症状又开始加重,于是前来求诊。
她说最近入睡非常困难,入睡后也睡得不深,听到一丁点儿声响就会惊醒,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
我看她形体瘦削,目眶发黑,双目乏神,肌肤干燥没有光泽,在诉说自己的症状时连连打嗝,说起自己的病还不断叹息,就问她:“是否有胸肋疼痛?胃口怎么样?”她说右侧胸肋经常疼痛,胃口一直不好。
我确诊为肝胃不和,胆失宁谧造成的失眠,所以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16天后,这位病人复诊,面色红润,肌肤润泽,她说现在吃饭也香,睡眠也香,只剩下陈年老病腰脊酸痛,希望我帮她调理调理。
我就给她开了益气养心,健脾补肾的药方,以整体调理、巩固。
同时也是进一步巩固失眠的治疗。
这种类型症状的失眠,可以用温胆宁心的方法治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治本。
作为家庭疗法,这里推荐橘茹饮。
材料:陈皮30克,竹茹30克,柿饼35克,姜3克,白砂糖8克。
将橘皮洗润后切成约1厘米宽的长条;竹茹挽成10个小团;干柿饼切成约0.2~0.3厘米厚的片;生姜洗净,切成0.1厘米厚的薄片。
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经验
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经验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经验疏肝健脾治瘾疹兼月经不调刘建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陈某,女,24岁,1990年生, 2014年5月24日初诊。
就诊时令:小满。
患者主诉荨麻疹伴全身瘙痒9个月。
患者9个月前因工作压力较大,情绪低落,开始出现荨麻疹,全身皮肤呈风团、红斑伴有瘙痒,遇热发作,并与情绪有关;心情急躁时发作尤甚,温度下降,情绪平稳后约半小时自行消退,有轻度头晕,饮食、睡眠可,大便日1次,黏滞不爽。
小便调,月经延期,每次延后约半个月,经量、经色、经质正常,末次月经行于2014年4月17日。
望其形体中,舌质淡红、舌尖偏红、苔根部白腻,脉象沉小弦无力。
辨证:肝郁脾虚,风郁肌表。
治法:轻清宣散,清热活血,疏肝健脾。
方药:浮萍8克,牛蒡子12克,蝉蜕(去净土)12克,菊花10克,丹皮12克,浙贝母12克,薄荷(后下)12克,赤芍15克,荷叶12克,炒蒺藜12克,地肤子15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当归12克,夜交藤15克,川牛膝12克。
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14剂后,风团、红斑减,瘙痒轻,遇热、心情急躁时发作减轻,轻度头晕,大便日1次,已不黏滞。
小便调,月经延期,每次延后约半个月,经量、经色、经质正常。
望其舌质淡红、苔根部略腻,脉象沉小弦有力。
已收效,效不更方,再进14剂。
三诊:服药14剂后,风团红斑减,瘙痒轻,遇热、心情急躁时已不发作,轻度头晕,大便日1次,已不黏滞。
小便调,月经如期而至,且经量、经质正常,诸症皆消。
按:荨麻疹中医称瘾疹,多为风邪袭表,胃肠湿热、血虚风燥所致,本案乃肝郁脾虚、风郁肌表而然,路志正法以疏肝健脾、清热活血治之。
药用浮萍、牛蒡子、蝉蜕、菊花、荷叶、地肤子轻清宣散,祛风止痒;而炒蒺藜、薄荷既有祛风止痒之用,又具疏肝解郁之功,路志正用之,可谓匠心独运,两擅其功。
炒杏仁、炒薏苡仁,一宣肺畅上;一健脾畅中;乃路志正常用对药之一。
他如丹皮、浙贝母、赤芍、当归、川牛膝、夜交藤之用,其意有二:一有清热活血调经之能;二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现代名医传记之路志正
现代名医传记之路志正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路志正:杂病圣手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我国政府组织评选的首届30位国医大师日前揭晓。
他们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旗帜。
他们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五千年中医药血脉代代相传做出重要贡献。
从今天起,请您随本报记者走近这些国医大师们。
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
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依然精神矍铄,依然笑容满面,再次采访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时,他为人谦和的话语以及对中医药参与医改、教育、继承创新等热点问题的关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可他仍一如既往地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对中医药的坚信与执著始终不变。
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治疗疑难病是中医的优势,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基于这种认识,加上大胆实践,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病屡起沉疴。
一患者因瓦斯爆炸,头肿如斗,西医束手无策。
路志正依据温疫理论,按大头瘟辨治,不久获痊愈。
包钢一位被钢水喷射全身而灼伤的职工,皮肤严重烧伤,持续高烧40℃,神志模糊。
路志正以中医湿病和外科理论,控制了患者的败血症感染和休克,经过18天抢救成功。
路志正临证经验选介
路志正临证经验选介王秋风;刘宗莲;路洁【摘要】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为人谦和,医术精湛,在学术上学兼各家,博采众长,尤重脾胃学说,其学术风格独特,临证经验丰富,笔者试从调治杂病宗脾胃、辨证论治重湿邪、三因制宜尚整体、以平为期察阴阳、综合防治倡养生5个方面对路志正教授的临证经验做粗浅分析,并附病案说明.【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10【总页数】3页(P1398-1400)【关键词】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路志正【作者】王秋风;刘宗莲;路洁【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三芝堂诊所,北京 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路志正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出身中医世家,医术精湛,为人谦和,行医7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诊病细致入微,现将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注重后天之本,提出“调中央以通达四方”的理论思想[1]。
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其升清降浊功能乃一身气机协调之枢纽,同时其居于中州的地位,又使其成为五脏的核心,亦成为诸邪易犯之地,故调护脾胃已成为其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
他擅长治疗消化系统、风湿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内科疾病,兼调妇儿,治疗疾病遵从李东垣“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脾胃论》)之旨意,治法博取众家之长,“重在升降、顾其润燥”,疗效甚佳。
案1:患者朱某,男,62岁,主因“头晕反复发作5年余”于2004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头胀,测血压波动在140~160/90~100 mmHg,诊断高血压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
症见头晕时作,甚则视物旋转,伴口干欲饮、晨起口苦、痰多而黏稠,纳可,睡眠多梦,大便略溏,舌胖边有齿痕,中有裂纹、质红,苔薄黄,脉沉细,中医诊断眩晕,证属痰浊中阻,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疑难病证学术思想研究之一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疑难病证学术思想研究之一刘喜明;路洁;苏凤哲;姜泉;尹倚艰;高荣林;朱建贵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9(4)2
【摘要】路老善于应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证,文章通过对路老调理脾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应病证范围、基本思想、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揭示路老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内涵,为临床采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相关病证提供基本方法和理论指导。
【总页数】4页(P82-84)
【关键词】调理脾胃概念;内涵和外延;学术思想
【作者】刘喜明;路洁;苏凤哲;姜泉;尹倚艰;高荣林;朱建贵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R242
【相关文献】
1.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疑难病证的学术思想研究之三——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持中央,运四旁” [J], 刘喜明;路洁;苏凤哲;冯玲;尹伊艰
2.从“顾润燥”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的学术思想 [J], 冯玲;苏凤哲;刘喜明;路洁
3.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疑难病证的学术思想研究之二 [J], 刘喜明;路洁;苏凤哲;伊倚艰;姜泉;冯玲;高荣林;朱建贵
4.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下)——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 [J], 刘喜明
5.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上)——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 [J], 刘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路志正临证经验选介
路志正临证经验选介
王秋风;刘宗莲;路洁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2)010
【摘要】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为人谦和,医术精湛,在学术上学兼各家,博采众长,尤重脾胃学说,其学术风格独特,临证经验丰富,笔者试从调治杂病宗脾胃、辨证论治重湿邪、三因制宜尚整体、以平为期察阴阳、综合防治倡养生5个方面对路志正教授的临证经验做粗浅分析,并附病案说明.
【总页数】3页(P1398-1400)
【作者】王秋风;刘宗莲;路洁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三芝堂诊所,北京 1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高体三教授临证经验选介
2.畅达临证经验选介
3.路志正临证病案实录——包钢医院日记
4.妇科临证经验选介(上)
5.妇科临证经验选介(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路志正成才经验总结
路志正成才经验总结
高荣林;路洁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08(3)3
【摘要】路志正,男,86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大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老年康复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厦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校长。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高荣林;路洁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路志正谈临床带教中病案的书写
2.路志正健脾养血通络法诊治局限性硬皮病经验
3.国医大师路志正验案三则
4.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科疾病3则
5.路
志正调理脾胃法在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