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祖国,我终于回来了》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归国华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归国华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国华侨的心路历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归国华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华侨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 教学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祖国的发展历程,通过讲述几个归国华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热爱祖国的心路历程。

3.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国华侨为什么会选择回到祖国?他们回归祖国后是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4 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归国华侨回国后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归国华侨的心情。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祖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情况,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归国华侨的爱国情怀。

6.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归国华侨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华侨的爱国行为和精神品质。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祖国的伟大历史和壮丽山河;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记忆和情感。

呈现(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祖国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2.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图片,让学生用词语进行描述。

学习(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2.学生完成文中的阅读理解题,检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1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文,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祖国的理解进行梳理和归纳。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展示以及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伟大和壮丽。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能力不够流利,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加注重口语表达的练习。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祖国相关的诗歌和歌曲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对祖国的认知。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章大意,了解四位华裔留学生去国后的生活经历及他们共同的思乡之情;2.理解词语的意义,比如“闽南话”、“感慨”等;3.听懂、理解短文中的细节和概括内容,提高听力水平;4.口头表达,感受不同地方的语言和文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情。

2. 常识教学1.安排听讲及认真阅读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提高字词句语的吸收与运用能力;2.给学生提供相关常识的知识,如留学生的生活状态,他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

3. 导入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听过“留洋”这个词?询问学生对留学的看法,让学生谈一下:“你们认识一些留学生吗?他们是为什么留学的?他们能否适应异国生活?”4. 阅读1.听读短文,学生边听边跟读;2.著重讲解生词、生疏词语;3.鼓励学生在集体朗读时(或结对活动)寻找措辞贴切,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方法;4.让学生抽取关键词,找出文章的主题。

5. 内容解读老师讲解短文背景、四位华裔留学生的生活经历等。

可以使用PPT展示,让学生更加图像化地了解。

6. 情感体验在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与广阔,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 感悟提高学生提高对课文学习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扩展延伸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8. 小结总结一下这篇短文的主旨:发扬祖国爱国精神,成为崇尚和平、关心周围、热爱祖国的好公民。

二、教学反思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准备,老师重新认识到课文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方面,文本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即听、说、读、写;另一方面,文本教学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次教学中,通过针对每篇语文课文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在听读中重点讲解生词、生疏词语,著重发挥语感的感受力,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体验和了解精髓内涵,进一步拓展思维、促进思考、提高语文能力。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认识祖国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祖国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发展历程,阐述祖国的伟大成就。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祖国的发展历程及伟大成就。

2.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二)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合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新课导入:讲解祖国的发展历程,阐述祖国的伟大成就。

3. 案例分析:分享具体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七、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汇报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祖国的伟大成就。

2. 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祖国的繁荣富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十、教学反思:《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设计(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回归祖国的意义,认识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2.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七、教学重点:1. 回归祖国的意义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

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分节指读课文(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3)分男女生读课文1、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美国*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3)能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和自豪。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难点:(1)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和自豪。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提前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祖国,我终于回来了”?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解释原因。

4. 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和自豪?(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祖国。

(2)请学生选择一位科学家,了解其故事和贡献,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过程(续)5. 情感态度培养:(1)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和自豪。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感悟、实践,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热爱祖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作文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韵味。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我的中国心》、《我爱这土地》等,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2. 学生能够总结和提炼文章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3. 学生能够基于所学知识,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 总结和提炼文章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1.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讨论。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地图或图片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2. 教师讲解生词和解析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讨论和提问(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你怎么理解标题中的“祖国”?b. 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回国?c. 作者使用了哪些文字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总结和归纳(10分钟)1.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

五、运用和实践(10分钟)1. 学生就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或对家乡的思念,写一篇类似的短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的短文或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六、反思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或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继续拓展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2. 地图或图片展示祖国美景;3. 相关的词汇和句式解析。

板书设计:标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导入)祖国的美丽景色(阅读和理解)-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讨论和提问)- 回答问题,分组讨论(总结和归纳)- 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运用和实践)- 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反思与延伸)- 学习收获和延伸练习。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作者、历史背景及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心情。

(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 问答环节:(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运用课文中学会的生字词造句。

3. 写一篇关于作者爱国情怀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变化,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学生朗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正确性、流利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词义理解和运用能力。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懂课文,能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初步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钱学森坚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概括段意。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交流〕这一段的段意可以怎样概括?
出示段意:
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

A、齐读段意
B、〔点“决心〞〕自由读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钱学森要回国的决心?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自由读读,把钱学森坚决要回国的决心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正是这种坚强的决心,促使钱学森一定要早日回到祖国,回到他思念已久的祖国,让我们充满向往地再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段
1、钱学森这么迫切地要回中国,他回来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段,想想第二段写了什么?
2、谁能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出示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理解。

2.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向学生介绍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和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把握程度。

第二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 文章的内容。

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文章的内容的理解。

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分析文章主题和情感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分析。

2. 文章的情感表达的感受。

教学难点:1. 文章主题的分析。

2. 文章情感表达的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3.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例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能力。

2. 学生对文章情感表达的感受程度。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一本描述留学生归国创业的励志小说。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留学生回国后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以及他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1.2 课程目标通过阅读本课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留学生归国创业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课程的背景、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留学生归国潮的兴起2.1 留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留学生归国潮的兴起,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

2.2 留学生归国的原因分析留学生归国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家政策、家庭因素、个人发展等。

2.3 留学生归国的影响探讨留学生归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留学生归国后的困境3.1 就业压力分析留学生归国后在就业市场上遇到的困境,如学历认证、就业竞争等。

3.2 文化冲突探讨留学生归国后面临的文化冲突,以及如何适应和融入国内生活。

3.3 心理压力分析留学生归国后面临的心理压力,以及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

第四章:留学生归国的机遇与挑战4.1 政策支持介绍我国政府对留学生归国的政策支持,如创业扶持、就业保障等。

4.2 创业机遇分析留学生归国创业的机遇,如市场需求、技术优势等。

4.3 挑战与应对讨论留学生归国创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第五章:留学生归国的成功案例5.1 案例介绍介绍几位留学生归国创业的成功案例,展示他们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5.2 成功要素分析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要素,如坚定信念、积极应对等。

5.3 启示与借鉴探讨留学生归国创业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留学生提供借鉴。

第六章:阅读与讨论6.1 教材阅读让学生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的相关章节,了解留学生归国后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6.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留学生归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原文讲解。

分析作者杨洪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探讨文章主题和象征意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引导学生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简介作者杨洪基简介:杨洪基,著名歌唱家,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

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创作背景:反映作者在战争年代流亡海外,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的感人故事。

2.2 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海外的思念、艰难的归途和回归的喜悦。

关键词语:祖国、思念、归途、喜悦、热爱。

象征意义:课文中的“祖国”象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章:课堂实践3.1 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体会。

3.2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独到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作业布置作业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主题的把握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选取与祖国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诵。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以课文中的情景或象征意义为主题,展示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6.2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传递。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注重创意和表现技巧。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新课学习
知识讲解
介绍钱学森的生平和回国经历,讲解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让 学生全面了解学习内容。
互动问答
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和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
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 料和辅导。
展望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为未来的学习 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
量和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01
02
03
重点内容1
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 义,如“祖国,我终于回 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
重点内容2
分析钱学森回国的心路历 程,探讨其精神品质。
重点内容3
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 巧,如对比、倒叙等。
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钱学森 回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以及他如何克服这些困 难。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 内容。
02
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 就。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感情。

【最新2019】《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精选word文档 (4页)

【最新2019】《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钱学森受美迫害”的真相,并从中感受钱学林热爱祖国及不屈不挠的精神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话,体会人物心情感。

3、结合课文内容,注重积累和表达。

教学过程:板块一:倾听与复述1.读题(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

)2.出示第1组词语:听到消息辞职回国受美迫害坚持斗争得到支持回到祖国A.指名读;B、齐读;C、利用这组词语说说本文主要讲钱学森的一件什么事?D、这6个词语中,文中对哪个词语写得最具体详细?——受美迫害过渡:是的,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着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我们内的。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的第34自然段,去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习第34自然段。

心就有一种冲动和迫切,很想了解美国当局是如何阻迫害钱学森回国A自学。

B指名说迫害,并逐渐出示下列词语。

不准回国间谍被捕折磨美国迫害公愤营救保释仍旧迫害限制检查监听C学生练说。

D指名说。

并板书:阻隔侮辱限制侵犯过渡:同学们,钱学森面对美国当局的阻隔侮辱限制侵犯,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屈服—─4、出示句子: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A齐读B坚决地读。

5、这是一个()的钱学森!板块二:朗读与体会1、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内心产生一个疑问:美国当局为什么如此无休止地阻挠、折磨钱学森的回国,——指名回答。

2、出示友情知识快速阅读钱学森的简介。

——快速阅读过渡:就是这么一可遇不求的人才,美国当局聘为终身教授,什么是聘为终身教授?聘为终身教授就意味着在美国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

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就意味着钱学森在美国有什么?——指名说。

同学们在这个人人梦寐以求的国度里,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他可以过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

但是,当钱学森一听到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的消息。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第一课时)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第一课时)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第一课时)《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钱学森回国的经过,体会他的艰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的爱国热情。

一、揭题,读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题目。

终于什么意思,透过这个终于,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出他的艰辛吗?通过艰辛的努力,回来了,心情如何?你能激动地读一读吗。

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想知道钱学森是怎么回国的吗?那就好好地读读课文吧,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读了课文之后,对于钱学森的回国,你又有什么感受?三、细读品悟。

1、再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回来得艰辛?2、读后交流。

(以下三句,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 (1)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

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

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这时指的是什么时候?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我听出了你出示句子:这五年里,1)当中秋节来临时……2)当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时……3)当元宵佳节来临时……4)当夜深人静时……5)当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在这些时候,钱学森会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来说说,可以一个人说,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4、听着同学们的诉说,我在流泪,我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要阻止钱学森回国,而且是千方百计?你明白吗?5、这是一份关于钱学森的资料,相信同学们看了这份资料之后,会明白的。

出示资料:二战临近结束时,钱学森已经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的宝贵的科研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和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对二战期间美国的火箭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

1943年,受美国军方委托,钱学森与同事们合作研究,提出了一份题为《远程火箭的评论和部分分析》的重要研究报告,为美国在40年代研制成功第一批地对地导弹奠定了理论基础。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相关推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用上关联词进行说话训练。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课前谈话】1、板书课题。

2、式胆量,读课题,加“!”再读课题。

3、哪个词应该读得重一些?(终于)4、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教学过程】一、分析五处有时间的句子老师从课文中摘录了五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钱学森回国的过程。

从这五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949年10月1日)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

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956年)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师点拨如下:1、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知道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作出回国的决定毫不犹豫。

(板书:想回国)2、“被迫”的意思是“不得不”,钱学森回国受到了美国当局的阻挠,在强大的压力下,只能同意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回国容易吗?(板书:难回国)3、从“幸福”和“泪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钱学森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到祖国。

(板书:能回国)4、从五处时间,可以知道时间长,难回国。

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6年,将近7年,这7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

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二、读课文,激起气愤,振奋精神1、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博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读一读课文。

2、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气愤不已?用“﹋﹋”划出;哪些地方使你精神振奋?用“——”划出。

3、读“气愤不已”的句子。

用读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虽然______________,但是钱学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祖国的热爱;(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学习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文和预习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浙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下学期《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独家精品名师教案 (1)

浙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下学期《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独家精品名师教案 (1)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理解“立即、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课前准备:搜集钱学森的生平资料过程预设:一、导入出示:“我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

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指名读——齐读二、揭题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钱学森博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祖国,我回来了读题三、了解背景少了“终于”,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36 留学美国1955.10.8 回到祖国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但在这20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漂泊海外20年,今天,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他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呼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题)四、了解在美国取得的成就钱学森虽然在美国生活了20年,但他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出示:“我在美国前三四年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那么在美国的20年时间里,钱学森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出示:“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密尔顿.维奥斯成(美)五、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祖国,我终于回来了》word教案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

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附送: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祖国,我终于回来了》word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理解“立即、终于”在句子中的意
思和作用。

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课前准备:
搜集钱学森的生平资料
过程预设:
一、导入
出示:
“我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

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
指名读——齐读
二、揭题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钱学森博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祖国,我回来了读题
三、了解背景
少了“终于”,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936 留学美国
1955.10.8 回到祖国
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但在这20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漂泊海外20年,今天,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他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呼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题)
四、了解在美国取得的成就
钱学森虽然在美国生活了20年,但他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出示: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
那么在美国的20年时间里,钱学森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出示:
“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密尔顿.维奥斯成(美)
五、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从“立即”这个词可体会到什么?
钱学森为什么这样做?划出文中句子。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这里的一切指什么?(金钱、地位、名誉、舒适的生活、终身教授的职位、工作、先进的设备、个人的发展前途……)
拓展练习: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放弃,放弃,放弃,但不能放弃。

同学们,从1949到1955年,整整6年,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钱学森斗争了整整6年,这6 年时间对他来说是多么漫长!经过不懈地努力,今天,终于踏上了故土,这怎能不使他激动,不使他热泪盈眶,不使他泪流满面?
出示:“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题)
六、“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

你知道,钱学森回国后,作出了哪些成就?
1956年2月,钱学森和叶剑英一道向周总理汇报发展火箭、导弹的设想。

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5年1月,钱学森又向中央正式建议:早日制订人造卫星研究计划。

80年代,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推动了“863”计划的实施。

90年代,建议组建科技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张发展第四产业——科技和情报信息业。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七、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

其实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拥有一样的赤子之心,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拥有一颗中国心
播放《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请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九、课外链接
查找资料
1.钱学森的感人事迹
2.爱国人士的故事
3.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古诗词、诗歌、散文、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