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历史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古代政府 管理制度
古代政府管理制度古代政府管理制度是古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政府管理制度包括政府机构设置、官职等级、行政管理、财政管理、民事管理等方面。
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和规律。
政府机构设置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政府的机构设置多样,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军事政权等。
其中,中央政府是古代政权的核心,是统领全国的政治机构。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设有宫廷、宰相、各部门等机构,负责国家的军事、外交、司法、财政等方面的管理。
而地方政府则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管理。
古代政府机构设置的特点是分权制衡,各级政府相对独立,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
官职等级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政府的官职等级分布合理,根据官员的职权、地位、待遇等因素进行划分。
在中国古代,官职等级分为九品官员和九卿官员,九品官员包括郎、中郎、从事、郡丞、郡正、都官、常侍、尚书、大司马等,位高权重;九卿官员分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官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常、太仆、太丞,负责国家的政务和行政等事务。
官职等级的设立和晋升制度,有利于激励官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
行政管理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古代政府的行政管理包括国家政务、人事管理、监察管理、文书管理等各方面。
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机构是完善的,政务办理有章可循、程序有规可依。
古代政府行政管理的特点是严谨、精密、有序,重视程序的管理、文书的记录,保证了政府行政的效率和规范。
财政管理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古代政府的财政管理包括税收、财政预算、投资和支出等各方面。
在中国古代,财政管理的机构是完善的,财政收支有序,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古代政府财政管理的特点是重视民生、重视财政纪律,避免了财政的滥用和浪费。
民事管理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热点剖析】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主要措施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管理。
2.宋朝吸取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元代地方设立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二、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一一理藩院。
3.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真题再现】1.(2019 •江苏高考•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 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 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 •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 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龙西北八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龙西北八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
这种变化说明( )2.下图是某学者经制的《周朝主要地方封国的分布》示意图,这些封国或是建立在以前商人的要地上,或是位于华东地区主要交通路线的关键点上。
这主要体现出西周分封制(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春秋前期,盟哲(结盟立的)是诸侯之间实现互信的重要方式;春秋中后期,质子(将王子或世子派到他国做人质)作为盟誓的补充大量出现;战国时期,起到事实作用的盟誓寥寥无几,质子成为国家间邦交的重要手段。
这表明( )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得到重建4.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则说:“仁者,爱人”“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
这反映了二者( )5.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
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疆地区开发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股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分封制“博士”的记载。
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年开始,西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
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
这一举措( )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9.汉赋最初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其内容多是为天子歌功颂德,描写国家的富强,篇幅普遍较长,称大赋:汉末以来,小赋流行,篇幅更加精简,文风更加朴素、自由,内容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高三(下)历史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高三(下)历史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主讲教师:刘世彬[学习目标提示]1.知道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制度、行政机构、官职。
2.知道中国古代中央对边地少数民族的管辖情况。
3.理解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及边地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讲解]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至少上溯到秦朝时期。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郡县制,秦始皇将地方的大小权力收归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地方政事也由皇帝直接裁决。
郡县制度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2)西汉时期,承袭郡县制度的同时,在地方大封王国,即郡国并存的制度;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管理和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又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到东汉时期,刺史演变成州牧,州成为郡县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3)隋唐时期,对地方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隋文帝废除郡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等等。
(4)北宋针对地方割据的情况,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置通判监督和牵制地方官、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等等。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秦以后影响最深刻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以后,省成为最高级的地方行政区域;明初,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地方设置直属中央管辖的“三(6)伴随着地方行省区划的改革,地方官员的设置也历经变化。
同时,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与监督,如两汉时期的刺史,唐朝时期的道,北宋时期的通判,明代的按察使、锦衣卫等,都是监察官员、限制官员权力的机构或官员。
由于负责监察地方官的官员职权特殊,所以他们往往演变成更高级的地方官。
(7)古代地方机构的改革、地方官员的设置都围绕一个中心,即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统治者也通过这些变革,将全国一切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专题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专题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知识归纳1.东北边疆:(1)隋唐: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开元初,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2)宋元: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
(3)明清:明朝在东北地区设奴尔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为了抗击沙俄的入侵,康熙帝率军大败俄军于雅克萨,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西北边疆:(1)秦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时,重设西域。
(2)隋唐:唐太宗在东突原地区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在西突厥地区,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
(3)宋元:元朝时,设甘肃行省。
(4)明清: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西南边疆:(1)秦汉:汉武帝时,在西南的少数民族--“西南夷”地区设郡。
(2)隋唐:唐玄宗册封南沼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宋元:元朝时,设四川、云南行省,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同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4)明清:明朝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部分“改土归流”;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后,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4.台湾地区:(1)三国: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等率军到达夷洲。
(2)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3)宋元: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立了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大大密切了台湾岛和大陆的关系。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热点剖析】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主要措施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管理。
2.宋朝吸取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元代地方设立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二、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3.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真题再现】1.(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
古代中央与地方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央与地方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涉及统一性与多样性的问题,也涉及权力与利益的平衡问题。
本文将对古代中央与地方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拓展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古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协调和制衡方面。
在竹简时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分封制为主,各地方诸侯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但在秦汉以后,中央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地方政府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到了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更是达到了顶峰,统一的行政制度进一步确立。
在古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如地方豪强的重要性和自治性。
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由于交通不便,对地方的控制不如现代那样严密,因而地方豪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地方豪强在政治上可以独立控制一方,甚至对抗中央政府,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二、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古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主要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和经济开发合作等方面。
在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经济开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主要由地方贵族和地方豪强控制。
到了秦汉以后,中央政府开始逐渐加强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到了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更是达到了极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基本上处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
在古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如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财政集中。
古代中国的地方政府除了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援助外,还可以依靠地方财政自行发展经济,因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体系。
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制定相应的经济开发政策,以此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一、在中国古代史上,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 并逐渐成熟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主要的中央行政制度是皇帝制度、宰相制度、秦汉时期确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和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度。
1.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 秦兼并六国。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从此, 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从秦始皇起, 皇帝的特权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
明代, 皇帝废除宰相制度, 直接统管政府, 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 实行专制特务统治, 皇帝制度走向极端。
明末清初,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912年,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 中华民国的建立, 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1)2、宰相(丞相)制度的发展变革:秦在中央设三公制, 丞相为首,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 实行中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 形成“虽置王台, 事归台阁”的局面;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把相权一分为三, 互相牵制体现皇权的加强;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政知事为副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设枢密使分割军权, 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 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 置右、左丞相, 行宰相职权, 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朝废丞相, 权分六部;永乐朝设内阁, 实行“票拟”;清朝设军机处, 丞相制残余荡然无存, 这一巨变反映皇权已达到顶峰。
从变化之中看到, 皇帝对相权的分割、削弱, 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 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高中中国古代历史中央地方行政制度
高中中国古代历史中央地方行政制度摘要:高中知识重在总结、积累。
经过多年教学,本人对部分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在教学中得到教师及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地方行政制度中央行政1、三公九卿制:始于秦发展于汉的中央行政制度。
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与分掌国家朝廷各项行政事务“九卿”职权分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步的标志,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所创立于唐朝完善的中央行政制度。
特点在于分散丞相及中央机构权力,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趋于成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的表现,保障了封建统治秩序。
3、三司六部制:明太祖实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在于废除丞相而分权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承宣布政、提刑按察与都指挥三司,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而相互牵制,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4、分封制与封国制:分封制是始于西周瓦解于春秋而在战国被郡县制所取代、与当时较低经济水平及不平衡政治状况相适应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特点在于:①分封目的是巩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分封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⑨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承担周天子所规定义务;④诸侯按爵位高低具有严格等级和享有不同特权:⑤是支撑奴隶社会的政治支柱,而封藩建卫,利于巩固初期统治和拓展疆场版图,但尾大不掉而致诸侯群起,成为春秋战国社会动荡的历史原因。
封国制是汉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特点在于实行分封与郡县双轨并行制,分王国和侯国两级,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是王国问题的直接成因,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同郡县制的一次争锋。
5、郡县制:产生于战国,推行于秦朝,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而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行政制度。
战国最初设立县制,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朝推行郡县制。
特点在于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各王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
各王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一、夏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封建制度:夏朝王室采取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封地,由亲信的官员担任封地的统治者,负责管理当地事务。
2. 地方官员的选拔:夏朝王室重视选拔地方官员,注重考核他们的德行和能力,使得地方官员能够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
3. 税收制度:夏朝实行了一定的税收制度,地方官员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4. 统一的法律制度:夏朝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地方官员负责执行和维护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5. 建设工程:夏朝王室重视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源修筑水利工程、道路和城墙,提升地方的生产力和防御能力。
二、商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分封制:商朝王室将国家划分为若干封地,由亲信的贵族担任封地的统治者,负责管理当地事务。
同时,商朝还设立诸侯,对地方进行管理。
2. 地方官员的选拔:商朝王室注重选拔地方官员,考察他们的德行和能力,使得地方官员能够更好地管理当地事务。
3. 聚集制度:商朝王室实行聚集制度,地方人民必须定期聚集到都城,接受王室的统治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交流和掌握地方情况。
4. 地方贡献制度:商朝实行了地方贡献制度,地方官员负责征收和管理地方的贡品,用于供奉祭祀、建设宫殿和举办宴会等活动。
5. 地方军事管理:商朝王室设立地方军队,地方官员负责组织和管理当地的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三、周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地方的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封制度:周朝王室继承了商朝的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诸侯国,由贵族担任诸侯的统治者,负责管理当地事务。
2. 地方官员的选拔:周朝王室重视选拔地方官员,考察他们的品德和能力,使得地方官员能够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
从古到今的地方管理制度
从古到今的地方管理制度一、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古代社会,地方管理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统治者通过封建体系对地方进行管理。
在中国,封建制度是由中央政府通过封爵、封土来设立诸侯王国,使得地方政权与中央政府形成分权制度。
诸侯王国在地方实行政治、军事和财政自治,有自己的官僚体系和管理制度,即府县制度。
府县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管理制度,它将地方划分为府、县两级。
府是中心城市,县是府的下属行政区域,县令为县的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政务、民政、财政等工作。
府县制度下设衙门、县衙、驿站等设施,以保证地方行政的正常运转。
此外,府县制度还规定了封建贵族在地方行政中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统治秩序。
古代欧洲的地方管理制度也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采用了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欧洲各国君主通过封建体系对地方进行管理,设立了领主、领地、骑士团等地方政权机构,实行了分权分立的管理制度。
总的来说,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采用了君主统治下的分权管理模式。
君主通过封建体系设立地方政权机构,对地方实行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管理,保障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统治秩序。
二、近代地方管理制度近代地方管理制度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了深刻变革,各国开始实行以中央集权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这一时期,地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管理和地方自治两种模式。
中央集权管理是近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导模式,国家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官僚机构等手段对地方进行管理。
在欧洲,法国是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的国家,它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系、官僚体系和财政体系,对地方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地方自治是近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另一种模式,它强调地方政府在相关事务管理中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属于地方自治的范畴,在宪法中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工和合作关系。
各州政府在各自的领域内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实行地方自治。
唐朝中央地方管理体系
唐朝中央地方管理体系
唐朝中央地方管理体系是指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进行管理的体系。
唐朝的中央地方管理体系分为两个层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通过设立地方官员和设置行政机构来管理地方事务。
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主要负责统治和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地方政府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的行政机构,负责监督地方行政和执行中央政策。
在地方官员的管理下,地方政府实行统一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指令,负责履行各项行政职能,包括收税、治安维护、土地管理、军事组织等。
地方政府同时也负责向中央政府报告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以供中央政府决策参考。
此外,唐朝还设立了巡视制度,中央政府会派遣官员进行巡视,检查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并解决地方上的问题。
巡视官员可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对不称职的官员进行罢免或处罚。
总的来说,唐朝的中央地方管理体系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与协作,实现了对地方行政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得唐朝能够维护中央政权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历史古代地方管理制度
历史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一、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中国古代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
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权组织和管理地方事务的一种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1.封建时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封建时代是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最为发达的时期。
封建时代的中国由大一统的中央政权和众多的封建诸侯国所构成,封建诸侯国是地方管理制度的基本单位。
封建诸侯国中的诸侯王侯统治着自己的领地,行使各种权力,包括经济、军事和行政等权力。
在地方管理方面,封建诸侯国实行封建性的地方管理制度,由诸侯王侯任命自己的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管理和控制本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负责保卫和维护封建诸侯国的战略利益。
2.中央集权时代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时代是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嬗变时期。
中央集权时代的中国政权组织和管理地方事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政治权力不再完全集中在诸侯王侯手中,而是逐渐重新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
在地方管理方面,中央政府通过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共同管理和控制地方事务,中央官员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官员,地方官员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和政策,负责实施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和法令。
3.官僚时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官僚时代是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
官僚时代的中国政权组织和管理地方事务的方式更加规范和制度化,地方管理制度也更加细化和专业化。
在地方管理方面,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通过官僚体系共同管理和控制地方事务,中央政府设立各级官署和衙门,分别管理和控制中央政府和地方事务,地方官员按照官僚体系管理和执行政令和政策,负责处理地方政务和民事案件。
二、印度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印度古代是一个分裂和多元化的国家,政治权力高度分散在各个地方政权和王国手中。
地方管理制度是印度古代政权组织和管理地方事务的一种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1.毗娑罗国的地方管理制度毗娑罗国是印度古代南部的一个联邦王国,政治权力高度分散在各个毗娑罗国的王国手中。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中国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属于地大物博的国家,富饶的大地在古代,避免不了的就是土地归属,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备考导航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
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台湾问题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封建国家的统一趋势能力目标1.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既要进行一般性的掌握,又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加以掌握。
2.认识到分裂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包括一些局部统一的王朝,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3.系统归纳历代封建王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促进民族融合的民族交流与往来等。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秦晋隋元]的局面。
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春秋战国:560余年,秦至东汉末:400多年;东汉至隋:273年,隋唐:300年;五代至元:370年,元至清:560年];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整个封建社会,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
期间有9个统一王朝: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37年,唐289年,元97年,明276年,清268年。
200年以上的有汉唐明清四朝。
而且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
如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各政权的局部统一;还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五代、金等政权都曾统一过北部黄河流域。
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名称
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名称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夏朝、商朝时期。
在夏商时期,地方政权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贵族豪强根据地理位置和族群关系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统治地方百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制度纳入中央统一管理,设立郡县制度,以郡县为基本单位,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推行县官制度,分别设县令、县丞等职官,实行地方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但也有所改革与完善。
汉朝设立了州郡制度,将郡设为县的上级单位,设立州官、郡官等职务,实行“刺史太守”制度,刺史掌管州府,太守掌管郡县,实行“五官九职”制度,管理地方政务。
汉武帝时期设立“郡国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行“索表、告身”制度,实行县令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汉朝时期,地方管理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为后世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推行“道州制”,设立道为地方政治区划单位,设立州为道下属的地方政治单位,设立县为州的下属单位。
唐代地方管理制度实行“监察律令”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督,推行“府院制”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设立府为地方政府领导机构,实行府尹、府丞等官员的审判与管理制度。
宋代推行“淮南献书铸铁法”,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监督,推行“妥报制”、“弘文院”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设立府为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实行“县官议政”、“司刑议狱”地方政府管理制度。
宋代地方管理制度推行“亲民政策”,推行“络请百姓”、“农田水利”等政策,加强对地方百姓生活和生产的管理。
元代推行“建立行省制度”,设立行省为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实行“省丞监察”、“州守县令”等官员管理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行“阡陌制”、“盐铁政策”、“垦荒政策”等一系列管理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明清时期推行“刑科定制”、“八虎制度”、“官员监察”等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管理监督,实行“册封制”、“册封制”认定地方政府权力范围,推行“铜农政策”、“岁贡制”等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管理控制。
各个朝代中央管理制度
各个朝代中央管理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早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央管理制度主要以君主为中心,地位尊崇,权力集中。
夏商周时期的中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二千猪佩带、金甲兽面、三台八制等制度。
这些制度确立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制度。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央管理制度主要以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为特点。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推行法家政治,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
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实行推恩令和封建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和联合,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央管理制度主要以地方割据和宗室割据为特点。
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形成了多个地方政权和宗室政权,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削弱,社会秩序混乱。
这一时期的政治实力分散,中央政府的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央管理制度主要以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为特点。
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实力,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和联合,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繁荣。
五、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央管理制度主要以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为特点。
宋朝实行王朝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繁荣。
元明清时期继承了宋朝的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和联合,推动了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中央管理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
通过对古代中国各个朝代中央管理制度的综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和社会发展。
历朝地方管理制度
历朝地方管理制度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在古代社会里,地方管理制度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以及地方官员为主体而形成的。
在古代社会里,地方管理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少的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秦汉时期,中国封建帝国确立了继往开来、领土广阔的国家形式。
秦代实行郡县制,在郡县采取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卫,进行土地清查,调查户口,确定税赋,建立了县官、郡官的职能和职责。
汉代继续发展郡县制,设立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员,实行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单位,以守、令为地方长官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一时期,地方管理制度被时任地方官员所掌控。
政治上地方实行一省、二、三县制,一郡三县的城镇制度为进一步发挥行政职能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秦汉时期也逐渐在地方政治民主方面开启了一定的程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在唐宋时期有了不同的表现。
在唐代,实行道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级,府为地级,县区为县级行政区划。
在唐朝统治下,地方管理制度是以道、州为主导,唐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及官制,为中国封建制度奠定了基本框架。
道衙主要是行政、军事、财政的统制机关,负责政务处理和司法审判等,各府承担着道衙的综合管理工作,能及时将道衙的命令下达到府的县级地方政权机关。
唐朝统治者对地方的管理如此细致,也有助于加强对地方的掌控。
到了宋朝,宋代改进了唐代的地方管理制度。
宋代建立了军民合一、县域自治的地方制度,有效推动了地方政权的发展。
宋代地方的省、府、县、乡四级政权机关,为地方自主管理提供了条件。
宋代县衙更与地方人民习俗融合,督促地方政权团结一致,实现了地方政权的自主管理。
宋代地方主义已在形式上初具轮廓,建立了宋朝特有的地方政权形态。
明清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革更加明显,中国的统治者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权。
明代建立了三司衙门体系及州肆和道台等制度,地方政权更进一步加强。
明代加强了地方政权管理,有效地加强统治者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
(2)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3)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如两汉时期的刺史,唐朝时期的道,北宋时期的通判,明代的按察使、锦衣卫等,
都是监察官员、限制官员权力的机构或官员。由于负责监察地方官的官员职权特殊,
所以他们往往演变成更高级的地方官。
(7)古代地方机构的改革、地方官员的设置都围绕一个中心,即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统治者也通过这些变革,将全国一切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典型例题分析][例1](2005年北京文综)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详见附件001.bmp。
[解析] 本题将历史信息融入地图之中,通过观察地图可以解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
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
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2.中国古代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辖的?
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对地方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秦以后,
每一个统一的王朝都十分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秦始皇北击匈奴、南收越族以后,
在那里设置郡县,加强管理;汉武帝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
两汉时期在西北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加强管辖;唐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维持了和睦的民族关系,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此处有图片,详见附件002.bmp。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
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请回答:(1)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制度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
清朝前期,还先后粉碎了三藩、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加强,
使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同时,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3.中国古代有哪些地方行政制度?(1)分封制
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护卫王室。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2.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形成和演变的认识
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
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明显地加强和提高。
必然由皇帝选派和罢免。在本题中,B项错误,因为郡县制并不排斥贵族势力;
家族势力也未受郡县制影响,故C项也不对;至于D项更是明显错误,
因为当时在县以下还设置乡、里等基层机构并有相应的官员。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例3](2004年全国文综卷Ⅱ)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
同时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管辖,如册封回纥、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
与吐蕃“和亲”、任用东突厥贵族为当地都督府的都督等,尤其是在西域地区先后设置安西、北庭等都护府,
进行有效管辖;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清两代都实行改土归流的措施;
从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建立并加强了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统治;
郡县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
但长期以来的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管理和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又开始实行刺史制度;
到东汉时期,刺史演变成州牧,州成为郡县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3)隋唐时期,对地方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隋文帝废除郡级,实行州县两级制;
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等等。
(4)北宋针对地方割据的情况,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③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④对后世各期都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点:①盛行的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郡县制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②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解析]本题以长城为中心展开,材料承载了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
问题主要涉及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以及长城的象征意义等。
答题时,要注意充分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还要将平时生活的积累综合起来解决问题。
[总结归纳拓展]1.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此处有图片,详见附件001.bmp。
[例2](2004年全国文综卷Ⅱ)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解析]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大小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属于地方高官,
诸侯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诸侯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疆域。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争霸战争的进行,分封制逐渐崩溃。
西汉初期,曾部分使用分封制,但很快形成了王国问题,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
(2)郡县制 商鞅变法,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县郡。
秦朝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
(3)郡县制与封国制 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形成了王国问题。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
(4)行省制
元朝在地方设行省制。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重要历史知识的能力。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都收到自己手中,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在选项中,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而不掌财权,通判监督知州和其他地方官员,管监察而不掌财政,
布政使虽然管理财政,但并非宋太祖所设,而是明代的地方官,所以正确选项为C。
[例4](2003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有删改)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
设置通判监督和牵制地方官、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等等。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秦以后影响最深刻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以后,省成为最高级的地方行政区域;
明初,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地方设置直属中央管辖的“三司”。
(6)伴随着地方行省区划的改革,地方官员的设置也历经变化。
同时,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与监督,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 对地方的管理 主讲教师:刘世彬
[学习目标提示]1.知道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制度、行政机构、官职。
2.知道中国古代中央对边地少数民族的管辖情况。
3.理解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及边地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讲解]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
A图中的台湾岛称“夷洲”,大陆上的信息是“建业”,可见该图承载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信息;
B图中的台湾岛称流求,大陆上的城市有余杭、建康,可见它反映的是隋朝的信息;
C图中的台湾岛称琉球,大陆上则标注了“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可见这是元朝时期的地图;
D图的台湾岛名称与现在相同,且为福建省管辖,大陆上的省与现代基本相同,可见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信息。
(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至少上溯到秦朝时期。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郡县制,秦始皇将地方的大小权力收归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地方政事也由皇帝直接裁决。郡县制度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2)西汉时期,承袭郡县制度的同时,在地方大封王国,即郡国并存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