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记与文学
《史记》与文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史记》的文风,历代学者多有精辟之论,他们任自己的学识、人生经验,对《史记》进行探究,自成一统,各成一家。
归结起来,不管论家们的观点如何缤繁多彩,也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如何不同,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看法,即《》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先看明代凌稚隆《评林》中所辑录的几家评论: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
”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茅坤说:“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所谓“疏荡,颇有奇气”;“天马骏足步骤不凡”;“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等等,虽然词目各异,却都是说司马迁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惊心动魄,从美学角度看,是崇高美的典型表现。
鲁迅说:“《》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矣”。
白寿彝说:“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
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长之说:“象他的精神是在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一样,他的风格也是的,这可以说是他的风格之本质特征。
”《离骚》被司马迁称为是“舒愤懑”文学的典型,鲁迅把《史记》称之为无韵之《》,同样也认为它是“舒愤懑”文学的杰作,是韩愈所说的“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郁于中而泄于外”的结果。
李长之的“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同样认为《》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司马迁文章风格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先看叙述语言,最典型的是描写巨鹿之战那一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夏本纪)Word版含答案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本文节录的是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鲧Gǔn颛顼Zhuān xū曾大父zēng巡狩shòu殛jí稽首qǐ后稷jì皋陶gāo yáo沟淢xù契xiè陂九泽bēi度九山dù敏给克勤jǐ亹亹穆穆wěi乘橇qiāo檋jú规矩jǔ攸同yōu
涤原dí祗台zhīyí东渐jiān暨jì嗣sì
玄圭guī姒氏sì
2、写出通假字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敷,分布
2、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三、学习时间:2课时。
四、学习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史记》体例
1、本纪:
记载帝王事迹的传记。十二本纪大约是根据材料的多少,有的几个帝王为一本纪,有的是一个帝王一个本纪,有的是一个朝代为一本纪,年代愈久的材料愈少。
2、世家:
用以记载诸国王侯功臣的事迹。有的是一国一王侯为一世家,有的是两国两王侯为一世家,有的是多个为一世家;也有是一些特殊人物被称为世家的。
关于夏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学习过程《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三.《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积累1.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四)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五)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四.情节结构《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夏本纪》教案设计
夏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一、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史记》教案设计
《史记》教案设计《史记》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二、教材整合我们选用的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该教材分8 个专题,节选文章20 篇。
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精选了其中《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孔子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进行课堂选讲。
有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来教学,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放在一起进行研读。
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
下面列举我们开设《史记》选修课主要采用的方法:1 .讲授式教学法。
如《太史公自序》等文史知识复杂,可由教师讲授。
《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2 .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
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开设专家讲座。
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师资强大的优势,邀请《史记》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 .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中的影视片断。
如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英雄》等,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具规模、最具代表性的史书之一,《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用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史记》选读这一教材,设计一份教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古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爱护之心。
一、教材分析《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以“简、明、精”为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史记节选,让学生们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内容包括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既具备历史学家的意义,又有启迪现代人深度思考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丰富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認識,培养对中华文化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让学生们在知识方面有所积累,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秦汉时期:五帝、尧舜禹、夏商周、世家、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2.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3.晋朝:司马炎、王羲之、陶渊明、桓温4.南北朝:北魏、南朝宋、梁、陈、北齐、北周四、教学策略1.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历史事件进行问答、讨论、画图等教学方式。
2.知识讲述:通过讲述与学生密切相关、最新、最热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用图、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看书、写作、同班讨论、并进行展示或比赛。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沟通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作业练习:在课外时间内,布置小组作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观点、谈体会、展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经典文献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从上古时代到秦朝的二十四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针对高中历史教育,苏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中选用了《史记》的精华进行选读,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
一、教材的选用及解析1.1 教材的选用苏教版高二历史选修课程中,将《史记》中具有代表性与真实性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筛选,让学生阅读其中精华部分,力求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变迁。
1.2 教材的解析《史记》选读共分为六部分,包括了《纪传》、《国别》、《世家》、《列传》、《表》与《书·法书》。
其中,《纪传》主要介绍了历代君王的生平事迹,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各个皇帝单独传记的重要材料;《国别》则概述了各个朝代的基本情况,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历史;《世家》详细记述了历代重要的贵族世家的发展历程,既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阶级以及政治事件,又展示了诸多人文风情与社会历史,对于全面了解品尝历史非常重要;《列传》则围绕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表》则呈现了各种时空中的事件,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运作规则的重要材料;最后,《书·法书》则是历代典籍中关于法律制度的重要素材之一。
二、课堂授课内容2.1 课前内容:背景知识的介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史记》及其意义,授课前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到《史记》的编写及其历史地位,解释《史记》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价值,并简单介绍《史记》的创作背景、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2.2 课上内容:精读课文为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应将《史记》中的经典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挖掘其中的历史思想,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了解其大致内容及主题,最后提出阅读指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难点。
同时,还可以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配合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活动建议-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活动建议-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活动设计活动一:阅读《史记》选段1.提前安排好学生,每个学生至少需要阅读一篇选段;2.为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准备一份有关选段的摘要,并在课上向其他同学介绍该篇选段;3.选段阅读后,老师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材料,引导学生对选段进行深入思考,并讨论该选段对古代史学的影响;4.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二:古代文化手工制作1.针对《史记》中出现的古代文化艺术,比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材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一种文化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了解和理解;3.学生对作品进行讲解,并结合历史背景和原理进行解释;4.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活动三:走进博物馆1.安排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当地有关古代文物的博物馆;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研究展品,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学生可结合自己所学,对展品进行解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4.老师根据学生对展品的解读和分析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活动评估本次活动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生的选段阅读和摘要是否全面、深入;2.学生的结论是否合理、科学;3.学生在手工制作和讲解过程中表现的专注度和认真度;4.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表现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从选段阅读中深入了解了古代历史和文化,还能通过手工制作和博物馆参观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对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进行了锻炼和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二)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三)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四)一词多义所以次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
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
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相关史事;2.掌握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策;3.掌握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简要史料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史料整合和比较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策;2.掌握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和思考当代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1.教学方法1.幻灯片讲解2.分组研究报告3.课堂讨论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重点讲解教材的组织架构和知识点安排。
2.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策。
;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特定时期,或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发生的原因、影响和对后世的启示。
第三课时1.学生进一步讨论本次分组研究报告中的重要问题;2.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和思考当代问题。
第四课时1.分组进行微视频创作,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小组利用创意的方式,向全班呈现。
3.教学评估1.分组研究报告和微视频创作;2.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态度和表现、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理解程度;3.按照学生自主创新思考的程度、个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思路要全面,除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模式外,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更好的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在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并体会到历史的变迁。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这就能使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们更坚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士大夫们的信任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
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 年。”此处化用杜诗。 【赏析】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之时。小序中作者说自己“夜读《李广 传》,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居山间的友人。
化险为夷,安全回营 兵败被俘,机智逃脱,回 来免死
力战 ② 雁门出击战
从卫青击 匈奴一战
③ 迷路受责,愤极自杀
Ⅱ深读
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李广形象特点及其悲剧原因 1.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李广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的形象。在他 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1)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2)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宽缓不苛,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指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用来
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 , “坚 ”和“锐 ” 是形
容词作宾语,意思是“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学案第1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案第1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学习目标(一)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根据下列提示语,说出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作者。
世界文化名人粽子龙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屈原的名声很大,那么,你想知道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怎能样评价屈原的吗?二、研习1、“任”(信任)与“疏”(疏远)“任”——“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疏”——“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2、研读第三小节:评价《离骚》(1)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2)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记叙: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议论:①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二、阅读提升(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仆窃不逊谦虚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弃C.会遭此祸恰逢,正好D.虽万被戮,岂有毁哉即使【答案】B(散乱)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案】D(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
只有D项符合)8.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答案】BC(文中B、C两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9.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稽,考查。
纪,规律。
究,研究。
际,关系。
变,变化规律。
通,通晓。
【答案】(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
(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与社会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一. 学习目标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学习过程《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三.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积累1. 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 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 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二)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 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 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 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四)虚词积累1.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 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五)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四情节结构《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廉颇、蔺相如这两位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2.了解《史记》这部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阅读能力;4.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2.《史记》选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行为;2.培养学生对《史记》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方法1.阅读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2.潜移默化,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3.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想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了解《史记》这部书的背景和作者;•讲解《史记》是怎么构成的。
2. 学习文本•分段阅读《史记》中的廉颇列传和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取关键点。
3.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是否能理解战争、人口迁移和政治事件对人物的影响;•讨论学生对人物的印象和理解是否与教师有所不同;•让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二节课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推测当时的情况。
2. 分组讨论•建立小组让同学们讨论人物心理和情感;•观察小组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决策的背景和动因。
3. 书面表达•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形成意见;•指导学生写出对增进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探究。
第三节课1. 课堂回顾•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提示学生的老师会“考试”,让学生进一步学的的积极性。
2. 合作学习•建立小组,让学生们自主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给予彼此的建议;•向全体同学展示各小组的成果,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收获。
3. 作业和总结•总结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和对历史的贡献;•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阅读是很有益的,但入门难度比较高,阅读需要一定的功夫和背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仆窃不逊谦虚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弃
C.会遭此祸恰逢,正好
D.虽万被戮,岂有毁哉即使
【答案】B(散乱)
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
只有D项符合)
8.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答案】BC(文中B、C两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
9.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稽,考查。
纪,规律。
究,研究。
际,关系。
变,变化规律。
通,通晓。
【答案】(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
(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与社会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