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带来的挑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从之前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旧课标”)到现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经历了从知识传授教育向能力培养教育的转变。

下文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概念的体系和历史学科方法论旧课标和新课标都有着历史概念的体系和历史学科方法论。

但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历史概念更加深入细致、系统完整;历史学科方法论则更加强调思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将历史概念体系分为“世界历史史学概念”、“中国历史概念”和“中外历史概念”,并将其与知识体系、能力目标、价值观念等方面一一对应,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同时,新课标还在历史学科方法论上,有意识地强调了思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例如,新课标对史料和史学理论的要求更为严格,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和对比研究的手段,培养了学生全面、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在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上也有了很大变化。

新课标放弃了过分重视时间线和背诵性知识点,而更加注重历史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同时,新课标将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分为第一至第四层,旨在让学生有一个更系统、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历史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实践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方法的重视程度也高于旧课标。

在实践性能力方面,新课标从知识、能力、价值并举的角度,更加突出了历史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实践。

例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史学思维和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收集史料,培养学生规范的论文写作能力等等。

四、历史与其它学科综合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影响、文化表达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性。

总之,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所倡导的历史教育更加强调创新、实践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实践性的历史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历史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转变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转变

2021年第17期课程研究190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转变原海斌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发生了转变,由强调知识的学习到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面对这种转变,教师与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与实施,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并实践。

基于此,本文就课程标准的变化一方面探索其转变原因,另一方面也提出适应这种变化的策略,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转变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历史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具体到历史课程上来的文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指导方向。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强调的“双基”到随后强调的“三维目标”,再到现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转变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对培养人的能力的要求不同。

在建国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教育都强调对学生“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在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的教育情况。

“双基”教学成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教学理论,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进行了课程改革,2003年颁发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取代之前的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

“三维目标”是对“双基”教学的补充与完善,知识与能力目标强调要掌握历史基本知识、认识历史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的重要性,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层面,注重培养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有关高中历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任务解决能力,以及向学生传递历史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024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倾向于“全球指向、综合视野、扩大视野”,并提出了探究历史问题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在2024年版中,更加强调了“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增强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历史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历史解释和分析、识别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现象和问题,并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历史理论的评价和批判,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和观点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并探讨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求。

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讲授历史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历史文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的发布,意味着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中毕业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近几年,中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历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7年首次发布,2020年进行了修订,引入了许多新变化。

一、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将其作为课程重点之一。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版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审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增加历史学科的多样化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多样性。

传统的历史课程大多集中于政治史和国际史方面的教学,而新版课程将增加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样性的历史学科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新版课程加强了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忆,而新版课程更注重历史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历史调查、历史考古等,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研究方面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四、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只强调一种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新版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新版历史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偏重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的教育,而新版课程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新课改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繁杂、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问题一:教学内容繁杂在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被大幅度扩充,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历史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策一:优化教学大纲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将重点教学内容明确化,将一些次要内容进行适当减少。

同时,可以将一些历史研究方法等辅助性知识放在课后学习或选修课中进行教学,以减轻学生课堂负担。

对策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可以采用错峰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缺乏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策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的真实场景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对策二: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历史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过程中。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问题三:学生学习兴趣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历史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一:开设趣味化的历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开设一些趣味化的历史课程,如历史故事讲解、历史文化体验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本次演示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提高高 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由于研究时 间和样本的限制,本次演示所提出的建议尚不够系统和全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 步拓展和深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范围,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 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内容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这 个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的 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在过去的研究中,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等。优 点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进行有效的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要制定合 理的评估标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谢谢观看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 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 文言文学习中。例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通过表演、讲解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 成果。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新教学思考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新教学思考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新教学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的高考制度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从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新高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新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跨学科整合与历史教学的融合、信息化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与评价、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研活动开展等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学创新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的高考制度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背景和要求。

一、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实施新课标,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新课标的内涵和要求,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空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新高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新高考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考试模式,采用“3+1+2”的选科模式,历史学科成为学生选科的重要选项之一。

这一变化对历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历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针对新高考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专题教学、思维导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一)把握好历史教学内容1.重视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寻找与构建整合历史教学内容并不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列举,而是要做到对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联系,这对于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所以,教师备课时应该建立全局观,把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放在整个单元之中去思考。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我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更新,新的课程标准被称为“核心素养版”。

这个新的标准将带来一系列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对这个新的标准的一些简要介绍。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因为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时代,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成功。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结构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知识、主题知识和扩展知识。

核心知识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历史知识,主题知识是与核心知识相关的主题和问题,扩展知识则是与核心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

通过这样的划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的内容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除了中国历史之外,学生还将学习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改变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环境。

四、课程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将参与到一系列的实践项目中,通过调查研究、讨论辩论、创作写作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评估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之外,学生还将参加项目展示、实践评估和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考核。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使评估更加客观和公正。

六、教师角色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教师将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

2021年第!期(总第884期)丈按%'科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高强黄莉婷(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承载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分析编写体例的特点,阐释统编版教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困难与挑战,理清教材的基本体例和结构,以便创造性地使用该教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统编版教材编写特点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历史教材要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教育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

2019年9月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北京、上海、浙江等6个省市开始使用,其他还未进行高考省份改革的省份最迟于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

一、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概述2017年8月,由北大、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及中央党史文、、人教育版高中教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开始工作。

2019年6月6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该统编教材进行最-准,年9月开始在北京、上海、浙江等6个省市试行,其他省于2022年秋季全面使用。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为、课程,采用通史史的方(课程用通史方,为《中外历史要》上下,上中国通史,下通史,中国历史历史的本程,在中历史(课程课程史体编(课程为三个,《国家会》《会》《文》。

各个模块由,在下的具体容依照时序编排,呈现中外历史多方面的重要内容。

与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最大的是《会生活》,了与社会的,“食会”“”“”等。

课程的课程,在课程上,为《史门》《史料读》个,校可:选用、改编新编,通史学的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增强深历史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引言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全面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特点,避免片面的观点和偏见。

2.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历史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能够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历史研究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教学内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事记:学生应该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历史人物: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3.文化与艺术: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

4.传统与现代: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比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5.地理与历史: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索。

2.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来培养自己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挑战

浅谈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挑战

荔 谭 柞撕
E C R C} W U 熬I ! j t S AR I t E C- E {
学 生 和 教 师 行 为 的变 化 ,所 以 要 想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的课堂 教学模 式及 学生学 习方式 。
和教 师 的教 学方 式 ,必须 首 先使 教 师树 立全 新 的教 学理 念 ,顺 应 课 程 改革 的需 要 。以便更 好 地 实 施 课 程 改革 。 要 实施 以新 理念 为 支点 的新 课程 ,其 前 提就 是要 让 参 与 新课 程 实 验 的历 史 教 师 ,切 实转 变 教育 教学 观 念 ,接 受 更 多 的现 代教 育理 念 ,真正 确立 与 新课 程相 适 应 的体 现 素 质 教育 精神 的教 育 观念 。历 史教 师要 倡 导正 确 的学 生 观 ,树立 “ 了学生 一切 ,一切 为了学 生” “ 为 , 为了每 一
“ 缩 饼干 ” 压 ,但 历 史教 师 在 多年 的教 学 中 已经适 应 了 这
种 模 式 。而 现在 的模 块 专题 教 学 。完全 改 变 了 高 中历史
的 旧 日 容 颜 。有 专 家 预 言 :高 中 的 新 课 标 出 台 .是 一 场
种缺 乏监 督 和发 展 的封 闭 状态 ,教 师 个人 实 践 知识 便 难
古 今 中 外 的 历 史 英 雄 人 物 事 迹 ,让 学 生 们 知 道 : “ 当 生
予历 史 教 师 的使 命 不仅 是 课 堂教 学 的主 持 者 、组 织 者 、 参与 者和知识 构建 的合作 者 ,同时也 是新课 程 的学 习者 、
推行 者 、研究 者 和探 索者 。高 中历史 教师 传 统 的教 学基
师生 互动 是要 在 学生 主动 参与 、乐 于 探究 、勤于 动 脑 中 完 成 的 。教师 要 为促进 学 生 自主学 习 、独 立 思考 、充分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高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新高考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等。

一、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1.考试形式的改变。

新高考将实施单科目考试,高中三年只开展一次高考,历史考试分为两个环节:笔试和口试。

笔试内容涵盖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和方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等方面,口试则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献材料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展示其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种考试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的历史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历史学科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新高考形势下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要求。

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变。

这对历史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更具创新意识和教育敏锐度的教育者去承担这一重任。

3.学科内涵的拓展。

新高考要求历史学科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对历史学科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传统历史知识的普及与教学,也要注重现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

这意味着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史、世界史和地方史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同时也需要铭记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以此来承载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华。

二、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是我国历史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纳入了核心素养的范畴,强调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必要性,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优秀的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被视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

新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事实、背景和意义,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学生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论证能力。

同时,新标准强调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内容。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发现的能力,包括历史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历史观。

新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为了保证新标准的贯彻落实,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投入。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

总之,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的推出和实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通过全面实施新标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历史】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最新版)

【历史】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最新版)
.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所必备的综合性品质 或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 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 合性品质;是个体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 生活问题时所需的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核心 素养是个人生活必须的条件,也是现代社会公 民必备的条件。
.
核心素养的根本特点:
•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
表现; •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开展; • 核心素养具有开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
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三个领域的内容: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根底决定上层 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每一个后 者都会对前者产生反作用;人类社会是有规 律的运动,是从低级向高级开展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五大支柱 具体指标内涵
学会求知 学会学习、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

学会做事 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创新进 取、冒险精神
学会共处 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他人的能力、同理 心、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学会发展 促进自我的精神、丰富的人格特质、多样 化表达能力、责任承诺
学会改变 接受改变、适应改变、主动改变、引领改 变
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同样是深化和推进我国当前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根底教育国际竞争力 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
.
• 研制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特别是 研制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国家任 务,是国家对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所提出的任 务,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必 须完成的任务。

高中历史学习的数字化趋势与挑战

高中历史学习的数字化趋势与挑战

高中历史学习的数字化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数字化趋势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与活力,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就高中历史学习的数字化趋势与挑战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趋势1.数字化教材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逐渐被数字化教材所取代。

数字化教材具有更新及时、互动性强、多媒体呈现等特点,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在线学习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历史学习逐渐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进行。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互动等功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3.多媒体教学工具数字化时代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记录片、听取历史专家的讲解等,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记忆。

二、数字化带来的挑战1.信息过载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可以轻松地获取,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过载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内容,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整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2.缺乏深度思考数字化教育注重实用性和直观性,但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因为学生往往更倾向于获取快速简单的信息,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只掌握皮毛知识,而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的理解。

3.技术依赖性数字化学习需要依赖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一旦遇到技术故障或者网络不稳定,学习效果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购买相关的设备和获得稳定的网络环境也是一项挑战。

三、应对数字化趋势的策略1.培养信息素养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授学生正确的信息获取方法,帮助学生筛选和评估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探析

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探析

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探析摘要: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和过渡性。

以此认识为基础,教学中以通史构建为突破口,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创新。

新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分上、下两册。

上册是中国历史,下册是世界历史,一改之前将中外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部分的带有专业性质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法,实际回归过去的历史课本,但在分量上,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世界历史部分无疑加大了。

关键词:新编教材;特点;建议;2019年秋季,部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新教材”)在多省份正式使用。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构建通史体系为突破口,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创新形成了一些见解,希冀一线同仁共同探讨。

一、新教材使用带来新挑战面对新教材,一线的师生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涵养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按照课程方案,新教材教学每周安排两课时,课时非常紧张。

其原因在客观上是新教材以通史思路编写,涉及古今中外,头绪多;另外还有在高一阶段,学生压力也很大,他们要面对课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十几门课程,还有各种教学或非教学活动的冲击,压缩历史课时的情况并非偶见。

除了这些客观压力外,老师们主观上也有认识误区,即拔高了新教材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这主要是上一轮课程改革的惯性所致。

2003年开始的上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采用专题模块的形式,突出了初中与高中课程的区别,增加了高中历史教学难度。

深挖教材的思维惯性,使很多一线教师拘泥“一步到位”实现课程目标,影响了新教材的教学进程。

二、新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特点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纲要”两个字已突出其主要特点。

“纲要”二字顾名思义即是“纲领提要”的意思,所以新编高中历史教材呈现给广大师生的是中外历史的主干和精粹。

对照同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旧版本,其“纲要”一词确实实至名归。

这里仅举一例说明。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面对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师面临哪些挑战,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下面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第一个挑战:教师的学科知识必须拓宽。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

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

例如必修课《历史Ⅲ》“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两个专题,选修课“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这些内容都是全新的,它们都是第一次进入高中历史教材。

这些更多更深的内容就需要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的拓宽。

第二个挑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改进。

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邃,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知识要点深邃,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全国各高中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套大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内容在经历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在2020年,教育部对这套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本文将介绍这套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变化。

一、知识范围扩大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范围进行了扩大。

原本的课程只涵盖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

而在新修订的标准中,加入了世界历史的内容,如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问题意识的强调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标准强调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现实问题,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标准还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分析的加强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材料分析的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通过材料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同时,材料分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多元文化的包容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包容。

标准要求学生研究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培养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修订主要是从知识范围、问题意识、材料分析和多元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带来的挑战作者:陈志刚杜芳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年第07期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挑战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3-0003-06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基础教育课程应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这一背景下问世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简称新版课标),体现着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面对不可逆转的社会变化,我们需要重新设计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与性格品质。

与实验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新版课标变化很大,需要一线教师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素养,应对新版课标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一、教学观念上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课程内涵的认识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等等。

①在这一背景下,21世纪之初,我国的实验版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改革目标,关注学生主体性,力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淡化学科性,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思考社会与人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汲取智慧,发展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从教学实施视角进行的思考。

虽然强调学科能力的培养,没有忽视学科性,但在一线实施时,由于一些老师匮乏课程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盲目追求形式化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实施中更多地从活动形式去思考“双基”目标的落实,导致探究学习、活动教学等成了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课本知识点的“游戏”,背离了探究学习、活动教学的本义。

这造成历史课堂学科性不足,教学内容与形式出现了浅薄化的现象,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效果。

鉴于此,新版课标在继承实验版课标性质、理念的基础上,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与历史教育的本义,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第一次在我国提出了反映历史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

这种变化是新版课标的最大特色,是对实验版课标的突破。

这种突破跨度较大,超越了多数历史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的认知。

新版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们是学科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五大学科素养的提出,一改三维目标侧重于学生学习、课程实施的单方面设计视角,更多地从史学家工作需要的技能出发,反思如何体现历史学科的性质、特点,这是我国历史课程改革上的新的认知。

改革惩前毖后,突出学科性,希冀通过培养学生的具体素养,避免出现前十年改革中产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碎片化、技能不扎实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

历史是一门主客观统一的学科,面对历史记述不可避免的争论与不同的史料,历史知识的建构需要学生主观地选择、理解和解释。

历史学科能力结构之一,就是面对史料,需要学生能解释说明;分辨不同的历史观点与历史解释,说明历史解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应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

因此,历史学习不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面对史料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观点与历史解释,说明历史解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进入具体的历史时代,去分析、解释、推理、综合所选择的史料信息,然后形成结论。

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素养提出的价值。

五大核心素养要么指向了学科思维的方法、学科技能,要么指向了学科培养的终极目标。

三维目标中尚有知识目标,五大素养强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知识的获得,但是知识本身已不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目标了。

尤其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三大素养,体现着浓重的历史学科特性。

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史学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希望从知识培养向技能、品格培养转型,加速课程改革,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

这意味着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破“双基”训练的教学模式,超越传统以知识目标为教学核心的观念。

面对这种转型,教师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落实学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是一个教学上的挑战。

由于核心素养侧重于史学素养,前十年历史课程改革获得的经验很难迁移。

例如,目前一線历史教学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史料教学模式:提供材料——解读材料——得出结论。

这种模式多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探索。

新版课标从学生学业质量水平角度,把史料实证素养划分为四个目标水平层次:①水平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水平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依据上述史料实证素养目标水平层次,当前中学一线的史料教学基本停留在水平1层次。

根据新版课标的规定,水平1是不合格层次,高中历史教学至少应达到水平2层次。

这意味着前十年我们在史料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很难达成预设的目标要求,因此,不能盲目采用前一阶段形成的教学样式。

要想实现预期的史料实证素养目标,教师可能要另起炉灶,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的难度。

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提高素养,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将是一件难事。

现在的问题在于,一线教师是否愿意放弃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破除对传统历史教学观念的认知?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史学素养的获得,一线历史教师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史学理论知识,难以应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利用凯洛夫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史学技能,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对此老师们是否愿意放弃多年来形成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势呢?在基础教育中,历史学科是最难教、最难学的科目之一。

它是一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而不是知识传递的课程。

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学科特点角度说明了历史教育的困难之处。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历史学科容易教?这是受传统传递知识的课程观、教学观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也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但是在备课理解上,习惯从课本出发,以为课本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以为每节课均要完成一篇课文内容,造成教学中不自觉地回到知识传递的老路上。

归根结底,还是观念问题,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的素养,转变观念,应对挑战。

二、学科思维上的挑战关于历史的涵义的理解比较复杂,大体来说有三种认识。

第一层面,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是客观的。

这种客观的历史一旦逝去永远逝去,无法重演。

第二层面,历史是史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载。

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史家难以完整的叙述历史,只能选择他所认为的重要方面进行表述。

这意味着史家的记载必然有主观的因素。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是什么?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是史家对历史的记载?历史课堂需要系统学习史家对历史的记载,如《史记》等历史作品吗?这些都不完全是。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还有第三层:它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例如,中学历史课本所呈现的内容就是编写者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的认识。

正如新版课标指出的,“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①显然,课标肯定了历史具有主观的一面,学习历史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认识。

由于不少教师习惯于把传递知识视为历史教育的使命,造成许多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却不理解其背后的内涵,缺失独立的历史认识,以为历史课本叙述的就是历史学界的唯一结论,是客观的知识。

这些认知不利于历史课程的实施与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水平上把历史解释素养目标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②水平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已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釋;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水平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假说或提出新的解释。

根据课标,历史学就是一种解释学,对历史的叙述必然包涵着叙述者的主观认识。

课标关于历史解释含义的界定与历史解释学业目标四个水平层次的划分,表明课标编制者在历史含义的理解上,更多是从历史认识的视角出发的。

史家、编写者在专著、课本上呈现的是一种选择,选择的东西是事实的一部分。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理解后,再看课标对历史解释目标四个水平层次的划分,就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历史概念是复杂的,长期以来,一些老师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过于简单化了。

只有改变传统那种非此即彼的历史是客观的看法,从历史认识的角度思考“中学生为什么学习历史?历史教学是传递客观知识的吗?”等问题,才有助于历史课程改革的转型,进而深刻反思历史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历史课本中的叙述,等等,才能够探索出新时代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便于在教学中将课标的要求落实在课堂中,转变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现状,达成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

历史认识是认识主体由于现实的需要和兴趣而借助于史料构建的关于过去的认识,是一种观念的认识。

历史认识可以分为历史史实的确定、历史意义的判断、历史本质的抽象、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层次。

①既然历史是一种解释,历史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为了避免把历史简单化、误解历史,最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反思。

教师在阅读专著、课本时,可以围绕某些内容,思考作者的论述与分析,是否做到了客观、全面,对历史事实的解释是否严谨或者存在偏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