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解释为何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结合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谈谈为什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谈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现实的人”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而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抽象人性论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前提。
2.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钥匙。
“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满足生命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满足新的需要的再生产活动、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社会关系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精神生产活动的本质来源于以上活动。
3.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心环节和根本内容。
以人的生存状态为依据,社会分为三阶段:“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尺度。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人的本质取决于其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尺度。
2.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真实共同体和虚假共同体的区分,在于是否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是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现象分析和解释时所采用的一系
列科学方法和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研究方法。
首先,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研究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向受访者发放,
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从而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量化分析。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受访者的态度、看法和行为,为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其次,深度访谈是另一种重要的社会研究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
和对话,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深度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挖掘出一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提供重要的素材。
此外,实地观察也是一种常用的社会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亲自前往研究对象
所在的地方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数据。实地观察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避免一些因受访者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偏差。
最后,文献资料分析也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
期刊、报纸和文献资料,研究者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从而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文献资料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社会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社会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的研究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只有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社会研究才能够取得真正有意义的成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指从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主体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影响和被影响,以及其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从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主体的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体的特点和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应用提供依据。
其次,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通过从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社会主体的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体的真实需求和实际情况,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保障。
最后,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通过从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主体的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适应,从而揭示社会主体在社会中的普遍作用和意义。这有助于拓展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为研究结果的普及和应
用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信度和普遍性,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主体性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人
基本概念: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人是社会的主体,要想研究社会就必须先研究社会的主体。马克思在关于社会主体的研究中指出了三点,一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二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它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备不同的社会属性和特征的人;三是社会历史研究应当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
第一节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1.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
2.社会主体人的研究视角
(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2)社会主体活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基础
(3)社会主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社会主体方法应用之问题讨论:
第二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2. 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3. “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主体方法应用之问题讨论:
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体)
1.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3.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社会主体方法应用之问题讨论: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辩证分析的方法。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主要方面,又要看起次要方面;既要看前半生,又要看其后半生;既要看其长处,又要看其短处;不要简单化、脸谱化,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研究生5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不能从“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现实 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
2、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包括: (1)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2)为了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 (3)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4)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包括经济、政
(1)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 (2)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表现 (3)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 (5)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
结构的发展变迁。
-
2、“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真实共同体”是指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 -“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阶级
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
-
3、“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是对未来社
会(共产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的制度特征的构想。其
主要特点在于:
——马克思、恩格斯
注: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人是工具还是目的?
注:人的物化:工人物化为劳动力商品,资本家物化为人格化资本。 (劳动机器与挣钱机器)
社会过程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23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黑格尔强调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它是从纯粹思维出 发的,而这里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 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 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1859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8
C.)“自由人的联合体”是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
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 们直接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 学”。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 “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 社会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正在于消灭阶级、消灭 私有制和消灭强迫性分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 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是社会现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或集体。研究社会主体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下面将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介绍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研究社会主体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的访谈、参与观察和案例研究等方式,以了解社会主体的行为、看法、意识和价值观等内在特征。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类的主观感受和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对社会主体行为的影响。定量研究方法则是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式,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社会主体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趋势等。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群体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社会主体可以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和观察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人为操纵和控制变量,以验证因果关系和推断社会主体的行为规律。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设计不同的条件,观察和测量社会主体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得出结论。观察研究方法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社会主体的行为、态度和感受等,以了解其心理过程和行为动机。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甚至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技术工具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深入揭示社会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
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研究社会主体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描述、推断和预测等。研究者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模型和进行回归分析等方式,研究社会主体的行为选择、收入分配、消费行为、价格变动等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方法则是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和假设,以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数理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对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三)研究社会共同体的科学方法
1、社会共同体的含义
社会共同体就是指由若干个人、群体和组织依据一定的方式和 规范结合而成的集合体。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研究社会共同体的 科学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1、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虚假共同体”
“真实共同体”
2、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共同体的两面性 3、社会共同体分析方法的方法论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二)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的含义:
概念
理解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的作用:
3、人民群众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1、个人及其划分:
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 点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的学说的基本观点 及其主要缺陷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德国古典哲学的人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学理论的主要缺陷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的基本观点
1、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的基本观点: 2、“现实的人”及其基本内涵
方法论第五章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 作用 1、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抹杀个人在 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 史上的作用。对历史进程发挥比较重 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能够推动或阻碍、 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地改变历 史面貌。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 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 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用的 历史人物。
3、“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 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社会历史发 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的能动的历 史活动构成。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 展的关系是“剧中人”和 “剧作者” 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既是社会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又是 社会历史剧的表演者。人类自编、自 导、自演了一部长篇社会历史剧。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 发展的基础
1、人的社会历史活动作为 “现实的人” 的社会历史活动,首先是人的物质生产活 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活动"。其中, 第一个内容是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 物质生活资料;第二个内容是为了满足新的 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第三个内容是人 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第四个内容是人们 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1、社会共同体有虚假共同体和真 实共同体之分。真实共同体是指符合 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 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 会形式;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 的社会里,某一阶级为自己本阶级的 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这种共同 体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是新的桎梏。
方法论第五章
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在于 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强迫性 分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 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 大提高。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 的共产主义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 体”。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1、每一社会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历 史发展中都有其作用,但作用的性质 和大小不同。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 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 量。研究社会历史必须坚持群众史观。
所谓“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 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 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 学文化实践的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构成了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
2、“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人。从人类总体角度说,有历史 上的“历史的现实”的人,有处于当下 社会活动中现实的人,有未来社会中的 “未来的现实”的人。从个体的角度说, 有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有不同知 识和经验背景、不同感性特征与理性特 点的人。从个体成长史的角度说,有处 于不同智力发育、情感状态和社会素质 养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人。
2、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 状况的尺度。马克思按照人的生存状 态,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 阶段: ① “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在这个 阶段中,个人尚未成熟,自主实践活 动能力极其微弱,个人缺乏独立性, 还没脱离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 。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回复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回复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本文将深入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和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并逐步回答这些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了对实际经验的分析和理解。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的行动来验证和改进理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例如,通过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组织中潜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来改善工作环境。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它强调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社会系统中的内在规律和结构,并探索其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通过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全貌,并提出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发展的社会系统,我们可以了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社会矛盾和冲突来理解社会运行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并通过深入分析矛盾的本质和起因,探索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社会变迁的规律和趋势,并为社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
议和指导。例如,通过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了解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少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建议。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整理)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整理)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一、社会主体——“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是社会历史的初始发起者;人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建构者;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二)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
1、“现实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2、“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3、“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
4、“现实的人”是具有不同社会属性和特征的人
三)社会历史研究应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客观依据: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
1、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糊口的根本内容
3、人的保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1)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三种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社会发展的五个形态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差别:划分的尺度不同。
二者的统一性:一是立足点是一样的,这个立足点就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力是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二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4、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统一的: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的组织和引导;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其作用需要借助于人民群众才能实现。
5、社会历史规律是经由过程人的自觉活动施展阐发出来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以及它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在社会主体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主体的意见、态度和行为等信息。例如,研究某一群体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2. 实地观察: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社会主体的行为和互动,以获取有关其行为规律和社会关系的信息。例如,研究某一社群的组织结构和交往模式等。
3. 文献分析:通过对历史记录、政策文件、书籍、报纸和网络媒体等资料的归纳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社会主体的信息。例如,研究某一社会问题的历史演变和政策变迁等。
4. 实验研究:通过在控制的实验环境中操作和观察社会主体的行为,以获取特定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例如,研究某一政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 计量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出社会主体行为的规律和关联。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学模型。
6. 历史研究:通过对过去事件和现象的研究,进行重新解读和理解,以揭示出
社会主体行为的演变和变化。例如,研究某一时期的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
综上所述,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指对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体通常可以指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机构等具有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实体。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体的特点、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者需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
1. 参与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亲身参与社会主体所在的群体或组织中,观察和体验社会主体的行为、态度和生活环境。研究者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交流和互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内心思想和行为动机。
2. 问卷调查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编制一系列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向被研究对象发放问卷,收集其回答和意见。问卷调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样本的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了解社会主体的趋势和态度。
3. 访谈法:这是一种面对面交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个人经历、价值观念、行为动机等。访谈法可以通过开放式、半结构化或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4. 文献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主体相关的书籍、期刊、报告、统计数据等文献资料,探索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趋势。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文献资料,揭示社会主体的特点和变化。
5. 实验研究法:这是一种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设计和操作特定的实验条件,观察社会主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实验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判断社会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因果关系。
6. 历史比较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时期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社会主体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变化。历史比较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社会主体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专题: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 一切认识都是以人为主体并为人类服务的, 所以人才是哲学的中心、出发点和终结点。 人这一特殊的自在在物性方面连接起自然, 又通过灵性发展成人类社会,它是连接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纽带,把握住人就 可以把握住一切。 •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哲学上的意义非 常重大。
• 人们的眼睛客观地看到了许多存在的事物, 但是却看不到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 为认识本身的状态,使认识属性表现出认 识主体的作用。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身体, 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但是思想只有 自己知道。 • 有一道面试题:你对你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 人类物性直观和思想的分离,既造 就了哲学也造就了宗教的诞生,但 是宗教却获得了先在完善性。必然 性对人类的打击让人们害怕了,人 们因为对自身灵魂的神秘,以及对 必然性的恐惧,自然而然地开始陷 入困惑。
• 笛卡尔思考的结果,是唯物唯心开 始明确的开端。在认识中自身被重 视,这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阶段,这从苏格拉底的时代就已经 开始,到了笛卡尔才达到了比较深 入的程度。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基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并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必须加强对人的研究,并特别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行为主体,这无疑是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关键词:社会主体;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一、引言
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来实现的,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研究社会主体.社会主体是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及其群体如阶级、阶层、集团、民族、国家等,包括社会中的全体国民,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
(一)、社会主体研究概述
1、社会主体的内容: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作为社会主体是社会历史规律的物质承担着,从人的主体性活动出发研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一切认识都是以人为主体并为人类服务的,所以人才是哲学的中心、出发点和终结点。人在物性方面连接起自然,又通过灵性发展成人类社会,它是连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纽带,把握住人就可以把握住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焦存朝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一、社会主体——“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是社会历史的初始发起者;人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建构者;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二)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
1、“现实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2、“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3、“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
4、“现实的人”是具有不同社会属性和特征的人
(三)社会历史研究应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客观依据: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
1、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3、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1)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三种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社会发展的五个形态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差别:划分的标准不同。
二者的统一性:一是立足点是一样的,这个立足点就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力是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二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4、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统一的: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的组织和引导;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其作用需要借助于人民群众才能实现。
5、社会历史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的
(二)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人在社会中获得自己的存在
2、人的本质由社会来规定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3、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人在共同体获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社会共同体”是人类基于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共同生活于其中的群体。人从社会共同体中获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
(2)真实共同体与虚假共同体
“真实共同体”是指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阶级为了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
(3)“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作为自由劳动者的经济联合体,实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合的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
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公共权力回归社会的超政治共同体,实行社会民主制。
4、人的存在和发展受社会的制约
人的生存依赖社会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通过接受社会的教育获得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交往中锻炼各种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人受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制约。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基本逻辑
基本结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
思考与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客观依据、内在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历史的伟大转折总是以思想革命作为先导的。而思想革命最深刻、怠义最深远的内容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冲破陈旧僵化的思维方式,捕挺时代精神的脉动,提炼时代精神的理论精华,从而尽力造就富于时·代特色的新的思维方式,正是我国哲学理论个年来真正的探索和收获。十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丁巨大的变化,屁在些变化相联系的新的精神、新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的重新确立和贯彻。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主体和客体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冲的一对关系范畴,二者之间有一种“相关律”的联系:人和物、人和人之间只有构成一定对象没关系(如实践和认识)肘,它们才是主体和客体。因此离开了这种具体对象性关系,失去了其中任何一方,主体和客体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在此前提下,白然会进一步提出问题:在主体和菩体的相互作用中,哪一方属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再明确些说:主体的结构、特性相作用在这樊占什么地位这就是所谓“主体性问题”。刘·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有自己
不同的(自觉或不自觉、或隐或显)答案。其中对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肯定结论的不同方式,就榆成了不同性质的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石上的,其基本内容最集中池包含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天才纲领、特别是它的第一条中。马克思指出,科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情的理解,不是只着眼于客体的成直观的形式,而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见中共中央编译局的新译本《费尔巴哈》第87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列宁也曾以同样明确的语言表达了这一原则:以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包括到事物的壳满`定义”中去”(《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实践是人的对象性物质活动。在实践中,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必须面向客体,必须重视客体的作用即效应,按客体的本性和规棒办事,即核世界(包括作为客体的人)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另方面,更重要的是,主体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是按自己的能力、方式、需要和尺度去理解客体、改造客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因此,在任何认识和实践中,都必须客观地存在着一种“主体性效应”。前一方面可以得出客体性原则,后一方面则得出主体烃原则。马克思和列宁都不否认前一方面,但他们更强调后一方面对前一方面的影响,提醒人们:对客体、事物的理解和理论概括(“定义”),都不可能脱离主体性因素而孤立地达到,因而应该自觉地贯彻主体性的原则。这一主体性原则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具有普遍意义。
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首先应该充分理解它的下述规定和要求,并同以往和自前流行的某些错误观念划清界限:
第一,它是一个充分承认并揭示主体性效应的原则。对事物要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来理解,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结论。在这一点上,它同某种把唯物主义解释成“喉客体主义”的传统偏见是格格不入的。这种传统偏见表现为:把“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个正确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错误地搬用到主客体关系上,得出“客体第一性、主体第二性、客体决定主体”这娄违背事实的、宿命论的结论。实际上,这不仅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在去甚远,就是同旧的、一股的唯物主义相比,也是一种倒退或停滞。这种“唯客体主义”式的偏见,曾长期束缚了对主体性问题的科学探讨。
第二,它是一种客观性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这里,主体性与客观性不是对立的概念。主体,作为各种不同清况下的现实的人及其群体,首先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一社会存在。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他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中,包含对人的主体性做社会的、.历史的客观性的理解。若把主体性妇结为人的精神、意识、主观性,无视人的社会物质性、社会存在及其关系的客观性,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屑主义的方式,而恰恰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各式。
第三,它是要求对主体做具体分析的原则。“主体”不是一个一般的抽象或实体,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因此,必须在具体的对象关系中确认谁是主体,把握主体的具体结构、功能、特性及其作用,探讨不同层次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能抽象化。在理论研究中文在着把某一特殊关系层次上的特殊主体一般化的两种极端:一种是把娄主体--人类或群体主体一一社会、阶级、民族等当作喉一的“主体”;另一种则把个别主体.-个人当作唯一的t`主体”。两个极端互相排斥、二者择一,其结果或者导致抹杀个人及其个性,或蓑导致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而否认集体、社会,这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的精神实质的。这一原则恰恰表明:世界上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主客体关系,每一关系中都有自己具体的主体。只有正确而充分地理解每一主体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才能科学他说明其关系的存在和发展,而不能把不同的关系及其主体混为-谈,互相取代。
第四,它是强调人的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承认主体的具体地位和作用,正是为了科学地确立人在自己的实践和认识中应有和能够承担的权力和责任的界限,并使二者合理地统一起来。任何把主体性原则理解为人可以随意地千事,只要权力不负责任,达到“绝对意志自由”之娄的想法,至少是一种片面化的想象。权力和责任都来自主体的实际地位和作用,权力和责任又是彼此不应分离的。在客体面前,主体的权力所在也就是责任所在,反之亦然。因此,任何现实的主体(人类、社会、阶级、个人)从主体性原则所得到的第一条启示,就是要自觉地认清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及其统一,而不是其它。在这个意义上,主体性原则也可以说正是加强主体自身建设与充分发挥主体玖造世界的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主体性原则,并不等于它否认客体性原则,这两看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才能保证认识和实践富有成效。它们各有自己的侧重J兼和功能,对于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来说,同样都是必须遵循的。但是比较而言,特别是当代历史条件下,主体性原则有着更为深刻、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确立“主体性思维”的深刻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