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次北固山下》《浣溪沙》《赤壁》word学案
诵读欣赏《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泰戈尔诗三首》教案
诵读欣赏教学设想:第一单元课文定位于“亲近文学〞,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又各有侧重,从而来激发同学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
而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诵读板块是本单元主题的补充和延伸。
《次北固山下》需要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诵——心得——拓展——背诵四个环节,由浅入深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同学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赤壁》则要抓住借古抒情和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培养同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浣溪沙》的教学要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泰戈尔诗三首》都是表达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的展现了孩子们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美好的情感。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告辞》则用了奇特美妙手法深入地写出了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榕树》则通过榕树这个意像表达了对妈妈和故乡的思念。
这些与同学的生活、心理比较贴近,同学通过自主诵读这三首诗,容易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他们会发现文学其实并不神秘,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拉近与文学的距离,使同学对文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同学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同学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运用想像手法展现世间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热爱、亲近文学。
2.体验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朗诵技巧,培养鉴赏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方法:诵读法。
《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第一篇:《次北固山下》教案二、学法指导话说当年曹丕对曹植苦苦相逼的时候,曹植曾语惊四座,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作是什么?对,是《七步诗》。
本学期的古诗学习,我们也来个《七步来学诗》。
不过此七步非彼七步。
这七步是读古诗要过的七关: 文字关 文意关 文理关 文趣关 文采关 文学关 文化关三、学习新课(一)读背第一首《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
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仅半年,连搬三次家。
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七关:【文字关】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资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资料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资料《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助学资料《次北固山下》一、作者情况王湾, 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二、诗意梳理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三、中心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四、理解性填空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示呢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是。
2.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颇有妙处的句子是。
3.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赤壁》一、作者情况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代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
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将杜牧称之为“小杜”。
他与诗人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二、诗意梳理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三、中心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慨,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别出心裁。
四、理解性填空1.以一件古物引发的议论句是。
2.诗中含有兵器的句子是。
3.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是。
《浣溪沙》一、作者情况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注:浣溪沙,词牌名。
二、诗意梳理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侵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泥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呢。
因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声就可以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等诗词三首_教案(DOC)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1,背诵两首诗歌2,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诗词。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一)简单介绍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二)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三)学生自由朗诵诗歌(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学习)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处达”,表达自己羁旅思乡的感情。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一种迫切的行舟心情。
《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9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次北固山下》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绿水:长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未尽的一年。
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课件
参考答案:1.寂静。
2.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
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 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 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 愤寂苦之情。
与你共勉
好诗不厌百回读.也许 我们不能成为诗人,但 我们完全可以成为爱诗 的人!
展示1,读准字音与节奏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展示读
展示2,借助注释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词 上阕所表达的画面。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展示
明确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
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 清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 蜒这一条沙石小路,雨中没 有一点泥泞,仿佛一尘不染。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传来 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展示1,读准字音与节奏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展示读
(提示:五言律诗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 一或二一二句式) 小组展示方式选择: 推选代表 集体诵读 一人一句
展示2,借助注释解诗意
了解这首诗的大意,再说说诗中表 达的思想感情。
1、讨论交流(可向老师提问) 2、小组展示
3、补充质疑
拓展训练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你能设置怎样的问题?
参考示例: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
居环境的____________。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 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 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 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 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 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 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 谥文忠公。
《浣溪沙》《赤壁》《次北固山下》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教学案教案背景:古诗赏析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我采用文本赏析与问题引导这样双保险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这三首古诗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2、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方法:小组提问法,师生互问法等。
课时:1课时一、知识回顾: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
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
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
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问题】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体验:与家人交流,询问他们关于家乡的记忆和情感体验,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情感。
5.赏析作业:从《次北固山下》中挑选一句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撰写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次北固山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a.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受?
b.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
c.你认为这首诗的哪些句子最具表现力?为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文的情感。
2.选取诗中的名句,让学生进行赏析,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次北固山下》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平仄、韵脚、对仗等;
(3)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对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释义;
(2)深入挖掘诗文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七上《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苏教版七上《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苏教版七上《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如何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品尝这一香醇佳酿,我作了一些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首先,我想谈一下这次案例的有关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唐代律诗。
该单元以“自然”为主题,以三个维度为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领略美的景物,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下面的案例描述,我是按照这次课堂学习活动的六个流程进行的。
情景导入,以歌煽情课前,我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
当歌曲前奏刚刚开始,许多学生都争相喊出了歌曲的名字——《流浪歌》。
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录音机唱起来。
一个片段以后,我示意学生停下来,并将音量慢慢扭小。
以这段缠绵哀愁的乐曲为背景,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师:“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陈星多年前演唱的《流浪歌》。
《流浪歌》刚一出世,就唱遍了长城内外,席卷了大江南北。
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轻吟低唱。
同学们,当年和《流浪歌》一起走红的许多流行歌曲,都如同夜空一瞬即逝的流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可为什么《流浪歌》却能如此受人欢迎让人喜爱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以“乡愁”为话题,顺势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诗歌《次北固山下》。
整体感知,读中现情首先,我结合自身处境,调动情绪,满怀激情的朗诵了课文。
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等形式朗读了几遍课文。
律诗十分讲究形式,律诗的朗读自然也要注重形式。
在与学生讨论时,我们结合课外背诵过的《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几首律诗的特点,适时在屏幕上出示了诗歌节奏的划分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文字。
然后,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几个轮回下来,学生的朗读也已有几分滋味了。
赏析诗歌,领悟诗情“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通用8篇)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通用8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沧,是暗绿色。
“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
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
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学案-word文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学案内容预览:《次北固山下》学案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1.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的愁绪。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次北固山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王湾是如何描绘自然之美,表达情感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潮平两岸阔”和“海日生残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和提问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情感表达或修辞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集体朗读。通过朗读体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从诗人的视角体会自然之美,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升表达与沟通技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围绕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感觉自己的问题设置还有待优化,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引导性,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选份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选份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1【篇一: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__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沧,是暗绿色。
“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__: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临”作“登临”讲。
__: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__: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 __: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__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
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
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苏教版语文七上《次北固山下》《浣溪沙》《赤壁》word学案
《诵读欣赏》第一课时学案编制人:李振仁审核:费正和李兴时间:20XX年9月12日完成所需时间:40分钟姓名:班级:小组:一.学习目标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三.知识链接:㈠.试试看,你掌握这些字词的读法了吗?折戟()浣()溪沙蕲()水苏轼()㈡.同学们,看一看你预习得好吗?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人,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言____(律诗/绝句)诗。
2.“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指3.《赤壁》作者字,人,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作品有《》。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的名将。
4.《浣溪沙》作者,字,号,人,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作品有《》,《》。
四.学习内容:孩子们,首先让我们自由、有感情去诵读这三首诗词,要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哦!《次北固山下》a) 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
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3.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赤壁》1.你知道“赤壁之战”吗?你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故事吗?你一定行!2.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你认为作者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句是哪两句呢?《浣溪沙》1.找找看,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而又幽静的景物呢?2.你知道吗?好的作品都能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词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表格式导学案
劫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得了火把,劫匪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劫匪能看清脚下的石块和周围的石壁,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劫匪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山洞,最终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得十分艰苦,不时碰壁或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中,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洞口透进的微光,迎着微光摸索爬行,最终商人逃离了山洞。
学习过程
说明
预习板块
1、填空:《次北固山下》作者,体裁,(朝代)诗人。次:。《赤壁》作者,体裁,(朝代)诗人。《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体裁,(朝代)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泰戈尔,(国籍),主要作品有《》《》《》和长篇小说《》等。
答:。
4.本文通过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
。
学后反思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第2课时)
课型学科
语文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的佳句妙语。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诗文和世界文学经典文章的情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1)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奥运冠军胜利凯旋。修改:。
(2)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改法:。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则(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则(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方法1、课件教学。
个人、小组学习。
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学习第一首诗词:一、【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次北固山下》2、年级:七年级3、学科:语文4、教学时间:40分钟5、教学对象:七年级一班6、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王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欣赏《次北固山下》的诗意和风格,体会五言律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合作能力。
二、主题学习课程(一)设计理念1.对应核心素养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对应课标内容本课程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涵盖了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诗歌的种类、格律、韵律、修辞等,以及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方法,如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语言等,为学生的诗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应学业要求本课程适合七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设计背景本课程的设计背景是:1、《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五言律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平,是学习古典诗歌的经典范例。
2、五言律诗是盛唐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学习诗歌的基础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3、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和技能,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拓展,通过学习《次北固山下》,可以让学生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和魅力,欣赏王湾的诗意和风格,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王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次北固山下》的内容和结构,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识别诗歌的关键词和语言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运用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欣赏诗歌的诗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第一课时学案
编制人:李振仁审核:费正和李兴时间:2009年9月12日
完成所需时间:40分钟姓名:班级:小组:
一.学习目标
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三.知识链接:
㈠.试试看,你掌握这些字词的读法了吗?
折戟()浣()溪沙蕲()水苏轼()
㈡.同学们,看一看你预习得好吗?
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人,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言____(律诗/绝句)诗。
2.“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指
3.《赤壁》作者字,人,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作品有《》。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的名将。
4.《浣溪沙》作者,字,号,人,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作品有《》,《》。
四.学习内容:
孩子们,首先让我们自由、有感情去诵读这三首诗词,要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哦!
《次北固山下》
a) 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
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
3.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
《赤壁》
1.你知道“赤壁之战”吗?你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故事吗?你一定行!
2.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你认为作者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句是哪两句呢?
《浣溪沙》
1.找找看,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而又幽静的景物呢?
2.你知道吗?好的作品都能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词的下阕作者转而抒情,联系作者的经历,你认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五.学法指导: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词。
2. 在背诵和熟读之中加深理解,理解作者的情感,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佳妙之处。
六.学习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诵读中学习了三首诗词,体会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有刻骨的思乡之情,有对历史的慨叹,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旷达乐观。
也让我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情感,大家在课外一定要多多背诵古诗词哦!
七.达标检测:
1.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课文。
2.你能说出几个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吗?
八.学习反思:
这几首诗词你会背了吗?你能体会作者的感受吗?
九.巩固练习
1. 《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 ,。
2.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
是,。
3.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和。
4.判断正误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
②“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紧承三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
5. 《赤壁》中,作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
是,。
6. 《浣溪沙》中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的句子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