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上)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牟》时就用过“课程”一词。

2. 1902年我国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

3.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4. 北洋政府规定1922年起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

胡适认为这一举措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

5.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6. 新中国成立后,以叶圣陶为主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将国语改为“语文课本”。

7. 因为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1956年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8. 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

9. 语文是实践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此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的实践。

10. 1956年的教学大纲是叙述最详细的大纲。

11.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

一、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重点p29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实际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1)现代课程注意了学习方式的变化(2)现代课程注意了知识拓展与课程内容的整合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校园的语文课程、网络语文在线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以及相互间的互相生成三、三个维度有机融合(重点)p49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2、“过程和方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4、三维融合的境界四、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全面、适度、具体、分层。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判断题(10题10分) 选择题(10题10分) 名词解释(4题20分) 论述题(3题30分) 案例分析题(1题3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內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5.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8.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9.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的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10.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1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优秀诗文背诵240篇(段)。

12.7-9年级学生45分钟应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课程內容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的作品应占60-70%14.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15.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6. 语文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

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

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

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 (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名词解释5题+辨析题5题+问题阐述题4题+案例分析题1题)一、名词解释题参考选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文文化的多元体系。

☐课程性质是指一门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性特点。

☐文化是各个民族(或群体)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适应成果的总和。

☐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附学习指的是伴随主学习而获得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等。

☐拼音就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规律,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等)的内容和意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

☐人文是与“自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和结果,它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既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也包括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二、辨析题参考选题☐语言即言语。

答:错误。

1)语言是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的概念。

言语是心理学的概念。

不同的学科下使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2)语言是一个结果,言语是一个过程。

语言侧重于结果,类似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这样一种结果的表达呈现的。

言语是掌握语言的过程。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系统,言语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个名词,言语是一个动词。

3)如果说语言是一般的,指的是交际的工具或手段,那么言语是个别的,指交际过程本身。

如果说言语好比数学中演算的过程和结果,那么语言则类似演算所遵守的法则和所用的数字。

我们学习语言,是掌握其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知识及其运用规律。

我们练习言语,则是提高自己运用某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书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0609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0609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 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内容是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

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包括(23)个声母,(24 )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9.在小学第一学段就应指导学生学习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0.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归类识字分为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韵语识字)和(事物规律识字)。

1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

1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朗读课文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6.第一学段多数学生的朗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识字量少,朗读速度慢;二是(不会断句);三是经常出现添字、漏字、错字的现象;四是(拿腔拖调),唱读的现象屡见不鲜。

17.对小学生进行默读训练,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并有一定的(速度)。

18.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1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就是语文自学的主体,教师就是自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公平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科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课程就是一门自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学识,推动自身精神蜕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语文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主动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和不懈努力建设对外开放而存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四部分。

6.写字就是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基础,就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就是铺陈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重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赢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必须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其功能。

9.一个完备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形成:、犯罪行为动词、和犯罪行为条件、表中10.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范文(课文)系统包括讲读课文和___选读课文______________,其中,CX480课文又分成______四书课文______________和描述性课文。

11.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13.课堂提问的类型从回答问题的形式看,可以分为判断类、描述类、积极探索类、收敛类。

14._____评价性练习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人与自然地展开人际交流的素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1、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语文与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我们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实际上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以及灵感、直觉、顿悟等诸多涉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因素。

提倡人文性,有利于发挥语文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操熏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挥。

2、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工具性”,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言语能力性”。

语言是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一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

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

语文科应该是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二者紧密结合,辩证统一。

3、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 ~ 习作~ ~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2011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汉语性);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识字教学规律1、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字到词,在词句段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汉字。

3、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识字教学。

5、几种传统的识字方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集中识字1、时间集中:拿出一段时间专门教学生识字2、目标集中:在一定时间里认识一定数量的日用汉字3、任务集中:不因其他教学任务而削弱识字这个教学重点教法原则形音义统一,以形为主;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语言文章说4.语言文学说5.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

(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

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2014、7、1)一、问答题(40分)1、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汪16-19、江26-29、吴3-6)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思维、交际和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

语言文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体现着语文情怀。

语文本身是工具,侧重于形式、技能,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积极性。

人文性侧重于内容、教育,核心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忽视人文精神,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也无法落实语文的基础性。

所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要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又要注重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就应从生活中挖掘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丰富、活泼的语言材料,受到更形象、直观的思想教育。

从生活中学,在生活中运用、提高是语文工具性的直接体现,而人文教育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体现为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化、人格化、与个性化,所以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语文课应实现知、情、意的统一。

2、怎样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基本特点?(汪16-19、江26-29、吴3-6)3、《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谈了哪四点?谈谈你对“语文素养”的认识。

(汪P31-36、吴25-28、江29-42)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1、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讲,指教师在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教材以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

对现成教材的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包括处理、加工、改编、增删、更换。

2、语文课程是指构成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动态体系。

2、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有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先秦时期曾实行过“分科”制,即包括书、数、礼、乐、射御等六大科目在内的所谓“六艺”。

其中“书”大体相当于现代的语文学科。

4、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 叶圣陶,“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时。

此前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只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5、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

所谓“人文”,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形态、社会观念、社会习俗和社会体制、法律法规、文化现象等。

6、第二层级是高中三个学年的语文课程目标,包括“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方面的目标。

7、就横向结构而言,则从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出发,形成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

8、语文课程达成的前提a,树立新的教学观b,树立新的学习观c,树立新的评价观。

9、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1,就与课程的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目标的消极实施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2、就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3、就与学生的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成绩的仲裁者而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激励者。

4、就与科研关系而言,语文教师应由狭隘的“教书匠“而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研究者。

10、认定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一,建立广义的知识观。

二、区别“语言”和“言语”。

11、区别“语言”和“言语”:所谓言语,有两方面的含义。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广泛多样性间接性差异性多质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1.对语文课程来说,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改革。

2.对语文教师来说,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3.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开放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经济性原则语文教材及其构成要素课文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备课的一般步骤(1)学习课标;(2)熟悉教材;(3)了解学生;(4)解读文本,(5)编写教案,语文教学策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确定目标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目标的陈述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1、深刻理解、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2、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3、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有效教学方式的策略1、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2、重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3、学会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教学。

四、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1、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师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5、根据教学情境,变换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一般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串讲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点拨式教学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诵读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研究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说课的作用(1)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进行教学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2)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3)说课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时就用过“课程”一词2、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说道“课程”,如说“宽著期限,紧著课程”3、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包含“语文”、“写字”、“阅读”、“习作”等;二是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三是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等积极影响。

意义:树立大语文观4、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填空选择)(1)“国文”时期: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但有漫长的儿童识字、语句训练和习作八股文的历史。

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1902年。

1903年颁布并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在课程方面,除读经科外,5年的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字科,教学内容是识字、读文、作文;4年的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

1907年清政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课堂章程》,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又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国语”时期胡适认为这一举措(P5)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

当时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3)“语文”时期D2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

对此,在1950年出版的《编辑大意》里解释道:“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广泛多样性间接性差异性多质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1.对语文课程来说,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改革。

2.对语文教师来说,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3.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开放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经济性原则语文教材及其构成要素课文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备课的一般步骤(1)学习课标;(2)熟悉教材;(3)了解学生;(4)解读文本,(5)编写教案,语文教学策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确定目标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目标的陈述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1、深刻理解、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2、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3、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有效教学方式的策略1、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2、重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3、学会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教学。

四、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1、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师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5、根据教学情境,变换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一般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串讲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点拨式教学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诵读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研究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说课的作用(1)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进行教学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2)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3)说课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教什么)课题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说学生(3)说教法(“怎样教”)(4)说学法(学法的指导)(5)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做法重要提问时间分配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6)说板书设计一是课堂教学板书;二是说课者板书自己的说课思路。

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表述准确、流畅、生动、形象。

2、内容:正确、完整、系统;有序、连贯;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

5、有创造性;控制好说课的节奏。

上课应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主体性。

(3)处理好讲与读、读与思的关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1、遵循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识写要求分开,低年级多认少写;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4、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走开放识字之路。

识字写字教材的特点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3、吸收传统蒙学经验韵语识字的经验读书识字的经验重视写字的经验4、注重在生活、实践中识字揭示汉字构字规律(1)看图会意明字理二人从,三人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二木林,三木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学习形声字青:请、清、情、晴、请、蜻(3)抓住部首带一串页字部:顶、项、颅、颧、颌字音教学—准借助拼音学字音形声字——声旁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字义教学直观法联系法选择法比较法运用法构字法字音教学——基础准字义教学——核心活字形教学——难点清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1、示范、观察、模仿法2、引导法3、比较法4、演示法5、夸张法6、分解法7、局限法8、口诀法阅读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以上。

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1. 加强言语实践:以读为本,感悟,积累,运用;2、平等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3、开源引水:开拓语文课程资源。

阅读教学过程朗读型阅读教学: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主要目标和教学主要手段。

导入——初读——深读探究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自主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初读课文——提出探究主题——思考探究——成果交流导学型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学会阅读。

导学——自学——说学——结学——用学读写结合型阅读教学:以探究课文怎样写为重点,从读学写,先读后写,读写迁移。

明确目标——阅读课文——领悟写法——迁移习作创造性阅读教学:不拘一格地采用教学策略、安排教学过程。

如:郭成志“创意教学法”《黄河象》博物馆招聘解说员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词、句、段、篇章;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复述、背诵。

1、词语教学的内容正确读写理解意思积累运用2、词语教学的原则突出重点力求准确注意通达词语教学的方法(1)选择时机,精心设计(2)因词定法,区别对待(2)直观演示(3)结合课文(4)联系已知(5)比较辨析(6)分析词素法句子教学1、需重点指导学习的句子(1)含义深刻的句子;(2)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3)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4)生动形象的句子;(5)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6)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句意的方法(1)从抓关键词语入手。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5)抓主干理解句子(6)直观演示理解句子篇章教学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1、意义加深理解积累语言陶冶情感教学指导要点明确目标教给技巧加强理解讲究形式(五)默读训练有利于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速度适应范围大注意阶段过渡明确默读要求严格控制时间培养良好习惯复述训练意义(1)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形式1)详细复述(2)简要复述(3)创造性复述改变顺序复述改变人称复述改变体裁复述扩充内容复述阅读教学的主要试验1.情境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主题教学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把散乱的珍珠串起来。

主题可以由文本确定,也可以提炼于文本。

3.“尝试教学”实验强调: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4.“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以大量读写为前提,课本阅读教学和“自由读写”相结合。

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及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口语交际的特点思维与表达的同步性交流过程的双向性交际手段的综合性交际目的的现实性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1.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必备的能力;2.口语交际能力是生存与发展必需的手段;3.口语交际训练是发展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4.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要求1.言之有“礼”,即用语恰当,礼貌待人。

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2.言之有“物”,即表达时既有具体内容,又简洁明了,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3.言之有“序”,即按一定的顺序说,说清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4.言之有“情”,即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时,态度要真诚,语言要朴实,发自内心,充满感情。

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1、在口语交际课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2、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突出双向互动性坚持言语实践性重视情境多样性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观察事物进行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听故事进行口语交际结合实验、制作、游戏进行口语交际讨论、辩论中进行口语交际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交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交际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一、习作教学的意义(一)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提高认识水平,陶冶思想情操。

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贴近学生实际习作教学目标的生活化;习作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习作教学方式生活化。

鼓励自由表达营造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学生放胆习作。

重视习惯培养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运用多元评价习作教学的目标1.目标梯度明显;2.淡化文体,淡化技巧训练;3.突出写作主体,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5.倡导研究性写作。

写话教学设计专题写话教学设计教材专门安排的写话内容。

一般形式:看图写话话题写话日常小练笔设计阅读教学中结合阅读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或是结合生活中的小事练笔。

一般形式:阅读小练笔(1)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两个小问题,让学生书面回答。

(2)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设计模仿写话练习。

日常生活事件小练笔如:为自己的图画配上几句话,给自己的照片写个说明等。

(一)命题作文教学设计一般过程:出示题目,审题立意;深入讨论,取舍材料;拟定提纲,确定详略;限时成文,自我修改。

活动作文教学设计先活动,后写作的习作教学形式。

基本环节:参与活动、叙说活动、练习拟题、撰写活动、交流评议。

一次习作指导的基本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2.适当引导,形成提纲3.营造环境,迅速起笔4.典型引路,作中指导5.多种方式,反复修改6.交流展示,鼓舞激励作文指导指导观察指导审题指导立意指导选材指导谋篇指导表达指导修改作文批改普遍批改重点批改书面批改当面批改集体批改学生自改作文讲评综合讲评典型讲评重点讲评对比讲评1.从讲评材料上分(1)佳作赏析(2)得失分析(3)文字推敲习作批改的意义1.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受到怎样习作的启发。

2.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习作的情况,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

3.教师可以收集素材,为习作讲评做准备。

习作批改的内容1.思想内容方面;2.篇章结构方面;3.语言文字方面;4.书写方面。

习作批改的原则1.内容和形式相统一;2.围绕教学要求进行;3.多作鼓励,多就少改,多批少改;4.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1)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

(2)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