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六单元第33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5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5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1.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解析:选B。

圈地运动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一项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故选B项。

2.(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在明治维新期间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起示范作用,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开始扶植私人企业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所以正确答案选D。

3.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选D。

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实行富民强国的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工商贸易。

4.(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选B。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综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综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
单元综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改革的含义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 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的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 化的时代。





二、改革的一般原因 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 人们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 制度也要相应调整。制度设计者的思想总会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 制约,即使是理想的制度,也可能会因制度执行者的误用而出现问 题。当制度的缺陷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 政者便会自觉或被动地进行改革。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设置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四 道选做题,选做题的解题除了全面扎实复习外,掌握一些得分技巧, 会帮助提高得分。
从历年的命题看,这道题并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的规定,即课程 标准所规定的九个改革,而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相对陌生的 改革,提供史料,在对史料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和改革史学 习过程中学习到的一般方法、能力解决问题。同时因为题目中心 是相对陌生的改革,必须以史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支撑,所以这一模 块的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从改革内容的概括、提炼入手,再分析改革 的原因、影响;有的题目也引入考纲规定的改革,对改革进行比较; 部分年份的题目还会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对改革的经验 教训进行总结。
③带着任务看材料。带着审题明确的方向和问题读材料,提取有 效信息:关键信息包括东晋以后大族擅占山泽;南朝改制:山泽私有、 按官阶等级设限、山林开放等,注意时间信息秦汉、东晋以后、晋 成帝、南朝。联系教材南朝的时代特征:人口南迁、士族制度、占 田制。
④运用素养写答案。回答角度要全面,有层次性。第(1)问为 “背景”,要从宏观的时代特征,到微观材料内容来回答,具体就是秦 汉、西晋山泽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问为“作用”,落脚点是制度改 革,必须要明确改革后的制度:私有制;然后逐层上升到宏观的时代 背景“江南的开发”。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五单元第30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五单元第30讲

1.(2013·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测试)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解析:选C。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忠”并不是对君主,而是号召人民忠于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强调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民族主义精神。

据此本题选C 项。

2.(2013·湖南新田一中高三检测)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主张“革命者乃神圣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

两人都主张()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民主政治D.三权分立解析:选C。

梁启超、孙中山都属于资产阶级派别,共同点是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不同点是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

三权分立材料无从体现。

3.(2013·茂名模拟)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

”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C.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D.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选B。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来限制地主与资本家的剥削,以达到“养民”的目的。

4.(2013·中山模拟)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

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

”这表明作者()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解析:选D。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整合十六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整合十六课件 岳麓版必修3

而形成的主题,主题围绕某一热点问题展开,强调知识迁 移,突出综合能力。2013年高考文综卷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
益的尝试。
如(2013· 广东文综,第38题),该题以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 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变化的政治、
经济原因。
时空坐标
(一)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 形成和发展阶段 主义工商业发展;手工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17~18世纪) 工场的技术积累;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 迅速发展时期(18世 革命的进行,使经 胞学说、达尔文的生 纪末~19世纪中期) 济发展对科学提出 物进化论等 了更高要求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 电的发明和使用,爱 阶段(19世纪末至20 行;资本主义经济 因斯坦的相对论,量 世纪初) 的迅速发展 子论等
历史讲堂
八大高考最新命题趋势(二)
趋势五 不局限教材——就材料论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来高考出现利用教材以外的人物、事件等相关历 史知识作为考查的切入点,并且问题的解决也完全脱离
教材已有知识的试题,以考查学生利用新材料,处理材
料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就材料论材料解答问题的 高考题,一般都选取新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着眼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 势,准确解答问题。 如(2013· 山东文综,第28题)提供两个图表,考查考生阅 读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乡土历史的角度命题考查,潜移 默化地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2013· 安徽文综,第2题),该题以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
兴修统计示意图,考查古代安徽农业生产发展态势。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一单元第2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一单元第2讲

1.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D。

汉初,既延续了秦的郡县制,又继承了周的分封制,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

2.(2013·韶关模拟)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的是() A.秦朝设立太尉B.隋唐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解析: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和所学史实可知宋朝的枢密院掌握军权。

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根据材料信息“文人学士集团”“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点的制度是科举制。

4.(2013·温州模拟)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解析:选D。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使、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兵权。

因此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应该是宋朝。

秦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西汉是内外朝制,唐是三省六部制。

故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5.《明律集解附例》载:“凡间织造违民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解析:选B。

2014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一单元第1讲含解析

2014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一单元第1讲含解析

1.(2013·清远模拟)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各级封君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即周天子,因此这样的社会是一个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2。

(2013·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对这幅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以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解析:选C.《周公辅佐成王图》反映的是周武王去世后,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诸侯朝觐年幼的天子.这说明诸侯履行了对周王的义务,故C正确。

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权力也没有高度集中,A、B说法错误;D项则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 3.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依附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解析:选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公是大宗,鲁国是小宗。

4.西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

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分封制是把政治的隶属关系明确下来,而宗法制是在家族内部明确政治权力、土地、财产继承关系,西周就是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把政治隶属关系和血缘关系联系起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4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4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1.(2013·佛山模拟)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选A。

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初税亩”的实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废除了西周以来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选C。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体现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

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艰难环境和巨大的阻力。

3.下列现象能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①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②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③“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④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解析:选B。

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

①②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③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

④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B。

4.(2013·珠海调研)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B.当时的北方人都喜欢儒家文化C.适合巩固统治的需要D.冯太后的积极影响解析:选C。

B、D两项明显错误,北方人并非都喜欢儒家文化,当时冯太后已经去世;A 项是原因;C项是主要目的。

(精品人教)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模拟演练 岳麓版

(精品人教)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模拟演练 岳麓版

第33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2017·新课标Ⅰ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 材料中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不平衡表现在长江流域省份与东南沿海省份明显高于内地省份,这一状况与当时中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项正确;B项“革命运动”“高涨”与材料信息“1904年”不符,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改革,革命运动并不“高涨”,排除;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变化,C项错误,排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排除。

2.(2017·新课标Ⅱ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 B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 由材料信息“先得谋补脑”“产品……十分畅销”可知,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C项错误;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

3.(2017·新课标Ⅲ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二单元第25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二单元第25讲

1.(2013·高考海南单科卷)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选D。

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

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影响的成分,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

2.(2013·深圳模拟)“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不断地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到各种知识,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这是“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故选A。

B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是王阳明心学思想,D属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B、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3.(2013·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下图讽刺的是西方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脉络的理解。

根据所学反对格物致知的儒学家是王守仁,他强调致良知。

4.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解析:选A。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5.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3讲现代科学革命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3讲现代科学革命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人无法感觉它,它能传递电、磁、力、
光。1887年两个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和
莫雷的一次著名实验,证明了这种绝对
静止的“以太”是不存在的。受此实验
启发(
)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A.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B.斯蒂芬提出黑体辐射定量关系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栏目 导引
析。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
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登上太空
(1)实现:20世纪50年代。
(2)开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成就:①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 林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②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飞船成功登月。 (4)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2)消极方面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
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 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 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社会,使部分人 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未成年人。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4.“神舟”飞天 2003 (1)成就:① ________年10月,“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把________送入太空;② 杨利伟
2005年,“神六”把费俊龙、聂海胜送 入太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32讲知能闯关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32讲知能闯关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2讲知能闯关创新演练新人教版1.(2013·潍坊高三检测)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解析:选A。

本题是对西方文学的考查。

关键信息是“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由此可以判断应是浪漫主义文学。

而B、D属于现实主义的特点;C属于现代主义的特点。

2.(2013·郑州模拟)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解析:选B。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这种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文学家按照现实生活的具体状貌及本来特征,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注重揭示现实生活内在特征、真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3.“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个画派”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等待戈多》C.《大卫·科波菲尔》D.《母亲》解析:选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的模拟自然的手法,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将物体的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这就是现代主义画派。

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33讲 人民版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33讲 人民版选修1

1.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国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材料2:(1)材料1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

(2)结合材料2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各有何作用?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判断每一幅图片所蕴含的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图一是商鞅“南门徙木”;图二商鞅为推行变法与贵族及保守势力进行论战;图三显示了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史实;图四借助兵马俑显示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这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南门徙木”的故事反映了商鞅果敢守信,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改革前商鞅与保守派官僚的论战也为改革统一了思想,并坚定了统治者变法的决心。

(2)措施及作用:①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为摆脱这样的局面,秦孝公曾发出以下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3: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历史卷(解析版)

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历史卷(解析版)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甚至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的“激烈变革”( )
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 )
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蒋廷黻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4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六单元第31讲含解析

2014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六单元第31讲含解析

1.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才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

”作者意在说明()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B.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D.近代科学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解析:选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伽利略通过实际观测得到的太阳中心说的观点有利于冲破宗教法庭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牛顿的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又发展了伽利略的观点;这充分说明近代科学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2013·辽宁实验中学质检)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项重大成就,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等.这一发明主要与谁的科学理论有关( )A.伽利略 B.牛顿C.法拉第D.爱因斯坦解析:选D。

本题考查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故选D项. 3.(2013·南通模拟)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桦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

凡是能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如“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和“在深色的桦树林,深色种类的蛾”,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并且这种变异会通过世代传递形成新物种,这就是“自然选择”。

答案为D。

4.19世纪末的《格致汇编·混沌说》写道:“地球已有人约若干年,间有人说,动物初有者甚简,由渐而繁.初有虫类,渐有鱼与鸟兽,兽内有大猿,猿化为人.盖从贱至贵,从简至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肇庆模拟)下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

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B项正确。

2.(2013·茂名模拟)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

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解析:选C。

袁隆平是科学家,他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答案为C。

3.(2013·绍兴模拟)《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咚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

简单识记,扫盲和识字教育是新中国初期的教育任务,故本题选A项。

4.(2013·海口调研)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选C。

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子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

5.(2013·西安模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注意题干中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正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6.(2013·潮州模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了《红岩》、《创业史》、《雷锋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

这说明()①讴歌革命和建设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题②“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③“二为”方向规定了文学创作的主题④“鲁迅文学奖”的设立激发了文学创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根据所学,“二为”方向提出是在1980年;“鲁迅文学奖”设立于1986年,③④与材料不符,可排除。

促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了《红岩》、《创业史》、《雷锋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原因是讴歌革命和建设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题;1956年“双百”方针的推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

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2: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3: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材料4:“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1)材料1和材料2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3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3)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解析:第(1)问,材料中的意思比较明显,就是在关键问题上不能让别人卡脖子;第(2)问,袁隆平的重要贡献主要是杂交水稻技术;第(3)问,根据前两个材料归纳即可。

答案:(1)尖端科技要靠自己创新,不能依赖别人。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2)水稻杂交技术。

(3)原子弹、杂交水稻、航天技术。

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中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B.使信息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C.使中国的知识经济处于世界先进地位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解析:选A。

B、C两项不符合中国的实际,D项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的多个方面,题干问的是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的突破,以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1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

这说明()①我国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②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我国科技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3.(2013·汕尾模拟)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

1977年恢复高考()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故①不正确。

4.2011年10月24日,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来访的俄罗斯少年足球队踢了一场友谊比赛,结果以0:15惨败。

这一消息在某记者的微博上透露后立刻被疯狂转载,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的讨论。

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单纯的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B.素质教育应该真正落到实处C.中国的小学教育远不如俄罗斯D.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析:选C。

不能因为一场足球赛就全盘否定了中国的小学教育,只是说明目前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提示我们的教育改革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2013·中山期末考试)赵国庆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1955年,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入学B.1966年,他在广播中听到了导弹核武器试爆成功的消息C.1976年,他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1985年,他在海南经济特区创办了电子产品加工厂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排除A项。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排除C项。

海南1988年设为经济特区,排除D项。

只有B项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6.湖南江永县有一种仅为妇女懂得的文字,人称“女书”。

许多用女书写成的诗歌被妇女珍藏,代代相传,从未与世人见面。

但在“文革”时期“破四旧”的影响下,许多本应成为社会学、文字学乃至民族学研究资料的女书手稿被焚毁。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是“文革”造成的历史悲剧B.女书并没有太大研究价值C.体现“双百”方针被严重损害D.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解析:选B。

“女书”应该属于古老的传统文化,对研究当地女性文化、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力保护。

7.(2013·武汉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

(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

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2: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

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

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

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材料3为庆祝全国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

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

上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1和图一、图二,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

(2)据材料2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关知识点。

第(1)问根据材料1及图片信息来回答新中国初期的扫盲运动特点,材料1文字中可以了解到政府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等信息,图片中可以了解到扫盲充分利用生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