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上)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②颌骨、头骨→ 听觉神经→ 大脑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光现象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 × 10 8 m/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 m/s3.元电荷: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
(注意:不月亮是光源)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8.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8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方便而定。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计算公式:t S v = , 变形公式:t v S ⋅=,vS t =, 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m/s ②速度用km/h(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生活中常用单位km/h ,换算:1m/s=3.6km/h 。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匀速直线运动;d :变速(加速)运动。
5、变速运动: (1)变速运动也用v=s/t 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由于物体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运动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与所选的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物理复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单位是用来比较物理量的标准量。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制,称为国际单位制(SI)。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以及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永远存在且无法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一)一 、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符号:F3、单位: 牛顿 ,单位符号: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 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第三节 重力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用字母 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或3、g = 9.8 N/kg 。
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 。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铅垂线 水平仪四、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Gg m=m g G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d回声定位.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像: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v = 3×108m/s = 3×105km/s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章篇一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和测量•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运动的描述方法:用图像、文字和公式等方式描述运动。
•运动的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进行位移、时间和速度的测量。
•运动的图像和速度的关系: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平均速度的计算: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二、平衡和力•力的作用和特点: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单位和测量: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平衡和力: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在受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
•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的力学规律。
•引力和重力:描述地球上的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的情况。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机械能的两种形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功的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方法。
•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量转化的效率:能量转化的比例,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
•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四、声音与光学•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的特点。
•声音的特征:音调、音量和音色。
•声音的产生和检测:声源和声音的检测器。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和其他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障碍物对光的传播的影响:阴影的产生和光的折射。
•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光的颜色:白光的组成和颜色的形成。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镜子、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应用。
五、电学基础知识•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物理量,封闭电路的条件。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概念和物理量,电阻的概念和测量。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单位和测量:电流的单位安培(A),电压的单位伏特(V),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结语本文档汇总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复习提纲。
通过阅读本文档,你将了解运动的描述和测量、平衡和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声音与光学以及电学基础知识等物理概念和相关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测试§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动具有一定的。
2.猫头鹰和鼠的夜出昼伏是对环境中的反应;向日葵向太阳是对的反应;茎的背地生长是对的反应;捕蝇草捕猎物是对的反应。
3.探究含羞草的反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能对(光线、声音、振动、碰触)作出反应,它的最敏感的部位在。
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等等。
4.植物对环境中不同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植物的向性。
植物的向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背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这些向性分别是植物对哪些因素作出的反应?、、、、、。
5.用植物的向性知识解释下列想象:①朵朵葵花向太阳:性(对作出的反应)②含羞草的叶片收缩:性(对作出的反应)③捕蝇草捕蝇:性(对作出的反应)6.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是弯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性。
§3-2神奇的激素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部分,发现胚芽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的照射下,胚芽的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生长。
B组实验中b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作用,以排除的干扰;此实验表明,胚芽的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的生长。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力和压力1.力:力的定义和性质2.力的计算: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3.积累力及其特点4.弹力的定义和性质5.弹性变形和胡克定律6.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及公式7.压强的计算和应用: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活塞装置8.面积对压力的影响二、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条件2.力矩的计算和应用:杠杆原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3.物体平衡的类型:平衡、不平衡和静力平衡4.物体平衡的稳定条件和不稳定条件三、运动的描写和测量1.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运动和参照系2.运动状态的描写: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3.运动图象的绘制: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4.运动的测量:距离、时间、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四、力与加速度1.速度变化的原因: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使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3.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5.物体的惯性和质量的计算五、力的分析与力的合成1.力的分解:力的平行分解和垂直分解2.平行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定理公式3.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定理和共点力合成定理的计算4.合力的性质和计算: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工具的原理和应用:滑轮、劈木和抬重6.摩擦力和减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六、能量与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动能、势能和机械能4.动能的计算和转化: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转换5.重力势能的计算和转化: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转换6.功和能量的关系:功的大小和能量的变化七、简单机械和杠杆原理1.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杠杆的定义和特点3.杠杆原理和杠杆的分类4.杠杆的力矩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5.常用杠杆的原理和应用以上只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的一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每个知识点都应该理解其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来巩固这些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靠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5.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种类有关。
6.V固〉V液〉V气(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5.由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不可治愈;由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叫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6.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可以让人类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1.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3.超声波:高于20000 Hz的声音4.人耳的听觉范围:20 Hz—20000 Hz5.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粗细、长短、松紧)(2)响度: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幅)(3)音色: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材料、结构)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音:(1)乐音: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
(2)噪声:物理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 dB。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12、光的传播(1(2)相关概念3、光的反(3)实验:射(4(5(6(7、平(1)实验:面(2)特点:①等大;②等距;③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④成虚像;镜(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作图;b、求距离;c、求速度;成像(4)实像和虚像:(1、光(2的折射(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图②求角③解释现象:筷子向上弯折;池水变浅。
(4)实验:(5)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时可逆的。
(1)光的色散、(2)色光的混合(3)物体的颜色7、(1)光谱:把太阳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便成为光谱。
看不(2)红外线见的光(3)紫外线透镜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总结成四句话表达:①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u>f成实像;u<f成虚像);②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u>2f成缩小的像;u<2f成放大的像);③实像一定倒立,且物像异侧;虚像一定正立,且物像同侧;④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眼睛1、 近视眼眼 睛与 (四) 眼 应镜远视眼 用3、眼镜的度数:(透镜焦度计算)Φf1(f 表示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物镜2、显微镜目镜3、望远镜 物镜目镜4、视角的大小1、 (1)温度:①定义: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②符号 温 (2)温度 两种 ①摄氏温度(t ) 度 表示方法②热力学温度(T ):单位: 开尔文 。
符号: K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K(1 2、 温(2)种类度 计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1、定义: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物理学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物理实验:1、三个实验:说明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单位(主单位:米 m):1m=103mm=106ū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3)刻度尺使用规则:①三认:a零刻度线 b量程 c分度值②五“会”:a会选:合理选用不同精确度刻度尺和合理选用不同量程刻度尺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应紧贴被测物体c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d会读:除准确读出分度值数字外(准确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估计值)e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②误差产生的原因:a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外界环境对测量仪器也有影响b观察、读数不可能绝对准确c实验原理或方法不完善③减小误差方法:a采用精密仪器,并改善周围环境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改进实验方法(5)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平移法、公式法3、时间测量(1)单位(主单位:秒 s):1h=60m=3600s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2)工具:①机械表②电子表③停表(3)时间的估测三、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1)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f.评估;g.交流与合作(2)钟摆快慢:与摆重、材料无关,只与与摆长有关1、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发声的的物体(2)原因: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3)声速:V固>V液>V气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二、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也叫音量或声量)√(1)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取决因素:①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4、时间的测量①单位:秒,符号s②秒表续数:5、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或外界环境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1)0℃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2)100℃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实验室温度计:量程为0℃~100℃,分度值为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温度。
(2)测量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示数稳定后在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三、熔化和凝固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如:沥青、松香、玻璃、蜂蜡。
2、熔化和凝固图像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不断吸热。
2、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白气”、“流汗”、“出汗”‘雾、露是液化形成:雪、霜、冰雹是凝华形成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符号:L。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而数值又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2)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并放正。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并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