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的石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石景分类
1976年发掘的平城宫东院遗 址上,发现了奈良时代的池 泉。在深度仅达20厘米左右 的池里,从池底直到岸边铺 满了直径在5--10厘米的小 砾石,同时有大块的石头散 置在岸边。
二、石景分类
1975年发掘的同为奈良时代园林遗址的左京三条二 坊六坪遗址,则主要表现了河川的景色,在全长约55米、 宽约2到7米的河水极浅的S形弯曲河道底部,铺满大小 30厘米左右的圆形小石,河底与河岸的连接部也以圆形 小石铺满,同时在河岸边散置大石以成石组。
3、枯山水:以无水之 石表现大海
开端于镰仓时代、成熟于室盯 时代的枯山水,可谓日本园林
用石的顶峰。枯山水的内容几
乎全部为石景,它剔除了以往 池泉庭中不可缺少的水体、桥、 岛、乔灌木、开花植物等要素, 而仅仅使用砂、石、少量的苔 等极度简约的材料,造成一种
枯寂素朴的园林意境。典型的
枯山水是在场地_卜铺设白砂, 在白砂之上散置单石或石组, 且在白砂上耙犁出直线或曲线 或同心圆的砂纹。
也可按其造景的效果,分为表现海景的石景与
表现石体本身的石景;还有一种自茶庭中诞生的
景物小品(如石灯笼、蹲踞等)。
二、石景分类
1.表现海景的石景
洲滨:以小卵石沿
水边从岸上直铺到 水底的即“洲滨”, 摹写海滨沙滩景象; 荒矶:水边散置的 大石即“荒矶”, 象征海边礁石。 岩岛:岩岛是池中 露出水面的单块石 头或者由多块石头 构成的石组。
二、石景分类
2、表现石本身:石组
石组:指若干石块 的配列成组,是日本 园林中石景的最重要 内容。石组的成组列 布,其基础是单石的 零星点缀,,单石散 置的关键是择定要所, 如出天然。数个单石 组成石组,则讲究其 韵律与协调,石与石 之间形成主从相随、 顾盼呼应的关系。
二、石景分类
二、石景分类
四、石景美学意义
(二)石景的美学意义 2、园林为逍遥之境
以园林为圣域的观念影响 了日本园林对须弥山的重 视;与此相对,以园林为逍 遥仙境的观念则决定了日 本园林对蓬莱仙山的青睐。 日本后则不限于皇家园林, 在贵族、寺院园林中也广 泛应用。池中安置象征蓬 莱仙山的岛屿,岛上矗立 着象征长寿的松树与龟石、 鹤石,池中有象征着载满 界宝物、往返于此岸与彼 岸之间的“船石)石景的美学意义 3、园林为修行道场
武士阶层流传着一句名言:“所谓武士道, 就是找到死之所在。7参透生死大关正是
对武士之为武士的最基本要求。为了替主 君忠诚效命,武士必须对生持否定的态度, 果断地、毫不留恋地面对死,甚至以死本 身为意义。禅宗认为“生一时也,死亦一 时也,亦如春而夏,夏而秋也,秋而冬 也”,生死不过如季节转换一般,实则如 一。禅宗的这种对死的观念支持、强化了 武士道不畏死的“死之觉悟”。禅宗又倡 导“击碎生死关头,便见一念不生,前后 际断,方能出生入死,如同游戏之类”的 修行方法,启发武士在修行上也要直截勇 敢地斩断生死羁绊,进入“忘我、忘亲、
围。可以说从茶庭开始,日本 园林在模拟海景的传统之外, 出现了另一种表现山林景色的 传统。
二、石景分类
三、园林石景特点
选石标准:
日本园林的石材,多选 用形状敦实朴拙的天然 巨石,从石材质地来看, 有京都的鞍马石、纪州 四国的青石、冲绳的石 灰石等。其特点是不重 姿态的瑰丽多姿,而重 视石的气势与力量。
无常与短暂,唯有进入枯与寂的境界,不执于表面,才 能摆脱欲念羁绊,直达道的本质与永恒。在对枯山水的 枯寂智慧的观照中,禅僧可以得到顿悟的启示,武士则 可以得到超越荣枯界限、无视生死差别、视死如归的精 神支持。
谢谢!!
日本园林的 ——石景
日 本 园 林
一、日本石景
二、石景分类 三、石景特点 四、美学意义
一、日本石景
石景是日本园林的重要内容,也是它用以标举自身 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日本最初的造园文献《作庭
记》中明确点出:“凡作山水,必立以石”“以 石”
为题的内容便占了《作庭记》十二篇之中的四篇之 多,并且“立石”一词不仅为字面上的理石之意,
忘家”的境界
四、石景美学意义
(二)石景的美学意义 3、园林为修行道场
枯山水则给予了武士以看破生死的启示。枯山水之 “枯”不仅表现为“无水之庭”,更表现在造园思想上 对“枯、寂”境界的推崇。它剔除了一般池泉庭中不可 或缺的水;开花植物等象征流动、生命的要素犷而只使
用白砂与石这类静止、枯寂的元素,其意义就在于昭示 生与死、枯与荣是无所谓界限的,生命在永恒面前显得
四、石景美学意义
(一)石景的文化原型 1、石有神性
在神道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日本列岛上的先民便己信仰万物有 灵。他们相信形优美的高山,、枝 繁叶茂的巨树、硕大的天然石、天 然的水泊,都是神从天上降临到世 间的场所,是沟通天地的通道。俗 学家柳田国男在研究日本石神信仰 的《石神问答》中也指出,石神信 仰深植于日本文化,这种对石的崇 拜认为石自体拥有神灵性,在某一 处立石,即是将这一处划为神圣的 境域,同时石的力量也镇锁住了这 一地的精灵。
三、园林石景特点
置石方式:日本园林重横向置石,不取竖向叠山,且石以卧多立
少。《作庭记》“立石口传”篇云:“其毗邻草庭者,或于庭山草坪交界,或于 草地边际,宜漫置或卧以不甚高大之石,看似遗忘之荒石”;“岛姿诸样”篇 云:“倚树之根干,稍立不显眼之石,再伏以丛草,散以白砂”。用石的手法 在于单石的散置或若干石块的水平方向的列布,追求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却 “似有野致”的意趣。
四、石景美学意义
(二)石景的美学意义 1、园林为圣域
根据日本文化中的原始泛神信仰,园林里的石是具 有神性的石,在园中立石就相当于将这块区域划为 神域了—园林于是成了一个神圣的境域。 在认为石 有神性原型的影响下,日本园林表现的是一个信仰 性的他界“圣域”,在园林中人们所寻求的或者是 与道的接近(如枯山水、露地等),或者是憧憬与向 往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如对须弥山的热衷、净土园林 等)。然而这只是日本园林美学精神的其中一面,园 林除了被看做信仰圣土,寄托人们的宗教之心外, 还有供人休憩游乐的一面。
更在广义上被用以指代造园活动整体。枯山水兴起
后,石景更成了枯山水造园的主体与核心。可见日 本造园中理石造景的重要性。
二、石景分类
日本园林中的石景形式多样,
既可按其使用石材的不同,分为碎石表现的石
景(如园路、洲滨等)与块石表现的石景(如石 组);
也可按其堆置手法,分为置石类、堆石类(石桥、
护岸石等)、敷石类;
四、石景美学意义
(一)石景的文化原型 2、恋海情结
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色的根 源,总须到其风土中去寻找。 日本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数百个小 岛组成,四面濒海的日本国 土,海岸线漫长曲折,遍布 奇妙海景。海岛国家的风土 条件,以及海洋环境对日常 生活的切身影响,使日本民 族形成了一种对海洋的依恋 之情。
三、石景特点
二、石景分类
4、茶庭中诞生的石制 景物
茶庭又称露地,是日本园林中 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它不同 于池泉庭那样拥有广大的池、 岛、筑山等各种造园要素,也 不同于枯山水只用砂、石等极 少的要素来表现枯寂。它的空 间更为狭小,在有限的空间里 运用植被、特制的景物小品等
来表现一种“市中山居”的氛
这些与中一世园林里广泛出现的 蓬莱山石组一样,都是用来构筑 神仙世界的道具,体现着人们凝 聚在园林中的想要脱离俗世、向 着不老不死的仙界飞升逍遥的理 想。
四、石景美学意义
(二)石景的美学意义 2、园林为逍遥之境
以“庭为圣域”与以“庭为逍遥之境”的思想相互渗透、 融合,园林在造景上既以仙人居住的仙境为理想,也以佛教的极 乐净土为理想;园林里的“池—岛”既可以看做神圣的须弥山,也 可以看做东海上漂浮的蓬莱仙境。圣域之庭将观赏园林作为一种 信仰上的慰藉,通过游园活动来求道超脱;逍遥之庭则将观赏园林 作为人精神的休息与解放,通过游园活动来达到精神的自由境地。 不论哪一种,这两者都是把园林作为一种区别于此岸的理想世界 的“他界”,在园林之中人的精神得到提升与解放。这是根植于 日本园林之中的美学精神。
二、石景分类
在象征大海的池泉中,如其名所 述,岩岛代表海面上的岛屿,象 征的是东海中的蓬莱仙山。按其 形状与数量,既有蓬莱石组,又 有驮着宝物来往于此岸与仙山之 间的“舟石”,还有供宝船在夜 里停泊的“夜泊石”。
综上所述,奈良、平安时代的园林里,因造园本 身普遍流行表现大海景致.石景的主要内容也是海景, 通过与水体的配置,利用理石手法造出大海景致。 用鹅卵石沿着汀岸的曲线铺成优美的海岸线“洲 滨”,用块石在池边堆出表现海岸上受海浪击打的粗 犷强劲的“荒矶石组”等。这些石景形成了固定的模 式并在后世的造园里流传了下来。然而,这些景观虽 也由石所构成,但其目的更多在于表现石景所引导的 意义 ——大海的景色,而非石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