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

合集下载

急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制度

急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制度

急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急诊医疗文书书写要求,提高急诊医疗文书质量。

2.依据《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3.适用范围急诊科4.职责4.1 科室质控员:负责本科病历、申请单、处方、台账质量的监控。

4.2 科主任:每月对本科医疗文书质量进行考核。

5.内容5.1 病历管理5.1.1 急诊病历随机检查,由质控员、科主任负责抽查,每月不少于10份病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作好相关记录,每月15日前将自查结果报医务部、质控办。

5.1.2 每月接受医务部、门办、质控办等职能科室的质控抽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作好相关记录,对当事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5.1.3 初诊的急诊病历,患者或家属应先完整填写首页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在病历上盖预检章,预检护士填写就诊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科别、发热病人应记录体温。

医保或复诊的急诊病历,只须在病历上盖预检章并填写相关内容。

5.1.4 急诊病历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重要的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包括必要的检查、治疗措施、医嘱等)和医生签名。

5.1.5 危重病人应记录体温、心律、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

危重抢救病人进入绿色通道或因其他原因暂时未挂号的,应先在病历续页纸上记录抢救(就诊)时间具体到分钟。

以后根据情况黏贴或抄记到规定的病历上,抄记到病历上的原始记录资料必须附在病历上。

5.1.6 病人病情变化、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辅助检查结果等应记录在病历上,时间具体到分钟。

5.1.7相关告知内容,病人或家属(关系人)应在病历上签字,告病危后按医院规定执行。

5.1.8 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红笔在错字上划双直线,签名并记录修改时间,不得用刮、黏、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

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

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草稿)前言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事业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本市院前急救系统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医疗急救装备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急救业务量快速增长,急救服务质量和院前急救管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维护上海市民健康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本市院前急救系统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未形成统一的急救医疗规范和完整的院前急救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等,各急救中心(站)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利于本市院前急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市院前急救医疗行为和管理体制,统一行业标准和要求,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医疗整体水平,推进院前急救工作,促进市、区(县)两级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上海市卫生局建立了上海市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并由质控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参照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的成功经验,编写了《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

本手册既是本市院前急救人员的行为准则,也是院前急救行业内的质量监督和评估标准。

本手册涵盖了院前急救医疗、通信调度指挥、车辆转运、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以及院前急救质量控制和评估等所有重要内容。

其中,院前急救规范主要由救护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通信调度人员工作规范、诊疗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规范、病历书写规范、救护车药械配备规范等组成。

院前急救管理主要包括病历管理、药械管理、通信设备维修、车辆管理等内容。

本手册还编写收录了包括各类人员的岗前培训、复训、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内容。

院前急救质控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全市院前急救医疗机构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实行监督管理和质量评估,为此,专门制订了院前急救质控监督内容和评估标准。

在手册编写过程中我们曾多次征求院内外急救、急诊医学专家、院前急救一线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意见,并得到本市各院前急救医疗机构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院前急救在不断的发展,党和政府以及市民对院前急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质控工作不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对此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定期修订和完善手册内容,以促进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在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病房、专科医院急诊、ICU中需标配心肺复苏机

在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病房、专科医院急诊、ICU中需标配心肺复苏机

《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2011年版)已经明确要求:在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病房、专科医院急诊、ICU 中需标配心肺复苏机至少1台。

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2011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二O一一年十二月前言自2004年第一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在全市各医院下发以来,我市急诊科和ICU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按照2004年第一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对急诊科和ICU质量建设标准的要求,根据近几年急诊和ICU质控专家对全市二、三级医院急诊科和ICU的督查结果,全市大部分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急诊科和ICU都已达标。

各区县政府、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对急诊科和ICU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普遍加大了对急诊和ICU的投入,建立了急诊抢救—留观—ICU连贯性一体化的绿色通道救治体制,使危重病急救患者得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救治,大大减少了急诊、ICU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感谢各级相关部门对急诊科和ICU质量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感谢全市急诊科和ICU 从业人员多年来为加强急诊科和ICU质量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

危重病急救患者既是急诊科首先承担的服务对象,也是ICU需要收治的病人,急诊科和ICU在救治危重病急救患者的专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急诊抢救—留观—ICU连贯性一体化的体制是加强急诊科和ICU业务建设的有效运行体制。

目前本市部分医院的急诊科和ICU在人员编制、工作场地、仪器设备配备和诊疗技术开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医院急诊科还未建立ICU,这些是全市医院急诊科、ICU需要重点加快建设的工作,也是质控中心的重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急诊科和ICU的质量建设,按照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建设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水平对急诊、ICU越来越高的需求,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全市30多位质控专家对2004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进行了修订。

新标准的修订是结合我市急诊科、ICU质量建设和国内外急诊、ICU 发展的现状,本着高于原来标准、符合国际性大都市综合发展水平要求、经过几年努力多数单位能够达到新标准的原则完成的,同时广泛征求了本市急诊、ICU 从业人员的意见,并在全市多所医院进行了试行。

2010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

2010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

2010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二O一O年七月目录一、上海市急诊科质量建设标准1、急诊工作特点与急诊科质量建设原则2、急诊科的任务与业务范畴3、急诊科医师与床位编制标准4、各级急诊医师职责5、急诊工作人员医德修养6、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7、急诊绿色通道建设标准8、急诊工作制度9、特殊伤病员的处理规定10、专科医院急诊规定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救护应急预案二、上海市医院ICU质量建设标准1、ICU质量建设原则2、ICU质量建设基本标准3、ICU分类质量建设标准⑴综合ICU(GICU)/急诊ICU(EICU)分级质量建设标准⑵专科ICU(MICU、SICU、CCU、PICU)质量建设标准4、ICU的收入转出标准三、上海市医院床旁监护标准四、附件㈠上海市急诊专业质控督查内容和要求㈡上海市ICU专业质控督查内容和要求急诊科建设标准一、急诊工作特点与急诊科建设原则:㈠急诊工作特点:①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包括普通和危重急诊)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急诊伤病员多为遭受意外伤害或突然病情变化,伤病员及家属缺少思想准备,容易惊慌失措,对诊治要求急迫。

③急诊工作随机性强,病员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难预料。

④急诊伤病员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医疗处理,急诊工作者需要精湛的医疗急救技术。

⑤急诊病人的抢救,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各类专业人员参加,要求各科之间、医务人员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紧密配合。

㈡急诊科建设原则:①一切方便病人原则②每天24小时全年每天对社会开放的原则③急诊科独立建制,急诊科有固定医生队伍的原则④突出快速高效安全的原则⑤抢救-ICU-康复一体化的原则。

二、急诊科的任务与业务范畴㈠急诊科任务⒈急诊科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危重病急救患者的连贯性救治。

⒉急诊科必须为全院内、外、妇、儿等各科提供相关专科急诊病人救治的场所并负责协调与管理。

ICU质控手册

ICU质控手册

ICU质控手册第二章医院ICU建设标准一.ICU工作特点1.ICU是诊治危重病急救患者的病房,是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医院综合救治水平的病房。

2.ICU收治的危重病急救患者是指急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脏器功能不全或内环境紊乱的患者以及慢性病急性发作并威胁生命的患者3.ICU患者病情危重危急复杂,常设计多系统多脏器。

ICU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危重病急救患者的临床诊疗知识,并能熟练开展危重病急救诊疗操作技术。

4.ICU的最大特点是需要对危重病急救患者进行监测(监护)。

5.ICU需要配备能满足危重病急救患者诊疗需要的医护人员和仪器设备。

6.ICU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

二.ICU的任务1.ICU承担全院危重病急救患者的综合救治。

2.ICU负责培养急诊、急救和危重病医学专业人员。

3.ICU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重伤病患者。

4.综合ICU对全院开放,接收各科要求转入的我危重病急救患者。

5.专科ICU接收本专科的危重病急救患者。

三.ICU建设原则1.ICU建设应与各医院功能要求相一致。

根据各医院是集情况,ICU床位按全院总床位数的2~8%设置。

2.一级医院不设ICU。

3.二级医院设与急诊科一体化的综合性ICU,不设专科ICU。

4.三级综合性医院在设与急诊科一体化的急诊ICU或综合性ICU的同时,可根据医院特色专科规模与需求设相应死亡专科ICU如心内科管理的CCU、呼吸科管理的RICU、儿科管理的PICU、麻醉科或外科管理的SICU等。

应注意不要突破全院ICU床位总数,避免ICU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5.独立建制的综合性ICU(GICU)应有足够的危重病患者来院,应有固定编制的医护人员。

6.专科ICU医护人员子啊ICU工作时间因相对固定,每次不少于6个月。

7.ICU医护人员按标准配备,从事ICU的医护人员应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以保证ICU危重急救患者的救治水平。

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2011年版)

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2011年版)

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2011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二O一一年十二月前言自2004年第一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在全市各医院下发以来,我市急诊科和ICU 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按照2004年第一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对急诊科和ICU质量建设标准的要求,根据近几年急诊和ICU质控专家对全市二、三级医院急诊科和ICU 的督查结果,全市大部分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急诊科和ICU都已达标。

各区县政府、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对急诊科和ICU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普遍加大了对急诊和ICU的投入,建立了急诊抢救—留观—ICU连贯性一体化的绿色通道救治体制,使危重病急救患者得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救治,大大减少了急诊、ICU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感谢各级相关部门对急诊科和ICU质量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感谢全市急诊科和ICU从业人员多年来为加强急诊科和ICU质量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

危重病急救患者既是急诊科首先承担的服务对象,也是ICU需要收治的病人,急诊科和ICU 在救治危重病急救患者的专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急诊抢救—留观—ICU连贯性一体化的体制是加强急诊科和ICU业务建设的有效运行体制。

目前本市部分医院的急诊科和ICU在人员编制、工作场地、仪器设备配备和诊疗技术开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医院急诊科还未建立ICU,这些是全市医院急诊科、ICU需要重点加快建设的工作,也是质控中心的重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急诊科和ICU的质量建设,按照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建设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水平对急诊、ICU越来越高的需求,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全市30多位质控专家对2004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进行了修订。

新标准的修订是结合我市急诊科、ICU质量建设和国内外急诊、ICU发展的现状,本着高于原来标准、符合国际性大都市综合发展水平要求、经过几年努力多数单位能够达到新标准的原则完成的,同时广泛征求了本市急诊、ICU 从业人员的意见,并在全市多所医院进行了试行。

急诊管理-质控组

急诊管理-质控组

术的“绿 色 通 道 ”,建立 重点病种 的急诊服 务流程与 规范,需 紧急抢救 的危重伤 病员可先 抢救后付 费,保障 伤病员获 得连贯医 疗服务。
3
4. 查急性 创伤、急 性心肌梗 死、急性 心力衰竭 、急性脑 卒中、急 性颅脑损 伤、急性 呼吸衰竭 等重点病 种的急诊 服 务 流 程,缺失 每病种扣 0.2 分 , 最多扣1 分。 5. 跟 踪 1 例危重伤 病员就诊 流程,不 够顺畅或 未做到先 抢救后付 费 扣 0.5 分。 1. 查急救 设备操作 常规是否 明示,每 项不符合 扣 0.5 分,最多 扣1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开展急 救技术操 作规程的 全 员 培 训,实行 合格上岗 制度。
2
4. 开展急 救技术操 作规程的 全 员 培 训,实行 合格上岗 制度。
2
2. 查 1 名 医师、1 名护士高 级生命支 持:气管 插管、深 静脉穿刺 和动脉穿 刺、电复 律、呼吸 机和创伤 急救等抢 救项目中 的一项操 作,不符 合规范每 名 扣 0.3 分,最多 扣 0.5 分 。 3. 查医护 人员心肺 复苏技能 上岗培训 、考核记 录,资料 缺 失 扣 0.5分。
3. 实施急 诊分区救 治、建立 住院和手 术的“绿 色 通 道 ”,建立 重点病种 的急诊服 务流程与 规范,需 紧急抢救 的危重伤 病员可先 抢救后付 费,保障 伤病员获 得连贯医 疗服务。
3
5. 查急诊 留观伤病 员留观时 间,超过 72 小时每 例 名 扣 0.1 分 , 最 高 扣 0.5分。 1. 查急诊 科布局、 设施是否 符 合 要 求,不符 合 扣 0.5 分。 2. 以急诊 伤病员身 份体验标 识是否清 晰 、 醒 目,绿色 通道标识 是 否 明 显,不符 合 扣 0.5 分。 3. 查急诊 手术室和 急诊重症 监护室设 置及运行 情况,未 设置其中 之 一 扣 0.5分。

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

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

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1、引言本文档旨在记录急诊科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和患者安全。

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对于急诊科而言尤为重要,因为急诊科承担着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的重任。

本记录本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

2、质量控制目标2.1 提供高质量的急诊医疗服务2.2 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2.3 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质量控制指标3.1 急诊科患者满意度调查3.2 急诊科医疗错误报告和分析3.3 急诊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3.4 急诊科医疗质量评估指标4、质量控制措施4.1 急诊科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4.2 急诊科工作流程优化与标准化4.3 急诊科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4.4 急诊科医疗纪录文书质量核查4.5 急诊科医疗操作规程和工作岗位说明书的制定和修订4.6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5、质量控制记录表5.1 急诊科患者满意度调查表5.2 急诊科医疗错误报告表5.3 急诊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表5.4 急诊科医疗质量评估指标记录表6、质量控制统计与分析6.1 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统计分析6.2 急诊科医疗错误统计分析6.3 急诊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统计分析6.4 急诊科医疗质量评估指标统计分析7、质量控制改进措施7.1 急诊科医疗错误和事故的改进措施7.2 急诊科患者满意度低和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7.3 急诊科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低的改进措施8、附件附:法律名词及注释:1、患者满意度调查:衡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的调查。

2、医疗错误: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失误或不当行为导致的医疗行为不符合规范或导致不良后果。

3、医疗事故: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4、不良事件: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件。

5、医疗质量评估指标:评估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的相关指标,如手术合并症率、院内感染率等。

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

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

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急诊科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1.质量控制目标1.1 确保急诊科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1.2 提供规范的急诊科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1.3 持续改进急诊科医疗流程和工作效率。

2.质量控制组织与职责分工2.1 质量控制委员会2.1.1 负责制定和执行急诊科的质量控制计划。

2.1.2 定期组织质量控制相关培训和会议。

2.1.3 监测急诊科医疗操作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1.4 分析和评估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制定改进措施。

2.2 急诊科医生2.2.1 严格遵守急诊科医疗操作规程和相关政策法规。

2.2.2 参与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活动,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2.2.3 及时反馈和报告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2.3 护理人员2.3.1 协助医生完成急诊科医疗操作。

2.3.2 按照医疗护理规范进行护理操作。

2.3.3 参与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活动,提供数据和信息。

3.质量控制内容3.1 医疗操作规程管理3.1.1 制定和完善急诊科医疗操作规程。

3.1.2 监测和评估医疗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1.3 及时修订和更新医疗操作规程。

3.2 医疗设备管理3.2.1 建立医疗设备清单,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3.2.2 严格执行医疗设备操作规程。

3.2.3 及时处理和报告医疗设备故障。

3.3 医疗质量评估3.3.1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绩效评价。

3.3.2 分析和评估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原因。

3.3.3 采取措施改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3.4 医疗安全管理3.4.1 制定急诊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3.4.2 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

3.4.3 监测和评估医疗安全风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4.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4.1 急诊科医疗操作规程4.2 医疗设备清单4.3 医疗质量评估报告4.4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操作规程: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制定的医疗操作规范和标准。

急诊病区质量管理手册

急诊病区质量管理手册

急诊ICU病区质量管理手册目录1、《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4)2、急诊ICU医师、护士名单及职称....................... (14)3、急诊ICU管理制度 (17)4、急诊ICU人员准入制 (19)5、急诊ICU岗位职责5.1急诊ICU科主任职责................ (20)5.2急诊ICU(副)主任医师职责.................................. . (21)5.3急诊ICU主治医师职责 (22)5.4急诊ICU住院医师职责 (23)6、急诊ICU专科医生负责制度.................................... . (24)7、急诊ICU专科医师培训及进修制度 (26)8、急诊ICU病房管理制度 (27)9、急诊ICU入住病人管理制度 (29)10、急诊ICU病人家属探视制度................................. . (30)11、知情同意书制度 (31)12、急诊ICU病例讨论制度 (33)13、急诊ICU会诊制度 (35)14、急诊ICU医嘱制度 (37)15、急诊ICU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38)16、急诊ICU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 (40)17、急诊ICU收治范围(转入标准).............. (42)18、急诊ICU转出标准.......................................... .. (44)19、急诊ICU转入、转出流程 (45)20、入住急诊IC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48)21、急诊ICU患者检查和治疗转运制度 (50)22、危机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52)23、危机值报告流程图 (57)24、急诊ICU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制度 (58)25、急诊ICU输血规范 (62)26、急诊ICU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许可授权制度 (67)27、急诊ICU有创操作管理制度 (69)28、机械通气操作规范28.1有创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9)28.2无创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71)29、急诊ICU重危病人抢救制度 (72)30、急诊ICU不良事件防范和报告制度 (74)31、急诊ICU应急预案 (76)32、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86)33、急诊ICU多学科协作与支持规范与流程 (89)34、急诊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90)35、急诊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93)36、急诊ICU消毒剂的使用及浸泡流程 (96)37、急诊ICU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97)38、多重耐药茵(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 (98)39、医院内肺炎(HAP)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102)40、急诊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103)41、急诊ICU设备41.1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04)41.2设备目录 (105)42、急诊ICU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规范 (106)43、急诊ICU储备药品管理和使用规范 (10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臵重症医学科。

ICU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

ICU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

ICU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
1.目的
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差错。

2.依据
《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
3.使用范围
ICU
4.职责
4.1 科主任:负责科室质量管理的策划、落实与考核。

4.2 质控员:负责每月自查、评估与反馈。

4.3 各级人员:按规范执行,互相监督。

4.4 ICU分管主任及护士长:负责医疗及护理质量管理,每周组织召开一次医疗护理质量讨论会,对医护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5.内容
5.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

5.2 成立由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质控员为组员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全面负责科室医疗护理文书、医疗护理操作、急救物品、消毒隔离等质量管理工作。

5.3 每年年初由科主任负责制订科室质量目标,在上一年运行的
基础上制订量化的、可操作、可考核的质量目标,由质控员每月对达标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

5.4 根据医院管理条例和上海市ICU质量控制要求,制订ICU 医疗护理质量标准。

每月进行自查、讲评、考核。

5.5 质量自查:每月自测病人满意度及 ICU相关科室医生满意度;自查病例10份;自查医疗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各类台账(讨论记录、交接班记录、科务会记录、医疗投诉、差错登记)记录等情况。

并将自查结果于每月15日前交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5.6 质控小组每月召开质量讲评会议,将每月质量检查考评结果进行反馈、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制订改进计划,并由质控员负责检查落实情况。

上海市急诊、ICU质量建设标准

上海市急诊、ICU质量建设标准

1 上海市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1 1 急诊工作特点 ( 1 ) 急诊科是医院普通急诊和危重病急救患者就医的 首诊场所,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 急诊患者多因遭受意外伤害或突然病情变化而到 急诊就医,患者及家属缺少思想准备,容易惊慌失措,对 诊治要求紧急迫切。 ( 3 ) 急诊工作随机性强,患者就诊时间、数量、病种 及危重程度均难预料。 ( 4 ) 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快速诊 断和紧急医疗处理,急诊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和 精湛的医疗急救技术。 ( 5 ) 急诊患者的抢救往往需要多专科各类专业人员同 时参加,要求各科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紧密协作配合。 1 2 急诊科的任务 ( 1 ) 急诊科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危重病急救患者的连贯 性救治。 ( 2 ) 急诊科负责普通急诊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的急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1 2年 8月第 2 1卷第 8期 C h i nJ E m e r gM e d ,A u g u s t 2 0 1 2 ,V o l 2 1 ,N o 8 ( 1 1 ) 呼吸道出血。 ( 1 2 ) 上消化道出血。 ( 1 3 ) 急性胃肠炎。 ( 1 4 ) 高热、惊厥、昏迷等急症。 ( 1 5 ) 脑中风。 ( 1 6 ) 癫痫持续状态。 ( 1 7 ) 中暑、电击伤、淹溺。 ( 1 8 ) 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1 9 ) 各种类型休克。 ( 2 0 ) 水电质酸碱紊乱。 ( 2 1 ) 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 ( 2 2 ) 脓毒症。 ( 2 3 ) 创伤 ( 原发性创伤需要止血、清创、包扎、固 定、手术者) 。 ( 2 4 ) 创伤致命性并发症 ( 气道梗阻、血气胸、创伤 失血性休克等) 。 ( 2 5 ) 急腹症 ( 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 炎、肠梗阻、胃穿孔、急性腹膜炎等) 。 ( 2 6 ) 蛇、犬等咬伤。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 1~ 2 2项,急诊外科医生要求 2 2~ 2 6项,急诊科医生要求 1~ 2 6项。 1 6 急诊科医师与床位编制标准 1 6 1 日均急诊量 > 5 0 0例次的医院 ( 1 ) 每班在岗负 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 ≥1 0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 5 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 ≥1名。 ( 2 ) 留观床位或 急诊病房≥8 0张。床位:医师比按 1 ∶ 0 2编制配备。 ( 3 ) 2张。床位∶ 医师比按 1 ∶ 0 8编制配备。( 4 ) 急诊 I C U床≥1 抢救室床位≥8张。按 5名急诊科医师编制配备,每班有 1 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抢救室工作。 1 6 2 日均急诊量 3 0 0~ 5 0 0例次的医院 ( 1 ) 每班在岗 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 ≥8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 加5 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 ≥1名。( 2 ) 留观床位 或急诊病房≥6 0张。床位∶ 医师比按 1 ∶ 0 2编制配备。( 3 ) ∶ 0 8编制配备。( 4 ) 急诊 I C U床≥8张。床位∶医师比按 1 抢救室床位≥6张。按 4名急诊科医师编制配备,每班有 1 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抢救室工作。 1 6 3 日均急诊量 2 0 0~ 3 0 0例次的医院 ( 1 ) 每班在岗 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 ≥6名。 ( 2 ) 留观床位或急 诊病房 4 0张。床位∶ 医师比按 1 ∶ 0 2编制配备。( 3 ) 急诊 I C U床≥6张。床位∶ 医师比按 1 ∶ 0 8编制配备。 ( 4 ) 抢救 床≥4张。按 3名急诊科医师编制配备,急诊科医师负责 急诊抢救工作。 1 6 4 日均急诊量 1 0 0~ 2 0 0例次的医院 ( 1 ) 每班在岗 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 ≥4名。 ( 2 ) 留观床位或急 诊病房 3 0张。床位 ∶ 医师比按 1 ∶ 0 2编制配备。 ( 3 ) 急诊 I C U床 4~ 6张。床位∶ 医师比按 1 ∶ 0 8编制配备。 ( 4 )抢

ICU危重程度评分评价制度

ICU危重程度评分评价制度

ICU危重程度评分评价制度
1.目的
评价 ICU 治疗效能、护理质量、预测死亡风险的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

2.依据
《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
3.使用范围
ICU
4.职责
4.1 住院医师:在24小时内应对入住 ICU病房的病人实施危重程度评分(APACHE Ⅱ评分),转出ICU 病房前实施危重程度评分,同时将评分结果保存在病人病例中。

4.2 主治医师:负责对其主管的病人的危重程度评分进行检查,保证其准确性。

4.3 主任医师:不定期抽查。

5.内容
5.1 选用 APACHE Ⅱ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每天对病人进行危重程度的评分;新入监护室病人24小时内进行。

5.2 APACHEⅡ由急性生理参数、慢性健康状况、年龄等组成。

分值范围为0~71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5.2 评分工作在科主任领导下实施,每一个病人都应进行评分,
定期将评分结果报告医务部和医院ICU 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用于医院ICU资源利用状况及对危重症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5.4 每天由主治医师检查评分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修改;同时将评分表放入病史进行保存。

XXXX年质量要求讲解100712

XXXX年质量要求讲解100712


¾室内质控反馈表和分析结果 ¾室间质评反馈表和分析结果 ¾质量分析会议,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3.操作规程 ¾技术含量最高的核心部分 ¾由各专业组检查和评分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管理要求 技术要求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一、管理文件内容应包括: 检验科(临床实验室)管理文件,满足分析前、分 析中、分析后各环节的质量要求。管理文件由科室 负责人签字,做到现行有效,至少应有下列内容: 组织和人员,质量控制,操作规程,标本采集、运 送、接收和储存,检验结果报告(包括危急值报 告),仪器和试剂,传染病报告和实验室安全,应 急和补救措施,差错事故和投诉处理,记录的要 求,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¾ 沪卫医政(1998)36号,关于对本市各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 位进行招标的通知(1998年5月4日)
¾ 沪卫医政(1998)62号,关于要求各临床专业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对相关专业进行专项经费配套的通知(1998年6月1日)
¾ 沪卫医政(1999)38号,关于印发临床检验等4个专业质量控制 内容和要求的通知(1991年3月4日) 科室管理、参加室间调查评价、参加临床化学质控计划和血液学 质控计划、血液分析仪和尿液分析仪质控、微生物检验、免疫学 检验、检验报告单、检验差错登记处理、病人满意率、自查表。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版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二O一O年七月目录一、上海市急诊科质量建设标准1、急诊工作特点与急诊科质量建设原则2、急诊科的任务与业务范畴3、急诊科医师与床位编制标准4、各级急诊医师职责5、急诊工作人员医德修养6、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7、急诊绿色通道建设标准8、急诊工作制度9、特殊伤病员的处理规定10、专科医院急诊规定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救护应急预案二、上海市医院ICU质量建设标准1、ICU质量建设原则2、ICU质量建设基本标准3、ICU分类质量建设标准⑴综合ICU(GICU)/急诊ICU(EICU)分级质量建设标准⑵专科ICU(MICU、SICU、CCU、PICU)质量建设标准4、ICU的收入转出标准三、上海市医院床旁监护标准四、附件㈠上海市急诊专业质控督查内容和要求㈡上海市ICU专业质控督查内容和要求急诊科建设标准一、急诊工作特点与急诊科建设原则:㈠急诊工作特点:①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包括普通和危重急诊)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急诊伤病员多为遭受意外伤害或突然病情变化,伤病员及家属缺少思想准备,容易惊慌失措,对诊治要求急迫。

③急诊工作随机性强,病员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难预料。

④急诊伤病员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医疗处理,急诊工作者需要精湛的医疗急救技术。

⑤急诊病人的抢救,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各类专业人员参加,要求各科之间、医务人员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紧密配合。

㈡急诊科建设原则:①一切方便病人原则②每天24小时全年每天对社会开放的原则③急诊科独立建制,急诊科有固定医生队伍的原则④突出快速高效安全的原则⑤抢救-ICU-康复一体化的原则。

二、急诊科的任务与业务范畴㈠急诊科任务⑾急诊科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危重病急救患者的连贯性救治。

⑿急诊科必须为全院内、外、妇、儿等各科提供相关专科急诊病人救治的场所并负责协调与管理。

㈡急诊科主要业务范畴一、心跳呼吸骤停二、各种类型休克三、急性呼吸衰竭四、重症哮喘五、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六、急性心力衰竭七、严重心律失常八、高血压危象九、急性肾功能衰竭十、重症胰腺炎十一、大出血十二、严重创伤、多发伤十三、脓毒症十四、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十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十六、急性中毒十七、溺水、中暑、电击伤十八、高热、惊厥、昏迷等急症十九、MODS/MOF二十、其他急性因素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急诊医师需要掌握的常见急危重病种(1)急性心肌梗塞,(2)心律失常,(3)高血压危象,(4)心力衰竭,(5)呼吸衰竭,(6)大咯血,(7)重症哮喘,(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9)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10)药物中毒、食物中毒,(11)上消化道出血,(12)急性胃肠炎,(13)急性化脓性脑膜脑炎,(14)脑中风,(15)癫痫持续状态,(16)中暑,(17)电击伤,(18)淹溺,(19)休克,(20)心脏呼吸骤停,(21)严重感染、脓毒症,(22)水电质酸碱紊乱,(23)MODS,(24)血气胸,(25)创伤,(26)急腹症(27)重症胰腺炎,(28)蛇、犬等咬伤,急诊内科医生要求1~24项,急诊外科医生要求19~28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28项。

三、急诊科医师与床位编制标准⑾急诊科有满足急诊患者就诊需要的固定医师队伍。

2.日均急诊量>200例次的医院⑪每班在岗急诊医师≥5名负责急诊接诊工作,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

⑫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40张。

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配备。

⑬急诊ICU≥6张。

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

⑭抢救室床位≥3张。

每班应有1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抢救室工作,共需4名急诊科医师编制。

3.日均急诊量100~200例次的医院⑪每班在岗急诊医师≥3名负责急诊接诊工作。

⑫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20~40张。

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配备。

⑬急诊ICU>4张。

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

⑭抢救床≥2张。

急诊科医师负责急诊抢救工作,需2名急诊科医师编制。

4.日均急诊量<100例次的医院⑪每班在岗急诊医师1~2名负责急诊接诊工作。

⑫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10~20张。

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配备。

⑬抢救床≥1张。

相关科室急诊医师5分钟内到达抢救室,迅速抢救病人。

四、各级急诊医师职责⑾主管急诊工作的科主任⑪在院长、有关职能处室领导下负责本科急诊工作人员的安排,急诊疑难、危重病员会诊和抢救,检查急诊工作人员“职责”、“制度”和“常规”执行情况。

⑫每月下旬审查本科下月急诊医师安排表,严格把关。

从事临床工作未满3年的医师不能独立参加急诊工作。

⑬每周至少定期查房一次,重点解决急诊疑难危重病员的诊治以及检查下级医师工作情况。

⑭每月底召集一次急诊医师会议,总结本月工作,提出要求,对新到急诊的医师加强指导和帮助。

⑮积极预防和认真处理医疗纠纷和差错,发生医疗事故和严重差错后立即报告,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查清原因,妥善处理。

⑿急诊组长⑪急诊科、内科和外科等各专科主任指派本专业主治医师(含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本专业急诊组长。

急诊组长在急诊科和本科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本专业的急诊诊疗工作以及复杂、危重伤病员的抢救工作。

⑫急诊组长负责本专业留观病人查房工作,每日上午和下班前各查房一次,并向住院总医师或值班医师交待注意事项。

⑬坚守工作岗位,因事离开需向值班医师和护士告知去向。

⑭在班期间,主持危重伤病员抢救、会诊,指导下级医师工作。

⑮遇有危重疑难病员,需及时向科主任请示汇报。

遇到医疗纠纷,在积极救治同时,及时向科主任和有关职能部门汇报。

⑯积极预防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发生此类问题应积极处理,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有关职能部门。

⑰每周至少一次检查本科室抢救器材,发现仪器设备损坏应及时修理、补充或更新。

⒀急诊医师⑪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责任心强;有三年以上临床实际工作经验(进修生来院3个月以上),并在上岗前进行了规范性岗前培训,能独立处理本科常见病、多发病,并经本科主任审查合格者。

⑫在急诊科主任和急诊组长领导下,负责本科急诊伤病员的诊疗工作,实施对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本科留观病员的观察处置;负责科间急诊会诊。

⑬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

⑭遇疑难重症或处理困难的病员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共同诊治。

⑮遇有急诊危重病人抢救,在主管科医师到来之前,接诊医师或在场医师要给予必要的处置和抢救,不得借故推倭,延误救治,并与伤病员及其家属做好沟通。

⑯坚守工作岗位,值班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⑰认真听取病员或家属的陈述,病史询问应掌握重点。

病史记录应包括主诉、简要病史、重要体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基本检查、初步诊治意见,各项记录字迹清楚,签全名。

⑱及时向急危重伤病员家属及单位告知病情可能变化及预后情况,如需实施浸入性操作、急诊手术,或者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应取得伤病员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⑲认真交接班,对危重病员应床边交班,并有书面记录。

五、急诊工作人员医德修养⑾医务人员必须从病员的利益出发,急病员所急,理解和体贴伤病员疾苦。

⑿高度负责的精神,突出“急”字,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⒀各级医护人员明确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⒁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各级医护人员应严格遵照各项规章制度。

⒂各级医护人员应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进行,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⒃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主动参加抢救工作。

⒄尊重同行,不在病人面前议论医院、科室或其他医务人员。

六、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⑾辅助诊断技能:对以下辅助检查项目能熟练掌握其正常值和病理意义,并迅速作出基本判断。

⑪血、尿、粪三大常规,尿酮体、尿三胆、大便隐血试验⑫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肥达氏反应⑬血、尿淀粉酶活力⑭三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⑮脑脊液糖、氯、蛋白测定⑯胸部平片(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肺不张、血气胸、心包积液)⑰腹部平片(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⑱胸、腹部超声、CT(血气胸、主动脉夹层、肝脾胰肾外伤、腹膜后血肿)⑲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⑳ECG(常见心律失常和心肌梗塞)⑴外伤性骨平片(骨折和脱位)⑵头颅CT(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急诊内科医生要求1~10项,外科医生要求1~8、10、11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10项。

⑿急救操作技能⑪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急诊绿色通道)⑫体外或体内临时起搏(急诊绿色通道)⑬深静脉插管(急诊绿色通道)⑭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术⑮心内注射术;胸腔穿刺抽气、抽液;腹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⑯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洗胃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⑰导尿术⑱止血、包扎、固定技术急诊内科医生要求4~7项,急诊外科医生要求4~8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8项(二级医院体内临时起搏不作基本要求)。

七、急诊绿色通道建设标准急诊是各医院的窗口,危重病急救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

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危重病急救患者最有效的机制。

㈠、急诊绿色通道的概念指院内为急诊危重病急救患者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

包括急诊预检、抢救室、手术室、ICU、药房、血库、体液检验和影像检查等。

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指征:①心跳呼吸骤停②休克③急性心肌梗塞④致命性心律失常⑤急性心力衰竭⑥急性呼吸衰竭⑦严重创伤、多发伤⑧中毒⑨电击伤、溺水⑩其它急性病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抢救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直接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先行抢救,在不影响抢救的前题下再补办挂号、收费等手续。

㈡、急诊绿色通道建设标准⑾醒目标志急诊室预检、检查、药房、收费等处应有醒目的“抢救患者优先”急诊绿色通道标志,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伤病员应得到最优先的服务。

⑿急诊抢救室①医护人员与床位:按照“急诊科医师与床位编制标准”相关要求配置。

②抢救床面积:每张床位≥15m2,现达不到的,在改建时达标。

③设备:监护仪/抢救床=1:1;有创、无创呼吸机各≥1台、便携式呼吸机≥1台;除颤起搏仪1台;心电图机1台;输液泵/床=1:1;注射泵/床=1:1;洗胃机≥1台;心肺复苏仪1台。

还应配置抢救车、气管插管箱等。

此外,应开展床旁X线摄片、B超检查。

④抢救技术:能开展心肺复苏、除颤、临时起搏、休克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洗胃、深静脉置管、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腹腔穿刺等技术。

⑤抢救流程:抢救室墙壁上有常见伤病如心肺复苏、休克、创伤、中毒等抢救流程。

⑥抢救室其它如抢救器具、药品、环境等需满足抢救要求。

⑦注意事项:a.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应暂行保留,以便抢救结束后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