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篇11、前言实习的目的、意义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余平方公里,县辖7镇5乡,202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1)煤z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
2)金与金银矿z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铁矿z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处,品位稳定。
1-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县内有温泉点1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0水的总硬度为15.14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pH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
秭归基地实习报告
一、前言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实习基地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也让我对地质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将结合实习经历,从实习背景、实习内容、实习收获等方面,对这次实习进行总结。
二、实习背景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中上游,是三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连续完整,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类发育完全,褶皱与断裂等构造现象丰富。
因此,秭归县被誉为“地质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地质科研和教学基地。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概况实习基地位于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占地面积90.84亩。
基地设施完善,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澡堂、运动场等,能够满足实习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2. 实习课程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课程:(1)地质学基础:包括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层、岩石、构造等。
(2)地质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3)野外地质调查:包括地层对比、岩性鉴定、构造解析等。
(4)地质灾害调查: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 野外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前往了以下地点进行野外实习:(1)三峡大坝:参观了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和地质条件,了解了地质工程的重要性。
(2)链子崖:考察了链子崖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情况,学习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3)新滩滑坡:考察了新滩滑坡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了解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
(4)莲沱长江大桥:考察了莲沱长江大桥的地质构造和地基处理方法,学习了地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考察三峡大坝时,我了解了地质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测量工作,锻炼了我们的野外实践能力。
秭归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行的地质实习。
这次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学习和实践:1. 地质基础知识学习:通过讲座、课堂讨论等形式,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学等基础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
2. 野外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三峡库区、九曲脑中桥、银杏沱混装码头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了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的规律。
3. 地质测量与绘图:我们学习了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等,并在野外进行了实际操作。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质图的绘制,通过实践掌握了地质图的绘制技巧。
4. 地质灾害防治:我们了解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相互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野外生存能力: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恶劣天气、如何寻找水源、如何搭建临时住所等生存技能。
4. 爱国情怀: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实习反思1. 实习期间,由于天气原因,部分实习内容未能按计划完成,这对我们的实习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2.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导致对地质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3. 在团队合作中,部分同学缺乏沟通与协作,影响了团队的整体效率。
五、总结总之,这次秭归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野外生存能力等综合素质。
秭归基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综合地理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地貌、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基地总规划面积90.84亩,分为教学区和科研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
2. 野外实习(1)翻坝物流园采石场:我们首先来到了翻坝物流园采石场,观察了花岗岩的出露情况,了解了花岗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特征。
(2)陡山沱:我们沿江东行20公里,到达陡山沱。
在此,我们观察了新元古代莲沱组沉积岩与黄陵岩基花岗岩古风化壳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并使用罗盘测量了莲沱组长石石英砂岩的产状。
(3)莲沱长江大桥:在莲沱长江大桥的长江对岸,我们观察了莲沱组长石石英砂岩与黄陵岩基花岗岩的古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关系,了解了长江流域的地质构造特征。
3. 实验室实习(1)岩石学实验:我们学习了岩石的分类、命名、鉴定方法,并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显微镜操作等实验。
(2)矿物学实验:我们学习了矿物的光学性质、化学成分等特征,并进行了矿物的鉴定实验。
(3)地质构造实验: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并进行了地质构造模拟实验。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 地质知识储备: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地貌、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野外生存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地形、辨别方向、处理突发状况等生存技能。
四、总结本次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秭归县地质实习报告
秭归县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秭归县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三峡腹地,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秭归县的地质特征,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观测和分析,掌握了秭归县的地质结构、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
二、实习基地简介秭归县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北部,东临宜昌市,西接重庆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
实习基地设立在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毗邻三峡库区。
实习区地处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个梯度带的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自然地理我们首先对秭归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了了解。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腹地,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秭归县的山水风光,了解了当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岩石与地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秭归县的地层和岩石特征。
通过实地观测,我们发现秭归县的地层主要包括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
岩石类型则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种类、颜色、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其地质年代和成因。
3. 构造秭归县的构造特征是我们实习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实地考察了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并学会了如何根据构造特征来分析地质演变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秭归县的地质灾害遗址,了解了当地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4. 矿产资源秭归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对其进行了了解。
主要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矿产的种类、分布和成因来分析地质特征。
四、实习收获与总结通过一周的实习,我们对秭归县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和判断地质现象,提高了自己的地质素养。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地质实习对于地质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秭归实习地质报告
秭归实习地质报告一、实习基地简介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个梯度带的大巴山山系的东端。
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地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秭归地区的地质特征,掌握地质观察和测量方法,提高地质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观察和记录地层、岩浆岩、变质岩等地质现象,了解褶皱、断裂等构造特征,以及认识矿产和地质灾害等。
三、实习路线与内容在秭归实习期间,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
路线包括了兰陵溪、九畹溪、泗溪、链子崖、银杏沱等地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地层,了解了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并采集了部分岩石标本进行后续分析。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实习,我们对秭归地区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如花岗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并了解了它们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同时,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工具,掌握了基本的地质观察和测量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秭归地区的地质灾害遗址,如新滩滑坡和链子崖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增强了我们的灾害防范意识。
五、总结与致谢通过本次秭归地质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地质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
感谢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和指导,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同学们的相互支持。
我们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地质工作做好准备。
秭归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提高我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理解,我于2023年X月参加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的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了解了秭归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学习了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介绍秭归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地处我国三大梯度带的第二梯度带,大巴山山系的东端。
实习基地位于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紧邻三峡库区,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实习基地内地层出露连续完整,三大岩类发育完全,褶皱与断裂等构造现象丰富,为工程地质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实习路线(1)兰陵溪:考察了兰陵溪地区的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了该地区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九畹溪:考察了九畹溪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岩土工程性质等,分析了该地区工程地质问题的特点。
(3)泗溪:考察了泗溪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岩土工程性质等,分析了该地区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4)链子崖:考察了链子崖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岩土工程性质等,了解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5)银杏沱:考察了银杏沱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岩土工程性质等,分析了该地区工程地质问题的特点。
(6)泗溪外:考察了泗溪外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岩土工程性质等,了解了该地区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3. 实习任务(1)收集实习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条件。
(2)进行实地勘察,观察地质现象,记录地质数据。
(3)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4)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相结合,加深了对工程地质学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能提升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等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优秀7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优秀7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1序言1.1交通位置及地理概况1.1.1交通位置工区为四川江油市马角镇,距江油市57km,距成都市214km。
马角坝地区交通方便,宝成铁路自北向南纵贯该区,国道108线从东南缘穿过,北经广元出川,南经江油、绵阳可达成都。
区内有公路,北通雁门坝,西至澄水,南达文胜等乡镇。
山区有矿山公路和山间大道通行。
附马角坝交通位置图1-11.1.2自然地理马角坝地区位于龙门山系的'前山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中山区,海拔1200m,东南部为低山区,海拔1000m。
工区最高点大圆包海拔1028m,马角镇海拔640m,切割一般为300-400m,属于浅切割区。
工区山系呈北东-南西走向,属于构造山系。
山间有马角坝、魏家坝等河谷平原。
工区河流属涪江水系,马角坝河自北向南流经工区;主要支流澄水在马角坝镇注入梓潼江。
河水的流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天水流量多,冬天减少,属于典型的上游河流的特点。
工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255ml,其中7-8月280ml,12月10ml。
日照充足,无霜期211天。
四季分明,冬天平均气温4-7o,夏天25o左右。
最低气温-3o,最高气温34.5o。
10月份降雨量74ml,气温8-25o,11月份降雨量25ml,气温2-21o。
1.1.3经济地理马角镇面积146.56km2,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1万。
农业耕地1.18万亩,播种面积2.22万亩。
主要出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蔬菜,年产粮食5300吨,农业总产值791万元。
马角镇以核桃、木耳、黄花为特色农产品。
马角镇有省、市属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230多个,其中以水泥厂为主,还有锅厂、钢铁厂、磷肥厂、电石厂、砂厂等,工业总产值1.35亿元。
其中双马矿山是区内最大的企业,年产水泥100多万吨,双马水泥是四川的名牌产品。
马角镇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生产。
1.2地质研究简史龙门山区地质调查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秭归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2021年7月,我作为地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质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熟悉实习流程和内容。
2. 学习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
3.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矿产等地质知识。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占地面积90.84亩。
基地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地层出露连续完整,三大岩类发育完全,褶皱与断裂等构造现象丰富。
2. 实习流程(1)前期准备:了解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熟悉实习流程和内容,准备野外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资料。
(2)野外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层观察、岩石鉴定、构造分析、矿产调查等。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
(4)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3. 实习重点(1)地层观察:了解实习区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
(2)岩石鉴定:掌握不同类型岩石的鉴定方法,识别常见岩石。
(3)构造分析:观察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分析其形成机制。
(4)矿产调查:了解实习区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四、实习成果1. 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实习区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掌握了不同类型岩石的鉴定方法。
2. 通过观察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的认识。
3. 在矿产调查过程中,了解了实习区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4. 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秭归地质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野外地质实习成为了地质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质现象、掌握地质知识,提高地质认知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开展了地质认知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秭归县的地质概况,掌握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质责任感。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地质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秭归县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通过观察典型地质剖面,了解了褶皱的形成、类型及特征,掌握了断裂的类型、性质和力学机制。
例如,在九畹溪,我们观察到一系列平行排列的褶皱,通过分析推断,这些褶皱可能是由于区域性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
2. 地层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元古宙、古生界等多个地层单元。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岩性、构造、生物化石等方面的观察,了解了地层的沉积环境、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例如,在银杏沱,我们发现了丰富的三叠纪海相沉积地层,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推断出该地区曾经是海洋环境。
3. 岩石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岩石类型。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掌握了不同岩石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
例如,在茅坪复式岩体,我们观察到了花岗岩、闪长岩等岩浆岩,通过分析推断,这些岩浆岩可能是由于地壳深部岩浆侵入形成的。
4. 矿产实习期间,我们还考察了秭归县的矿产资源。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分布、类型、成因等方面的了解,掌握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知识。
例如,在湖锦天城采石场,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石灰岩,通过分析推断,这些石灰岩可以用于建筑材料。
四、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野外地质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方法;2. 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3. 同学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地质责任感,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秭归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一行学生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指导下,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
实习旨在巩固和深化我们在《自然地理》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简介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种类丰富,地质构造明显,是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2. 实习目的与任务(1)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域的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2)分析实习区域的地层发育、构造运动、成矿条件等地质特征;(3)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 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实习时间为一周,共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人,分别由三位指导老师带领。
4. 实习内容(1)地貌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特征等;(2)地层观测: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厚度、层序、接触关系等;(3)岩石观测:识别实习区域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了解其成因和特征;(4)构造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现象,分析其成因和发展演化过程;(5)矿产观测:了解实习区域的矿产分布、成因及开发利用情况;(6)地质灾害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三、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拍照等方式,对实习区域的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2. 室内研究回到基地后,我们对野外采集的岩石、矿物、化石等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查阅了相关地质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习区域地质特征的认识。
3. 讨论与总结每次野外考察结束后,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分析了实习区域的地层发育、构造运动、成矿条件等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成因解释。
四、实习成果1.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测与分析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大学生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野外地质实习成为地质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环。
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秭归的地质实习,这是我国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科的基本知识,还锻炼了野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基础知识培训实习初期,我们接受了地质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地质学科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野外实地考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多个地质点,包括:翻坝物流园采石场:在这里,我们观察了花岗岩的出露情况,学习了野外野簿记录规范和技巧,并了解了黄陵岩基的地质特征。
陡山沱:我们观察了小滩头岩体,与翻坝物流园采石场花岗岩在成分与构造上形成对比,并学习了钾长石环带结构。
莲沱长江大桥:在这里,我们观察了新元古代莲沱组沉积岩与黄陵岩基花岗岩古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关系。
兰陵溪、九畹溪、泗溪、链子崖、银杏沱等地:我们学习了地层、岩性、构造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了野外填图、剖面测量等工作。
3. 室内分析研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室内分析研究,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进一步了解了样品的地质特征。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科的理解。
2.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通过野外考察、填图、剖面测量等工作,我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四、实习体会1. 地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学习地质学科的重要途径。
2. 野外实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秭归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的自然地理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基地简介秭归县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东岸,东临宜昌市,西接重庆市,北靠巫山,南望恩施。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是进行自然地理实习的理想之地。
实习基地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亩,拥有丰富的地质、生物、水文等自然地理资源。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考察- 地层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震旦系地层等,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性、构造特征和化石分布。
- 岩浆岩观察:考察了黄陵杂岩体、茅坪复式岩体等岩浆岩,学习了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
- 变质岩观察:参观了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了解了变质作用的过程和变质岩的特征。
2. 水文考察- 河流考察: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河流的形态、水文特征和流域地貌。
- 湖泊考察:考察了三峡水库,了解了湖泊的成因、类型和生态环境。
3. 生物考察- 植被考察:参观了不同植被类型,了解了植被的分布规律、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 动物考察:观察了鸟类、昆虫等动物,了解了动物的分布、习性和生态关系。
4. 气象考察- 气象观测:学习了气象观测方法,掌握了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巧。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 知识积累:通过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能力:掌握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实习,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实习总结此次自然地理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我国自然地理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信秭归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8月10日实习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质信息工程学科的理解,提高野外工作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测绘、地质调查、地质数据处理与制图等。
一、实习基地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地处长江中游,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基地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测绘:- 在实习基地内进行1:10000比例尺的地质测绘,学习使用全站仪、罗盘等仪器进行野外测量,掌握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
- 实践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类型地质构造的识别方法,如断层、褶皱、节理等,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表示。
2. 地质调查:- 对实习基地内的地层、岩石、构造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
- 通过观察岩石的产状、构造特征等,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3. 地质数据处理与制图:- 学习使用专业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进行地质数据处理和制图。
- 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地质图件,如等高线图、地质构造图等。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信息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实践能力的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野外工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3. 综合素质的提高: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通过与其他专业同学的交流,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质信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秭归实习报告心得
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秭归县的地质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验了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更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一、实习基地简介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这里山清水秀,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连续完整,是开展地质实习的理想之地。
实习基地设施齐全,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澡堂、运动场等,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我们沿着兰陵溪木材检查站、杉木溪大桥、九曲脑中桥、泗溪公园、银杏沱混装码头、湖锦天城采石场、三峡大坝、链子崖等线路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了各种地质现象,如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断层、褶皱等。
2.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性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加深了对地质构造学知识的理解。
3. 工程地质调查与填图:我们学习了工程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工程地质填图,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三、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锻炼: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进行野外调查、填图、取样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 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4. 吃苦耐劳品质磨砺:野外地质工作环境艰苦,我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如恶劣天气、陡峭山路等,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秭归实习报告心得
在2023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秭归县的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不仅是对我专业知识的一次实践检验,更是对我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锻炼。
以下是我在这段实习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这里地处长江中上游,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条件复杂,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三峡大坝、链子崖、泗溪公园等多个地质遗迹和工程实例,深入了解了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地层变化等地质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老师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层观察、岩石鉴定、构造解析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地质学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通过实地考察,我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2. 团队协作的力量:实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分组进行野外调查。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任务。
这让我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3. 坚韧不拔的意志: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常常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质环境。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烈日下徒步数小时,有时候又要冒雨进行野外调查。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性。
4. 对大自然的敬畏: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力量。
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地层变化等地质现象,都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
这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5. 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秭归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秭归实习报告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秭归实习,我们这一批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此,我想以这篇结语,总结这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悟。
首先,实习让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等。
通过对实地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我们掌握了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如何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质图件的绘制和地质报告的编写,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习让我们在工程地质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实地考察了三峡库区、黄陵花岗岩体等地质现象,了解了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和防治措施。
通过参与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我们掌握了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预测方法,为今后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再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相互帮助、共同探讨,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以下是这次实习的几点感悟: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实践经验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
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2. 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不断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勇于探索,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艰巨的任务。
秭归实习地质报告
一、前言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地质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在为期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秭归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矿产及地质灾害等,收获颇丰。
二、实习基地概况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东临宜昌市,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实习基地位于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交通便利,距离武汉市约400公里。
实习区地处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属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个梯度带。
三、实习内容1. 地层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秭归地区的地层,包括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第四系。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征,如岩性、厚度、产状等。
例如,在九曲脑中桥,我们观察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坚硬,产状平缓;在银杏沱,我们考察了第四系松散沉积地层,岩性松散,厚度较大。
2. 岩石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
在茅坪复式岩体,我们观察到花岗岩,岩性坚硬,结晶度好;在黄陵杂岩体,我们观察到变质岩,岩性坚硬,产状复杂。
3. 构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
在九曲脑中桥,我们观察到斜歪褶皱,岩层倾角较大;在链子崖,我们观察到断裂,断层错断明显。
4. 矿产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秭归地区的矿产资源,如锰矿、铜矿、金矿等。
在湖锦天城采石场,我们观察到花岗岩,该岩体富含铜矿。
5. 地质灾害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在新滩滑坡、链子崖、棺材岩危岩体等地,我们实地考察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四、实习体会1.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2. 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如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号:水电一班组号:二组组长:夏文俊成员:李波柳尚吴雪梅孙静月指导老师:陈益峰实习日期:2013.11.20—2013.11.24目录一. 前言 (3)1.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3)1.2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3)二. 区域地质背景条件 (4)2.1构造演化历史 (4)2.2水文气象 (4)2.3 地形地貌 (5)2.4构造格局及形迹 (5)2.5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7)2.6其他地质背景 (8)三. 实习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 (8)3.1地理位置 (8)3.2交通状况 (8)3.3自然经济 (8)3.4气象水文 (9)3.5实习区工程概况 (9)四. 实习区工程地质条件 (11)4.1地层岩性 (11)4.2地质构造 (17)五. 岩溶水文地质 (20)5.1泉 (21)5.2岩溶地貌特征 (22)5.3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25)5.4含水层、隔水层 (27)5.5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27)六. 河流地貌 (28)6.1 泗溪 (28)6.2 五叠水 (29)七. 物理地质现象 (30)7.1 风化作用 (30)7.2卸荷作用 (31)八. 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33)8.1链子崖危岩体分析 (33)8.2新滩滑坡分析 (35)8.3棺材山危岩体 (36)九. 结语 (37)9.1感悟 (37)9.2建议 (39)一.前言1.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现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理论学习,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工程地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仅仅要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更要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去大自然中考察各类地质物质及地质现象的真实形态。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做到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才能真正学好这门学科。
水利关乎民生大计,作为水利人,我们同样肩负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水利方面的各种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可见,此次的地质实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地质实习主要包括外业和内业任务,其主要目的有:1.培养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工程地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
地质实习中,我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各种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以及水文地质现象,通过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切身感受相结合,深化对书本上知识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培养撰写地质报告,阅读地质报告的能力。
在完成外业工作之后,每天回到基地,我们小组还要进行内业的整理工作,包括撰写地质报告,绘制剖面图等,可以锻炼自己读写地质报告,以及绘图识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次的地质实习任务繁重,因此小组成员将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合作,发扬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确保工作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1.2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本次地质于11.20开始,21~23为外业工作,24日为内业工作。
三天外业工作路线如下:1.第一天:高家溪——花鸡坡2.第二天:茅坪港——九畹溪大桥——屈原镇3.第三天:沿泗溪河到泗溪公园二.区域地质背景条件2.1构造演化历史18~25亿年的古元古代时期,本区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拉张盆地环境,后接受一套火山岩与碎屑岩及碳酸岩的沉积。
至中元古时期,经历神龙构造运动,使盆地在其沉积作用下变质,成为变质岩系,到新元古时代,发生大的构造运动(晋宁运动),使震旦纪地层强烈褶皱、断裂和变质,伴随多期岩浆侵入,形成了古老的结晶基底和基底构造。
从晚元古代晚期,到中生代晚期,本区一直处于较稳定的陆块环境,构造运动以大面积升降为主,长期接受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仅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期间经历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作用。
在中生代晚期,发生了空前规模的燕山运动,使沉积于基底上的盖层岩系普遍褶皱断裂。
伴随差异运动形成断陷,坳陷盆地并接受陆屑沉积,受基底影响及控制,形成了一系列围绕基底的弧形结构,燕山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框架。
最新的喜山运动时期,本区全面结束沉积运动,呈现为大面积差异升降运动及掀斜运动。
2.2水文气象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阶梯的第二阶梯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
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秭归地处中纬度,秭归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春少雨雪。
不同海拔地带气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18.3℃之间。
最高温多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
全年无霜期平均260天左右。
秭归县内年降水量950~1590mm,平均1439.2mm。
长江河谷地带平均1000mm 左右,降雨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每升高l00m,降雨增加35~55mm。
每年6-8月降水量最大,11、12、1、2月份降水量最小,月降雨量及峰期随不同海拔高程而不同。
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为120~140天。
降雨量达50mm以上的暴雨多发生在6-7月,日降雨达100mm以上暴雨较少,1~2次/l0年,日降雨量150mm以上更少,最大发生于1975年8月9日,24小时降雨达258.7mm。
年均蒸发量多于降水量,河谷区平均蒸发量1429.4mm,8月份蒸发量最高,平均为214.8mm。
区内河流水系发育,在未建库前,境内长江水面宽150~300m,流速l. 5~2.0m /秒,正常流量0.3~0.5万m3/秒,多年平均流量1.4万m3/秒。
区内溪流网布,135条常流溪流汇入茅坪河、九畹溪、龙马溪、香溪河、童庄河、归州河、青干河及泄滩河等8条支流,呈交错排列,构成树枝状水文网,总流长247.8km,流域面积19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4%,县内最大的支流为香溪河,其次为青干河、归州河、九畹溪。
长江流域二级河谷有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泄滩河。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河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流量0.1m3/秒以上的有37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已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2.3 地形地貌实习区地处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会和地带。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该区域。
形成狭谷型河谷地貌。
境内地形起伏,山峦叠嶂,总体地形自北西向东南、两岸分水岭想长江河谷呈阶梯状下降。
周边相对较高地形为南部的云台荒。
实习区内地貌以大巴山、巫山山脉为骨架,形成以震旦系至三叠系碳酸盐岩组成的川鄂褶皱山地,属于以侵蚀为主兼有溶蚀作用的中山峡谷间夹低山宽谷地貌景观。
山脉总体为近东西向,局部为南北向。
长江多斜切或横切,因而河谷多为斜向或横向谷。
山顶高程多在1000-2000米,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
河谷狭窄,岸坡陡峭,三峡大坝蓄水前江面宽一般200-300米。
山脉走向亦受构造控制,大巴山脉呈北西—北西西向耸立于库区之北,巫山山脉呈北东—北东东向绵延于鄂、川(现重庆市)边境,长江河谷深切,两岸山峰耸立,原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三峡大坝蓄水后,水流减缓,水面开阔,风景壮丽。
该段地貌的另一特征是层状地貌明显,自分水岭向长江河谷,呈阶梯状逐级下降过渡,可见两期四级夷平面。
长江两岸支流发育,北岸支流为北西向,南岸支流为北东向。
2.4构造格局及形迹上述地质历史构造形成了秭归地区的基本构造格局,本区大致以城口——房县断裂为界,北属秦岭褶皱,南为扬子准地台,地内主要有二级构造单元、四川台坳、八面山台皱带,大巴山台缘褶皱带及汉江——洞庭湖坳陷。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中西部,八面山台皱带根据构造特征及层次,本区整体上可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两大部分。
就构造形迹而言,存在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侵入构造(侵入面、侵入岩面理、线理等)。
1)基底构造基底构造的对象是一套中程变质的片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等,时代上归属于崆岭群。
构造作用使这套岩层产生褶皱及NE向岩侵褶皱,前者为早期形成,广泛分布在黄陵地块段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代表性褶皱有纸厂复向斜和横溪倒转背斜。
基底断裂,黄陵地块北部主要发育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韧性剪切系统。
地块西部发育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
2)盖层构造盖层构造主要是燕山期构造运动留下的形迹,发生在震旦纪到侏罗纪的沉积岩和基底变质岩中,而在白垩纪第三系地层中构造作用轻微。
仅有少量宽缓褶皱。
黄陵背斜:西半部构造形迹展布在太平溪至香溪一带,由砥柱和脊柱两部份组成。
砥柱(基底)为古老的崆岭片岩及花岗岩,脊柱(盖层)为黄陵背斜(轴向为北17度E),实习区内南北轴长26公里(全长12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总宽度85公里)。
西翼岩层产状倾角较陡(30—40度);东翼岩层产状倾角较缓(8—15度);南北端倾伏角小于15度。
出现在燕山期以前的卯支期,燕山期定型并继续发展,其构造变形较强烈,两侧形成盾地,实习区内只有西侧盾地,及秭归向斜。
秭归向斜:构造形变较弱,其轴向为北10—20度东。
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干扰和改造,使其轴线发生了“s”变形,向斜西翼倾角30度,和东翼倾角25度。
整个秭归向斜平缓开阔,由侏罗系内陆湖相地层所组成。
北起兴山南阳河,向南经马家坝、秭归县旧址。
仙女山向斜:秭县仙女山一带,轴向近南北略偏西,长10km,宽3~4km,主体围绕仙女山展布,核部地层由下白垩统石门组的砾岩和石英砂岩组成,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
3)盖层断裂本区区域性大断裂有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天阳平断裂、水田坝断裂、都镇湾断裂等。
伴随较大的断裂差异活动的断陷,坳陷盆地,如远安、仙女山等盆地。
2.5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2.5.1地壳隆升运动以南津观以西的川鄂山地大面积间歇性隆升,东部的江汉平原相对下降的格局。
由于总体上升及间歇性稳定,形成三期五亚期剥夷面及长江下切产生的5——6级阶地地貌。
2.5.2断裂活动性主要变现为老断裂的继承性活动。
2.5.3地震活动性质按全国地震区带划分,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震活动区的江汉地震带内,属地震活动较弱的地震带。
三级以上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中强地震主要沿区内几条深大断裂带发生,尤其在断裂端点,交汇点及实变部位。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1:400×104),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其中对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影响较大的是仙女山潜在震源区,沿地震带微震活动较频繁,1959年迄今共记录到30次,最大为1972年3月秭归县周坪附近曾发生过的3.7级地震,震级上限6.5级。
自开展三峡地区地震监测工作以来,至1991年共记录到M.>3.0级61次,距离本区最近约69—70km处,曾发生过3次较大地震:1961年宜都潘家湾4.9级;1969年宝康马良坪4.8级;1979年秭归龙会观5.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