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测定与计算的探讨【VIP专享】

合集下载

浅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浅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将含有脂肪的乳粉称取 1~5 g 来 作为实验的样品,移入 250 mL 锥形 瓶 中, 取 100 mg 焦 性 没 食 子 酸 和 2.0 mL 内 标 溶 液 加 入 到 瓶 中, 再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水 和 乙 醇 加 入, 最 后 再 加 入 3 mL 氨 水, 进 行 振 荡 摇 匀 后, 于(75±5)℃恒温水浴锅中水浴 20 min,水解这一过程中每间隔 5 min 就 摇晃锥形瓶,让其充分水解。水浴结 束后,将锥形瓶拿出来进行降温,降 到室温之后再加入 10 mL 乙醇进行振 荡摇匀,接着将锥形瓶中的溶液都移 入分液漏斗中,再用 50 mL(1+1)乙 醚石油醚混合液将锥形瓶进行少量多 次冲洗,经过冲洗之后的溶液也要移 入漏斗中,均匀的晃荡几分钟,再静 置 10 min,上层提取液倒入 250 mL 鸡心瓶中,水解液要连续三次进行以 上操作,溶液和冲洗液都倒入鸡心瓶 中,在 50 ℃的水浴下进行旋转蒸发, 蒸发至干后瓶中剩余的残渣用少许的 乙醚石油醚冲洗到顶空瓶中,在水温 55 ℃的情况下,用氮气吹干溶剂。此 时,瓶内剩余脂肪提取物,向瓶中加 入 2 mL 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充入氮 后盖紧瓶子,在 80 ℃的水浴锅中放置 10 min,不时地振动摇匀,然后进行
测定次数 总脂肪(%)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1 25.892 10.445 9.223 5.007
表 1 精密度实验结果表
2
3
4
25.926
25.772
25.816
10.466
10.438
10.433
9.232
9.154
9.186
5.010
4.967
4.985

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品中脂肪酸含量分析研究

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品中脂肪酸含量分析研究

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品中脂肪酸含量分析研究在如今的饮食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

脂肪酸是构成人体脂肪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准确地测定食品中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人们选择更健康的饮食。

在此背景下,气相色谱技术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方法,对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和检测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分析中,首先需要将食品样品中的脂肪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物蒸发成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甲酯是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的,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和稳定性,适合气相色谱的分析。

接下来,将脂肪酸甲酯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柱塞推动将脂肪酸甲酯分离出来,最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其相对浓度。

气相色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重现性等优点,使得它成为分析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来测定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

这对于选择健康的植物油或动物油非常重要。

此外,气相色谱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多种脂肪酸的含量,以及不同脂肪酸的变化趋势。

比如,通过对不同存储时间的食用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研究脂肪酸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这对于评估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气相色谱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食品分析。

例如,将气相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可以进一步确定食品中脂肪酸的结构和组成。

这对于深入了解食品中脂肪酸的特性非常有益。

总之,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品中脂肪酸含量分析研究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

通过该技术,人们能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脂肪酸的含量,为食品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气相色谱技术将在食品分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促进人们更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这对于维护人类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管方方,何卓琼,方燕,许旭【摘要】摘要:介绍了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几种情况,包括高温气相色谱(>300℃)直接进样,将甘油三酯进行甲酯化处理的非高温气相色谱(<300℃)非直接进样。

并介绍了GC-氢离子火焰检测器直接进样和非直接进样技术。

指出了这些技术在食用油甘油三酯的分析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GC-MS;甘油三酯;食用油甘油三酯,又称三酰甘油,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而成,是食用油中最主要的成分。

甘油三酯对人体的重要性使得科学家们逐渐重视对其的研究。

传统的油脂中甘油三酯的分析主要是先用胰脂水解酶将油脂水解[1],再使用薄层色谱(TLC)将其分离,最后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组成。

还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甲酯化后的油脂脂肪酸进行测定[2],这一技术省去了水解后再使用TLC技术分离的过程。

Komoda等以聚合甘油三酯为原料,使用体积排阻色谱对其进行分析测定,然而这一技术无法将每种化合物很好地区分开来,从而导致了定性分析的困难。

现代分析技术中,主要使用联用技术测定甘油三酯,如气质联用、液质联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等。

近年来,随着气质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甘油三酯分析与鉴定的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几种情况,包括高温气相色谱(>300℃)直接进样,非高温气相色谱(<300℃)非直接进样,以及其他技术手段。

1 GC-MS联用技术1.1 高温气相色谱直接进样高温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是指色谱柱柱温高于300℃样品不经过前处理直接进入GC-MS联用仪分析。

它省去了传统的甲酯化处理步骤,但是由于样品进入色谱柱需要汽化,因此它对柱温要求较高。

Ruiz-Samblás等[4]将56 种橄榄油样品溶于三氯甲烷后配成0.2%的样品溶液,选用VARIAN GC 3800 GC-VARIAN 4000离子阱MS进行分析测定。

GC_MS法测定亚麻籽中脂肪酸含量

GC_MS法测定亚麻籽中脂肪酸含量

棕榈酸 含量
硬脂酸 含量
山西大同 18.7
5.9
8.7
2.7
2.1
内蒙古
16.7
5.1
8.2
2.3
1.5
甘肃
17.4 5.5
8.6
2.1
1.7
参 考 文 献 (References)
[1]Be Miller J N.Industrial Gums[M].New York:Academic,1993: 234-237.
1 实 验
1.1 试 剂 与 仪 器 试 剂 :正 己 烷 、甲 醇 、氢 氧 化 钾 和 苯 均 为 分 析 纯 ;棕
榈 酸 、硬 脂 酸 、α-亚 麻 酸 和 油 酸 、亚 油 酸 、二 十 碳 四 烯 酸 均为色谱纯试剂,Sigma公 司 产 品;(顺-5,8,11,14)二 十碳四烯酸(1,3-)甘 油 二 酯 (99%)和 亚 麻 籽 由 北 京 依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ISCSNN1 110-0220-344/9T56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8 卷 第 11 期 2011 年 11 月 Vol.28 No.11 Nov.2011
[7]李高阳,丁霄霖.亚麻 籽 挥 发 油 化 学 成 分 的 SDE-GC/MS 分 析 [J]. 食 品 研 究 与 开 发 ,2006,27(3):104-106.
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 :GC-MS 法 测 定 亚 麻 籽 中 脂 肪 酸 含 量
279
正己烷、1mL 苯 和 2 mL 饱 和 氯 化 钠 溶 液 后 振 摇,离 心,取1μL 上层液进样检测。 1.3 标 准 溶 液 测 定

GCMS法分析比较尿素包合物及其滤液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

GCMS法分析比较尿素包合物及其滤液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

GCMS法分析比较尿素包合物及其滤液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作者:李添宝吴越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05期摘要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混合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利用 GCMSQP2010气质联用仪,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分别测出尿素包合物及其滤液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得出:在尿素包合物中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甲酯、油酸甲酯及少量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而滤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由原来的83.77%提高到99.7%.关键词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尿素包合法;尿素包合物中图分类号O65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4)05004904尿素包合法是一种分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的常见方法,因其操作简单,设备原料要求低,能够保持样品的完整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1].利用这种方法,可将饱和脂肪酸酯与不饱和脂肪酸酯分离开,以提高不饱和脂肪酸酯的纯度.目前,对尿素法的工艺,如包合时间、温度及原料比报道较多,且只对包合后滤液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多数认为尿素在结晶过程中只包合了饱和的脂肪酸甲酯[2].而对固相尿素包合物中的脂肪酸甲酯的组成分析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气质联用仪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出包合后的尿素包合物及其滤液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并且进行了比较.3结论用尿素包合法基本上可除去饱和脂肪酸甲酯,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富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尿素包合物中组分的测定分析,可验证理论上尿素包合法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原因.尿素晶体先选择饱和脂肪酸甲酯进行包合,再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一一进行包合,且双键数目越多,包合越困难,根据该原理可对高价的脂肪酸及其酯类进行富集[8].但是,实验发现该法对于尿素包合物中存在大量的油酸甲酯的包合选择性不强,回收率较低,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进一步分离都还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翁新楚,董新伟,任国谱. 尿包法在脂类分离技术中应用[J]. 中国油脂, 1994,19(6):4044.[2]史高峰,吕秋楠,陈学福,等.蚕蛹油尿素包合物中尿素和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 2009,34(5):4952.[3]DOMART C, MIYAUCHI D T, SUMERWELL W N. The fractionation of marineoil fatty acids with urea[J].J Am Oil Chem Soc, 1955,32(9):481483.[4]阮奇城,祁建民,黄李冉,等.红麻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其亚油酸富集工艺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 2009,24(9):7175.[5]胡小泓,张新才,周临桃,等.尿素包合物固相中回收脂肪酸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1):141144.[6]HAYES D G, BENGTSSON H Y, VAN ALSTINE J M, et al. Urea complexation for the rapid,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fractionation of fatty acids from seed oil[J].J Am Oil Chem Soc,1998,75(10):14031409.[7]HEMAN S, RALPH T H. Separ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fatty acids by urea complexes.[J].J Am Chem Soc, 1950,72(11):50015004.[8]蒋艳忠,赵凤春.蚕蛹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19(30):1922.(编辑杨春明)。

GCMS法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测定与计算的探讨

GCMS法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测定与计算的探讨

GCMS法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测定与计算的探讨我从事食品检测行业已经6年了,真正接触脂肪酸测还是在08年初。

所以在这方面我并不是做得很好,但是由于这个方法,我从研发到初步的成型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研发过程中,我走了很多的歪路,但也从中学到很多,现在我把我的经验写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给我指出我的不足之处,谢谢!当时公司提出要开发食品营养标签的测试,这个营养标签中就有二个是用到气相色谱法测定的,脂肪酸就其中的一个。

虽然在大学里就有听说过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个东西,但是我还真没做过。

开始拿到方法当时还是GB/T17376-1998和17377-1998我当时拿着这两个方法是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就是看不明白他是怎么计算的。

当我搞明白计算方法后,又来了一个难题了,那就是为什么这个计算又分面积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呢?由于我主要说的是关于脂肪酸的测定,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我是怎么去做的,在后面可能会讲到,如果没有讲到的大家也可以给我留言大家相互交流。

以下我来说说关于GCMS测定脂肪酸的方法。

我们所有标品是已经甲脂化好的标液。

34种混合标液。

这37种混合标准品要一针全部走出来且要全部分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当时在做这个方法时,当时标液都用去了一半。

由于之前在想60m的柱子(ZB-624)应该就可以把这34种物质全部份开,但是没想怎么不管我用多度的流速多小的升温程序都是无法把C18里的几个正反式分开,分得最好时也是有几个三个峰连在一齐,是后实在不行,只能重新购买CP-Sil 88 V ARIAN 100m的柱子。

100m的柱子购买回来后就是一个不段的调试,以更能最好的把34种脂肪酸全部分开,这程就不多说了,现在就说说我们最终方法。

进样口温度220度,柱温箱初温150度保持15分钟后以3度每分钟的到220度保持3分钟。

柱流速我采用的是恒流模试1ml/min。

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

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

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 UFAs)是指脂肪酸分子中存在双键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

与饱和脂肪酸相比,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更多的双键,这些双键使其分子的空间构型发生变化,并对其性质产生影响。

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是必需的,包括ω-3和ω-6系列脂肪酸,它们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成为食品科学、营养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常用的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蒸发成气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色谱柱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获得不同脂肪酸的峰值信号。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离度高,能够同时检测多种脂肪酸,但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和色谱柱的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也是常用的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酸溶解在流动相中,经过色谱柱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获得不同脂肪酸的峰值信号。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多种样品的分析,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一种精准的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质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酸分子根据其质荷比(m/z)值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在不同类型的质谱仪上可以进行不同质谱模式的分析。

不过,质谱法需要较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和仪器操作,对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此外,还有近年来新兴的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如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和电化学检测法等。

红外光谱法利用不同脂肪酸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行检测;核磁共振法通过核磁共振仪监测不同脂肪酸分子的核自旋状态;电化学检测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通过电化学传感器获得样品中脂肪酸的电信号。

实验指导书1—C8~C2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毛细管气象色谱分析

实验指导书1—C8~C2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毛细管气象色谱分析

实验指导书一
C8~C2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以C8~C2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为例,使学生掌握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GC)是目前分析脂肪酸组成极为有效的手段,本实验以30多种C8~C2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混合标准品为分析对象。

考查最优分析条件,综合比较选择出最合适的GC 分析方法。

对确定的GC 分析条件、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评价。

三、材料与方法
1.仪器设备:TSQ Quantum XLS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赛默飞世尔)配备 MS检测器。

2.GC 分析条件:
参考文献
B:实际GC 分析条件
3、实验结果分析评价
实验地点——第三实验楼D栋D215。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脂肪酸样品经过酯化处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

实验步骤:
1. 酯化反应: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酸与甲醇和硫酸缩酯化反应,生成甲酯化脂肪酸。

反应条件为70℃下反应2小时。

2. 萃取:将反应混合物与乙醚进行萃取,使脂肪酸甲酯从水相中转移到有机相中。

3. 浓缩:用氮气对乙醚溶液进行浓缩,获得脂肪酸甲酯的溶液。

4. 气相色谱分析:将浓缩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色谱柱为聚硅氧烷,流动相为氮气。

通过控制温度和流速,实现对脂肪酸甲酯的分离和定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得的脂肪酸甲酯峰面积与标准品的峰面积进行对比,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该样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通过实验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对于食品、化妆品或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流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溶剂要注意储存和保存,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归还实验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药用油酸中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GC-MS分析

药用油酸中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GC-MS分析

药用油酸中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GC-MS 分析作者:蔡鸿飞唐顺之杨玉琼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摘要:目的研究国产化药用油酸中的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成分。

方法采用国产化药用油酸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对照品对照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共分离出11个色谱峰,并鉴定了其中9个脂肪酸和2个反式脂肪酸成分,占归一化法峰面积总量的99.99%。

结论药用油酸中脂肪酸成分鉴定为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反式脂肪酸成分鉴定为反式油酸、反式亚油酸。

关键词:油酸;脂肪酸;反式脂肪酸;GC-MS油酸(Oleic Acid),是油脂中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在常温下是接近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时久可变为棕色,具猪油样臭味,微溶于水,可溶于醇醚、氯仿、苯等溶剂。

在常压下,加热到80~100℃时则分解,在空气中受氧化,色变暗并产生酸败臭味,与碱成皂[1]。

目前市场上油酸绝大部分是以单体油酸为主成分的脂肪酸混合物,极少数特殊用途的油酸为高纯油酸,价格较昂贵。

油酸有动物和植物两种来源,目前来源于植物的油酸应用较多,它是以植物油的副产物(皂角油)为原料,经水解、精馏等工艺制成,常用作油漆、涂料的原料,也用以生产矿山浮选剂、乳化炸药、乳化农药、酰胺产品等,同时油酸的衍生物也广泛应用于润滑油、化工分析、制药等行业[2, 3]。

因油酸在注射剂类药品中的应用,使其成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国内尚未见药用油酸中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研究报道,不利于有效保证油酸产品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采用国产化的药用油酸,参考文献的检测手段,对其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成分进行GC-MS分析,为药用油酸在药品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药1.1仪器德国Sartorius BS200S型天平和Sartorius BP211D型天平;HHS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Agilent 6890 GC/5973i 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GC-M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使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广泛应用于挥发油、生物碱、糖类、脂肪酸类、甾类化合物分析, 在未知成分的鉴定、有效成分分析测定、药效及药动等方面也多有研究。

GC-MS是优化生产工艺、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中药复方的质量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标签:GC-MS;中药;质量控制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复杂组分的分离、分析,由于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所以传质速度快,一般的样品分析可在20-30s左右完成,具有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有对照品的条件下,可作定性、定量分析,但对重大事件或有争议的样品不能做出肯定鉴定报告,必须连接如质谱的检测器。

另外对于不能气化的样品则需要作衍生化处理后再分析。

质谱(Mass Spectrnum,MS)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工具,能为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是理想的色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利用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鉴别特性,可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的一次完成,是一种完美的现代分析方法。

GC-MS的常用测定方法:总离子流色谱法(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TIC)——类似于GC 图谱,用于定量。

反复扫描法(repetitive scanning method,RSM)——按一定间隔时间反复扫描,自动测量、运算,制得各个组分的质谱图,可进行定性。

质量色谱法(mass chromatography,MC)——记录具有某质荷比的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图谱。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数都有与总离子流色谱图相似的质量色谱图。

GC-MS技术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由于GC-M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好,使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琵 § 豫l
囊蠹 琵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毫 ‰

要 :本 文建立 了乳粉 中总脂 肪、饱和脂肪 酸和 不饱 和脂肪 酸测定 气相 色谱 法 。加入 内标十 一烷酸甘 油
三 酯的乳粉 经碱 水解后 ,用 乙醚石 油醚溶液提 取脂肪 ,旋转蒸发 去除有机溶 剂 ,于顶 空瓶 中皂化和 甲酯化 ,经
met hod quan t i t at i v e.6 t i mes t h e par al l el de t er mi na t i on of RSD val ue of l ess t han 1 % :l ow,me di um an d hi gh t hr ee l e vel s o f r e co v er y ar e m or e t h an 90 % :t ot al f at de t ec t i on l i mi t o f 0. 00 3% ,s a t u r at ed f at t y a ci d s, mon oun s at ur a t ed f a t t y ac i d s a nd p OI y un s a t U r a t e d f at t y a ci d s The de t ec t i on l i mi t was 0. 00 2% . Th e me t h od c an ha ndl e a l ar g e n umbe r of s a mpl es a t t h e s ame t i me, wi t h g oo d pr e ci s i on ,a c cu r a cy an d s en s i t i vi t y.
◎ 胡凤杨 ( 中国广 州分析 测试 中心 ,广 东 广州 5 1 0 0 7 0)

GC_MS法分析荔枝果肉脂肪酸组成

GC_MS法分析荔枝果肉脂肪酸组成

GC-MS 法分析荔枝果肉脂肪酸组成钟慧臻1 ,徐玉娟2, * ,李春美1 ,温靖2 ,吴继军2 ,刘亮2(1.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0)摘要:采用氯仿甲醇(C M) 法提取荔枝果肉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

结果分离鉴定出16 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油酸(44.405%) ,其次为棕榈酸(25.144%) ,再次为亚油酸(18.905% );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 FA) 为 28.44% ,单不饱和脂肪酸(M UF A) 为 52.46% ,多不饱和脂肪酸(P UF A) 为 19.11% 。

关键词:荔枝果肉;脂肪酸;气相色谱- 质谱(GC-MS) 法GC-MS Analysi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itchi PulpZHO NG Hui-zhe n 1,X U Yu-j uan2,*,LI Chun-mei1,WE N J i n g2,WU Ji-j un2,LIU Liang2(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 ultur 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 a ; 2. The Sericul ture and Far m Produce Processing Re 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Ac ade 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dong Open Access Labor atory ofAgricultur al Product Processing, Guangzhou 510610, China)Ab s tr ac t :A GC-MS method was de veloped for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 alysis of litchi pulp.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om litchi pulp using a mixture of chloroform and meth anol (2:1, V/V) and esterfied with methanol prior to GC-MS. A to tal of16 f atty ac id s we re i sol ate d an d i den tifi ed, an d mo st o f the m wer e un satur ated f atty aci ds, espe ci al ly th e c on te n t of9-octadecenoic acid was the highest (44.405% of total f atty acids) followed by hexadecanoic acid (25.144%) and 9,12-octadeca- dienoic acid (18.905%). On the whole, straigh t-ch ain satur ation fatty acids (SFA) acco unted for 28.44%, monounsatur ated fatty acids (MUFA) 52.46% and polyun satur ated f atty acid s (PUFA) 19.11%.K e y w o r d s :l i tch i pulp ;f atty aci d ;GC-M S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30(2009)16-0220-03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 L itch) 常绿乔木[1] 。

柴油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

柴油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

柴油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
柴油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样品制备:取适量的柴油抗磨剂样品,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例如十六烷),并使用氯仿提取样品中的脂肪酸。

2. 乳化处理:将提取液乳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色谱分离。

3. 色谱条件设置: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设置色谱柱为高效率毛细管柱,选择合适的气相流动速度和温度程序。

4. 峰识别与定量:根据标准品的GC图谱,对各脂肪酸峰进行识别和定量。

通常情况下,饱和脂肪酸峰的面积占总脂肪酸面积的比例就是样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

总之,柴油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依赖于气相色谱法,通过GC图谱的峰识别和定量,可以得到准确的含量数据。

实验四GCMS测定五种常用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实验四GCMS测定五种常用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实验四GCMS测定五种常用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GCMS测定五种常用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任红丽2009090141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摘要:食用油中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金龙鱼深海鱼油调和油、鲤鱼牌压榨纯香菜籽油、金龙鱼玉米油、芝麻香油这五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

各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气相色谱;脂肪酸;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

脂肪酸中, 棕榈酸和硬脂酸属饱和类脂肪酸, 适量食用有利于脂肪代谢; 过量食用会使体内脂肪沉积, 也是引起诱发高血脂和血管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油酸属单烯类不饱和类脂肪酸, 较易在人体内氧化被吸收, 能减少高血脂发生,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

亚油酸属多烯类不饱和脂肪酸, 是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一种脂肪酸, 它具有缓解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增强细胞膜透性、阻止心肌组织和动脉硬化等功能。

人体对亚油酸摄入量的多少还能直接影响前列素的合成, 对肌体有多方面的影响。

1.实验1.1仪器、试剂与材料安捷伦7890A –5975C型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色谱柱为HP - 5MS(30 m ×0. 25 mm ×0. 25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45μm 微孔过滤膜,。

样品:食用油(共5种,分别为①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②金龙鱼深海鱼油调和油;③鲤鱼牌压榨纯香菜籽油;③金龙鱼玉米油;⑤芝麻香油),氦气(纯度99.999%),氮气(纯度99.999%)。

1.2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条件分析色谱柱为HP - 5MS (30 m ×0. 25 mm ×0. 25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箱打开,平衡时间0.25min,载气为高纯度的氦气;进样量1000μl,不分流;所用的是后进样口,其温度为280 ℃(为了不让气体冷凝,且和柱温箱差距不能太大),程序升温:初温为50 ℃,保持5min,以5 ℃/min的速率升至190 ℃,再以20℃∕min的速率升到280℃(保持4min)。

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测定

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测定

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测定李浡;胡定煜;李双石;辛秀兰;陈亮;刘琦【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浸泡法以及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金花葵籽油,并对3种提取方法的含油率进行比较.利用GC-MS方法对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气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葵籽油含有亚油酸32.35%,油酸43.89%,棕榈油酸0.40%,不饱和脂肪酸占76.64%,含量较丰富.【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33)005【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GC-MS;不饱和脂肪酸;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作者】李浡;胡定煜;李双石;辛秀兰;陈亮;刘琦【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金花葵,锦葵科、秋葵属,别名黄秋葵、菜芙蓉。

产地在北方,草本一年生,在200多个秋葵植物中最具药用和保健功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

金花葵籽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进而减少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等疾病发病率,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目前不饱和脂肪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等领域。

因此测定不饱和脂肪酸,对评价金花葵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

国内外对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方法很多,有气相色谱法、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未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3-8]等,但存在一些问题,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麻烦,分析时间较长,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仪器要求较高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发展较快,采用GC-MS分析法测定不饱和脂肪酸效率较高,彭志兵等利用GC-MS对金花葵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样品提取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浸泡法以及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金花葵籽油,并对3种提取方法的出油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提取方法,并对气相和质谱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GC-MS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探讨金花葵籽油的营养及市场开发提供了参考的数据。

GC_MS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GC_MS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GC-MS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赖毅东1,彭喜春2(1.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 东莞 523120)(2.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s)会激发多种疾病。

由于反式脂肪酸和顺式脂肪酸性质非常相似,难于定量检测。

本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脂肪,经甲酯化反应后,采用100 m长HP-88 毛细管柱、程序升温、采用GC-MS面积归一化法检测。

结果显示顺、反式脂肪酸的分离效果良好。

本方法准确、可靠、简捷,可作为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推广方法。

关键词:GC-MS法;反式脂肪酸;测定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673-9078(2009)02-0205-03Determination of the Trans-fatty Acids in Food with GC-MSLAI Yi-dong1, PENG Xi-chun2(1.Detectio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Measure Intendance, Dongguan 523120, China)(2.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Abstract: Trans-fatty acids in food can stimulate many kinds of disease and its determination is very difficult due to its simila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cis-fatty acids. In this paper, trans-fatty acids are extracted with petroleum ether from food samples, methyl-esterificated and then analyzed with GC-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atty acids are well separated from cis-fatty acids. This method is precise, reliable and simple,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ns fatty acid in food samples.Key words: GC-MS; trans-fatty acid; determination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s)会加速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和Ⅱ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全二维气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

全二维气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

2012年11月Vol.30No.11November 2012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1166~1171研究论文DOI :10.3724/SP.J.1123.2012.06041∗通讯联系人:潘家荣,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E-mail :panjr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K 10B 04).收稿日期:2012-06-28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郑月明1,2,㊀冯㊀峰2,㊀国㊀伟2,㊀储晓刚2,㊀潘家荣1,3∗,㊀贾㊀玮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193;2.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3.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建立了植物油脂中31-四极杆质谱(GC ˑGC-qMS )分析方法㊂样品经甲酯化衍生后,以DB-1柱(30m ˑ0.25ˑ25)柱(3.2m ˑ0.1mm ˑ0.1μm )作为二维柱组成柱系统进行分离,在调制周期为3.5s ㊁四极杆质量扫描范围为m /z 40~350的条件下,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可以在50min 内得到准确和灵敏的检测㊂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灵敏度较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提高了100倍以上,㊂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于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㊁㊂关键词: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脂肪酸;植物油中图分类号:O 65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8713(2012)11-1166-06㊀㊀分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合成的甘油三酸酯,另外还有少许游离脂肪酸㊂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1]㊂㊀第11期郑月明,等: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由于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以及同一种类但来自于不同产地或是不同采收期的植物油所含脂肪酸种类㊁含量也都有一定差异[2,3],因此建立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获取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特征脂肪酸标识物,对于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消除食用植物油的掺假伪劣等都有重要意义㊂㊀㊀法报道,例如气相色谱法㊁分析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复杂,且有许多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使用上述方法可能无法对植物油中的所有脂肪酸进行准确识别和定量㊂近年来,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ˑGC-TOF MS)由于其高峰容量㊁高分离度及高灵敏度而受到广大分析工作者的重视,其在复杂基质成分分析等领域也已经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7-9]㊂但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GCˑGC-qMS)进行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㊂本研究建立了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ˑGC-q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一些植物油中微量的脂肪酸成分也得到了识别㊂1㊀实验部分1.1㊀仪器、试剂与材料㊀㊀QP2010Ultra GCˑGC-MS仪(日本,岛津公司)配冷喷调制器ZX1(美国Zoex公司),一维数据采集由GC-MS solution2.5软件完成,二维数据采集由GC Image R2.2完成㊂㊀㊀37种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Sigma公司);甲醇和正己烷(HPLC级,Fisher公司);13%~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上海安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正庚烷㊁无水Na2SO4(500ħ灼烧4h,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㊂所用试剂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分析纯㊂0.45μm聚四氟乙烯(PTFE)膜(Waters公司)㊂㊀㊀标准溶液配制:取500μL质量浓度为10g/L 的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用正己烷定容至5mL,作为标准储备液,密封后置于4ħ保存㊂㊀㊀花生油㊁玉米油㊁葵花油㊁大豆毛油㊁橄榄油㊁橄榄葵花油,市售㊂1.2㊀色谱-质谱条件㊀㊀一维色谱柱:DB-1(30mˑ0.25mmˑ0.25μm)(REXTEK,美国);二维色谱柱:DB-Wax(3.2 mˑ0.1mmˑ0.1μm)(Agilent,美国)㊂进样口温度250ħ;恒线速度操作模式;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10ʒ1;程序升温:140ħ保持5min,以4.5ħ/min升温至200ħ,再以1.5ħ/min升温至240ħ保持10min;离子源温度230ħ;电离能量70 eV;检测器电压0.98kV;接口温度250ħ;质量扫描范围m/z40~350;冷气流量7L/min,热气温度370ħ;调制周期3.5s;热喷时间350ms㊂1.3㊀脂肪酸的衍生化处理植物油中脂肪酸的衍生参考脂肪酸检测的国家,简述如下:准确称取0.100g植物油置于100mL平底烧瓶中,加入8mL20g/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连接回流冷凝器,80ħ水浴直至油滴;7mL,继续水浴回流2min㊂将平底烧瓶取出水浴锅并冷却至室温后,准确加入10mL正庚烷并振摇2min,再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静置分层,取适量上清液加入4g无水硫酸钠,振荡1min后静置5min,取上层清液稀释适当倍数,经0.45μm有机滤膜过滤待测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GCˑGC-MS条件优化2.1.1㊀色谱柱的选择㊀㊀GCˑGC-MS的色谱柱系统由2根具有不同极性的气相色谱柱通过一个冷喷调制器连接而成,这种组合使得分析物可以同时按沸点和极性两方面性质的差异获得分离,因而有效地提高了整个色谱系统的峰容量和分离度㊂同时由于冷喷调制器的冷冻聚焦作用,使得分析物的色谱峰变得尖锐,从而提高了灵敏度[11]㊂为了获得最大的峰容量和分离度,本研究对GCˑGC-MS中的色谱柱系统进行了优化,由于化合物在经过二维气相色谱柱的时间必须要小于冷喷调制器的一个工作周期,所以二维色谱柱一般选用柱长较短的极性色谱柱㊂本研究选择DB-Wax作为二维色谱柱,该色谱柱以聚乙二醇为固定相,可根据化合物的极性不同从而达到较好的分离㊂㊀㊀本研究主要选用了3种一维色谱柱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优柱系统㊂首先考察了与DB-Wax极性有明显差异的DB-1型非极性色谱柱和Rxi-5sil 型弱极性色谱柱(二者均为30mˑ0.25mmˑ0.25μm,REXTEK,美国)对脂肪酸成分的分离效果㊂结果表明,一维柱为Rxi-5sil时的分离效果要明显差于一维柱为DB-1时的分离效果㊂图1为C18和C20类脂肪酸在上述2个色谱柱系统上的分离谱图㊂在此基础上,又比较了DB-1型色谱柱(长度均为30m,内径0.25mm)固定相涂层的厚度对脂肪㊃7611㊃色谱第30卷酸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1μm 膜厚的分离效果稍优于0.25μm 膜厚的分离效果,但柱流失严重,易干扰微量脂肪酸成分的分析,因此,本研究最终确定的柱系统中一维柱使用0.25μm 膜厚的DB-1气相色谱柱,二维柱使用DB-Wax 型色谱柱进行油脂中脂肪酸的分析㊂图1㊀不同柱系统下脂肪酸甲酯的分离情况Fig.1㊀Separation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by different column systems㊀1D column :DB-1or Rxi-5sil (30m ˑ0.25mm ˑ0.25μm );2D column :DB-Wax (3.2m ˑ0.1mm ˑ0.1μm );GC temperature pro-gram :140ħfor 5min ,rise to 200ħat 4.5ħ/min ,200-240ħat 1.5ħ/min ,hold at 240ħfor 10min ;injector temperature :250ħ;ion source temperature :230ħ;MS transfer line :250ħ;electron ionization :70eV ;scan range of m /z :40-350;inject volume :1μL ;split ratio :10ʒ1;modulation period :3.5s ;hot pulse (370ħ):350ms ;liquid N 2flow :7L /min.㊀1.C 18ʒ3n 6;2.C 18ʒ3n 3;3.C 18ʒ2n 6c ;4.C 18ʒ2n 6t ;5.C 18ʒ1n 9c ;6.C 18ʒ1n 9t ;7.C 18ʒ0;8.C 20ʒ5n 3;9.C 20ʒ4n 6;10.C 20ʒ3n 6;11.C 20ʒ3n 3;12.C 20ʒ2;13.C 20ʒ1;14.C 20ʒ0.2.1.2㊀冷喷调制器参数优化㊀㊀冷喷调制器是二维色谱的核心部件,其中包含冷喷气和热喷气两路气体,分析物从第一根色谱柱流出,经冷喷气低温聚焦后再由热喷气高温脱附释放到第二根色谱柱中㊂在二维色谱运行过程中,冷喷气持续释放,热气脉冲式喷射,前后两次热喷之间的时间称为调制周期(Pm ),每次热气释放的时间称为热喷时间[12]㊂㊀㊀冷喷气的流速对于不同化合物有所不同,此处温度需低于化合物流出温度120~140ħ方可达到捕集聚焦效果,对于碳数为4~40的化合物来说,其所需冷气量随碳数增加逐渐降低,一般为15.5~1.5L /min [13]㊂通过观察本研究中的目标分析物在不同冷气量条件下的一维色谱峰是否被切开,确定冷气量为7L /min ㊂㊀㊀调制周期时间对目标分析物在二维色谱上的信号强度和分离情况有重要的影响,过短的调制周期时间会导致一个化合物被分割在多个调制周期从而导致信号强度降低,另外可能使二维保留时间超过调制周期的化合物在下一个周期与下一个周期的化合物共流出;过长的调制周期会降低一维色谱的切割次数使其不足3次,降低一维色谱的分辨率㊂图2为不同调制周期下棕榈酸(C 16ʒ0)在二维色谱上的响应情况㊂由图2可以看出,调制周期为3s 时,其信号强度为另两个调制周期(3.5s 和4s )的1/10;调制周期为3.5s 和4s 时棕榈酸的信号强度尽管在同一个数量级,但3.5s 时信号强度更高些㊂另外18碳脂肪酸在3.5s 调制周期下的分离情况较4s 时的效果好(见图3)㊂因此,本研究的调制周期最终定为3.5s ㊂㊀㊀对于热喷时间,分别考察了250㊁300㊁350ms ,其中350ms 使得目标物在一维色谱柱上基本不拖尾,即这段时间恰好将分析物释放到二维色谱柱中,二维进样时间刚好合适㊂㊃8611㊃㊀第11期郑月明,等: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图2㊀不同调制周期时间下棕榈酸甲酯(C 16ʒ0)在二维色谱上的色谱图Fig.2㊀Slice profile of GC ˑGC of palmitic acidmethyl ester (C 16ʒ0)under different modulation periods (Pm )㊀1D column :DB-1;2D column :DB-Wax.Other conditions as in Fig .1.图3㊀不同调制周期下18碳脂肪酸的二维色谱图Fig.3㊀GC ˑGC contour plots of fatty acid chains with18carbons under different modulation periods㊀1D column :DB-1;2D column :DB-Wax.Other conditions as in Fig .1.2.1.3㊀质谱扫描质量范围的确定㊀㊀为了对植物油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脂肪酸进行识别和检测,需要采用全扫描模式进行分析㊂由于二维色谱峰非常窄,一般为0.1~0.6s ,为增加定性定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需要使用尽可能高的扫描频率㊂四极杆型质谱检测器扫描的质量范围大小与扫描频率成反比,为提高扫描频率,需要选择尽量窄的质量范围㊂考虑到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甲酯通常含有的离子,且响应较高,为保证谱图的完整性,起始扫描质荷比需设为40;对于扫描质荷比的上限,尽管本研究使用的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2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但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一般为10~22个碳原子[14],质量数在350以内,因此对于混合标准品中大于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C 23ʒ0,C 24ʒ0,C 24ʒ1),本研究未作检测,仅选择350为扫描的最大质荷比㊂在上述质量范围内,当设定四极杆的扫描速率为20000amu /s 时,扫描频率可达33.3Hz ,此时一个二维峰包含9~12个点,保证了化合物的准确定性定量㊂此外,根据国家标准,本研究使用的溶剂为正庚烷,如果要检测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中小于10个碳原子数的3种脂肪酸(C 4ʒ0,C 6ʒ0,C 8ʒ0),必须要降低并延长起始温度的时间,而植物油中几乎不含小于10个碳原子数的脂肪酸,因此不检测这3种脂肪酸并不影响对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㊂图4即为优化条件下剩余的31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C 10~C 22)的二维色谱图㊂图4㊀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的二维色谱图Fig.4㊀GC ˑGC contour plot of mixed fatty acidmethyl ester standards㊀1D column :DB-1;2D column :DB-Wax.Other conditions as in Fig.1.2.2㊀灵敏度的比较㊀㊀为了考察GC ˑGC-qMS 相对于传统的GC-MS的灵敏度,本研究比较了优化条件下脂肪酸甲酯在GC ˑGC-qMS 和GC-MS 上信噪比的差异㊂其中图㊃9611㊃色谱第30卷5a 为肉豆蔻酸在一维色谱上的响应情况,图5b 为肉豆蔻酸在二维色谱时的响应情况㊂肉豆蔻酸在二维色谱上被调制成3个碎片峰,其信号响应强度比一维色谱提高了20倍以上,信噪比则比一维色谱提高了100倍以上㊂图5㊀肉豆蔻酸甲酯(C 14ʒ0)在(a )一维色谱和(b )二维色谱上的灵敏度Fig.5㊀Sensitivities of myristic acid methyl ester (C 14ʒ0)on (a )GC-MS and (b )GC ˑGC-qMS表1㊀不同植物油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Table 1㊀Contents of fatty acids in different vegetable oils%Fatty acidBean oil Corn oil 1Corn oil 2Sunflower oil 1Sunflower oil 2Oliveoil 1Olive oil 2Olive oil 3Olive sunflowerblend oilC 14ʒ0(肉豆蔻酸)0.06-------0.17C 15ʒ0(十五烷酸)--------0.07C 16ʒ0(棕榈酸)11.7013.0212.725.766.0616.8011.3410.198.10C 16ʒ1(棕榈油酸)-----1.2570.7300.5870.20C 17ʒ0(十七烷酸)0.13-------0.14C 17ʒ1(十七烯酸)--------0.08C 18ʒ0(硬脂酸)3.991.831.965.775.672.043.903.409.11C 18ʒ1n 9c (油酸)20.0831.5630.4321.3222.1564.7075.5977.0231.49C 18ʒ1n 7c (异油酸)1.300.710.800.550.533.202.452.301.15C 18ʒ2n 6c (亚油酸)53.5352.0052.9965.5264.6410.885.055.5346.51C 18ʒ3n 6(γ-亚麻酸)0.070.060.09--0.05---C 18ʒ3n 3(α-亚麻酸)8.500.450.63--0.520.630.73-C 20ʒ0(花生酸)0.350.380.370.280.280.450.310.230.82C 20ʒ1(花生烯酸)--------0.38C 20ʒ3n 6(11,14,17-顺-二十碳三烯酸)--------0.11C 20ʒ3n 3(8,11,14-顺-二十碳三烯酸)--------0.10C 22ʒ0(山芋酸)0.27--0.350.60---1.57Saturated fatty acid (饱和脂肪酸)16.5115.2315.0612.6212.6819.2915.5413.8219.98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21.3932.2731.2321.8622.6868.2678.7879.9133.30(单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62.1152.5253.7265.5264.6411.465.686.2646.72(多不饱和脂肪酸)㊀-:not detected.2.3㊀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㊀㊀本研究中31种脂肪酸的定性,主要通过将标准品二维谱图中各峰点质谱图导入NIST 谱库检索的方式而实现;对于谱图接近㊁无法识别的几种顺式/反式异构体种类,则是通过单一标准品进样的方式进行判定㊂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检测的31种脂肪酸都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未发现在二维色谱上出现重组的现象㊂㊀㊀由于本研究旨在确定不同油脂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所以无须对脂肪酸的绝对含量进行确定㊂考,其在质谱上的响应值相,因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相对含量㊂2.4㊀实际样品分析㊀㊀本研究选取市场上包括大豆油㊁玉米油㊁葵花油㊁橄榄油及橄榄葵花调和油等5种植物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见表1)㊂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植物油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但各成分含量差异显著㊂橄榄油以油酸为主,含量高达64.70%~77.02%;大豆油㊁玉米油㊁葵花油以亚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52.00%~65.52%;5种油中除葵花油㊁橄榄葵花油外均含0.5%左右的亚麻酸,其中大豆毛油的亚麻酸含量较高,为8.50%㊂文献[15]报㊃0711㊃㊀第11期郑月明,等: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道,亚麻酸是大豆毛油的豆腥味来源之一,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㊂比较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可以看出,上述5种植物油中橄榄葵花油的脂肪酸组成最为复杂㊂图6即为橄榄葵花油样品脂肪酸成分的二维色谱图,在识别出的15种脂肪酸当中,除了传统方法所能检出的脂肪酸外,还检出了8,11,14-顺-二十碳三烯酸(0.10%-顺-二十碳三烯酸(0.11%)㊁十五烷酸酸(0.14%)㊁十七烯酸(0.08%)图6㊀橄榄葵花调和油样品的二维色谱图Fig.6㊀GCˑGC contour plot of olive sunflower blend oil ㊀1D column:DB-1;2D column:DB-Wax.Other conditions as in Fig.1.3㊀结论㊀㊀本研究建立了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㊂相对于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本方法的灵敏度提升了100倍以上㊂将本方法应用于市售植物油样品的检测,不仅常规脂肪酸的检测结果与传统的方法相一致,而且一些微量的脂肪酸在部分样品中被检出㊂这表明,使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法进行食用油脂样品的脂肪酸分析检测可以有效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㊂该方法可望在保障食品安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参考文献:[1]㊀Bi Y L.Oil Chemistry.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毕艳兰.油脂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㊀Torres Vaz-Freire L,Gomes da Silva M D R,Costa Freitas AM.Anal Chim Acta,2009,633:263[3]㊀WU N N.[MS Dissertation].Zhengzhou:Henan Universityof Technology(吴娜娜.[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08Li Li,Miao X L.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苗笑亮.食品科技),2008,34(3):259 [5]㊀Wu H Q,Huang X L,Lin X S,et al.Chinese Journal ofAnalytical Chemistry(吴惠勤,黄晓兰,林晓珊,等.分析化学),2007,35(7):998[6]㊀Liang N N,Zhang L X,Wang X L,et al.Chinese Journal ofAnalytical Chemistry(梁楠楠,张良晓,王向利,等.分析化学),2011,39(8):1166[7]㊀Purcaro G,Tranchida P Q,Dugo P,et al.J Sep Sci,2010,33:2334[8]㊀Indrasti D,Che Man Y B,Mustafa S,et al.Food Chemis-try,2010,122:1273[9]㊀Herrero M,Ibánez E,Cifuentes A,et al.J Chromatogr A,2009,1216:7110[10]㊀GB/T22223-2008[11]㊀Mostafa A,Edwards M,Gorecki T.J Chromatogr A,2010.doi:10.1016/j.chroma.2012.02.064[12]㊀Xu G W.Modern Practical Gas Chromatography.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许国旺.现代实用气相色谱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46[13]㊀Gaines R B,Frysinger G S.J Sep Sci,2004,27:380[14]㊀Huang Y Y.[MS Dissertation].Zhengzhou: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黄月华.[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0[15]㊀Zou J,Zhao W J,Wang H F,et al.China Oils and Fats(邹洁,赵维佳,汪海峰,等.中国油脂),2009,34(4):73㊃1711㊃。

GC-MS法分析橄榄油中的脂肪酸

GC-MS法分析橄榄油中的脂肪酸

GC-MS法分析橄榄油中的脂肪酸
魏晋梅;罗玉柱;曹禄兴;张咏梅;刘秀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工业》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橄榄油中的脂肪酸组分,共分离鉴定得到1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棕榈酸含量最多,占14.147%;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以油酸含量居多,占65.389%;多不饱和脂肪骏2种,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7.326%和0.598%。

另外,检测得到两种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101%。

橄榄油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魏晋梅;罗玉柱;曹禄兴;张咏梅;刘秀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9
【相关文献】
1.GC-MS 法分析四种食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 [J], 李莎;王维香
2.GC-MS外标法分析椰子果肉中的脂肪酸含量 [J], 耿薇;郑敏燕;魏永生;张君才
3.GC-MS法对糖李子籽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J],
4.GC-MS外标法分析核桃仁中的脂肪酸含量 [J], 耿薇;魏永生;刘静
5.GC-MS 法分析比较尿素包合物及其滤液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 [J], 李添宝;吴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MS法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测定与计算的探讨我从事食品检测行业已经6年了,真正接触脂肪酸测还是在08年初。

所以在这方面我并不是做得很好,但是由于这个方法,我从研发到初步的成型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研发过程中,我走了很多的歪路,但也从中学到很多,现在我把我的经验写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给我指出我的不足之处,谢谢!当时公司提出要开发食品营养标签的测试,这个营养标签中就有二个是用到气相色谱法测定的,脂肪酸就其中的一个。

虽然在大学里就有听说过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个东西,但是我还真没做过。

开始拿到方法当时还是GB/T17376-1998和17377-1998我当时拿着这两个方法是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就是看不明白他是怎么计算的。

当我搞明白计算方法后,又来了一个难题了,那就是为什么这个计算又分面积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呢?由于我主要说的是关于脂肪酸的测定,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我是怎么去做的,在后面可能会讲到,如果没有讲到的大家也可以给我留言大家相互交流。

以下我来说说关于GCMS测定脂肪酸的方法。

我们所有标品是已经甲脂化好的标液。

34种混合标液。

这37种混合标准品要一针全部走出来且要全部分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当时在做这个方法时,当时标液都用去了一半。

由于之前在想60m的柱子(ZB-624)应该就可以把这34种物质全部份开,但是没想怎么不管我用多度的流速多小的升温程序都是无法把C18里的几个正反式分开,分得最好时也是有几个三个峰连在一齐,是后实在不行,只能重新购买CP-Sil 88 VARIAN 100m的柱子。

100m的柱子购买回来后就是一个不段的调试,以更能最好的把34种脂肪酸全部分开,这程就不多说了,现在就说说我们最终方法。

进样口温度220度,柱温箱初温150度保持15分钟后以3度每分钟的到220度保持3分钟。

柱流速我采用的是恒流模试1ml/min。

MS从第8分钟后才打开。

也许在些会有很多人在想我为什么要以这个程序,我在些说明一下,每个方法的建立跟操作者是一定的关系,由于本人的一贯的做法都是以节俭时间为主,因脂肪酸在150度才会出峰,所以我会把最低温度设成150度,而脂肪酸基本上在220度就完全出完了,所以最我的温度也只设到220度。

哈哈,人懒就是那样的,还有一定会有人在想为什么要用3度每分钟做为升温速率而不用2度或4度每分钟呢?先说一下用4度每分钟时C18:2中顺反异构体基本上有一半重合在一齐了。

如果用2度每分钟时C18里的好几个峰基本上也是重合在一齐了,因为升温速率高了各组分的出峰时间都快了,所以会导致沸点相近的物质就会一齐出来了,而升温速率低的会由于溶易出现拖尾从而导致峰从叠。

有点一须要注意的是我们做样品时跟我们进标液并不一样,标液浓度的比例基本一致,所以我们选择进样时就不会因为某一样品浓度大而把其它的浓度小的物质峰所掩盖了,而样品却并不是34种脂肪酸都会出现,也有可能会出现34种以外的物质的峰,有些物质的其C18:1油酸的峰非常大经常在色谱图上看其保留时间与C18:1反油酸的时间最接近,而自然界中反式脂肪酸是不可能存在的,但由于些峰的保留时间与C18:1反油酸是最接近的你怎么去判断其是油酸还是反油酸呢?在此之前我用过质谱图来判断但是由于油酸与反油酸均是C18:1那他的质谱图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那么这样用色谱和质谱均无法判断其是顺的还是反的呢?最后想到了把样品稀释到与标准溶液相接进的浓度时发现该物质的保留时间往回靠了一点,正好与油酸的保留时间相重叠,这样就可以判断其是顺式还是反式,到这里就会有很多人说竟然这样就可以判断了为什么还要用质谱做,而不用色谱做呢?大家想过没有脂肪酸总共有多少种呢?无计其数,如果我们用色谱图做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把一些不是脂肪酸的物质当做脂肪酸计算进去了,而是脂肪酸的却没有计算进去,那么我们的测试就会有很大的结果差异,虽然说质谱是一个半定量的一种检测器,但我个人觉得只要不出现很大的干扰质谱的定量还是非常的准确的。

以下的色谱图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是我所用的条件分出来的34种物质的峰,分得还可以吧,我所用的GCMS是Agilent 6890N-5975, CP-Sil 88 VARIAN 100m的柱子,但是大家使用时也不一定要按我这个条件选择啊,这个图只是跟我的仪器还用我使用的色谱柱有关,如果色谱柱已经用了很久的话可能用这条件走出来的峰就会很差的哦。

各组份为丁酸甲酯(C4:0) Methyl Butyrate [623-42-7]己酸甲酯(C6:0) Methyl Caproate [106-70-7]辛酸甲酯(C8:0) Methyl Caprylate [111-11-5]癸酸甲酯(C10:0) Methyl Pelargonate [110-42-9]十一烷酸甲酯(C11:0) Methyl Hendecanoate [1731-86-8]十二烷酸甲酯(C12:0)/月桂酸甲酯 Methyl Laurate [111-82-0]十三烷酸甲酯(C13:0) Methyl Tridecanoate [1731-88-0]十四烷酸甲酯(C14:0)/豆蔻酸甲酯 Methyl Myristate [124-10-7]十五烷酸甲酯(C15:0) Methyl Pentadecanoate [7132-64-1]十六烷酸甲酯(C16:0)/棕榈酸甲酯 Methyl Palmitate [112-39-0]十七烷酸甲酯(C15:0) Methyl Margarate十八烷酸甲酯(C18:0)/硬脂酸甲酯 Methyl Stearate [112-61-8]二十烷酸甲酯(C20:0)/花生酸甲酯 Methyl Arachidate [1120-28-1]二十二烷酸甲酯(C22:0)/山嵛酸甲酯 Methyl Behenate [929-77-1]十四碳烯酸甲酯(C14:1,顺-9) Methyl Myristoleate [56219-06-8]十五碳烯酸甲酯(C15:1,顺-10) Methyl Cis-10-Pentadecenoate十六碳烯酸甲酯(C16:1,顺-9)/棕榈油酸甲酯 Methyl Palmitoleate [1120-25-8]十七碳烯酸甲酯(C17:1,顺-10) Methyl Cis-10-Heptadecenoate十八碳烯酸甲酯(C18:1,顺-9)/油酸甲酯 Methyl Oleate [112-62-9]十八碳烯酸甲酯(C18:1T,反-9)/反油酸甲酯 Methyl Elaidate [2462-84-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C18:2,顺-9,12)/亚油酸甲酯 Methyl Linoleate [112-63-0]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18:3,顺-9,12,15)/α-亚麻酸甲酯 Methyl Alpha-Linolenate十八碳三烯酸甲酯(C18:3,顺-6,9,12)/γ-亚麻酸甲酯 Methyl Gamma-Linolenate二十碳烯酸甲酯(C20:1T,反-11) Methyl Trans-11-Eicosenoate二十碳烯酸甲酯(C20:1,顺-11)/花生一烯酸甲酯 Methyl Cis-11-Eicosenoate二十碳二烯酸甲酯(C20:2,顺-11,14) Methyl Cis-11,14-Eicosadienoate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顺-8,11,14) Methyl Homo-Gamma-Linolenate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顺-11,14,17) Methyl Cis-11,14,17-Eicosatrienoate二十碳四烯酸甲酯(C20:4,顺-5,8,11,14)/花生四烯酸甲酯(ARA-M) Methyl Cis-5,8,11,14-Eicosatetraenoate 二十二碳烯酸甲酯(C22:1,顺-13)/顺芥子酸甲酯 Methyl Erucate [1120-34-9]二十二碳烯酸甲酯(C22:1T,反-13) Methyl Brassidate 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2,顺-13,16) Methyl Cis-13,16-Docosadienoate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顺-4,7,10,13,16,19)(DHA-M) Methyl Cis-4,7,10,13,16,19-Docosahexaenoate(Dha-M) 二十四碳烯酸甲酯(C24:1,顺-15)/神经酸甲酯 Methyl Nervonate [2733-88-2]结果的计算现在行业当中有两种计算方法其一是面积归一化法,那就是用百分比来计算的。

别一种是内标法计算,个人觉得内标法更准确一点所以在些把内标法的计数公式列出来大家看看:脂肪酸甲酯响应因子R iiC C i i W W Ps Ps R 0:110:11⨯=式中:R i —脂肪酸甲酯i 的响应因子Ps i ——混标中各脂肪酸甲酯i 的峰面积Ps C11:0——十一碳酸甲酯的峰面积Wi —脂肪酸甲酯i 的质量W C11:0——混标中十一碳酸甲酯的质量甘油三酯重量 iC C i FAMEi R Pt Wt Pt W ⨯⨯⨯=0:110:110067.1TGi Ei FAM i TG f W W ⨯=式中:W FAMEi —脂肪酸甲酯i 的重量Wt C11:0—内标物十一碳酸甲酯的重量 Pt i ——脂肪酸甲酯i 的峰面积Pt C11:0—内标物十一碳酸甲酯的峰面积 Ri —脂肪酸甲酯i 响应因子1.0067—十一碳酸甘油三酯转换成十一碳酸甲酯的转换系数 f TGi —脂肪酸甲酯i 转换成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系数样品中总脂肪的含量 )/(%,∑=portion test TG W WD fat Total 式中: Total fat,%—样品中总脂肪的含量,% W test portion —测试样品重量单个脂肪酸重量 FAi Ei FAM i f W W ⨯= 式中: f FAi —脂肪酸甲酯转换成脂肪酸转换系数饱和脂肪含量 %100)/(%,⨯=∑portion test t W W saturated fat Saturated 式中: Saturated Wi —饱和脂肪重量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的含量 %100)/(%,⨯=∑portion test t W W rated monounsatu fat rated Monounsatu %100)/(%,⨯=∑portion test t W W rated polyunsatu fat rated Polyunsatu 式中: monounsaturated Wi —单不饱和脂肪重量 polyunsaturated Wi —多不饱和脂肪重量如果大家在计算当明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给我发站短,我会一一给你们解答,也欢迎大家来探讨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