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17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33张PPT)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 字“抹、磨”。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
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 称“李杜”。其五绝《静夜思》,七绝《望天门山》, 五律《送友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 难》等都流传千古。著有《李太白全集》。
写法巧借鉴
写法点拨: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自己对西湖晴天和 雨天的感受是“晴方好”“雨亦奇”,而且把“水光潋 滟”比作“淡妆”,“山色空蒙”比作“浓抹”,在对 比中彰显了西湖的特色。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方法,你能运用对比的修辞 手法写句子吗? 运用示例: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静”字。它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 一潭水,而是一片绿茵。蓝天、白云、绿树的影子映在水面上, 春姑娘的手在轻轻地抚摸着它,浅水处的水草也绿得发亮。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动”字。它就像一条变幻无穷的绿绸 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微风拂过,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水 纹,顷刻间又消失不见。小塘边的绿树也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仿佛在向路人问好。
随堂练习
1.连一连。
李白
诗豪
苏轼
诗仙
刘禹锡
东坡居士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天门山》 《望洞庭》
随堂练习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mó 磨损
磨
mò 电磨
这台电磨(mò)用了很多年了, 零件磨(mó)损很严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头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 一只小船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 三首人 教(部 编版) (共33 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 三首人 教(部 编版) (共33 张PPT)
字词学习
duàn chǔ
zhì
折断 清楚 甚至
chū jìng
wèi
当初 镜子 未来
pán
yì
盘山公路 人云亦云
gū
孤独
mó
磨炼
mǒ
涂抹
fān
帆船
yáo
遥控
yí
宜人
yǐn
饮料
yín
银色
tíngΒιβλιοθήκη 庭院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 三首人 教(部 编版) (共33 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 三首人 教(部 编版) (共33 张PPT)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 三首人 教(部 编版) (共33 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17古诗 三首人 教(部 编版) (共33 张PPT)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 字“抹、磨”。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6张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初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词语解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 【出】高高地耸出。 【孤帆】一只小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指船。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扮。
状元成才路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 镜未磨。
遥 望/洞 庭/ 山水翠,
白 银/盘 里/ 一青螺。
理 解 古 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资 料 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初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词语解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 【出】高高地耸出。 【孤帆】一只小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指船。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扮。
状元成才路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 镜未磨。
遥 望/洞 庭/ 山水翠,
白 银/盘 里/ 一青螺。
理 解 古 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资 料 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共30张PPT)
(湖光秋月两相和)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 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 镜子。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 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
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 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只小 巧玲珑的青螺。
(夜晚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秋月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有 “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 《乌衣巷》等。
生字指导
“庭”是后鼻音;“盘”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二声,还 可组词为“磨刀”。在“石磨”“磨盘” 中读m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 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 那么和谐、宁静。
比喻句:把“潭面” 比作“铜镜”。
理解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君山
朗读诗句
宿洞庭
李端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
会写字
书写指导
断: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捺变为点。 “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
楚: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左边的捺变点。下半部分要 舒展,横钩在横中线上,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孤:左窄右宽。“瓜”的捺要舒展,竖撇要写得直立。 遥: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走之的捺要舒展。
写一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写一写
上下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 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 镜子。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 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
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 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只小 巧玲珑的青螺。
(夜晚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秋月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有 “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 《乌衣巷》等。
生字指导
“庭”是后鼻音;“盘”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二声,还 可组词为“磨刀”。在“石磨”“磨盘” 中读m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 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 那么和谐、宁静。
比喻句:把“潭面” 比作“铜镜”。
理解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君山
朗读诗句
宿洞庭
李端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
会写字
书写指导
断: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捺变为点。 “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
楚: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左边的捺变点。下半部分要 舒展,横钩在横中线上,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孤:左窄右宽。“瓜”的捺要舒展,竖撇要写得直立。 遥: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走之的捺要舒展。
写一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写一写
上下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67张PPT)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
大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字词检查
tíng
wèi
mó pán
庭 未 磨盘
学习会写字
jìng
镜子 镜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钅 组词:铜镜 穿衣镜
书写指导:两边都要写窄, 竟字三部分都要扁,中间 是日不是口。
亦抹 宜
学习会写字
yǐn
饮酒 饮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饣 组词:畅饮 饮水思源
书写指导:右边横钩比左 边的稍长,左边的竖提要 在撇的上边止笔。
学习会写字
chū
初晴 初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刀 组词:初升 大梦初醒
书写指导:衤上点靠右,横撇 起笔稍向上拉、撇要长,右边 中间有短撇和点并相连。
诗文解读
小讨论: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西湖和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 资质,西施无论浓妆艳抹还是淡 扫娥眉,总是风姿卓越,西湖不 管雨天还是晴天,都美妙无比, 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两者都很美。
诗文解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 喜爱与赞美之情。
高大雄伟,陡峭险峻
碧绿清澈
诗文解读
第一句诗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 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 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 击,“天门”才中间断开而成 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 的汹涌。
诗文解读
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 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 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 势衬出山的奇险。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PPT课件
谢谢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天 更无山 举头红 回首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断
天门中断楚江 碧水东流至此 两岸青山相对 孤帆一片日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 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 江而东,来欣赏天门山。
孤帆
1.读一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品一品,抓重点词,理解句意 3.比一比,换词比较,体会妙用 4.写一写,观察生字,认真连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 潭面无风镜 遥望洞庭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
君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题君山
唐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1.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2.背诵本节课学习的三首古诗,说说三首诗的大 3.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读一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19张PPT)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反复诵读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湖水荡漾、浮光跃金
水光潋滟 晴方好
在阳光照耀下,西
湖波光粼粼、水波荡漾,
好像湖寄晁美叔同年》
1. 一种形状 2. 人的品行端正 3. 正当;恰好
方好
朦朦胧胧、山色蒙蒙 云雾充满、云雾茫茫
山色空蒙 雨亦奇
雨中,西湖的山峰
,
像
。
晴天的西湖是浓妆, ____的西湖是淡妆; 夏天的西湖是浓妆, ____的西湖是淡妆; 水光潋滟为西湖化浓妆, ________为西湖化淡妆; 粉红的荷花为西湖化浓妆, __________为西湖化淡妆。
教学重点
1. 认读“亦、妆”两个字,借助有 关注释,通过“读”“想”“说”结合的 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能。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西湖美景,体会 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 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苏轼,字
zhān
子瞻,号东坡居 士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27张PPT)
欲把西湖比西子,→孔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
雨 亦奇
山色空蒙
晴 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中国古代四大美
西 女之一。她用自己的
施 】
美貌和才华,拯救了 国家。后人尊称她为
西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饮湖上 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执教:洛阳高新区孙旗屯小学 夏远馨
一
二
三
·
·
·
读
借
想
准
助
象
字
注
画
音
释
面
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PPT统编版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共17张PPT)
1.读一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品一品,抓重点词,理解句意。 3.比一比,换词比较,体会妙用。 4.写一写,观察生字,认真连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共17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共17张PPT)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共17张PPT)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君山好像一青螺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毕 竟 西风 湖光 六不 月与 中四
时 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共17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共17张PPT)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
2.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 的精髓 ,这将 为培养 学生学 习古文 的兴趣 ,对于 掌握学 习古文 的方法 ,为打 好学习 古文的 基础具 有重要 的地位 和作用 。
•
3.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 垫,并 对其一 生文化 素养的 积淀起 到非常 关键的 作用。
•
4.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 习方法 ,刚刚 读出古 文的一 点味道 来,一 定有一 种意犹 未尽的 感觉。 这个时 候引导 学生反 复朗读 ,既能 满足学 生的求 知欲望 ,又能 考查一 下学生 是否能 够体会 到语言 的精妙 之处, 一举两 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