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应运而生。本文将
介绍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逐步引入
给定的关键词。
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是我国重要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平台,旨
在全面监测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通过该监测网络,我们可以获取全国范围内细菌耐药性的最新数据,从而为抗生素合理使用、疾病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的现象。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给疾病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了解现状、预测趋势和制定防控策略至关重要。监测是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细菌耐药性领域,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耐药性问题,并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中国CHINET细菌耐药
性监测便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全国各地的细菌耐药性数据来实现这一
目标。
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还能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该监测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全球耐药性监测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了解现状、预测趋势和制定防控策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这一领域的和投入力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和意义
ESBLs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MRS MRSA MRSCN
数量/总数 190/737 85/374
346/524 439/556
% 25.78 22.73
66.03 78.96
注: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MRS=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CN=耐甲氧西林的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
pae AGMPCFZI 115 (8) 82 (8) BUR (30%) ICU (26%) SUR (21%)
pae M Z 32 (2) 31 (3) SUR (35%) OUT (35%) RES (6%)
pae M I 31 (2) 28 (3) ICU (29%) SUR (25%) HEM (14%)
8%
20% 14%
9% 10%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摩根摩根菌
铜绿假单胞菌 表皮葡萄球菌 屎肠球菌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产气肠杆菌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肠、肺克的敏感率 (抑菌圈分布分析,瑞金医院2002)
ECO+KPN n=775(RUIJIN 02 1-7) CEC %S 67.2 CXM %S 69.0
40
北部
2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SOP文件
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i,MRS)
MRS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特点是耐受甲氧西林的同时,还对临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因而该菌所致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一)MRS测定方法
1、纸片扩散法
接种物:直接悬液法
从非选择琼脂平皿上挑取少许单个菌落至无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0.5 McFarland,具体操作同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苯唑西林纸片,1μg/片,检测MRS平板应置于35℃(而不是37℃)孵育24h(而不是16~18h)。
结果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S:≥13mm;I:11~12mm;R:≤10mm。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18mm;R≤17mm。
对于苯唑西林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内有任何小菌落或稀薄“菌膜”生长都应列为MRS。
2、琼脂筛选法:如果纸片试验结果中介时,可做琼脂筛选法,培养基为MH琼脂+6μg/ml苯唑西林+4%NaCl,调整菌液浓度0.5McFarland,于35℃孵育24h,凡有任何生长即使一个菌落均报MRS。
(二)MRS监测意义
对于MRS,应报告对所有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酶类耐药,喹喏酮类药物,除氟哌酸外,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有较好抗菌活性(耐药率10~23%之间),利福平敏感率在90%以上,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但已有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抗性能力,使得原本可以
被抗生素有效杀灭的细菌变得耐药,导致常用的抗生素治疗不再有效。这
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确保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细菌感染,需要
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目的是提供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细菌株的耐药性情况
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能力。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趋势和
变化,为制定适当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的内容包括细菌感染的
类型、耐药性的频率和范围、耐药基因的分布等方面。
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临床病例监测、实验室
检测和细菌数据库建设等。临床病例监测是通过收集临床患者的样本,检
测细菌株的耐药性,了解不同细菌株的耐药性分布情况。实验室检测是通
过对细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试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细菌
数据库建设是将收集到的细菌样品信息整理、统计和存储,建立一个实时
的细菌耐药性数据库,为监测和评估提供便利。
细菌耐药性预警机制是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耐药
细菌和耐药基因进行预测和预警,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预警机
制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定性预警是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判断细菌株的耐药风险和传播潜力,对可能出现的耐药流行进行预警。定
量预警是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细菌耐药性的趋势进行分
析和预测,提前预警可能的耐药危机。
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需要多方合作。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学术机构等应共同参与,形成多层次、多部门的监测和预警网络。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1. 引言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立有效的细菌耐药性监测
及预警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
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
2.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重要性
细菌耐药性是抗生素治疗失败和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
过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机制,可以及时追踪和监测细菌耐药性情况,为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3.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主要内容
细菌耐药性监测主要包括病原菌的采集和分离、耐药性测试、
数据分析和报告等环节。通过对临床样本、环境样本和动物样本等
进行细菌检测,可以了解不同区域和不同种群中细菌耐药性的变化
趋势。
4. 细菌耐药性预警的重要性
细菌耐药性预警是在细菌耐药性出现之前对其进行预测和预防
的重要手段。通过趋势分析、数据模型和预测算法,可以提前预警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其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5.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的策略
(1)建立国家级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整合各级卫生部门、
实验室和医疗机构资源,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实时共享数据
和信息。
(2)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
同研究和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推动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
(3)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大对细菌耐药性相关科研项目
的支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
和时效性。
6. 结论
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是有效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关键步骤。通过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支持,从而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细菌耐药预警制度
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细菌耐药预警制度一医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二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而且根据卫生部要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0%,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逐步达到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值的目标。
三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 %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按规定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医院按规定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促销活动的监管,对违规促销的企业和抗菌药物,应当及时采取警告、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耐药菌、抗菌药物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耐药菌、抗菌药物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WST312-2023
E.1细菌耐药性监测
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包括临床上一些重要的耐药细菌的分离率,如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重点监测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E.2监测调查对象
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E.3监测内容
细菌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E.4监测方法
监测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需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菌株。由微生物室人员和/或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监测。
E.5资料分析
E.5.1某(类)细菌的构成比
某(类)细菌构成比=指定时间段内该(类)细菌检出数/同期检出细菌总数× 100% .....(E.1)
E.5.2某(类)细菌对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某(类)细菌耐药率=指定时间段内该(类)细菌对某抗菌药物耐药数/同期该(类)细菌检出总数×100% ......(E.2)
E.5.3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某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指定时间段内该耐药菌检出数/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 100% ..............(E.3)
E.5.4CRE、CRAB、CRPA、MRSA、VRE 分离菌株数E.5.5某多重耐药菌的标本来源构成比
某多重耐药菌某标本来源构成比=指定时间段内检出该耐药菌同一类别标本数检出数/同期检出该耐药菌标本总数×100% ....(E.4)
E.5.6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
《细菌耐药性监测》课件
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制定和调整公共卫生政策,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抗生素管理
通过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和销售,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挑战和困境
新的耐药机制
细菌不断进化,产生新的耐药 机制,挑战现有的监测方法和 治疗策略。
数据收集和分析
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一 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跨学科的 合作和高效的数据管理。
多样性和流动性
细菌耐药性具有多样性和流动 性,跨越国界和领域,需要全 球合作应对。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临床治疗
监测细菌耐药性可以指导临 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 疗细菌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开发
监测细菌耐药性可以为研发 新的抗生素和药物提供数据 支持,应对不断变化的细菌 耐药性。
常见的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
1 药敏试验
通过培养细菌和敏感试验 药物,确定细菌对抗生素 的敏感度和耐药性。
2 基因检测
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分析 其携带的抗药基因,从而 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细菌耐药性及其监测。细菌耐药性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能力, 对公共Leabharlann Baidu生和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影响。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抵抗力,使其在治疗时无法有效消除细菌感染。
细菌耐药监测意义及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九页,共二十九页。
3. 致病菌判断不正确, 或者没有检出。
首先,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做细菌培养仅 限于需氧非苛养菌的检测, 而对于厌氧菌、L 型细菌 以及一些对氧或营养有特殊要求的细菌都不能培养出来, 如果这类细菌才是病原菌的话, 当然有问题了。另外, 对于一些有正常菌群寄生的感染, 如: 呼吸道(如痰液、 咽拭子) 等, 致病菌的判定是个难题, 需要检验者具 备较丰富的经验, 致病菌判断错误, 药敏与药效不符 也就难免了。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降低检出阳性率,过多会导致假阳性。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尿液标本
1、适应症状:泌尿系统感染(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膀胱
炎、尿道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及无症 状性菌尿等。
2、采集时间:通常清晨第一次尿液。应在使用抗生素之
前采集。
3、采集方法:消毒并清洗尿道口(男性)或外阴(女性),用
合理用药之我见(二)
1、可用口服不用静脉 2、可以单用不用联合 3、避免同一类药物多种联合 4、避免同一类药物之间换药 5、避免无指征地使用高档抗生素 6、掌握危急重病人的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与细菌的耐药性监测ppt课件
氨苄青霉素对肠杆菌科的抑菌试验 50 40
lgMIC
30 20 10 0 0 5 10 Diameter(mm) 15 20 系列1
氨苄青霉素对肠杆菌科的抑菌试验 50 40
lgMIC
30 20 10 0 0 5 10 Diameter(mm) 15 20 系列1
氨苄青霉素对肠杆菌科的抑菌试验 50 40
3、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中毒浓度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血药浓度 MIC
当MIC小于血药浓度中治疗浓度的下限时 ,则称为“敏感”,用“S”(Sensitive)表 示。 当MIC大于治疗浓度的上限时,则为“耐 药”,用“R”(Resistant)表示。 当MIC介于治疗浓度的上下限之间时,则 为“中介度”,用“I”(Intermediate)表示 。
(2)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细菌对氨基糖苷 类 (Aminoglycosides)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生了对这一类药物的 共价修饰酶。这些酶通过磷酸化、乙酰化 和腺苷酸化等途径对其进行修饰而使其灭 活。目前,这一类的共价修饰酶主要有磷 酸转移酶(O-phosphotransferases, APHs), 腺苷酸转移酶(O-adenyltransferases, ANTs)和N-乙酰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s,AACs)3类。现在已经 对这些酶的晶体结构有了清楚的研究。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各国纷纷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下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一些重要成果和经验。
首先,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从样本采集到实验室检测再到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全过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监测工作还需要与临床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及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其次,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要关注多种细菌和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除了常见的耐药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外,还需要关注一些罕见的细菌和新型的耐药机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监测工作还需要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耐药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最后,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要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一旦发现某种细菌或某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出现变化,就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和医疗机构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大家加强防控措施,避免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总之,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只有及时监测和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1.当病人可疑或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时,主管医师应尽早地开展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力争明确病原菌。
2.病原学检查应争取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留取标本,如果已经使用抗菌药物则在下一次用药前留取。
3.通常采取的标本有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手术伤口或创面的分泌物等。采取标本时必须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以获得合格的标本,同时注意防止标本的污染。采取标本后立即送微生物室处理,若暂时未能送检,血标本、脓液等标本则需室温保存,禁止放入冰箱内保存;尿、痰液、皮肤组织(损伤、脓肿、烧伤、渗出液)等标本则需冷藏(但不能超过24小时)。
4.微生物室接收标本时必须按要求进行查对,不合格标本及时退回。对接收的标本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检查结果核对无误后方能签发报告。
5.微生物室按要求做好室内质控及室间质控,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当分离到MDRO菌株(如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或少见菌株(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金葡菌)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关临床科室,并根据情况保留菌株用于鉴定。
6.临床各科室应关注本地区、本医院和本科室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7.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同微生物室、药剂科对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细菌耐药性综合分析,将主要目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情况做季度、年度总结分析,必要时
将细菌耐药情况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将统计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业务院长、药事管理委员会以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报告,向各临床科室反馈。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都造成了
极大的挑战。为了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包括了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一体系,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包括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
氏阴性菌等。通过监测,我们发现了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为我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地区或机构的细菌耐药性较高,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地区或机构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最后,我们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通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
措施,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
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将继续加强这项工作,为保障公众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抗菌药物监测方案
抗菌药物监测方案
一、监测对象
(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三)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按照科室、病区、病种等细分进行统计,计算每次就诊或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2.抗菌药物的种类和谱效:统计医疗机构内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广谱和窄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分析其使用频率和比例。
3.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因:调查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理由,例如是否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1.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分离到的耐药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各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抗性情况。
2.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途径:调查耐药菌株的发生原因,比如是否因为抗菌药物滥用等;追踪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对病人、医护人员、病房等进行采样分析。
(三)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情况:
1.药店抗菌药物销售情况:调查不同药店抗菌药物的销售数量和销售
比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药店销售情况的差异。
三、监测的方法和步骤
(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在每个科室设置专人负责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每月进行统计
和分析。
2.收集并整理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和住院信息,提取抗菌药物的使用
数据。
3.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1.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与相关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收集
分离到的耐药菌株。
2.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耐药菌株的抗性情况。
3.对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传播途径的追踪机制。
细菌耐药监测制度
焉耆县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 药剂科、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药学部、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共同参与完成。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学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院办向全院公布。
2. 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及临床药师共同会诊同意,并由具有临床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及流程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及流程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药性能。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及时监测和预警细菌的耐药情况,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目标和原则:明确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的目标是什么,例如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情况、预测和预防耐药性扩散等。同时,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应遵循科学、公正、实用、及时等原则。
2.组织机构:明确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实验室等。
3.监测指标和方法:明确细菌耐药监测的指标,包括细菌耐药性、感染病例数、耐药基因等。同时,制定监测方法,如采集样本、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4.数据收集和分析:明确细菌耐药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此外,还需要制定数据报告和分析的流程,例如定期报告、专家评估等。
5.预警和对策:建立及时的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制定预警指标和预警分级,以及相应的对策。例如,当其中一种细菌耐药性超过一定水平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用药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等。
6.信息发布和宣传:制定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的信息发布和宣传机制,包括宣传细菌耐药的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等,以提高公众的认知和参
与度。
二、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流程
1.细菌耐药监测计划制定:由卫生部门制定细菌耐药监测计划,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组药物用于替代或补充,对患有流行病或 流行菌株,并且对一种或多种首选药(尤 其对同一级的药物如β-内酰胺药物或氨基 糖苷类)耐药的菌株需要测试,也可用于 治疗少见细菌的报告。报告也可提供给感 染控制中心作为流行病学资料。 U组药物作为补充,只用于尿路感染菌株的 药敏试验。
C 组 补充 选择 性报 告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医院感染网 www.yygr.cn 任南
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与科学家发现 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
摘自WHO报告
抗微生物治疗面临的困境
•抗药性问题始终存在 •细菌不断获得新的耐药机制 •以往对付耐药性的策略收效不显
70多年前青霉素的问世宣布了抗生
素时代的开始。此后在各种抗生素 的选择压力下,细菌形成了不同的 耐药机制,以逃避抗生素的攻击。
肠杆菌科细菌
铜绿假单 胞和不动 杆菌属
葡萄球菌 肠球 属 菌属
万古霉素 万 古 霉素 克林霉素 阿奇霉素或 克拉霉素或 红霉素 SMZ/TMP
B组首 选试验 选择性 报告
美洛西林或哌拉西林钠、 头孢吡肟 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克 头孢哌酮 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 氨曲南 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 亚胺培南 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 孢 吡 肟 、 头 孢 美 唑 、 丁胺卡那 头 孢 哌 酮 、 头 孢 替 坦 、 妥布霉素 头 孢 西 叮 、 头 孢 羟 唑 、 环丙沙星 头 孢 尼 西 或 头 孢 呋 肟 、 左氧氟沙星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 头孢曲松、 亚胺培南、丁胺卡那、 环丙沙星、SMZ/TMP
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
Pseudo 多重耐药的铜绿、嗜麦芽和不动杆菌
2004年10月9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8年4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 知》
一.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二. 加强对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的管理 三.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四. 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监管
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浓度所抑 制。
中介
第一、对某药中介的菌株,其MIC值接近于该 药的血液浓度或组织液浓度,与敏感的菌株 相比,用该药治疗效果不好; 第二、对于那些可以在某些部位浓集的药物 或者可以较大提高使用剂量的药物,中介意 味着敏感; 第三、中介作为一个缓冲域,用来防止由微 小的试验误差可能造成较大的错误结果,此 点对于那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尤为重要。
2008年6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重视和加强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的通知》
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外膜的通透性
AST
目的 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预测 不是指体外测得的数据, 强调对数据的解释 临床 不是指体外AST的结果, 强调病人用药后的疗效 治疗结果 用成功或失败衡量, 强调实验室与临床的统一
体外R≈体内R,对R的结果可以相信 体外S≠体内S,对S的结果应持怀疑态度
定义: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 体外抑菌试验(ART)
密切监视
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和耐高浓度氨基甙类的肠球菌;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耐头孢曲松的淋病奈瑟菌; 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 具ESBL的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杆菌及肠杆菌属中其他细菌。
几种特殊细菌药敏实验方法
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
①Oxa纸片初测 MHA+5%羊血,OXA 1ug/片 ≥20mm抑菌圈=S,出报告 ≤19mm不出报告,补作MIC ②MIC法 A、肉汤稀释法,或 B、Etest法
万古霉素 VanA 高度耐药(MIC≥64 μg/ml) 低度到高度的耐药(MIC为 16~512 μg/ml) 低水平耐药(MIC为2~32 μg/ml) Teicoplanin 低度耐药(MIC≥16 μg/ml) 敏感
VanB
VanC
敏感
4、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MIC:最低抑菌浓度 MBC:最小杀菌浓度
MIC50:最低抑菌浓度百分之五
十位数 MIC90:最低抑菌浓度百分之九 十位数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 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 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药物耐药。 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 头孢菌素、碳氢酶系 、四环素类、氟奎诺 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B组药物可与A组药物平行作药敏试验,但只 应选择性报告,如脑脊液中分离出肠杆菌对 三代头孢菌素或尿道感染分离菌用复方新诺 明。
这些抗菌药物的报告只准对A组抗菌药物过敏 或具有不耐受性,或用A组抗菌药物治疗失败 的病例;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多部位不同细 菌感染,或报告给感染控制中心作为流行病 资料。
纸片法
最适合常规实验室使用。其特点是方 便、易操作,测定的药物随意可变, 灵活性强。重要的是纸片法药敏试验 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相 当可靠。纸片法唯一的不足是中度耐 药的菌株会出现问题。
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是把抗菌药物倍比稀释在肉汤或琼脂中定 量测定MIC的方法。稀释法可以精确测定一 些厌氧菌及苛养菌,而对这些菌纸片扩散 法是无能为力的。琼脂稀释法较肉汤稀释 法精确的原因在于细菌的生长情况可查, 且一套平皿可测多株细菌。这两种方法的 缺点的耗时费力。
自动化药敏仪
目前,有Vitek系统、Microscan系统、 SensstiterARIS等。 但自动化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药物 的选择缺乏灵活性,其次检测一些特殊菌 的耐药性时有困难,尤其是快速药敏板, 其可靠性不佳。
E-Test法
是结合扩散法和稀释法的特点,长塑 料条含有连续的呈指数梯度变化的抗 菌药物,具有精确、可靠、稳定性好 的特点,且各种耐药表型均有良好的 效果,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昂贵。
头孢西丁 抑菌圈 (mm)
S. aureus
CoNS
19*
24*
20**
25**
* 报告 oxacillin R ** 报告 oxacillin S
M100-S14 (M2, M7); Table 2C
3.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c)
产生低亲和力的受体 产生钝化酶或灭活酶
主动外排系统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敏感细菌
耐药细菌
耐药基因转移
新的耐药细菌
选择抗菌药物耐药菌株
耐药菌株极少
抗生素暴露
耐药菌株为主
经验治疗
+
循证治疗
感染发生基础
感染病情程度 •疑诊细菌感染 •可能病原菌 •当前耐药状况
感染发生基础
感染病情程度 肯定细菌感染 已知病原菌 分离菌耐药情况
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呋喃妥因 四环素
试验用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注重
高效、低毒、便宜等原则; 试验用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由医 院控制感染委员会中临床医师、药 物学及微生物工作者依本单位实际 情况共同协商决定。
基本术语
敏感:表示检测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
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浓度所抑制或 杀灭。
耐药:表示检测菌不能被测定药物常
如果没有细菌耐药性检测
治疗过度:用药不当,过度使用抗生素
治疗错误:用药错误,危重患者丧失抢
救时机 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降低医疗服务的质量
(1)手工试验
(2)自动仪器 (3)分子试验 (4)酶试验
1.纸片扩散法(S,I,R) 2.稀释法(MIC) 3.E test(MIC) Vitek,Microscan, Phoenix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 Nitrocefin、ESBL检测
①琼脂筛选法 这是1997年美国NCCLS推荐的MRSA的 确证试验,即MH培养基+ NaCl(4%w/v) +苯唑西林 (6ug/ml),0.5号麦氏管比浊后点种或画线,35oC24 小时,只要生长即便一个菌落也是MRSA。应当注意 的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应孵育48小时。 ②mecA基因检测法 采用PCR检测mecA基因,此试验 可分辨耐药株是由外源型青霉素结合蛋白a(PBP2a) 引起的,还是自身PBP点突变或产β-内酰胺酶引起 的,当然仅在可疑的情况下作此项试验。
药敏统计并反馈的项目
1、各科室、各感染部位细菌的分布及排位。 2、下述耐药菌分离率: (1)耐氧西林的的葡萄球菌(MRSA、MRSE); (2)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葡萄球菌; (3)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PRP); (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5)耐氨苄西林的嗜血流感杆菌; (6)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和肺炎克雷伯菌; (7)高产Ampc型酶的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 柠檬酸杆菌; (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 3、真菌的分离率。 4、各细菌对各类药物敏感或耐药比例。
NCCLS建议 常规药敏试验受试药物品种
A组药物是作为首选药物作常规药敏试验和 报告;
肠杆菌科 铜绿假单胞和 葡萄球菌属 肠球菌 细菌 不动杆菌属 属 A组首 氨苄西林 美洛西林或 选 试 头孢唑林 替卡西林 验 和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 报告 头孢噻吩 哌拉西林钠 头孢他啶 青霉素 苯唑西林 青霉素 或氨苄 西林
葡萄球菌-头孢西丁.
“用30ug纸片的头孢西丁的药敏结果及新 的折点能预测mecA介导的耐药”
头孢西丁(30 g) 纸片,常规操作
培养 24 h(若耐药,18h也可出结果)
结果要报 OXACILLIN 耐药,而不是头孢西丁
M100-S14 (M2, M7); Table 2C
纸片扩散法筛选葡萄球菌中mecA
链球菌
葡萄球菌 GNB MRS,VRE,ESBL,AmpC,TB,念珠 菌
全球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
MRS
PRP VRE ESBL Type I
耐苯唑西林,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
耐青霉素和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产生超广谱β-Lac酶的KPN和ECO 产生Type I (AmpC)酶的阴沟、产
临床微生物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对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 试验 (AST,简称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检验报告
敏感
临床治疗结果
成功
评述
正确的预测
耐药
敏感
失败
失败
正确的预测
错误的预测(假敏感)
耐药
成功wk.baidu.com
错误的预测(假耐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全过程
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
•常规药敏试验 •特殊耐药机制的检测 •耐药流行病学分析
肺炎链球菌的对β-内酰胺药的耐药
药敏分 组 青霉素 S 低耐 ≤0.06 0.12-1 肺炎链球菌耐药性<MIC(ug/ml) 头孢曲松 <0.0012-0.01 0.5 头孢噻肟 0.01-0.25 0.25
R
≥2
1
2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ous aureus, MRSA oxa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ous aureus, ORSA):
肠杆菌科细菌 铜绿假单 胞和不动 杆菌属 头 孢 他 啶 氨曲 头孢噻肟 南 ( 都 有 助于 或头孢曲 提 示 超 广 谱 松乙基西 梭霉素 β- 内 酰 胺 酶 ) 卡那霉素 氯霉素 乙基西梭霉素 甲氧苄啶 /磺胺甲 妥布霉素 口恶 唑 四环素 氯霉素
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属 庆大霉素 环丙沙 星或氧氟 沙星 氯霉素 利福平 四环素 庆大霉素 (只用于 高水平耐 药筛选) 链霉素 (只用于 高水平耐 药筛选)
肠杆菌科细 菌
U组作 为补充 只用于 尿路感 染 羧苄西林 西诺沙星 洛美沙星或 氟哌酸或氟 嗪酸 氯碳头孢 呋喃妥因 SMZ/TMP
铜绿假单 胞和不动 杆菌属
羧苄西林 头孢唑肟 四环素 洛美沙星 或诺氟沙 星或氧氟 沙星
SMZ/TMP
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属
洛美沙星 或诺 氟沙星 呋喃妥因
SMZ/T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