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_市公开课一等奖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初中生学习散文的优美范本。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到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处于语言学习和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
但生活体验过少,小学学段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在理解散文深意和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存在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通过诵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会欣赏散文语言的优美。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
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铺垫: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
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教学重点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难点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布置预习:(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一)导入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
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学生在这段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后读一读。
自己先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读。
要求:读出句子的美感,读出作者的感情(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新课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查预习、明背景)(一)了解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
别名泉城、齐城。
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二)作者简介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精彩课堂
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出济南鲜亮明丽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紧紧围绕冬天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 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真挚爱。
第10页
精彩课堂
步骤四 低吟成诵 赏析语言
(8)你在对全段朗诵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朗诵中不但要读好文中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最”“呀”“就”“吧”“太”是 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页
精彩课堂
2.对比阅读,赏析语言。
比较下面三组句子,赏析书本语言妙处。 甲组:(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尤其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 们全平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尤其暖和。
第8页
精彩课堂
步骤三 精读文本 理清思绪
文中老舍先生采取了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根本抓住了 哪些富有特征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顺着济南冬天是“温晴”这一根本,作者详细描述了冬天山景和水色。用3、4、5三段 文字写冬天山景:先用拟人化笔法衬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 天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山、薄雪覆盖下山和城外远山。第6段文字写冬天水色, 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
伦敦( dūn ) 水藻( zǎo ) 发髻( jì ) 着落( zhuó )
第5页
精彩课堂
(2)词义
【响晴】晴朗无云。 【贮蓄】存放、储备。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第6页
精彩课堂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下面是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
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
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轮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济南澄清贮蓄水藻发髻镶嵌3.指名读课文,随即指导。
4.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小结: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如温晴的天气、山、水等,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一定的接触,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贮蓄"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温晴"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了解作者思想与创作风格,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与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品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提升散文鉴赏能力。
2.掌握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体会语言之美。
3.掌握写作特点,能够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1.新课导入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
"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学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
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3.走近济南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统编教材济南的冬天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拓展提升
完毕课后“积累拓展”练习五。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旳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旳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旳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旳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一样旳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一样旳损伤健康;唯有适度能够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旳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不意投来旳目光。
中国人看待自然环境与外国人截然不同,外国人注意到旳是人怎样变化土地,而中国人关注旳是土地怎样变化了人。、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旳别名。在流光 溢彩旳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旳印记。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成熟是一种明亮 而不刺眼旳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旳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旳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旳大气,一种不理睬喧闹旳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例:山上旳矮松越发旳青黑,树尖上顶着 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具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旳雪 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旳矮松比 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雪后 树旳秀美旳特点。
例:一种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 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 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旳境界?
水藻 zǎo
响晴 xiǎng 暖和 huo 晒太阳 shài
镶 澄清 贮蓄
髻儿 伦敦
xiāng
chéng
zhù
jì dūn
初读感声
2.反复诵读,请根据你旳了解, 标出课文第三段旳重音和停连,试 着大声朗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 雪 覆 盖 的 小 山
空间 顺序
山上 山尖 山坡
矮松顶着白花
镶银边
穿花衣 露出粉色
秀气
山腰
顶、镶、穿、露四个字用词凝练,突出薄雪 覆盖下的小山的秀美动人。
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暖 秀气 淡雅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冬天,济南的水奇特 在哪里?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而如今已是秋天,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在你脑海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呢? (用词语、短语、诗句或歌词表达)
描写பைடு நூலகம்天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
笠翁,独钓寒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是雪,为有暗香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给人美感。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巩固复习:
老舍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 舒庆春 舍予 名____,字___。 温晴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 北平 伦敦 热带 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 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 阳光朗照的小山 四 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 薄雪覆盖的小山 城外远山 _______、 _______和 澄清碧绿的暖水 ________。 (空灵水晶图)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手法把薄雪写得情态可掬。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 色。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 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使水有了灵气,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 限生机。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 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课 前 热 身
100分
镶边( 贮蓄(
) 水藻( ) 澄清(
)
)
暖和(
) 看护 (
)
着落( 薄雪 ( )
)
着急( 发髻(
)
)
镶边( xiāng )
水藻( zǎo)
注 音
贮蓄(zhù
)
澄清(chéng )
暖和( huo )
看护 ( kān )
着落(zhuó)
着急(zháo )
薄雪 (báo )
发髻(
jì)
文章紧紧围绕“ ” 这一特点,具体描绘济南冬 天的 、 等景物,抒发 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 之 情。
带着问题,齐读首段
•
为什么说济南 是个“宝地”?作者 是如何得出这个结 论的?
对比
与北平比 无风声 无重雾 无毒日 宝地
温晴
与伦敦比 与热带比
喜爱
作者生活经历
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 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 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 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 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生活在济南温 暖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 于是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
P55
老舍
作者简介: (1899-1966)现代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 家”。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北京人,满族。代表 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茶 馆》、《龙须沟》。
1.积累字词。
学 习 目 标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 点。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景方 法。
4.学习抓住特点、生动描 写的方法。
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 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 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暖 绿 清
(空灵水晶图)
读思议说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慈善如母亲, 可爱似少女, 清亮赛水晶。
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哪儿。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了比喻、拟人,把山描写得小巧可 爱,充满温情。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 天也特别暖和。
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
默读2—5节,合作交流
济南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作者 描写了那几幅山景图,各有怎样的特点? 济南冬天的水奇特在哪里?
小山摇篮图
—温暖
—卧 (小水墨画)
淡雅
山上 —矮松顶着白花
像看护妇
山尖 —全白 给蓝天 镶银边
山坡 —白雪黄草 穿花衣
山腰 —露粉色 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