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道是德育根本

合集下载

简论“孝道”引入大学生德育的意义

简论“孝道”引入大学生德育的意义
章上 》 《 庸 》 孔 孟 所讲 的孝德 概 括 为 “ 继人 之 志 , )中 将 善 善
父母 不仅 给 了子 女 生命 . 为抚 育子 女 付 出 了艰 辛 、 还 无私 的 贡献 。生 命是 父 母赋 予 的 , 父母 生 命 的延 续 , 是 是 父 母 的生 命 的一 部分 . 以子 女孝 敬 父母 是 天 经地 义 的 。 所 只有 “ 敬 ” 尊 不行 . 仅 只 表 面 “ 仅 尊敬 ” 实 际 不 “ 养 ” 而 赡 也 不行 在赡 养父母 的同 时还要 尊 敬父 母 。 子说 :今 之 孝 孔 “ 者, 是谓 能养 。至 于犬 马 , 皆能有 养 ; 敬 , 以别 乎 ?” 不 何 其
回 归 天 地 . 才 叫 孝 子 女 是 父 母 生 命 在 世 间 的 延 续 。 这 所
孝 道是 中华 民族 的基 本 传统 道 德 准则 之 一 几 千年
来 . 们 把 忠 孝 视 为 人 的 天 性 . 是 建 立 人 性 情 感 世 界 的 人 它 重 要标 志之 一 。
孝 道 思 想 的 精 髓 与 德 育 充 分 结 合 .让 每 个 大 学 生 都 清 楚
据 《 经 . 宗 明 义》 载 :身 体 发肤 , 之父 母 , 敢 孝 开 记 “ 受 不 毁 伤 。 之 始 也 ” 孝 意思 就 是 我 们 的身 体 毛发 肌 肤 都 是父 母 赋 予的 . 不敢 予 以损 毁 伤残 , 这是 孝顺 的开始 。赞 同 “ 父母 全 而生 之 , 全 而 归之 , 子 可谓 孝 矣 ; 亏 其体 。 辱 不 不 其 身 . 谓全 矣 故 君 子 顷步 而 弗敢 忘 孝也 ” 可 即全 受全
养, 不然 不 能算 孝 敬 。换 言之 , 赡养 父 母 除 了满 足物 质 上 的需 求外 . 还要 给 予精 神 上 的慰 藉 , 父 母 能从 心底 里 感 使

浅析传统孝道在社会德育中的作用

浅析传统孝道在社会德育中的作用
2 1年 1 00 O月
Oc .01 t2 0
文 海 艺 苑
Ll RA R Y G A L TE LE RY
浅析 传统孝 道在社会德 育 中的作 用
林丽颖 张 茜
( 燕山大学 文 法学院, 河北 秦皇 岛 0 6 0 ) 6 04
摘 要 :孝” “ 是人伦之始 , 为人子者之德 , 是 也是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孝文化在 传统文化 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它在历史上起过稳定 家庭 、 促进社会发展 的积极作 用。 中华民族这一文
百行孝为先 ,孝”为仁义之本 。 “ , 只有爱 自己的亲人 , 然后 再由亲推之 , 才能促进人道德水平 的不断提升 ; 动社会 的进 推
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 ,爱 国主义是孝意识的延续的
结果 。
步。相反 , 如果一个人连亲人都不敬爱 , 又如何爱他人 ?不能
“ 齐家 ”如何 “ 国, 天下 ” , 治 平 呢?孟子云 : 老吾 老 , “ 以及人之
宋代 的欧 阳修在《 泷冈阡表》 中转述他母 亲的话 “ 夫养不
众所周知 , 儒家对“ 立身 ” 最为关注 , 宏道求道 , 成仁取义 , 以天下为己任 , 这是儒家始终不移 的修身追求 ; 而且 儒家修身 的 目的也正在于治平 ,古之欲 明明德 于天下者 , “ 先治其 国; 欲
必丰 , 于孝 ; 要 利虽不得博于物 , 有仁厚之心( 要 奉养父母不一
治其 国者 , 先齐其 家 ; 欲诚其意者 , 先致其知 ; 致知在格物 。物
格而后知至 , 知至 而后 意诚 , 意诚而后心正 , 心正而后身修 , 身 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 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大学》 。 ) 在此

论孝道是德育的根本

论孝道是德育的根本

1百善 孝为先
么 呢 ?因 为 父 母 是 我 们 今 生 最 大 的 恩 人 。
师德 建 设
C h i n a E d u c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l o n : H e r : a : l d : ■ 矗: U
论 孝 道 是德 育 的根 本
鲁 克成 柬 卫 ( 南京 航 空航天 大学 图书馆 江 苏南京 2 1 00 善 孝 为先 ; 人 能孝悌 , 则其 心和 顺 ; 首孝悌 , 次谨 信, 泛爱众 , 而亲仁 , 有余 力, 则学文” 这 些古 典教诲 , 阐述 了孝道是
德育 的根本 , 并将落实孝道 归结到反省改错 , “ 顺 乎 亲 有道 , 反诸身不诚 , 不顺 乎 亲 矣 ” 。 所 以 也 提 出 了明 白善 恶 是 非 的 重 要 性 , “ 诚 身有道 , 不明乎 善, 不诚 乎身矣 。 ” 关键 词 : 孝 道 德 育 明 善 反 省 改 过 中图分 类号 : G 4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I 3 ) 0 3 ( a ) 一0 2 3 7 —0 2
少 , 不孝 敬 父母的 有 多少 , 这 种 现 象 就 是
们的人生会受 益无穷 。
使作 善 也 。 ” 由此 观 之 , 教育的宗 旨, 就是 教 育大 家 做 善 事 , 做一个善良的人。 那 善 的
根本是什 么? “ 百善 孝为先” 。 孝 经 》 中也
说: “ 夫孝 , 德之 本 也 。 ” 可 见, 无论 从何 种 角 度分 析 , 教 育的 根 本 都 是 教 孝 。 因 为 孝 是 德 行的根本 。
造 成我 们痛 苦的根 源 。 人没 有 了孝心 , 则 会 自私 自利 , 只想 着 自 己 。 想 着 自己, 就 会 4 改 错 是 真 正 的孝 亲

论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孝道”教育

论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孝道”教育

论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孝道”教育运城三中曹清俊内容摘要:《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国人自古至今都讲“孝”,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然而,现在独生子女“孝”观念变得十分淡薄。

所以学校要把孝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把孝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深入开展以“孝德工程”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营造“孝德文化校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

关键词:孝道孝德教育孝德文化校园家校结合协同教育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孝道”。

《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就是说,孝是立德之本,是一切美德形成的起点和基础。

以敬、养为核心的“孝道”,千百年来,在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幸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必要性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我国正迅速进入老龄社会,培养下一代人的孝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亲情不断经受着金钱的考验,特别是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宝贝,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看的是日本、韩国动画片;过的是洋节日。

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对传统道德观念认同感不强,“孝”观念变得十分淡薄。

作为小学生,经常与父母顶撞、发脾气、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不在少数,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甚至更为恶劣的“杀母”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面对这些“孝道”沦落结出的苦果、恶果,我们深感加强孝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校把孝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孝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深入开展以“孝德工程”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

实施方法(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近些年来,学生的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传染”的迹象,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

百德孝为先-------浅谈德育课中孝道的教育 优质文档

百德孝为先-------浅谈德育课中孝道的教育    优质文档

百德孝为先-------浅谈德育课中孝道的教育俗语说“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

孝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教导曾参说:“孝为德行之本,是产生教化的源泉”,“人之行,莫大于孝”,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只有孝顺父母,才能进而关爱他人,报效祖国。

德育工作,当注重“孝道”教育。

那么什么是孝道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孝字。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文字。

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

这个老代表老一代,老一代还有老一代;子代表子一代,孩子还有孩子。

我们的老一辈,老一代和我们的子一代是一体的,也就是我们的父母和祖先跟我们的无尽的后裔是一体的,老一代和子一代是一体的观念就叫做孝。

我们无尽的祖先通过孝道跟我们无尽的后裔成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生命,是通的,这就叫做孝。

我再打个比喻:我们的父母和祖宗是我们的头,父母、长辈和祖宗是我们的头;孩子是谁?孩子是我们的手;夫妻两个是身体,它是一个生命。

祖宗、父母和孩子是一个生命,是连在一起的,这就叫做孝。

我们无尽的祖宗会通过孝道来滋养我们无尽的后裔。

不孝是什么意思?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不孝顺的家族是什么意思?就是用刀把这个孝把它从中间割开。

或者说不孝顺的人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斧头把自己这棵大树根砍断了。

那还得了吗?您把自己智慧的生命和福报的生命从中间割开了,您把您自己从中间割开了,您的人生会顺利吗?所以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孝顺的人人生会怎么样?没有智慧,没有福报,他的人生一定是坎坷、磨难、曲折。

所以《百孝篇》就讲:诸事不顺因为什么?因不孝。

不孝怎么能够顺呢?孝顺,孝顺。

孝到了,顺就来了。

但是如果我们不尽孝道的话,我们智慧的生命和福报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所以很多朋友就讲:“我这几年不顺。

我今年这个生意不好。

今年咱家诸事不顺。

”今天我们知道了,不顺利,不顺利的原因在哪里?不孝。

是啊,因为不孝顺,以后我们在遇到不顺利问题的时候,好了,我们就会反省:“是不是我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大人,对父母的孝道不够?当咱们家孝道通了的时候,我们无尽的祖宗会通过孝道把他积植的德行通过孝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以孝育德——让孝文化在德育中绽放

以孝育德——让孝文化在德育中绽放
为德 先” , 以德育 为平台 , 以德立孝 , 走出 从对 父母 的过错 中去体会 人际 , 推而广之 , 在生活 中, 不论在什 么

条 以孝 育德的育人之路 。 孝亲思想 是中华 民族传统道德 的珍贵
场合 , 面对 的是 什么人 , 都应该注意 良好 的沟通 , 即使是理在 自己
样, 可 以培养学生 的爱心 , 促进人 际关 系的和谐 。 三、 提 倡孝德可 以加 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孝敬的重要方 面。
学生是 国家 宝贵的人才资源 , 其思想道德状况 关乎 国家 的前 途和 民族 的命运 。我 国古训有云 : “ 士有百行 , 以德为先 。” 而“ 孝
。因此 , 学校在实施德 育的过程中应大胆地 以“ 孝” 为道 , 我们站在社 会转 型期 的十字路 口 , 社会、 家庭 、 电视 、 不 良书 为德先 ” 孝 德” 的丰富 内涵 , 对学 生进行传 统孝 道观教育 , 弘扬 籍、 互联 网等 , 促 使 了信息 渠道 的多元 化。而青 少年正处 在生理 充分挖 掘“
进 而培 养学 生规 范 的道德 行 为和高 尚的道 德情 发育成熟 、 心理成长相对 滞后的阶段 , 面对不 良诱惑 , 他们缺 乏足 中华 传统美 德 , 操 。以孝育德 , 让传统 的孝文化在德育 中绽放光彩 。 够 的判断力 和科 学的是非观 , 各种安全事故频 发 , 给家庭 、 学 校和
关键词 : 孝文化 ; 德育 ; 学校 中华 民族有着 五千年的文 明史 , 孝文化源远 流长 , 丰富多彩 。 越来越 多 , 已经形成一 个特 殊的群体 。他们 是家里 的 “ 小太 阳” ,
在古代视孝 为一切道德之基本 , “ 孝 者人之本也 ” 。运用学生喜 闻 从小感受 的是唯我独尊 的地位 , 不尊 重长辈和周 围的人 , 蛮横 、 自 乐见 的形式宣扬孝 文化 , 让学 生在浓 烈的氛 围中沐浴 “ 孝文化 ” , 私 、 任性 , 缺乏宽容之 心 , 在社会 交往 中就 出现 了严 重的障碍 。反 走进 “ 孝文化 ” , 使 中华 民族孝敬美德 在他们的思想底蕴 中绽放 。 映在 同学关系上 , 遇事争吵不礼让 , 常常 因小事而激化矛盾 , 甚至

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孝道”教育

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孝道”教育

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孝道”教育我国即将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

然而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社会上存在种种不孝的劣行,如不奉养父母、子女互相推诿,老人孤苦伶仃,无家可归,剥夺父母,不仅不尽赡养义务,等等。

因此,培养学生“孝道”势在必行,而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当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化的主阵地、主渠道。

培养青少年的孝意识,让他们有更多的孝行,学校要起主要作用。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向学生灌输“孝”知识1.做好“三进”首先是“进教材”。

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思想品德的课程,可是这些教材里有的根本就没有有关孝的内容,即使有也只是一笔带过,很难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要“进教材”:一是教材中要将孝道阐述清楚,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产生孝道,怎样做才是行孝,人为什么要行孝,行孝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把道理讲清楚,说透彻。

二是要将古今的孝子的典型故事编入教材。

同时还要将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孝子的故事也选一些编者按入教材。

其次是“进课堂”。

一些学校领导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要么将课时减少,要么派业务差的老师,更多的是没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去读一下。

即使上这方面课的老师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课时要么不负责任的读一下,要么叫学生自习。

更谈不上老师会在课堂里向学生讲解孝的内容了。

学校应该在保证课时的前提下,派有专业背景而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讲授思想品德课,并且要求老师花一定的课时讲授孝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孝的知识“进头脑”。

2.多渠道传孝其实学校还有很多渠道可以向学生灌输孝知识。

首先每个任课老师,特别是语文课老师,在不冲淡主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向学生灌输一些孝知识。

语文课的许多课文涉及到孝的相关知识,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既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孝知识,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也就是说,向学生灌输孝知识,不仅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事,也是每个老师的事。

浅谈孝道是德育的根本

浅谈孝道是德育的根本

浅谈孝道是德育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1]《孝经》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一开篇就如是说。

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所产生的原因。

教育教什么,就是教孝。

这与当今的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的根本就是“孝”。

看“教”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孝”字,右边是一个“文”字。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就是教孝。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教育就是长养他的善行,而修正他的错误行为。

《说文解字》说:“育,养子使作善也。

”[3]由此观之,教育的宗旨,就是教育大家做善事,做一个善良的人。

那善的根本是什么?“百善孝为先”。

《孝经》中也说:“夫孝,德之本也。

”可见,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教育的根本都是教孝。

因为孝是德行的根本。

1 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孝是做人的最根本的一个准则。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他说他爱别人,那是假的,一定是有利可图或者为了满足自己什么私欲。

孝是一个人的道德根本,只有孝敬父母,然后再将这个“孝敬”推而广之,爱护所有的人,甚至爱护所有的物,这才是真的。

《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而说爱别人,那是不可能的,那个爱一定是假的。

一个人不敬自己的父母,而敬别人,那也一定是假的,这个很容易理解。

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特别尊敬自己的领导,你就知道他是为什么了。

他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升迁、为了自己的饭碗。

这样的尊敬不是真正的尊敬,真正的尊敬是打心眼里,不计较报酬的。

当今社会,由于缺乏孝道的教育,普遍的缺乏真诚的爱心。

所谓的爱这个、爱那个,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都是表面功夫。

所以真正要挖掘一个人的爱心,先要培养他的孝心。

这就是为什么,五伦关系以“父子有亲”为根本了,因为其他的关系都是由这一个关系延伸出来的。

幼儿园品德教育:孝道教育 德育教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孝道教育 德育教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一、孝道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教育一直被重视。

孝道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责任。

孝道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施,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孩子品德的塑造和培养。

1. 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孝道教育不仅涵盖了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还包括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受到模仿和观察,孝道教育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

通过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使他们能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2. 孝道教育的实施方式幼儿园对孝道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父母参与:幼儿园可以邀请孩子的父母参与孝道教育活动,通过家庭作业、家庭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与父母亲密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孝道情感。

(2)故事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讲述关于孝道的故事,引导孩子了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孩子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模仿具有孝道精神的人物,增强孩子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

(4)节日活动:利用重要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组织相关活动,让孩子制作贺卡、绘画、歌曲等,表达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培养孩子的孝道情感。

3. 孝道教育的实际效果幼儿园品德教育中孝道教育的实施,能培养孩子的孝道情感、道德观念和行为表现,使孩子能够懂得尊重长辈、关爱父母,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和处世观念。

通过幼儿园品德教育中的孝道教育,可以促进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在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上能够得到良好的塑造。

二、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仅是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更是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与意义。

一、学校孝道文化教育的价值及意义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孝道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对长辈的尊敬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孝道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孝道文化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家庭对他们的重要性,懂得感恩父母和奉献爱心。

这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将促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疏导和安慰,提高学生的个人情感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学生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强调亲情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并通过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加强学生家庭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价值及意义1.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友善、懂得责任和公平等道德观念和行为。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

2.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德育教育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孝道思想对提升中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孝道思想对提升中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孝道思想对提升中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尊敬和孝顺父母,为人处事应该以孝道为本。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角色的特殊性,更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而孝道思想正是中学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此篇文章将从提升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孝道思想的内涵、以及孝道思想对提升中学生德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提升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品德、思想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提升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防止德行风险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也因为更新、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等方面大力推动德育内涵发展,德育工作也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

二、孝道思想的内涵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深刻的道德、哲学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认为是家庭、家族、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重要基石,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

孝道思想的核心在于尽孝,强调子女应当尊敬和孝顺父母,将父母的意愿视为己任,理应以父母之意为意。

孝道思想对中学生德育的意义主要有三点:1、孝道思想具有教育意义中学生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其人格塑造处于关键期,他们需要接受正确的教育倡导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孝道思想以亲情为基础,重视家庭关系,有助于形成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加强个体主体意识的建立,这对其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孝道思想有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孝道思想推崇尊敬父母,尽孝顺,加强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给中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能够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减轻负担,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孝道思想培养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孝道思想注重家庭伦理、爱情伦理的培养,说服孩子们尊敬长辈、关爱晚辈,把个人利益放在整个家庭、社会利益这一情境中考虑,使他们更好地思考自身的道德修养。

1、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中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课堂,在培养中学生德育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

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

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不断加强。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独有的典范之一,被世人所传颂。

如何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和传承孝道文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引导,构建重孝敬、爱家庭的人际关系高校德育工作是落实育人和服务的宗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重视孝道,爱家庭、关爱长辈,加强亲友间的感情交流,是实施德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学生对孝道的认知。

要提高学生对孝道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孝道精神,通过讲解、案例、经典故事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对孝道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激励他们自觉践行孝道。

其次,构建学生重孝敬、爱家庭的人际关系。

在德育课程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孝道,培养孝顺父母、关爱家庭和亲友的意识和习惯。

让孩子们意识到,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最应该依靠的是家人,了解家人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落实家庭教育,加强孝敬父母意识的培养家庭是孩子情感和学习的原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成长状况与家庭密切相关。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与习惯,是推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要落实家庭教育,先要从父母入手。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让孩子在重视家庭、爱家庭的氛围中成长。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孩子成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为孩子的责任,孝顺父母,帮助家庭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是落实家庭教育的关键。

让孩子懂得感恩他人给予的帮助,不忘自己的出身、家庭背景和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付出。

懂得感恩,才会更容易理解父母之爱、亲人之情。

同时,在感恩的基础上,让孩子了解以后疼爱宝宝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增强自己的孝心,更好地完成使命。

三、加强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孝道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意识和习惯,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

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推进孝道文化教育、凝聚团队力量的重要环节。

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

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

高校德育中的孝道文化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包括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

而孝道作为中国人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对于构建高校德育体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孝道的内涵、孝道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孝道的内涵孝道是家庭伦理中的核心理念,它注重尊敬和孝顺父母,并通过孝敬父母来表达对家庭的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按照传统观念,孝顺父母包括生活上的孝顺、感恩家庭的供养与教育、继承家族的传统和尊重家庭的规矩等方面。

此外,孝道还包含着对先人的尊重与纪念、对后代的关爱与教育、对社会的贡献等。

孝道以家为单位,强调亲情、责任和传统观念的传承。

二、孝道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家庭观念。

高校是学生脱离家庭、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家庭观念的培养对于其成长至关重要。

孝道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家庭观念,明确个体与家庭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培养道德品质。

孝敬父母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体现了对家庭关系的尊重和亲情的表达。

通过学习和实践孝道,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如孝,是一种道德的表现和生活方式。

3.培养社会责任感。

孝道的核心是责任感,不仅是个人责任感,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在高校德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强调孝道,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个体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

三、高校中孝道文化的实施措施1.开设孝道课程。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与孝道》、《家庭与社会责任》等。

通过教授孝道相关的知识和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引导他们树立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探访福利院、参与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去感知社会的需要,体验孝道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一、引言孝道文化与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弱势群体等品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人们对孝道和德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孝道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培养和传承。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并对其实施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学校孝道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1.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孝道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培养起尊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品德情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作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孝道与爱国情怀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尊敬,又怎么能对国家有所忠诚呢?通过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为了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尊敬长辈、关爱弱势群体是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具备尊重长辈、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三、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行合一,培养起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

2. 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人格培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文化教育强调尊敬父母、关爱家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探讨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

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念,强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代表。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文化渐渐被淡化,而孝道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教育场所,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2.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孝道文化注重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通过孝道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懂得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尊敬父母、爱护长辈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公正感、诚信感等良好品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并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尊敬父母、关爱家庭是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责任感和公正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当学生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同时具备责任感和公正感时,他们就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添砖加瓦。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并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孝道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家庭教养,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当学校能够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上得到提高。

三、学校如何进行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并重1. 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孝道文化和德育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如何在教育中同时注重孝道文化和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首先分析了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孝道文化传承着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公民的基础。

然后探讨了学校如何实现两者并重,包括建立相应课程体系和开展相关活动。

最后强调了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辅相成性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感,可实现学生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学校教育、孝道文化、德育教育、并重、教育质量、社会责任感、学生发展、社会和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德育教育和孝道文化教育在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道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孝行品德和家庭观念,使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关爱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德育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为目标,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和孝道文化教育往往难以充分结合和平衡,导致学生在道德修养和家庭观念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研究如何实现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意义和价值,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如何将这两者进行并重并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感仍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旨在为学校教育改革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分析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学校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孝道文化和德育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我国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不仅是社会主要的教育机构,也是培养后代接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因此,将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对于推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教育有助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之一,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亲情、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殊关注。

将孝道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其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孝道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价值观,强调对父母尊敬、关爱、孝敬,以及对家人、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与此同时,德育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塑造优秀道德品格。

将这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对学生思想品德全面深入的教育格局。

再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孝道教育强调了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德育教育则强调了个体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具有责任感,并督促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中,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和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将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同时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研究导言: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淡化甚至遗忘,这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许多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加强学校对孝道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孝道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内涵及价值1. 孝道文化的内涵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指崇尚孝亲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孝道文化包括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孝敬亲戚等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传统。

2. 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的教育。

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热心公益等。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有信仰、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公民。

3. 孝道文化与德育教育的价值(1)弘扬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对孝道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弘扬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2)促进社会和谐:尊老爱幼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孝道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3)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孝道文化是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直、守信、勤奋和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以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

二、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意义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孝道文化的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报国情怀,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孝道是德育之本

孝道是德育之本

孝道是德育之本湖北杨先锋近几年来,在全国乃至世界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各家各派的有识之士办起各种传统文化论坛和培训班甚至是国学学校,为社会大众宣讲传统经典。

这说明传统文化正在顺应自然趋势回归复兴,这是一个造福社会服务人民为往圣继绝学的大好事。

我是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基层教师。

这几年我有幸观看了“公民德行教育论坛”系列视频,接触了传统文化部分书籍,看到了许多因学习《弟子规》而前后判若两人的真实感人的实例。

弟子规还仅是传统文化冰山之一角,其教育作用就已经十分显著,令人感叹。

我深深感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解决今天的社会危机和困惑非常的深刻实用,对国家提出的实现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德之首——孝道。

我认为孝道是立身处世之根,是教育之本,应该大力倡导。

孝字自古已有,行孝就是孝道。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

从老,从子,子承老也。

”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就是孝。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不孝父母而尽情于他人,无益也。

”歌德也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说明孝道乃天经地义,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但是观察我们这个自古就重孝行的国度,你还看得见多少孝子贤孙呢?孝道不行不传了啊!教之道,先做人,先行孝。

也许有人指责我言过其实,静心想想,你会认为合乎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千千万万家庭的实际需要。

首先,孝道教育在各级教育方针规范和德育工作中被缺失。

先看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五大素质齐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在五育之首。

党和政府对教育方针制定的多英明啊,国家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那么,学校是将德育摆在首位吗?何为“德”?将来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德?再看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等等。

论文德育之百善孝为先

论文德育之百善孝为先

德育之百善孝为先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学教师兼班主任,我一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灌输他们道德理论,希望他们成为真真正正的优秀的接班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向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人们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而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又讲求“以孝为先”。

而我也认为,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尊敬、不孝顺的话,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要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防止空洞的说教。

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空洞的说教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学生在没有对行为意义产生内心体验时,就不得不接受行为要求,时常产生一种被教师强迫的感觉,这就很难培养出自觉的品德践行者。

我认为学生只有真真正正的称为品德和知识体验着、品德行为的践行者,即成为真正的德育主体,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是地道的“通过自我”的教育,不通过自我的德育是形式主义的德育,似乎学生处于德育之中,实则游离于德育之外,至多是“听客”或“看客”,对教育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很难产生积极性。

这是学生在德育中失去主体地位的必然表现。

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简单地谴责学生,而是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思想。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北京一所学校对全校1040名学生做了有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问卷调查,结果却发现,学校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学生不能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而且很少有人为父母过生日。

但是,父母却每年都为孩子庆生,满足他们的生日愿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过多的讲究了孩子的营养、打扮这些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

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甚至是谩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孝道是德育的根本摘要:本文通过“百善孝为先;人能孝悌,则其心和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古典教诲,阐述了孝道是德育的根本,并将落实孝道归结到反省改错,“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所以也提出了明白善恶是非的重要性,“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关键词:孝道德育明善反省改过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237-02“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1]《孝经》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一开篇就如是说。

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所产生的原因。

教育教什么,就是教孝。

这与当今的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的根本就是“孝”。

看“教”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孝”字,右边是一个“文”字。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就是教孝。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教育就是长养他的善行,而修正他的错误行为。

《说文解字》说:“育,养子使作善也。

”[3]由此观之,教育的宗旨,就是教育大家做善事,做一个善良的人。

那善的根本是什么?“百善孝为先”。

《孝经》中也说:“夫孝,德之本也。

”可见,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教育的根本都是教孝。

因为孝是德行的根本。

1 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孝是做人的最根本的一个准则。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他说他爱别人,那是假的,一定是有利可图或者为了满足自己什么私欲。

孝是一个人的道德根本,只有孝敬父母,然后再将这个“孝敬”推而广之,爱护所有的人,甚至爱护所有的物,这才是真的。

《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而说爱别人,那是不可能的,那个爱一定是假的。

一个人不敬自己的父母,而敬别人,那也一定是假的,这个很容易理解。

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特别尊敬自己的领导,你就知道他是为什么了。

他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升迁、为了自己的饭碗。

这样的尊敬不是真正的尊敬,真正的尊敬是打心眼里,不计较报酬的。

当今社会,由于缺乏孝道的教育,普遍的缺乏真诚的爱心。

所谓的爱这个、爱那个,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都是表面功夫。

所以真正要挖掘一个人的爱心,先要培养他的孝心。

这就是为什么,五伦关系以“父子有亲”为根本了,因为其他的关系都是由这一个关系延伸出来的。

有“父子有亲”,才有“君臣有义”。

所以之前选拔官员称为举孝廉,从孝子中选拔官员,才能保证他廉洁。

总之,一句话,孝道是德育的根本,想要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素养的年轻人,必须从孝道的教育入手。

2 人能孝悌,则其心和顺“孝顺、孝顺,孝了才顺”,不只是顺父母,也是顺了自己的心。

我们现在太多的人,心不和顺,烦恼很多,忧虑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失去了根本,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则患得患失,心里难过。

朱熹夫子说:“人能孝悌,则其心和顺。

”[4]给我们指出了根本。

我们的根本就是孝悌之心的缺失。

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

都是人伦之重。

看看现在,兄弟不和睦的现象有多少,不孝敬父母的有多少,这种现象就是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源。

人没有了孝心,则会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

想着自己,就会忧虑很多,“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5],则烦恼就会很多。

人懂得孝敬父母,为父母着想,则就会为别人着想,念念为别人着想,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里的“忧”不是烦恼,而是爱心。

它是踏实的,充实的。

父母是我们的根本,只有找回根本,人才会幸福。

3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论语》里面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德行与学问的顺序已经非常明显了。

首先我们特别注意一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就是说,前面的德育是根本,而德育中孝悌又是根本。

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学文”,而忘记了德行,更不用谈孝道了。

这种现象则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危害就大了。

不只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且让很多年轻人道德修养落后,难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就是林则徐所说的“十无益”中的“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也就是说,没有德行,聪明、博学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根结所在,缺“德”。

《三字经》中也说:“首孝悌,次见闻”所以,它一开始就先举出孝悌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中国人讲究博爱是从“孝悌”中来,先孝养自己的父母,再友爱自己的兄弟。

如果连友爱兄弟都做不到,让他跟别人和睦相处,那怎么可能呢。

以此类推,再友爱自己周围的人,进而扩展到全天下人,进而再扩展到一切万物,这就叫“泛爱众”。

当我第一次看到“泛爱众”的时候,我很惊讶,我们古人在几千年前早就提出来“博爱”了,而且次序这么明显,这么科学,让人知道从何处下手去做。

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我们之前是小瞧了它了,应当努力学习,去明白里面真实的意义,那样我们的人生会受益无穷。

4 改错是真正的孝亲中庸说:“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8]什么叫孝顺父母?难道仅仅是给父母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吗?当然不是。

孝顺父母分很多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对父母的物质供养;第二个层次是养父母之心,让父母高兴;第三个层次是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达到;第四个层次,养父母之智,只有让父母能明了生活的真相,他才能真正快乐,才是最高一层的孝顺父母。

我们“反诸其身”,就是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养父母的智。

为什么呢?我们反省自己,勇于改错,父母看到了自然高兴。

父母都希望我们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我们努力改错,就是要做一个更完美的人,这是完成父母的心愿,这就是养父母之志;我们改错,就能够让父母也能明白生活的真相,明白更多生活的道理。

生活自然会越过越好,越来越快乐,这就是养父母之智。

通过《了凡四训》我们就能看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改过与行善。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说是反省自己,但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又如何反省自己呢?所以《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第一》一开始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就是要明白善恶是非的标准,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怎么“习”。

现在我们很多人自以为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让他自己说他又说不上来,真正到了事情上,又分辨不清善恶是非的标准。

结果做了恶还以为自己是善,还给自己找很多理由。

这都是不明白善恶的缘故,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不顺,但他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就是因为造作太多不善的缘故。

在《了凡四训》里面说:“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所以明白善恶是非的标准尤为重要,在《了凡四训》中有详明的解释,希望每一位仁人志士都能够好好看看。

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所以《中庸》中说:“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不诚乎其身,就是不顺乎其亲,则就是不孝,罪过大了。

所以“明善”是第一要务,要“明善”就要“学习善恶是非的道理。

我们有一位同学,花了几天时间,看了一遍《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内心就非常高兴,他说他终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这就是让人高兴的根源。

明白是非善恶的道理,然后努力行善。

而百善孝为先。

5 结语孝悌是我们生活的根本,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根本,是我们改变命运的根本。

只有力行孝悌,我们的内心才会欢喜,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

而力行孝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诸其身”,勇于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才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中,“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9]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1] 钟茂森.《孝经》研习报告[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2] 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268.[3] (汉)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08.[4]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50.[5] 鸠摩罗什.佛教十三经·无量寿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34.[6] 李炳南.论语讲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6.[7] (宋)王应麟.三字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7.[8]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115.[9] (明)袁了凡.了凡四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8: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